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调查报告-供参考

合集下载

某组织土壤及井下水自行监测报告(仅供参考)

某组织土壤及井下水自行监测报告(仅供参考)

某组织土壤及井下水自行监测报告(仅供参考)某组织土壤及井下水自行监测报告(仅供参考)1. 引言此报告旨在提供某组织土壤及井下水自行监测的结果和相关数据。

通过该监测报告,该组织能够了解土壤和井下水的质量,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2. 监测方法2.1 土壤监测由于土壤的重要性,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土壤监测。

监测过程包括采样、分析以及数据记录。

我们采用了标准监测方法和仪器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井下水监测井下水是一个重要的水资源,因此我们也进行了井下水的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水质、水位、水量等方面的参数。

我们使用了适当的设备和方法进行井下水的采样和测试。

3. 监测结果3.1 土壤监测结果通过土壤监测,我们获得了各项指标的数据。

详细的监测结果及其分析如下:- 土壤pH值:稳定在正常范围内,表明土壤酸碱性适宜。

- 有机质含量:略高于标准范围,建议进行一些土壤改良措施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 重金属含量:砷、铅等重金属均未超过限值,土壤质量良好。

3.2 井下水监测结果井下水监测结果如下:- 水质指标:井下水的pH值、氧含量及微生物指标等均符合标准要求。

- 水位变化:井下水水位保持稳定,未出现异常的水位变化。

- 水量:井下水水量在正常范围内,满足该组织的需求。

4. 结论根据我们的监测结果,土壤和井下水的质量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然而,为了确保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建议该组织继续定期进行土壤和井下水的监测,并适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和改善环境。

5. 参考文献- [标准监测方法手册]- [井下水监测规范]请注意,此报告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正式的监测报告或法律文件。

如需要更详细或具体的信息,请与专业机构或咨询服务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咨询。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3篇_实验报告_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3篇_实验报告_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3篇篇一: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报告——土壤各理化性质对植物的影响前言:在林业生产中,土壤是生产良种和壮苗的基础。

在选择母树林、建立种子园和区划苗圃地时,必须土壤的宜林性质。

促使林木种子丰产和培育壮苗,也必须采用土壤培肥措施。

在造林过程中,应该准确掌握造林地土壤的宜林特性,将苗木种植在适宜的土壤上。

在天然林中,土壤与森林的关系同样十分密切。

森林的生长、森林的类型、森林的分布和自然更替都受土壤因子的制约。

银杏是珍稀名贵树种,又是特种经济果树,近年来白果收购价格不断提高,激发了广大群众栽培银杏的积极性。

但银杏生长缓慢,一般要20多年才能开花结实,并且产量低。

通过嫁接、选择优良品种、合理密植及加强经营管理,可使银杏早实丰产。

银杏丰产栽培应大力发展优良品种,目前江苏的大佛指、家佛手、洞庭皇;浙江及广西的园底佛手、山东的大金坠、大园铃等均属名优品种。

在选择品种时,一定要遵循区域化原则,将气候因子和立地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不能盲目引种。

关于银杏一些详细情况请参考:关键字:土壤理化性质银杏1.土样基本情况采样时间:20xx-09-02地点:林业楼前的一片小树林人员:鲁燕,胡曼,曲娜,杜桂娟,于龙,张家铭,刘通,陈布凡层次:A0层土地利用状况:土地上种了一片草地,还种了一些乔木和灌木2.实验概况本实验在20xx-09-02~20xx-11-04于林业楼123进行,实验目的主要是了解土壤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在这段时间的实验中,我不仅学到了土壤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为我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3.实验项目(1)样品采集与保存:表层混合法,环刀采样法。

(2)土壤密度测定:烘干称重法(3)土壤样品的处理:研磨与过筛的方法(4)土壤PH值的测定:电位法(5)土壤有机物含量的测定:Twrin法(6)土壤速效K的测定:醋酸铵浸提法,原子吸收光度计法4.总结经过这学期的实验课学习,我觉得我们的实验课程安排有点少,一次实验持续的时间也较少。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本次土壤污染调查报告旨在对某地区的土壤污染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为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倡导绿色环保的理念提供参考和支持,以下是具体内容: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某省X县,该县辖区面积4008平方公里,基本地貌为山地和丘陵地带,总人口约130万人。

二、研究方法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该县土壤污染现状,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现场调查、采样分析、实验室检测等。

1. 现场调查我们在该县的不同地区进行了现场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采访当地农民和居民了解土壤使用情况和历史农药使用情况。

(2)观察农田和其他使用土地的情况,评估土地利用方式和可能导致的污染源。

(3)测量土壤深度和其他相关参数,确定采样位置。

2. 采样分析根据实地调查,我们在县内随机选取了50个采样点,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了土壤样品,采取统一样品制备和测试方法。

3. 实验室检测我们将采集到的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了多种检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重金属含量测试:采用原子荧光法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2)有机污染物测试:采用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

(3)土壤pH值测试:使用酸碱度计或PH电极法测试土壤的酸碱值。

三、调查结果1. 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程度经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我们发现该县土壤中主要污染物种类主要为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包括镉、铬、铅、汞等重金属和六六六等农药类有机污染物。

通过对样品的检测和分析,我们发现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含量普遍存在较高的水平,其中镉和铅的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2. 污染区域据调查发现,该县国土面积的大部分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情况。

其中重点污染区域主要为以下3个:(1)工业区:这些区域主要是工业企业或农药厂的周边地区,由于长时间的生产和使用,土壤中所含有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含量较高,对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

烟台市苹果园土壤状况调查报告

烟台市苹果园土壤状况调查报告
1 3
落叶果树
D C DU E I OUSF I S 0 I 4 RU T 2 1 ( )
县所 占 比例为 : 蓬莱 1.7 、 2 6 % 招远 1 .5 、 17 % 栖
招 远 3 . 3 、 莱 2 .8 、 霞 2 .0 、 20% 蓬 9 8% 栖 7 7% 龙
口 1 .3 。 57 %
点 交叉 取样 法 。地 块 面积 小 于 60 2时取 3~ 7m
壤酸化是指土壤 H+ 浓度增加 、 酸度增高 的过
程, 是土壤物质循环失衡 的表现 ; 土壤有机质是 土壤肥力 的物质基 础 J 。烟 台地 区是 中国北 方苹果主产 区, 目前 尚缺全市大范围苹果 园土 壤酸化和有机质状况方面 的资料 。近年来 , 笔 者参加 了对烟 台地 区苹果 园土壤 酸化 和土 壤有机质 状况的调查研究 , 本文对调查结果 进行总结 , 以期 为优质丰产苹果园土壤管理提
霞 1 .7 龙 口6 6 % ; 12 %、 .5 酸性土壤( H值 50 p .

65 苹果 园所 占 比例 为 : 远 6 .6 、 莱 .) 招 93% 蓬
2 2 土壤有 机 质 .
6 .1 栖霞 5 .9 龙 口 4 .0 ; 0 5 %、 5 6 %、 9 9 % 中性土
土壤样品测定表 明, 烟台地区苹果 园多数 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低水平 ( 2 。有机质含 表 )
7%。土壤 p 3 , H值已小于2 世纪8 0 O年代烟台地区土壤普查的 p H值 范围5O一 . ; 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处 . 88 果 于偏低 状 态, 质含量在 1 以下的苹果 园各县所 占比例 由大到 小依 次为 : 有机 % 牟平 8 .% 、 莱 8.% 、 霞 37 蓬 11 栖

土壤环境调查工作报告

土壤环境调查工作报告

土壤环境调查工作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次土壤环境调查工作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所调查地区的土壤质量情况,为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土壤中污染物质的调查和监测,了解土壤的污染程度及分布状况,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作物种植提供科学参考。

也可以通过调查的结果为土壤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支持和指导。

二、调查范围本次土壤环境调查的范围包括XXX地区的农田、工业用地、居民区及自然生态区,总计约XXX平方公里。

其中主要包括栽培土壤、耕地土壤和林地土壤等不同类型的土壤。

三、调查内容及方法1. 土壤样品采集根据调查要求,采用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建立样品数据库,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每个采样点的位置和坐标将记录在案,确保后续的分析工作能够对应到具体的采样点。

2.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采集的土壤样品将送往实验室进行理化性质的分析,包括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颗粒度分布等方面的测试。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的肥力状况以及是否受到了污染。

3. 土壤污染物检测针对疑似污染地区的土壤样品,将进行污染物检测,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的测定。

通过这些检测,可以了解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及分布情况,为土壤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4. 数据分析和评价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对比,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可以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进一步确定土壤污染的程度及范围,为后续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修复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四、调查结果1. 土壤质量总体评价据调查结果分析,本地区的土壤总体上保持较好的品质,其中农田土壤和林地土壤质量较好,适宜农作物生长和森林植被生长。

但工业用地和部分居民区的土壤出现了一些污染现象,主要表现为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

2. 污染源分析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了一些地段存在的土壤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废弃物排放、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废水渗滤等。

这些都是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需要加强管理和治理。

某单位土质及地下水体自行监测报告(仅供参考)

某单位土质及地下水体自行监测报告(仅供参考)

某单位土质及地下水体自行监测报告(仅供参考)1. 背景本报告旨在描述某单位对土质及地下水体进行的自行监测情况,其中包括监测方法、监测结果及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该报告仅供参考,不得作为法律依据。

2. 监测方法2.1 土质监测:- 采用野外取样方法,共采集了X个土壤样品。

- 样品分析采用物理性质测试、化学成分测试等方法。

- 通过采样及分析结果,对土壤的质地、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进行评估。

2.2 地下水体监测:- 采用取水质样品的方式,共取得X个地下水样品。

- 样品分析包括理化指标分析、微生物指标分析等。

- 通过地下水样品的分析结果,对地下水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估。

3. 监测结果3.1 土质监测结果:- 土壤质地:根据测试结果划分为X种类型,其中包括肥沃土、沙质土等。

- 含水量:平均含水量为X%,符合相关标准。

- 有机质含量:平均有机质含量为X%,符合相关标准。

3.2 地下水体监测结果:- 水质指标:对比国家标准,地下水中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

- 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地下水中无相关微生物污染。

4. 问题及解决方案4.1 土质问题:- 针对土壤质地不均的问题,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土壤改良和调整。

- 针对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的问题,调整灌溉和排水系统,保持土壤湿度在合理范围。

- 针对有机质含量不足的问题,可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进行补充。

4.2 地下水问题:- 坚持定期监测地下水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 加强源头控制,防止污染物进入地下水。

- 加强保护意识,鼓励节约用水,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5. 结论本报告综合描述了某单位土质及地下水体的自行监测情况。

通过监测结果,我们得出了土壤质地、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地下水质状况等方面的评估。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该报告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法律依据。

保定土质情况报告

保定土质情况报告

保定土质情况报告1. 简介本文档旨在报告保定地区的土质情况。

通过分析土壤质地分布、土壤含水情况以及土壤肥力等因素,了解保定地区的土壤特点,并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参考。

2. 土壤质地分布保定地区的土壤质地主要包括砂质土、淤泥质土、粘土和壤土。

其中砂质土通常具有较好的透水性能,但保水能力较差;淤泥质土的颗粒细腻,保水性能较好,但透水性能较差;粘土粒子较小,有较强的水保持能力,但水分排水较差;壤土是一种在质地上属于中等大小粒壤土(夹杂着粘土、淤泥质和砂质颗粒)。

根据实地调查和样品分析,保定地区砂质土占比约40%,淤泥质土约占20%,粘土约占30%,壤土约占10%。

3. 土壤含水情况保定地区土壤的含水情况主要受降水量和土壤质地的影响。

保定地区的降水量较为充沛,年均降水量约为700-800毫米。

在砂质土区域,由于透水性能较好,土壤水分容易排出,导致土壤相对偏干;而在淤泥质土和粘土区域,土壤的保水性能较好,土壤含水较高。

壤土区域的土壤含水量相对适中。

根据实地观测和历史资料,保定地区冬季土壤含水量较高,夏季较低。

4. 土壤肥力保定地区土壤肥力因土壤质地和养分含量的差异而异。

砂质土相对较贫瘠,容易出现养分流失,对植物生长的限制较大;淤泥质土和粘土富含养分,但容易出现排水不畅的问题;壤土在肥力上处于中等水平,兼具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针对保定地区土壤肥力问题,建议采取合理施肥、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等措施,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5. 结论综上所述,保定地区的土壤质地主要包括砂质土、淤泥质土、粘土和壤土,其中以砂质土和粘土为主。

保定地区的土壤含水情况受降水量和土壤质地的影响,冬季含水量较高,夏季较低。

土壤肥力方面,砂质土较为贫瘠,淤泥质土和粘土富含养分,壤土肥力居中。

为保定地区的农业、建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决策提供参考,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水分,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

以上为保定土质情况的报告,对保定地区土壤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描述,总结了土壤质地分布、土壤含水情况以及土壤肥力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土壤三调总结报告范文(3篇)

土壤三调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土壤三调是指全国第三次土壤调查与评价工作,是我国土壤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本次土壤三调工作于2020年开始,历时三年,于2023年圆满完成。

本次报告对土壤三调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成果,提出建议,为我国土壤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二、工作概述1. 组织领导土壤三调工作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国务院领导为组长的土壤三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国土壤三调工作。

各级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 技术路线本次土壤三调工作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地面调查等技术手段,对全国土壤资源进行详细调查与评价。

3. 数据收集与处理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地面调查、实验室分析等方法,收集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环境质量等数据。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统计分析等处理,确保数据质量。

4. 成果应用本次土壤三调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整治等领域。

三、主要成果1. 土壤资源概况本次土壤三调结果显示,我国土壤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

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合理,但耕地质量有待提高。

2. 土壤肥力状况全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4%,较第二次土壤调查有所提高。

但仍有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需加强有机肥施用和土壤改良。

3. 土壤环境质量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部分地区存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问题。

本次土壤三调成果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4. 土壤资源管理本次土壤三调成果为我国土壤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有助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壤资源利用效率。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1. 存在问题(1)土壤调查技术有待提高,部分地区调查数据质量不高。

(2)土壤资源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有待健全。

(3)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不足,部分地区土壤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2. 建议(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土壤调查技术手段。

(2)完善土壤资源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土壤检测评估报告

土壤检测评估报告

土壤检测评估报告土壤检测评估报告是对土壤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重金属含量以及土壤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以下是一份土壤检测评估报告的样本,供参考:一、引言土壤检测是为了评估土壤质量,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报告通过对××地区的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和检测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当地土壤质量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样品采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取了××个采样点,每个点位选取××个样品作为代表,共采集了××个土壤样品。

采样方法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保障了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理化性质分析通过对土壤样品的pH值、土壤质地、容重等理化性质的检测分析,发现××地区土壤呈酸性(pH值为××)、砂质/壤质土壤、容重较低的特点。

这些性质的结果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四、有机质含量分析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关键指标之一。

通过对土壤样品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属于中等水平。

建议可以通过有机肥料的施用和绿肥的种植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

五、养分状况分析通过对土壤样品中主要养分(氮、磷、钾)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土壤养分状况良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土壤中磷含量较低,建议可以适量施用磷肥进行补充。

此外,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施肥,避免养分的浪费和环境风险。

六、重金属含量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是衡量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如铅、镉、铜、锌等)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处于安全范围内,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值。

某机构土壤及地下水位自行监测报告(仅供参考)

某机构土壤及地下水位自行监测报告(仅供参考)

某机构土壤及地下水位自行监测报告(仅供参考)某机构土壤及地下水位自行监测报告(仅供参考)1. 引言该报告旨在对某机构的土壤和地下水位进行自行监测,并提供监测结果和分析。

土壤和地下水位的监测是为了确保环境的健康与安全,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2. 监测方法本次监测采用了以下方法和设备:- 土壤采样:使用土壤钻和样品采集器在不同位置采集土壤样品;- 地下水位监测井:安装地下水位监测井,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地下水位高度。

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要求,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结果3.1 土壤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土壤的各项指标如下:- pH值:在监测点1、监测点2和监测点3分别为6.5、7.2和6.8;- 有机质含量:监测点1、监测点2和监测点3分别为2.1%、1.8%和2.3%;- 铅含量:监测点1、监测点2和监测点3分别为10 mg/kg、8 mg/kg和11 mg/kg。

3.2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结果如下:- 监测点1:2020年5月1日水位高度为2.5米;- 监测点2:2020年5月1日水位高度为3.0米;- 监测点3:2020年5月1日水位高度为2.2米。

4. 结论与建议综合分析监测结果,当前土壤的pH值处于正常范围内,但有机质含量稍有波动,铅含量接近超标。

地下水位监测结果显示水位相对平稳。

鉴于监测结果,建议该机构在土壤方面采取措施,以降低铅含量并稳定有机质含量。

同时,继续进行地下水位监测,以及定期对土壤和地下水进行监测,确保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5. 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相关标准和规范- 相关监测设备和仪器操作手册以上报告仅供参考,具体措施和改进建议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意见来制定。

对于报告中的数据和分析,请在确认后进行使用。

如有任何疑问或进一步讨论,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土壤质量评价报告范文

土壤质量评价报告范文

土壤质量评价报告范文
《土壤质量评价报告》
报告目的: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土壤质量进行评价,以提供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决策的参考依据。

评价范围:
本次土壤质量评价覆盖了某地区的农田、林地、草地和城市土地,对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污染情况、有机物质含量、微生物数量和土壤结构等进行了全面分析。

评价方法:
采用土壤采样、实验室分析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质量进行了多维度的评价。

通过实验室分析,测定了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重金
属含量等指标;通过现场调查,了解了土地利用方式、化肥施用情况、农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

评价结果:
经过评价发现,某地区农田土壤整体质量较好,pH值适中,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较高,但
部分地区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需加强土壤污染防控。

林地和草地土壤质量较为良好,有机质含量高,但也存在某些区域的重金属污染。

城市土地受到建筑活动和市政设施建设的影响,土壤质量普遍较差,存在有机质含量不足、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建议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问题,本报告提出了以下建议措施:加强土壤污染防控技术研究和应用,控制化肥施用量,采取有机耕作和循环农业模式,加强城市土地的整治和修复工作。

结论:
本次土壤质量评价为某地区的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了指导意见。

土壤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保护土壤质量是每个人的责任。

希望本报告的评价结果和建议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为土壤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土壤调查成果总结范文

土壤调查成果总结范文

一、前言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土壤资源状况,提高土壤资源管理水平,我国开展了全国土壤调查工作。

本文将总结我国土壤调查的主要成果,为今后土壤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二、土壤资源概况1. 土壤类型丰富多样:我国土壤类型繁多,包括红壤、黄壤、黑土、紫色土、棕壤、草甸土、沼泽土等。

这些土壤类型分布广泛,覆盖了我国不同地域、气候和生态环境。

2. 土壤资源总量大:我国土壤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耕地面积约为 1.3亿公顷,其中,优质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60%。

3. 土壤质量状况良好:近年来,我国土壤质量状况总体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提高,土壤肥力得到有效保障。

三、土壤调查成果1. 土壤基础数据更新:通过土壤调查,我国更新了土壤类型、分布、面积、质量等基础数据,为土壤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对全国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价,识别出重点污染区域,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方向。

3. 土壤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分析了土壤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利用现状,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了参考。

4. 土壤改良与保护技术:总结了一系列土壤改良与保护技术,为提高土壤质量、保障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5. 土壤修复工程: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开展了土壤修复工程,有效降低了土壤污染风险。

四、土壤调查成果的应用1. 土地利用规划:土壤调查成果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农业生产布局:土壤调查成果为农业生产布局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 环境保护:土壤调查成果为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有助于识别重点污染区域,实施污染治理。

4. 土壤资源管理:土壤调查成果为土壤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土壤资源管理水平。

五、结论土壤调查成果为我国土壤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提高土壤资源管理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壤保护社会实践报告

土壤保护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人们的土壤保护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组织了一支土壤保护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土壤保护社会实践活动。

二、实践目的1. 提高大学生对土壤保护的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

2. 调查了解当地土壤污染状况,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3. 探索土壤保护的有效途径,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可行性建议。

4. 增强团队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践内容1. 宣传教育(1)开展土壤保护知识讲座,邀请相关专家讲解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土壤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2)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通过校园、社区、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土壤保护知识。

2. 调查研究(1)走访当地政府部门、企业、农民,了解土壤污染状况、防治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2)实地考察农田、矿区、工业园区等,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污染检测。

3. 建议与对策(1)针对土壤污染现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加强土壤监测、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

(2)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土壤保护的政策建议,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加大资金投入等。

4. 实践成果展示(1)举办土壤保护成果展,展示团队成员的实践成果和收获。

(2)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四、实践成果1. 提高了团队成员的土壤保护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2. 调查了解当地土壤污染状况,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了参考依据。

3. 探索了土壤保护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4. 增强了团队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实践总结通过本次土壤保护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土壤保护的重要性,明确了自身肩负的责任。

贵州土壤调研报告

贵州土壤调研报告

贵州土壤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是对贵州省土壤状况进行调研的结果总结。

通过采集大量的土壤样本,并进行科学分析和数据处理,得出了贵州省土壤的基本特征和现状。

经过分析,发现贵州省土壤的主要问题包括酸性偏高、有机质含量较低、养分失衡等。

此外,本报告还对贵州省土壤改良和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贵州省的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一、引言贵州省地处亚热带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

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发展农业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贵州省土壤的基本情况,为该省的土壤改良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为了确保调研结果的科学可靠性,我们采用了以下调研方法:采集土壤样本、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等。

三、土壤特征根据采集的土壤样本的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了贵州省土壤的基本特征如下:1. 酸性较高:贵州省土壤的酸性偏高,pH值普遍低于6.5,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 有机质含量较低:贵州省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3. 养分失衡:贵州省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存在失衡现象,限制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土壤改良和保护建议为了改善贵州省土壤的状况并保护土壤资源,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调整土壤酸碱度:通过添加石灰等物质,调整土壤的酸碱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 增加有机质含量:加强土壤有机质的补充和管理,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3. 平衡养分供应:合理施肥,保持养分的平衡,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 合理耕作措施:采取合理的耕作方法,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

五、总结本报告通过对贵州省土壤的调研和分析,揭示了贵州省土壤的主要问题和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良和保护建议。

希望本报告对贵州省的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促进贵州省土壤的健康发展。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共7篇)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共7篇)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共7篇)土壤污染调查报告(共7篇)第1篇:淮安土壤污染调查报告样本有关淮安土壤污染调查报告2021年4月19日1有关淮安土壤污染调查报告摘要: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中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较大,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发生的地域和规模在逐渐扩大,危害也进一步深入。

当前,土壤生态环境安全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本文对家乡淮安的土壤污染的现状、产生原因、危害进行了阐述,提出一些解决土壤污染的建议。

关键词:淮安土壤污染治理调查报告1土壤污染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m左右。

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汽车排放的废气,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

农业化学水平的提高,使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导致土壤遭受非点源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扩大。

因此,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经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

当土壤中有害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经过"土壤植物人体",或经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2淮安土壤污染现状土壤污染物种类很多,其中最突出的而又很难降解的有两大类,一是重金属,二是有机合成农药。

进入土壤的污染物来源很多,一般情况下经过大气、尘降与水污染转化而产生。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

本报告旨在对特定区域的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以了解土壤污染的程度、来源和影响,为环境保护和土壤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范围为特定区域内的土壤污染情况,包括工业区、农田、城市居民区等不同类型的土地。

三、调查方法。

1. 采样点选择,根据地理位置、土地利用情况和潜在污染源,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进行土壤采样。

2. 采样方法,采用标准土壤采样器进行采样,每个采样点取多个深度的土壤样品,混合后送样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3. 分析方法,采用化学分析和物理分析等方法,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进行检测和分析。

四、调查结果。

经过采样和分析,得到以下调查结果:1. 重金属污染,部分工业区和农田土壤中存在镉、铬、铅等重金属污染,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2. 有机物污染,城市居民区和工业区土壤中存在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污染,可能来源于化工厂和交通尾气排放。

3. 土壤酸碱度,部分农田土壤呈酸性,可能影响作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

五、调查分析。

1. 污染来源,重金属污染可能来源于工业废水、废气排放和农药残留,有机物污染可能来源于化工厂和交通尾气排放。

2. 污染影响,土壤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土壤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3. 治理建议,对于重金属污染,建议加强工业排放管控,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对于有机物污染,建议加强交通尾气治理,控制化工厂排放。

六、调查建议。

1.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土壤污染监测网络,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排放管控。

2. 加强修复,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地,开展土壤修复工作,恢复土壤生态功能。

3. 宣传教育,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七、结论。

本次调查发现特定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影响,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和治理工作,保护土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

威海土壤报告

威海土壤报告

威海土壤报告1. 引言威海市位于中国东部,是一座沿海城市。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威海的土壤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威海市土壤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了解其质量和适宜性,为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2. 土壤类型分析威海市的土壤类型主要包括沙质土壤、黏土壤和壤土。

沙质土壤通常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通气性,但肥力较低。

黏土壤是由细粒土壤组成,保水能力较强,但通气性较差。

壤土是介于沙质土壤和黏土壤之间的一种土壤类型,具有中等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

3. 土壤质量评估为了评估威海市土壤的质量,我们采集了多个土壤样本,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分析。

以下是对土壤质量的主要评估指标:3.1. pH值pH值是衡量土壤酸碱性的指标。

在威海市的土壤样本中,pH值普遍偏酸性,平均值为6.5左右。

这对于一些耐酸作物的种植是较为适宜的。

3.2. 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有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土壤样本,我们发现威海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平均约为1.5%。

这意味着土壤肥力较弱,需要添加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质量。

3.3. 养分含量关键养分如氮、磷和钾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我们对威海市土壤样本进行了养分含量的测定,发现整体上养分含量较低。

特别是磷和钾的含量较为不足,需要适量施加肥料来补充这些养分。

4. 土壤问题与建议在对威海市土壤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土壤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4.1. 土壤侵蚀由于威海市位于沿海地区,海风强大,易导致土壤侵蚀。

为了减轻土壤侵蚀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在坡度较大的土地上种植护坡植物,以保持土壤的稳定性;•适时进行植被覆盖,减少土壤暴露在风力下的时间。

4.2. 盐碱化由于海水的影响,威海市的土壤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盐碱化问题。

为了解决盐碱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盐碱地适用的耐盐作物进行种植,如柽柳和盐蓬等;•合理灌溉管理,控制土壤中盐分的积累。

土壤报告小报模板文

土壤报告小报模板文

土壤报告小报模板文一、背景介绍为了更好的掌握土壤环境质量,我们通过对土壤进行检测分析,得出了该区域的土壤质量报告。

通过这份报告,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该区域的土壤环境,并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检测指标本次土壤检测针对以下几个指标进行测试:1.土壤酸度2.氮、磷、钾含量3.有机质含量4.重金属含量三、检测结果1.土壤酸度检测结果:PH值为6.5,属于酸性土壤。

2.氮、磷、钾含量检测结果:检测指标含量氮 1.2克/千克土磷0.2克/千克土钾 2.0克/千克土3.有机质含量检测结果:2.3%。

4.重金属含量检测结果:检测指标含量铅0.01毫克/千克土汞0.003毫克/千克土镉0.005毫克/千克土四、分析与评估根据上述结果可知,该区域土壤酸度较适宜于生长,但其氮、磷、钾含量略低,需要适当补充,而有机质含量处于正常水平。

重金属含量方面,铅、汞、镉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制,属于安全范围内。

五、建议与措施根据检测结果,我们对该区域提出如下建议与措施:1.建议适量施用氮、磷、钾复合肥,补充土壤中所缺失的养分,以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

2.鼓励使用生物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同时避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过多影响土壤生态环境。

3.持续进行土壤质量监测,保持土壤质量持续稳定改善,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六、结论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土壤检测,我们得出了该区域土壤质量的具体数据和分析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我们也希望该报告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保护我们的土壤,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土壤调查报告-供参考

土壤调查报告-供参考

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调查报告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是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包括机械支撑作用,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与协调。

土壤容重、孔隙度、质地等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肥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林木根系、土壤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有重要影响。

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们的含量水平及其植物有效性受气候、地形、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等因素影响。

土壤中(尤其是表层土壤)的养分在地表径流和渗流的作用下,会部分地进入附近水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有助于了解土壤的现实肥力水平和生产潜力,进一步认识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规律,为调查区的林分改造和植被恢复提供背景资料,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质量对附近水体的潜在影响。

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省级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优良的水质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观光旅游、供应水源和保护环境等价值。

为了解保护区内的土壤本底情况及其对湖水水质的潜在影响,同时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基础资料,对万绿湖自然保护区的土壤进行了野外调查采样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1 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地质发育特征及岩性特征决定着地貌类型的不同,进而引起水热条件的差异,使风化壳性质和土壤发育条件随之发生变化。

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主要母岩类型有花岗岩、花岗斑岩、安山岩、流纹岩、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页岩、夹炭质页岩、砾岩和泥灰岩等。

保护区内的地貌类型复杂,有中山、低山、台地、丘陵、河流、人工湖和湖中岛屿等多种地貌类型。

其中,中山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西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海拔800m以上的山峰有大嶂顶(890m)、轿子顶(915m)、蟾蜍嶂(932m)、桂山(1056m)和南山(954m)等。

低山在保护区内分布较广,海拔一般在500-800m,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西北部和南部边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调查报告-供参考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调查报告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是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包括机械支撑作用,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与协调。

土壤容重、孔隙度、质地等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肥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林木根系、土壤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有重要影响。

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们的含量水平及其植物有效性受气候、地形、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等因素影响。

土壤中(尤其是表层土壤)的养分在地表径流和渗流的作用下,会部分地进入附近水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有助于了解土壤的现实肥力水平和生产潜力,进一步认识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规律,为调查区的林分改造和植被恢复提供背景资料,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质量对附近水体的潜在影响。

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省级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优良的水质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观光旅游、供应水源和保护环境等价值。

为了解保护区内的土壤本底情况及其对湖水水质的潜在影响,同时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基础资料,对万绿湖自然保护区的土壤进行了野外调查采样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1 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地质发育特征及岩性特征决定着地貌类型的不同,进而引起水热条件的差异,使风化壳性质和土壤发育条件随之发生变化。

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主要母岩类型有花岗岩、花岗斑岩、安山岩、流纹岩、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页岩、夹炭质页岩、砾岩和泥灰岩等。

保护区内的地貌类型复杂,有中山、低山、台地、丘陵、河流、人工湖和湖中岛屿等多种地貌类型。

其中,中山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西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海拔800m以上的山峰有大嶂顶(890m)、轿子顶(915m)、蟾蜍嶂(932m)、桂山(1056m)和南山(954m)等。

低山在保护区内分布较广,海拔一般在500-800m,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西北部和南部边缘。

台地和丘陵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东部,海拔500m以下,丘陵地势较平坦。

河流地貌即新丰江,分布于保护区的北部。

人工湖泊地貌即万绿湖,分布于保护区的南部。

人工湖岛屿地貌,分布于万绿湖中。

保护区西北部的中山和低山主要岩性是石英砂岩,质地坚硬,不易风化,因此,这一区域的风化壳和土层相对较薄,中山山地由于海拔相对较高,主要发育形成山地黄壤,而海拔低于800m 的低山则主要发育山地红壤。

在保护区的南部主要是黑云母花岗岩,比较容易风化,因此风化壳和土层较厚,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较丰富。

保护区东部的台地和丘陵分布区主要是红色砂岩,不易风化,风化壳和土层很薄,植被稀疏,有些地方甚至岩石直接裸露,该区域内土壤主要为赤红壤。

此外,在保护区居民点附近还有一定面积的水稻土和菜园土分布。

2 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分析2.1 土壤调查采样与分析方法采样点基本设在植被调查样方内。

选择代表性地段,挖掘剖面,深100-120cm左右,划分层次,填写土壤剖面调查表。

按20cm的土层厚度由下而上分层采集土壤样品。

在采集分析样品后,在各层用环刀采土,用于测定土壤容重和孔隙状况;用小铝盒采土,用于测定土壤自然含水量。

环刀样品和小铝盒样品带回实验室后立即进行各项指标的分析。

分析样品带回室内后风干、除杂、研磨过筛后,贮于密封容器内供分析用。

土样测定方法:自然含水量,酒精燃烧法;容重和毛管持水量,环刀法;pH值,水土比2.5:1,电位法;有机质,重铬酸氧化-外加热法;全氮,开氏法;碱解氮,扩散吸收法;全磷,HClO4-H2SO4消化,钼锑抗比色法;有效磷,盐酸-氟化铵浸提,钼锑抗比色法;全钾,NaOH碱熔,火焰光度法;速效钾,1mol/L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1]。

2.2 土壤主要理化性质2.2.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土壤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影响土壤的水、肥、气、热等各个肥力因子及土壤的耕性。

土壤质地状况决定于成土母质(岩)、气候、地形、地表植被、人为活动等因素。

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多为中壤土和重壤土(表1),少数为砂壤土或轻粘土。

土壤中3mm-3cm的石砾含量一般较低,多数土壤为非砾质土。

这样的质地状况对土壤物质循环和植物生长均比较有利。

由表1还可以看出,同一剖面中上层土壤<0.01mm的颗粒含量大多低于下层土壤,这主要是受地表径流水的淋溶作用影响[2]。

表1 土壤质地剖面号地点与群落类型土层深度(cm)样号石砾含量g.kg-1<0.01mm土粒含量g.kg-1土壤质地1 白公塘黄樟-马0-21-1 95.6 368.03 非砾质中壤土20-401-2 229.323.37 少砾质中壤土40-601-3 59.8 216.41 非砾质轻壤土松群落80轻壤土80-1001-5 10.8 190.65 非砾质砂壤土100-121-6 173.1197.05 少砾质砂壤土2 茅坑枫香-油桐-杉木0-22-1 65.1 359.48 非砾质中壤土20-402-2 85.6 404.81 非砾质中壤土40-602-3 167.8418.77 少砾质中壤土60-802-4 88.6 467.17 非砾质重壤土落100重壤土100-122-6 3.5 484.41 非砾质重壤土3 渔潭电站后山罗浮0-23-1 133.5607.57 少砾质轻粘土20-403-2 308.1601.33 中砾质轻粘土40-603-3 213.5642.81 少砾质轻粘土60-803-4 138.5634.81 少砾质轻粘土柿-杉木群落80-1003-5 153.677.03 少砾质轻粘土4 渔潭电站东粉单竹-0-24-1 61.7 354.59 非砾质中壤土20-404-2 45.2 388.89 非砾质中壤土40-604-3 114.1364.64 少砾质中壤土60-804-4 48.3 409.24 非砾质中壤土杉木群落80-1004-5 149.1404.32 少砾质中壤土100-124-6 122.5363.06 少砾质中壤土5 水稻田0-25-1 0.0 421.42 非砾质中壤土20-405-2 1.0 442.22 非砾质中壤土40-605-3 0.0 424.84 非砾质中壤土3.2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状况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同时影响土壤温度、通气状况和养分转化速率。

土壤中的水分有不同的存在形态,对植物的有效性亦大不相同。

土壤自然含水量受地形、天气状况、植被覆盖、孔隙状况、结构、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影响,变异很大。

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自然含水量在163.99~461.07g.kg-1之间,平均为300.35 g.kg-1(表2)。

毛管持水量是指土壤毛管孔隙中全部充满水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了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各种水分形态。

其值大小反映了土壤的保水能力,与土壤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密切相关。

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毛管持水量在208.89~613.53g.kg-1之间,平均为386.04 g.kg-1。

从毛管持水量来看,保护区内土壤的持水能力较强。

2.2.3 土壤容重及孔隙性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的松紧状况,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状指标。

其值主要与土壤质地、结构、团聚状况、土粒排列状况及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有关。

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容重在0.65~1.61g.cm-3之间,平均值为1.11g.cm-3,土壤容重总体上较小,表明土壤比较疏松,有利于水分下渗和保存。

另外,表层土壤容重一般低于下层土壤(表2)。

表2 土壤基本物理性质N o.自然含水量g.kg毛管持水量g.k吸湿水g.kg-1土壤容重g.cm-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毛管孔隙:非毛-1g-13% 管孔隙1-1 257.62362.4918.35 1.0460.7137.7722.9433.891.651-2 254.87345.7914.37 1.2154.3741.8212.5523.553.331-3 165.69249.9811.80 1.3748.3834.2714.1225.722.431-4 166.69208.8910.84 1.6139.1233.685.4512.256.181-5 163.99226.787.40 1.4246.3032.4313.8622.962.341-69.302-1 284.58365.8219.18 0.9464.5834.2930.2937.891.132-2 253.33382.1120.73 1.0759.5540.9618.5932.392.22-254.35120.94 1.56.40.15.26. 2.62-4 251.67320.6821.21 1.1556.5136.9519.5627.511.892-5 281.89371.2819.33 1.0759.4739.7919.6829.182.022-621.073-1 461.07603.3526.22 0.6575.3039.4935.8145.111.13-2 322.34613.5324.70 0.8966.4654.4811.9837.834.553-3 364.86425.8720.38 0.8966.5337.7628.7734.171.313-4 346.41401.6021.71 0.9265.4536.7828.6633.711.283-5 344.31384.0522.15 1.0759.7640.9618.8023.052.184-1 387.66452.3618.82 1.0659.8648.1711.6818.634.124-2 392.84473.5118.46 1.0361.2648.5412.7220.923.824-344.38316.67 1.52.48. 3.28.115.4-4 378.68410.0718.70 1.2453.0550.942.115.9624.144-5 329.03386.7716.58 1.1954.9146.218.715.605.314-614.355-118.74 5-217.99 5-315.33mi n 163.99208.897.400.6539.1232.432.115.961.1m ax 461.07613.5326.221.6175.3054.4835.8145.1124.14m ea n 300.35386.0417.901.1157.9941.2416.7625.774.44se 16.2520.360.900.041.621.261.832.061.12土壤孔隙是土壤水分和空气的存在场所,也是植物根系、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生活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