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谈中国诗》说课稿复习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
《谈中国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详细地说明。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谈中国诗》(手势)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讲读课文,这是钱钟书先生一篇文化随笔,他主要讲解了中国诗的特点及其与外国诗在形式方面的不同,和对中国诗歌及其研究应有的态度。
对于高二的学生而言,经过了前面的《谈木叶》和《咬文嚼字》(手势)两篇文章的学习,这为学习这篇文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文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也有助于加深他们对中国诗与外国诗的理解。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气势)”因此,我将本文的三(手势)纬教学目标确立如下:1. 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
2. 掌握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会品析比喻句中的深层含义。
3.掌握中国诗歌的特点及其与外国诗歌的异同,同时激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及本文的特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掌握中国诗特点及其与外国诗的异同。
教学难点:品析文章中比喻句的妙用,把握其深层含义。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以“读”贯穿始终,以“情”为突破口,采用问答法、启发法来推进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质疑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理念的指导下,本文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5min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流觞曲水的故事吗?曾经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依次排列的坐在水边?在水边干什么呢?对,玩一种游戏,游戏规则是将盛满酒的杯子放到水面上,当酒杯顺着水流流到谁的面前的时候,他就要饮酒作诗。
正是由于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欢吟诗作赋,才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诗歌文化。
《谈中国诗》说课稿
《谈中国诗》说课稿《谈中国诗》说课稿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谈中国诗》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谈中国诗》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内容是:钱钟书的《谈中国诗》。
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设计反思。
(附《谈中国诗》导学案)第一部分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谈中国诗》是高二年级的教材内容,具体安排在必修五第三单元。
必修五作为必修教材的“终结者”及选修教材的衔接者。
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为文艺评论和随笔,都是对诗歌鉴赏问题的讨论。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从必修二到必修四的第二单元中都是诗的舞台,学生对诗的发展有了整体认知。
必修五则借助第三单元文艺学论文中的大量诗例进行了呼应与提升,《咬文嚼字》的思想建构在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上;《说“木叶”》可以看作“咬文嚼字”的范例;《谈中国诗》文采飞扬,中外诗例信手拈来,令人视界大开。
本单元是全套必修五册书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在阅读上给学生增添了些许难度,因此本单元学习时要让学生注意:1.反复阅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况全文大意;2.理清文章思路;3.抓住文章主旨;4.对课文观点和材料作出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鉴于此,在《谈中国诗》的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学者散文,所谓学者散文是指大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主旨不在于表情写景,主要的表现手段也不是抒情、写景或叙事,而是议论、说理和达意。
同时本文是从英文译为中文,语言有欧化的风格,读起来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
所以应让学生认真欣赏和品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
这也体现了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等显得尤为重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稿 谈中国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稿谈中国诗敬重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
本次说课将从教材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六个部分来介绍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谈中国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一单元是全套五册书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具有融会贯穿的功能,担负着培育同学对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鉴赏力量和审美情趣的重任。
三篇课文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故,自成一言。
《咬文嚼字》的思想建构在文字和情感的亲密关系上;《说“木叶”》可以看作“咬文嚼字”的范例;《谈中国诗》文采飞扬,中外诗例信手拈来,令人视界大开。
整个演讲,钱钟书先生旁征博引、纲举目张、高屋建瓴,深化浅出地阐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又批判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及横扫了西方人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通过本文的学习,能使同学把握了解中外诗歌的异同,把握比较的方法,对我国诗歌鉴赏的理论高度有所提升。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二同学,从力量与同学生活阅历方面来看,其已有了高一一年对阅读学问的积累和把握,包括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对课外文章的充实等等,这些体验都是对这篇文艺评论性文章学习的一种良好的铺垫。
因此,同学学习起来不会特别吃力。
作为学贯中西的高校者,钱钟书先生以他的睿智和渊博,在观看中西文化事物时,表现出了一种深刻的洞察力。
从认知结构、学问的纵深度来看,的引用语句的精妙与内涵以及比方的妙用对同学来说存在着肯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教学设计的指南针和风向标。
在充分考虑教材和学情特点,根据新课标中的“学问和力量、过程和方法、情感看法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3〕目标设定1.学问与力量:了解及其作品,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把握比较讨论的方法,并学会借此讨论其他文学现象。
谈中国诗高中语文说课稿.doc
谈中国诗高中语文说课稿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2.掌握字词、文学、名句等根底知识。
3.本文语言幽默幽默的特点。
教学重点1. 根底知识积累及应用。
2. 理解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展探究式学习和深入研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过程是一个“诗的国度”。
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
然而,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中国诗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听听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钱钟书先生的见解。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穿中西、古今互见,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除了创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原创性和学术开拓性的论著,在中国现代史上独树一帜,因而使得研究“钱学”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亦成为反思百年文开展的一个不容无视的话题。
主要作品有《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及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另有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本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是作者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节译而成的。
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拟,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翻开了一扇窗。
是中国较早的中西比拟诗论之一。
第1段,谈“中国诗”的前提与立场。
第2段,中国诗的开展“早熟”的特色。
第3段,中国诗篇幅简短,但意味无穷。
第4、5段,中国诗的含蓄的特色和形成这一特色所用的手法。
第6段,中国诗清淡、安和的诗调。
《谈中 国诗》 说课稿
《谈中国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谈中国诗》。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谈中国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学观点和文化现象,提高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这篇文章出自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之手,他以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诗的特点及与外国诗的异同。
文章视野开阔,见解独到,对于学生开阔眼界、提升思维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高一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但对于文艺评论这类较为抽象和理论性较强的文章,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对于中国诗的了解可能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逐步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积累文学常识。
(2)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思路。
(3)学习作者运用比较的方法阐述观点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幽默风趣、机智俏皮的语言风格,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中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开放的文化视野和包容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关于中国诗的观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运用比较的方法来阐述观点的技巧。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幽默风趣、机智俏皮的语言风格。
(2)引导学生对中国诗的特点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谈中国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谈中国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特点,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扩展阅读,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对诗歌的阅读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中国诗歌的特点和欣赏方法,培养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2.教学难点:启发学生通过感悟诗歌的形象和内涵,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中国诗歌朗诵录音或展示一组中国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知识点讲解:结合课本讲解的内容,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拓展。
例如讲解中国诗歌的特点时,可以引用一些经典诗句来加深理解。
3.学生分组探究:根据预先设置的探究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例如,“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差异”、“你最喜欢的中国现代诗人及其作品”等。
4.课堂交流与分享:让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鼓励学生们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思想交流。
5.扩展阅读与作业:推荐一些中国诗歌的经典作品,让学生进行扩展阅读。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布置与欣赏诗歌有关的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或诗评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小组探究、讨论交流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诗歌朗诵音频或视频、图片展示等。
五、课堂练习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设置问答题、选择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以及作业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技能的应用、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等方面。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诗歌朗诵音频或视频、相关图片等。
2.工具:教室或活动室、笔、纸等文具用品。
七、结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中国诗歌的特点和欣赏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谈中国诗》说课稿
《谈中国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第号考生。
我说课的内容是:《谈中国诗》。
《谈中国诗》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钱仲书所写,文中通过对中西诗歌的对比,形象地阐释了中国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中西诗歌本位思想的批判,提出了研究中国诗歌的正确态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语文课程的安排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
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依次是:1、抓住关键性字、词、句,理清文章大体思路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感受钱钟书生动、机智的语言,这是我的教学重点。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这是我的教学难点。
古希腊学者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
”据此我将设计“字——词——句——篇”四步走的方式,教学课文,同时也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本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境教学法、讨论探究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听说读写及思维能力,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本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一)首先是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知道钱钟书这个人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关于钱钟书的故事:据说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是要见识一下中国的万里长城,二是要见见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钟书。
一天,西方一位女学者到中国想要约见钱老,可钱钟书却婉言谢绝,他说:“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何必非得找到那只下蛋的母鸡呢?”钱钟书说话的幽默机智,可见一斑,那么钱钟书的学术论文语言又有何特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谈中国诗》。
(二)接着,我将顺势进入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据此,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我会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作者和课文的资料,并对其进行适当补充。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范文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谈中国诗》。
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2.掌握字词、文学、名句等基础知识。
3.本文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基础知识积累及应用。
2. 理解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深入研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过程是一个“诗的国度”。
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
然而,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中国诗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听听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钱钟书先生的见解。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除了创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原创性和学术开拓性的论著,在中国现代史上独树一帜,因而使得研究“钱学”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亦成为反思百年中国人文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主要作品有《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及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另有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 ___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节译而成的。
___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
是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
第1段,谈“中国诗”的前提与立场。
第2段,中国诗的发展“早熟”的特色。
第3段,中国诗篇幅简短,但意味无穷。
第4、5段,中国诗的含蓄的特色和形成这一特色所用的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设计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
本次说课将从教材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六个部分来介绍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谈中国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一单元是全套五册书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具有融会贯通的功能,担负着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任。
三篇课文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故,自成一言。
《咬文嚼字》的思想建构在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上;《说“木叶”》可以看作“咬文嚼字”的范例;《谈中国诗》文采飞扬,中外诗例信手拈来,令人视界大开。
整个演讲,钱钟书先生旁征博引、纲举目张、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又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及横扫了西方人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通过本文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了解中外诗歌的异同,掌握比较的方法,对我国诗歌鉴赏的理论高度有所提升。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二学生,从能力与学生生活经验方面来看,其已有了高一一年对阅读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包括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对课外文章的充实等等,这些体验都是对这篇文艺评论性文章学习的一种良好的铺垫。
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会非常吃力。
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以他的睿智和渊博,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表现出了一种深刻的洞察力。
从认知结构、知识的纵深度来看,作者的引用语句的精妙与内涵以及比喻的妙用对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教学设计的指南针和风向标。
在充分考虑教材和学情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3)目标设定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2018-2019-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是成都市XX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高中语文《谈中国诗》。
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2.掌握字词、文学常识、名言名句等基础知识。
3. 学习本文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基础知识积累及应用。
2. 理解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深入研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过程是一个“诗的国度”。
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
然而,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中国诗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听听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钱钟书先生的见解。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除了创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原创性和学术开拓性的论著,在中国现代史上独树一帜,因而使得研究“钱学”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亦成为反思百年中国人文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主要作品有《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及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另有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三、简介背景、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是作者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
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
谈中国诗说课稿【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谈中国诗说课稿
《谈中国诗》说课稿
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谈中国诗》的第1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谈中国诗》是高二语文第5册第3单元中的第3篇课文。
它是我国作家钱钟书的一篇文章。
根据该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本篇课文特点,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
2.学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
3)德育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范文.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范文2019-01-0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语文谈中国诗》,。
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2.掌握字词、文学常识、名句等基础知识。
3.学习本文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基础知识积累及应用。
2. 理解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深入研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过程是一个“诗的国度”。
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
然而,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中国诗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听听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钱钟书先生的见解。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除了创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原创性和学术开拓性的论著,在中国现代史上独树一帜,因而使得研究“钱学”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亦成为反思百年中国人文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主要作品有《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及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另有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三、简介背景、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是作者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
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
是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文章共有8段,思路如下:第1段,谈“中国诗”的前提与立场。
《谈中国诗》说课稿
1、本文是一篇演讲稿,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钱 钟书先生是用什么方法来论中国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 2、那么中国诗的特点是什么呢?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 来突出中国诗的特点? 3、钱钟书先生所阐发的“中国诗的印象”,能引起你的 共鸣吗?请结合自己阅读诗歌的体验谈一谈。 4、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概括中国诗的特点,请举 例说明。 5、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作为一篇学术性较强的演讲稿,我们读起来却不觉得枯燥 乏味,请分别找出你感兴趣的句子进行品读分析。 6、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
四、课后作业(2分钟)
1、请仿照下面感动中国组委会给钱学森写的颁奖词,为
钱钟书先生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50字,至少使用一种修
辞手法) 民族脊梁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 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
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课外阅读曹操《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 写一篇一两百字的短文,评说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第六部分: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探究 文本、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探究文本”是 核心环节,它又包括四个小的教学环节,其中 的“议一议”部分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所在。
一、导入新课(5分钟)
结合课前分发的“钱钟书先生的100句经典语 句”的资料,随机挑选五位同学来谈谈自己所喜 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由此导入新课
第五部分:说教学设想
一、说教法 激趣导入法(在导入时,用钱老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点拨引导法(在分析使用比喻手法的句子时,对于较抽象 的句子老师可加以适当地点拨) 二、说学法 自主研读法(学生自主研读可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小组合作法(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 能力) 拓展思维法(提高思辨和理解能力) 三、说教学工具 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助手和互动课堂) 四、说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定义及种类。
2.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3.能够对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培养审美能力。
4.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诗歌的定义及种类。
2.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3.诗歌的鉴赏。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引入在教学开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你对诗有什么了解?你认为什么是诗?请同学们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答案。
(二)课堂讲解1. 诗歌的定义及种类诗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有自己独特的韵律、节奏、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诗歌是一种用语言表达感情、抒发思想、描绘形象的文学形式。
在诗歌中,按其主要特征,可以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民族诗和现代诗四大类。
1.古体诗:以《诗经》中的民歌和《楚辞》、《唐诗》、《宋词》等为代表。
2.近体诗:以雅俗共赏的《红楼梦》为主要代表。
3.民族诗:以各民族在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歌曲和诗歌为代表。
4.现代诗:以自由诗、象征诗、抒情诗、叙事诗等为代表。
2.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诗歌起源于民间歌谣,后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和创新,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和风貌的古代诗歌文化。
中国的古代诗歌文化历史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先秦、汉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
在每个时期内,都有一批著名的诗人和诗作代表着这个时期的诗歌特色。
随后,老师以举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代表诗人和代表作品,让同学们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风采和文化内涵。
3. 诗歌的鉴赏诗歌的鉴赏主要是对诗歌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诗歌的美学魅力和文化内涵。
老师通过对一首诗的分析与介绍,向学生讲解了诗歌鉴赏的方法和重点。
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文化修养。
(三)小组讨论接下来,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的题目为《探究古诗和现代诗的异同点》。
老师希望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认真聆听,讲述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够理性地对待他人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谈中国是》
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2.掌握字词、文学常识、名言名句等基础知识。
3.学习本文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基础知识积累及应用。
2. 理解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深入研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过程是一个“诗的国度”。
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
然而,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中国诗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听听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钱钟书先生的见解。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除了创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原创性和学术开拓性的论著,在中国现代史上独树一帜,因而使得研究“钱学”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亦成为反思百年中国人文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主要作品有《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及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另有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三、简介背景、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是作者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
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
是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文章共有8段,思路如下:
第1段,谈“中国诗”的前提与立场。
第2段,中国诗的发展“早熟”的特色。
第3段,中国诗篇幅简短,但意味无穷。
第4、5段,中国诗的含蓄的特色和形成这一特色所用的手法。
第6段,中国诗清淡、安和的诗调。
第7、8段,中国诗内容上的特色:和外国诗大同小异。
五、重点解读本文的说理,充满了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
且这种幽默风趣,不是低俗的插科打诨,而是具有高雅的品味,旁征博引,充满机智,充分体现了钱钟书语言的幽默特色。
请找出你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
(注意句不离篇)(讨论)示例: 1.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理解:用西方的科学“地心引力”来写中国诗发展的特点,突出中国诗发展的“早熟”与灵动。
用印度经典故事来写中国人的聪明。
2.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理解:“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所从事的事情是微雕,以此来比喻中国诗人创作的诗歌之精练简短。
用生活中的看东西要看得远些、把眉眼颦蹙来比喻中国诗的精练微妙更是逼真,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
3.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
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
理解:“压得腰弯背断”是一种生活中的具体形象,这里用来比喻思想内容上的“厚重”,化抽象为具体,便于读者更好的理解。
4.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狂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理解:形象地进行中外诗歌风格的比较。
说外国一些诗人的风格是“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十分形象而准确。
以“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比喻中国诗歌中的豪放狂歌,既“新”且“准”,妙趣横生中凸显出总体上“笔力清淡,词气安和”的特点。
5.“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
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
”
“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而增添了甜蜜。
”理解:结尾引用的这两处比喻,有情有理,点破了比较文学与研究者的关系。
切合听众实际,拉近与出门在外的美国士兵的距离,显得温馨亲切。
6.贵国爱伦·坡(Poe)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
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
理解:这里作者的用意在于衬托中国诗的超出想象的短小精练,而不是嘲笑爱伦·坡的目光短浅。
“太可惜了”,给人以遗憾的感觉。
这样说,也注意到了听者的心理反映,让听者有亲切感。
课堂拓展:钱钟书语言精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本文外,你还知道哪些钱钟书的趣言妙语呢?请说出几句与大家共同分享。
(自由发言)
示例展示:(1)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围城》
(2)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灵感》
六、教读小结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在中外诗歌的比较中,得出中国诗的特征。
开篇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时广征博引,使文章跌宕有致。
另外,本文还巧妙地引导美国朋友把目光逐步聚焦在中国的古诗——中国古代的抒情诗——中国古代抒情诗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上,并注意调动听众的知识积累,时不时地进行对比,也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七、布置作业1.把本文所引用的中国古代诗人的诗句摘出,与篇名、作者、朝代一一对应,并熟记。
2.幽默风趣是钱钟书作品的一贯特点,我们写作时有意为之,可使作品收到特殊的效果。
下面是一篇学生作文的一部分,语句不够幽默,请打破拘谨严肃、死板乏味的人物描写套路,重新写作,使它生动幽默,富有情趣。
“我的班主任个子较高,身材微瘦,虽然年轻,却已稀顶,幸亏周围头发还算茂密,才不至于让人误认为是一个老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