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四季五带划分资料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四季五带划分
练习:
1、对于我国来说,下列节日白昼最长的是( C ) A、元旦 B、春节 C、儿童节 D、国庆节
2、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 A ) A.国庆节 B.八一节 C.五一节 D.春节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B
)
(2010·烟台高一检测)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A>G>D=E>C>F>B。
三、季节更替和五带
产生的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
射的时空变化
自转 黄赤交角
公转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四季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五带
(一)四季划分
1、天文四季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夏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3、不同半球但纬度同的地区一地昼长会等于另一地
的夜长 4、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
线条分别表示出春秋分、夏至和冬至全球冬至日
1、北半球冬至日,下列城市白昼由长到短排 序正确的是( )
C
A.广州、北京、哈尔滨、杭州 B.哈尔滨、北京、杭州、广州 C.广州、杭州、北京、哈尔滨 D.哈尔滨、广州、北京、杭州
北半球: 1、昼长夜短 (昼最长) 2、纬度越高昼越长 3、北极圈及其以北出 现极昼 南半球:
夏至日
1、昼短夜长(夜最长) 2、纬度越高夜越长 3、南极圈及其以南出 现极夜
夏至日
B A C D A
侧视 图
S
北极上空俯视图
南极上空俯视图
下图是一幅以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 H 表示)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例: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 .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3)四季更替①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 24 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②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 月) 、夏(6、7、8 月) 、秋(9、10、11 月) 、冬(12、1、2 月) ③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4)五带划分: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1-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和五带
冬季
40°E
70°E
100°E
10°E
130°E
20°W
160°E
2. 由图文信息可知( C )
A.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纬度越高,昼越长
(2012·四川文综)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 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 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2~3题。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的 的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的 的纬度变化 纬度变化
四季的更替
五带的划分
(2012·四川文综)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 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 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2~3题。
冬季
40°E
70°E
太阳高度情况大约为( A )
A.①
B.②
C.③
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④
读我国某城市( 32°N,117°E)某时刻行道路航道树及树影示
意图,回答6-7题
W
S
N
E
6. 根据行道路航道树及树影推断该城市此时的北京时间是( C )
A.1月1日12:00
B.3月1日19:00
C.7月1日19:00
D.10月1日9:00
读我国某城市( 32°N,117°E)某时刻行道路航道树及树影示 意图,回答6-7题
C.三环水绕,沃野千里
D.地势低平,时鲜业发达
物体的影子总是与太阳的方位相反
正午
下午
上午 南
日落
楼
西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运动包括地球自传和地极移动。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
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大约是每秒465米。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2)产生地方时间差异,不同经度的地点有不同的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4)地球的形状形成椭球体;(5)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发生变化;(6)形成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
地球公转1543年著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6',称为黄赤交角。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点,称为秋分点,太阳分别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通过春分点和秋分点。
对居住的北半球的人来说,当太阳分别经过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就意味着已是春季或是秋季时节。
太阳通过春分点到达最北的那一点称为夏至点,与之相差180°的另一点称为冬至点,太阳分别于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通过夏至点和冬至点。
同样,对居住在北半球的人,当太阳在夏至点和冬至点附近,从天文学意义上,已进入夏季和冬季时节。
上述情况,对于居住在南半球的人,则正好相反。
地球自转通过对月球、太阳和行星的观测资料和对古代月食、日食资料的分析,以及通过对古珊瑚化石的研究,可以得到地质时期地球自转的情况。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整理
二。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
产生昼夜更替现象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2。
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时差)地方时—-—-—每个地方所在经度的时间。
东面的时间始终要比西面的时间要早达到某一时刻。
A。
时区和区时(1)时区的划分:为了统一时间, 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的方法,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是区时。
B.日界线由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时刻不变由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 日期要减一天,时刻不变C。
地球上的日期变更线(1)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
(规定)(2)零时线:(变化)当零时区为正午12时时,全球只在同一天;其他时间,全球均有两个日期.D。
区时计算方法(1)用已知的经度推算时区;经度数÷15°= 商整数即为时区数余数>7.5°商+1=时区数<7。
5°商=时区数(2)已知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时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两地时区差即为时差;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之和即为时差。
(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E。
特别的计时方法---———----——-————----—--——---—-—-——-———-——---——-—---—————--——--—-—--——--—----------—------———————-------—-——----—3. 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4。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众所周知,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方式,公转一周就是一年,那么你知道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及相关资料,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随纬度变化(1)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东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随季节变化(1)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2)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每年直射两次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夏半年(春分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2.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三、四季的划分1.天文四季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3)春、秋: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2.气候四季北半球: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四、五带的划分1.依据: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2.划分:(1)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南、北温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3)南、北寒带:极圈到极点之间●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更替1.产生原因:(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亮的球体(2)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1)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2)夜半球:太阳高度小宇0°(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3.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二、地方时1.概念因为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做地方时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1.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2.规律:地表沿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纬度越高,偏转越大3.对河流的影响(1)北半球,右岸冲刷,左岸淤积(2)南半球,左岸冲刷,右岸淤积●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区别首先地球表面的点都在围绕着一根通过地心的轴(自转轴,也叫地轴)做圆周运动,这种圆周运动称为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º。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长短的变化: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 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4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五: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我们生活的地球,始终处于不停歇的运动之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种运动形式便是自转和公转。
这两种运动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和环境产生了极其深远且多样的影响。
先来说说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着自己的地轴自西向东旋转,这一过程就被称为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 小时56 分4 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天。
地球自转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昼夜交替。
随着地球的自转,朝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而背向太阳的一面则是黑夜。
昼夜的交替使得地球上的生物有了规律的作息时间。
对于人类来说,白天是活动和工作的时间,夜晚则是休息和睡眠的时间。
对于植物而言,白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积累能量,夜晚则进行呼吸作用,消耗能量。
这种昼夜的交替规律,为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稳定的环境条件。
由于地球自转,还产生了地转偏向力。
这种力使得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在大气环流中,地转偏向力对风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比如,在北半球,信风会向右偏转,形成东北信风;而在南半球,则形成东南信风。
在洋流的运动中,地转偏向力也起着关键作用,导致洋流的流向发生偏转,从而影响了全球的海洋环流模式。
此外,地球自转还影响了地球的形状。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赤道部分略微隆起,形成了一个扁球体。
赤道的半径比极半径大约长 21 千米。
再谈谈地球的公转。
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被称为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365 天 6 小时 9 分 10 秒,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这就导致了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与太阳的距离不是恒定不变的。
每年 1 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被称为近日点;而每年 7 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被称为远日点。
虽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在不断变化,但这种变化对地球的季节变化影响相对较小,季节的变化主要是由地球公转时的倾斜角度引起的。
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始终保持着66°34′的夹角,而且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02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五带划分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 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
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即76°22′E地方时为12点(东五区区时接近12点),天津的地方时(按东八区计算)应为15点左右,故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应位于观测者西南方向。
根据极夜开始、持续时间关于冬至日对称规律,中山站出现极夜的时间应该为5月27日→6月22日→7月17日,故为50天左右。
A
B
考查关于夏至日对称原理
1
(高考真题)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1~2题。1.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测者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1
(2)昼夜长短状况
思考:北半球冬至日全球昼夜状况如何?
冬至日(12月22日)—北半球
冬至日(12月22日)
昼半球
夜半球
冬至日,太阳直射23° 26’S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赤道上昼夜等长
1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如:右图中B地昼弧120°÷15°=8, 昼长为8小时 夜长为16小时
习题训练
1:计算出各(字母)纬度白昼时间
A.____小时B.____小时C.____小时D.____小时E.____小时
24
16
12
8
0
2:计算各(字母)纬度白昼时间
A.____小时B.____小时C.____小时D.____小时E.____小时
6:02
7:32
为什么一年中不同日子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刻不相同?升旗时刻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五带
作业:填充图册 第三节内容
3、天文四季:夏季为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 度角最大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 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季节;春秋二季是冬夏的过 渡季节。 4、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的结合划分四季: 春季:3、4、5, 夏季:6、7、8 秋季:9、10、11,冬季:12、1、2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立冬、小雪、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南北极考察在时间选择上有什么不同? 2.这样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二、季节的更替
1、成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全球各地季节的变化 赤道两侧低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终年变化不大。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故全 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 极地附近高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全年变化不大,甚 至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且终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很 小,故全年皆冬。 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都很 大,四季更替明显。
北回归线23°26′N
南回归线23°26′N 南极圈66°34′S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判断3.21-6.22期间南、北半球 昼夜长短随纬度分布有何规律
南回归线
6月22日前后
南极圈
6月22日前后
北极圈
判断6.22-9.23期间南、北半球 昼夜变化情况 9月23日前后
北回归线
北极圈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南极圈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判断12.22-3.21期间南、北半球 昼夜变化情况
3月21日前后
北极圈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南极圈
北回归线
判断12.22 -3.21期间南、北半球 昼夜长短随纬度分布有何规律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转偏向 3、地方时
一、昼夜交替
1、昼夜形成条件: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 的球体
2、昼夜交替意义:制约人类生活起居; 维持地表温度稳定
3、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的判读 昏线
晨昏圈
夜半球
昼半球
N
晨线
晨线
自转方向
昏线
晨线
S
同一纬度 昼夜长短相同 昏线
南温带
南寒带 (长冬无夏)
有极昼极夜
23°26′N 无极昼极夜
23°26′S
有极昼极夜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 昼夜长短
高度变化
变化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
太阳高度、正午、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12:00)
正午太 阳高度
西
太阳高度
南
北
东
[问题]
1.在图中指出正午太阳的位置。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 2.图中哪几个点位于晨昏线上?在这几个点上的太阳高度各是多少?
往北白昼越长 往北白昼越短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越 昼长夜短,越 往南白昼越短 往南白昼越长
日期
3月21日至6月22日 6月22日至9月23日 9月23日至12月22日 12月22日至3月21日
北半球各 地昼夜变 化情况
南半球各 地昼夜变 化情况
赤道上的 昼夜情况
昼渐长 夜渐短
[知识结构]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太
阳
黄赤交角
直
射
点
地轴倾向不变
的 回
归
运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球自转。
1. 定义。
- 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 方向。
-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 周期。
- 恒星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它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点,地球自转360°所用的时间。
-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360°59′所用的时间,时间为24小时。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天的时间。
4. 速度。
- 角速度:除极点外,地球上各点的角速度均为15°/小时。
极点的角速度为0。
-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千米/小时;两极点的线速度为0。
计算公式为v = ωr(v是线速度,ω是角速度,r是该点到地轴的距离)。
5.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昼夜交替。
- 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即昼半球和夜半球;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 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 地方时。
- 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
- 计算: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地点。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遵循东加西减原则,即所求地在已知地东边用加法,在西边用减法;经度差为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判断方法为:伸开手掌,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拇指指向即为物体偏转方向。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及变化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及变化地球运动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是地球运动的一个重要表现。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上的昼夜交替不断变化,这对于地理环境、气候分布和生物活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展开讨论。
一、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因此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每隔24小时都会经历一次昼夜交替。
当地球自转时,处于地球上的观测者所处的一侧会被阳光照射到,这一侧将经历白天;而另一侧则被夜晚所覆盖,经历黑夜。
昼夜交替的地理意义在于它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昼夜交替使得人类能够在白天进行各种活动,如工作、学习、交流等,而在夜晚则提供了恢复和休息的时间。
同时,昼夜交替也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物种的适应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的现象。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并且地球轨道与太阳赤道的夹角是相对稳定的。
这就导致了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太阳入射角度和日照时间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日照时间和太阳高度角。
首先,日照时间是指太阳光在一天中照射地球表面的时间长度。
地球公转过程中,不同日子太阳光的入射角度不同,因此日照时间也会随之变化。
在赤道附近,因为地球轨道与太阳赤道相交,所以一年四季的昼夜长短相对稳定;而在极地地区,则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的现象,极昼时太阳整天不落山,极夜则整天不升起。
其次,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直射点与地球表面某一点之间的夹角。
根据地球公转的轨道特点,太阳高度角会随一天之中的时间而变化。
当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太阳光的入射强度较弱,形成了黎明和黄昏时分的晨昏光;而当太阳高度角较大时,太阳光的入射强度较强,形成了正午时分的烈日。
昼夜长短及其变化对于地理环境、气候分布和生物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P9-12)1、自转和公转自转公转方向侧视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周期一天(24小时) 一年旋转中心地轴太阳运动状态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分布;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物体影长的变化2、四季的变化节气日期季节(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南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的状况正午影长春分 3月21日 3、4、5月为北半球春季,赤道昼夜等长夏至 6月22日 6、7、8月为北半球夏季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多,南半球少最短秋分 9月23日 9、10、11月为北半球秋季赤道昼夜等长冬至 12月22 12、1、2月为北半球冬季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少,南半球多最长3、五带的划分人们根据太阳光热在地表的分别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范围获得太阳光热状况突出的自然现象北寒带北极圈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极圈少,终年低温极昼极夜北温带介于热带和寒带之间既无极昼也无极夜,四季分明热带多,终年高温一年有一、两次阳光直射现象南温带介于热带和寒带之间既无极昼也无极夜,四季分明南寒带少,终年低温极昼极夜盐城市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物体影长最短,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物体影长最长,昼最短夜最长。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二)地球仪(P4-7)1、经线、纬线的区别:经线(子午线) 纬线概念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与经线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指示方向南北东西长度相等有长有短,赤道最长,两极为零形状半圆圆圈条数无数条无数条经线圈由两条正相对的(即差180°)的经线组成的大圆。
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
每条纬线都自成一个纬线圈,仅赤道能平分地球。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我们生活的地球,始终处于不停歇的运动之中,它既自转又公转,这两种运动方式给地球带来了诸多重要的地理意义,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先来说说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简单来说就是地球绕着自己的地轴不停地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随着地球的自转,被照亮的半球和未被照亮的半球不断交替,于是就有了白天和黑夜的更替。
这对于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昼夜交替,地球的一半将永远处于酷热之中,另一半则永远处于寒冷的黑暗里,生命很难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方时的差异。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总是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于是,人们规定了经度每隔15 度,时间相差 1 小时。
这样一来,全球就被划分为 24 个时区。
当我们跨越时区旅行时,就需要调整手表的时间,以适应新的地方时。
这种地方时的差异,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比如国际贸易、航空运输等都需要考虑时差的问题。
此外,地球自转还产生了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这种偏转现象在河流的流动、大气环流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表现。
比如,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往往受到更强的冲刷,而南半球则相反。
接下来谈谈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进行的运动,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形。
地球公转带来了四季的更替。
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存在着 665度的夹角,并且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是夏季;南半球则是冬季。
反之,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
而在春分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初中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析
【初中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析由于地球运动的特征,决定了太阳辐射能量在地球上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从而决定了地球上的五带和四季,地球的运动是非常复杂的,它是多种形式运动的综合。
这篇文章写的主要是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做出解析。
一、昼夜、四季和五带生活在温带地区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四季指的就是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常识告诉我们,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冷暖状况是不同的。
通常纬度愈低,愈炎热;反之,纬度愈高,愈寒冷。
五带指的就是地球上随纬度的不同,而划分出的热量带。
四季和五带的明显特征是温度的差异。
温度的高低是由接收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决定的。
而地球上某地点接收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有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一是日地距离的变化;二是日照时间的长短,也就是昼长的变化;三是太阳照射方向,即太阳相对于某地点的高度角。
这三个因素中,日地距离的变化是全球性的因素,即全球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随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
根据计算,得出地球在近日点时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比在远日点时约多6.9%,而地球在近日点时,北半球正是最寒冷的时期,在远日点时,正是最炎热的时期。
南半球相反。
可见,日地距离的变化对四季的形成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当地球处于近日点时,北半球是冬半年,可以减弱其寒冷程度,而此时南半球正是夏半年,可以增加其炎热程度;当地球处于远日点时,北半球是夏半年,可以减弱其炎热程度,南半球是冬半年,可以增加其寒冷程度。
由此可见,日地距离的变化对于四季的形成意义不大,它只在很小的程度上减弱了北半球的炎热和寒冷程度,而增强了南半球的炎热和寒冷程度。
二、太阳回归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地轴相对于黄道面是倾斜的,即存在着一个23°26′的黄赤交角,这个角度值是相对不变的;二是地轴的倾斜方向在较长时期内是不变的,特别是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内,地轴有个稳定不变的倾斜方向,即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相对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的。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更替 (二)、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 (三)、地转偏向力
亚洲
亚洲
(一)、昼夜更替
(
(
昼
夜
)
)
1、晨昏线
昏线
昼
夜
半
半
球
球
2、晨昏线的特点
①、晨昏线所在平面
与太阳光线垂直。
昼
②、晨昏线平分赤道。
③、晨昏线上太阳高
夜
半 球
度为0°,晨线上日出, 半
一些特殊的地方时的判读:
①.O点所在地区的时间: 12时 ②.P点所在地区的时间: 24时/0时 ③.Q点所在地区的时间: 6时 ④.R点所在地区的时间: 18时 ⑤.S点所在地区的时间: 12时
P
Q
O
S
O
R
P
总结:
① .太阳直射的经线(昼半球中央经线)时间为正午12:00;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时间为午夜0:00(24:00)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00。
昏线上日落。
球
④、春秋分时晨昏线
与经线圈重合;夏至
和冬至日,晨昏线与
经线圈相交且与极圈
相切。
3、晨昏线的判读
图中的白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昏线
昼
夜
半
半
球
球
N
N
S
图一
S
图二 侧视图
S
图三
P
俯
0
视
30
图
Q
N
R
观察判断:在6月22日北极上 空俯视图中晨线与昏线的区别。
P
俯
0
视
地球自转和公转各自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和公转各自产生的地理现象我们生活的地球,一直处于不停歇的运动之中,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自转和公转。
这两种运动方式,各自产生了一系列独特而又奇妙的地理现象,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先来说说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着自转轴不停地旋转,自西向东转动,一天大约转一圈。
这看似简单的自转运动,却带来了许多显著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就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最直观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随着地球的自转,被照亮的部分和黑暗的部分不断交替,就形成了昼夜的循环。
我们每天经历的白天和黑夜,就是这样产生的。
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不自转,那么地球上的某个地方将会一直是白天或者黑夜,那将会是多么可怕的场景。
地方时的差异也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的经度地区迎来日出和日落的时间不同。
当东边的地区已经迎来了新的一天,西边的地区可能还处于前一天的夜晚。
这就导致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存在差异。
为了方便计时和交流,人们划分了时区,规定了每个时区的标准时间。
当我们跨越时区旅行时,就需要调整手表的时间,以适应新的时区。
还有一个与地球自转有关的现象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当物体在地球表面沿水平方向运动时,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发生偏转。
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这种偏转现象在大气环流、洋流运动以及河流的流动中都有着明显的表现。
比如,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往往受到更强的冲刷,而南半球则是左岸冲刷更严重。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地球的公转。
地球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公转一周大约需要 365 天。
四季的更替是地球公转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存在,以及地轴倾斜的角度(约为 235 度),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不断变化。
在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点靠近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气温较高;冬季时太阳直射点靠近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气温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昼短夜长,越 往北白昼越短
昼夜平分
南半球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越 昼长夜短,越 往南白昼越短 往南白昼越长
夏半年
冬半年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
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
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
是(
B
)A.吃月饼,共庆
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D.望双星,鹊桥相会
C.放鞭炮,守岁迎春
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
)
B.南半球白昼变长,
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题目:读出各(字母)点的日出时间
3、不同半球但纬度同的地区一地昼长会等于另一地
的夜长 4、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
线条分别表示出春秋分、夏至和冬至全球各地昼长分布情况
夏至日 春秋分
冬至日
1、北半球冬至日,下列城市白昼由长到短排 序正确的是( )
C
A.广州、北京、哈尔滨、杭州 B.哈尔滨、北京、杭州、广州 C.广州、杭州、北京、哈尔滨 D.哈尔滨、广州、北京、杭州
北半球:
1、昼短夜长 (夜最长) 2、纬度越高夜越长 3、北极圈及其 以北出现极夜
南半球:
冬至日
1、昼长夜短(昼最长) 2、纬度越高昼越长 3、南极圈及其 以南出现极昼
冬至日
侧视图
B
A
C
D
A‘
C
北极上空俯视图
南极上空俯视图
春、秋分 直射点 位置
夏 至
冬 至
北半球 赤道
昼长夜短,越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往北白昼越长 昼夜平分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空间变化(同时不同地) 即同一时间,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
2、时间变化(同地不同时) 即同一地点,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
1、空间(纬度)变化规律
全球昼夜平分 各为12小时 6时日出 18时日落
春分\秋分
春分日和秋分日(二分日)
B A
C
D
A
侧视 图
A
北极上空俯视图
南极上空俯视图
经线度数是 60°E ,该日节气是 夏至 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是 E=D>C>A>F>B 。
S
B
A , 该节气正好出现极昼的点是 66°34′N其出现极昼的纬度范围是 90°N 。 该节气正好出现极夜的点是 B , 其出现极夜的纬度范围是 66°34′S- 。 90°S 图中各点白昼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练习:
1、对于我国来说,下列节日白昼最长的是( C ) A、元旦 B、春节 C、儿童节 D、国庆节
2、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 A ) A.国庆节 B.八一节 C.五一节 D.春节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B
)
(2010·烟台高一检测)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将所有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来表示 同一纬线上:昼弧+夜弧=24小时 昼弧=夜弧 昼夜等长; 夜弧 昼弧>夜弧 昼长夜短 ; 昼弧<夜弧 昼短夜长
夜 弧
昼弧
昼 弧
赤道
昼 弧
夜 弧
昼夜长短的计算
• • • • • 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 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 据日出、日落 昼长=日落-日出=(12-日出)×2 =(日落-12)×2
A
A: 0点 B: 4点 N
B 0°
C D E
S
C: 6点
D: 8点
此时,北京的日期 时间是 。
,
E: 12点
读左图完成下列问题: A G D C F
N
0°
1、图中AB是 ( 晨线、昏线), 图中正值日出的点有 A、G、C、B ; 此刻它们的太阳高度都是 0° 。
E 2、图中太阳直射的纬线度数是23 °26′N ,
中国传统: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 欧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
2、气候四季(北温带许多国家)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二)五带的划分
作用:五带的划分反映了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天文特征
北半球: 1、昼长夜短 (昼最长) 2、纬度越高昼越长 3、北极圈及其以北出 现极昼 南半球:
夏至日
1、昼短夜长(夜最长) 2、纬度越高夜越长 3、南极圈及其以南出 现极夜
夏至日
B A C D A
侧视 图
S
北极上空俯视图
南极上空俯视图
下图是一幅以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
夏至日
(1)此图表示的____节气的光 6月22日 。 照情况,日期是________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 无极昼极夜现象
90゚N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66˚34'N 四季分明 23˚26'N 温带 南寒带
90゚S
有阳光直射
既无太阳直射 , 又 无极昼极夜现象
23˚26'S 四季分明
66˚34'S 终年严寒
有极昼极夜现象
黄赤夹角 大
热带 大 小
温带 小 大
寒带 大 小
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0
66034′ 600
300 23026′ 23026′ 300 600 66034′ 寒带范围变大
小
温带范围变小 热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寒带范围变大
A>G>D=E>C>F>B。
三、季节更替和五带
产生的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
射的时空变化
自转 黄赤交角
公转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四季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五带
(一)四季划分
1、天文四季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夏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2)若E点所在经线为18时, 15 时,ABC三点 此时A点是____ B 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 , 18 小时。 昼长是_____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3)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12 小时, D点的夜长是_______ 0 (4)C点的夜长是_____ 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