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校、教师

合集下载

注重小学教育,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注重小学教育,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注重小学教育,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注重小学教育就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作为教师,我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体魄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我也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文关怀,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注重小学教育就要注重德育教育。

小学是孩子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注重德育十分重要。

我将以身作则,做学生良好品德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

注重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礼仪规范,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

为此,我会制定一系列的德育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强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注重小学教育就要注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时期,所以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十分关键。

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和游戏等,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分析、思考和创新能力。

我还会注重学科的整合与互通,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注重小学教育就要注重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是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我认为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是发展家校合作关系的关键。

我会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会议,分享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我还会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和亲子教育,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注重小学教育,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注重小学教育,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注重小学教育,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小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校外活动、课外阅读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品德、智力、身心和艺术等综合素质,尤其要注意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我们需要注重教育方法的创新,让学生体验到快乐、有效的学习。

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如讲解、互动、探究、实践等,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灵活地选择最适合的方式。

同时,我们也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得到更加广泛的知识和更加完善的技能。

最后,我们应该尽己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关爱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怀。

我们要积极参与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我们还要注重班级建设,用合理的建设方案和活动策划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作为社会的一员,教育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石,学校是我们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地方。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呢?这个问题涉及到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方法、学校的环境等多个方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

我们需要一个注重全面发展的学校。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学习文化知识,还需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校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的品德素养和身心健康。

在校园教育中,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发展自身的潜力,拓展自己的视野。

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需要一个注重实践的学校。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换代快,尤其是科技信息领域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

学校应当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除了传统的教室教学,学校还应当开设各类实践课程,如实验课、实习课、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的建设。

我们需要一个注重个性发展的学校。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爱好、特长和潜能。

学校应当注重个性发展,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

学校不应该按照模板化的要求来要求学生,而应该将个性发展作为教育目标,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温馨的港湾,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与众不同的价值。

我们需要一个注重师生关系的学校。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学校应当重视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更要做学生的榜样。

而学生也应该尊敬老师,虚心学习,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我们需要什么,教育需要什么?暑假生活已过大半,每天的生活几乎都是那么的规律,虽然没有像别人所说的到处旅游,走访亲友。

给自己一个放松和接触新鲜事物的时间和机会,但对我来说这个假期却收获很多,过的很充实。

或许有的人说,每天这样规律的上班,辛辛苦苦的工作,总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的是卖白菜的钱!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不断的努力工作,需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确实是可以好好的琢磨一番,我也想过,我不知道别人是为了什么,需要什么,但我知道自己是为什么,需要的是什么!教师这个职业是教书育人,可以说是很令人羡慕的职业。

当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就注定离不开三尺讲台,有些人觉得单调,十年如一日般的规律。

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倒觉得,在每一个行业里面,它都有值得你去不懈努力的动力!只是你没有发觉或是不把它当回事;虽然是在民办学校任职,成为一名教师,教师不比贫富高低,不分区域。

在这个不起眼的职业里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目标,只是它还没有实现,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目标,让我们有着不断的追求和奋斗的动力。

这个职业通俗的说给大家带来了生活经济上的收入,能改善生活,为自己及家人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高尚一点说,它很神圣,让你在别人面前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职业,所以很体面!不是的,我觉得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需要的应该是精神上的升华,只要你是把这个职业作为生命中唯一方向的时候,你会感到很幸福!每时每刻都会过得很充实,反之,你会被金钱迷失方向!我们要弄清的是这个职业,这个领域最终的目标,性质是什么?教师以教育为天职,我在想:你什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教育应该是一种生命的关怀,应该在于塑造和培养人的健全人格。

我在一本书上看过一句话,忘了是那本书了,苏霍姆林斯基好像是这么说的,他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

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呢?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一个优秀的学校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一个好的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但学校不应该只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一些学校开设了实践课程,如手工、绘画、音乐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这些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可以得到老师的关心和指导,而老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得到满满的成就感。

学校应该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环境,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校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鼓励老师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学校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开设兴趣班、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大赛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发生。

学校应该注重教育教学的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好的学校应该积极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开发新的教学手段和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给学生带来更活泼、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校教师(二)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校教师(二)

学校:什么是好学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但曾有这样一所“老学校”,它的存在似乎能给人一些启发,即教育家陶行知1939年在重庆近郊创办的育才学校。

在这所学校里,没有入学考试,没有升学考试,也不存在所谓的毕业问题。

学校设立音乐、戏剧、绘画、社会、文学和社会等6个专业。

陶行知亲自选聘了当时聚在陪都的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到育才任教,如著名诗人艾青、音乐家贺绿汀、历史学家翦伯赞、戏剧家章泯和美术家陈烟桥、张望,舞蹈家戴爱莲等。

更重要的是,这所学校既重视普通教育,又注重给学生以特殊才能的教育,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鼓励师生共同创造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生活之园地、学术之气候和真善美之人格。

在今人看来,育才学校绝对称得上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一所特殊的学校,它是根据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而创设的。

“它(育才学校)不是培养小专家。

不是培养他做人上人。

不是丢掉普及教育,而来干这特殊的教育。

”陶行知如是说。

他的目标很明确,育才学校不是培养“人上人”,而是培养“人中人”,孩子们都从老百姓中来,还要回到老百姓中去。

但我们今天的学校,培养的是“人中人”吗?与陶行知的办学理念不同,一些学校走着一条恰恰相反的道路。

“祝贺学校今年中考平均分、优秀率的学生人数在县里名列第一”,“我校×××荣获××××竞赛一等奖,获得×××学校保送资格”,“我校今年又有××人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标语和口号,在每个暑期里都是高高飘扬在学校门口,提醒着路人该所学校的“优异”和“卓越”。

好学校是关注“小专家”、“人上人”的学校?好学校是培养更多优生,生产更多状元的学校?好学校是硬件最好、设施最完备、师资最强、升学率最高的重点校、实验校?是不是时代变了,好学校的标准也变了?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一所学校的优劣?由此,我们开始了调查和探究,于是本报有了《好学校是一方池塘》、《发现童年》等报道,我们试图回到教育原点,用最朴素的语言和案例来回答好学校是什么的问题。

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近些年来,投身特区教育的教师队伍迅猛壮大,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都将“教师”作为职业的首选,的确令人欣慰。

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关键,受重视水准越高,才越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迈向高阶的象征与体现。

但教师数量的加增,不代表教师素质的提升。

尊师、重教,这在中国的传统伦理文化中,似乎是不能分割的左右。

放眼望去,在深圳拼搏,播撒教育种子的教师队伍里,绝绝大部分都是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面孔,教师数量之多,年龄跨度之广,实能看出深圳“重教”的决心。

不过,“尊师”所包括的内涵,就不但仅仅仅“重教”的决心那么简单了——它需要教师拥有被尊重的资本。

一个教师如何被尊重?他肚子里墨水的多寡,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多少年来,人们之所以对投身教师这个职业趋之若鹜,除了它的神圣之处在于其“教书育人”之外,还有相当的原因,则是其“稳定”的特质。

学校相对单纯的社会环境,教师工资相对稳定的现实现状,让很多本无意成为老师的年轻人,也都将触角伸向这个行业。

从事教育,却未必懂得教育,这乃是现今教育领域中的棘手问题。

学校的教育,正面临着一个巨大难题:年轻的教师们阅历尚浅,很多出身名校的毕业生在没有深深研读教育的情况下,便成为了一名祖国的园丁,并以为只需教好书本内容便已然完成教学重任;年长的教师虽教学经验丰富,但时代的烙印,却总让他们与坐在教室中的祖国的花朵们有着或多或少的“代沟”,能成为“良师”,却难成为“益友”。

那么,新时代了,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有知识≠有文化随着中国“大国崛起”步伐的持续加快,各经济区域带发展的快速腾飞,加之互联网对日常生活的深切影响,一个人、一个社会所需承载的资讯,早已不再是单一层面的需求。

对教师来说,昔日比拼的是教师掌握知识的“深度”,而今,除了深度之外,已同时要求对知识掌握的“广度”。

而恰恰就是这“广度”,才构成了文化。

很多教师都自豪自己的学历水平,纵观深圳各大中小学的教师头衔,本科毕业生的学历,都已日益变得羞于启齿。

为学校培养什么样的教师 怎样培养教师

为学校培养什么样的教师 怎样培养教师

为学校培养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培养教师教师是学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们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力。

因此,为了培养出优秀的教师,学校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师德教育:培养教师应始于师德的培养。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让他们明白作为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对学生的榜样力量。

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素养的教师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学科专业能力:作为教师,他们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广泛的知识面。

学校应该提供全面的教育培训和学科研究支持,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研究和研究,教师才能成为学识渊博、知识结构完整的教育者。

3. 创新能力培养:现代教育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师。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开展创育实践,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

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4. 教育教学技能:优秀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

学校应该提供教育教学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师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技巧以及个性化辅导的能力。

5. 学生关怀意识:培养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学生关怀意识。

一个关心学生、理解学生需求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

学校可以通过及时反馈、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总之,为了培养出优秀的教师,学校应该从师德教育、学科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教学技能以及学生关怀意识等方面着手。

只有全面培养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才能够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学校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地方,更是一个孩子们塑造性格和学习社交技能的场所。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呢?下面我将从师资力量、教学环境、课程设置和兴趣培养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所好的学校需要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

优秀的教师是学校的核心资源,他们应该具备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和爱岗敬业的品质。

他们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技能,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需求。

他们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能够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促进共同合作、共同成长。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室的布局、设施的完善以及学校的管理制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一个整洁、安全、宽敞、舒适的教室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学校的管理制度要严格规范,使学生能够遵守纪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一所好的学校需要合理的课程设置。

除了基础的学科知识外,学校还应该开设一些实践性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和艺术体验等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并且激发他们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兴趣。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研讨会和讲座,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和成功人士来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人际关系。

一所好的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

学习本身应该是一种享受和动力,而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学校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俱乐部,如运动、音乐、舞蹈、绘画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兴趣爱好。

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竞赛和比赛,如文化节、科技展和运动会等,鼓励学生发挥所长,锻炼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我们需要一所拥有优秀师资力量、良好教学环境、合理课程设置和注重兴趣培养的学校。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获得良好的教育体验,为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不仅仅承担着知识传授的职责,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我们需要一个注重个性发展的学校。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点和缺点。

一个好的学校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统一的学习方式和目标。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我们需要一个重视德育教育的学校。

学生的品德修养同样重要于学术成绩。

一个好的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公德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学校应该建立起严格的纪律和规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健康成长。

我们需要一个鼓励创新和探索的学校。

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创造和发展自己的想法。

我们需要一个注重师生关系的学校。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学校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老师要关心学生,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困难,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

学校也应该提供培训和支持,让老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潜能。

我们需要一个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德育教育、鼓励创新和探索、注重师生关系的学校。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全面的教育,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希望未来的学校能够越来越贴近我们的期望,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校、老师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校、老师
新的语境下,让我们重新回到原点,解读—学校
▪ 一所真正的好学校,应让多数学生学得自主,学得愉快,学 有收获,不断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 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方向错了,只能离目标 越来越远。
▪ 学校必须为儿童的成长“创设”和“提供”条件。而学校文化就提 供了这种可能性,为种子的发芽提供了所需要的一切条件。 文化,为学校立魂,你的学校,有“魂”吗?
新的语境下,让我们重新回到原点,解读—教师
▪ 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认为,现在的教师,要更多地发 挥其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合作者的作用。所谓组织者 的角色,是强调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所谓引导,旨在 强调是引导而非替代,引导学生思考,而非直接告诉结论。
新的语境下,让我们重新回到原点,解读—教师
▪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陈大伟 ,他给出了3个关键词:“尊 重”,“责任”,“爱”。
新的语境下,让我们重新回到原点,解读—教师
▪ “尊重”,“责任”,“爱” ▪ “因为尊重,我们和学生平等;因为尊重,我们接纳学生的处境
和选择;因为尊重每一个学生,所以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 生……因为责任,我们自律和敬畏;因为责任,我们担当和承 受;因为责任,我们研究和成长……因为爱,我们倾情和呵护; 因为爱,我们关心和鼓励;因为爱,我们信任和良善……”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校、教师
来源2011.09.20《中国教师报》 2012.2.8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校、教师
▪ 教育要回归常识和原点。 ▪ 实践证明,每一个教育人,都必须回到“教育即人学”的本质
上,回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大背景下,回到基于对生活和生 命的尊重上,“从学生出发”,建构起以“新教师、新课堂、新 学校、新学生”为框架,以课堂为中心的中国当代“新教育学”。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育教学的真正变革,才能让教育焕发 新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是他们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地方。

一个好的学校不仅仅是教育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的品格、培养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呢?我们需要一个注重个性发展的学校。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都不同,因此一个好的学校应该注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

学校应该给予孩子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而不是一味地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们,这样只会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和个性。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尊重,被理解,被重视。

我们需要一个注重品德教育的学校。

现在的社会风气不佳,道德沦丧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个好的学校应该注重品德教育,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对错,什么是美好的品质。

学校应该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让他们成为有品德的人。

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我们需要一个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的学校。

孩子们不仅仅需要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个好的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学校应该为孩子们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和课外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并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人才。

我们需要一个注重师生关系的学校。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一个好的学校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互信、互敬、互爱,让师生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与交流。

学校的老师应该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孩子们的引路人、朋友、知心人。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孩子们才能真正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学到做人的道理。

一个好的学校是一个注重个性发展、品德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师生关系的学校。

只有这样的学校才能真正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社会的栋梁之才。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都知道,教育是立国之本,然而如今的中国教育却存在着许多缺陷.从小学一年级起,爸爸妈妈就对我们说:你们只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行了,所以我们就背起了沉重的书包,踏上了为高考而战的路程。

于是我们就开始了应试教育,对于中国的应试教育,或许我们90后感触深刻,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就业压力却越来越大,让我们叫苦不迭时却也无可奈何。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是为了高考而奋斗,一切的努力都只是为了进入那个象牙塔,然而我认为高考虽然不是选拔人才最好的方法,而且很多学者都在批判如今的高考制度,但面对如此庞大的中国人口我认为是一个好的制度,其实在我看来,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大学教育。

大家千辛万苦地通过高考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踏进大学的校门。

可是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受更高级的教育,可是在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高校教育遇到了许多尴尬的情况,例如高校中的精品课程、名师课堂虽然不错,但学生们并不完全认同。

这就好比是丰盛的宴会,配好了各种各样的菜,却食客寥寥。

的确,为了搞精品课程、评十大名师,各学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想方设法在“教”上下足了工夫,但结果呢,学生缺课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

这其中有很多原因。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

除此之外,现在的大学大课堂教学,教学区与学生学习区界限明显,因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频率太低,而与此形成鲜美对比的是,在国外,很多大学的讲台是T字形的,学生的座位是U字形的,一个教室有8块黑板,这就很方便学生和老师的互动。

而在国内的大学,找不到一个这样的教室。

例如我们的各种公共选修课,当然很大的程度是由于学生人数过多,而教师资源却相对紧缺,因此老师无法顾及所有的学生,以我们的教技实验课程为例,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学习较为陌生,甚至完全为接触过的实验知识,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当然老师都很负责,可是老师无法满足各个学生的需求,无法在有限的课程里让学生真正学习到应有的知识。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代表着知识的传承和教育的质量,也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呢?首先,我们需要一所能够提供全面教育的学校。

全面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包括文化、品德、生活等各个方面。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次,我们需要一所安全舒适的学校。

学生在校园内度过大部分的时间,所以学校应该提供良好、安全、卫生的校园环境,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学校应该设立相应的安全措施,如监控系统、灭火设备等,并加强师生教育,提高师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

同时,学校还应该提供优良的学习设施和舒适的住宿条件,给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的舒适环境。

再次,我们需要一所关心教育的学校。

学校应该注重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学校应该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开展家长讲座、心理辅导、校外实践等活动,增加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应对和解决问题,做到真正关心、细心、耐心。

同时,学校还应该适时与社会各界合作,让学生了解社会实践和职业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做出合理的规划。

最后,我们需要一所有爱的学校。

学校的教育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和情感。

学校应该注重教师的身教和言传,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氛围,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支持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用心呵护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学校的真挚感情。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一所全面教育、安全舒适、关心教育、有爱的学校。

这样的学校将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出热爱生活、有责任感、有创新能力、有领导才能的全面人才,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校、教师3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校、教师3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校、教师3 课堂今天,你会上课吗?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教师,肯定会遭遇“不解”乃至“嗤笑”。

作为一位教师,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上好课,这个问题是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今天,上课越来越考验着每一位教师的“功力”。

在《中国教师报》的读者论坛上,教了10多年书的马老师大倒苦水:“我无论怎样用功备课,怎样精讲细讲,怎样热心辅导,总有部分学生不买账。

那些厌学者,要么在课上看课外书,玩游戏;要么心不在焉,无精打采;要么懒洋洋地敷衍塞责。

任凭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就是无动于衷。

我的课堂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就是传统课堂的问题,在本报《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一文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刚平认为,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无效”以及“负效”的课堂教学而言的。

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三个指向,即“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结合。

“效果”指教学结果和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度,反映课堂的“扎实”,不能偏离或有悖于教学目标;“效率”指取得的效果与投入时间、资源的关系,追求投入的消耗最低化和取得效果最优化,反映课堂的“充实”;“效益”是教学过程及结果的整体收益,反映课堂的“价值实现”,从整体上能实现学生的发展价值。

高效课堂的产生是这三方面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高效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和教了多少。

所以衡量课堂高效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

”吴刚平这样强调。

传统课堂基本是“教中心”,属于教师课堂;新课堂是“学中心”,属于学生课堂。

传统课堂是围绕“教”建构的体系,新课堂是围绕“学”建构的体系!而从教到学的转变,不亚于一次大地震。

过去,不少教师尽管也一直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在内心里,或者在课堂行为表现上,总是或有或无、若隐若现地表现出“越位”。

课堂上补充补充,总结总结;课下,给不会的孩子“开小灶”;课间,再给大家补补课,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与“越位”孪生的总是“缺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学习能力等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真正有效的引导还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技能的场所,更是孩子们塑造人格和价值观的重要环境。

我们都希望能够为孩子选择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学校。

那么,究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呢?我们需要一个注重素质教育的学校。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它要求学校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学校里,学生不仅会学到知识和技能,更会培养出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他们会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我们需要一个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学校。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兴趣、性格、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我们需要一个学校能够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发展指导。

这样的学校不会简单地将所有学生按照同一标准进行教育,而是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做到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我们还需要一个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学校。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排解压力、树立自信、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们需要一个积极与家长配合的学校。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和学校应该是孩子教育的合作伙伴。

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配合,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和生活中的情况,并和家长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校还应该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的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教育责任。

我们需要这样一所学校:注重素质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积极与家长配合。

这样的学校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更能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有担当、有理想、有责任的新时代青年。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教育,就像是灌溉心灵的甘露,它能够滋养孩子们的心田,为他们的人生旅途播撒希望的种子。

然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是否还能够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我们又该怎样培养下一代,让他们在未来社会中茁壮成长?这些问题,就像是一串串未解的谜题,萦绕在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心头。

记得小时候,我们接受的教育大多是填鸭式的。

老师们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传授知识,而学生们则坐在下面机械地记笔记。

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却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批判思维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

我们需要的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既能传授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成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公民。

首先,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拥有海量的知识并不足以保证一个人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能否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教育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让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游刃有余。

其次,我们应该鼓励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与天赋才能。

如果我们一味地用同一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必然会埋没许多潜在的人才。

因此,教育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性,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内在潜力,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

这种尊重,就像是一束阳光,能够照亮每个孩子心中的梦想,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与坚定。

此外,情感教育也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孩子面临着心理问题。

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学校与家长都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情感关怀,教会他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教师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教师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教师第一篇: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教师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教师?教师的差别不在分工,不在职称和级别,而在思想层次。

其实,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教师有多种,第一个层次当属孔子,他是万世之师,奠定了一个民族的教育思想。

第二个层次当属陶行知等,他开启了教育新纪元。

第三个层次当属魏书生等,他们成为新时期影响全国的教育家。

第四个层次当属史建柱等,他们为相当范围内某个学科的教学进行前瞻性的探索并提供了改进的成功范式,成为齐鲁名师。

第五个层次当属刘湘玉等,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影响和帮助较大范围内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六个层次当属州县级的教学能手,他们能熟练驾驭本学科知识,掌握所教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自主、快乐、科学的学习,教学效益好。

第七个层次当属学校名师,领导本校学科教学的高峰,成为学校的领军人物。

第八个层次当属称职教师,能按国家课程规定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第九个层次当属不称职教师,受学识等方面影响,无法顺利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只能靠组织照顾,勉强拿到工资糊口;第十个层次当属不专心教学者,把精力用到别的事情上,教学效益差,误人子弟,严格说来,不应算做纯粹的教师。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最初都可能是一块普通的钢板,只值5元钱。

但最后有的经过锤炼,就变成了马蹄掌,价值翻了一倍多;有的则经受了更多的精心打磨,最后成了价值更高的钢针;而那些经受种种翻来覆去的残酷打磨敲击成为手表的摆针的,价值已是当初的五万倍,不想成为人中之龙也难了!我要拿自己做什么?是做钢板、马蹄掌、钢针还是手表的摆针?价值越高,经受的磨难和需要付出的就越多。

明白了这一点,才会明白应该怎样去做好自己的事!希尔顿告诉我们,每一步的成功是要由艰辛和锤炼换来的,我们要成功,就要努力!努力!再努力!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老师呢?一、勤奋刻苦,做学习型的教师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一个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综合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是一个崇尚能力、凭籍能力吃饭的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校、教师发布时间:2012-3-23 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李炳亭康丽韩世文郭瑞冯永亮梁恕俭点击数:694 【字体:大中小】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教师……教育要回归常识和原点,新闻也要回到常识和原点。

于是,有了我们诸多关于教育常识的系列调查和分析报道,我们试图以关键词为经,以报道为纬,织起“教育”这张网。

实践证明,每一个教育人,都必须回到“教育即人学”的本质上,回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大背景下,回到基于对生活和生命的尊重上,“从学生出发”,建构起以“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为框架,以课堂为中心的中国当代“新教育学”。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育教学的真正变革,才能让教育焕发新生!新的语境下,让我们重新回到原点,解读——教师教师是什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春蚕?还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不论从哪种角度看,教师这个职业都不普通。

它的不普通之处在于,它是教育的奠基者,它决定着国家和民族未来。

所以,有了这句话,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民族。

但如此不普通的教师,却面临着形象两极分化的尴尬:一种是把教师看成高高在上的“灵魂塑造者”,把教师看作“蜡烛”和“春蚕”,在这种悲情的意象里,教师被刻画成默默耕耘的牺牲者、不求回报的奉献者,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而另外一种则是对教师的恶意丑化和贬损,似乎教育的一切问题,都出在了教师身上,都该由教师来负责。

更让人忧虑的是,除了存在着外界对教师角色的不解外,教师自身也缺乏对自我职业的认同感。

“外人看来,教师有两个假期,其实个中甘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你实行素质教育少留作业,他们怪你耽误了学生;你补课多留作业,他们说你加重学生负担。

老师真难当”;“教学这么多年了,每天忙忙碌碌,辛辛苦苦,都不知忙了些什么”。

现在,职业倦怠成为教师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个别教师的确存在着某些师德问题。

在有些地区的重点学校,一些教师课上有意不讲,课下相互“串通”起来,把给学生“补课”、“猜题”当成自己捞取外快、发家致富的手段!当下在某些地区,师德问题已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警惕“师德滑坡”问题!教师到底是一个什么职业?为什么教师这个职业迫切需要明确其角色、良知、责任,明确使命、信念、道德?有人说“角色即人格”,明确了教师的角色,便能厘清教育教学的诸多“关系”。

如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准定位,转变角色?如何让教师重拾内心的幸福和愉悦?如何“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在本报的报道《教师:幸福在哪里》中,我们试图给出答案。

读《看,老师们的寒假生活》便能体会在今天做教师有多么不容易。

除了工资待遇低、工作负担重,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教师正在功利社会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夹击下进退两难。

一位老师说,如果我们把教书仅仅当成谋生的职业和手段,把教育的全部价值都维系于学生的“分数”和“升学”,而全然不顾学生心灵的陶冶和生命的成长,那么教师的教育生活就很容易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就会被琐碎的日复一日的“常规管理”、“知识传授”所桎梏。

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就会降低,就会有厌教、弃教的念头。

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更让一些教师因穷于“实操”,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因此,新课改必须更加注重推广新课堂的“实操经验”,有些教师曾经这样建议,既然杜郎口、昌乐二中等一大批课改学校改得好,又有具体实际的操作经验,为什么不大胆推广?比如,课堂的基本流程需要什么样?或者干脆从基于“学”出发,提供几个“通识”性课堂模式;如何评课,好课有哪些共性,等等。

是到了推进一场彻底变革的时候了!一方面,要努力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重新界定、认识、塑造教师角色;另一方面,教育主管和科研部门,也应该转变教育培训的观念和方式,给予教师切实可行的“技术”操作方式、方法。

再也不能重复“旧教育”的老经验、老套路,因此我们才有了聚焦当代中国“最大”培训的《国培:改变中国教师》。

其实要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恐怕最好的方式不是“逼迫”教师如何如何,而是唤醒和找到教师的内在发展需要,把教师这个职业定位在“发展者”上。

当然,这个发展,不是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的,而应该是谋求一个“两全其美”的最佳策略——“发展学生、成就自己”,这样的教师才代表着教育的全新希望。

教育的希望在“新教师”!时代呼唤“新教师”!新教师族群的多少,决定着中国教育未来的希望。

新教师是什么样的?毋庸置疑,他首先必须是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喜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本报有了《为什么,这样的教师不受欢迎》和《什么老师,最受学生喜欢》两篇报道。

从“不受欢迎”到“最受喜欢”,我们试图为“新教师”勾勒图像。

照本宣科满堂灌、拖堂抢课抢时间、以分论人……这些都是学生眼中“不受欢迎”的老师。

如何才能成为学生欢迎的老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本报发起的调查中,尽管读者发来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有一些是共通的。

诸如:有爱心,体贴学生,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会鼓励赞美学生,不拖堂,不布置过多的作业……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相比于一些传统教师,一些“另类”教师反而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为什么会这样?根本的原因在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角色和定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本报《张卓玉:一场哥白尼式的教育革命是否可能》的访谈里,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认为,现在的教师,要更多地发挥其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合作者的作用。

所谓组织者的角色,是强调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所谓引导,旨在强调是引导而非替代,引导学生思考,而非直接告诉结论。

看到学生回答错误就叫停、就纠正,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扼杀。

所谓评价,首先是欣赏,然后是点拨。

时代发展至今,我们需要的是从教育教学中发现快乐、感受幸福的“新教师”,我们需要的是常常被学生感动着,被自己激励着的“新教师”,我们需要的是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发展自己、成就自己的“新教师”。

正如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所说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与帕尔默观点相似的还有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陈大伟,他提出,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家长喜欢的教师、校长喜欢的教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成为自己喜欢和满意的教师。

就此,他给出了3个关键词:“尊重”,“责任”,“爱”。

“因为尊重,我们和学生平等;因为尊重,我们接纳学生的处境和选择;因为尊重每一个学生,所以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因为责任,我们自律和敬畏;因为责任,我们担当和承受;因为责任,我们研究和成长……因为爱,我们倾情和呵护;因为爱,我们关心和鼓励;因为爱,我们信任和良善……”教师是什么?只有真正明白了自己的角色和定位,自己的价值和内涵,才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才会培养出更多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人,才能减轻自己和学生的负担,才能建立真正以人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让自己和学生都得到快乐。

所以,真正的好教师一定是作为一个发展者而存在的。

作为教师,请千万不要忘记这8个字:发展学生、成就自己。

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哪里?他应该是一个点燃者、学习条件的提供者,或者一言以蔽之,教师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是最好的教育》里,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的“兴趣教育”,可能会为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发。

学校什么是好学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但曾有这样一所“老学校”,它的存在似乎能给人一些启发,即教育家陶行知1939年在重庆近郊创办的育才学校。

在这所学校里,没有入学考试,没有升学考试,也不存在所谓的毕业问题。

学校设立音乐、戏剧、绘画、社会、文学和社会等6个专业。

陶行知亲自选聘了当时聚在陪都的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到育才任教,如著名诗人艾青、音乐家贺绿汀、历史学家翦伯赞、戏剧家章泯和美术家陈烟桥、张望,舞蹈家戴爱莲等。

更重要的是,这所学校既重视普通教育,又注重给学生以特殊才能的教育,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鼓励师生共同创造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生活之园地、学术之气候和真善美之人格。

在今人看来,育才学校绝对称得上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一所特殊的学校,它是根据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而创设的。

“它(育才学校)不是培养小专家。

不是培养他做人上人。

不是丢掉普及教育,而来干这特殊的教育。

”陶行知如是说。

他的目标很明确,育才学校不是培养“人上人”,而是培养“人中人”,孩子们都从老百姓中来,还要回到老百姓中去。

但我们今天的学校,培养的是“人中人”吗?与陶行知的办学理念不同,一些学校走着一条恰恰相反的道路。

“祝贺学校今年中考平均分、优秀率的学生人数在县里名列第一”,“我校×××荣获××××竞赛一等奖,获得×××学校保送资格”,“我校今年又有××人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标语和口号,在每个暑期里都是高高飘扬在学校门口,提醒着路人该所学校的“优异”和“卓越”。

好学校是关注“小专家”、“人上人”的学校?好学校是培养更多优生,生产更多状元的学校?好学校是硬件最好、设施最完备、师资最强、升学率最高的重点校、实验校?是不是时代变了,好学校的标准也变了?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一所学校的优劣?由此,我们开始了调查和探究,于是本报有了《好学校是一方池塘》、《发现童年》等报道,我们试图回到教育原点,用最朴素的语言和案例来回答好学校是什么的问题。

在《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这篇报道里,我们摒弃了以往“现实”的学校评价标准,用美国思想家梭罗在《种子的信仰》的一段话,给了好学校一个答案。

“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类,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等。

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

尽管你也许没有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到那里的,自然看着它呢……这样种子开始到来了。

”在这里,池塘是作为好学校的隐喻而出现的,学生可以是“水鸟”,可以是“两栖动物”,也可以是“植物”,不需要你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地的,种子开始到来了。

这就是“自然”的力量。

不独梭罗这样认为,陶行知在《育才学校创办旨趣》一文里也有类似的观点,“(我)创办育才的主要意思在于培养人才之幼苗,使得有特殊才能者的幼苗不致枯萎,而且能够发展,就必须给予适当的阳光,空气,水分和养料,并扫除害虫。

”无论是池塘里的水生植物,还是破土而出的幼苗,“好学校”的价值,其实就体现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生态环境,给他们适当的阳光、空气、水分、养料……让他们快乐幸福地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