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1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0安徽高二月考)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D.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2.(2020吉林榆树一中高二期中)下列对免疫活性物质的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也可由其他细胞产生,如溶菌酶。

3.(2021湖北高三模拟)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的酶。

溶菌酶还可以与带负电的病毒蛋白质直接结合,使病毒失活。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人体内的溶菌酶、细胞因子、抗原、抗体都是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抗原不是免疫活性物质;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也可产生溶菌酶;溶菌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病毒没有细胞膜,因此二者的结合无法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4.(2020辽宁开原二中高二期中,改编)下列关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处于外界环境中,属于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对癌变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故人体内癌变细胞的清除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5.(2020山东滕州一中高二月考)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它可启动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C.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其吞噬的病毒、细菌、自身变异的细胞的降解都需要溶酶体参与,由此可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高(或正常)。

树突状细胞能摄取、处理病毒及细菌等病原体,说明其具有防御功能。

能摄取、处理自身变异的细胞,说明其具有自稳和监视功能。

免疫调节PPT课件(1)

免疫调节PPT课件(1)

)
D.皮肤和黏膜的屏蔽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名师点拨]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 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达标训练 2】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
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 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C.B 淋巴细胞 B.T 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1)组成:主要由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 循环而组成。 (2)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 肿瘤 等。 (3)方式 1)体液免疫——产生抗体
T
浆细胞 (效应B细胞)
注:抗原是能引起机体产生
特异性免疫 反应的物质。
抗体是专门抗击抗原的 蛋白质 。
2)细胞免疫——直接接触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发作迅速 、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和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③有明显的 遗传倾向 和个体差异。
(3)艾滋病 1)概念: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病, 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HIV 攻击的目标:
T
细胞。
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及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 胞,以及 癌变 的细胞。 2.免疫学的应用
3.免疫活性物质
(1)含义 由 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实例: 抗体 、 淋巴因子 、溶菌酶等。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1)组成 ①第一道防线: 皮肤 、 黏膜 。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和 吞噬 细胞。
(2)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七 人体的内环境与免疫调节(1)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Word版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七 人体的内环境与免疫调节(1)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七人体的内环境与免疫调节(1)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1、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3、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4、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 )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麦芽糖的水解C.碳酸氢盐的形成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5、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C.消化液属于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6、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7、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是( )A.淋巴和组织液中无蛋白质B.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C.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8、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9、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0、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B.氨基酸、DNA聚合酶、二氧化碳、钠离子C.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1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S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膜上载体HPO、葡萄糖、氨基酸D.Na+、2-41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13、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14、2015年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她的团队研发的治疗疟疾新药—青蒿素,每年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

免疫调节与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与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与炎症反应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御机制,它能识别和消除病原体,保持身体的稳定状态。

而免疫调节与炎症反应是免疫系统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密切相关,并且在许多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免疫调节与炎症反应的概念、机制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通过一系列的信号传递和调控机制,维持机体免疫平衡。

免疫调节包括免疫抑制和免疫激活两个方面。

免疫抑制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及无害物质的一种抑制性反应,以防止过度的免疫反应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免疫抑制的主要机制包括T细胞的调节、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发挥和抑制性细胞因子的产生等。

而免疫激活是指免疫系统对病原体和其他损害因子的激活反应,以发挥抵抗病原体和修复损伤的作用。

二、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病原体入侵、组织损伤或其他异常刺激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

炎症反应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种类型。

急性炎症是一种短期反应,其主要特点是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和局部温度升高等症状。

急性炎症的主要机制包括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以及炎症介质的释放等。

慢性炎症则是一种较长时间的炎症反应,它与许多疾病的发展有密切关联,如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等。

三、免疫调节与炎症反应的相互作用免疫调节与炎症反应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相互作用,共同维护着机体的稳态。

一方面,免疫调节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过度扩展和损伤。

例如,调节性T细胞(Tregs)能够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从而减轻机体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另一方面,炎症反应也能够诱导免疫调节的产生和功能增强。

炎症反应所产生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增强免疫应答的效力。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免疫调节与炎症反应的平衡会被打破,导致免疫紊乱和疾病的发展。

例如,免疫调节功能过弱会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相反,免疫调节功能过度激活也可以引发免疫抑制性疾病,如免疫缺陷病和恶性肿瘤等。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免疫调节》最全知识点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免疫调节》最全知识点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问题探讨
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 在,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 的包围之中。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 却并未感到不适。
一、免疫的概念
机体识别“自己”和”异己”成分,破坏和 排斥进入人体的病菌或病毒,监视并清除人体 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 以维持 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⑦与④功能上的区别是_⑦__可__以__分__泌__抗__体__而__④__不__能_ (3)过程③表示__T_细__胞__分__泌__淋__巴__因__子__刺__激__B_细_,胞的增殖分化
过程⑤表示_病__菌__(_抗__原__)直_。接刺激④
活学活用
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抗原
直接
分化 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 (处理)
(T呈细递胞)(B识细别胞)增殖分化
快速 浆细胞
与抗原 结合
抗体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细胞免疫
☆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
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
抗原
分化 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 (处理)
(T识细别胞)殖分化
快速 效应T细胞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抗原释放
与靶细胞 结合
裂解 凋亡
细胞免疫
思考:参与免疫的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 物质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吞噬 细胞
T细胞
B细 胞
记忆 细胞
浆细 胞
淋巴 因子
抗体
功 能
吞噬 处理
呈递 抗原
呈递抗
原、产 增殖 生淋巴 分化
因子
保持 对抗 原记 忆
产生 抗体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答案 C 解析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两种,A项错误;免疫细胞、免疫器 官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B项错误;免疫细胞包括各种 类型的白细胞,都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项正确;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 吞噬、呈递抗原功能,D项错误。
【题后归纳】(1)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都属于吞噬细胞,能摄取和加工 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给T细胞等免疫细胞。 (2)溶菌酶≠溶酶体。溶菌酶是一种蛋白质,溶酶体是一种细胞器,内含多种 水解酶。
答案 C 解析 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 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A项正确;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 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B项正确;青霉 素能杀菌,但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 疫,C项错误;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项正确。
归纳概括免疫细胞的来源与功能
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 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造血干细胞
识别抗原、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
辅助性 T细 T细胞 胞 细胞毒性
造血干细胞
识别抗原,激活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识别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并使之裂
T细胞

B细胞
造血干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记忆B细胞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知识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系统的组成
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浆细胞 T淋巴细胞
2.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1)免疫器官 ①组成:主要由 淋巴 组织构成,并借助于 血液循环 和

2.4免疫调节(1).ppt

2.4免疫调节(1).ppt

•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作用 范围广,速度快,作用弱.
•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针对某特定 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以及分泌物中的杀菌物质等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艾滋病
• 传播途径:
1)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免疫缺陷病的种类: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疾病和其它因素引起的缺陷病。
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症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 传染病。
艾滋病
• 致病机理: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 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 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 能。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类型
免疫的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 (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获得性免疫)
过敏反应
• 预防措施: 1)找出过敏原 2)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免疫功能过强不好,免疫功能过弱 或缺陷当然也是不好的,由此而引 起的疾病统称为免疫失调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及特点: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引起的疾病。

2.1人体的稳态(五)(免疫调节)1

2.1人体的稳态(五)(免疫调节)1

2.1 人体的稳态(五)免疫调节(第1课时)学案编号05编制:万晓涛 审核:张统省 校对:王曼【学习目标】1. 了解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2. 了解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 3. 理解抗原和抗体的知识;4. 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两者的关系。

【质疑讨论】1.为什么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2.为什么免疫系统可以成功抵御大多数病毒,确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自学质疑】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非特异性免疫( 性的,对 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吞噬作用、抗菌蛋白和炎症反应。

特异性免疫( 性的,对 病原体有抵抗力)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三、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1、免疫系统的功能:2、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 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 ;3、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 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 细胞起作用)4、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抗体 抗原 吞噬细胞 T 细胞 B记忆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 ,最后被 吞噬消化 5、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效应T 细胞 侵入细胞的抗原 T 记忆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联系:(见课本P21) 【矫正反馈】1、在胸腺内发育的造血干细胞将成为……………………( )A 、淋巴细胞B 、B 细胞C 、T 细胞D 、记忆细胞 2.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 )A .抗体B .抗原C .细胞因子D .溶菌酶3.当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时,体内吞噬细胞可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

这种免疫是( ) A .先天具有的 B .后天获得的 C .针对某种抗原的 D .通过抗体起作用的 4.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 .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 .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 .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 .体内的天花病毒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5.下列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 ( ) A .皮肤和黏膜 B .血液和消化液 C .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 D .溶菌酶 6.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 ) A .氨基酸和核糖体 B .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 .核苷酸和核糖体D .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7.下列结构中不属于...抗原的是 ( ) A .牛痘病毒 B .细菌 C .癌细胞 D .自身正常细胞 8.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 ) A .吞噬细胞 B .T 细胞 C .B 细胞 D .记忆细胞 9.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 细胞发挥免疫的作用是A.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B.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C.将抗原呈递给B 淋巴细胞D.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10.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效应T 淋巴细胞能识别抗原并能产生抗体B .浆细胞能识别抗原并能产生生长激素C .记忆细胞在免疫的全过程中都能发挥作用D .T 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 11.免疫对于防御疾病、维持人体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如下: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由于本节知识容量较大,因此分为两个课时进行。

其中细胞免疫和免疫功能异常这两部分知识将放在第二课时进行。

从教材编写的的特点来看,本节的问题探讨从围绕在人们身边的病原体入手,展开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初步探讨,内容的编写通过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详细阐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并通过文字介绍、示意图,让学生能够通过主动学习和交流讨论达成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标。

本节内容学习目标如下:1. 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免疫细胞的种类及相关起源。

2. 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掌握体液免疫过程和特点(重点、难点)3. 关注流行病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引入课题图例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课堂练习活动:观看视频“人体中一场肉眼无法看到的生死较量”讨论: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作战部队活动:学生角色扮演的体液免疫过程讨论:参与体液免疫的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的种类和作用讨论交流:完善体液免疫过程活动:学生展示描述体液免疫过程归纳总结:二次免疫的特点课堂练习主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课堂小结:免疫调节中各种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的来源和作用课堂留白:学生整理和答疑三、教学实施的程序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提供资料:人打喷嚏时唾沫飞溅和病毒感学生示范正确的打喷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会活动:构建体液免疫过程概念图。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免疫调节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免疫调节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

脾、淋巴结、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1)扁桃体:内含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胸腺:随年龄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顶峰,以后逐渐退化。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3)淋巴结: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4)脾: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5)骨髓: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1)淋巴细胞:(2)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

(3)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3、抗原:能够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

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给其他细胞,如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4、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反应的物质。

(1)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其本质为蛋白质。

(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黏膜分泌的物质。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

前两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的。

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做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起作用。

免疫学 免疫调节

免疫学 免疫调节

3. 抗原抗体复合物 Ag与BCR相连,AbFc段与FcR 相连→ 抑制信号→Ab↓
4 抗体的封闭功能 被动给予抗体,与BCR竞争结合抗原,B细胞 活化增殖能力下降
BCR通过 Ag—Ab(IgG)复合物与Fcγ RⅡ结合 与幼稚的 B细胞结合:产生抑制信号 与记忆B细胞结合:产生活化信号
?——抗原的原罪现象: 第一次接触抗原后,对所有抗原决定簇
三、 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 (一)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和特异性免疫应答 1、Fas和FasL:
Fas(CD95)一旦与配体FasL结合→启动死亡信号转 导→细胞凋亡
Fas-表达多种细胞表面如淋巴细胞(Fas是受体分子) FasL只表达活化的T细胞(尤其是CTL)和NK上 表达 FasL的杀伤细胞会与自身Fas结合,诱导自身 凋亡,此又称为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 注: Fas分子胞内段带有死亡结构域(DD→
称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
(二) Src家族蛋白激酶和受体分子胞内段酪氨酸的磷酸化
淋巴细胞:激活依赖与Src家族的受体关联性PTK(简称 Src-PTK)先被活化
正调节:已活化的Src进一步激活另一类游离于胞浆中的PTK,引发级联反应 负调节:已活化的Src激活游离于胞浆中的PTP,作用于已发生磷酸化的信号 分子终止转导
受体胞内段带ITIM基序: …I/VxYxxL… 介导抑制信号转导使活化信号阻断
ITIM中供SH2识别的YxxL,其酪氨酸残基一侧相隔1个任意 氨基酸(x)必须是异亮氨酸(v)→ 使带SH2的PIP对ITIM中的Yp 进行识别→活化PIP →激活信号转导被阻断。
(二) 各种免疫细胞抑制性受体及临床意义
三聚化的Fas-FasL使三个Fas分子的死亡结构域成簇 →吸引胞浆中带DD的另一蛋白FADD→FADD是死 亡信号转导中的另一连接蛋白,FADD以DED(死 亡效应结构域)连接后续带有DED的成分即caspase8 →引发级联反应 2、半胱天冬蛋白酶和细胞凋亡

免疫调节教案1

免疫调节教案1

免疫调节教案教案背景免疫学的应用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大到器官移植,小到免疫预防,再就是最基本的免疫防卫,学生对这些都有些体会,但是,在这节课中,很多内容都是抽象的,学生并不能很准确的把握。

此节的目的意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进步又需要科学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教材分析“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板书多媒体提问对话)先让学生按照预习学案自主预习,对本节课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然后上课借助多媒体完成课内探究案,最后再用课后拓展案来巩固练习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3 教学程序首先提问前面学过的知识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不能感知我们身边的病原体也不能将其消灭,况且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由此来引出这节课的免疫调节。

其中神经调节借助于神经系统,提问神经系统的组成,体液调节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借助于内分泌系统,而免疫调节也是需要借助于免疫系统来实现的,由此引出本节第一个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借助课内探究案来进行)一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 免疫器官有五种,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这些可以借助于课本的图来帮助完成B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此处可以借助学案的图来完成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C 免疫活性物质让学生明确淋巴因子溶菌酶抗体的本质是什么各自在免疫中的作用有什么二免疫的三道防线明确三道防线的内容在处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确第一道防线其实就是与外界接触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第二道防线明确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然后判断课内探究案中的问题加以巩固练习(也可以顺便回忆哪些属于内环境)前两道防线是人们生来就有的对大多数的病原体都发挥作用,而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因人而异三特异性免疫在给学生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运用恰切的比喻当病原体成功突破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中的特种部队就会发挥作用,有一支部队是T细胞作战部队,用的专门武器是效应T细胞,还有一支部队是B细胞作战部队,用的专门的武器是抗体,引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公开课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公开课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公开课
(09浙江卷)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 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 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 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 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a为抗体浓度 b为患病程度
2.记忆细胞的二次应答有何特点? 3.a,b各表示什么?
二次免疫既快且强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公开课

抗原
胞 免
二 次
吞噬细胞(摄取、处理)
呈递抗原




T细胞
增殖分化


记忆T细胞
分泌
效应T细胞
密切接触
淋巴因子
靶细胞
增强免疫效应 靶细胞裂解死亡
病原体释放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公开课
此时李某感觉到手指麻木。“这条蛇有毒!”李某大 喊道,公司的其他员工立即用绳子捆住李某的胳膊,将他 送往医院。由于不知道李某到底是中了什么蛇毒,工作人 员又带上了被打死的毒蛇赶往市第八人民医院。
据医院的急救医生介绍,咬伤李某的是我们青岛地区 最常见的蝮蛇,是一种毒性较大的蛇,医院存有治疗蝮蛇 蛇毒的抗蛇毒血清。因送治及时,被咬伤者现已脱离危险 ,两三天后便可出院。如果救治不及时,短时间内伤者就 会因窒息而死亡
2.免疫细胞包括哪些?都起源于什么细胞?
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造血干细胞
3.B细胞和T细胞分别在哪里成熟? 骨髓 胸腺
4.免疫物质有哪些? 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公开课
造血干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的概念和特点

免疫调节作用的概念和特点

免疫调节作用的概念和特点免疫调节是指机体在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子信号传导和细胞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应答的过程。

免疫调节的主要目的是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并避免过度活化或抑制,从而保证免疫功能的正常运行。

免疫调节涉及多种细胞类型、分子信号和反馈机制,具有以下特点:1. 复杂性:免疫调节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细胞类型、细胞因子、化学物质以及分子信号的协同作用。

2. 多态性:免疫调节可通过不同途径和不同细胞类型进行,包括免疫细胞、淋巴器官和组织、细胞因子和化学物质等。

3. 自我和非自我识别:免疫调节与免疫识别密切相关。

机体通过正常免疫细胞和分子的自我识别,排除异常细胞和分子的识别,以保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4. 负反馈调控:免疫调节常常通过负反馈机制来调节免疫应答。

当免疫系统被激活后,会产生一系列负反馈信号,限制和抑制进一步的免疫反应。

5. 维持免疫平衡:免疫调节的目的是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

免疫平衡是机体免疫系统处于正常状态下,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和攻击能力与自身组织的免疫耐受能力之间的平衡状态。

6. 双向调节:免疫调节可以是免疫应答的激活和抑制。

在遇到外来病原微生物时,机体会激活免疫应答,同时也会激活免疫调节来限制免疫应答的过度和不适当。

7. 可塑性:免疫调节的过程是可塑的,可以根据环境和特定情况进行调整。

机体可以通过改变免疫细胞的分化、分子信号通路的激活或抑制来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方向。

8. 时空特异性:免疫调节的效应可以是局部的或全身性的,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时间点和空间范围内。

不同类型的细胞和分子在特定的时间和位置上扮演不同的免疫调节角色。

总之,免疫调节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避免过度活化或抑制。

免疫调节具有复杂性、多态性、自我和非自我识别、负反馈调控、维持免疫平衡、双向调节、可塑性以及时空特异性等特点。

深入理解和研究免疫调节的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必修3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必修3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必修 3 第二章第 4 节免疫调节(第 1 课 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必修 3 第二章第 4 节免疫调节(第 1 课时)》

本节的学习内容是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三
道防线、体液免疫的过程,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
教材分析 生物的学习中、社会热点关注中有所了解,对于学生来
评、引导的作用,我们应该转变思路把学习的时间、空
间还给学生,把问题抛给学生,做到真正的“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教材 P35-P36 这一部分内
容,然后完课件上展示的免疫系统的组成的相关问题。
【多媒体展示】免疫系统的组成
活评讲解。
老师活动:引导、点评
老师讲解补充:1、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
脾等免疫器官;
2、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说有知识的铺垫,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是体液免疫的过
程。
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3.理解体液免疫的过程。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注重免疫学的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生物学基础
研究成果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科学思维和落实社会责
任;
2、倡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
本节内容多为记忆,理解部分不多,免疫系统的组
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然后同
学之间再进行纠错修正,这样可以重分调动学生的自主
学习的积极性;体液免疫和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后
课例研究综 分组讨论画图写出流程,在本节课中不足之处在于内容

较多,学生理解消化时间不够。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被免疫细胞识别的外来物质是( )
A.抗体
B.抗原
C.细胞因子
D.溶菌酶
答案:B
解析:抗原具有异物性,是能被免疫细胞识别的外来物质。抗
体、细胞因子、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来自机体本身。
3.下列现象一定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泪液中的溶菌酶杀死沙眼衣原体 B.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C.胃液中的盐酸杀死中性或碱性细菌 D.人体内的抗体防御天花病毒 答案:D
解析:泪液中的溶菌酶杀死沙眼衣原体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是人体 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胃液中的盐酸杀死中性 或碱性细菌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防御天花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
4.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目标素养
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免疫调节 的结构与物质基础,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物质观等生命观念。 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培养概括 与归纳的科学思维。 3.利用稳态与平衡观,联系生活,阐述免疫系统的功能,明确免 疫系统在维持机体稳态中的作用。
1.下列有关免疫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胸腺既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也能分泌激素 B.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不同的 C.骨髓、胸腺、脾、扁桃体和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 D.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答案:D
解析:胸腺既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也能产生胸腺素,A项正确。 骨髓是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 成熟的场所,B项正确。骨髓、胸腺、脾、扁桃体和淋巴结都 是免疫器官,C项正确。扁桃体、脾等不产生免疫细胞,D项错 误。

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一、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是指对生物体产生的免疫力进行调节,从而影响其对敏感物质的相应反应,以改善或消除可能出现的某些病症。

它是通过某种调节机制,以抑制免疫反应或增强免疫反应来实现的。

二、免疫调节机制
1、免疫原分泌:它指遗传免疫应答的分泌过程。

当遇到遗传免疫抗原时,它可以促使身体产生特定的抗体,以防止感染有害微生物。

2、抗原处理:它指的是对抗原进行特定处理,从而抑制其免疫原特异性的反应,从而有效地控制免疫反应。

3、免疫抑制:它是指在生物体内,通过特定的抗原及其衍生物(如免疫球蛋白、抗体及其他免疫细胞等)的发挥,可以部分或完全抑制特定的免疫反应,从而避免或减轻可能出现的免疫性反应发生。

4、免疫促进:它是指通过特定的抗原及其衍生物(如免疫球蛋白、抗体及其他免疫细胞等)的发挥,能够促进特定的免疫反应,从而有效地预防可能出现的免疫性反应发生。

三、免疫调节的主要作用
1、促进免疫应答:通过合理的调节,可以加强敏感性抗原的免疫反应,从而提高抗原抵抗力。

2、减少过度免疫应答:过度强烈的免疫应答可能会导致器官功能丧失,从而降低生物体的抵抗力及免疫功能。

通过适当的免疫调节,
可以减少或抑制过度的免疫应答。

3、提高自身免疫力:通过合理的免疫调节,可以提高生物体的自身免疫力,从而更有效地抵抗外界侵染。

4、预防免疫毒性:过度的免疫应答可能造成免疫毒性,即自身的免疫反应攻击自身正常的组织,可能会引起免疫性疾病。

通过合理的免疫调节,可以预防这种免疫所带来的毒性反应。

免疫调节(1)

免疫调节(1)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提纲(19)必修三:免疫调节(1)班级______ 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知识结构:自主预习:一、免疫系统组成:1.免疫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淋巴结、扁桃体等,其作用是免疫细胞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的场所。

2.免疫细胞:它们都是由______________分化、发育而来的。

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其中T淋巴细胞在_________中发育而成,B淋巴细胞在_________中发育而成。

3.免疫分子:抗体(由__________分泌)、淋巴因子(由__________分泌)、________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系统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________或因其他因素而被______的细胞,以及________的细胞。

2.免疫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前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的第二道防线。

后者是指第三道防线,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进入机体后,大多数抗原经_________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一段时间后,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______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用教材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分2课时学习,其中第1课时,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的防卫功能。

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统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都是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教材力求与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相一致,将免疫也作为一种调节方式,突出它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从个体水平上来思考生命系统的整体性。

免疫所涉及的内容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都有体现如艾滋病、过敏和接种疫苗,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在注意人文精神的培养,及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

学生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学生对免疫器官有一定认识,第一、二道防线的内容也已详细的介绍。

这些学过的知识都可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铺垫。

高二的学生在学习了2本生物必修课本后,对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提高,在图文转换,阅读,分析问题内在联系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能力。

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防控”。

本节内容多而复杂,应先让学生有感性的认知。

通过学生收集泡泡男孩、艾滋病资料等一系列问题讨论展开,建立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出对免疫调节的学习,提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在讲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中,第一、二道防线内容只做简单的回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