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课时: 32课时设计者:克拉玛依准东第三小学曹李月背景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因年龄偏小,自控能力较差,求知欲较强,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不断启发,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让他们能对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就要从各个方面加以训练和引导。
目标1、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2、学会有精神,面貌好3、珍惜时间,和拖拉说拜拜。
4、不做“小马虎”5、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6、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生命,热爱大自然。
7、珍爱小动物,保护自己8、能用自己的方式爱亲敬长9、学会交朋友,和朋友分享,同朋友合作。
内容实施一、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
把课外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教学资源。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水平和条件,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教师利用报纸、电视、网络中出现的学生可接受的知识在课堂上加以分析讲解,扩展学生知识面。
二、教学活动1、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7、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科学合理的制定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的详细内容。
第一章:个人品德培养(300字)1.1 了解道德概念1.1.1 学习什么是道德1.1.2 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1.1.3 认识良好品德的重要性1.2 学习友善与互助1.2.1 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1.2.2 学会分享和帮助他人1.2.3 学习和他人友善相处1.3 锻炼自律能力1.3.1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1.3.2 学会遵守规则和纪律1.3.3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第二章:公民意识培养(300字)2.1 学习基本法律知识2.1.1 了解国家法律的作用和意义2.1.2 学习普遍适用的法律规定2.1.3 掌握处理简单法律问题的方法2.2 培养公民责任感2.2.1 学习参与公共事务的意义2.2.2 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2.2.3 培养文明交通的习惯第三章:家庭、校园和社区(300字)3.1 学习尊重家人3.1.1 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3.1.2 学会关心和尊重家人3.1.3 学习分享家务劳动3.2 学习友好相处3.2.1 学习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3.2.2 培养良好的校园行为规范3.2.3 学习和同学友好相处3.3 加强社区意识3.3.1 了解社区的组成和作用3.3.2 学习关心社区环境和文明公共行为3.3.3 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第四章:安全与自我保护(300字)4.1 学习生活安全知识4.1.1 学习交通安全规则4.1.2 学习防火、防盗等基本安全常识4.1.3 学习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方法4.2 培养自我保护能力4.2.1 学习自我保护的基本技巧4.2.2 培养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和毅力4.2.3 学习求助和应对危险的方法总结(100字)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的制定,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增强公民意识、促进家庭、校园和社区和谐,以及提高安全与自我保护能力为目标。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大纲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大纲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 帮助学生了解法律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 培养学生的法律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尊重他人- 谈论友善和互助的重要性。
- 研究如何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 研究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感受。
第二单元:公共秩序- 讨论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
- 研究如何在公共场合保持秩序和安全。
- 研究尊重交通规则和信号。
第三单元:珍惜资源- 探讨资源的有限性和珍贵性。
- 研究节约用水和用电。
- 研究保护环境和减少浪费。
第四单元:公平正义- 分享公平与不公平的实例。
- 研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平等。
- 研究合理解决冲突的方法。
3.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 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 运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组织小组活动和合作研究,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4. 教学评估- 通过日常观察和记录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 设计小组项目和个人作业,评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 进行口头和书面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教学资源- 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下册》- 多媒体教具:图片、视频、故事等- 课外阅读材料:与道德和法治相关的童话故事、小说等6. 教学安排- 每周两节道德与法治课,每节课45分钟。
- 每个单元约需2-3周完成教学内容。
-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以上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大纲的简要内容,具体教学细节和课程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课程类型:必修课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授课课时:36课时设计者:胡进一、课程背景一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阶段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养成好习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
这里的生活,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大自然、家人、同侪共在的好习惯。
好习惯,是一个美好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自我启航。
循着这一发展阶段学生的心理亲近程度,本册的单元设计分为儿童与自我(日常生活与学习)、儿童与大自然、儿童与家人和伙伴。
之所以把儿童与大自然的话题安排在第二单元,是因为这一时间我国多数地区正值春天,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中的生命与成长,可谓“学逢其时”。
在“养成好习惯”这一教育主题下,本书体现了“共在”这一核心的价值观。
共在,是一种与自己、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所在的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状态。
“共在”的观念,贯穿于整套教材中,是本套教材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
渗透这一价值观,目的是要引导孩子逐步超越自我中心、单子式个体的思维与存在方式,成为与所在世界和谐共处的主体。
二、课程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学习习惯。
关注自己的仪态、仪表。
逐步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做事不拖拉,在成人帮助下能够确定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完成。
不怕困难,乐于在别人帮助下战胜困难。
2.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好奇心,乐于探索。
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并通过活动与自然进行交流,获得成长。
能够在与大自然相处时保护自己。
爱护动物,对身边的动物有亲近感、共在感、好奇心,乐于探索。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大纲【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大纲【新教材】课程概述《道德与法治》是根据育理念设计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价值观念。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 培养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遵守法律的意识。
-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和惯。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尊重他人1. 研究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尊重他人的行为。
2. 研究分享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 了解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
第二单元:保护环境1. 研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研究正确的垃圾分类和节约用水用电的方法。
3. 了解环境保护法律的基本内容。
第三单元:安全第一1. 研究常见的安全事故和事故防范知识。
2. 研究安全行为的重要性,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3. 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用电用火的方法。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教学,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培养实际操作和应对能力。
- 讨论引导法:利用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 日常观察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评估学生的道德表现和法律意识。
-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展示他们学到的道德和法治知识,教师通过评估小组表现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
- 个人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相关作业,教师通过评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教学资源- 课本: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
- 多媒体教具:包括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 实物展示: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
教学时间安排本教学大纲为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
总结通过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大纲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
1. 教学目标
- 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能力;
-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
2. 教学内容
2.1 道德教育
- 诚实守信
- 尊重帮助他人
- 爱护环境
- 谦让礼貌
- 勤俭节约
2.2 法律教育
- 法律是保护公民权益的工具
- 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 研究基本法律常识
2.3 人际关系处理
- 爱护同学、师长及家人- 培养友善合作的态度- 解决冲突的方法和技巧- 理解和感谢他人
2.4 安全与自我保护
- 交通安全常识
- 预防意外事故
- 知识产权保护
- 网络安全教育
2.5 社会公益活动
- 参观社区公益组织
- 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 参与慈善捐赠
3. 教学方法
- 情景模拟
- 观察与讨论
- 案例分析
- 实践体验
- 游戏活动
- 角色扮演
4. 教学评价
- 学生作品评比
- 个人自评与互评- 文字测试
- 现场观察评价
5. 教学资源
-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多媒体教具
- 课外阅读材料
- 社区资源
6. 教学安排
- 每周2课时,共10周
- 每课时45分钟
7. 考核方式
- 期中小测验
- 期末综合测试
- 课堂参与度评估
- 作品展示评价
8. 学生评价
- 每学期结束时,学生评价教学效果和自身收获。
部编版人教版德育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大纲

部编版人教版德育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
学大纲
一、教学内容
1. 德育内容
- 强调道德修养和品质培养;
- 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友爱等良好品质;
- 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2. 法治内容
- 研究国家的法律法规;
-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
- 掌握法治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
1. 德育目标
-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惯。
2. 法治目标
-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德育重点和难点
- 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友爱等品质;- 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责任感。
2. 法治重点和难点
- 研究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
- 掌握法治知识,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
四、教学方法
1. 德育教学方法
- 以实例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 法治教学方法
- 阅读法律故事,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
- 讨论法律案例,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德育评价
- 考察学生的品德表现和行为惯;
- 评价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自制力。
2. 法治评价
- 考察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 评价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
以上为《部编版人教版德育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大纲》的概要内容。
详情请参考教材原文。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大纲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大纲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发展;- 帮助学生对法律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行为惯;- 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2. 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内容:- 道德教育:- 社会公德观念的培养;- 个人品德的培养;- 家庭道德建设;- 学校道德教育;- 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认识;- 法治教育:- 法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的提高;- 法律实践活动的开展;3.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采用情景化、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教材参考- 《道德与法治》下册- 其他相关法律教育参考书籍5. 评价方法- 考察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形成情况;- 评估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核学生在法律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综合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6.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学期:道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道德品质的培养;- 第二学期: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法治素养的提升;- 学期末:进行总结评价和学生交流分享;7. 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注重灵活性和针对性;-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事件和法律案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以上为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大纲的简要内容概述,具体教学细节和课时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校的教育需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课程类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授课时间:16课时授课教师:授课对象:一年级9班学生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2、学会有精神,面貌好3、珍惜时间,和“拖拉”说拜拜4、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生命,热爱大自然5、珍爱小动物,保护自己6、学会交朋友,与朋友分享,同朋友合作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3、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三、教学总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教学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授课对象:一年级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去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2、能体验到学习乐趣和自主策划、主活动的乐趣,感受自己的进步和变化;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
3、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
4、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
二、能力目标1、能初步开始计划自己的生活和行动。
2、在班集体中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与同学合作,共同做大家商量好的事情。
3、能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通过动手做而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
4、能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辨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地要求自己。
5、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假设和验证进行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的探索;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来丰富向己的生活和活动。
三、知识目标1、了解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
2、了解常见的职业。
课程内容实施建议1、课程资源(1)学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合理的学材,并根据生情适当增减和调速。
(2)练习、探究等活动:依托学材,兼顾学情,布置分层习题或探究等活动以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3)其它资源:图书、光盘、网络教学资源等都是素材,但要根据需要取其精华,优化组合。
2、实施手段利用练习和探究等活动,检测反馈效果,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3、学习方法问题驱动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持续探究热情。
独学对学群学相结合:能够字己解决的问题以独学的形式完成,不能个人解决的问题以对学群学的形式进行,既能独立自主的开展学习,也能与他人愉快合作,共享学习的乐趣。
师生合作探究:通过生生、师生平等交流、合作探究,阐释疑难问题,提高探究能力。
课程评价1、评价原则评价包括日常性、阶段性、总结性三种,以日常性评价为主。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教学计划、备课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教学计划、备课1. 纲要- 课程目标: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 课程内容:- 基础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包括尊重和帮助他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 法律知识教育:介绍基本的法律概念和法律常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 安全知识教育:传授各种安全知识,包括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 社会公德教育:倡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
- 课程要求:- 拓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法律意识。
-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 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准则。
2. 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尊重与关爱-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尊重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礼貌待人。
- 教学内容:介绍尊重和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式,讲解礼貌用语和礼仪知识。
-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和表达能力。
- 第二单元:我会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传授常见的安全知识,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 教学内容:讲解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防溺水等基本安全知识。
- 教学方法:图示解说、游戏活动、实地考察等。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第三单元:和谐美好的家庭-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关系和家庭价值观。
-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和睦相处。
- 教学方法:家庭作业、小组合作活动、家庭访谈等。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家庭关系上的表现和态度变化。
3. 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课件、图片、故事书、实物等教具。
- 教学准备:研究教材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大纲、教案、活动设计等。
- 工作安排:确保备课工作按时完成,安排好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以上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纲要、教学计划和备课内容。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设计教师:设计日期:2020年4月适用年级:一年级课时数:36课时一、课程背景分析1.课标分析:本册重在培养儿童爱整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对整洁的认识固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直至成为学生的道德习惯。
因而体现了“健康、安全地生活”中第2条“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从不同的方面展示儿童的精神风貌,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精神面貌的重要性并激发起学生内心的这种冲动,从小培养儿童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蓬勃向上的情感态度。
知道良好精神面貌有利于健康,同时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表现。
2.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的幸福生活”作为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制学科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课程类型:小学道德与法制设计教师:设计日期:2020.04.08适用年级:一年级下学期课时数:18课时一、课程背景分析从小处着眼,小事入手,“文化与道德教育,和谐发展”,切实推进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适应新生活”一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养成好习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
这里的生活,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大自然、家人、同侪共在的好习惯。
好习惯,是一个美好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自我启航。
在“养成好习惯”这一教育主题下,本书体现了“共在”这一核心的价值观。
共在,是一种与自己、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所在的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状态。
“共在”的观念,贯穿于整套教材中,是本套教材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
渗透这一价值观,目的是要引导孩子逐步超越自我中心、单子式个体的思维与存在方式,成为与所在世界和谐共处的主体。
循着这一发展阶段学生的心理亲近程度,本册的单元设计分为儿童与自我(日常生活与学习)、儿童与大自然、儿童与家人和伙伴。
之所以把儿童与大自然的话题安排在第二单元,是因为这一时间我国多数地区正值春天,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中的生命与成长,可谓“学逢其时”。
1.课标分析(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童年是一个蕴藏著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单元计划、备课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单元计划、备课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单元计划和备课是教师在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社交关系,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下面将从纲要、单元计划和备课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纲要包括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在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基本的法律意识。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身边的道德规范、正确的行为与情绪管理、个人和集体的责任等方面。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普及性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
此外,纲要还规定了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以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其次,单元计划是对纲要的进一步具体化和细化。
在一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单元计划主要包括了几个具体的教学单元,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比如,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认知养成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生活的基本规则和礼仪,掌握基本的公共场合礼仪,培养良好的家庭和社会交往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观察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模拟家庭生活、参观社区等。
除了教学活动,单元计划还包括了教学资源的准备和评价方式的确定。
最后是备课,即教师具体准备每一堂课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纲要和单元计划确定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比如,在教授第二单元中的法律意识时,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述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同时,教师还要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如案例材料、图片、视频等,以便增强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纲要、单元计划和备课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进行的重要工作。
通过这些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纲要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纲要1.引言本文档旨在为一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提供纲要概述。
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教材内容的主要特点和重点。
本纲要总结了教材中的主题和学习目标,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
2.教材主题2.1 道德教育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如诚实、友善、尊重等。
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培养爱心和互助精神。
2.2 法治教育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认识基本的法律法规,如交通规则、消防安全规定等。
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律意识。
3.学习目标3.1 道德教育学习目标理解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和意义。
能够正确应用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
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3.2 法治教育学习目标理解法律的作用和目的。
熟悉基本的法律法规。
养成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
培养法治意识和法律正确履行的意识。
4.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4.1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生动呈现道德教育内容。
实施小组活动,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评估标准通过小测验评估学生对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理解。
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评估其道德行为和法治意识是否改善。
5.总结本教材纲要为一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指导。
通过教材中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本纲要进行教学和学习的安排,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课程纲要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课程纲要第一部分:引言(字数:150字)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在一年级下学期的课程纲要中,我们将专注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基本的道德原则、认识社会规范和法律的作用、明确个人责任和义务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逐步建立起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为将来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基本道德原则(字数:250字)1. 尊重和关爱他人:学生将学习如何与他人友善相处,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以及如何表达同情和关心。
我们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些价值观,并以身作则。
2. 诚实和诚信:学生将学习诚实和诚信的重要性,包括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及遵守诺言。
他们还将了解到撒谎和欺骗的后果,并学会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
3. 责任和正义:学生将学习如何承担个人责任,并了解公平和正义的含义。
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道德决策,并了解各种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三部分:社会规范与法律的作用(字数:350字)1. 社会规范:学生将学习社会规范是如何指导我们的行为的,并了解到不同社会中的规范可能有所不同。
他们将学会尊重并遵守这些规范,进而逐渐成为有良好社会行为的公民。
2. 法律的作用:学生将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法律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他们将了解到法律可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秩序,并了解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 交通规则:我们将重点讲解交通规则,帮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并教导他们如何正确地过马路和乘坐交通工具。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个人的安全,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四部分:个人责任与义务(字数:350字)1. 学生责任:学生将学会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包括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课和尊重老师和同学。
我们将鼓励学生树立追求卓越的心态,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负责。
2. 社区义务:学生将了解到他们作为社区的一员,有责任为社区做出贡献。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三.教学总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四.教学措施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五.教学时间安排第一周:我们爱整洁第三周:我们有精神第四周:我不拖拉第五周:不做小马虎第六周:风儿轻轻吹第七周:花儿草儿真美丽第八周:可爱动物第九周:大自然谢谢您第十周:我和我的家第十一周:家人的爱第十二周:让我自己来整理第十三周:干点家务活第十四周:我想和你们一起玩第十五周:请帮我一下吧第十六周:分享真快乐第十七周:大家一起来。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滕州市西岗镇卓楼小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一年级下册(2016版)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授课课时:38课时设计教师:王尤岭日期:2021年3月1日课程背景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品德与习惯是本课程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本套教材核心的逻辑是根据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领域而设计。
一年级的学生直接的生活领域是家庭、学校。
尽管学生对直接的生活领域很熟悉,但对这些生活领域的内容往往是“日用而不知”。
对这些领域中的人、事、物只有粗浅,零星的感性认识。
因此,本册教材针对学生熟悉的、直接的生活领域,设计了提升学生在这些领域中的生活经验的内容。
成了小学阶段法治教育图谱的编制和法治教育专册大纲的编写,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审查通过。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小学低年级(1-年级)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仪表,仪态,我不拖拉。
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科书每册安排4个单元,每单元安排4篇课文。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第二单元:我和的自然;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课程目标1.通过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的教学,让孩子们懂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仪表,仪态,我不拖拉。
要敢于挑战、敢于尝试,做勇于挑战的人,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以及做事有计划、不畏困难的品质。
并通过尝试种下一粒籽,学会养育呵护小小的生命。
2.通过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多做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了解从生活点滴四季中自然界神奇与变化。
3.通过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的教学,延续上学期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初步了解家人的构成与家人的爱。
4.通过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培养学生具有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的基本方法。
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同时用积极的心理鼓励自己做得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
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我们爱整洁
第三周:我们有精神
第四周:我不拖拉
第五周:不做小马虎
第六周:风儿轻轻吹
第七周:花儿草儿真美丽
第八周:可爱动物
第九周:大自然谢谢您
第十周:我和我的家
第十一周:家人的爱
第十二周:让我自己来整理
第十三周:干点家务活
第十四周:我想和你们一起玩第十五周:请帮我一下吧
第十六周:分享真快乐
第十七周:大家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