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六年级下
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第1课时教学设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之前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无穷的学习动力。
虽然学习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结果令人期待的。
现代社会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武装我们,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
正所谓,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只有把握住每一天,不断的鞭策自己,奋力前行,成功始终是属于奋进的人。
只要坚持学习,成功必将属于你我。
我们也必将成为人生的赢家。
愿在好学奋进的道路上,你我结伴前行,相互搀扶、共同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多彩。
携手同行,加油!。
《应对自然灾害》第1课时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第五课《应对自然灾
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请阅读书本36页的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和37页活动园中的统计图, 据此, 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
1.从图中总结出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特点?
2.哪些自然灾害对我国影响的范围最
广, 造成的损失比较大?
3.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
点拨: 1、自然灾害的分布广泛, 几乎遍布全国。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 自然灾害种类少, 分布比较稀疏。
在沿海地区多有台风发生, 而地震主要发生在中西部地区。
2、对我国影响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滑坡、泥石流、洪涝、早灾和病虫害,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洪灾主要发生在南部, 早灾主要分布在北部。
造成的损失比较大的是洪涝、地质灾害和台风。
3.(1)、位于地质活动带上
我国台湾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小组合作探
究
知道我国自然
灾害的分布特
点, 影响范围、
造成的损失情
况及自然灾害
频发的原因。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1教案
《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知道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知道人类的行为也会诱发加重自然灾害。
2.了解人类在抵御自然灾害时的感人事例,体会人们在危难中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情况及其带来的危害,知道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现状,感受人们在抵御自然灾害中的不屈的抗灾精神。
三、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第5 课《应对自然灾害》,本课为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环节一:辨识自然灾害1.提问:什么是自然灾害?2.观察图片(洪涝、地震、家庭火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辨识自然灾害。
知道洪涝和地震是自然灾害。
3.小结:自然灾害是一种自然现象,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知道什么是自然灾害,初步感知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危害。
(二)环节二:说说我国的自然灾害1.提问:我国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2.观察图片,知道我国发生过洪涝、冰雹、干旱、地震、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
3.提问: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①课前调查,了解自然灾害种类多。
出示调查结果:来自内蒙古、辽宁、台湾、四川的四位同学,介绍家乡的自然灾害。
②观察教材第36 页“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知道自然灾害分别广。
③分析资料,知道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
资料一:2019 年我国共发生地震、洪涝、台风、泥石流、旱灾等大型自然灾害500 次左右。
资料二:2019 年,我国四川省先后发生地震、洪涝、泥石流、ft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资料三:2000 年—2019 年,我国每年平均出现洪涝灾害35 次。
4.小结: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的频率高。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查、观察图片、阅读资料、观察地图,知道我国发生过多种自然灾害,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的频率高。
(三)环节三:感受自然灾害的危害1. 提问:自然灾害有哪些危害?①分析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
5《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5《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掌握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和其发生的原因;•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社会的危害;•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自救互救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构建良好的互助互济和共同抗灾的观念;•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身边人们的生命与安全;•培养爱护生命、珍视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掌握互助互济、共同抗灾的思想和行动,并培养勇敢、坚强、乐观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掌握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和其发生的原因;•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社会的危害。
三、教学难点•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自救互救的意义;•构建良好的互助互济和共同抗灾的观念。
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有关自然灾害的图片或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些图片和视频是什么?(出示自然灾害图片和视频)学生:是自然灾害。
教师: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现象通过暴力或破坏性产生的使得人类和社会遭受严重损失的现象。
那么你们知道有哪些自然灾害吗?让我们来看一下。
(出示常见自然灾害图片)。
2.自然灾害类型及其发生原因的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类型及其发生原因,可使用PPT或黑板画图讲解。
同时可以将不同自然灾害类型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学生辨认。
3.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社会的危害(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社会的危害,并让学生列举出自己所了解的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伤害。
教师可适当补充和引导。
4.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及自救互救的意义(15分钟)教师讲解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救互救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灾害应对工作。
《应对自然灾害》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成因、种类、分布,并了解自然灾害产生的后果。
2.能够避免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的行为,能够正确防灾避险。
3.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成因、种类、分布,并了解自然灾害产生的后果。
难点:有防灾避险和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四、相关资源图片资源:活动设计等图片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图片导入:地震仪导入:根据史书记载,古人将地震称作地动,而地震的后果都是“有声如雷”“坏人庐舍”“地裂涌出水”“山谷禽兽惊走”“屋瓦皆堕”等等。
这是古人发明的测量地震的仪器,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任务:这是古代人智慧的发明,你知道叫什么名字吗?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教师总结:图中所示的仪器为地动仪,是张衡在1800多年前发明的,但它不是用来预测地震的,而是用来监测地震的,这个地震仪名字叫候风地动仪。
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交通十分不便,一个地方发生的自然灾害等事情,要报到中央政府需要很长时间,特别是边远地区更是如此。
所以,张衡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他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的掌握地震发生在国家的哪一个方位。
历史上,就曾经记载过张衡的地动仪西边的一颗铜珠掉下来,几天以后,有陕西的地方政府报告说当地发生了地震,由此也证明地动仪的科学性。
因此,古人发明的这个地震仪,其实是用来监测地震发生情况的,而不是作为预测地震的一种手段。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普及地震及地动仪知识,为本文的主题做铺垫。
一、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活动一:读图分析,增长自然灾害知识导入: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它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还有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出示任务1:这是一张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从图中,你有什么发现?反馈指导: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 应对自然灾害 第1课时》PPT课件
响社会
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填空:
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产雯的国家之一, 主要的自然灾害 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
2.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 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还会 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除了自然的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 加重自然灾害。
然灾害。 人在自然灾害下显得是那么的弱小和无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究Leabharlann 自然灾害吧!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
同学们,我国是世界上遭受 自然灾害最产雯的国家之一, 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 台风 、 洪涝、 地震、 滑坡、 泥石 流、 病虫害等。
这是一张我国自 然灾害分布图。从图 中,你有什么发现?
1.种类多、分布广。 2. 对 我 国 影 响 最 广 的 自 然 灾 害 是 滑 坡 、 泥石流、洪涝、旱灾和病虫害,主要分 布在我国东部。洪灾主要发生在南部, 旱灾主要分布在北部。 3. 在 沿 海 地 区 都 有 台 风 发 生 , 而 地 震 主 要发生在中西部。
4.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与乱砍滥伐的行为密切相关。
辨析题:乱砍滥伐会造成什么后果?
➢ 破坏森林使森林无法涵养水源,造成洪灾 ➢ 破坏森林,使森林无法保持水土,易引发山体滑坡 ➢ 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与乱砍滥伐的行为密切相关。 ➢ ……
谢谢 观看
认真阅读统计图, 你有什么发现?我国哪 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比较大?
1.旱涝灾害和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是最大的。 2.地震、泥石流是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
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主要的 自然灾害,那造成这些自然灾害 的原因有哪些呢?
根据课前查找的资 料,小组派代表上台汇 报。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5《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课件)
列:说说形成泥石流的原读P38,说说周凡的家乡频繁发生哪些自然灾 害?发生自然灾害的原因有哪些?
人类还有哪些不合理的行为可能诱发或加重自 然灾害?
小实验: 在“草地”和“黄土地”上浇灌同样多的清水, 流出的水的颜色为什么会不一样?
你想看到什么颜色的水?
你知道自然灾害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什么 吗?
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 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 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 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 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阅读P37的图片,感受自然灾害给人们造成 的危害?
阅读活动园的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自然灾害的发生除了自然的原因,还有人为 的因素。你能列举一种自然灾害说说它的自 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吗?
NEW
2023 / 03
5.应对自然灾害
六年级下册
Topic. 01
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
阅读P36,说说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有哪些?分 析我国自然灾害有什么特点?
我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台风、洪涝、 地震、滑坡、泥石流和病虫害等。
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分布广、地区 差异大。
近几年,我国遭受过哪些自然灾害?在你 生活的地方有经历过自然灾害吗?说说你 的感受
想一想
如果人们大规模开垦草地,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什么 影响?
小结
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我们应该减少对自然的伤害,以致在 一定程度上减少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感谢观看
六年级下册
NEW 2023 / 03
第5课 应对自然灾害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知道人类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2.道德修养:知道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提升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意识与技能。
3.责任意识:学习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感人事例,感悟人们在危难中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自然灾害分布图,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特点。
(重点)2.通过实验,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课前调查、上网搜集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实验器材、资料包。
教学过程活动一:自然灾害知多少1.认识自然灾害一龙卷风引出“黑名单”(1)激趣引导。
(播放视频并配解说)龙卷风是一种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是在强烈的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由空气对流运动造成的。
它在接触地面时,直径从几米到几百米,平均为250米左右,最大为1000 米左右。
在空中直径可有几千米,最大有10千米,极大风速每小时可达150千米至450千米。
龙卷凤持续时间,一般仅几分钟,最长不过几小时。
但它却是一类不可小看的气象灾害,龙卷风经过之处,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它往往使成片的庄稼、成万株的果木瞬间被毁,令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和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
(2)过渡:人类诞生于大自然,但大自然并不总是人类温暖、安全的摇篮,当大自然发怒"或者“生病”时,就会给人类带来自然灾害。
(板书:自然灾害)(3)给灾害排排座。
①导入:龙卷风只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世界上的自然灾害真不少!这是一份自然灾害的“黑名单”,请同学们给它们“排座位”,分分类。
(出示课件:主要自然灾害名单)(学生分类识别)②查验:对对答案吧,看看自己排得对不对,对哪些灾害还不熟悉。
(出示课件:自然灾害种类表)自然灾害种类表气象灾害洪涝、旱灾、台风、沙尘暴、暴雨、暴风、寒潮、冰雹、冻雨、雷电、霾、浓雾、龙卷风等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爆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地等生物灾害虫害、鼠害、草害、病毒传染病、细菌传染病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等火灾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天文灾害太阳风、大耀斑、磁暴、陨石等2.标位置找特点——分布图上有秘密(1)引导: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的自然灾害情况吧,(板贴:中国地图)课前老师请大家走访了自己的家人,在阅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危害程度以及这种灾害分布的主要区域。
(精品)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5.应对自然灾害》说课稿-第一课时
(精品)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5.应对自然灾害》说课稿-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应对自然灾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应对。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自然灾害面前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于自然灾害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应对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灾害,学会有效的应对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以及应对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和互帮互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敬畏自然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以及应对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和互帮互助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自然灾害的种类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自然灾害,引出本课的主题。
2.教学新课:介绍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以及应对方法。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自然灾害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技巧。
5.实践演练:学生进行自然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5应对自然灾害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5应对自然灾害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
下册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特点;
2.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3.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
4.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特点;
2.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2.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1.课件;
2.黑板、白板及粉笔、白板笔等;
3.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介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灾害问题;
2.让学生回顾自己所知道的自然灾害,进一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
1.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地震、火山、台风、洪水、干旱等;
2.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生命安全、财产损失、社会稳定等;
3.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防灾减灾、自我保护、救援互助等。
三、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自然灾害的具体影响及应对方法。
四、信息收集和分析
让学生收集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五、小结
1.总结不同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2.回顾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3.总结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
4.强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资料;
2.思考自身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并写一篇小作文。
教学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5.应对自然灾害(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地区,并认识到自然灾害的表现及带来的危害,清楚引起灾害的原因,了解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教学重点: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学会避险自救。
教学难点:灾害面前,要有镇定自若的态度和不畏艰险的勇气。
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故事导入:师: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此次地震中,一所普通乡镇中学的师生幸免于难。
从2005年开始,这所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一次科学、严谨的紧急疏散演习。
地震发生后,得益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教室紧急撤离,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全体师生毫发无伤。
而此时8栋教学楼出现部分坍塌,已全部成为危楼。
那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应对自然灾害》的课堂。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出示学习目标。
2.目标解读:本课学习,同学们要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地区,并认识到自然灾害的表现及带来的危害,清楚引起灾害的原因。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活动一: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
(一)什么是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时自然界中发生的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异常现象或事件。
2.我是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
(图片出示)3.读36页中国自然在灾害的分布图,观察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4.学生交流。
5《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5《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掌握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应对方法。
2.学会正确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树立诚信、勇敢、团结、互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概念、特点和应对方法,以及正确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
2.教学难点:如何从应对自然灾害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勇敢、团结、互助等品质。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1.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它的种类和特点。
2.讲解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如地震、火山、洪水、台风、地质灾害等。
2. 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1.让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应对不同自然灾害的方法。
2.教师引导讨论出正确的应对方法,如地震时躲避、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台风时避开危险区等。
3.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1.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性,培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应对自然灾害所需要的品质,如诚信、勇敢、团结、互助等。
四、教学方法1.视频、图片展示法:通过视频、图片将自然灾害的特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自然灾害。
2.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应对不同自然灾害的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自然灾害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学会正确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并培养学生正直、勇敢、团结、互助等品质。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采用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需要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现实,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方式。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优质教案设计
道法六年级下册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2. 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3.认识人为因素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认识人为因素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通过资料阅读和讨论交流知道自然灾害会对生命、环境、经济、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由此树立防灾意识。
四、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播放汶川地震视频。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无数家园瞬间成为废墟,无数亲人生离死别,有些家庭甚至无一生还。
据统计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
2.师:地震这种自然灾害严重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除了地震,还有哪些自然灾害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呢?人类有没有办法去防止或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伤害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
活动一: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导语: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咱们来看看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图。
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图2.活动指引(1)仔细阅读分布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1:从图中,我知道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滑坡、泥石流、洪灾、旱灾、台风、风暴潮、病虫害等。
生2:从图中,我看到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生3:我发现对我国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旱灾、洪涝和病虫害。
(2)你的家乡经历过哪些灾害?(3)近几年我国遭遇过哪些自然灾害?2018年我国大陆地区共有10个台风登陆。
“温比亚”是2018年致灾最重的台风,给山东、河南、安徽和江苏等省造成严重暴雨洪涝;“山竹”是2018年最强登陆台风,给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造成影响。
据统计,台风灾害共造成全国3260.6万人次受灾,80人死亡,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697.3亿元。
贵州水城“7·23”特大山体滑坡灾害2019年7月23日21时20分许,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岔沟组发生一起特大山体滑坡灾害,滑坡方量约200余万方,造成近1600人受灾,43人死亡,9人失踪,7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
第5课 应对自然灾害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以及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应有的行为方式。
2、学习防止自然灾害发生以及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应该做什么,以尽可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以及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应有的行为方式。
2、学生学习防止自然灾害发生以及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应该做什么,以尽可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教学难点:1、提高和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2、让学生理解自然灾害是自然力量的表现,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做好防范和救援工作。
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辅助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些自然灾害的照片,然后让学生自主讨论,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和做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自然灾害的全貌教师手拉手让学生走到窗户旁边,引导学生观察外面的天气状况,然后列举几个自然灾害的例子:1、地震2、火山爆发3、风暴4、台风5、洪水6、雪崩7、龙卷风8、沙尘暴9、干旱10、飓风然后让学生自主讨论,认识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讨论,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程度。
活动二:如何防范自然灾害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防灾的照片,如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要求,汽车的防水性能等。
通过对这些防范措施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应该做好的防范措施。
让学生列举出自己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活动三: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发生通过给学生演示一些如何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安全撤离的视频,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发生自然灾害后应对,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让学生针对不同的自然灾害列举出相应的行动方案,并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应对方法。
活动四:自主实践让学生自行找一本与自然灾害有关的书籍或报纸杂志或用手机搜索相关内容,了解更多有关自然灾害的知识,并总结其中相关应对方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下第五课 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教学设计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后面的地图,把你了解的灾害在相应位置标出来。
学生活动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
个别分享交流
观看图片、体验灾害的影响
全员标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搜集调查,在倾听共享中感知我国自然灾害经常发生,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环节二:探寻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以及地域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率高,带来的损失严重。但另一方面,国民的防灾减灾意识还有待加强。由于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不足且应灾能力较低,很多人在灾害发生时不知所措,有的甚至选择错误的逃生方式,最终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破坏自然资源与环境,而且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给人们造成身心创伤,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有必要提升学生的防灾避险意识。
课时教学设计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
课题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我们的国家”第5条“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和第12条“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而编写的,一共有3个框题,分别是“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防御自然灾害”和“不屈的抗灾精神”。组成了“了解灾情-防御灾害-弘扬精神”的内容层次递进逻辑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御和降低自然灾害,从而为下节课学习“防御自然灾害。”做好铺垫。
5.1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改进措施:
1. 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设计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增加实践活动的时间和频率,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注重个别辅导:对于参与度不高和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应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 完成作业: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自然灾害应对的知识。
- 拓展学习:查阅提供的书籍和网站,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 反思总结: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自然灾害应对的知识和技能。
- 关紧门窗,防止台风损坏房屋。
- 清理阳台、窗户等处的易落物品,防止被风吹落造成伤害。
- 不要外出,避免被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伤害。
5. 例题5:请简述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应对灾害。
答案:
- 保持冷静,与家人、朋友和邻居保持联系,互相帮助和支持。
- 遵循政府和救援组织的指导,遵守疏散命令和安全规定。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准确地描述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和影响,例如,他们能够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台风带来的后果。
2. 技能提升:学生将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例如,他们能够学会在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在洪水来临时逃生。
(精品)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5.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精品)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5.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应对自然灾害》是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以及如何正确应对自然灾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认识到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于自然灾害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及影响。
2.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及影响,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难点:使学生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灾害的危害,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影响,掌握应对方法。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应对自然灾害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自然灾害应急演练,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自然灾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自然灾害应急演练所需的道具和器材。
3.设计好教学活动流程和提问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自然灾害的危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及影响,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方法。
5《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解决办法:
1. 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及特点。
2. 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基本方法和技巧应对自然灾害。
3.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分享等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培养其关爱生命、敬畏自然、关爱社会的情感。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
- 《自然灾害防范与救援》:深入探讨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和救援方法,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 《生存技巧手册》:涵盖自然灾害、急救、户外生存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直观教具,生动展示自然灾害的种类及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教学软件,进行在线学习、讨论、测试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3. 互动式教学:采用问答、抢答、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活力。
此外,还可以结合课堂讲解、小组分享、小组讨论、小组调查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实物展示、教学模型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注重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提高。
拓展与延伸
1. 推荐阅读材料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方法,推荐以下阅读材料:
- 《自然灾害防范手册》:介绍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预警信号及应对措施。
- 《生存手册》:涵盖自然灾害、急救、户外生存等方面的知识。
-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探讨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2课件
我发现这些 自然灾害在我国 都发Th过。
草地贪夜蛾
地震
台风
洪涝
冰旱
沙尘暴 土地沙漠化
……
我发现我 国有很多种自 然灾害!
活动二:说说我国的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
活动二:说说我国的自然灾害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灾害
活动二:说说我国的自然灾害
我的家乡内蒙古,曾发Th 过病虫害、洪涝等自然灾害。
应对自然灾害 第一课时
六年级 道德与法治
想一想,什么是自然灾害?
活动一:辨识自然灾害
说一说,下面图片中呈现的情境是不是自然灾害?
活动一:辨识自然灾害
资料
洪涝是自然 灾害。
洪涝
活动一:辨识自然灾害
资料
地震是自然 灾害。
地震
活动一:辨识自然灾害
资料
家庭火灾是 意外灾害。
家庭火灾
活动一:辨识自然灾害
活动三:感受自然灾害的危害
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 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 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 续发展。
说一说:你的发现 教材第37页
说一说:你的发现
我发现洪涝、地质 灾害、台风、风雹、旱 灾、地震、低温冷冻等 自然灾害对我国造成的 损失比较大。
我发现洪涝和 地质灾害对我国造 成的损失最大,占 整个损失的62.4。
我发现我国每 年发Th的自然灾害 次数特别多!
说一说:你的发现
我发现我国每 年发Th的自然灾害 种类很多。
我发现我国 每年发Th洪涝灾 害的次数多。
说一说:你的发现
我国自然灾害频率高。
活动二:说说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种类多 地震、台风、洪涝……
我国自然灾 害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抢答
小时候喜欢读的书:父母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 小时候常玩的游戏:父母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 小时候会做的家务:父母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 ……
蓝色:一般 橙色:严重
黄色:较重 红色:特别严重
防灾减灾工程
我国不仅建立了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 2、了解这些自然灾害会带来的影响, 并制作成表格。
应对自然灾害
班级大合作
请汇总所有小组的数据,并总结出: 1、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2、我国哪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比 较大?
中国自然灾害知多少
➢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 ➢ 我国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地质灾害。
我的灾害记忆
在你的记忆中,你的家乡经历过哪些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带 来了怎样的影响?
我的 灾害 记忆
自然灾害 危害
人为因素
旱灾
农作物减质减产、饮水困难、容易导致火 森林植被遭破坏、水资源受到污染、过度
灾……
施肥导致土壤沙化……
台风 洪涝 地震
导致洪涝、摧毁建筑、影响航班、人员伤 亡……
农作物减产、引起水土流失、病菌蔓延扩 散……
思考: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小提示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 象。它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还有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我 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小组合作
➢ 请以小组为单位,请在地图中任选一 个区域,小组间不重复选择,然后完 成以下任务:
➢ 1、请分别找出各个地区常见的自然灾 害和该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
沿海防护林
防洪坝
森林防火隔离带
汽车弹簧减震器——减 缓地震对房屋的破坏。
防灾减灾技术大赏
为了防御灾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断研 究、发明各种抗灾技术。我们去调查以 下,将了解到的技术、发明记录下来, 在全班开展一次交流活动。
海天一体监测网
救火“机器人”
相关链接
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也是约束 人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 坝、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 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 材、物料等。
防地震: ➢ 高层居民,应立即躲避到结实的桌子或床下;
防灾
➢ 不要躲避在阳台、窗边等位置 ➢ 不要乘坐或躲到电梯里 防台风: ➢ 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关注台风信息,备好食物、饮水、照明物。
避险 手册
➢ 窗台上的花盆等要转移到地板上。
➢ 台风期间,雷电频繁,一定要关闭电器。
防洪涝:
➢ 提前收看天气预报,如果住所可能出现严重水淹,应撤离居所,到安全地方
请以小组为测一测:你有避险意识吗?
仔细阅读下面的图片与文字,你觉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 误的?对于那些错误的行为,说一说错在哪儿,应该怎么做?
√
雷电交加,在大 山区山洪、泥石流高 地震发生时,如果条
树下避雨。
发期,在山区露营时, 件允许应撤离到安全
选择在山谷扎营。 空旷地带,如果不能
不要在大树下避雨。 不要逗留在山谷低洼 处。
2、为什么在“草地”和“黄土地”上浇同样多 的水,流出的水的颜色不一样?这个实验对你 有何启示?
实验的启示
虽然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灾害,但是同样, 大自然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的保护。它为我们种下防风固 沙的小草和树木,它为我们留下浇灌涵养的河流和小溪…… 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大自然,就可以减 轻自然灾害对我们的伤害!
暂避。
➢ 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 不要在流水中行走,不要走地下通道或高架桥下面的通道。
➢ 注意街上电力设施,如有电线滑落,即刻远离并马上报告电力部门。
➢ 发生汛情,应立即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
煤气等设备。
温馨提示
通过对这些防灾避险小知识的细心观察,我们能够发现,应 对灾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灾情发生前即使撤离。那么,如何 才能够提前知晓这些消息呢?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 害的检测、预警系统。
反诬倒塌、人员伤亡、毒气泄漏……
破坏沿海防风林导致危害加剧。
过度采伐森林、 破坏植被、填减湖泊、侵 占河道…… 人为因素较小
滑坡 泥石流 病虫害
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 道路……
农作物减质减产……
乱砍滥伐、不合理开挖、弃土弃渣采石…… 不合理施肥、不科学用药……
思考:从表格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5应对自然灾害
第1课时
灾害数据分析师
2019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干旱、地震、 地质灾害为主,森林草原火灾和风雹、低温冷冻、雪 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全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 成1.3亿人次受灾,909人死亡失踪,12.6万间房屋 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19256.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 失3270.9亿元。
小总结
1、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 持续发展。
2、自然灾害的成因: 除了自然的原因外,人类在胜场、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 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小实验·大启示
1、在“草地”和“黄土地”上浇同样多的水, 流出的水的颜色有什么差别?
及时撤离应暂时躲在 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 部。
√
泥石流发生时,向 垂直于泥石流流动 方向的山坡上跑。
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 以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我们的伤害。
防灾避险小达人
你还想要了解哪些相关的防灾避险知识呢?请你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看 看班级里面有哪位“防灾避险小达人”能为你解除疑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