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本练习题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全套练习题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全套练习题篇一:【精品】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二化学选修四全套导学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导学案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响与能量 .................................................................. . (2)第一节化学反响与能量的变化〔1〕 ............................................................... .. (2)第一节化学反响与能量的变化〔2〕 ............................................................... .. (4)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 (6)第三节化学反响热的计算〔1〕 ............................................................... .. (8)第三节化学反响热计算〔2〕 ............................................................... (10)第二章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 .................................................................. .. (11)第一节化学反响速率 .................................................................. . (11)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因素 .................................................................. . (13)第三节化学平衡〔1〕 ............................................................... . (14)第三节化学平衡〔2〕 ............................................................... . (15)第三节化学平衡〔3〕 ............................................................... . (16)第四节化学反响进行的方向 .................................................................. (18)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 (20)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1〕 ............................................................... . (20)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2〕 ............................................................... . (21)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 .. (23)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2〕................................................................ .. (25)第二节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3〕 ............................................................... (27)第三节盐类的水解(1) ................................................................. (28)第三节盐类的水解(2) ................................................................. .. (30)第三节盐类的水解(3) ................................................................. .. (32)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 .. (34)第四章电化学根底 .................................................................. ..................................................................... (37)第一节原电池 .................................................................. ..................................................................... .. (37)第二节化学电源 .................................................................. ..................................................................... .. 39第三节电解池〔1〕 ............................................................... ....................................................................41第三节电解池〔2〕 ............................................................... ....................................................................43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 (45)第一章化学反响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响与能量的变化〔1〕编写:高二化学备课组——成杰、王爱芹、余传继【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响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反响热和焓变的涵义;【学习重点】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H的“+〞与“-〞【预备知识】1.化学反响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2.在化学反响过程中,破坏旧化学键,需要能量,形成新化学键能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模块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AH= + 1.9 kJ-moF1,说明金刚石具有的能量比石墨低B.已知H+(aq) + OH (aq)=H2O(l) A//=-57.4 kJ mol-1, 20 g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吋放出的热量大于28.7 kJC・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 moF1,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AH= —890.3 kJ-mol-1D.将0.5 mol N2和1.5 mol出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比仗),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AH=—38.6kJ molT【解析】A项,题给反应吸热,故金刚石能量比石墨高;C项,生成的H2O(g)不是稳定氧化物;D项,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0.5molN2和1.5 mol H2不能完全反应,故无法判断的数值。
【答案】B2.把0.6 mol X气体和0.4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Z(g)+2W(g), 5 min末已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1 molL-^min-1,则上述反应中〃的值是( )A. 1B. 2C. 3D. 4【解析】由题意知z?(W) = 2 LxTmin=^*^ mol-L_I-min_1,根据斤:2=e(Z) : c(W)知= 1 O【答案】A3.(2015-北京高考)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表示0 "〃〃〃〃〃〃〃〃• 表示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 和0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 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C 和OC ・CO 和0形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 状态I -状态III 表示CO 与O2反应的过程【解析】 A .状态1总能量为反应物总能量,状态m 总能量为生成物总能量,由图示 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练习题课后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1.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Al与稀盐酸反应B.C+CO22COC.KClO3受热分解D.NaOH溶于水解析: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是放热反应;C与CO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KClO3的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NaOH溶于水不是化学反应。
答案:A2.由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B.A→B+CΔH<0C.A具有的焓高于B和C具有焓的总和D.A→B+CΔH>0,则B+C→AΔH<0解析:由图可看出,B+C的焓高于A的焓,则反应B+C→A 一定是放热反应,ΔH<0;反之,A→B+C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两反应吸收和放出的能量一定相等。
答案:D3.已知H2(g)+Br2(g)===2HBr(g)ΔH=-102 kJ·mol-1,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A.404 B.260 C.230 D.200解析:反应的ΔH=[(436+a)-2×369]kJ·mol-1=-102 kJ·mol -1,解得a=200。
答案:D4.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 mol 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
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ΔH为()A.-1 780 kJ·mol-1B.-1 220 kJ·mol-1C.-450 kJ·mol-1D.+430 kJ·mol-1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的生成放出能量,两个能量变化的总体效应即为反应的热效应。
S(s)+3F2(g)===SF6(g)的反应过程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280 kJ+160 kJ×3=760 kJ,新键生成放出的能量为330 kJ×6=1 980 kJ,反应放出1 220 kJ的能量,ΔH=-1 220 kJ·mol-1。
高二化学选修4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选修4练习题及答案 勤做练习题是⾼⼆化学⽣活中最重要的学习⽅法之⼀,也是提⾼⾼⼆化学成绩的唯⼀可⾏⽅法。
下⾯是由店铺带来的⾼⼆化学选修4练习题及答案,做完记得及时校对答案。
⾼⼆化学选修4练习题 可能⽤到的相对原⼦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题,每⼩题3分,共27分。
每⼩题只是⼀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成CO2和液态⽔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程式正确的是( ) A.CH3OH(l)+ 3/2 O2(g)===CO2(g)+2H2O(l);ΔH=+725.8 kJ/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C.2CH3OH(l)+3O2(g)===2CO2(g)+4H2O(l);ΔH=-725.8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2、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成1 mol⽔,放出57.3 kJ热量 3、将a g块状碳酸钙跟⾜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
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 = 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逆反应速率增⼤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 = 3v正(H2O) 6.若1体积硫酸恰好与10体积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则⼆者物质的量浓度之⽐应为( )A.10∶1B.5∶1C.1∶1D.1∶10 7、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 V3>V2>V1B. V3=V2=V1C. V3>V2=V1D. V1=V2>V3 8.将纯⽔加热⾄较⾼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的离⼦积变⼤、pH变⼩、呈酸性B ⽔的离了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C ⽔的离⼦积变⼩、pH变⼤、呈碱性D ⽔的离⼦积变⼤、pH变⼩、呈中性 A.加⼊⽔时,平衡向逆反应⽅向移动 B.加⼊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向移动 C.加⼊少量0.1 mol·L-1 HCl溶液,溶液中c(H+)减⼩ D.加⼊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向移动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题,每⼩题3分,共30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时作业试题全套

课时作业1反应热焓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能量的变化及反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B.某些化学键断裂时吸收能量,某些化学键断裂则放出能量C.形成新化学键不一定放出能量D.有热量变化的反应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解析:断裂化学键一定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一定放出能量,A 正确,B、C错误;有热量变化的反应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D错误。
答案:A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B.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C.图中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解析:盐溶于水断裂化学键,但该过程为物理变化,A错误;由题图可知生成物的能量大于反应物的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 错误;有些反应需要加热,但反应开始后可以撤掉热源,如Fe与S 的反应,这些反应是放热反应,D错误。
答案: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热是1 mol 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D.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来决定解析: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A项错误;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B项错误;只有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才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因此C项错误;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值差,也可以根据断键时吸收的能量与成键时放出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D项正确。
答案:D4.已知:H2(g)+F2(g)===2HF(g)ΔH=-546.3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和F2反应生成HF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 气体的能量C.ΔH=E(H2)+E(F2)-E(HF)(E表示键能)D.通常情况下,该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加热或光照解析:ΔH=-546.3 kJ/mol,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对;用键能求ΔH,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C项中应是2E(HF),所以C错;H2和F2在黑暗处就能发生反应,所以D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目录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2节燃烧热能源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1章单元复习第1章单元测试第3节化学平衡第4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2章单元复习第2章单元测试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章单元复习第3章单元测试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3章第1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3章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3章第3节盐类的水解第3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4章电化学基础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4章第1节原电池第4章第2节化学电源第4章第3节电解池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综合检测高二化学选修4 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二. 重点、难点1.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微观原因;3. 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三. 具体内容 (一)绪言1. 选修4的基本结构和地位、与必修的关系2. 关于“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3. 举出人们利用化学反应的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例子(二)焓变和反应热1. 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2. 反应热的定义3.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4. 反应热的表示5. 有效碰撞6. 活化分子7. 活化能8. 催化剂能量反应过程E 1E 2反应物生成物活化分子活化能活化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放出的能量反应热没加催化剂加了催化剂(三)热化学方程式 1. 定义2. 表示意义3. 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4.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的问题(四)实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典型例题】[例1 ] 已知在25℃、101kPa 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的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g ) △H=-48.40kJ ·mol-1B.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l ) △H=-5518kJ ·mol-1C.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H=+5518kJ ·mol-1D.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l ) △H=-48.40kJ ·mol-1 答案:B解析:掌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注意事项。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本练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 4 课本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化学反响过程中所开释或汲取的能量,叫做反响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响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H,单位是kJ/mol 。
比如 1 mol H2 (g) 焚烧,生成 1 mol H2O(g),其反响热H= kJ/mol 。
2.化学反响的实质就是反响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头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汲取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响达成时,若生成物开释的能量比反响物汲取的能量大,则此反响为放热反响;若生成物开释的能量比反响物汲取的能量小,反响物需要汲取能量才能转变成生成物,则此反响为吸热反响。
第二节1.在生产和生活中,能够依据焚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焚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优异的燃料。
2.化石燃料储藏量有限,不可以重生,最后将会枯竭,所以此刻就应当追求应付举措。
举措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取代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能够制造甲醇或乙醇。
因为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能够重生,所以用甲醇、乙醇取代汽油是应付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举措。
3.氢气是最轻的燃料,并且单位质量的焚烧热值最高,所以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其他运输工具的优异燃料。
在目前,用氢气作燃料另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露,不便于储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其他化石燃料,成本高。
假如用太阳能和水低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打破,则氢气能源将拥有广阔的发展远景。
4.甲烷是一种优良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
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忧的。
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批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 2 倍。
假如找到了合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柱状图略。
对于怎样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能够自由假想。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练习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表现为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在反应前后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C项错误。
【答案】 C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应该是放热反应。
【答案】 D3.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了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解析】铁粉和硫粉混合,停止加热后,反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答案】 B4.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解析】 选项B 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浓H 2SO 4溶于水放出热量,但不属于化学反应;Zn 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A5.已知反应X +Y===M +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能量一定低于M 的能量,Y 的能量一定低于N 的能量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 和N 的总能量【解析】 已知X +Y===M +N ΔH >0,说明X 与Y 的总能量低于M 与N 的总能量,A 错误,D 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 错误;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进行,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搅拌即可反应,B 错误。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化学平衡与溶液习题1:在500 mL 0.1 mol/L HCl 溶液中加入1 g KCl,求该溶液的pH值。
首先,计算KCl的摩尔量:摩尔质量(KCl) = 39.1 + 35.5 = 74.6 g/mol摩尔量(KCl) = 质量(KCl) / 摩尔质量(KCl) = 1g / 74.6g/mol = 0.0134 mol然后,计算盐酸(HCl)的摩尔量:摩尔质量(HCl) = 1.0 + 35.5 = 36.5 g/mol摩尔量(HCl) = 浓度(HCl) * 体积(HCl) = 0.1 mol/L * 0.5 L = 0.05 mol根据物质的摩尔量关系,可知盐酸(HCl)反应完全后的物质摩尔量:KCl:HCl = 1:1,所以 KCl 的摩尔量 = HCl 的摩尔量 = 0.0134 mol所以,盐酸(HCl)与KCl反应后,生成溶液中的氯离子的摩尔量为:氯离子(Cl-)的摩尔量 = 0.05 mol + 0.0134 mol = 0.0634 mol由此可得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浓度(Cl-) = 摩尔量(Cl-) / 体积溶液 = 0.0634 mol / 0.5 L = 0.1268 mol/ L根据氯离子的浓度求溶液的pH值:pH = -lg[Cl-] = -lg(0.1268) ≈ 0.9所以该溶液的pH值约为0.9。
习题2:若已知 0.1 mol/L HCl 和 0.05 mol/L NaOH 完全反应生成水和盐的化学方程式,求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
化学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根据方程式可知,1 mol HCl 反应生成 1 mol NaCl。
所以 0.1 mol/L HCl 反应生成的 NaCl 的摩尔质量:摩尔质量(NaCl) = 23.0 + 35.5 = 58.5 g/mol所以生成的 NaCl 的质量为:质量(NaCl) = 摩尔质量(NaCl) * 反应生成的 NaCl 的摩尔量= 58.5 g/mol * 0.1 mol/L * 1 L = 5.85 g所以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5.85 g。
(人教版)化学高中选修四课时配套练习全集(打印版)(全书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课时配套练习全集(打印版)课时作业1反应热焓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能量的变化及反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B.某些化学键断裂时吸收能量,某些化学键断裂则放出能量C.形成新化学键不一定放出能量D.有热量变化的反应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解析:断裂化学键一定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一定放出能量,A正确,B、C错误;有热量变化的反应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D错误.答案:A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B.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C.图中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解析:盐溶于水断裂化学键,但该过程为物理变化,A错误;由题图可知生成物的能量大于反应物的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错误;有些反应需要加热,但反应开始后可以撤掉热源,如Fe与S的反应,这些反应是放热反应,D错误.答案: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热是1 mol 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D.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来决定解析: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A项错误;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B项错误;只有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才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因此C项错误;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值差,也可以根据断键时吸收的能量与成键时放出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D项正确.答案:D4.已知:H2(g)+F2(g)===2HF(g)ΔH=-546.3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和F2反应生成HF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C.ΔH=E(H2)+E(F2)-E(HF)(E表示键能)D.通常情况下,该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加热或光照解析:ΔH=-546.3 kJ/mol,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对;用键能求ΔH,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C项中应是2E(HF),所以C错;H2和F2在黑暗处就能发生反应,所以D错.答案:B5.下列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冰的能量高B.化学反应在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表现形式只有吸热和放热两种C.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的同时,也遵循能量守恒解析:A项中说明等质量的水和冰,冰的能量低;B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一般表现为吸热和放热,但也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电能、光能等;C项中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金刚石本身具有的能量高于石墨,故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D项正确.答案:D6.下列反应符合图示的是()A.镁片与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C.酸碱中和反应D.乙醇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项正确.答案:B7.已知H2(g)+Br2(g)===2HBr(g)ΔH=-72 kJ/mol,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A.404 B.260C.224 D.200解析:根据反应热与键能之间的关系可得:ΔH=+436 kJ/mol+a kJ/mol-2×366 kJ/mol=-72 kJ/mol,解之得:a=224. 故选C.答案:C8.常温下,1 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C.H2(g)―→2H(g)ΔH=+436 kJ·mol-1D.H2(g)+F2(g)===2HF(g)ΔH=-25 kJ·mol-1解析:H—Br键的键能应介于H—I键的键能和H—Cl键的键能之间,即298 kJ·mol-1<E(H—Br)<432 kJ·mol-1,A项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H—F键的键能最大,故H—F键最稳定,B项正确;H2(g)―→2H(g),吸收能量,故ΔH=E(H—H)=+436 kJ·mol-1,C 项正确;H2(g)+F2(g)===2HF(g)ΔH=E(H—H)+E(F—F)-2E(H—F)=(436+157-2×568) kJ·mol-1=-543 kJ·mol-1,D项错误.答案:D9.下列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A B C D反应装置或图像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2塞向右移动,不能确定该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D错误.答案:D10.中华商务网讯:2011年中国已超北美成为全球液晶显示器第二大市场. 生产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 000~20 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之久,以下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化学键N≡N F—F N—F键能/(kJ·mol-1) 941.7 154.8 283.0A.过程N2(g)―→2N(g)放出能量B.过程N(g)+3F(g)―→NF3(g)放出能量C.反应N2(g)+3F2(g)―→2NF3(g)的ΔH>0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解析:断键的过程吸收能量,A错;成键的过程,放出能量,B 正确;选项C中反应的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941.7+3×154.8-6×283.0) kJ·mol-1=-291.9 kJ·mol-1,因此C错;若NF3吸收能量后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则是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过程中必有键的断裂与生成,所以D错.答案:B11.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B.该反应热ΔH=+(a-b) 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解析:观察题给图像可以得到,上述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其中反应热ΔH=+(a-b) kJ·mol-1. 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为吸热过程,化学键形成为放热过程.答案:B12.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白磷比红磷稳定C.CO(g)+H2O(g)===CO2(g)+H2(g)ΔH>0D.S(g)+O2(g)===SO2(g)ΔH1;S(s)+O2(g)===SO2(g)ΔH2,则ΔH1>ΔH2解析:由图①知:E(金刚石)>E(石墨),故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A正确;由图②知:E(白磷)>E(红磷),故红磷比白磷稳定,B错误;由图④知:E[CO(g)+H2O(g)]>E[CO2(g)+H2(g)],故CO(g)+H2O(g)===CO2(g)+H2(g)的ΔH<0,C错误;由ΔH1、ΔH2均为负值,并结合图③知,ΔH1<ΔH2,D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52分)13.(10分)如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将铝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S形导管中液面A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此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3)由实验推知,NaAlO2溶液和H2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铝片和NaOH溶液的总能量.(4)若小试管盛适量水,然后向其中加入适量NH4NO3晶体,则S形导管中液面A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这说明NH4NO3溶于水是________(填字母).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c.吸热过程d.放热过程解析:铝片与NaOH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导致S形导管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 而NH4NO3溶于水是吸热过程,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所以液面A上升.答案:(1)2Al+2OH-+2H2O===2AlO-2+3H2↑铝片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2)下降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放热(3)小于(4)上升 c14.(18分)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石灰水饱和溶液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块镁条,再用滴管滴入5 mL的盐酸. 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实验推知,MgCl2和H2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镁条和盐酸的总能量.(5)如将本题中“25℃石灰水饱和溶液”换成“20℃碳酸饮料”进行探究实验,实验(1)中观察到的另一现象是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Mg+2HCl===MgCl2+H2↑是放热反应,Mg与盐酸反应产生的热量使石灰水的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气体的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答案:(1)镁条上产生大量气泡,镁条逐渐溶解,烧杯中析出白色固体(或溶液变浑浊)(2)镁与盐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而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析出白色的Ca(OH)2固体(3)Mg +2H +===Mg 2++H 2↑(4)小于(5)烧杯中液体放出气泡的速率逐渐加快;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15.(8分)在一定条件下,A 和B 反应可生成C 和D ,其能量变化如下: A +B 反应物总能量为E 1――→发生反应A +B===C +D C +D 生成物总能量为E 2(反应前) (反应后)(1)下列关于反应A +B===C +D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B .该反应若有能量变化,则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 .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不需加热反应就一定能自发进行D .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一定相等,且该反应遵循能量守恒(2)若E 1<E 2,则该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热为________.解析:每个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故A 、D 两项正确;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项错误;某一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加热是为了使旧化学键断裂,引发反应,C 项错误.答案:(1)AD (2)吸热 ΔH =(E 2-E 1) kJ·mol -116.(16分)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 mol 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A.H2B.Cl2C.Br2D.I2(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A.HCl B.HBr C.HI(3)X2+H2===2HX(X代表Cl、Br、I)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4)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若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_.(5)若无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回答出问题(4)吗?答:________,你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写出H2和Cl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破坏1 mol物质的化学键时所消耗的能量与相同条件下由形成该物质的原子形成1 mol该物质放出的能量相等,放出的能量越多,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低,分子越稳定. (1)生成1 mol H2时放出的能量最多,为436 kJ. (2)在氢化物中,生成1 mol HCl时放出的能量最多,为432 kJ. (3)分别计算出三个反应放出的热量依次为:185 kJ、103 kJ和9 kJ.答案:(1)A(2)A(3)放热(4)Cl2(5)能生成物越稳定,放出的热量越多,在HX中,HCl最稳定(6)H2(g)+Cl2(g)===2HCl(g)ΔH=-185 kJ·mol-1课时作业2热化学方程式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工业生产水煤气的反应为C(s)+H2O(g)===CO(g)+H2(g)ΔH=+131.4 kJ/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CO(g)+H2(g)===C(s)+H2O(l)ΔH=-131.4 kJ/molC.该反应中生成1 mol H2(g)吸收131.4 kJ的热量D.该反应中生成1体积CO(g)吸收131.4 kJ的热量解析: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项错误;B项,热化学方程式中水的状态应为气态;D项,1体积应是“1 mol”.答案:C2.如图所示为25 ℃、101 kPa时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变化过程,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断裂1 mol H2中的化学键时需吸收436 kJ的能量B.形成2 mol HCl中的化学键时要放出862 kJ的能量C.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ΔH=+183 kJ/molD.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ΔH=-183 kJ/mol解析:题图表示1 mol H—H键断裂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1 mol Cl—Cl键断裂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1 mol H—Cl键形成会放出431 kJ的能量,由此可知A、B正确;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可知1 mol H2(g)和1 mol Cl2(g)反应生成2 mol HCl(g)的热效应为436 kJ/mol+243 kJ/mol-431 kJ/mol×2=-183 kJ/mol,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ΔH<0,故C错误,D正确.答案: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ΔH=-483.6 kJ答案:C4.胶状液氢(主要成分是H2和CH4)有望用于未来的运载火箭和空间运输系统. 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890.3 kJ的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g)+O2(g)===2H2O(l)ΔH=-285.8 kJ·mol-1B.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1C.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1D.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1解析: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8 kJ×2=571.6 kJ,故A项的反应中ΔH应为-571.6 kJ·mol-1,A项错误;B项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C项中H2O的状态应为液态而不是气态,故C项错误;D项反应放热,ΔH<0,错误.答案:B5.CO(g)与H2O(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CO(g)和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2(g)和H2(g)具有的总能量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ΔH=+41 kJ/molD.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H 2O(g)要放出41 kJ 的热量解析: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反应的ΔH <0,为放热反应,CO 和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 2和H 2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 2O(g)===CO 2(g)+H 2(g) ΔH =-41 kJ/mol.答案:B6.已知H 2(g)+Cl 2(g)===2HCl(g) ΔH =-184.6 kJ·mol -1,则HCl(g)===12H 2(g)+12Cl 2(g) ΔH =( ) A .+184.6 kJ·mol -1 B .-92.3 kJ·mol -1C .-369.2 kJ·mol -1D .+92.3 kJ·mol -1解析:互为逆反应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ΔH 数值相等,符号相反;ΔH 的大小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答案:D7.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4b kJ/molB .C 2H 2(g)+52O 2(g)===2CO 2(g)+H 2O(l) ΔH =2b kJ/molC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2b kJ/molD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b kJ/mol解析:此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侧重考查分析、计算、应用能力. 由题设知 2 mol CO2→2b kJ→1 mol C2H2,则乙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5O2(g)===4CO2(g)+2H2O(l)ΔH=-4b kJ/mol,或C2H2(g)+52O2(g)===2CO2(g)+H2O(l)ΔH=-2b kJ/mol,故选A.答案:A8.已知:H2(g)+F2(g)===2HF(g)ΔH=-27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 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D.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所示曲线来表示答案:C9.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ΔH=a kJ·mol-1(a=-297.2). 分析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S(s)在O2(g)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S(g)+O2(g)===SO2(g)ΔH=b kJ·mol-1,则a>bC.1 mol SO2(g)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 mol S(s)与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D.16 g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吸收148.6 kJ的热量解析:由题中条件可知:反应的热效应ΔH=a kJ·mol-1=-297.2 kJ·mol-1,可知该反应的正向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答案:D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 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 氢分子的能量为E2,则2E1>E2B.热化学方程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代表分子个数C.S(s)+O2(g)===SO2(g)ΔH1,S(g)+O2(g)===SO2(g)ΔH2,则ΔH1<ΔH2D.HI(g)12H2(g)+12I2(s)ΔH=-26.5 kJ/mol,由此可知1mol HI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可以放出26.5 kJ的能量解析:A项,原子的能量很高,原子结合成分子时会释放一部分能量,正确;B项,热化学方程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代表的是分子的物质的量,而不是个数,错误. C项,气态的硫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要比固态的硫多,因此第二个反应放出热量数值较大;但由于放热反应符号为负,因此数值较大的ΔH反而较小. 因此ΔH1>ΔH2,错误. D项,这个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也就是说无法进行完全的. 但热化学方程式中给出的数据是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在可逆反应中,由于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所以这个热量是达不到的,错误.答案:A11.乙醇燃料是一种清洁的能源燃料. 燃烧a g乙醇(液态)生成CO2气体和液态H2O,放出热量为Q kJ,经测定a g乙醇与足量Na 反应能生成H2 5.6 L(标准状况),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A .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l)ΔH (298 K)=-Q kJ·mol -1B .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l)ΔH (298 K)=-12Q kJ·mol -1 C.12C 2H 5OH(l)+32O 2(g)===CO 2(g)+32H 2O(l) ΔH (298 K)=-Q kJ·mol -1D .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l)ΔH (298 K)=-32Q kJ·mol -1 解析:据化学方程式:2C 2H 5OH +2Na ―→2C 2H 5ONa +H 2↑2 mol 22.4 Ln (C 2H 5OH) 5.6 Ln (C 2H 5OH)=0.5 mol ,即0.5 mol C 2H 5OH 完全燃烧生成CO 2(g)和H 2O(l)的反应热为ΔH =-Q kJ/mol ,C 项正确.答案:C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500 ℃、30 MPa 下,将0.5 mol N 2和1.5 mol H 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 3(g),放热19.3 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催化剂500 ℃、30 Mpa2NH 3(g) ΔH =-38.6 kJ·mol -1 B .NaOH(aq)+HCl(aq)===NaCl(aq)+H 2O(l) ΔH =+57.3 kJ·mol -1C .2NO 2===O 2+2NO ΔH =+116.2 kJ·mol -1D.S(s)+O2(g)===SO2(g)ΔH=-296.8 kJ·mol-112.解析:A项中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19.3 kJ的热量不是0.5 mol N2(g)和1.5 mol H2(g)的反应热;B项中HCl与NaOH的反应是一个中和反应,释放能量,ΔH<0;C项中没有注明NO2、O2和NO三种物质的状态;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52分)13.(10分)如图所示,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1)反应过程(1)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2)反应过程(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3)Q与Q1的关系:Q________Q1(填“大于”“等于”“小于”).解析:由图像数据可知,反应(1)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2(g)+B2(g)===C(g)ΔH=-Q kJ/mol. 反应(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g)===A 2(g)+B 2(g) ΔH =+Q 1 kJ/mol ,反应(1)与反应(2)中,反应物、生成物物质及状态均相同,只是过程相反,故反应热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答案:(1)A 2(g)+B 2(g)===C(g) ΔH =-Q kJ/mol(2)C(g)===A 2(g)+B 2(g) ΔH =+Q 1 kJ/mol(3)等于14.(10分)已知在298 K 时,由H 2和N 2反应生成1 mol NH 3(g)放热46.11 kJ ,将下列化学方程式写成热化学方程式.解析:与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答案:32H 2(g)+12N 2(g)===NH 3(g) ΔH =-46.11 kJ·mol -13H 2(g)+N 2(g)===2NH 3(g)ΔH =-92.22 kJ·mol -1NH 3(g)===32H 2(g)+12N 2(g) ΔH =+46.11 kJ·mol -115.(15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性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生成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0.4 mol液态肼与过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 kJ的热量:(1)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已知:H2O(g)―→H2O(l)ΔH=-44 kJ/mol,则16 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3)此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N2H4(l)+2H2O2(l)===N2(g)+4H2O(g)ΔH=-641.625 kJ/mol(2)408.813 kJ(3)生成物不会污染大气16.(17分)依据叙述,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 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 g NO2需要吸收16.95 kJ热量.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5N 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650 kJ的热量.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 kJ、391 kJ、946 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反应热和燃烧热的定义计算出相关的热量,同时注意物质的状态,再书写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即可.答案:(1)CH 3OH(l)+32O 2(g)===CO 2(g)+2H 2O(l) ΔH =-725.76 kJ·mol -1(2)N 2(g)+2O 2(g)===2NO 2(g)ΔH =+67.8 kJ·mol -1(3)C 2H 2(g)+52O 2(g)===2CO 2(g)+H 2O(l) ΔH =-1 300 kJ·mol -1(4)N 2(g)+3H 2(g)===2NH 3(g) ΔH =-92 kJ·mol -1课时作业3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测定中和热时,应使用的仪器正确的组合是:①天平 ②量筒 ③烧杯 ④滴定管 ⑤温度计 ⑥试管 ⑦酒精灯( )A .①②④⑤B .②③⑤C .②③④⑦D .全部答案:B2.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使用下列用品不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A .碎泡沫塑料B .环形玻璃搅拌棒C .底部垫纸条D .两个量筒 解析:量筒多少不影响中和热的实验误差. 烧杯之间放碎泡沫塑料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是为了使反应放出的热量各处均匀,温度测定的准确;底部垫纸条也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答案:D3.强酸和强碱稀溶液的中和热可表示为: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已知①HCl(aq)+NH3·H2O(aq)===NH4Cl(aq)+H2O(l)ΔH=-a kJ·mol-1②HCl(aq)+NaOH(s)===NaCl(aq)+H2O(l)ΔH=-b kJ·mol-1③HNO3(aq)+KOH(aq)===KNO3(aq)+H2O(l)ΔH=-c kJ·mol-1则a、b、c三者的大小关系为()A.a>b>c B.b>c>aC.a=b=c D.无法比较解析:NH3·H2O电离吸热,氢氧化钠溶解过程放热,且比较的都是数值大小.答案:B4.已知H+(aq)+OH-(aq)===H2O(l)ΔH=-57.3 kJ/mol. 以下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②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③HCl(aq)+NH3·H2O(aq)===NH4Cl(aq)+H2O(l)④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其中反应热为-57.3 kJ/mol的是()A.①和②B.③C.④D.以上都不对解析:此题与“中和热”概念有关,“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 H+(aq)+OH-(aq)===H2O(l)ΔH=-57.3 kJ/mol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时的中和热. 反应①②都生成2 mol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57.3 kJ/mol;③中NH3·H2O是弱碱,电离时吸收热量,HCl和NH3·H2O 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57.3 kJ/mol;④中CH3COOH是弱酸,NH3·H2O是弱碱,电离时都吸热,CH3COOH和NH3·H2O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57.3 kJ/mol,因此①②③④都不对.答案:D5.将V1mL 1.00 mol/L 盐酸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 mol/L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和反应与能量的关系,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温度为22℃时,V1为5 mL,则V2为45 mL,此时已经开始发生反应,所以22℃一定不是环境温度,A项错. 曲线随V1的增多而升高,随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项正确. 当V1=30 mL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c(NaOH)=30 mL×1.00 mol/L20 mL=1.5 mol/L,C项错. 该实验不能证明有水生成的其他反应也是放热反应,D错误.答案:B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 -(aq)===H2O(l)ΔH=-57.3 kJ/mol. 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分别与0.1 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与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CH3COOH电离要吸热). 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表示稀硝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B.B表示稀醋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C.b=5.73D.C表示浓硫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解析:CH3COOH是弱酸,电离会吸热,浓硫酸溶解会放出大量热,这些不属于中和热,所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分别与1.0 L 0.1 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实际放出的热量的大小顺序为浓硫酸(A)>稀硝酸(B)>稀醋酸(C),b点表示生成0.1 mol H2O(l),所以b=5.73.答案:C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B.1 mol 酸与1 mol 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D.测定中和热时可用稀硫酸和稀Ba(OH)2溶液解析:中和热是指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l)时所释放的热量,故C项正确. H2SO4和Ba(OH)2反应时,除生成水外,还有BaSO4生成,所以其反应热不是中和热,D项错误.答案:C8.1.00 L 0.5 mol·L-1 NaOH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28.7 kJ热量,下列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OH(aq)+HCl(aq)===NaCl(aq)+H2O(l)ΔH=+28.7 kJ·mol-1B.NaOH(aq)+HCl(aq)===NaCl(aq)+H2O(l)ΔH=-28.7 kJ·mol-1C.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4 kJ·mol-1D.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4 kJ·mol-1解析:只要反应热ΔH与化学计量数对应,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可书写出若干个满足要求的热化学方程式. 但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须是生成1 mol H2O时的情况. 由题意可知生成0.5 mol H2O放热28.7 kJ,则生成1 mol H2O放热为57.4 kJ,即该反应ΔH=-57.4 kJ·mol-1.答案:D9.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反应前酸、碱溶液的温度要相同B.测量溶液的温度计要一直插在溶液中C.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D.为了使反应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解析:分次加入混合时,容易造成热量损失,使测试结果不准确.答案:C10.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环形玻璃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B.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C.用0.5 mol·L-1 NaOH溶液分别与0.5 mol·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D.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解析:在中和热的测定中,使用环形玻璃棒搅拌,目的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加快反应,减小误差,A正确;B项中温度计水银球不能接触烧杯底部,B错;C项中CH3COOH为弱酸,电离吸热,故测得的中和热比用盐酸时数值小,C错;D项仪器中不需要天平、滴定管,D错.答案:A11.用5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反应,实验中测得起始温度为20.1 ℃,终止温度为23.4 ℃,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为4.18 J·g-1·℃-1,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都近似认为是1 g·cm-3,则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热() A.55.2 kJ B.391 kJC.336 kJ D.1.38 kJ解析:代入公式ΔH=-Qn(H2O)=-cmΔTn(H2O)=-4.18×10-3×(50+50)×3.30.025kJ·mol-1≈-55.2 kJ·mol-1.答案:A12.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下列操作一定会降低实验准确性的是()A.用滴定管量取所用药品B.NaOH溶液在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溅出C.大、小烧杯体积相差较大,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D.测量HCl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后才用来测NaOH溶液的温度解析:NaOH溶液在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溅出,实验中生成水的量减少,放出的热量减少,测得中和热的数值不准.答案:B二、非选择题(52分)13.(8分)1.00 L 1.00 mol·L-1硫酸溶液与2.00 L 1.0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的中和热为________. 若1 mol HF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时放出10.4 kJ的热量,则当稀溶液中有1 mol HF跟1 mol NaOH反应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可编辑)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目录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2节燃烧热能源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1章单元复习第1章单元测试第3节化学平衡第4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2章单元复习第2章单元测试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章单元复习第3章单元测试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3章第1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3章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3章第3节盐类的水解第3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4章电化学基础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4章第1节原电池第4章第2节化学电源第4章第3节电解池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综合检测高二化学选修4同步练习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二. 重点、难点1.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微观原因;3. 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三. 具体内容(一)绪言1. 选修4的基本结构和地位、与必修的关系2. 关于“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3. 举出人们利用化学反应的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例子(二)焓变和反应热1. 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2. 反应热的定义3.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4. 反应热的表示5. 有效碰撞6. 活化分子7. 活化能8. 催化剂(三)热化学方程式1. 定义2. 表示意义3. 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4.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的问题(四)实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典型例题】[例1 ] 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的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8H18(l)+25/2O2(g)=8CO2(g)+9H2O(g) △H-48.40kJ?mol-1B. C8H18(l)+25/2O2(g)=8CO2(g)+9H2O(l) △H-5518kJ?mol-1C. C8H18(l)+25/2O2(g)=8CO2(g)+9H2O △H+5518kJ?mol-1D. C8H18(l)+25/2O2(g)=8CO2(g)+9H2O(l) △H-48.40kJ?mol-1答案:B解析:掌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注意事项。
最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本练习题答案(最新)名师资料合集

化学选修4课本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一章第一节(P.6)1 .化学反响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响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响前后物质的始变,符号是AH,单位是kJ/mol o 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响热A H=-241.8 kJ/mol o2 .化学反响的实质就是反响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 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响完成时,假设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响物吸收的能量大,那么此反响为放热反响;假设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响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那么此反响为吸热反响.第二节(P.10)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举措.举措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枝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举措.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本钱高.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那么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开展前景.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忧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5 .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 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增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举措.6 .公交车个人耗油和排出污染物量为私人车的1/5 ,从经济和环保角度看,开展公交车更为合理.第三节(P.14)1. C(s)+O2 (g) == CO2 (g)A H=-393.5 kJ/mol2.5 mol C 完全燃烧, A H=2.5 mol x (-393.5 kJ/mol ) =-983.8kJ/mol2. H2 (g) 的燃烧热A H=-285.8 kJ/mol欲使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得到1 000 kJ的热量,需要H2 1 000 kJ + 285.8 kJ/mol=3.5 mol3. 设S的燃烧热为A HS(s)+O2 (g) == SO2 (g)32 g/mol A H4 g -37 kJA H=32 g/mol x (-37 kJ) +4 g =-296 kJ/mol4.设CH4的燃烧热为A HCH4 (g)+O2 (g) == CO2 (g)+2H2O(g)16 g/mol AH1 g -55.6 kJA H=16 g/mol x (-55.6 kJ) +1 g =-889.6 kJ/mol5 . (1)求3.00 mol C 2H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GH (g)+5/2O 2 (g) == 2CO 2 (g)+H 2O (l)26 g/mol A H2.00 g -99.6 kJ A H=26 g/mol x (-99.6 kJ) + 2.00 g=-1 294.8 kJ/molQ=3.00 mol x (-1 294.8 kJ/mol)=-3 884.4 kJ 〜-3 880 kJ(2)从4题CH的燃烧热为-889.6 kJ/mol ,与之相比,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C2h2放出的热量多.6 . CO(g)+H 2O(g)==CC2(g)+ H 2(g) A H=-41 kJ/mol7 .1 kg人体脂肪储存32 200 kJ能量,行走1 km消耗170 kJ, 求每天行走5 km, 1年因此而消耗的脂肪量:170 kJ/km X 5 km/d x 365 d + 32 200 kJ/kg=9.64 kg8 .此人脂肪储存的能量为4.2 X105 kJ.快速奔跑1 km要消耗420 kJ能量,此人脂肪可以维持奔跑的距离为: 4.2 X 105 kJ- 420 kJ/km=1 000 km9 . 1 t 煤燃烧放热2.9X107 kJ50 t水由20 C升温至100 C,温差100 C -20 C=80 C,此时需吸热:50X 103 kg X80 CX 4.184 kJ/(kg ?C )=1.673 6 X 107 kJ 锅炉的热效率=(1.673 6 X 107 kJ +2.9 X 107 kJ ) X 100% =57.7%10 .各种塑料可回收的能量分别是:耐纶 5 m3 X 4.2X104kJ/m3=21 X 104 kJ聚氯乙烯50 m3 X 1.6 X 104 kJ/m3=80 X 104 kJ丙烯酸类塑料5 m3 X 1.8 X 104 kJ/m3=9 X 104 kJ聚丙烯40 m3 x 1.5X104 kJ/m3=60 x 104 kJ 将回收的以上塑料加工成燃料,可回收能量为21X104 kJ+80 X 104 kJ+9 X 104 kJ+60 X 104 kJ=170X 104 kJ=1.7 X 106 kJ第二章第一节(P.18)1. 略.2.化学计量数.3. (1) A; (2) C; (3) Bo4. D.5. A.第二节(P.24)2. (1)加快.增大了反响物的浓度,使反响速率增大.(2)没有加快.通入N2后,容器内的气体物质的量增加,容器承受的压强增大,但反响物的浓度(或其分压)没有增大,反响速率不能增大.(3)降低.由于参加了N2,要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就必须使容器的容积加大,造成H2和I2蒸气的浓度减小,所以,反响速率减小.(4)不变.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反响物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容器的容积增大一倍,反响物的浓度没有变化,所以,反响速率不变.(5)加快.提升温度,反响物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反响速率增大.3. A.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响的活化能,成千上万倍地提升反响速率,使得缓慢发生的反响2CO+2NO== N2+2CO2速进行.给导出的汽车尾气再加压、升温的想法不符合实际.第三节(P.32)1 .正、逆反响速率相等,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K=------- C»-------- 1<:工2 • KBM 16.3 .反响混合物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浓度、温度、压强(反响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有变化的反响),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响, 不能使.4 . (1)该反响是可逆反响,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化合生成2 mol NH3 ,所以,反响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 kJ .(2)适当降低温度,增大压强.5 . B ; 6. C ; 7. C ; 8. C .9.设:CO的消耗浓度为x.NCOC * - HQ 片式(飞))♦N H.O) —了广――白:接外方.舍去负设.…门:——7 = 3,066 ^=0.00751( 口. 01 —JC)的转化率为比累;』=75.第四节(P.36)1 .钱盐溶解常常是吸热的,但它们都能在水中自发地溶解.把两 种或两种以上彼此不发生反响的气体依次通入到同一个密闭容器 中,它们能自发地混合均匀.2 .在封闭体系中始减和嫡增的反响是容易自发发生的.在判断化学反响的方向时不能只根据始变A H< 0或嫡增中的一项就得出结论,而是要全面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结论.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P.43-44)习题(4)错.醋酸中的氢没有全部电离为 H o冰(5)错.此题涉及水解较复杂,不要求学生考虑水解.4 (1)不变.一定温度下,该比值为常数一一平衡常数. 2) ) 4.18 X 10 4mol/L*5.(1) 电离难的原因:a 、一级电离出H f 后,剩下的酸根阴离子 带负电荷,增加了对H +的吸引力,使第二个H+离子电离困难的多;b 、一级电离出的H +抑制了二级的电离.(2)木头中的电解质 杂质溶于水中,使其具有了导电性.3) (1)错.导电水平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溶液 中离的浓度,因此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 力与二者的度及强电解质的溶解性有关.(2)错.酸与碱反响生成盐,所需碱的量只与酸的物质的量有关,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 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中含有相同物质的量的(3)错.一水合氨是弱碱,在水溶液中是局部电离的,其电离平 衡受氨水浓度的影响,浓溶液的电离程度低于稀溶液.因此氨水 稀释一倍时,其OH 浓度降低不到一半.1. (P.52-53)习题4.2.红・ H 2O, 4, NH,;Cl 2,Cl -, H+,ClO -,HClO,H 2O, OHA5. D6.AD9.注:不同品牌的同类物品,其相应的pH 可能不尽相同.可.2+HO -——- SOT + 2HCl T液易发生水解, AlCl 3 • 6 H 2O 与SOC 2混合加热,SOC12,H 2O 中的结晶水作用,生成无水 A1C1 3及SO 和HC1气I效果是增加水解反响的反响物c ( SbC13),加氨水可生成的 HC1,以减少生成物 c (H +),两项操作的作用 平衡向水解反响的方向移.,MgC12 ^HO 水解反响的生成物 HC1逸出反响体系, 或少可逆反响的生成,从而可使平衡不断向水解反11. (1)酸性(2) 10,1 X10"mo1/L (3) 9 mL 图略. (P.59)习题 1. D 2. B 3. C 4. D5.甲,即使是弱酸,所电离出的H +必须与强碱电离出的 OH 相等(pH=7),即c (A)=C(M +) o6.>,A1 3++2SO 2+2BS2++4OH = 2BaSOd +AQ +2HO二;2A1 " +3SO 2 +3BgT +6OH = 3BaSC 4 J +2A1(OH) 3 J_ 2- - _ — —— —2+ 2—7 CC 3 +HO ---------- HCO +OH ,Ca +CO =CaCO工_、、、.>>一、、、.>>.—. . » »一 ? 、. ?、2 18. Na z CO 溶放的pH>NaHC 嗡放的pH,由于由HCO 电离成 CO比由H 2CO 电离成HCOT 更难,即NaCO 与NaHC 比更弱的弱酸盐, 所以水解程度会大一些.MgSO-7H2.没有类似可促进水解反响进行的情况.(P.67)习题 1.文字描述略.2. C ;3. C ;4. D .5 . (1) S 2—与4作用生成的H 2S 气体会逸出反响体系,使 FeS 的 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2)硫酸钙也难溶于水,因此向碳酸钙中加硫酸是沉淀转化的问题,但硫酸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转化不能实现.醋酸钙溶于水,且醋酸提供的H+与碳酸钙沉淀溶解平衡中的CO2-作用,可生成CO逸出反响体系,使其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3)硫酸溶液中的SO2-对BaSO的沉淀溶解平衡有促进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的作用.6 .略.习题(P.73)1 .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氧化反响,负极;复原反响,正极.2.铜,Cu-2e-= Cu+;银,Ag++e-= Ag.3. a、c、d、bo4. B;5. B、D.6.装置如图4-2所示.负极:Zn-2e-= Zn2+正极:Fe2++2e- = Fe (P.78)习题1. A ;2.D ;3. C.4.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响如下:负极:Pb(s)+SO42-(aq) — 2e- = PbSO4⑸锌铁原电池装置正极:PbQ(s)+4H +(aq)+SO42-(aq)+2e -=PbSO(s)+2H 2O(l) 铅蓄电池充电时的电极反响如下:阴极:PbSO ⑸+2e - = Pb(s)+SO 42-(aq) 阳极:PbSO(s)+2H 2O(l) — 2e-= Pb6(s)+4H +(aq)+SO42-(aq) 总反响方程式:Phim - Ph(Q 十]H St ) < J -;(s(P.83)习题1. A ;2. D.3.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池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例如锌铜原电池,在锌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响,称为负极,在铜电极上发生复原反响,称为正极.2+负极:Zn-2e = Zn (氧化反响)正极:Cu++2e- = Cu (复原反响)电子通过外电路由负极流向正极.电解池:以CuCl2溶液的电解装置为例.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做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 阳极:2Cl--2e-= CI2T (氧化反响)阴极:Cu++2e- = Cu (复原反响)电子通过外电路由阳极流向阴极.4.电镀是把待镀金属制品作阴极,把镀层金属作阳极,电解精炼铜是把纯铜板作阴极,粗铜板作阳极,通过类似电镀的方法把铜电镀到纯铜板上去,而粗铜中的杂质留在阳极泥或电解液中,从而到达精炼铜的目的.其电极主要反响如下:阳极(粗铜):Cu-2e- = Cu 2+(氧化反响)阴极(纯铜):Cu++ 2e- = Cu (复原反响)图4-2补充:假设粗铜中含有锌、馍、银、金等杂质,那么在阳极锌、馍等比铜活泼的金属也会被氧化:阳极(粗铜):Zn-2e-= Zn2+ Ni—2e = Ni 2+由于附着在粗铜片上银、金等金属杂质不如铜活泼,不会在阳极被氧化,所以当铜氧化后,这些微小的杂质颗粒就会掉进电解质溶液中,沉积在阳极附近(即“阳极泥〞,成为提炼贵重金属的原料).在阴极,电解质溶液中Zn2+和刈2+的氧化性又不如Cu2+强,难以在阴极获得电子被复原,故Zn2*D Ni2+被滞留在溶液中.因此, 在阴极只有Cu2+被复原并沉积在纯铜片上,从而到达了通过精炼提纯铜的目的.5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极反响式为:阳极:2Cl--2e- = Cl 2 T (氧化反响)阴极:2H++2e- = H 2T (复原反响)或阴极:2HaO+2e = H 2T +2OH (复原反响)总反响:2NaCl+2HO = 2NaOH+Hf +C12T在阴极析出1.42 L H 2,同时在阳极也析出1.42 L Cl 2.6 .依题意,电解XCl2溶液时发生了如下变化:XGIh 但心X + Ulx t7VT< X > * 1 mot22- 4 "之/ 121一M(X)=3.2 g X 22.4 L/(1 mol X 1.12 L)=64 g/mol即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又由于2Cl - - 2e - = Cl 2 T2 mol 22.4Ln(e -) 1.12Ln(e-)=2 mol x 1.12 L/22.4 L=0.1 mol 即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有0.1 mol. (P.87-88)习题1. 负极;Fe-2e- = Fe 2+;正极;析氢腐蚀:2H++2e- = H 2?,吸氧腐蚀:2H2O+O+4e = 4OH-2. (1)电化学腐蚀,铁和铁中的杂质碳以及残留盐溶液形成了原电池.(2)提示:主要是吸氧腐蚀.2Fe-4e- = 2Fe2+; 2H2O+OMe,一 _ " =4OH ;Fe2++2OH = Fe(OH) 2, 4Fe(OH) 2+Q+2H2O = 4Fe(OH) 33. C ;4. B、D;5. A、C;6. D.7 .金属跟接触到的枯燥气体(如Q、Cl2、SO)或非电解质液体直接发生化学反响而引起的腐蚀,叫做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响,比拟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金属腐蚀造成的危害甚大,它能使仪表失灵,机器设备报废,桥梁、建筑物坍塌,给社会财产造成巨大损失.8 .当钢铁的外表有一层水膜时,水中溶解有电解质,它跟钢铁中的铁和少量的碳形成了原电池.在这些原电池里,铁是负极,碳是正极.电解质溶液的H+在正极放电,放出因此这样的电化腐蚀叫做析氢腐蚀.如果钢铁外表吸附的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 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此时就会发生吸氧腐蚀,其电极反响如下:负极:2Fe-4e- = 2Fe 2+正极:2HzO+GMe- = 4OH-总反响:2Fe+2H2O+O== 2Fe(OH) 29 .镀锌铁板更耐腐蚀.当镀锌铁板出现划痕时,暴露出来的铁将与锌形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且锌为负极,铁为正极,故铁板上的镀锌层将先被腐蚀,镀锌层腐蚀完后才腐蚀铁板本身.镀锡铁板如有划痕,锡将成为原电池的正极,铁为负极,这样就会加速铁的腐蚀.可设计如下实验:取有划痕的镀锌铁片和镀锡铁片各一块, 放在经过酸化的食盐水中浸泡一会儿,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即可见到镀锡铁片外表较快出现锈斑,而镀锌铁片没有锈斑.即说明上述推测是正确的.。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及答案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及答案化学选修4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相关知识。
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典型的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习题:将以下有机化合物进行命名:(1) CH3-CH2-CH2-CH(CH3)-CH2-CH3(2) CH3-CH2-C≡CH(3) CH3-CH2-CH2-COOH(4) CH3-CH2-CH2-CH(Cl)-CH3答案:(1) 3,4-二甲基己烷(2) 1-丙炔(3) 丁酸(4) 2-氯戊烷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推断习题:根据以下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部分信息,推断其结构:(1) C4H10O,该化合物可以被氧化成醛(2) C3H6O,该化合物可以被氧化成羧酸(3) C4H8,该化合物可以被溴水加成答案:(1) 丁醇(2) 丙酮(3) 丁烯3. 有机反应机理习题:根据以下有机反应的反应方程式,推断反应机理:(1) CH3-CH=CH2 + H Br → CH3-CHBr-CH3(2) CH3-CH2-CH2-CH3 + H2O → CH3-CH2-CH2-OH + CH3-CH3答案:(1) 其中一个可能的反应机理为:亲电加成机理,HBr中的H+攻击烯烃中的双键,生成正离子,再由Br-攻击正离子,生成产物。
(2) 其中一个可能的反应机理为:亲核取代机理,H2O中的H2O分子攻击烷烃中的C-C键,生成正离子,再由H2O分子攻击正离子,生成产物。
4. 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习题:写出以下无机化学反应的反应方程式:(1) 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2) 碳酸氢铵分解反应(3) 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答案:(1)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2) NH4HCO3 → NH3 + H2O + CO2(3) NH4NO3 + NaOH → NaNO3 + NH3 + H2O通过以上的习题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相关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化学选修4试题及答案

化学选修4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乙醇B. 蔗糖C. 硫酸D. 氢气答案:C2. 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气体的体积是:A. 22.4LB. 22.4mLC. 224LD. 2240mL答案:A3.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氨水B. 碳酸钠C. 硫酸D. 氢氧化钠答案:C4. 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的元素是:A. 锂B. 钠C. 铝D. 氯答案:C5.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下列反应中,氧化剂是:A. 氢气B. 氯气C. 铁D. 硫酸铜答案:B二、填空题6.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水:________答案:H2O(2)二氧化碳:________答案:CO27.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是:答案:钠8. 根据化学键的类型,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答案:氯化钠9.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铁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_答案:Fe + 2HCl → FeCl2 + H2↑(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________答案: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10. 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答案:减小三、简答题11. 说明什么是同位素,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质量数的原子。
例如,氢的同位素有氕、氘和氚。
12. 解释什么是化学平衡,并给出一个平衡反应的例子。
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例如,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反应:N2(g) + 3H2(g) ⇌ 2NH3(g)。
四、计算题13. 计算1摩尔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
答案:1摩尔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
14. 已知硫酸铜晶体的摩尔质量为249.68g/mol,计算1摩尔硫酸铜晶体的质量。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带答案解析测试题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章末综合测评(第一章)(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KClO 3分解制取O 2 ⑤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⑥CaCO 3高温分解 ⑦CO 2+C=====高温 2CO ⑧Ba(OH)2·8H 2O 与固体NH 4Cl 混合 ⑨C +H 2O(g)=====高温 CO +H 2 ⑩Al 与盐酸反应A .①②④⑥⑦⑧⑨B .②④⑥⑦⑧⑨C .①③④⑤⑥⑧⑩D .①②④⑧⑨【解析】 ③⑤两项变化均放出能量,ΔH <0。
【答案】 B2.下列关于反应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当ΔH <0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由C(s)+1/2O 2(g)===CO(g)的反应热为110.5 kJ·mol -1,可知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 -1C .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D .1 mol NaOH 分别和1 mol CH 3COOH 、1 mol HNO 3反应放出的热量:CH 3COOH<HNO 3【解析】 A 项,ΔH <0时表示反应为放热反应;B 项,CO(g)不是稳定的氧化物;C 项,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值,故与二者的能量有关;D 项,CH 3COOH 电离时吸热,故正确。
【答案】 D3.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已知2H 2(g)+O 2(g)===2H 2O(g) ΔH =-483.6 kJ·mol -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1B .已知2C(s)+2O 2(g)===2CO 2(g) ΔH =a ,2C(s)+O 2(g)===2CO(g) ΔH =b ,则a >bC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 2O(l) ΔH =-57.3 kJ·mol -1,则含40.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D .已知P (白磷,s)===P (红磷,s) ΔH <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解析】 氢气的燃烧热必须是生成液态水的过程所放出的热量,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是吸热的,氢气的燃烧热小于241.8 kJ·mol -1,A 错误;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高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焓变是负值,即a <b ,B 错误;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和强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所放出的热量,醋酸是弱酸,其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40.0 g 即1 mol 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 kJ 的热量,C 正确;P (白磷,s)===P (红磷,s)ΔH <0,所以红磷的能量低于白磷的能量,所以白磷不如红磷稳定,D 错误。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全套练习题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全套练习题篇一:【精品】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二化学选修四全套导学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导学案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 (2)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 . (2)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2).......................................................... . (4)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 .. (6)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 . (8)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2).......................................................... .. (10)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11)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 (11)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3)第三节化学平衡(1).......................................................... ............................................................... (14)第三节化学平衡(2).......................................................... ............................................................... (15)第三节化学平衡(3).......................................................... ............................................................... (16)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 (18)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 (20)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1)........................................................... .. (20)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2).......................................................... (21)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 .. (23)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2).......................................................... .. (25)第二节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3).......................................................... .. (27)第三节盐类的水解(1)............................................................ ............................................................... ..28第三节盐类的水解(2)............................................................. ................................................................ ..30第三节盐类的水解(3)............................................................ ............................................................... . (32)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 (3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 .. (37)第一节原电池............................................................. ............................................................... . (37)第二节化学电源............................................................. ............................................................... . (39)第三节电解池(1).......................................................... ............................................................... . (41)第三节电解池(2).......................................................... ............................................................... . (43)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 (45)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编写:高二化学备课组――成杰、王爱芹、余传继【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学习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H的“+”与“-”【预备知识】1.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2.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破坏旧化学键,需要能量,形成新化学键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选修4课本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一章第一节(P.6)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
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P.10)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
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
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
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
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 柱状图略。
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
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
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6. 公交车个人耗油和排出污染物量为私人车的1/5,从经济和环保角度看,发展公交车更为合理。
第三节(P.14)1. C(s)+O2 (g) == CO2 (g)ΔH=-393.5 kJ/mol2.5 mol C完全燃烧,ΔH=2.5 mol×(-393.5 kJ/mol)=-983.8 kJ/mol2. H2 (g)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欲使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得到1 000 kJ的热量,需要H2 1 000 kJ÷285.8 kJ/mol=3.5 mol3. 设S的燃烧热为ΔHS(s)+O2 (g) == SO2 (g)32 g/mol ΔH4 g -37 kJΔH=32 g/mol×(-37 kJ)÷4 g=-296 kJ/mol4. 设CH4的燃烧热为ΔHCH4 (g)+O2 (g) == CO2 (g)+2H2O(g)16 g/mol ΔH1 g -55.6 kJΔH=16 g/mol×(-55.6 kJ)÷1 g=-889.6 kJ/mol5. (1)求3.00 mol C2H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C2H2 (g)+5/2O2 (g) == 2CO2 (g)+H2O(l)26 g/mol ΔH2.00 g -99.6 kJΔH=26 g/mol×(-99.6 kJ)÷2.00 g=-1 294.8 kJ/molQ=3.00 mol×(-1 294.8 kJ/mol)=-3 884.4 kJ≈-3 880 kJ (2)从4题已知CH4的燃烧热为-889.6 kJ/mol,与之相比,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C2H2放出的热量多。
6. CO(g)+H2O(g)==CO2(g)+ H2(g) ΔH=-41 kJ/mol7. 已知1 kg人体脂肪储存32 200 kJ能量,行走1 km消耗170 kJ,求每天行走5 km,1年因此而消耗的脂肪量:170 kJ/km×5 km/d×365 d÷32 200 kJ/kg=9.64 kg8. 此人脂肪储存的能量为4.2×105 kJ。
快速奔跑1 km要消耗420 kJ能量,此人脂肪可以维持奔跑的距离为:4.2×105 kJ÷420 kJ/km=1 000 km9. 1 t煤燃烧放热2.9×107 kJ50 t水由20 ℃升温至100 ℃,温差100 ℃-20 ℃=80 ℃,此时需吸热:50×103 kg×80 ℃×4.184 kJ/(kg•℃)=1.673 6×107 kJ锅炉的热效率=(1.673 6×107 kJ÷2.9×107 kJ)×100%=57.7%10. 各种塑料可回收的能量分别是:耐纶5 m3×4.2×104kJ/m3=21×104 kJ聚氯乙烯50 m3×1.6×104 kJ/m3=80×104 kJ丙烯酸类塑料5 m3×1.8×104 kJ/m3=9×104 kJ聚丙烯40 m3×1.5×104 kJ/m3=60×104 kJ将回收的以上塑料加工成燃料,可回收能量为21×104 kJ+80×104 kJ+9×104 kJ+60×104 kJ=170×104 kJ=1.7×106 kJ第二章第一节(P.18)1. 略。
2. 化学计量数。
3. (1)A;(2)C;(3)B。
4. D。
5. A。
第二节(P.24)1. (1)加快。
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增大。
(2)没有加快。
通入N2后,容器内的气体物质的量增加,容器承受的压强增大,但反应物的浓度(或其分压)没有增大,反应速率不能增大。
(3)降低。
由于加入了N2,要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就必须使容器的容积加大,造成H2和I2蒸气的浓度减小,所以,反应速率减小。
(4)不变。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容器的容积增大一倍,反应物的浓度没有变化,所以,反应速率不变。
(5)加快。
提高温度,反应物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2. A。
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成千上万倍地提高反应速率,使得缓慢发生的反应2CO+2NO== N2+2CO2迅速进行。
给导出的汽车尾气再加压、升温的想法不合乎实际。
第三节(P.32)1.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2. 3. 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浓度、温度、压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有变化的反应),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不能使。
4. (1)该反应是可逆反应,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化合生成2 mol NH3,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 kJ。
(2)适当降低温度,增大压强。
5. B;6. C;7. C;8. C。
9. 设:CO的消耗浓度为x。
第四节(P.36)1. 铵盐溶解常常是吸热的,但它们都能在水中自发地溶解。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彼此不发生反应的气体依次通入到同一个密闭容器中,它们能自发地混合均匀。
2. 在封闭体系中焓减和熵增的反应是容易自发发生的。
在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时不能只根据焓变ΔH<0或熵增中的一项就得出结论,而是要全面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P.43-44)习题1.2. 红3. (1) 错。
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因此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二者的浓度及强电解质的溶解性有关。
(2) 错。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所需碱的量只与酸的物质的量有关,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中含有相同物质的量的H+。
(3) 错。
一水合氨是弱碱,在水溶液中是部分电离的,其电离平衡受氨水浓度的影响,浓溶液的电离程度低于稀溶液。
因此氨水稀释一倍时,其OH-浓度降低不到一半。
(4) 错。
醋酸中的氢没有全部电离为H+。
※(5) 错。
此题涉及水解较复杂,不要求学生考虑水解。
4(1) 不变。
一定温度下,该比值为常数——平衡常数。
(2) 4.18×10-4 mol/L*5.(1) 电离难的原因: a、一级电离出H+后,剩下的酸根阴离子带负电荷,增加了对H+的吸引力,使第二个H+离子电离困难的多;b、一级电离出的H+抑制了二级的电离。
(2) 木头中的电解质杂质溶于水中,使其具有了导电性。
(P.52-53)习题1.③④①②;②①④③。
2.NH4+,OH-,NH3·H2O,H+,NH3,;Cl2,Cl-, H+,ClO-,HClO,H2O, OH -3. C4. A5. D6.D 7. A 8. AD 9. 注:不同品牌的同类物品,其相应的pH可能不尽相同。
10.物品醋酱油酒洗涤灵84消毒液洗发液洁厕剂洗衣液柔软剂pH 5 6 7 8 12 6 1 8 6c(H+)mol/l 10-510-6 10-710-8 10-12 10-6 10-1 10-8 10-611.(1)酸性(2)10, 1×10-4mol/L(3)9 mL 图略。
(P.59)习题1. D2. B3. C4. D5.甲,即使是弱酸,所电离出的H+必须与强碱电离出的OH-相等(pH=7),即c(A -)=c(M+)。
6.>,Al3++2SO42-+2Ba2++4OH-= 2BaSO4↓+AlO2-+2H2O;= ;2Al3++3SO42-+3Ba2++6OH-= 3BaSO4↓+2Al(OH)3↓7 CO32-+H2O HCO3-+OH-, Ca2++CO32-=CaCO 3↓8. Na2CO3溶液的pH>NaHCO3溶液的pH,因为由HCO3-电离成CO32-比由H2CO3电离成HCO3-更难,即Na2CO3与NaHCO3是更弱的弱酸盐,所以水解程度会大一些。
9. (1) SOCl2 +H2O SO2↑+ 2HCl↑(2) AlCl3溶液易发生水解,AlCl3·6 H2O与SOCl2混合加热,SOCl2与AlCl3·6 H2O中的结晶水作用,生成无水AlCl3及SO2和HCl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