管理学3预测与决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管理学---第三章-计划与决策
计划工作的原理
• • • • 限定因素原理—木桶原理 许诺原理 灵活性原理 改变航道原理
木桶原理
含义是:木桶盛水量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 块木条的高度。意指主管人员越是了解对达到 目标起主要限制作用的因素,就越能有针对性地、 有效地拟定各种行动方案。 此原理表明,主管人员在制定计划时,须全力 找出影响计划目标实现的主要限定因素,有针对 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改变航道原理
即使计划工作过程具有灵活性,在制 定计划后,管理者不能被其拴住,在执行过 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必要的检 查和修订。 俗语称“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管 理者要像航海家需经常核对航线以排除 险情那样,保证计划的总目标不变,但实现 目标的进程可因实际情况的变化而随时 改变。
组织目标的内容
时间序列分析法
• 简单移动平均法
• 加权移动平均法
简单移动平均法
模型 Yt=1/n (X t-1+X t-2+•••+X t-n) 式中: Yt—t期预测值; n—移动期数; Xi—为第i期实际值。
加权移动平均法
即根据距预测期越近的实际值,对预测值的影响越大的 原理,赋予所取实际数据一定的权数Di,然后再取平均数, 作为下一期的预测值。 权数确定的原则是: (1) 距预测期越大,权数越大;反之,越小。 (2) 0<Di<,且∑ Di=1 此方法适用于稳定而略有变化的市场类型。 模型: n Y= ∑ Xi · i D
2. 目标的次序性
组织目标往往不止一个,故应有轻重缓急之 分。 3. 目标的时间性 目标的实现要有时间要求。
确定组织目标的原则
1. 目标需体现组织的宗旨和使命 2. 目标必须落实,需做到: • 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工作中 • 尽可能完善,以使目标明确并便于考核 • 有期限要求 3. 目标需有多个,并形成体系,以避免片面性,追求企 业宗旨和使命的实现,如企业有市场营销、创新、 人员组织、财务资源、物资资源、生产效率、社 会责任和利润目标等。 4. 目标需有挑战性
管理学PPT课件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特性: 科学性—基本的客观规律 艺术性—有创造性的方式和方法 动态性—受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创造性——管理系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经济性——资源稀缺与需求无限
三、管理的过程 (一)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一)管理的职能 计划:确定组织未来一定时期的目标,以 及如何实现目标。 ❖分析环境 ❖制定决策 ❖编制行动方案
(一)管理的职能
控制:管理者根据既定计划要求,检查组 织活动,发现偏差,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给予纠正,或者根据新的情况对原计划作 必要调整,保证计划于实际运行相适应。
(二)管理职能的联系和发展
❖理论上,按照惯例流程,管理的职能是按 一定顺序发生的。
❖实践上,管理过程是一个各种职能活动周 而复始地循环进行的动态过程。
之间的联系,以取得外部各方面 语委员会工作,从
对本组织的理解和支持
事其他有外部人员
参加的活动
管理者的角色
角色
监听者
信
息
传
递
方 面
传播者
发言人
描述
特征活动
寻求和获取各种组织内部和外部 阅读期刊和各种报告, 的信息,以便透彻地理解组织与 保持私人接触 环境,作为组织内部与外部的神 经中枢
将从外部人员和下级那里获得的 举行信息交流会,电
方 面
者
负责 采取补救行动
乱和危机的时期
谈判者 在主要的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 争取组织或部门的利益
资源分配 负责分配组织的各种资源——事实 调度、询问、授权,从
者
上是批准所有重要的组织决策
事设计预算的各种活动
和安排下级的工作
(五)管理者的技能
管理学《管理学》(第三版)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讲稿
管理者还要明白,方案的执行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各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管理者善于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认识这种损害只是暂时的,或者说是为了组织全局的利益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在可能的情况下,管理者还可以拿出相应的补偿方案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化解方案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尽管各人对决策过程的理解不尽相同。在第二节介绍的过程包含6个步骤。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二、决策的原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Biblioteka 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缺一不可:①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②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定出所有可能的方案;③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评估机会和问题的精确程度有赖于信息的精确程度,所以管理者要尽力获取精确的、可信赖的信息。低质量的或不精确的信息不仅白白浪费掉大量时间,也使管理者无法发现导致某种情况出现的潜在原因。
即使收集到的信息是高质量的,在解释的过程中也可能发生扭曲。有时,信息持续地被误解或有问题的事件一直未被发现,这些都使得信息的扭曲程度加重。大多数重大灾难或事故都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在这一时期,有关征兆被错误地理解或不被重视,从而未能及时采取行动,导致灾难或事故的发生。
管理者更应当明白,方案的实施需要得到广大员工的支持,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此,需要做以下三方面的工作:①将决策的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与个人,实行目标责任制,让他们树立起责任心,感受到组织赋予他们的压力;②管理者要善于授权,做到责权对等,相关主体拥有必要的权利,便于其完成相应的目标;③设计合理的报酬制度,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对相关主体实施奖惩,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工作,能够实现责、权、利三者的有效结合,确保方案朝着管理者所期望的路线演进。
(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尽管各人对决策过程的理解不尽相同。在第二节介绍的过程包含6个步骤。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二、决策的原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Biblioteka 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缺一不可:①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②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定出所有可能的方案;③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评估机会和问题的精确程度有赖于信息的精确程度,所以管理者要尽力获取精确的、可信赖的信息。低质量的或不精确的信息不仅白白浪费掉大量时间,也使管理者无法发现导致某种情况出现的潜在原因。
即使收集到的信息是高质量的,在解释的过程中也可能发生扭曲。有时,信息持续地被误解或有问题的事件一直未被发现,这些都使得信息的扭曲程度加重。大多数重大灾难或事故都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在这一时期,有关征兆被错误地理解或不被重视,从而未能及时采取行动,导致灾难或事故的发生。
管理者更应当明白,方案的实施需要得到广大员工的支持,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此,需要做以下三方面的工作:①将决策的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与个人,实行目标责任制,让他们树立起责任心,感受到组织赋予他们的压力;②管理者要善于授权,做到责权对等,相关主体拥有必要的权利,便于其完成相应的目标;③设计合理的报酬制度,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对相关主体实施奖惩,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工作,能够实现责、权、利三者的有效结合,确保方案朝着管理者所期望的路线演进。
《管理学》中的决策.ppt
优点: 1、决策结果的合理性 2、决策结果的正确性 3、较好的执行性 4、更富于创造性
缺点: 1、消耗时间 2、少数人统治 3、屈从压力 4、责任不清
改善的办法
1、设定最后期限 2、组织的领导者应当避免过早的暴露自己的
观点 3、每个人应以批评的态度出现 4、对个性非常强的成员,要么不要,要么就
25
【案例】关上你的窗帘
美国华盛顿广场有名的杰弗逊纪念大厦,天长日久,墙面出 现裂纹。为了保护好这幢大厦,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门研讨。
通过对墙体表面腐蚀痕迹的分析,专家们发现对墙体侵蚀最直 接的原因,是每天冲洗墙壁所含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酸蚀作用。 接下来专家们逐一分析了原因:为什么每天要冲洗墙壁→因为墙 壁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鸟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鸟粪→因为大厦周 围聚集了很多燕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燕子→因为墙上有很多燕 子爱吃的蜘蛛→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蜘蛛→因为大厦四周有蜘蛛喜 欢吃的飞虫→为什么有这么多飞虫→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 →为什么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因为这里的尘埃最适宜飞虫繁 殖→为什么这里最适宜飞虫繁殖→因为大厦开着的窗户阳光充足。
决策过程
诊 明 拟 筛 执评 断 确 定 选 行估 问 目 方 方 方效 题 标 案 案 案果
决策的过程(P114)
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 决策者必须知道哪里需要行动 ➢ 尽力获取精确、可依赖的信息
明确目标
➢ 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 ➢ 明确所要获得结果的数量和质量
拟定方案
➢ 管理者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 ➢ 从多角度审视问题
➢ 选择一些对要解决的问题有研究或有经验的 人作为小组成员,并向他们提供与决策问题 相关的信息
➢ 小组成员各自先不通气,独立地思考,提出 决策建议
《管理学》第4章 预测与决策
预测 与决 策
6.决策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 名义小组法 德尔菲法 确定型决策方法 风险型决策方法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预测 与决 策
案例讨论 你对教材(《管理学——原 理与方法》第266-269页)中提 到的绍兴自行车厂的决策过程 有什么评价?
预测 与决 策
定性方法:依赖知识.经验.能力, 定性方法:依赖知识.经验.能力,主要解决复杂
等可能性准则
等可能性准则的想法是这样的,即 当决策人在决策过程中,不能肯定那种 状态容易或不容易出现时,便认为它们 出现的可能性(概率) 是相等的。如果有 n个自然状态,那么可认为每个自然状态 出现的概率相等,都是1/n;然后利用风 险型的决策办法,求出各策略的收益期 望值,并根据收益期望值的大小进行决 策,这个决策准则是法国数学家拉普拉 斯(Laplace)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拉普 拉斯准则。
(3)相关原理
含义:根据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推理和判断。 应用相关原理的条件:因果相关;直接相关(注意连 续因果关系);紧密相关(注意相关度)。 演化方法:主观判断法,线性回归法。
预测 与决 策
(4)概率推断原理 )
含义: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进行推理和判断。 理论基础:概率论——大概率事件视作必然事件,小 概率事件视作不可能事件。 应用概率推断原理的条件:事物发展变化的可能性; 可以量化的可能性。 演化方法:主观判断法,数学模型法。
二、决策
1.决策的概念
简单地讲,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 简单地讲, 用机会的过程。 用机会的过程。 具体讲,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问题或发现机会,根 据确定的目标,在掌握和分析相对有限的相关信息 的基础上,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并从中选择相对 比较满意的方案的过程。 几个要点:(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2)决策 总是有目的的行为;(3)决策是一个过程;(4) 决策的依据是在成本收益分析基础上所掌握和处理 的相关信息;(5)决策总是要讲可行性的。
管理学第三章 管理决策
德尔菲法
决策是首先要设法取得有关专家的合作,然后 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别告诉专家们,请他们 单独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对实现新技术所需时间 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管理者收集并综合各 位专家的意见,再把综合后的意见反馈给各位 专家,让他们再次进行分析并发表意见。在此 过程中,如遇到差别很大的意见,则把提供这 些意见的专家集中进行讨论并综合。如此反复 多次,最终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P(Sj) P(S1) P(S2) P(S3) P(S4) … P(Sn)
A1 A2 A3 … An
P11 P21 P31 … Pn1
P12 P13 P14 … P1n P22 P23 P24 … P2n P32 P33 P34 … P3n … … … … … Pn2 Pn3 Pn4 … Pnn
例题
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 60元,销售单价为180元,年固定成本为 36000元,据市场预测可销量为每年500 件,问企业可获利多少? 解:R=(P-V)*Q-F=(180-60) ×500-36000=24000元
例题
某企业生产机床每台70万元,单位变动 成本30万元,年固定成本800万元,预测 年目标利润为1200万元,求年目标成本 是多少? 解:Q=(F+R)/(P-V)=(800+1200)/(70- 30)=50台 C==F+V*Q=800+30 ×50=2300万元。
决策的要求
1、决策是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没有目标就 无从决策; 2、决策是要付诸执行的,不准备执行的决策 是多余的; 3、决策是要寻找优化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优 化的手段; 4、决策是在众多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进行 选择,一个方案,无从选择,就无从优化。
第三章 决策与决策过程——管理学(马工程)ppt课件
因,这样才能考虑采取什么措施,选择哪种行动方案。可以通过尝试 性地询问来发掘问题的原因。
一、决策过程
(三)确定目标 找到问题及其原因之后,应该分析问题的各个构成要素,明确各
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并确定重点,以找到本次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 即确定目标。
一、决策过程
(四)制定备选方案
明确了解决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后,决策者要找出约束条件下的多 个可行方案,并对每个行动方案的潜在结果进行预测。
三、决策的准则
示例: R/元
销售量S/件 0 1000 2000 3000 4000
0
0
0
0
0
0
产量 1000 -10
20
20
20
20
Q/件
2000 3000
-20 -30
10 0
40 30
40 60
40 60
4000 -40 -10
20
50
80
按照乐观准则,决策者将找出每个可行方案的最大值,然后选出 各个最大值中的最大值即80元,这个最大值对应的方案即产量为4000 件的方案是最满意方案。
三、决策的准则
示例:
根据条件,有五种备选方案,分别为每天生产0件、1 000件、2 000件、 3 000件、4 000件,问题的关键在于计算出每种方案的收入。由于每一种方 案又面对五种可能的市场需求,所以每种可行方案共有五种可能的收益。
设产量为Q,销量为S,收益为R,则: 当Q>S时,R=S×(0.05-0.03)-(Q-S)×0.01; 当Q≤S时,R=Q×(0.05-0.03)。 计算结果如下:
有一个方案,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无所谓决策。决策要求提供可 以相互替代的两个以上的方案。
一、决策过程
(三)确定目标 找到问题及其原因之后,应该分析问题的各个构成要素,明确各
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并确定重点,以找到本次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 即确定目标。
一、决策过程
(四)制定备选方案
明确了解决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后,决策者要找出约束条件下的多 个可行方案,并对每个行动方案的潜在结果进行预测。
三、决策的准则
示例: R/元
销售量S/件 0 1000 2000 3000 4000
0
0
0
0
0
0
产量 1000 -10
20
20
20
20
Q/件
2000 3000
-20 -30
10 0
40 30
40 60
40 60
4000 -40 -10
20
50
80
按照乐观准则,决策者将找出每个可行方案的最大值,然后选出 各个最大值中的最大值即80元,这个最大值对应的方案即产量为4000 件的方案是最满意方案。
三、决策的准则
示例:
根据条件,有五种备选方案,分别为每天生产0件、1 000件、2 000件、 3 000件、4 000件,问题的关键在于计算出每种方案的收入。由于每一种方 案又面对五种可能的市场需求,所以每种可行方案共有五种可能的收益。
设产量为Q,销量为S,收益为R,则: 当Q>S时,R=S×(0.05-0.03)-(Q-S)×0.01; 当Q≤S时,R=Q×(0.05-0.03)。 计算结果如下:
有一个方案,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无所谓决策。决策要求提供可 以相互替代的两个以上的方案。
管理学基础第三章 决策
25
2.1决策过程
四、分析评价各行动方案
所用方法一般为:(1)经验判断 (2)归纳法 (3) 数学方法 (4)实验法
26
2.1决策过程
五、选择满意方案
在对各备选方案做出详细评价之后,接下来的人物就 是对各个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并从中做出选择。
27
2.1决策过程六、实施来自策方案在方案选定之后,决策者就要执行方案,否则难以达 到决策的目标。
17
技能训练
让班组去做主(案例分析)
前进通用机器厂金属加工车间主任张涛,不久前去财经大学参加一个管理培训班,给他印象最深的 ,是一位许教授关于群体决策的讲演。许教授强调说,根据大量国内外研究结果及实践表明,只要给广 大员工以机会,他们就会集体想出高明的主意,领导也是会乐于采纳的。即是说,应当充分发扬民主, 让各班组去做主,制定有关他们工作的决策。 张涛觉得这很有道理。短训班结束回到车间后,张涛决定要在实践中试一试他所学的某些原理。于 是他把某车间第二工段25名员工全部召集起来,对他们说,因为他们工段新添置了高效率的、自动化程 度相当高的设备,几年前制定的老生产定额看来已过时,显然已不适应新情况。现在想让他们自己来讨 论一下集体,决定他们的定额该是多少才最合理。布置完了讨论,张涛就回车间办公室去了。他觉得自 己不该去参加讨论,领导在场,大家不易畅所欲言,而且显得对大家不够信任。但他坚信,群众总会定 出连他本人都不敢提出的先进标准来。 一个小时之后,张涛又回到那工段。工人们说,他们都觉得原来的定额不够合理,定得过高;现在 既然授权他们自己来设置定额,经集体讨论决定,新定额应比原来降低100%。这使张涛大吃一惊,跟他 本来的如意算盘正好截然相反,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使他一时不知所措。 该怎么办呢?接受大家的决定吧,又实在太低,肯定要赔钱,对厂里怎么交代得过去?拒绝吧,失 信于民,下次谁还听你的?张涛进退两难,只好去登门拜访许教授。 思考题 1. 相对于个体决策,群体决策有什么优点?
管理学之管理就是决策(PPT 49张)
思考题:什么时候我们 需要进行决策? 需实现的目标
决策或是为 了解决某个 问题,或是 为了实现一 定的目标
没有目标就 无从决策, 没有问题则 无需决策。
因此,决策的前 提条件是:
– 要解决的问题必 须十分明确。 – 所追求的目标必 须可检验可衡量 。
需解决的问题
决策依据:信息
2019/2/19
决策离不开信息。 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收集数据、处理
分 析 比 较 方 案
选 择 满 意 方 案
实 施 决 策 方 案
明确决策准则 了解备选方案 评价各备选方案 分析各方案利弊 比较各方案优劣 进行综合评价 提出推荐方案
决策标 准
学历
大专 1 本科 2 研究生 3
学习 能力
弱 1 中 2 强 3
交际 能力
弱 1 中 2 强 3
行业 知识
弱 1 中 2 强 3
应聘者C
2019/2/19
察 觉 和 分 析 问 题
明 确 决 策 目 标
制 订 可 行 方 案
分 析 比 较 方 案
选 择 满 意 方 案
实 施 决 策 方 案
【思考题】选 择时是不是就 是选经过比较 最好的那个方 案?
抉择时注意事项
– 不要一味追求最佳方案
– 在最终选择时,应允许 不作任何选择。 – 任何方案均有风险
• 要紧紧围绕着所要解决的问题和 所要达到的决策目标
• 根据已经具备和经过努力可以具 备的各种条件
• 充分发挥参与决策者的积极性、 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激发他人创造性的方法
2019/2/19
提问题。一个问题可以使人们不得不考虑他们正在做什么。问问题 是激发多角度思维最有效的途径,它可让人们从另一角度看问题。
管理学第五章 预测与决策
例题:某企业可以生产A、B两种产品。生产单位产品A和B所需要的机 器、人工、原材料的数量,每天可用资源的总量和各种资源的价格, 如下表所示。已知产品A的售价为每个600元,B的售价为每个400元, 市场需求旺盛。问:如何安排生产能使企业的利润最大?
项目 机器(时) 人工(时) 原材料(公斤)
表:企业产品生产与资源使用情况
计算步骤 ①后悔值=该情况下各方案中的最大收益-该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收益; ②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 ③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方案。
22
例:某银行的营销经理为推广其信用卡制定了四种战略ABCD。这位营销经 理同时注意到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在同样的地区所可能采取的三种竞争 性行动XYZ。ABCD四种战略在竞争对手不同竞争性行动XYZ下的具体收 益数据如下表。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两个以上备方案
3、决策是一个过程
4、选择后的行动方案必须付诸于实施
(三)决策的原则: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5
二、决策的程序 1.诊断问题 2.明确目标 3.提出备选方案 4.评价各种备选方案 5.选择与目标最相符的方案 6.评估效果 三、决策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 1、环境的稳定性 2、市场结构 3、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题
1
不开工
3
天气好0.2
10 -1
天气不好0.8 0.5
16
E X i Pi
E2 50 0.2 10 0.8
2(万元)
E3 1 0.2 0.5 0.8
0.2(万元)
E2 E3则E1 E2 17
例2:
某公司是一家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公司,该公司正在
考虑扩大生产能力。它可以有以下几个选择:1、什么 也不做;2、建一个小厂;3、建一个中型厂;4、建一 个大厂。新增加的设备将生产一种新型的食品添加剂,
项目 机器(时) 人工(时) 原材料(公斤)
表:企业产品生产与资源使用情况
计算步骤 ①后悔值=该情况下各方案中的最大收益-该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收益; ②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 ③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方案。
22
例:某银行的营销经理为推广其信用卡制定了四种战略ABCD。这位营销经 理同时注意到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在同样的地区所可能采取的三种竞争 性行动XYZ。ABCD四种战略在竞争对手不同竞争性行动XYZ下的具体收 益数据如下表。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两个以上备方案
3、决策是一个过程
4、选择后的行动方案必须付诸于实施
(三)决策的原则: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5
二、决策的程序 1.诊断问题 2.明确目标 3.提出备选方案 4.评价各种备选方案 5.选择与目标最相符的方案 6.评估效果 三、决策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 1、环境的稳定性 2、市场结构 3、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题
1
不开工
3
天气好0.2
10 -1
天气不好0.8 0.5
16
E X i Pi
E2 50 0.2 10 0.8
2(万元)
E3 1 0.2 0.5 0.8
0.2(万元)
E2 E3则E1 E2 17
例2:
某公司是一家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公司,该公司正在
考虑扩大生产能力。它可以有以下几个选择:1、什么 也不做;2、建一个小厂;3、建一个中型厂;4、建一 个大厂。新增加的设备将生产一种新型的食品添加剂,
决策管理概论ppt(36张)
7
(三)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从决策的主体看可划分为集体决策和个人 决策
1.集体决策(优点:更多信息、方案和认同, 更好地沟通和决策,缺点:从众现象和责任不 明) 2.个人决策
8
(四)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按决策的起点划分
1.初始决策:零起点决策
a.决策是面向尚未发生的事件 b.决策追求“一次成功率”
决策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 响决策水平。收集数据、处理数据、产生信息 的成本应低于信息所带来的效益
a.有明确的决策目标。 b.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 c.方案可进行评价和比较 d.决策结果合理或满意 e.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f.决策是一个分析判断过程
4
(四)决策的特点 a.目标性 b.可行性 c.选择性 d.满意性 e.过程性 f.动态性
22
决策分枝 决策点
状态点 状态分枝
例1:
开工
天气好0.2 5
2 天气不好0.8-0
1
不开工
天气好0.2
10 -1
3
天气不好0.8 0.5
23
d.分析步骤 ①划分经营单位; ②计算业务(市场)增长率和相对竞争
地位(市场占有率) ; ③计算各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 ④绘制组合图; ⑤确定各经营单位的活动方向及组合。
决策
★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 决策的类型 ★ 决策的过程 ★ 决策的方法
1
一、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 (一)决策的定义
• “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 ——杨洪兰
• “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 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 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周三多等
(已知确定状态的发生) 2.风险型决策:已知各种自然状态及其发生概率 3.不确定型决策: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
(三)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从决策的主体看可划分为集体决策和个人 决策
1.集体决策(优点:更多信息、方案和认同, 更好地沟通和决策,缺点:从众现象和责任不 明) 2.个人决策
8
(四)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按决策的起点划分
1.初始决策:零起点决策
a.决策是面向尚未发生的事件 b.决策追求“一次成功率”
决策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 响决策水平。收集数据、处理数据、产生信息 的成本应低于信息所带来的效益
a.有明确的决策目标。 b.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 c.方案可进行评价和比较 d.决策结果合理或满意 e.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f.决策是一个分析判断过程
4
(四)决策的特点 a.目标性 b.可行性 c.选择性 d.满意性 e.过程性 f.动态性
22
决策分枝 决策点
状态点 状态分枝
例1:
开工
天气好0.2 5
2 天气不好0.8-0
1
不开工
天气好0.2
10 -1
3
天气不好0.8 0.5
23
d.分析步骤 ①划分经营单位; ②计算业务(市场)增长率和相对竞争
地位(市场占有率) ; ③计算各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 ④绘制组合图; ⑤确定各经营单位的活动方向及组合。
决策
★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 决策的类型 ★ 决策的过程 ★ 决策的方法
1
一、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 (一)决策的定义
• “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 ——杨洪兰
• “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 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 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周三多等
(已知确定状态的发生) 2.风险型决策:已知各种自然状态及其发生概率 3.不确定型决策: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
《预测与决策》PPT课件
预测方法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预测期限 数据的散布形式 模型的适用范围 预测费用 预测精确度 预测人员的素质
预测方法(1)
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预测方法 (2)
定量方法:
是一种数理统计的预测方法,是建 立在统计学、数学、系统论、控制论、 信息论、运筹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基 础上,运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
7
5
7
7 4 7 199
NissanAlima
8
5
7
9
7 7 218
Toyota Camry 6
7
10 10 7 7 244
Volks passat
4
7
5
4 10 8 179
六、决策方案的选择标准
决策方案的选择标准标准: 经济价值 技术价值 社会价值 生态价值
七、决策的行为
个人因素
个人对问题的感知方式; 个人的价值观;
固定成本(a)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 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如固定 资产折旧费、差旅费、办公费等。
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 成本×业务量
量本利分析法(盈亏分析法2)
π π 量本利分析的基本方程式: =pX-bX-a,当 =0
时,则: X(保本销售量)=a/(p-b) pX(保本销售额)=p×保本销售量=pa/(p-b)
A1新建 A2扩建 A3改建
0 5 35
20 0 10 40 10 ☆0
(三)其他方法
边际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IIR、NPV) 经验法 实验法
边际分析法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MR=MC
价
格 MR MC
管理学决策-PPT课件
6–5
决策制定过程:
Step 1: 识别决策问题 Step 2: 确认决策标准 Step 3: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 Step 4:开发备择方案. Step 5 :分析选择备择方案 Step 6:选择备择方案 Step 7:实施备择方案. Step 8:评估决策结果
Exhibit 6.1
6–6
Step 1: 识别决策问题
• 规则
明确陈述管理者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eg. Managers must approve all refunds over $50.00.
6–19
问题和决策的类型(续)
• 决策类型:
结构不良问题和非程序化决策.
结构不良问题
– 问题新颖. – 问题不常发生. – 有关问题的信息模糊不完整.
• 问题
现状与希望状态之间的差异.
• 问题的三个特征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迫于压力采取行动. 拥有行动所需的资源.
6–7
Step 2: 确认决策标准
• 确认决策标准对解决问题来说非常重要,也即决 策者必须决定什么与制定决策有关。
Step 3: 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
• 决策标准并非都是同等重要的:
Step 7: 实施备择方案
• 将决策付诸行动.
把决策传达给相关人员去执行.
6–10
Step 8: 评估决策结果
• 通过实施的结果来评估选择的方案.
选择的方案多大程度上地解决了问题? 如果问题没有解决,是哪里出现了偏差?
6–11
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
• 制定决策是管理者所有四个职能的组成部分,这也是管理者在计划、 组织、领导和控制是通常被称为决策制定者的原因。 • 几乎管理者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包含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去表现 家庭、社交圈
不同人格特征的 行为规律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7
四、预测的种类
◦ (一)按预测内容 ◦ 经济、技术、社会和政治预测 ◦ (二)按预测时间跨度 ◦ 长期(5年以上)、中期(3个月-5年)、短期预测
(3个月内) ◦ 精确度:长期∠中期∠短期 ◦ (三)按预测性质 ◦ 定性、定量预测
◦ 1946年,美国兰德公司为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于 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首次用这种方法用来进 行定性预测,后来该方法被迅速广泛采用。
◦ 20世纪中期,当美国政府执意发动朝鲜战争的时候, 兰德公司又提交了一份预测报告,预告这场战争必败 。政府完全没有采纳,结果一败涂地。从此以后,德 尔菲法得到广泛认可。
第三章 预测与决策
导读:预测及决策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计划工作 的基础。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2
小故事:温水煮青蛙
生物学界有一项实验,生物学家把一只青蛙放在一 个盛满凉水的容器里,然后在容器下用热源给容器 快速加温,容器中的凉水在快速升温后,青蛙会马 上从容器中跳出来。如果用热源慢慢地给盛有青蛙 的容器加温,控制在每两天升温一度的状态,那么 ,即使水温到了摄氏九十度──虽然这时青蛙几乎 已经被煮熟了,也不会主动从容器中跳出来。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4
预测失败的例子
179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未来人类将无钱发动 战争。
1823年,爱尔兰科学家戴奥尼夏.拉德纳预测,“高 速铁路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乘客乘坐高速火车时无 法呼吸,会窒息而死。”他还坚持认为,“人类探月 的梦想就像乘蒸汽轮船横跨多风暴的北大西洋一样, 不可能实现。”
变化,由A=f(B,C); ◦ 相似性原理:根据类似事物的轨迹推断对象的变化,
由B=θ(t),以及A=B,可预见A=B= θ(t) 。
预测原理 惯性原理 相关性原理
相似性原理
股市预测
汽车销售
人的行为
利用 k 线图 指数、年报、利好利 空消息 涨落周期
历年销售额 居民购买力、国家有关 税费、生产成本 发达国家消费增长规 律
没有预测活动,就没有决策的自由。 ——法国未来学
家H·儒佛尔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3
第一节 预测
一、预测的概念
◦ 预测是对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作出的估计。 ◦ 这种估计不是凭空的臆测,而是根据事物的过去和现
在推测它的未来,由已知预计未知。 ◦ 因此,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 预测的可能性及局限性(如受预测者眼界等的制约)
◦ 下面介绍的德尔菲(Delphi)法就是一例。
◦ 德尔菲是古希腊地名。相传太 阳神阿波罗在德尔菲杀死了一 条巨蟒,成了德尔菲主人。在 德尔菲有座阿波罗神殿,是一 个预卜未来的神谕之地,于是 人们就借用此名,作为这种方 法的名字。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13
1.德尔菲法的起源
◦ 德尔菲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赫尔默(Helmer)和戈登 (Gordon)首创。
◦ 回归分析的做法:首先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有哪些可能 的相关因素,然后收集这些因素的统计资料,应用最小 二乘法求出各因素(各门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 方程。
◦ 一元回归方程为: ◦ 其中a,b是回归系数 ◦ 多元回归方程为: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12
(三)力来预测。这类方法虽 然自古有之,但如何做到尽量尊重客观实际,符合客 观实际而不陷于主观武断,仍大有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8
预测方法
定量预测 方法
五、预测的方法
预测技术 预测依据
应用
时序预测 方法
历史数据
预测长期趋势 预测季节变化 预测周期变化 预测随机波动
因果分析 因果关系 方法 相关程度
有因果关系的预测对象
定性预测 方法
专家调查法 专家判断
长期或难以定量化的对象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192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罗伯特.安德鲁.米利肯认 为,“人类是不可能造出原子弹的。”
1966年,著名时装设计师科科·香奈尔如此评价超短 裙:“它就像一个糟透了的笑话,是不会流行下去的 ,何况冬天就要来了。”
1977年,数字设备公司创始人、于1980年发明了首台 用于科研的高级微电脑的肯.奥尔森表示,“没人会 愿意在家里用电脑。”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14
2. 德尔菲法的实施过程
◦ 德尔菲法是一种采用通讯方式分别将所需解决的问 题单独发送到各个专家手中,征询意见,然后回收 汇总全部专家的意见,并整理出综合意见。
9
(一)时序预测方法
◦ 时间序列分析法:即按时间将过去统计得到的数据排 列起来,看它的发展趋势。
◦ 时间序列最主要的特征是它的数据具有不规则性。因 此,为了尽可能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一般采用移动 算术平均法来进行计算。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10
移动算术平均法
◦ 假设未来的状况与较近时期(例如几个月)有关,而与更早 的时期关系不大,根据这种假设可得到一种方法如下:
◦ 已有过去时期的数据,也就是一组时间序列用
◦ 它来预测未来时段的预测值。如果现在只考虑前3个月的数 据,可用下列公式计算预测值:
◦ ◦ 一般情况下,如果考虑到过去几个月的数据,则取前几个月
平均值:
◦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11
(二)因果分析法
◦ 这类方法是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定量方法。 变量之间因果关系通常有两类,一类是确定性关系, 也称函数关系;一类是不确定性关系,也称相关关系 。因果法就是要找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据此预测 未来。下面介绍的回归分析预测法是其中一种。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5
二、预测的重要性
◦ 既是计划工组的前提条件,又是计划工作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 有助于提高管理的预见性,促使管理人员对未来做 好准备
◦ 有助于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 对组织的成败有重要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6
三、预测的依据
◦ 惯性原理:依据同一参数的历史数据,由A-预测A+。 ◦ 相关性原理:根据影响或制约因素的变化推断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