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钠的单质(共32张PPT)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硬度?
熔点?
锂
钠
钾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2019)第二 章第一 节第一 课时钠 的单质( 共32张 PPT)
视频:钠的物理性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2019)第二 章第一 节第一 课时钠 的单质( 共32张 PPT)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2019)第二 章第一 节第一 课时钠 的单质( 共32张 PPT)
用。
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识模型。
英国化学家戴维坚持不懈地从事 于利用电池分解各种物质的实验研究。 1807年发现了金属钾,几天之后, 他又从电解碳酸钠中获得了金属钠。
(汉弗里·戴维 1778-1829)钠的原子结构:来自+11 2 8 1
Na
极易失去e-
+11 2 8
Na+
钠原子极易失电子 显强还原性
一、钠的化学性质:
在上面的实验中,我们也观察到,金属钠是保存在煤 油中的,为什么金属钠可以且需要保存在煤油中呢?
新切开的金属钠光亮的表面很快变暗了,是因为钠 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在钠的表面形成了一薄层氧化 物,这种氧化物是白色的氧化钠
现在我们在回来观察一下刚才切开的金属钠,同学们 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
以隔绝空气。 1、与氧气的反应:4Na + O2 = 2Na2O
上面的反应是金属钠在常温下与氧气的反应,如果加 热,金属钠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2019)第二 章第一 节第一 课时钠 的单质( 共32张 PPT)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2019)第二 章第一 节第一 课时钠 的单质( 共32张 PPT)
观察现象
探究结论
表面变白 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剧烈燃烧,燃烧时 火焰呈黄色 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完整ppt课件

ppt精选版
1
第1课时 元素周期表
ppt精选版
2
学习目标
1.简单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则及结构。 3.能描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ppt精选版
3
一、元素周期表的完善历程 1. 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时间 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__捷__列__夫__绘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 表,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编排原则 ①将元素按照_相__对__原__子__质__量_____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②将_化__学__性__质_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答案:C
ppt精选版
28
解析: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对主族元素,其族序数 等于最外层电子数,但副族则不是;18 列构成 16 个族,其 中第Ⅷ族包含 3 列。
ppt精选版
29
3. 已知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的是( )
A. 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ⅡA 族 B. 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Ⅷ族 C. 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ⅡA 族 D. 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0 族
ppt精选版
18
4. 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形式为“第几周期第 几族”,要注意分清主族、副族、0 族、第Ⅷ族
在应用上述方法推断元素的族序数时,要特别注意第 六、七周期第ⅢB 族的锕系和镧系元素,它们的每个空格都 有 15 种元素,其后的元素需再减去 14,然后定位。
ppt精选版
19
例 2 俄罗斯科学家用含 20 个质子的钙的一种原子轰击 含 95 个质子的镅原子,结果 4 次成功合成 4 个第 115 号元 素的原子。这 4 个原子生成数微秒后衰变成第 113 号元素。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

● A.54 ● C.81
B . 11 6 C
D.88
● 解析:Ⅲ是奇数,第ⅢA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是奇数。题中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的原子序数是 奇数,答案选C。
课堂探究研析
● 问题探究:
知识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序数由什么决定?主族族序数由什么决定? 2.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一共有 18 列,哪一列所含元素种类最多?
● 二、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 1.编排原则:
● 2.周期表中周期的划分和一般特点:
个数
元素周期表中有7个横行,共有____7______个周期
特点
同周期中的元素的_电__子_层__数____相同 周期序数=_电__子_层__数____
分类
短周期 长周期
共有___3_______个,包括第__1_、__2、__3___周期 共有___4 _______个,包括第4_、__5、__6_、_7___周期
18
4
36
长周
5
Rb~Xe
18
5
54
期
6
Cs~Rn
32
6
86
7
Fr~Uuo
32
7
118
位置与结 构的关系
周期序数 =电子层
数
● 2.族(每一纵行):
族
周期表中有18 个纵行,除第 8、9、10三个 纵行为第Ⅷ族 外,其余15个 7个 纵行,每个纵 主 行为一族;周 族 期表中包括7个 主族,7个副 族,一个0族,
1
新课标导学
化学
必修② ·人教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提示: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有三种元素:
氢、铍、铝。若族序数(或周期数)为1,则为氢;若族序数(或 周期数)为2,则为铍;若族序数(或周期数)为3,则为铝。
2.主族序数=最高正价数,这一关系有例外吗?请举例。
提示:这个关系对除O、F两种元素以外的任何主族元素都
是成立的,因为O、F无最高正价。
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确定方法 1.以0族为基准给元素定位 稀有气体元素 周期数 He 一 Ne 二 Ar 三 Kr 四 Xe 五 Rn 六
原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
(1)确定纵行数(族序数)。 元素的纵行数=原子序数-相近且小的稀有气体原子序
数,所得纵行数与族序数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纵行数 1 2 13 14 15 16 17 18
族序数
纵行数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3 4 5 6 7 8、9、10 Ⅷ族
0族
11 12
族序数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ⅠB ⅡB
(2)确定周期数。 元素的周期数=原子序数相近且小的稀有气体的周期数
+1。
例如:判断原子序数为41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分析:41与36接近,有41-36=5,该元素处于第五周期ⅤB 族。使用此法若为第六、七周期ⅢB族(含镧系、锕系元素)后 的元素需再减14定位。 2.根据每周期元素的种类给元素定位 周期序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6.X、Y、Z是短周期三种元素,它们在周 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试回答:
(1)X元素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Z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3)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化学课件+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第2节+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元素的性质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 递变。 (2)元素周期系:元素的这一按其原子核电荷数递增排列的序列称为元素周 期系。 (3)元素周期系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①元素周期表是呈现元素周期系的表格。 ②元素周期系只有一个,元素周期表多种多样。
金属 金属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探究任务1 价层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与族的划分
【问题引领】
请你阅读分析下列元素周期表并回答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周期的划分与构造原理有何联系?每个周期各排了多少种 元素? 提示:除第一周期外,其余各周期总是从ns能级开始,以np能级结束,而从ns 能级开始以np能级结束递增的核电荷数就等于每个周期里的元素数。因 为第一周期元素只有一个1s能级,其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1s2,跟其他周 期的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不同。7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的元素数目分 别为:第一周期2种;第二周期8种;第三周期8种;第四周期18种;第五周期18 种;第六周期32种;第七周期32种。 2.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列,其中族的划分依据是什么?主族元素的主族序 数与价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提示:族的划分依据是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主族元素的主族序数等于价 层电子数。
3.副族元素的副族序数是否只与最外层电子排布有关系? 提示:副族元素的副族序数除了与最外层电子排布有关系之外,还与次外层 电子排布有关。 4.为什么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左下方区域,而非金属元素 主要集中在右上角区域? 提示:这是由元素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 律决定的。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果使元素周期表左下方区域内的元素主要表现出金属性,右上角三角区 域内的元素主要表现出非金属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解析:K层即是第一层,只有1个电子的是氢原子,A项 正确;原子M层上有电子,说明L层已排满8个电子,此时M 层上电子数为L层的4倍,为32个,与最多有2n2即18个相矛 盾,B项错误;M层、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上的4倍,即 为“2、8、8”电子排布,则S2-、Cl-、K+、Ca2+均满足, C项正确;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项正 确。
名师点睛:判断10电子微粒的方法:
10电子微粒是高考的热点,因此高一就要夯实基础,但 死记硬背不利于知识的灵活应用。以下是快速确定10电子微 粒的有效方法。
(1)
(2)H+电子数为零,故与其他粒子结合,原粒子的电子 数不增也不减。则:
变式应用 2.下列微粒中,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
解析:F-中含10个e-,Na+中含10个e-,Ne中含10个e -,K+中含18个e-,⑤为Mg2+,含10个e-。故①②③⑤中 电子数相同。
(7)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是H、Be、Al。 (8)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Ca。 (9)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是He、C、S。 (10)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变式应用
1.已知A、B、C三种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A<B< C,且都小于18,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 数的2倍;B元素的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 C元素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1个。试推断:
3.下列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 是( ) C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011年山东临沂模拟)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D.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1章 第1节 课时3 核素 同位素

(1)表示核素的符号共________种。 (2)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3)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核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当 堂 达 标 • 固 双 基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难
【答案】 (1)6 (2)6 3Li
7 3Li
(3)23 11 Na
(2)11 g D18 2 O 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为多少?
【提示】
11 18 N(D2 O)= NA=0.5NA 22
当 堂 达 标 • 固 双 基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难
质子数为:0.5×10NA=5NA 中子数为:0.5×12NA=6NA 电子数为:0.5×10NA=5NA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当 堂 达 标 • 固 双 基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难
少?
【提示】
16 D2 O:10,10,10
18 18 2- 24 2+ 1 17 8,10,8; 8,10,10; 12,12,10; H2 O: 10,9,10; 8O: 8O : 12Mg :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自 主 预 习 • 探 新 知
中子数(N)
0 1
或D 或T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氚
1
2
返 首 页
自 主 预 习 • 探 新 知
4.同位素 (1)概念
质子数相同而 中子数 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 即同一
当 堂 达 标 • 固 双 基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难
元素的不同核素 互称为同位素)。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第1课时(能层能级、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课件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填入电子数
核外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顺序:
1s→2s → 2p→ 3s → 3p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巩固・评价】 根据构造原理分析19K核外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
×
√
KL
MN
1s 2s 2p 3s 3p 3d 4s
KL
M
N
1s 2s 2p 3s 3p 3d 4s
核外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顺序: 1s→2s → 2p→ 3s → 3p → 4s → 3d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① 电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 电子运动空间相对很大(绝对空间小) ③ 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 (接近光速,约为108m/s) ④ 电子是做无规则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迹。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能层
电子层: 人们把电子运动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1)能层:根据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将核外电子所处的不同区域分成 不同的能层。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想一想
电子排布式也可以用于表示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试写出Na+、Cl-和 Fe2+的电子排布式。
写出原子 的电子排 布式
判断原子 得失电子 的数目
①(价层电子)失电子的顺 序由外向里 ②得电子时,得到的电子填 充在最外层的某个能级上
(“行星系式”原子模型)
(核式模型)
一、关于原子(“ατομ” atom)
话题2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必修1 P88科学史话)
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又称分层模型: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定
球形轨道(线型轨道)运转;当原子有多个电子时, 它们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核运动。 ❖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具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化学2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6
55
56
57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7
87
88
89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过渡元素
镧系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锕系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VIII
IB
IIB
Sc
Ti
21 钪 22钛
V 23钒
1
2
IA H 1氢 Li 3锂 Na 11钠 K 19钾
IIA Be 4铍 Mg 12镁 Ca 20钙
3
4
2020/4/25
Cr 24铬
Mn 25锰
Fe 26铁
Co 27钴
Ni 28镍
Cu 29铜
A:主族
B:副族
IIIA B 5硼 Al 13铝
IVA C 6碳 Si 14硅
另外,特别族名称:第ⅦA 族—卤族元素
第 0 族—稀有气体元素
2020/4/25
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 桂耀荣
18
一、元素周期表
课堂小结: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七主七副七周期,Ⅷ族零族镧锕系。
2、元素原子结构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1.1.1元素周期表(46张)

(3)2
O、S
8
(4)磷
第3周期第ⅤA族
9.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元素⑦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确定53号元素所在族,并总结确定元素所在族的方法。 提示:54-53=1,即53号元素在氙的左侧第一格,即第ⅦA族。
确定元素所在族的方法是:找出与所给元素原子序数相近的 0
族元素。然后求该元素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如果该元 素原子序数小于0族元素,则该元素在0族元素左侧的差值列;
如果该元素原子序数大于0族元素,则该元素在0族元素下一周
素的种数。例如,氯和溴的原子序数之差为:35-17=18(溴所 在第4周期所含元素的种数)。
【典题训练】 我国的纳米基础研究能力已跻身于世界前列,曾制得一种合成 纳米材料,其化学式为RN。已知该化合物中的Rn+核外有28个电 子,则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A.第3周期第ⅤA族 B.第4周期第ⅢA族 C.第5周期第ⅢA族 )
D.第4周期第ⅤA族
【解题指南】解答该类题时应注意:
(1)准确判断该化合物中Rn+的化合价及离子的原子序数与电 子数之间的关系。 (2)熟记并利用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给元素定位。
【解析】选B。据化学式RN知N为-3价,则R为+3价,所以R的原 子序数为28+3=31;与31最邻近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6(氪:第4周期),所以31-36=-5,因此R元素也在第4周期, 8-|-5|=3,则R元素在第ⅢA族,故选B。
1.周期表从左到右18列对应的族序数 列数 1 2 3 4 5 6 7 8、9、10 Ⅷ 18 0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蒸馏和萃取

实验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 滴入几滴AgNO3(硝酸银)溶液 和几滴稀硝酸。
现2、在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 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按图1- 烧瓶内自来水沸腾, 4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 锥形瓶内收集到纯净 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 的液体 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 10mL液体,停止加热。
第二课时 蒸馏和萃取 1、蒸馏:
思考: (1)什么是蒸馏? (2)蒸馏原理是什么? (3)蒸馏是化学变化吗? (4)如何得到蒸馏水?
(1)蒸馏: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利 用加热和冷凝的方法把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的过 程。 (2)蒸馏原理:利用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 同,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 杂质。
(3)蒸馏属于物理变化
(4)蒸馏水的制备:
主要仪器: 铁架台(带铁夹和铁圈)、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 、单孔橡皮塞、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装置
圆底烧瓶
温度计
冷凝管 牛角管(尾接管) 锥形瓶
蒸馏实验的注意事项: a.温度计水银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沿相平; b.蒸馏烧瓶中加沸石(碎瓷片)防暴沸。 c.冷凝管中即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D.溶液体积占蒸馏烧瓶容积的1/3-2/3,不可将 溶液蒸干; e.蒸馏装置的安装:由下到上、从左到右 f.蒸馏烧瓶不可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
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
(2)萃取分层后的上下两种液体分别如何转移到其它 容器中?
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 口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 慢流出。上层液体要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3)实验现象有哪些?
①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层; ②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水与四氯化碳充分混合; ③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书课件新

C: 6C 6C 6C
O: 8O 8O 8O
Cl: 17Cl 17Cl
1
2
3
12
13
14
16
17
18
35
37
234
235
238
4、注意事项:
①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与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无关;
1. 定义:象Na+与Cl-之间,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一、离子键
4.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阴、阳离子
静电引力
2. 构成离子键的粒子:
3. 作用力:静电作用
斥力
思考
哪些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
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 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如:KCl、Na2O、MgCl2、 NH4Cl 、NaOH等
断开1molH-H键和1molCl-Cl键吸收的总能量为(436+243)kJ =679kJ
形成2mol H-Cl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为862kJ
1mol H2和1molCl2反应放出能量(862-679)kJ=183kJ
放出能量183kJ
点燃
小结2
微观: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第三节 化学键
第三节 化学键
1.概念要点:
a. 相邻
b.原子之间
c.强烈作用
——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化学键主要类型:
a.离子键
b.共价键
化学键
钠在氯气中燃烧
现象: 剧烈燃烧, 黄色火焰, 大量白烟。
思考:Na与Cl是如何结合成NaCl的呢?
Na+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高一化学配套第2章第1节第2课时

点击进入WORD链接
谢谢观看!
【正确答案】C
【误区警示】(1)胶体并不一定是液体,胶体有液溶胶、气 溶胶和固溶胶三种常见类型。 (2)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胶体 是混合物,包括分散质和分散剂。
混淆胶粒与胶体的带电性 (2012合肥高一检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荷 B.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C.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胶体的根本依据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滤纸
一、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1.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分散质粒 子大小 溶液 <1nm 胶体 1~ 100nm 浊液
悬浊液
>10、 离子 均一 透明
少量分子 的集合体 或大分子
多数均一 透明,较 稳定
大量分子聚 集成的固体 小颗粒
不均一、不 透明,久置 沉淀
(4)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加入电解质溶液 使胶体发生聚沉现象的方法主要有:①,②,③。 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加热或搅拌
2.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 主要原因:同一种胶体中,胶粒带有相同的电
荷,由于同种电荷的排斥作用,使胶粒不易聚集形成大的颗 粒,所以也不易生成沉淀; (2)次要原因:胶粒不停地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所以胶粒 也不易聚集生成沉淀。
(2)向Fe(OH)3胶体中加入少量H2SO4时,胶体不是直接溶解,
是胶体的共性。
【针对训练】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 把胶体和溶液、浊液区别开来
)
A.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只用肉眼就可以
B.向 Fe(OH)3 胶体中加入少量 H2SO4 溶液,会生成红褐色 沉淀 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 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 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2021年旧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课后作业 +答案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特点(1)相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_相同,都为____。
(2)递变性:从Li 到Cs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中,____________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________。
2.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根据教材表1-1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归纳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相似性:除____略带金属光泽外,其余的都呈________色;它们的质地都比较________, 有________性;密度都比较____,熔点都比较____,导电性和导热性________。
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碱金属的密度逐渐________________,熔、沸点逐渐 ________。
3.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教材实验,完成下表钾 钠与O 2反应 (燃烧) 剧烈燃烧,火焰呈____色,生成____色固体 剧烈燃烧,火焰呈____色,生成____色固体与H 2O 反应(水中滴加酚酞) 浮、____、游、____、红、雾(水蒸气)、火(钾燃烧)浮、____、游、____、红 实验结论(1)相似性:都能与O 2和H 2O 发生____________反应,都表现强__________。
(2)递变性:______比______的还原性更强,更易与O 2和H 2O 反应。
(3)有关反应方程式:①与O 2反应:锂与氧气反应:4Li +O 2=====点燃2Li 2O钠在不同条件下与O 2反应: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或点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从Li 到Cs 在空气中燃烧,其产物越来越复杂。
②与水反应:钠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钠
钾
铷
铯
原子结构 示意图 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元素
相
似
原子
性
结构
特点
递
变
Hale Waihona Puke 性锂钠钾
铷铯
最外层电子数都是_1_
Li→Cs核电荷数_增__大__,电子层数_增__多__, 原子半径_增__大__
2.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
较小 增大
降低
3.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钠、钾与氧气的反应: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3点: (1)碱金属随着原子序数递增,金属性逐渐增强。 (2)金属性越强,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越强。 (3)金属性越强,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解析】选D。Cs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1,电子层数比K的多,故 Cs的金属性比K强,CsOH的碱性比KOH强,A项正确;铯与Na性质相 似,与水或酸反应更剧烈,都生成H2,B项正确;Cs的还原性比Na 强,所以Na+的得电子能力比Cs+强,C项正确;因为Cs的金属性强 于Na,Na的金属性强于Al,所以Al的金属性小于Cs,D项错误。
(5)据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弱。如氧化 性:Cu2+>Fe2+,则金属性:Cu<Fe。
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据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判断: ①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或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 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 强。
C_l_2_+__2_N_a_B_r_=_=_=_=_ _____2_N_a_C_l_+Br2
静置后,液体分层,上 层接近_无__色__,下层呈 _紫__红__色__
Cl_2_+__2_K_I_=_=_=_=__ ______2_K_Cl+I2
实验操作 结论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静置后,液体分层, 上层接近_无__色__,下 层呈_紫__红__色__
(3)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分析: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 增大。 (4)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分析: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其氢化物的 稳定性逐渐减弱。
2.问题思考: (1)碱金属单质应该如何保存?(已知煤油的密度为0.8g·cm-3) 分析:碱金属均易与氧气、水等发生反应,故应密闭保存;钠、 钾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且不与煤油发生反应,因此可保存于 煤油中。但锂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小,不能保存在煤油中,一般 保存在石蜡中。
B_r_2_+__2_K_I_=_=_=_=_ ______2_K_Br+I2
氧化性:F2_>_Cl2_>_Br2_>_I2
三、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增多 增强
增强
增大 减弱 减弱
【思考辨析】 1.判断正误: (1)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碱金属单质和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都 逐渐增大。()× 分析: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减小, 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增大。 (2)碱金属元素(R)的单质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R2O。()× 分析:碱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时,Li一定生成Li2O;Na生成Na2O 或Na2O2;K、Rb、Cs生成复杂氧化物。
【变式训练】(双选)下列对碱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单质都是银白色的柔软金属(除铯外),密度都比较小 B.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都是过氧化物 C.碱金属单质与水剧烈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D.碱金属单质的熔点和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升高
【解析】选A、C。除铯外,碱金属单质均为银白色金属,质软, 有延展性,密度较小,A正确;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由于活 泼性不同,其产物也不同,Li生成Li2O,Na生成Na2O2,K、Rb、Cs 则生成较复杂的氧化物,B错误;碱金属单质性质活泼,都能与水 剧烈反应生成碱和氢气,C正确;碱金属单质的熔点和沸点随着 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D错误。
3.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与氢气的反应:
①反应通式:H2+X2====2HX ②剧烈程度:F2_>_Cl2_>_Br2_>_I2(填“>”或“<”) ③氢化物②的稳定性:HF_>_HCl_>_HBr_>_HI(填“>”或“<”)
(2)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静置后,液体分层,上 层接近_无__色__,下层呈 _橙__红__色__
黄色
紫色
2Na+=O=2△N=a=2O2, K+=O=2△K=O=2
>
(2)钠、钾与水反应:
反应
钠与水的反应
钾与水的反应
操作
相同点:金属_浮__在水面上;金属_熔__化__成闪亮的小球;小 现象 球_不__停__游__动__;发出_嘶__嘶__的__响__声__;反应后的溶液呈_红__色
不同点:钾与水的反应有轻微_爆__炸__声__或_着__火__燃__烧__
一、碱金属元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2.递变性:
具体情况如下:
物质的性质
递变规律(Li→Cs)
单质
与氧气反应 与水反应
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Li 生成Li2O;Na能生成Na2O和Na2O2;K能生 成K2O2或KO2等
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Na 与水剧烈反应,K能发生轻微爆炸,Rb、 Cs则遇水发生爆炸
(2)根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分析,同主族元素Mg和Ca的活 泼性强弱顺序。 分析:碱金属元素从上至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 渐增强,活泼性逐渐增强,同样处于同一主族的Mg和Ca的原子半 径:Ca>Mg,则活泼性:Ca>Mg。
【知识链接】 ①金属性 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②氢化物 一般是指非金属氢化物,即非金属以其最低化合价与氢结合成 的气态(常温常压)化合物。在周期表中,除稀有气体外的非金 属元素几乎都可以和氢形成氢化物。 ③非金属性 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
二、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2.递变性:
具体情况如下:
物质 单质
性质 与氢气反应
递变规律(F2→I2) 反应越来越难
氢化 物
稳定性 还原性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氟除外)
逐渐减弱
【知识备选】氟、溴、碘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四特性” (1)氟: ①氟元素无正化合价,无含氧酸。 ②F2与水剧烈反应,方程式为2F2+2H2O====4HF+O2。 ③氢氟酸有剧毒,能腐蚀玻璃。 ④氟化银能溶于水,无感光性。
(3)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活泼的非金属将较不活泼的非金 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Cl2+2Br-====2Cl-+Br2,则非金属 性:Cl>Br。 (4)据离子的还原性强弱判断: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 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如还原性:Cl-<I-,非金属性:Cl>I。
【学而后思】 (1)在化学反应中,Na易失去1个电子,Al易失去3个电子,哪种元 素的金属性强? 提示: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是指失去电子的 难易程度,与失去电子的个数无关,Al失去的电子数比Na多,但 由于Al的原子半径比Na小,失去电子的能力比Na小,故金属性Al 小于Na。
【互动探究】(1)写出题干中该金属元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提示:Cs和Na性质相似,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碱,化学方程式为 2Cs+2H2O====2CsOH+H2↑。 (2)如何比较D项中两种金属的金属性强弱? 提示: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可以溶于强碱溶液,故向氢 氧化铝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铯溶液,若固体溶解,说明碱性氢 氧化铯大于氢氧化铝,则金属性铯大于铝。
(2)试判断“因为溶液的酸性HF<HCl<HBr<HI,所以非金属性 F<Cl<Br<I”的正确性。 提示:错误。HX水溶液的酸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逐渐增强,与最 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相反,故不能依据HX水溶液的 酸性强弱来比较卤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
类型一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典例】(2013·淄博高一检测)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以下各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比KOH的碱性强 B.铯与水或酸溶液反应剧烈,都生成氢气 C.Cs的还原性比Na强,故Na+的氧化性大于Cs+ D.Al的金属性大于Cs的金属性
高中化学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了解碱金属、卤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了解碱金属、卤素原子结构特点,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的关系。 3.了解碱金属、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并能初步运用原 子结构理论解释。
一、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
元素 锂
【学而后思】 (1)根据卤族元素的性质分析,将F2通入NaCl溶液中得到什么气 体? 提示:F2的氧化性大于Cl2,但由于F2与水发生反应:2F2+2H2O ====4HF+O2,F2不与溶液中的Cl-反应,故F2通入NaCl溶液中得到 的是O2而不是Cl2。 (2)已知还原性I->Br->Cl->F-,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原因。 提示:还原性即微粒失去电子的能力。按I-→Br-→Cl-→F-的顺 序,离子的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 大,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故还原性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