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和总需求

总需求的决定因素
居民消费
企业投资
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和预期等因素 影响其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 分。
企业对未来的经济前景预期、生产扩张计 划以及设备更新等因素影响其投资需求, 也是总需求的重要来源。
政府购买
出口
政府支出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如基础设 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等,也是总需求的 一部分。
就业
总需求的变化会影响就业水平。当总需求增加时,企业可能会扩大生产,从而 增加雇佣;反之,总需求减少时,企业可能会减少生产,导致裁员。
通货膨胀和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
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物价水平可能会上升,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可能会 导致购买力下降和生活成本增加。
价格水平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会影响一般价格水平和特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如果总供 给不足,特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可能会上涨;如果总供给过剩,价格可能会下降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例如,增加 政府支出和减税可以刺激总需求;减少政府支出和增税可以 抑制总需求。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例如, 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提高利率可以 践应用
2
当总需求不足时,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增加政府 支出、降低税率等方式来刺激需求。
3
当总供给过剩时,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提高利率、 减少货币供应等方式来抑制供给。
经济发展战略
01
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运用总供给 和总需求理论,制定符合国家 发展阶段和特点的经济发展战 略。
02
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需要 考虑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避免出现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 的情况。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总需求是指市场上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量,而总供给则是指市场上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供给量。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增长速度。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经济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相反,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经济处于供给过剩的状态,这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
只有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相互匹配时,经济才能保持稳定增长。
其次,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也会影响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来满足市场需求,可能会导致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破坏。
相反,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企业可能会面临库存积压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只有当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时,资源才能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还会对就业和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企业需要增加生产,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将有助于减少失业率和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相反,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企业可能需要削减生产,导致失业率上升和收入分配不均。
只有当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时,就业和收入分配才能得到合理的安排。
在实际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货币政策的调控对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政府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和企业的投资意愿,从而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
其次,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产生影响。
例如,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都可能对总需求和总供给造成影响。
最后,技术进步和创新也会对总供给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总的来说,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是经济运行的基础。
只有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相互匹配时,经济才能实现稳定增长、资源合理配置、就业增加和收入分配公平。
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

Y
2. 凯恩斯的利率效应
-导致LM曲线移动
从名义货币角度分析
P
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 r
投资i 减少
AD
Y
从实际货币角度分析
P
m=M/P
m<L
r
投资i 减少
AD
Y
3. 税收效应
P
企业名义收入增 税收增加
加
可支配收入下降
实际消费水平下降
AD
Y
4. 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
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和马库斯 •弗莱明提出
P
(二)总需求AD曲线的数学模型
经整理,得:y h( e)
M d
d k h(1 ) d k h(1 )P
令:a h( e) d k h(1 )
b
dM
d k h(1 )
得: y a b , P
即为AD曲线方程!
Demand Curve )。描述了与每一物价总水平相适应的均衡 支出或国民收入的关系,表明了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 时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结合。 • 问题: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有什么样的相关关系?
三、总需求(AD Aggregate Demand)曲线模型
(一)总需求的价格效应
总需求的价格效应包括: 皮古的实际余额效应 凯恩斯的利率效应 税收效应 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
需求=F(意愿,支付能力) =社会计划总支出 • 2.总需求的构成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 • 3.影响总需求的主要变量 • 价格水平(物价)、收入分配制度、对未来的预测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
[资料] “三驾马车”的贡献率
总供给与总需求

结构性改革
部分国家推行结构性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生产 效率,以增强经济内生增 长动力。
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测
经济复苏乏力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贸易战影响持续
贸易战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持续存在,对贸易、投资和产业链造成 冲击。
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
随着技术创新加速,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将为经济增长 注入新动力。
产出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价格水平
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平均 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与产出的关系
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价格水平会上升;反之, 当总供给超过总需求时,价格水平会下降。
价格水平对产出的影响
价格水平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决策,进 而影响产出水平。
政策干预与市场调整
政策干预
预期收益
生产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收益会影响其供给 决策,预期收益越高,供给意愿越强。
总供给曲线
定义
总供给曲线表示在某一价格水平 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 品和服务的数量。
移动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受多种因素影 响,包括生产要素投入、技术进 步、政策调整等。
斜率
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反映了价格变 动对供给量的影响程度,斜率越 大,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越 大。
短期分析:凯恩斯主义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总需求曲线向右 下方倾斜。
当总需求增加时,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和产出增加;当总需求减少时,会 导致物价水平下降和产出减少。
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经济的稳 定增长。
长期分析:古典主义观点
古典主义认为,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垂直线,表示生产能力已经充分利用,物价水 平不会因为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
政治经济学第七章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

币的支出所形成的对投资品的需求。 • 从物质构成角度,社会总投资包括对固定资产的投
资(厂房、住宅、机器、公共建筑、码头等)和对 流动资产的投资(增加各种库存品和国家物资储备 等)。
2020/9/26
• 从资金来源角度,社会总投资分为: • 重置投资是指用折旧费进行的投资,主要用于重新购
• 3。收入政策 • 是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有意识地调节工资、利润和其
他收入的政策,是国家对分配领域的政策干预。 • 具体政策措施有:以法律形式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实施工资和物价管制(特定情 况下);增加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种福利措施等。 • 4。产业政策 •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各产业 部门均衡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总和。 • 产业政策主要有: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等。
等。 • G(财政支出):按支出经济性质分类,G可以分为:
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 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直接用于购买商品或劳务活动的支
出。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等。 • 转移性支出是指财政支出表现为资金无偿、单方面转 移的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补贴、国债利息、失业救济 金、养老保险等方面支出。
置、替换和更新已经报废的现有固定资产及企业的改 建。也被称为更新改造投资。 • 新增投资又称净投资,是指用社会积累资金进行的投 资。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用于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基本 建设投资(如新建企业、重点工程建设、企业新增加 固定资产投资、物质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进行非经营 性固定资产投资等); • 二是用于新增流动资产投资,主要用于增加企业库存 品和国家物资储备等。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3)资源充分利用阶段。即C以上部分,这时总供给曲 线是一条垂线,这表示无论价格水平(P)如何上升,总供 给(Y)都不会增加。
这是因为从长期来讲,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当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时,即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宏观 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在内的 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而不仅仅只是劳动人 口的充分就业),此时,无论如何提高价格,总供给也不会 增加。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资源总是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因 此,这种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在左图中,总需求增加,使 得总需求曲线从AD0移动到AD1 ,得到新的均衡点E1,对应的均 衡国民收入为Y1,均衡价格水平 为P0;总需求减少,使得总需求 曲线从AD0移动到AD2,得到新 的均衡点E2,对应的国民收入为 Y2,均衡价格水平为P0。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
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 线,即短期总供给曲线。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引起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总需求增加 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会使国民收 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如下图所示。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即BC段,这时总供给曲线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它表示总供给(Y)的变动会引起 价格水平(P)的同方向变动。
这是因为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会引起 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总价格水 平上升。这种情况在短期生产中比较常见,所以这种向右上方 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如生产技术的提 高)的变动会引起总供给的变动,表现在图形上,就是总 供给曲线的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有两种情况,一是总 供给增加,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 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2;二是总供给减少,引起总供给曲 线向左上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1。
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D
y0
y8
3、从IS–LM模型导出总需 求曲线: • 链条:P变动→M/P变动→LM移
动→Y变动
• 初始状态:P0、LM0 、 E、Y0、A(Y0,P0) • 价格下降至P1:P1、LM1、 F、Y1、B(Y1,P1) • 价格上升至P2:P2 、 LM2、G、Y2、C(Y2,P2)
• 连结CAB,得AD曲线。
(一)总需求函数的表达: 影响总需求数量的因素很多,将问题简化,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仅仅分析价格水平对以产量(国民收入)所表示的需求总量的影响,因 此,总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Y=AD=f(P)
P为价格水平;
Y为产出水平或国民收入,即需求总量。
因此,总需求函数表示了实际国民收入(需求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 的关系。 它是指在某个特定价格水平上,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W Ns ( P
)
Nd
(W P
)
2020/2/21
22
第三节 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AS曲线的预备知识
• 总供给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之一。 • 各个经济学流派关于厂商和劳动者对价格水平变化反应的假设不同,
得到的总供给曲线的形态也就不同,从而产生了宏观经济政策主张 上的区别。
• 我们主要介绍古典的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 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
2020/2/21
5
三、总需求曲线及其推导
1、总需求曲线: 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 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 根据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的结论,总需求曲线是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与微观经济学中的个别商品的需求函数曲线不同,总需求函数曲线表 明了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时, 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或产出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宏观经济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一个经济体的整体稳定和发展。
总供给是指一个经济体内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量,总需求是指一个经济体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量。
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直接影响着市场的价格水平、就业率、产出水平等重要经济指标。
一、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展示:在图中,纵轴表示价格水平,横轴表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数量。
总供给曲线(AS)(图中AS1和AS2)是一个向上倾斜的直线或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受到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和成本的影响。
当价格上升,生产者获得更高的利润,鼓励他们增加生产,并且会引起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从而总供给增加;相反,当价格下降,生产者的利润减少,他们减少生产规模,从而总供给减少。
总需求曲线(AD)(图中AD1和AD2)是一个向下倾斜的直线或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总量。
总需求受到消费者的收入、财富、信心等因素的影响。
当价格上升,消费者所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实际购买力减少,导致总需求减少;相反,当价格下降,消费者实际购买力增加,总需求增加。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通过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交点来描述,即“供求平衡点”。
供求平衡点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的价格水平和数量。
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会导致市场供过于求,出现物价下跌和产能利用率下降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往往面临着库存积压和利润下降的困境,可能减少生产、裁减员工并削减投资。
同时,由于消费者购买力相对较弱,也会导致企业的销售额下降。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会导致市场需求超过供给,出现物价上涨和产能利用率上升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可能增加生产、提高价格,以增加利润。
同时,由于购买力充足,企业的销售量可能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LAS
0
图7.3 长期总供给曲线
Y
Y
在图7.3中引进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就可 以考察古典模型中的长期均衡。如图7.4所 示,如果总需求曲线为AD0,宏观经济的 均衡点为总需求曲线与垂直总供给曲线的 交点A,此时,均衡的价格水平为P0,总 产量为固定不变的长期产量 Y 。假定政府 采取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使总需求曲线由AD0移动至AD1,相应的 均衡点变为B,价格水平从P0上升到P1,而 总产出了仍然保持不变。由此可见,货币 供应量的增加只是抬高了价格水平等名义 变量,实际经济变量在调整过程中并未发 生任何变化,这正是古典模型中二分法的 结论。
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商品价格都已放开,商品供大于求,消 费者也没有通货膨胀预期,很难产生购买欲望。若强行将人民 币贬值,使进口成本提高,厂商被迫提高商品市场价格,这是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很可能导致总需求减少,更多产品积压, 更多的失业。 我们再从净出口这一指标看:1997年、1998年、1999年我国分
在第二章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我们知道,一个社会长期的 总产量取决于既定的技术水平和这个社会现有的生产要素 的存量。而在任一时期,技术水平是不变的,生产要素的 数量也是不变的,因此生产函数就可表示为:
Y F ( K , L)
在古典经济中,由于价格、工资可以灵活变动,因 此所有的生产要素都被充分利用,即资本不存在闲 置,劳动力达到充分就业,这时经济的产出称为潜 在的产出水平,这也就是长期总供给。因此,长期 总供给曲线(Long—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简称 LAS)表现为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直线,如图7· 3所示。 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一个社会长期总产出不 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而是由技术进步和资本、劳动 等要素投入数量决定。由于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充分 利用,因此,在长期总供给水平上失业率等于自然 失业率。
P
0
AD2 AD0
AD1 Y
图7.2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2.政府政策 按照对总需求的不同作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大致可以区分 为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两类。从财政政策来看,凡是能 够刺激增加总需求的财政政策,被称作扩张性财政政策。反 过来,凡是能够抑制总需求的政策,被称作紧缩性财政政策。 从货币政策来看,凡是能够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刺激总需求 的货币政策,被称作扩张性货币政策。反过来,凡是能够减 少货币供给量从而抑制总需求的政策,被称作紧缩性货币政 策。 政府实行扩大政府购买支出的财政政策会直接增加总需求, 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动;缩减政府开支就会使总需求下降。 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比较间接。当政府采取扩大货 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时,利率水平会下降从而导致投资需求 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而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结果恰好 相反。
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
名义资产数量以保持实际资产数额不变。
2.利率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凯恩斯效应) 一般来讲,价格上升时会抬高利率水平(这一点在第八 章中要进一步论述)。利率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当前消 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人们会减 少当前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 3.开放替代效应(NX效应)
外币资本的能力下降,把较多的本国购买力转移到相同数量
的外币资产上,从而也会导致总需求的萎缩,这是货币资产 效应。
3、货币贬值后,偿还相同数额的外债需要付出更多的本国货币,
当外债还本付息额较大时,货币贬值必会引起国内总需求下 降,这是债务效应。
4.货币贬值会造成进口商品物价上升,会推动生活费用的上涨,从 而导致工资收入者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更高的名义工资又会推 动货币性生产成本和生活费用的上升,如此循环,最终使出口商 品和进口替代品乃至整个经济一般物价水平上升,抵消货币贬值 可能带来的好处,这是货币工资机制效应。
传统经济学认为:货币贬值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和降低 出口产品的国外价格,通过这种相对价格的变化,进口可以减少, 从而生产进口替代品的国内产业得以扩展;出口可以增加,从而 生产出口商品的企业得到扩展,再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得 到多倍增长。因而贬值对经济影响是扩张性的,能使总需求增加。 但现代经济学认为:汇率变动与总需求的关系比较复杂,贬值在 对经济产生扩张性影响同时,也有可能对经济产生紧缩性影响, 其原因在于:
第7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本章将建立一个简单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来分析
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与均衡,这个模型是本篇以
后各章分析的基础和概括。 本章第一节分析总需求曲线,讨论总需求曲线的 构成、形状和变动,第二节考察总供给曲线,在 这一节中,要区别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 曲线。在第三节中,进一步分析宏观经济总量的 短期均衡及其与长期均衡的关系。
为403.98亿美元,可见外部环境不佳并不是我国目前总需求不
足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一、长期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 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因此,总供给曲线反映了价 格水平和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和总需求曲线的情况有所 不同,在这里首先要区分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 线。先考察长期总供给曲线。
二、总需求曲线的变动
造成总需求曲线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预期: 预期包括预期收入、预期利润 率、预期通货膨胀等。人们预期未来收入 提高时会增加他们当前的个人消费需求, 从而增加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如图7.2所示,总需求曲线由AD0右移至AD1, 表示在任一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需求量 都增加了。而人们预期收入下降的作用正 好相反,总需求曲线会由AD0向左移至AD2, 表示总需求的减少。预期利润率的提高会 扩大企业的投资需求,其作用与预期收入 相同。预期通货膨胀上升会使当前商品的 价格变得相对便宜而未来商品价格变得相 对昂贵从而扩大对当前商品的总需求;预 期通货膨胀下降则相反。
汇率上升 : 间接标价 1人民币=0.12美元 → 1人民币=0.15美元 直接标价: 1美元=8.28人民币 1美元=7人民币
汇率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
人民币贬值不一定能使我国总需求增加 面对我国在1997年以后,出现的总需求不旺、通货紧缩,有许多 人把它归结为人民币汇率问题,主张采用人民币贬值办法来刺激 总需求。那么人民币贬值是否能使我国总需求增加?
3.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一国的总需求,其中主要体现 在两个方面;汇率和外国收入的变动。汇率上升(即本币升值) 意味着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外国商品相对价格下降,本 国将扩大对进口的需求而外国将减少对出口的需求,于是,本 国净出口将减少,总需求下降;汇率下降的作用相反。外国收 入增加会扩大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在进口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净 出口需求,总需求上升。(此理论已陈旧,见吴骏:升值将是 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趋势)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每一) 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因此,总需求 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按照总需求的定义,用AD代表 总需求,总需求由以下四个部 分构成: AD=C+I+G+NX P
总需求的四个构成部分实际上 也是总支出的四个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用总需求曲线AD来表 示总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 的关系,如图7.1。 0
AD
图7.1 总需求曲线
Y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人
们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不断下降,而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 人们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则不断上升,这一性质和我们在 微观经济学中讨论的需求规律相同。但在微观经济学中, 我们分析是单个市场的情况。例如,当羊肉的价格上涨时, 牛肉变得相对便宜,消费者就会用牛肉来替代羊肉,从而 减少对羊肉的需求量,因而对羊肉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 的。
在宏观经济领域,这种个别产品间的替代效应已经失去意
义。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呢?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主要取决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
效应、开放替代效应等三个因素。
1.财富效应(实际资产效应、庇古效应)
事实上,人们会由于各种原因持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如货币、
基金、股票、债券等。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手中名义资 产的数量不会改变(以货币固定其价值的资产,其名义值不 变,如货币、固定收益债券等),但以货币实际购买力衡量 的实际资产的数量会减少,这就意味着他原来的计划可能要 大打折扣,如学费上涨后交不起学费等。为了实现未来的计 划他必须保持实际资产数额不变,因此,人们在收入不变的 情况下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名义资产存量。因此,
P
LAS SAS A
P
LAS SAS A
0
Y
Y
0
Y
Y
(a)向上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b)水平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图7.5 短期总供给曲线
值得指出的是,与任意一条 长期总供给曲线相对应,都
P
LA也就是说,在任一时期,一 个社会都存在着两种产量: A
现实产量和潜在产量,短期
1.由于我国制造业比重过大,使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较高的进口
倾向,我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较低,货币贬值后,我国
货币购买力的更大一部分将转向这些进口商品(如高新技术 和设备),从而导致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下降。这实际上是货 币贬值后加在社会总需求上的一种赋税,这是贬值税效应。 2、从金融资产的角度,货币贬值使本国货币购买金融资产尤其是
P P1 P0 0 A
Y
LAS B AD1 AD0 Y
图7.4 长期均衡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由于名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表 示商品价格上升时,企业的 与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同,短期总供给曲线 (Short-run aggregate 义工资、原材料价格具有粘 supply curve,简称SAS)向右上方倾斜,如图 7.5(a)所示,表 成本不会改变,则企业在既 性,则企业利润增加,产出 示短期内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 定价格下,愿意供给任意数 增加, SAS 向上倾斜。 务总量不断减少;而价格水平上升时则相反。 量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