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第一节设置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怎样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呢?第一,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而非教师的行为。

第二,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具体的功能和作用有:1.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3.指引学生学习二、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等人对教育目标分类进行了研究并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一)行为目标北京教师招聘网/html/jiaoshi/yueduziliao/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行为目标的陈述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具体目标;二是产生条件;三是行为标准。

(二)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用这种方法陈述的教学目标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一般教学目标,要求用一个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内部变化;第二部分为具体教学目标,要求列出具体行为样例,也就是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能反映内在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

四、任务分析所谓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连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第二节组织教学过程一、教学事项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是整个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1.讲授法;2.谈话法;3.练习法;4.演示法;5.游戏。

三、教学媒体一般来说,学校中的教学媒体包括:1.非投影视觉辅助;2.投影视觉辅助;3.听觉辅助;4.视听辅助。

四、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课堂社会环境包括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个要素。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11篇)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11篇)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11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人人都不可避免。

2、初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本事。

3、每个人都应当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和毅力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本事.教学具:准备小学生跳楼事件的报道材料.教学过程一、用实例引导思考1、教师带着同情、惋惜的感情讲述两个小故事。

A.本市某小学的一位高年级学生,头天午时放学时,告诉教师有人欺负他。

教师说明白了,没当场解决。

第二天该生便在自家跳楼身亡。

事后,家长、教师在日记中了解到他是因常受别人欺负想不开而寻短见。

B.一所农村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因长期完不成作业,受到教师批评,放学回家用红领巾把自我系在门柄上勒死。

2、引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思考:(1)两名学生的死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什么?(2)他们的死都和哪些因素有关?(3)如果你是教师,在对待学生时会不会有稍微的疏忽和冷漠?(4)两名自杀的学生都有一种怎样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健康吗?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二、拿子照自我1、教师引导学生用下列情形对照自我(1)当家长批评或者责骂自我时自我有怎样的表现?(2)当教师对你的态度稍微有一点冷漠自我有怎样的表现?(3)当你遇到其他方面的压力或困难时,你有怎样的表现?2、学生交流3、点拨三、看录象激起兴趣1、播放录象2、学生阅读材料3、学生讨论四、揭短会经受磨难学生自愿上台理解揭短,其他学生从长相、穿衣、习惯、为人处事、学习、纪律等方面揭他们的短。

教师指导五、写感受小结: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1 心理学的定义解释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强调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性1.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介绍心理学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人物概述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和主要贡献1.3 心理学的分支和应用领域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子领域探讨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价值第二章:认知心理学2.1 认知心理学的概念解释认知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2.2 认知过程探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过程分析认知过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2.3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强调实验研究和认知测试的重要性第三章:发展心理学3.1 发展心理学的概念解释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发展心理学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的理解3.2 心理发展的因素探讨遗传、环境、文化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分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和阶段3.3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强调长期跟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性第四章:情绪心理学4.1 情绪心理学的概念解释情绪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4.2 情绪的类型和作用探讨基本情绪类型和复合情绪的形成和影响分析情绪在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中的作用4.3 情绪调节和情绪智力介绍情绪调节的策略和机制探讨情绪智力对个体社交和情感管理的重要性第五章:社会心理学5.1 社会心理学的概念解释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社会心理学对个体行为和群体互动的重要性的理解5.2 社会影响和群体行为探讨从众、服从、认同和社会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分析群体行为和群体心理的现象和机制5.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强调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的重要性第六章:心理测量学6.1 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解释心理测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6.2 心理测量学的方法和技术探讨心理测量学的主要方法和技巧,如问卷调查、智力测试、性格测验等分析心理测量学中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标准化问题6.3 心理测量学的应用和限制介绍心理测量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就业、心理咨询等探讨心理测量学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第七章:心理病理学7.1 心理病理学的概念解释心理障碍的定义和分类强调心理病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7.2 常见心理障碍及其症状探讨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常见心理障碍的病因、症状和影响分析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7.3 心理卫生和心理疾病预防介绍心理卫生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心理疾病预防的措施和策略,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第八章:咨询心理学8.1 咨询心理学的概念解释咨询心理学的定义和目标强调咨询心理学在解决心理问题和促进心理健康中的作用8.2 咨询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探讨咨询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和技巧,如个体咨询、家庭咨询、团体咨询等分析咨询心理学中的建立信任、沟通技巧、心理评估等重要环节8.3 咨询心理学的应用和发展介绍咨询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企业等探讨咨询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第九章:工业与组织心理学9.1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概念解释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在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9.2 员工心理与行为探讨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领导力等心理与行为问题分析员工心理与行为对组织绩效和发展的影响9.3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应用和实践介绍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在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探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第十章:心理学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0.1 心理学伦理的概念解释心理学伦理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心理学伦理在心理咨询、研究、教学等领域的作用10.2 心理学伦理的原则和规范探讨保密性、客观性、尊重、公正等心理学伦理原则和规范分析心理学伦理决策的困难和解决方法10.3 心理学与法律的关系介绍心理学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如法庭咨询、犯罪心理分析等探讨心理学在法律诉讼中的证据价值和限制第十一章:健康心理学11.1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解释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健康心理学在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中的重要性11.2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探讨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如生活方式、应对策略等分析心理疾病对个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11.3 健康心理学的应用和实践介绍健康心理学在心理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健康心理学的实践案例和干预策略第十二章:教育心理学12.1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解释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和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12.2 学习理论及其应用探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学习辅导等方面的应用12.3 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与研究介绍教育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案例和研究成果探讨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趋势和未来发展第十三章:临床心理学13.1 临床心理学的概念解释临床心理学的定义和目标强调临床心理学在心理健康评估、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13.2 临床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探讨临床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和技巧,如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咨询等分析临床心理学中的心理诊断、治疗计划和效果评估等重要环节13.3 临床心理学的应用和发展介绍临床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精神病院、康复中心等探讨临床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第十四章:跨文化心理学14.1 跨文化心理学的概念解释跨文化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跨文化心理学在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多样性和普遍性中的重要性14.2 文化差异与心理现象探讨文化对认知、情感、行为等心理现象的影响和差异分析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14.3 跨文化心理学的应用和实践介绍跨文化心理学在跨文化交流、国际商务、心理咨询等领域的应用探讨跨文化心理学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第十五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5.1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解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心理学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15.2 心理学研究设计的类型和步骤探讨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观察研究等心理学研究设计类型和步骤分析心理学研究中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重要环节15.3 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和责任强调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原则和规范,如保护参与者权益、确保研究真实性等探讨心理学研究者在社会和伦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普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教案,涵盖了心理学概述、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病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心理学伦理与法律问题、健康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十五个章节。

小学教育心理学项目十二 小学生的品德教学教案

小学教育心理学项目十二 小学生的品德教学教案
(五)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的教育措施
课后总结
师生共同概括所学;评议学生学习表现
作业/思考题
品德的概念及其与道德的关系;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其矫正
教学重点
品德的概念、与道德的关系以及品德的心理结构
教学难点
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设施
计算机
教学场地
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任务单
任务一:品德的概述
任务二:小学生的品德的发展与培养
任务三: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教学内容
任务一、品德的概述
一、什么是品德
(一)什么是品德
(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任务二 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
一、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
(二)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
(三)小学生道德意志的发展
(四)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
二、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一)有效的说服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项目十二小学生的品德
课程名称
心理学
课程类型
A类
使用教材
北京出版社 《心理学》
学时分配
一、教学任务分析
主标
1.理解品德的概念、与道德的关系以及品德的心理结构。掌握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以及培养小学生品德、矫正小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的方法。2.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方式的学习,理解小学生品德发展特点、归纳出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3.通过知识的学习,树立良好的品德意识,增强对小学生品德培养的责任感、使命感。

小学心理健康第十二课《我们做的梦》(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第十二课《我们做的梦》(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第十二课《我们做的梦》(教学设计)我们做的梦(教学设计)引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旨在通过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表达自己的需求,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技巧。

本文将就小学心理健康第十二课《我们做的梦》进行教学设计,并运用互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梦境的意义,培养他们对梦境的积极思考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认识梦境的概念,了解梦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 培养学生对梦境的积极思考,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梦境;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2. 黑板或白板,以及彩色粉笔或白板笔;3. 学生工作簿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引人入胜的梦境视频,引起学生对梦境的好奇和兴趣。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做过的有趣的梦境,让他们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梦境。

2. 呈现(10分钟):向学生解释梦境的概念,以及梦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播放有关梦境的短视频或呈现相关的图片,以增加学生对梦境的理解和感受。

3. 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并决定一个主题。

主题可以是学习、游戏、运动或其他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

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画出他们希望做的梦境。

让学生思考并细化他们的梦境,例如场景、人物、情节等,并鼓励他们用文字描述。

4. 分享与展示(15分钟):请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所设计的梦境,包括梦境的细节、背后的含义以及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梦境。

鼓励其他学生提问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教师可以在黑板或白板上记录学生的梦境描述,并为每个小组给予适当的评价。

5. 总结(10分钟):在学生分享梦境的过程中,教师将总结一些普遍的梦境主题,例如学习、成为超级英雄、探险等。

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相似的梦境主题,以及这些梦境主题与心理健康之间是否有关联。

四年级心理健康上册教案-第十二课 超越嫉妒 通用版

四年级心理健康上册教案-第十二课  超越嫉妒 通用版

四年级心理健康上册教案-第十二课超越嫉妒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嫉妒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但过度嫉妒会影响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

2.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学会正确看待他人优点,消除嫉妒心理。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欣赏他人,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嫉妒的定义和表现2. 嫉妒的负面影响3. 如何克服嫉妒心理4. 欣赏他人,培养团队精神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嫉妒心理的危害,学会正确看待他人优点,消除嫉妒心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培养团队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嫉妒的定义、表现和危害。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嫉妒心理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看待他人优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克服嫉妒心理,培养团队精神。

4. 情景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欣赏他人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或案例引发学生对嫉妒心理的关注。

2. 讲授:讲解嫉妒的定义、表现和危害。

3. 案例分析:分析嫉妒心理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看待他人优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克服嫉妒心理,培养团队精神。

5. 情景模拟: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欣赏他人的重要性。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超越嫉妒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行为表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了解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嫉妒心理的危害,学会正确看待他人优点,消除嫉妒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团队精神。

苏教版四下心理第12课教案

苏教版四下心理第12课教案

康和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 12 课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学会谦让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练习设计等)教学准备:1、班会调研前几天放学以后,我留了几名学生下来做清洁,那几名同学也非常自觉的留下来了,他们在扫完地以后,有两个同学在一起抢一个撮箕,他们抢了半天也没有一个人愿意让步的,都想先用,结果就是几个人一起拿着东西去找老师,都说是别人强他的,让老师来评理。

本来他们留下来做清洁是值得表扬的,可他们却又为了能先把垃圾清理出去而在抢撮箕,谁也不愿让谁。

这个时候我该批评他们吗?估计我要是批评了谁他心里就会不舒服,认为老师偏心对某个同学好一些。

那我又能置之不理吗?如果这样的话估计他们永远都会跟以前一样还是以自己为中心。

故开心理班会。

2、校园心理剧的编排整个校园心理剧由学生学生材料,利用课余时间教师指导。

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与人相处的情况,重点了解学生在学校的"人缘"状况.2,帮助学生树立"和为贵,让为高"的思想,让学生知道"谦让"是一种美德,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氛围.3,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谦让"方面存在不足,学会谦让.教学过程:(一)情境讨论教师:谦让是人的必备美德,不会谦让可使人与人难以沟通,形成交往障碍.情境表演(表演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几个小学生搭伙出去旅游,上车前大家都往上挤,为的是争前面的几个座位,几个年龄较大的游客坐在了最后几个较颠的位置上.同车的一位中年女士站起来和一个老人互换座位,并建议几个小学生把座位让给其他几位老人.中年女士:小朋友,能不能把座位让给那几位老爷爷呢?小学生甲:不行,我先来的,我就得坐在前面,凭什么让给他们呢?中年女士:小朋友,让一让吧,那几个老爷爷年龄很大了,坐在后面太颠了。

小学生乙:你要让你就让,管我们干什么好烦哦…表演结束,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这两个同学做的对么?为什么?②大家喜欢这样的语言和行为么?③假如你是那位中年女士或老爷爷你会怎么想呢?④假如你们是那两个小学生,你们会怎么做呢?(二)角色扮演:综合各小组讨论意见后,教师请比较有创意的两个小组将他们的意见用情景剧的形式展示出来.角色扮演中年女士:小朋友,能不能把座位让给那几位老爷爷呢?小学生甲:好的,我们到后面去坐,让那几位老爷爷到前面来坐吧.。

小学心理健康四下第12课《控制情绪》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四下第12课《控制情绪》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四下第12课《控制情绪》
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情绪控制的重要性和作用。

2. 研究几种控制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适当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教案、PPT、小黑板。

2. 学生:教材、研究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约10分钟)
1. 利用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情绪控制的思考和讨论。

2. 向学生提问:大家觉得情绪控制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第二步:知识传递(约10分钟)
1. 介绍情绪控制的定义和作用。

2. 给学生展示几种控制情绪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深呼吸、找个安静的地方冷静下来等。

第三步:讨论和实践(约2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法或技巧,讨论该方法或技巧对他们来说是否有效,以及为什么。

2. 学生进行实践: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方法或技巧,并进行现场实践演示。

第四步:总结(约10分钟)
1. 教师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强绪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情绪控制对我们的研究和社交有什么帮助?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尝试将控制情绪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进行反馈和分享。

2. 可以邀请心理健康专家或心理辅导员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情绪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控制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意识到情绪控制对于个人生活、学习和社交的重要性。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展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1.1 儿童发展的含义与特点1.2 儿童发展的理论流派1.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4 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实践意义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2.1 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2.2 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2.3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与特点2.4 认知发展对教育的启示第三章:儿童情绪与社会性发展3.1 儿童情绪发展的基本概念3.2 儿童情绪发展的主要理论3.3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概念3.4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第四章:儿童语言发展4.1 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概念4.2 儿童语言发展的主要理论4.3 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4.4 语言发展对教育的启示第五章:儿童个性与人格发展5.1 儿童个性的基本概念5.2 儿童个性发展的主要理论5.3 儿童人格发展的基本概念5.4 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理论第六章:儿童发展评估与干预6.1 儿童发展评估的意义与方法6.2 儿童发展评估的工具与运用6.3 儿童发展干预的策略与方法6.4 儿童发展干预的实践案例分析第七章: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7.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应用7.2 认知学习理论及其应用7.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应用7.4 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整合与应用第八章: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8.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8.2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应用8.3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策略设计中的应用8.4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评价设计中的应用第九章:教师心理与专业发展9.1 教师心理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9.2 教师心理压力的识别与应对9.3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策略9.4 教师专业发展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第十章: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10.1 家庭教育的意义与作用10.2 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技巧10.3 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与亲子关系10.4 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与启示第十一章: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11.1 特殊儿童发展的特点与挑战11.2 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1.3 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策略11.4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策略第十二章:跨文化教育心理学12.1 跨文化教育的意义与挑战12.2 跨文化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2.3 跨文化教育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12.4 跨文化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第十三章:道德发展与教育13.1 道德发展的基本理论13.2 道德发展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13.3 道德教育的实践策略与方法13.4 道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第十四章:网络时代儿童发展与教育14.1 网络时代儿童发展的特点与挑战14.2 网络时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14.3 网络教育资源的选择与利用14.4 网络时代儿童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第十五章:未来视角下的儿童发展与教育15.1 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与儿童教育15.2 未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与挑战15.3 适应未来教育的创新教学策略与方法15.4 未来视角下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儿童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各个领域的发展特点(如认知、情绪、社会性、语言等)。

1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册教学设计

1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册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认识自我1、“两面人”2、自我协调3、塑造成功的自我第二单元学会学习4、科学家的格言5、想象需要翅膀6、考试紧张心理自测7、考试心理调控8、考试心理操第三单元学会做人9、同伴友谊10、集体的力量11、做个强者12、学会竞争13、智慧操第四单元学会生活14、测测我的适应力15、中学遐想16、美好祝愿第一单元认识自我1、“两面人”[心育目标]:通过学生讨论,挖掘自己所认识的真正的“我”,看到同伴所认识的又一个“我”,以此来认识“主观我”和“客观我”。

[课前准备]:每位学生口头准备从多种角度向大家介绍自己。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看了本课的课题,你们一定觉得很奇怪吧!“两面人”是指什么样的一些人呢?其实,“两面人”是指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另一是指人家对我们的看法和认识。

有时候,这两个方面是一致的;有时候,这两个方面的差别又非常大。

因此,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活动,我们能有更多的机会更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

二、活动体验:1、自我评定。

在下面的方框中选出你认为适合你的词,用彩色笔勾出来。

2、小组活动。

在小组中,每位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读自己的选择。

介绍完后,组内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

轮流交换,依次进行。

3、交流讨论。

①当你发现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对你的看法不一致时,你有什么想法?②你现在能真正地、全面地认识吗?③请一些典型的同学发言。

三、总结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实际上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二是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在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有时会出现他人与自己的看法不一致的情况,这时也许你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

此时,你必须冷静地回顾一下他人所说的事情是否确实存在,如果是确实存在的,该及时调整自己。

如果你能认真地对待别人对你的评价,你就能更全面、更正确地了解自己。

请记住:借助别人的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案(精选14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案(精选14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案(精选14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案篇1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发现和认识自己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作风。

教学重点:使学生发现和认识自己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培养和养成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作风。

教学过程:一、交待任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的是好习惯,有的是坏习惯。

好的习惯应发扬,坏习惯就要改正。

如果你有某些坏习惯,这节课我们就要帮助你改改你的坏习惯。

板书:改改你的坏习惯二、新授部分1.看课堂剧《小红的三餐》:故事大意:小红早晨起床,洗濑完毕,妈妈把饭菜在餐厅摆好,叫小红吃早饭,小红说:“妈妈,我不饿,我不吃。

”说完就上学去了。

中午放学小红一进家门就看见桌上放着她平时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小红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直吃到不能再吃为止,下午上学的路上开始胃疼,晚上回家发现只有一个她最不爱吃的酱茄子,小红只吃了两口就不吃了。

师问:课堂剧中小红有哪些坏习惯生答:板书:不吃早饭,暴饮暴食,挑食师问:这都是哪方面的坏习惯生答:师板书:不卫生师问:谁能说说不卫生的习惯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师问:你有这方面的坏习惯吗你准备怎样改正小结学法:(略)2.观看课堂剧《小明的100分》。

(大意:)老师说今天的数学卷子,我已初步看了一遍,现在发还给你们,我公布正确答案,要求同学们对照标准答案自行打分。

小明左右一看没有注意,忙把填空中的错误答案改正过来,打上100分。

这节课结束时老师说:“同学们,老师是在做一个诚实测验,如果你有不诚实的表现要改正。

看幻灯出示的问题,同桌讨论后回答:(1)小明这是一种什么坏习惯(2)不诚实、欺骗老师这属于哪种坏习惯(3)还有哪些习惯是人际交往中的坏习惯(4)如果你有这其中的坏习惯,你打算怎么办3.观看课堂剧:《客人来了》故事大意:张叔拿来一盒礼品到小立家做客,爸爸接过礼品盒放在桌子上后跟张叔叔谈话。

2023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精选篇)

2023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精选篇)

2023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精选篇)小学教化心理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使学生相识嫉妒心理的表现以及产生的缘由与危害,指导学生彩主动的看法和调整方式,克服嫉妒心,优质心理平衡。

懂得嫉妒心理对人对已的危害性,能区分识别嫉妒的行为表现,有意识地克服嫉妒心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心理学中有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从古至今有这种心理现象的人,心理上都对自己产生不良的影响,请听下面的小故事。

(二)讲授新课1、从故事中我们看到,白泰宫哪些地方表现出了嫉妒的心理?2、嫉妒心理怎么样害死了白泰宫的儿子?3、心理学家经过调查、探讨、分析后得出:嫉妒之心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简单出现头晕、头疼、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胸有郁闷、腰背酸痛等症状,而且有嫉妒之心的人心情都很不稳定,行为出现过激,就像故事中的白泰宫一样。

读[询问台],我们应怎么样保持好心情?(三)活动区1、请同学做个小测试,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

A、组织学生自读自评。

B、从小测试中你知道了什么?2、嫉妒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请你选一选,把不良的心情放入回收箱中。

(可在词语上画*)。

3、实践园A、怎么样做才是最好呢?请你动笔写一写,遇到下列状况你会怎么样做?请同学反馈,引导学生相识只有靠自身努力争取才能胜利,嫉妒之心对我们的发展是不利的。

B、读一读下面两句话,谈谈你的体会。

C、遇到同学中有嫉妒行为的,你准备怎么样帮助他呢?(看小练习)D、同桌探讨E、反馈(四)总结全课通过学习,我们相识了嫉妒这种不良心理现象的危害,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示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情,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取成果。

小学教化心理学教学设计2一、活动意义:第六届心理健康周活动以“主动心理学”的理念帮助师生和家长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提高我校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的心理素养,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发挥学校班主任老师心理健康指导的功能,本届心理健康周活动重点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化主题班会,让心理健康教化走进班级二、活动主题:身心健康筑梦校内三、活动组织:在校长室、德育处的干脆领导下,由学校心理健康教研组成员及全体班主任共同组织参与。

小学心理健康第十二课我可以接受批评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第十二课我可以接受批评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第十二课我可以接受批评教学设计《我可以接受批评》——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引言:批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一部分。

学会接受他人的批评并从中成长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以“我可以接受批评”为题,设计一堂小学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一、学习目标:1. 了解什么是批评,批评的目的和意义;2. 能够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批评,不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3. 能够根据批评的建议改正错误,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批评的定义与分类;2. 批评的目的及其积极意义;3. 接受批评的态度和技巧;4. 批评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三、教学步骤: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例子引发学生对批评的反应。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自己被批评后如何逐步改进的真实经历,或者通过小故事、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批评的普遍存在和重要性。

第一步:了解批评的定义与分类(15分钟)1. 教师将批评的定义写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让学生明确批评的含义。

2. 教师通过图片、案例等方式,展示不同类型的批评,如建设性批评、无效批评、过激批评等,让学生理解批评的多样性。

第二步:批评的目的及其积极意义(2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批评的作用与意义,引导学生明白批评是他人对我们行为的关注和帮助,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升自己。

2.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讲述著名人物的成长经历,如爱迪生被老师多次批评,最终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明白批评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第三步:接受批评的态度和技巧(3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接受批评需要具备的态度,如虚心听取意见、不争辩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接受批评的技巧,如冷静应对、理顺思维、虚心反省、积极行动等。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践。

第四步:批评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批评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明白批评是自我发展的推动力。

《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第⼗⼆章教学设计
设置教学⽬标
组织教学过程
选择教学策略
⼀设置教学⽬标()
1概念:
教学⽬标:是预期学⽣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2分类:布卢姆
认知(知识、领会、应⽤、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 (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技能(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3教学⽬标的表述(p193)
4任务分析:是将教学⽬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标的过程
⼆组织教学过程
基本要素
(⼀)教学事项: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加涅)
引起学⽣注意
指⽰教学⽬标
唤起先前经验
呈现教学内容
提供学习指导
展现学习⾏为
适时给与反馈
评定学习结果
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师⽣双⽅为实现⼀定的教学⽬的,完成⼀定的教学任务⽽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的活动⽅式
(三)教学媒体
使教学遵循:经验的直接动作表征、经验的图像表征、经验的符号表征
(四)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物理环境
课堂社会环境
三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标的⼀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安排、教学⽅法的选⽤、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师⽣相互作⽤设计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
以学⽣为中⼼的教学策略:
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掌握学习。

二年级下册小学生教育心理健康教案设计(福建)

二年级下册小学生教育心理健康教案设计(福建)

二年级下册小学生教育心理健康教案设计(福建)第一章:认识自己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如身高、体重、眼睛颜色等。

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性格特点,如开朗、内向等。

探讨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喜欢运动、画画等。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准备一张自己的照片,观察并描述自己的外貌特点。

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优点和特长,鼓励他们自信心。

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种类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学会管理情绪,做到情绪稳定。

2.2 教学内容:介绍常见的情绪种类,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探讨如何正确表达情绪,如用言语、表情等。

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如深呼吸、放松等。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不同情绪,讨论情绪的表达方式。

教师展示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实践活动,如遇到挫折时如何调节情绪。

第三章:与人沟通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与人沟通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与他人合作。

3.2 教学内容:讨论与人沟通的重要性,如能够解决问题、增进友谊等。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授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会与他人合作。

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人沟通的场景。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回应他人的意见。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活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章:培养良好习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

4.2 教学内容:讨论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如早睡早起、按时完成作业等。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制定改进计划。

教授学生如何培养良好习惯,如制定目标、坚持等。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的良好习惯和经验。

教师展示如何制定改进计划和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

小学心理健康四下第12课《情绪稳定》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四下第12课《情绪稳定》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四下第12课《情绪稳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情绪的定义和重要性。

2. 研究情绪稳定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小学心理健康四下》第12课教材。

2. 教师准备一张有关情绪稳定的图片和一些相关的情绪标签。

3. 班级准备一份活动手册,用于学生练情绪管理的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展示情绪稳定的图片,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2. 与学生们讨论情绪的含义,为他们导入今天的主题。

第二步:情境引入(10分钟)1. 与学生们分享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困扰例子,如生气时不经意地伤害了朋友的感情。

2. 让学生们思考这种情境下应该怎么办,如何稳定自己的情绪。

3. 引导学生们认识到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和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影响。

第三步:知识讲解(10分钟)1. 向学生们介绍情绪稳定的概念,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2. 解释什么是情绪管理,为什么情绪管理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

3. 给出情绪管理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如深呼吸、积极思考、运动等。

第四步:活动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绪标签,如生气、开心、难过等。

2. 学生们根据所选情绪标签,用活动手册上的方法和技巧来练情绪管理。

3.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情绪管理经验和成果。

第五步: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们回顾今天研究的内容,强绪稳定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们将所学的情绪管理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3. 结束课堂,鼓励学生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教学延伸1. 学生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更多的情绪管理方法,并记录下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 在下一堂课中,可以让学生们分享他们在情绪管理方面的成长和进步。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活动实践中运用情绪管理方法和技巧的情况。

2. 收集学生的活动手册,评估他们对情绪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情绪管理的意识。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小学教育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儿童在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并为小学教育教学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的学科。

在小学教育中,我们需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引导学生合理情感表达和调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下面就小学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实践,分享一些心得体会和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认识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掌握一些基础的心理测量和分析方法,学习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吸收并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第一章: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发展变化特点2.神经科学视角下的小学生发展及影响因素3.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4.小学生自我认识、性别意识和性别发展第二章:小学生学习情感的发展1.情感与学习的关系2.情感发展的5个阶段及其特点3.情感调节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4.情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第三章:小学生心理问题与辅导1.儿童焦虑、抑郁、逆反等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及成因2.引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情绪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技巧的培养第四章:小学教育中的教育心理学应用1.教育心理学与教学2.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理论的应用3.考试测验与成就动机的关系4.教育咨询与研究教学方法1.讲授:解释结果和理论,将内容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以便学生掌握,同时讲述适当真实案例,加强实践性。

2.互动讨论:充分促进自我思考,小组互动和同伴讨论,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和合作氛围。

3.心理测量: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简单易行的心理测量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深层次的需求。

4.观察训练:通过观察学习现象和场景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更感同身受的对照性体验,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5.课外活动:包括采访、主题展览、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将所学直接应用到实际中去。

关于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11篇

关于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11篇

关于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11篇经过整理,我们为你呈上关于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

职业道德是做人之本,为师之本,在开课前,每位教师都应当准备一份教案。

通过教案可以了解学生并指导方案尊重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权利。

相信您在本文中有所收获!关于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篇1)一、活动目的: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专题片法制教育影视片。

了解一些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方面的知识,以及了解身边的不良因素对人的危害,从而使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让学生懂得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活动准备:《心理健康教育手册》心理健康咨询台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大屏幕展示心理健康教育。

三、活动过程:队会开始仪式。

中队长讲话。

主持人主持队活动。

(1)班主任介绍班会内容。

并宣布大会开始。

(2)中队长讲这次队会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师生的共同责任。

(4)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

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第一节设置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怎样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呢?第一,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而非教师的行为。

第二,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具体的功能和作用有:
1.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
3.指引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等人对教育目标分类进行了研究并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
(一)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行为目标的陈述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具体目标;二是产生条件;三是行为标准。

(二)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用这种方法陈述的教学目标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一般教学目标,要求用一个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内部变化;第二部分为具体教学目标,要求列出具体行为样例,也就是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能反映内在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

四、任务分析
所谓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连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第二节组织教学过程
一、教学事项
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是整个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1.讲授法;2.谈话法;3.练习法;4.演示法;5.游戏。

三、教学媒体
一般来说,学校中的教学媒体包括:1.非投影视觉辅助;2.投影视觉辅助;3.听觉辅助;
4.视听辅助。

四、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课堂社会环境包括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个要素。

第三节选择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从而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有人认为,指导教学应该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一)发现教学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发现教学要以过四个阶段: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其次,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及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再次,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最后,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三)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三、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个别化教学大致包括这样几个环节:①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②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③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④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经典的个别化教学模式:
1.程序教学
2.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
3.掌握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