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弊大于利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
利:
1.市场准入:中国加入WTO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准入,吸引外资流入,提升国内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2.贸易便利化:WTO的规则和协议可以为贸易提供更稳定和透明的环境,有利于中国企业拓展国际贸易。
3.技术创新:WTO加入将使中国更容易获得国际先进技术,推动科技
创新和产业升级。
4.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入WTO能够推动中国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标准,
增加竞争力,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
5.推动:加入WTO对中国推动经济、政治和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倒
逼中国进行开放。
弊:
1.市场竞争压力:WTO加入后,中国市场面临更多的国际竞争,对一
些传统行业和企业可能带来较大冲击。
2.环境压力:为适应WTO的贸易规则,中国可能面临更大的环境压力
和资源损耗。
由于更多商品的流入,环境污染可能会增加。
3.农业困境:中国农民可能遭受农产品进口冲击,特别是在发达国家
农业补贴政策的影响下。
4.知识产权问题:加入WTO后,中国要承担更多的知识产权保护责任,这可能对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和相关产业带来挑战。
5.政策灵活度降低:中国加入WTO后,将需要按照WTO的规则行事,包括减少针对外国企业的贸易壁垒或补贴政策等。
这可能会限制中国在国内经济政策方面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中国加入WTO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进程,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中国需要结合自身国情和利益,积极应对加入WTO所带来的利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国内治理能力,实现对外开放和内外市场的双向互利。
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分析(2800字)[1]
浅析中国入世十年在历经了15年漫长而艰难的谈判后,2001年12月11日中国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今年是中国入世第十年,同时正值博鳌论坛举行满10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加入世贸的十年是和世界分享繁荣和实现共赢的十年,未来十年,中国将以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为新起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一、回顾入世十年来的显著成绩数据显示,这十年来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5.3%下降至9.8%。
中国对世界开放了100多个服务贸易的部门,中国也经历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清理法律法规的工作,涉及3000多个法律法规。
与此同时,在中国入世10年来,中国出口增长了4.9倍,进口增长了4.7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两倍多,人均GDP由当初的800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4000多美元。
此前,10年前中国对外投资不到10亿美元,而2010年中国的海外投资已将近600亿美元。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货物贸易进口总量超过1.4万亿美元,占世界总贸易量的10%。
2001年中国人均年收入是800美元,到2009年已增长到2500美元,并有2亿多中国人摆脱贫困。
另外,中国在这十年里吸引了约7000多亿美元外资,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80多家已在华开展业务。
可以说,入世的十年,是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二、中国将以入世十周年为新起点,注重海外投资经过十年的变化,中国已经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一个较大的贡献,而且经历了金融危机的考验。
目前全球的经济正在走向复苏,但是许多地区的有毒资产没有完全消化,欧洲的主权债务也有很多不确定性,新兴国家面临着通货膨胀,劳动力价格上涨,环境保护等复杂尖锐的问题,所以整个世界更确切地希望通过共同的准则来走向复苏巩固。
中国入世十周年可以总结一下三点体会:第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的里程碑。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开放道路。
中国入世的利与弊
中国入世的利与弊作者:谢静来源:《财讯》2018年第04期世界贸易组织是对关贸总协定的继承与发展,于此同时世贸组织的影响力随着成员国的增加雨扩大。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而言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享受关税的减免,使我国的出口成本减少。
但是为7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也付出7很大的代价,比如承诺进口国外的垃圾,承认第15条,特保国家等等不合理的要求。
但是总得来说为7顺应全球亿的发展趋势,加入世贸组织总是利大于弊。
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中国入世的利弊。
世贸组织入世的利弊全球化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贸组织既是对关贸总协定的继承,也是在其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世贸组织是当今世界上全面调整、规范国际贸易规则与贸易关系的全球多边经济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世贸组织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大幅稳定增长;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自由;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为此采取措施;保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当的份额;通过互惠互利安排,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原则和以往多边贸易谈判取得的全部成果,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可行的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
当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只有积极对外开放,以自己的资源,通过国际交换,实现资源的国际间优化配置,才能获得经济发展。
20年来,中国以劳动力和若干自然资源和发达国家资金搜索、技术、先进的管理相结合,使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
WT0是“经济联合国”,它所制定的规则已成为当今重要的国际经贸惯例,如果一个国家被排斥在WTO之外,就难以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国际间产品和服务交流,而且还要受到歧视待遇。
中国入世的利弊中国参加WTO,将对下一世纪的经济与贸易发展带来极为有利的发展条件,归纳起来,至少有10个方面的好处。
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
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正方:利大于弊)加入WTO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加入WTO既给我国带来了参与国际舞台的机遇,又给我国各个领域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但总体来说,利的一面大于弊的一面。
1. 有利于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加入WTO有利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经济合作方面有进一步地广度和深度上的推进,便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为促进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同时加入WTO 后,我们也可以大量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体制,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能够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强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加速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
2. 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
加入WTO大大的改善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对我国外贸发展来说是最佳的选择。
我国享受成员国拥有的最惠国待遇意味着不仅能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市场的好处,使主要贸易大国对我国的歧视性做法逐步取消,而且使我国产品拥有比过去更为有利的竞争条件,从而可以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特别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出口的发展。
同时,我国要履行WTO规定的义务,逐步开放国内市场,这将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增强我国市场对外商的吸引力,有利于更多地引进外国资本。
我国吸引外资的脚步有所放慢的时刻,加入WTO的市场准入协议,无疑增强了外商来华投资的积极性,为吸引外资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目前,世贸组织的142个成员方与中国的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80%以上。
"入世"对中国经贸的发展将起到以下推动作用:(1)由于享受多边的关税减让、非关税措施的减少和长期稳定的最惠国待遇,中国有竞争优势的商品和服务会赢得更多的出口机会。
(2)在多边最惠国待遇下,有利于多方面开放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3)有利于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
中国加入WTO利弊分析
解决 机制是一把 双刃剑 ,由于我 国正处 于社会 主义初级 阶段 , 市场经济有待完 善 , 据统计 , 8 0 年 代我 国平均每 年遭受6 起反倾 销指控 。 1 9 9 0 — 1 9 9 4 年 上升到 每年2 5 起, 1 9 7 9 — 2 0 0 0 年我 国总 共 遭 受 国外反倾 销起诉3 7 8 起. 是全 球遭受 反倾销 最多的 国家 . 其
了挑 战 。本 文将 从 经济 方 面 , 对入 世 给 我 国带 来的 利 益和 弊 端 进 行 初 步 分 析 。 [ 关 键 词】 WT O; 对 外 开放 ; 利 弊分析 ; 机遇 与挑战 ; 意 义
【 中图分类号 】 F 7 5 2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 章编号 】1 0 0 7 - 4 2 4 4 ( 2 0 1 3 ) 0 9 — 1 3 2 — 1
能 产生 的负面影 响有 : ( 一) 我 国对 外 经 贸 管 理 将 更 大 程 度 地 受 到 W T O 规 则 的 制
世界贸 易组织 ( WT O) 是在关 贸总协 定的基 础之上 于1 9 9 5 年1 月1 日成 立 的 国际 性 组 织 。 世纪 贸易组织 的建立 , 不 仅 标 志 着一个 规范 化 、 法 制化的世 界市场 的形成 , 而 且 标 志 着 世 界 贸 易 的 自 由 化 达 到 了 一 个 新 的 阶 段 。 加 入 WT O 是 我 国 深 化 改
约 。加 入WT O 后, 我 们要履行 WT O义务 , 对 经济 贸易不能 再完
全 按 照 原 有 方 式 进 行 管 理 , 而 应 按 照 国 际 标 准 进 行 。WT O的 行 为 规 则 和 运 作 机 制 的 很 多 内 容 对 我 们 来 说 都 是 新 的 ,我 们
浅谈中国加入WTO的发展
浅谈中国加入WTO的发展浅谈中国加入WTO的意义法律文秘张淑娟 44号内容摘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本文根据建党90周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中选取中国加入WTO的事件来看中国当前的社会状况,从多个视角、多个层次来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
加入WTO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既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但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关键词:WTO 意义有利压力和挑战国民生活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而成为这个组织的主要贸易国之一,向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息:中国准备着成为全球经济中一个被赋予了完全权利的成员。
加入WTO将为中国带来巨大利益:扩大贸易、推动进一步经济改革、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并促进法治。
回顾入世十年来中国国内数次影响较大的相关社会争议,中国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感慨地说“中国加入WTO十年来,吸收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已经由2001年的469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147亿美元。
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外汇储备国,当年10月中国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
加入WTO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
它对中国的影响决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正确地估计这一影响的程度和趋势,是中国政府制订未来社会政策的基础,也是保持政治稳定与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客观需要,加入WTO既给我国带来了参与国际舞台的机遇,又给我国各个领域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一、加入WTO有利的因素体现在:(一)有利于我国全方位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我国加入WTO后,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办事,遵守多边贸易规则,增加贸易政策和管理的透明度,将会有助于在国际上进一步树立我国改革开放和负责任的经济大国形象,有助于消除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有助于与他国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和竞争。
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分析
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分析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利与弊,下面将分析一下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
首先,中国加入WTO的利益之一是推动了中国市场的开放。
加入WTO 后,中国相应地降低了对进口商品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使得更多的国外产品能够进入中国市场。
这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中国加入WTO也促使中国开放的步伐加快,为市场经济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压力。
其次,加入WTO对中国企业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但同时也受益于更加开放的市场。
加入WTO使得中国企业能够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品质水平。
此外,加入WTO还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出口机会,推动了中国出口的增长,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然而,中国加入WTO也带来了一些不利之处。
首先,加入WTO使得中国更加依赖于国际市场。
中国的出口依赖度大幅增加,而进口也逐渐增加,这使得中国的经济更加容易受到国际市场供需变化和贸易摩擦的影响。
此外,加入WTO也加大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一些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难以与大型跨国公司竞争,导致一些企业倒闭或被外资收购。
另外,加入WTO也对中国农业和农民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农民面临来自国外农产品的竞争,由于农业市场的不完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中国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条件受到了严重影响。
加入WTO也导致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加速,给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论中国加入WTO的优势与劣势
论中国加入WTO的优势与劣势中国加入WTO的优势与劣势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个国际经贸组织的成员国数目增加到了164个。
参与WTO为中国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下面将分析中国加入WTO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1.扩大对外贸易中国加入WTO后,能够享受到与其他成员国平等的待遇,包括减少关税、降低非关税壁垒等优惠政策。
这使得中国外贸规模快速扩大。
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在全球出口中的占比已达到了12.8%,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
除此之外,中国还探索开展更为深层次的国际贸易合作,例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贸易规模和地位。
2.促进技术创新加入WTO能够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因为WTO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会带来技术资讯和人员交流,这可为中国创新提供更多资源和市场机遇,从而推动中国科技水平的提升。
3.吸引外资WTO入世后,中国不仅开放了更多领域对外资,还增加了对外国企业的投资门槛和侵权保护。
这些措施为外商投资带来更好的预期和保护,促进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任和投资。
根据2021年7月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同比增长28.7%。
二、劣势1.国内产业面临挑战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跨国公司的涌入,中国的国内市场受到了巨大冲击。
这使得一些国内产业面临生存危机,如传统手工艺等小型产业。
同时,外国品牌的进入也对中国同行业企业造成了竞争压力,可能导致国内企业利润下降、商业模式失去优势等情况。
2.知识产权争议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的活跃度不断提升,但也有一些国外企业对中国商品侵权指责。
此外,一些中国企业也被指控侵犯了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
这些贸易争端给中国的外贸活动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使得中国被视为是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的国家之一。
3.对环境产生压力加入WTO后,中国的外贸活动和国际分工带来的环境压力比WTO 加入前更大。
由于中国以“制造业大国”而著称,其外贸规模庞大,但会在未来对环境造成深远影响。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代价和收益初步-分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代价和收益初步分析目前,关于中国年内能否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尚不明朗。
我们所作出的承诺和让步的最后限度还很难确定。
本文的分析主要以美国在因特网上公布的承诺草案为准。
第一,从影响范围上讲,中国所开放的市场和所能够进入的市场严重不对称。
加入世贸组织将对中国的比较优势产业和竞争优势企业产生有利影响。
但是,中国的比较优势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
这类产业在中国工业价值增值中的比例仅占27.75%左右,带动作用有限。
另一方面,到1997年底中国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累计共有5356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0.0 7%,外向型直接投资占中国国内固定资产形成的水平仅为0.9%。
总体上讲,中国企业尚不具备从事跨国经营的能力。
因此,入世对中国经济的有利影响有限。
从受冲击的产业来看,不仅涉及面比较广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均有),而且影响程度很深。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明:其一,农业方面。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大宗农产品配额(T RQ)在4、5 年时间中都会成倍、甚或几十倍地增长。
因此,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对中国农业的保护作用将基本上被撤除。
中国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现状是:生产主体以自给自足的家庭农户为主(65%),真正实行规模化、企业化经营、并参与市场竞争的生产比例很小;这类产品一直都由国家直接收购,这几年,我们还面临着严重的卖粮难、库存难问题。
而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面对的将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大农业。
另外,美国的农业生产只是由其就业人口的3%完成;而中国的农业生产却由全国就业人口的50%(约3.5亿人)来完成。
因此,这种影响和冲击完全不对称。
其二,工业方面。
中国的资本、技术及资本技术双密集型行业,既是中国目前的工业优势之所在,又是中国竭力扶持的进口替代产业,如支柱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等。
但是,这些产业在国际上并不具有比较优势,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首当其冲遭受冲击的行业。
1996年,这11个比较劣势产业占了中国工业价值增值的3 6.21%。
我国加入WTO利与弊述评
升级 、 地 区 经 济 协 调 发 展 、 国有 企 业 改 组 改 造 和 扩 大 出 口紧 密 结 合 起 来 。 促 进 外 资 流 向 高 新 利 于 帮 助 青 年 拓 宽 视 野 ,从 世 界 范 围 全 方 位 把 握 社 会 主 义 运 动 的 现 状 与 未 来 。
总 之 , 教 材 不 好 编 ,公 共 课 教 材 不 好 编 , 社 会 主 义 的 教 材 更 不 好 编 。 由陕 西 师 范 大 学 、
关 系 的 正 常 化 。 加 入 W TO, 我 们 将 与 所 有 世 贸 组 织 成 员 享 受 同 样 的 权 利 、 履 行 相 应 的 义 务 。这 样 , 可 以 使 我 们 与 其 他世 贸组 织成 员 之 间 的 交 流 与 合 作 更 加 愉 快 和顺 利 ,使 我 们 之 间
西 北 工 业 大 学 、西 北 大 学 、西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 长 安 大 学 、西 安 建筑 科 技 大 学 等六 院 校 教 师
●
联合 编写的这部 < 学社会 主义理论与实践>教 材经过 一年 使用后 ,受到 学生 们普 遍好评 : 科 认 为 它 是 一 本 与 时 俱 进 的科 社 教 材 。 故 特 予 推 荐 。
2 加入 WT . O,可 以使 我 国进 一 步推 动 全 方 位 、 多 层 的 步 伐 。 对 外 开 放 是 实现 我 国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的 基 本 国 策 。 加 入 WTO, 我 国 可 以 进 一
步推 进 人 力 资 源 、 技 术 资 源 、 产 品 资 源 、 金 融 资 本 、 服 务 行 业 、 生 产 要 素 等 全 方 位 、 多 层
加 牢 固 。 随 着 国 际 贸 易 的 深 入 发 展 , 国 际 投 资 的 加 速 流 动 , 国与 国 之 间 的 经 济 纠 纷 、 贸 易 摩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及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及对经济的影响一.【内容摘要】:我们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要站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分析我国加入WTO的利弊得失。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如果我们在履行世贸组织规定的义务时,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就可以减失增得,变弊为利。
二.【关键字】:世贸组织(WTO)利弊(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经济影响(the influences of economy)三.【正文】:(一).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用两点论分析自1992年以来,中国理论界从不同的视角展开了对中国加人WTO的利弊分析。
然而,更多的分析足在经济学的框架内展开的,而事实上,这是关系到一个民族未来生存的重大问题,单纯的经济学分析有失简单化。
我们认为,中国加入WTO,循着对经济影响的深人化,必将对置于经济生活之上的文化生活、民族心理与情感、民族理性价值、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文化结构、政治构造等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使之发生渐变或突变。
这是中国在未来经济、政治与文化生活中面临着的不可回避的、更为深层次的问题。
由此,就要求我们超越单纯的经济框架,超越利弊比较的思维模式,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来审视中国所面临的这一既是促进其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蕴涵着巨大潜在挑战的行为,着力思考中国加入WTO可能付出的“代价”,将代价降低到最小限度。
而要达此目的,就迫切要求中国从政府到国民都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充分认识到加入WTO可能带来的冲击,并及时调整我们的观念与行为方式,完善我们的组织与管理制度,改进我们的组织与管理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借此良好机遇,推动中国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加入WTO,首先面临着一个如何调整我们自身的经济观念、经济行为方式以适应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一把双刃剑
经济与管理学院1102班111090066 莫少聪为什么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一把双刃剑?答: 加入WTO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WTO 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有弊,但总的看,利大于弊。
利:1、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
加入WTO后,我国将享受成员国拥有的最惠国待遇,使我国产品拥有比过去更为有利的竞争条件,这将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增强我国市场对外商的吸引力,有利于更多地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
2、有利于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加入WTO,将为实施这一战略任务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3、有利于继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加入世贸组织,将会推动我国改革的进程。
同时,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有效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
5、有利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加入WTO也有利于建立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走出国门,到其他国家设厂办企业,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加入WTO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的压力和挑战:1、进一步开放市场会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加入WTO后,我国必须遵守WTO关于市场开放的规定,这对我们开放市场的速度和步骤会形成一定压力。
随着市场准入的扩大、关税的削减和非关税措施的取消,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我国市场,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2、我国的对外经贸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WTO规则的制约。
3、多边争端解决的裁决也可能出现对我不利的结果。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有待完善,还有一些政策规定和企业行为与WTO规则不一致,再加上对WTO规则了解不够,经验不足,即使投入相当多的人力和物力,我们还是有可能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中"打输官司"。
知识拓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及利弊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及利弊中国“入世”的原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47年,中国签署了联合国贸易与就业大会的最后文件,成为关贸总协定的最初23个创始国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受到西方国家的封锁,关贸总协定的席位一度由台湾当局占据。
1986年,中国提出要求恢复自己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席位,从此走上了艰难的“复关”之路。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取代关贸总协定,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中国申请以初创国的身份加入未果,转入了争取“入世”的努力阶段。
世贸组织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果,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将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果: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和服务贸易纳入它的管理框架。
因此,世贸组织不仅在国际贸易领域,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要享受一定的权利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方面,进入世贸组织可以消除外国对我国的歧视性待遇,将在134个成员国中享受多边的、永久性的最惠国待遇,出口产品面临的关税将会大幅度降低,从而大大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同时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我国还可以享受特殊的优惠政策。
另一方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按要求减让关税,削减非关税壁垒,取消进口配额和进口许可证制度。
放弃对一些产品如农产品的出口补贴权利,在服务贸易领域逐步开放金融、电讯、法律、会计等部门,并增加有关政策的透明性。
经过多年的努力,1999年中国与美国已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发表了联合声明,签署了双边协定,这为中国“入世”谈判扫除了最大障碍。
此后,中国又与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达成协议,中国将在21世纪初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贸易协调机构,世贸组织缺少中国这样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是不合理也是不明智的,同时中国应该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平等的,这样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分析
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分析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年级专业: 10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姓名:李闯学号: 100401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国贸一班:李闯 1004010论文摘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然十年,在这十年间发生了风风雨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的。
关键字:中国世界贸易组织WTO 利与弊对中国影响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10日下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
在中国政府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并向世贸组织秘书处递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批准书30天后,中国将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经历了20年的艰苦谈判和斡旋,中国终于成功加入WTO这一世界性的组织,预示中国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同时机遇与风险并存。
WTO 是一个以市场经济和公平贸易原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中国要参与世界经济主流,加入 WTO 是重要桥梁。
从战略和发展角度看,我国加入 WTO 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我国国际政治地位的需要,也是加速我国经济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走向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
WTO 更需要中国,也已成为 WTO 成员的共识。
但是中国加入 WTO 后会给自身的经济和国有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怎样处理好这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一、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相关资料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
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
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及对策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的经济和贸易发展带来了很多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中国加入WTO的利益之一是市场准入的扩大。
加入WTO后,中国就必须根据国际贸易规则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国际商品和服务提供更多市场准入机会。
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够更便捷地进入国际市场,从而拓展了中国的出口贸易。
对策是中国应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便利程度,吸引更多国外企业来华投资,促进双向贸易。
其次,中国加入WTO有助于提高中国的经济竞争力。
加入WTO后,中国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这迫使中国企业通过加强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从长期来看,这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优势。
对策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然而,中国加入WTO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中国的部分传统产业面临着严重冲击。
国际市场的开放使得中国的一些传统行业面临着来自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导致了一些企业倒闭和大量失业。
对策是加强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发展新的高附加值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其次,中国加入WTO也导致了一些资源和环境问题。
由于对外开放,中国的资源需求急剧增加,而资源供应有限。
这导致了一些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恶化。
对策是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并推动绿色发展。
最后,中国加入WTO还面临一些国际贸易的不平等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往往设置了各种贸易壁垒,限制中国的出口,而中国的市场准入相对较开放。
对策是加强对国际贸易的监督和维权,通过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共同应对贸易不平等的问题。
总之,中国加入WTO带来了很多利益,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负面影响。
为了充分发挥利益,中国应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外商投资便利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加强国际贸易的监督和维权。
中国加入WTO的利于弊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英文简称是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瓦莱蒙湖畔,其前身是成立于1947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节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权威性。
其宗旨是:促进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服务;达到互惠互利的协议,大幅度削减和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并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WTO在现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申请。
此后,中国于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然而如何看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组织的利弊呢?我们应该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要站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分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弊得失。
首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历史前进的步伐。
众所周知,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不断加深,对外贸易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也要求中国应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优势产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加入WTO之后,各国对中国的关税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无形中降低了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并带进产品价格的下降。
故此中国的产品在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以物美价廉而闻名,“made in china”也打响了国际品牌。
如农业的水果以及一些蔬菜并各种肉类,工业中的制造业:机电制造业,轻工产品,纺织品,消费类电子产品,服务业中的建筑业和旅游业都将获得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
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分析
中国参加WTO的利与弊一、中国参加“WTO〞之利(一) 参加WTO , 意味着我国经济全面走向国际市场和更大程度地向国际市场开放, 遵循国际惯例, 与国际接轨, 这将促使中国经济更快地走向集约型和效益型的开展道路, 促使中国企业按国际惯例经营, 按国际市场需要、国际市场价格消费, 激发企业的活力, 把我国企业推进国际市场竞争的海洋, 使其在大海中学会游泳, 经受更大的锻炼, 迅速进步中国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从而加速中国经济的起飞。
在国有企业脱贫解困的改革中, 入世将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契机, 使国有企业在公平竞争中, 真正发挥其固有的优势, 对国企改革、外贸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等一系改革, 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 我国参加WTO , 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可从两方面得以表达。
1. 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外部经贸环境。
过去, 世界贸易保护主义, 特别是兴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出口影响相当严重。
西方主要兴旺国家都不同程度上对中国实行有条件的、有限制的最惠国待遇, 美国那么对中国实行“对华最惠国待遇年审制度〞。
这些兴旺国家还对中国实行歧视性数量限制、歧视性反倾销和反补贴及歧视性技术标准等。
中国商品没有受到公平待遇。
参加WTO 后, 中国在履行义务的同时, 将享受世贸组织给予缔约国的正当权利, 这包括享受无条件多边最惠国待遇的权利, 享受普惠制待遇的权利, 享受开展中缔约国的各种优惠待遇的权利及享受公正裁决贸易纠纷的权利等。
这样, 中国外部的经济贸易环境将大为改善。
2. 参加WTO , 有利于出口市场多元化和出口商品的多样化。
过去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目前与中国贸易额最大的15 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贸易总额的比重为85 % , 这种单一化的出口市场, 贸易潜力有限。
参加WTO后, 我国将真正参与到一个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中去, 可以稳定地享受最惠国待遇, 经过努力, 还可以享受普惠制待遇, 从而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改变目前我国出口商品对美国市场依赖过大的场面。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的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WTO)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中国和美国15日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从而结束了双方长达13年的马拉松式的谈判,为中国早日加入世贸组织铺平了道路。
据权威人士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总的说来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入世贸组织将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出口。
“入世”后,世贸组织的100多个成员都将给中国以最惠国待遇,而且也不必在最惠国待遇问题上遭到美国一年一度的非难,中国的出口有望大幅度增长。
其次,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中国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给外商实行国民待遇后,将有利于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对引进外资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及自身的活力都有好处。
第三,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作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将可直接参与二十一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而且参与制定规则,有利于使中国的合法权益得到反映;同时,可把国际贸易争端交到世贸组织的仲裁机关处理,免受不公正处罚。
第四,加入世贸组织,世贸组织成员中的主要贸易大国将不得不减少、取消对中国的纺织品等商品实行的不同程度的贸易歧视措施。
第五,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进口关税将降低,有利于人民提高生活水平。
当然,加入世贸组织,也将带来一些压力和挑战,如会给国内的部分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
但专家们指出,这些压力将促使企业加速技术改造,改进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总之,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
农业:不会造成大的冲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陈锡文、副部长徐小青,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杜鹰,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韩俊等人认为,中国农业虽然比较原始,但所受到的冲击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大。
相比金融保险、电信等来讲,所受冲击要小得多。
中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中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张帆有关我国加入WTO的必要性和意义,舆论界宣传很多,但对风险或挑战的宣传较少,又不很具体。
出于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关注,本文着重分析一下我国入世所面临的巨大风险,顺便也提出一些原则性对策。
一、必须高度重视风险和经济安全隔入经济全球化大潮流,加入WTO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我国更好更快地发展壮大。
然而WTO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成员国既可获利,又必须付出代价。
WTO并没有保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必然能够得到利大于弊的结果。
所以,趋利避害,就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根本性原则。
加入WTO的风险来自以下四个原因:(一)WTO协定对发牵连家最为有利,对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虽有所照顾,但是这种差别待遇不足以使发展中国家能够有效地保护国内市场和幼稚工业。
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28条规定:“在大幅度降低关税和进出口其他费用的一般水平。
”第11条第1款规定:“不得设立和维持配额,进出口许可证叵其他措施,以限制或禁止其他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或向其他缔约国领土输出或销售出口产品。
”发展中国家一旦拆除了非关税壁垒,很难以略高于发达国家的关税抵挡发达国家商品大规模地占领它们的市场。
当然,WTO协定中还有《保障措施协议》,成员国的幼稚工业,商品和服务贸易受到严重侵害,国际收支发生严惩逆差时,可以向WTO提出申请,暂不执行某些已经承诺的义务。
但是这一申请必须由发达国家操纵的WTO批准,否则会受到“交叉制裁”(商品,服务与贸易相关的投资的多方面制裁)。
例如,当美国、日本汽车大规模出口到中国,中国汽车工业难以发展的情况下,中国申请提高关税,或者实行进口配额,WTO是否会批准呢?我认为,批准的可能性极小,因为中国的汽车进口关税已经相对高一点,取消进口配额是各成员国的一致行动,入世后的中国不可独自实行任何商品的进口配额。
如果中国未经批准便采取行动,美国、日本肯定会施行全面的“交叉制裁”。
我们应注意到,WTO与GATT不同之处就在于WTO是法人国际机构,具有硬性约束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弊大于利中国企业还远远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从规模上看,中国前500 家企业的年销售总额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相当,中国前500 家企业的平均销售额仅为世界500强的2%. 中国的若干产品的总产量在名列世界前茅,如钢材、水泥、煤炭、棉布、化肥、电力,甚至彩电、冰箱、空调、摩托车等家电是如此。
但是,中国的庞大的生产量是由众多企业生产出来的,产业集中度很低,每家企业的规模都不够大。
从生产技术上看,中国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差,生产技术落后,单位产量的能耗较大,且在产品品种、性能、质量方面都比不上欧美大企业。
从可以调动的资金来看,中国企业普遍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无法在技术改造和市场占有率上有迅速提高;从品牌来看,中国产品普遍缺乏国际知名度,无法做到优质优价,利润实现能力差。
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平等竞争,其结果必然是中国企业大量破产倒闭,或被跨国公司收购兼并。
事实上,中国的饮料工业、啤酒工业、洗涤剂工业、自行车工业、造纸工业、医药工业、电梯业、计算机业、民用客机车、装备工业都已经被跨国公司占领,或者高附加值部分市场被占领,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石化工业、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农业等也都面临著进口商品和跨国公司的严重威胁,有的甚至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的生产组装车间。
与此相应,则是中国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利润萎缩,裁员和降低工资福利,拖欠银行贷款。
中国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比率相当高,腐败因素造成的不良资产只是其中一部分,主要的呆帐坏来源是市场竞争造成的,特别是由于外资企业挤垮中国企业造成的。
中国农业是竞争力最弱的产业。
众所周知,中国农村人口多达9 亿,农业劳动力5 亿左右,户均拥有耕地仅为0.4 公顷左右,与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上百万公顷的农场相比,毫无规模经济效益可言。
为了确保如此微小的土地面积能够有足以维持农民生存的产出,必须要使粮食价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这就使中国农产品特别是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从1996年起,由于中国增加粮食进口规模,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至2000年秋,降低至每种一亩小麦要亏损8 美元的水平,使农民生活陷入困境。
目前,中国农业地区普通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不到80美元,生活十分艰难。
如果加入世贸组织后履行《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则农民收入还将继续下降,大量农村土地将被荒芜,农村人口将大量流入城市,成为城市边缘人口。
一句话,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GDP总量虽然可能有一时的增长,但是单位GDP的税收、工资含量将有下降,单位GDP的就业量将继续减少。
更重要的是,中国将失去独立的工业体系,逐渐成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加工基地。
中国农业将面临极大冲击,农民收入可能大幅减少。
中国的金融体系可能被进一步增加的呆坏帐拖垮。
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失业人口将大量增长。
同时,在世贸组织规则下,为了吸引外资,中国将无法提高税收,从而无法建立一个有足够支付能力的社会保障体系。
其结果是,中国的社会治安将进一步恶化。
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动力直面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界的声音却没有出现在媒体上。
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规模还太小,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跨国公司。
虽然这些小企业也模糊地感觉到国际竞争对他们的威胁,但是他们缺乏信息沟通,更缺乏组织,在政治上没有发言权。
中国大企业仍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明确感到跨国公司的压力,但是企业的领导人们受命于×央政府,对企业的生死存亡不承担最终责任。
就个人而言,加入世贸组织后还有可能享受与国际接轨的收入,自然也没有多少兴趣反对。
工人和农民本来应该对此表示不同意见,但这两个群体同样缺乏信息沟通,同样缺乏组织,他们甚至不知道世贸组织是什么。
人们一般认为,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改革开放的核心是引进市场逻辑,让人们的致富愿望和能力来带动社会发展,同时就意味著让弱肉强食的规律自发作用。
然而改革开放第一阶段的主导因素并不是弱肉强食,而是强者主动出让利益。
1985年以前,由于政府放权让利,给农民提高农产品价格,给工人以奖金和津贴,给地方政府和企业以一定的自主支配权,弱者群体首先得到利益,因此社会生产总量迅速增长,消费品增长更是迅猛,改革开放得到了广大公众的普遍拥护。
然而,1985年以后,政府已无利可让,无权可放。
从那时起,弱肉强食开始成为社会的主导性因素。
在农村,农民的收入增长趋缓,而农民的负担却逐年上升。
在城市,国有企业的领导层逐渐以各种方式将越来越多的企业收入据为己有,工人的政治地位和相对经济收入则不断下降。
这又进一步导致国有企业凝聚力的下降,各级干部甚至工人都在借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使国有企业逐渐成为各种力量瓜分的对象,失去活力和竞争力。
在国有企业的外部,又有乡镇企业从低端、外资企业从高端占领国有企业的市常这样,国有企业就渐渐地萎缩了。
伴随著这一过程的,是一个庞大的新富阶层的形成,包括城市握有实权的各级干部,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农村的基层干部,乡镇企业领导人,私营企业主,以及外资企业主等。
当然,必须指出,整个八十年代,外资进入的规模、水平都较低,港澳台资为主,且国家保护措施较强,外资对中资企业示范作用较大,威胁较小,中资企业工业产品供不应求,产销两旺,发展迅速。
国有企业的内外部种种问题虽然都已经出现,但尚不严重。
但到八十年代末,各行各业都出现生产过剩,市场竞争开始激化,加上国际制裁,出口下降,中国发生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其显著标志是所谓“三角债”。
解决危机的办法本应是通过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吸纳过剩的生产能力。
但是由于这一办法违背改革开放中新富阶层的利益,根本就被排除在政策选择之外。
实际发生的是国内经济的外向化和泡沫化。
1992年邓小平讲话以后,各级政府大搞“五通一平”、“七通一平”,提供超国民待遇吸引外资。
结果,中国掀起了房地产热、开发区热,物价迅速上涨,库存物资全部销售一空,生产能力由过剩转为不足。
但是,好景不长,大量房地产和开发区无人问津,价格一落千丈,如海南省和广西北海的房地产价格下降了90% 以上。
中国国内经济落入更严重的危机。
从1996初年底,竞争性行业的物价不断下降,彩电、冰箱、空调、摩托车等产品的价格下降了50% 以上,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支撑九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是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
外国直接投资集中于两大领域,一是占领中国市场的高附加值产业,如汽车、医药、化工、电子等,一是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出口加工业,如玩具、鞋、皮革、服装等行业。
其结果必将是使一个又一个产业落入跨国公司之手,中国丧失自主工业生产能力,同时,则使中国经济进出口依存度高达46% ,成为高度外向型经济。
在九十年代经济外向化,国内经济由泡沫破裂陷入长期通货紧缩危机的过程中,弱肉强食逻辑得以充分展开,农民、工人的收入长期停滞甚至不断下降,而各级干部特别中央和富裕地区的干部、在外资企业工作的白领以及部分知识分子的收入则急剧增长,贫富差距甚至超过了美国。
这三部分人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力量,而这三部分人又都是受益于外向型经济,受益于通货紧缩危机的。
在他们看来,如果以内需为主实现自主型增长,则势必要增加税收,缩小贫富差距,从而影响他们的收入和消费。
而发展外向型经济,使中国经济彻底加入全球化,则既是改革开放逻辑的必然,又与他们个人的利益一致。
因此,当中国面临著自主型经济还是外向型经济的选择时,这三股力量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外向型经济,也就是选择了加入世贸组织。
这一动力被中国政治术语含蓄地概括为:加入世贸组织,使改革开放不可逆转。
此话破译出来就是:加入世贸组织,使富人的钱包不再受威胁。
三、公众是怎样被说服的?加入世贸组织将使中国富人成为跨国公司生产体系中的依附性力量,因此并不符合其长远利益。
对于世界各国大多数人来说,中国不是成为一个自主成长的经济发动机,而成为靠低工资竞争的国家,也不是件好事。
我认为,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及其推崇的新自由主义学说统治著学术界和舆论界。
中国的经济学界几乎一边倒地信奉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信奉弗里德曼,政府各级领导人都接受过斯密教条的训练,他们几乎无条件地相信市场经济,相信自由贸易。
媒体也不例外,记者和编辑都是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斯密教条信奉者,很少有人知道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甚至英国都是靠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起来的,他们甚至把贸易保护等同于“闭关锁国”。
市场幼稚病。
西方强国一味向我们推销新自由主义,别有用心地把中国说成是新的世界强国,我国经济学界的一部分学者曲解了社會主義市场经济的本意,迷迷糊糊地跟着高唱自由放任的颂歌,一味地认定只有自由竞争才是中国的出路。
这种主张实际上和当年跑步进入××主义的狂热差不多,无非方向变了,成了跑步进入世界市场,从“左”派幼稚病一变而成为市场幼稚病。
回顾过去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变迁过程,我们不能高估经济改革的成就,特别是在过去十年,“基于法制的市场经济道路跟‘权贵资本主义’或称‘官僚资本主义’”正在较量,“两方面都有所斩获,现在还胜负难分”。
我们应该并且一定要理性地看待所谓的“中国模式”,千万不能“未富先骄”。
四个不协调:“改革滞后于开放,宏观改革滞后于微观改革,政府改革滞后于企业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
”中国模式在这个正在成型的“中国模式”中,从形式上看,我们有一个发展主义的政府,且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在推动着这些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从实质上来看,当今中国社会的基本格局是,各级政府官员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高管在一个巨大行政科层中不断运用自己所掌控的权力和掌控的资源进行层层寻租。
这种处在各级政府行政科层中的官员和国企高管的权力寻租,既构成了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能,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在目前是有一定经济效率的;另一方面,它又不断给当代中国社会带来并不断积累一系列问题。
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不断增大,政府官员腐败屡治不果,社会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上的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整个社会越来越靠政府的项目投资和高投资率来维系经济增长,居民家庭收入和居民家庭的消费占国民收入的份额持续下降,等等,都是这一独特的“中国模式”渐进成型和不断强化的一些自然和必然的结果。
要解决这些问题,改革或许是唯一的出路,但似乎是越来越难。
当今中国社会的最大危险和风险,也许不是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下滑,而是一个处于尚不完善的权力约束机制之下的政府正在国民经济各领域逐日膨胀和对整个社会管制的不断强化。
在当今中国,政府不但是经济、法律和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和实施者,而且是国民资产的一个最大拥有者和市场经济的一个最大参与者和统御者。
一针见血地道了出来:“当前出现了一种论调: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反过来证明了中国政治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