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核心素养目标教案表格式
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时了解我们的住房【作业设计】1.(广东・新丰)古代房子没有用至IJ(C)OA.木头B.石头C.水泥【教学反思】《了解我们的住房》是本单元的起始课。
作为起始课,需要学生建立关于工程的基本概念,本节课从认识自己身边的住房开始,初步认识工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在了解我们的住房组成部分时,学生回答的关于住房的构成是笼统的,所以在这个地方要引导学生根据功能、作用进行分类,为后期认识系统和结构提前进行梳理,同时建立关于住房结构和住房系统的初步概念。
但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备课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单元起始课的作用(一个单元的引言),在导入时可以增加关于工程设计的各种资料。
保证课时的同时,对于没有对工程建立初步认识的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些资料进行一个补充学习。
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更多地去交流,生生互动是教学中的常规模式,教师在设计时应当更加关注学生互动的质量,及时予以引导。
第2课时认识工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工程有了较高的学习兴趣。
通过相关的资料认识了解工程的相关信息,以港珠澳大桥工程为案例,通过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认识工程的复杂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港珠澳大桥的建造只是众多工程设计中的一个案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了解情况,让学生课外收集关于工程的更多知识,从而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工程建设的过程。
本节课教师应当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进行一种开放式的分享会,从而达成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第3课时建造塔台【教学反思】本课是学生开始体验工程设计过程的一课,也就是经历一个典型的STEAM项目的开端。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建设工程的欲望,通过塔台标书的竞标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
本课可以将操场的测算、观察、实地勘测作为课前活动开展,给学生更多观察和思考的时间。
第4课时设计塔台模型【教学反思】本课设计塔台模型是对上一课塔台竞标书的具体化,并为下一课制作塔台模型建立基础。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与能源(第13节)能源的种类与作用太阳能的利用节约能源的方法2.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46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3. 第三章:光的奥秘(第79节)光的传播镜子与透镜光的色散与混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能源的特点、应用及节约方法;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了解光的色散与混合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源的种类及其应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教学重点:节约能源的方法与措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光的色散与混合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实物等;实验器材:镜子、透镜、光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器材;课堂练习册、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能源使用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以生态环境图片、新闻报道等形式,引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思考;以光学现象为例,让学生观察、体验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解答学生疑问,提高课堂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概念、原理;例题解答步骤。
2. 板书布局:左侧:教学内容;右侧:实例、图示、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填空、简答等形式的习题;结合生活实际的案例分析题。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能够观察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
3、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并且中间较厚。
过程与方法1、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创造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局部。
教学难点】理解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教师出示放大镜,询问学生知道放大镜是什么。
2、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放大镜的用途——观察生物、实验中观察花、昆虫等,还可以用于助视、电子产品检验、邮票鉴定、珠宝鉴定、指纹毛发纤维观察等。
4、让学生举例使用领域,填写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教师让学生演示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2、学生选择一小块面积,使用放大镜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记录新发现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教师归纳:放大镜可以让我们看清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教师讲解放大镜的特点:是一种凸透镜,透明并且中间较厚。
老师介绍放大镜的作用,让学生找物品来试着放大。
他们发现圆柱形和球形的以及水滴都有放大的效果。
老师解释了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都具有中间凸起和透明的特点,因此放大镜也被称为“凸透”镜。
学生们也发现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在第二节课中,教师介绍了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方法和意义。
学生们通过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和活动情况,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可以扩大人们的视野,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最全面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2021(完整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课时1课1、放大镜题学习科学概念目标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学习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重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准备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2、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3、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4、展示交流(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4、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可以)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提醒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学生物体并未变大)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3、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 2 页的网状图。
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资料
《科学》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
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1)“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2)“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
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3)“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
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
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4)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1.厨房里物质的变化(教学设计+探究记录表+微课)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4.发布与学习:将微课视频发布到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厨房中的物质变化,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科学素养。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学生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本节课还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教学上的难点。比如,在讲解物质变化背后的微观过程时,学生们对于分子层面上的原子和分子的运动和重组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此外,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于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还不够准确,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在课堂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分享他们在家庭厨房中观察到的物质变化,他们积极参与,这让我感到很高兴。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总结物质变化的常见类型和特点。
- 强调物质变化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3. 案例分析(10分钟)
- 教师提出厨房中的实例,如水的沸腾、米饭的煮熟、菜品的翻炒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类型。
-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在探究记录表中。
4. 小组讨论与成果分享(10分钟)
- 学生分组讨论在家庭厨房中观察到的物质变化,记录在探究记录表中。
2.教学难点:
- 物质变化背后的微观过程:学生难以理解分子层面上的原子和分子如何运动和重组,导致物质发生变化。
-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如沸腾时的气泡变化、食物的腐烂过程等。
- 知识应用的灵活性:学生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如在厨房烹饪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何运用科学原理来解决。
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的改变,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生成新的物质。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核心素养目标教案表格式
第三单元宇宙第1课时太阳系大家庭【教学反思】本课时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添加除了太阳、地球、月球以外自己所知道的天体,补充完善太阳系的天体信息,然后与同学交流。
第二个活动,学生将重点了解太阳自身的一些特点。
第三个活动,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
通过这三个活动,学生在收集、整理、汇报、完善信息的过程中对太阳系有了更科学、系统地认识。
第一个活动的时间在分配上要多一点。
第2课时八颗行星【教学反思】本课最主要的是通过活动三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在教学时要把握好时间,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完成模型的建立。
在学生建立模型的过程中,老师要加以指导。
第3课时日食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二、探索(2)日、地、月三个天体的相对位置时刻在发生变化,在某一个特殊时刻,太阳、地球和月球有可能会处在同一直线上,手电筒的光线有可能会被挡住。
3.播放日、地、月运动的视频资料。
活动二:模拟日食。
1.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体积比太阳小得多,这么小的月球真的能够挡住那么大的太阳吗?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呢?2.用什么物体来模拟天体?模拟天体的物体大小比例有什么要求?天体应该如何摆放?人应该在哪里观察?如何观察?3.学生交流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
4.实验材料:三张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圆纸片、支架。
模拟实验:①将三张纸片固定住并摆放在一条直线上,在地球纸片上打一个观察孔,让月球纸片和观察孔高度一致;②将月球纸片转到离地球纸片远近略有不同的两个位置上;③通过观察孔观察“月球”挡住“太阳”的情况。
5.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将观察到的日食现象画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6.汇总我们的观察结果。
张贴班级汇总表,给学生提供两张圆纸片。
让学生将1号位置(近)和2号位置(远)所看到的日食现象画在圆纸片上,张贴在班级汇总表中。
总结:当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并且三者正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就发生了日食现象。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2. 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态环境的概念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3. 健康生活与疾病预防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常见疾病的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以及保护措施,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 掌握生态环境的概念,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措施的实施2. 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3. 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与疾病预防教学重点:1.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保护意义2.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 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健康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学期的研究主题。
2. 例题讲解:(1)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措施;(2)阐述生态环境的概念、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方法;(3)介绍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分析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身边的生物多样性实例,讨论其价值及保护措施;(2)分析生活中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3)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健康生活计划,预防常见疾病。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措施2. 生态环境的概念、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保护方法3. 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常见疾病的预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价值;(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从生活习惯、疾病预防两个方面,制定一份健康生活计划。
2. 答案:(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指生物在地球上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表格式教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从“我”做起,注重环保。
教学用具:
1、分组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和沙、纸巾或废纸、墨水、塑料瓶(瓶盖上打一些小孔)。
4、教师出示一礼品商品包装盒提问:请问你们对这样的商品包装盒有什么想法吗?(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此商品包装的意见。)
5、教师谈话:刚才有同学认为这样的商品包装比简易包装的商品浪费了很多资源,下面我们就来做个礼品包装盒和简易商品包装盒重量的对比实验。6、教师演示测量礼品包装和简易商品包装盒的重量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分类、分装的有效回收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确处理有毒垃圾。
教学用具:
1、多媒体课件。
2、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
课前准备: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
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曰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
2、综合填表: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3、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活动制作:自制饮料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
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2、品尝后谈谈体会。
四、课外活动:制作橙汁饮料,与家人分享。
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上面的圆圈里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2024年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1节遗传的概念;第2节变异的概念;第3节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第二章《太阳系与宇宙》:第1节太阳系的结构;第2节恒星与行星;第3节宇宙的探索。
3. 第三章《能量转化与守恒》:第1节能量的概念;第2节能量转化;第3节能量守恒。
4. 第四章《环境与人类》:第1节环境问题;第2节可持续发展;第3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遗传与变异、太阳系与宇宙、能量转化与守恒、环境与人类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遗传与变异的原理、太阳系与宇宙的结构、能量转化与守恒、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重点: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太阳系与宇宙的认识、能量守恒定律、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习资料、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如观察动植物的遗传现象、探索宇宙的奥秘等。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例题、实验和随堂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 课后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点知识、关键概念、实验步骤等。
2. 板书布局:清晰、合理、美观,方便学生记录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描述太阳系的结构,分析恒星与行星的特点。
(3)解释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4)谈谈你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些建议。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全册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验教案教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实验一:放大镜【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目标】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实验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 (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 ,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 ,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3 形形色色的植物(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1 .出示植物亲代与后代的图片或实物(凤仙花或夏菊、桑叶)仔细观察花瓣的颜色、数量、大小、形状,叶的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异同,比较植物的亲代和后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记录表。
(一)研讨: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1 .小组选择植物,从不同方面汇报亲代和后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其他小组围绕异同点进行补充和质疑。
小结:两种植物的后代和亲代之间既有许多相似的特征,也都有一些不同。
植物的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做遗传;植物后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做变异。
2 .遗传和变异的广泛存在:除了这两种植物,在其他植物上你见过类似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吗?(如:玉米果实的形状大致相同这是遗传现象,但有些玉米会长出不同颜色的玉米粒,这是变异。
菊花可能会长出各种各样颜色的花朵也是变异等。
仔细观察校园中同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我们会发现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都有细微的差别。
)3 .应用: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形形色色的植物是怎样形成的吗?4 .小结解释: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正是因为存在遗传变异现象,自然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
(二)研讨:人类利用植物的遗传变异改善人类生活1 .谈话过渡:植物的遗传和变异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有很多农作物利用遗传和变异规律培育出了许多新品种,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为人类造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提问:你听说过哪些人类利用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改善生活的事通过交流活动,总结并发现设计环节在其中的关键性,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工程的认知。
三、研讨例?2 .出示新型草莓、无籽西瓜、抗倒伏小麦、杂交水稻等的图 片或视频资料等。
3 ,小结:我国科学家对植物的遗传和变异颇有研究。
例如, 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是一个 巨大的贡献,同学们可以课下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科学家在遗传和变异方面的研究成果。
了解遗传学家孟德尔1.学生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孟德尔和他的“豌豆实验” 的资料(注意仔细阅读书本中的拓展资料)。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内容进行设计。
具体涉及章节如下:1. 第七章生物的多样性:7.1生物的多样性,7.2生物的分类,7.3生物的进化。
2. 第八章地球与宇宙:8.1地球的结构,8.2地球的运动,8.3太阳系与宇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了解生物分类和进化的基本知识;认识地球的结构、运动以及太阳系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和地球宇宙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与进化,地球的运动。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地球的结构,太阳系与宇宙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地球宇宙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2. 教学活动:(1)讲解生物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探讨生物的分类和进化。
(2)介绍地球的结构和运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3)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认识太阳系和宇宙。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概念、分类、进化。
2.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3.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
4. 太阳系与宇宙:太阳、行星、恒星、星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意义。
(2)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并举例说明。
(3)简述地球的结构和运动。
(4)描述太阳系和宇宙的基本组成。
2. 答案:(1)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在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多样性。
它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2)生物分类的依据有形态、生理、生态等。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精彩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植物世界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生长与繁殖2. 神奇的动物世界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适应性与进化3. 地球的保护层大气层的作用地球上的气候系统4. 太空探索太阳系及其成员探索宇宙的历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适应性及进化过程。
2. 培养学生关注地球保护层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3. 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地球的气候系统,太阳系及其成员。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环保意识,太空探索历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引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 例题讲解:植物的多样性:以不同种类的树叶为例,讲解植物分类。
动物的适应性:以蝴蝶和鸟类的翅膀为例,讲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图。
4. 讲解地球保护层的重要性,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大气层的作用。
5. 介绍太阳系及其成员,让学生制作太空探索历程时间轴。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植物、动物2. 环保意识:地球保护层、气候系统3. 太空探索:太阳系、宇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五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描述地球保护层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地球环境。
以时间轴形式展示太空探索历程,标注重要事件。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举办天文知识讲座,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教科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天的生活用水学习目标、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2、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计划。
学习难点比较科学、准确地测量、统计自己一天的用水量学习准备学生上网或从书本中查阅“我国水资源状况”的有关信息学生准备自制量杯一个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设问导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实际生活中,你家里出现过停水的情况吗?回忆一下,停水或缺水的情况给家里带来了哪些不便?学生汇报、小组组内交流各人测得自己一天用水量的多少,记录最多的用水量和最少的用水量。
2、每组派一代表汇报,本组当中一天用水量最多的是谁?用水量最少的又是谁?3、指名让一两个组当中用水量最多和用水量最少的同学分别站起来说自己测量用水量的方法及结果。
合作探究、提问:从同学们汇报的这组数据中,大家发现了什么?2、提问:为什么个人或家庭用水的量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请大家试着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导学过程3、提问:大家在用水习惯上可能存在哪些差异呢?、提问:具体怎样节水,大家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呢?2、介绍政府积极节水的事例。
汇报点评:学生汇报,老师将孩子们说到的原因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刷牙”的对比实验、指名上台做实验,用量杯比较出不同的水量,得出结论,完成书中填空题。
2、学生发表实验后的感言3、资料收集小组关于我国淡水资源状况信息的汇报4、老师演示:切苹果引出节水标志,让孩子们谈谈对这个图标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巩固练习:学生讨论并制定自己的节水计划注意向学生强调:制定节水方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切实可行,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拓展延伸:、创作一些节水宣传画,张贴在用水处。
2、写一份节水倡议书,张贴到校园和社区的宣传栏,在学校广播站、电视台进行宣传,号召师生一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板书设计一天的生活用水测量用水量的方法:家庭用水的量的差距原因:(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导学反思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年级六学科科学课型新授课授课教师设计时间XX.1.18——2.8总课时30授课时间学习内容污水和污水处理学习目标.做污水净化实验。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第1节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第2节力与运动第3节磁现象第4节生活中的能量2. 第二章生物的世界第1节生物的特征第2节生物的分类第3节生物的适应性第4节生态系统3.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1节地球的形状第2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第3节地球上的气候第4节宇宙与星空4. 第四章信息技术第1节信息的传递第2节信息技术的发展第3节计算机的组成第4节互联网与生活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生物的特征与分类、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生物的分类、地球与宇宙知识。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模型等。
2. 学具:学习手册、画图工具、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进行例题讲解。
3.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章节2. 教学目标3. 重点、难点知识4. 例题及解答5.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生物的分类及特征。
描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
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见教材及课堂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验操作等,拓展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设置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简洁明了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设置与组织1. 知识点的连贯性:确保各章节之间的知识衔接自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
课
时
1
课 型
教学
目标
下限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
教 学 预 设 流 程
小班化教学特征的体现
小组合作、个别化活动或
课堂分层练习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为使学生能坚持观察,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四、小结
1、师:对于(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生:放大镜)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目标
下限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上限目标
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2.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上限目标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方法
教 学 预 设 流 程
小班化教学特征的体现
小组合作、个别化活动或
课堂分层练习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 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三、放大镜的特点
1.(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
2. 请同学们找一找。
3.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四、小结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分层
作业
板书
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 透 ——“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资源
链接
教学
反思
※教学预案
课
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课
时
1
课 型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