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02 心理学的基石概念
认知心理学
1.A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获取、处理、记忆 和运用知识的科学。
1.B 它主要关注人类的知觉、思维、记忆、语
言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1.C 认知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这些过 程,并试图揭示人类认知的内在机制。
1.D 认知心理学在教育、工业、广告和医疗等领
0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个案 研究等。
心理学的分支与学科领域
临床心理学
关注心理障碍的诊断、 治疗和预防。
发展心理学
研究人类从胎儿到老年 的心理发展过程。
社会心理学
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 的行为和思维。
工业/组织心理学
研究在工业和组织环境 中的人类行为。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9世纪
域有广泛应用,例如在教育领域中,认知心 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 程,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胎儿期到老年的心理发 展过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家通过纵向研究和实验来研究这些发 展过程,并试图揭示人类发展的内在机制。
它主要关注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发 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社会心理学在人际关系、组 织管理、市场营销和传播学 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在 市场营销领域中,社会心理 学可以帮助广告商更好地了 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 制定更加有效的广告策略。
03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总结词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所驱动的,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揭示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因果 关系。该理论主张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和改变行为,认为人的思维和情感也是由环境刺激所决定的 。
心理学考试 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试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汇总了心理学考试的理论基础知识点,旨在帮助您进行复和准备考试。
1. 神经科学与生物心理学
-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负责神经信息的传递。
- 神经传递:神经信息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 大脑结构:脑干、小脑、中脑和大脑皮层等不同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控制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平衡与调节过程。
2. 认知心理学
- 研究与记忆:认知过程中的研究和记忆机制,包括注意、记忆编码、存储和检索等。
- 知觉与注意:感知外界刺激和注意力的分配与调节过程。
- 思维与解决问题:人类思维和问题解决的基本原理和策略。
- 语言与沟通:语言的产生、理解与使用,以及非语言沟通的方式。
3. 发展心理学
- 儿童发展: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过程。
- 青少年发展:青春期的身体、认知和情感发展,以及身份认同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 成人发展:成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的变化和发展。
- 老年发展:老年人的身体和认知变化,以及老年社会角色的调整和适应。
4. 个性与社会心理学
- 人格理论:不同的人格理论和人格类型。
- 社会认知: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包括自我、他人和社会情境的认知。
- 社会影响力:他人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力,包括顺应、规范和权威等。
这些知识点是心理学考试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希望本文档能帮助您进行复习和备考。
请注意重点复习每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
祝您考试顺利!。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学科,涉及广泛而复杂的领域。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主要理论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对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心理活动是指人类在感知、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所经历的内部心理过程,行为是指人类在外在世界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动。
心理学借助实验、观察、调查等科学方法,通过研究个体与群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来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和本质。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实验是心理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
实验通过精确控制变量来检验某种因果假设的正确性。
通过实验设计,研究者可以控制自变量,观察和记录因变量的变化,从而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例如,经典的皮亚杰实验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反应,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 观察方法观察是心理学研究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
观察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种形式。
自然观察是在自然环境下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尽量不对其干预;实验室观察则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
观察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详细了解和描述被观察对象的行为以及背后的心理过程。
3. 调查方法调查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的数据,来了解人们的一般性心理特征和群体间的差异。
调查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但需注意样本选择与调查问题的准确性,以提高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和效度。
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对环境的刺激会引起特定的反应。
它强调对行为进行可观察和量化的研究,对于心理活动中的内部过程并不关注。
帕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实验是行为主义的经典实验。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对人类心理活动中的思维过程进行研究,认为人们的行为是受内心的思维、感知和记忆等因素的调节。
认知理论揭示了人类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特点,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巴德利的记忆模型等。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心理活动是指人类在感知、思维、感情和意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精神活动。
心理过程是指人类在感知、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等方面的一系列过程。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它既包括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包括群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理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法、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等。
4.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
它从最初的哲学思考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感知与知觉:感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接受和反映,而知觉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2.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人类通过感知、认知和行为活动,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记忆是指人类在学习过程中对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保存、提取和再认。
3.情绪与动机:情绪是指人类个体在面对特定事物或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动机是指人类在追求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求时的内在驱动力。
4.认知与智力:认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过程。
智力是指人类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能力。
5.个体差异与个人发展:个体差异是指每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和倾向。
个人发展是指人类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过程和变化。
6.社会心理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活动和行为。
人际关系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互作用和交流过程。
三、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教育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它既包括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研究,也包括教育实践和改革的应用。
2.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一门专门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帮助人类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科。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
1、行为主义心理学发展历史: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约翰·杜
威(John B. Watson)将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引入了心理学研究,并成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这一学派,以便研究观察行为过程。
一般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是现代心理学的开始。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心
理活动是一种直接与外界刺激有关的行为,其核心就是激励(这一概念由卡尔·威尔森)提出)、反射与学习(这一概念由约翰·杜威提出)。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论:a)激励理论:卡尔·威尔森(Karl von Wahlstein)认为,激励是激发行为的动力,也是实现行为的基础;b)反射理论:反射是自然反映外界刺激的一种简单反应,也是一种行为;c)学习理论:约翰·杜威(John B. Watson)认为,学习是一种由外界刺激激发的行为,是行为习得的主要途径。
(二)精神分析心理学
1.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于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根据自身的临床研究开创的,以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为基础,以他本人的贡献最大的,称为“精神分析学派”,它根据个体的自我意识,对人类行为的分析探索。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意识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心理学试图理解人类内在的心理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二、心理学的主要分支1、临床心理学:关注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治疗。
2、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的心理学分支。
3、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从胎儿到老年的发展过程。
4、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信息加工、思维和学习的心理学分支。
5、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行为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来塑造。
2、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获取、组织和运用知识,认为思维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
3、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内在的成长潜力,认为人有能力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
4、心理动力学理论:关注个体内在心理力量的作用,尤其是潜意识层面的动力。
四、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实验法:在可控制的环境中对变量进行操纵,以观察其对被试行为的影响。
2、观察法:观察和记录被试的行为,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3、调查法:通过提问、问卷等方式获取被试的信息,包括个别访谈、集体访谈等。
4、案例研究:对个别被试进行深入、长期的跟踪研究,以了解其发展过程和变化。
五、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教育: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其认知和情感能力。
2、健康:如何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减少压力,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3、职业: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倦怠。
4、人际关系:如何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效果,促进人际和谐。
总之,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整理对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能为我们提供更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方法。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1.人格五因素模型中,开放性得分高者的特征是。
开放性得分高者有活跃的想象力,自发的接受新观念,有较好的发散性思维和好奇心,是不依习俗的、独立的思考者。
2.荣格认为“情结”的形成与和有关。
情结的形成多与早期童年的创伤经历或特殊经验有关。
3.大五人格模型理论中,人格五因素包括。
人格五因素包括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和尽责性(C)。
4.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
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心理准备就叫定势。
5.个体在感知信息后会形成心理表征,表征通常是以的方式存在。
个体在感知信息后,会将这些信息转换成自己可以理解与操作的形式,形成心理表征,表征通常是以图式的方式存在,例如物体图式、社会事件图式、自我图式等。
6.“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说的是知觉具有。
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是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
会看的人看其中的门道,也就是事物的本质,需要用过去的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不会看的人看热闹,这部分的人只看事物的现象。
7. 抑制型儿童在新环境中表现出退缩的反应模式,心理学家称之为。
抑制型儿童是自我控制良好、温和有礼,能良好行为控制能力的儿童。
抑制型儿童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焦虑,心理学家称为新异焦虑,是一种在新环境中表现不自在,退缩的反应模式。
8.与易受暗示性和武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意志的自觉性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与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
9.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感觉阈限低的,很弱的刺激就能感受到,其感受性高;感觉阈限高的,需要比较强的刺激才能感受到,其感受性低。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两者成反比的关系。
10.人格因素问卷的编制者是。
英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构成人格的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他找出了16 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根据此编制了《16 种人格因素调查表》。
(完整版)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探究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心理学分支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的认知过程,包括记忆、思维、研究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老年的发展过程,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
3.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方式,包括观念、态度、信念和群体行为等方面。
4.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态度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关注个体差异和特质的形成。
5.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心理问题,主要用于治疗和咨询等领域。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语言和动作等得出结论的方法,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形式。
2.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变量和操纵因果关系,从而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具有高度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
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编制问卷,并由被试者填写回答的方法,用于收集大量的主观信息和量化数据。
4.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对个体或群体的深入观察和分析,通过详细记录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其特点和问题。
四、经典实验1.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变化,揭示了权威和社会角色对行为的影响。
2.小阿尔伯特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通过条件反射,研究孩子们对于特定刺激的恐惧和冲动反应。
3.皮格马利翁实验皮格马利翁实验揭示了人们在团体情境中的从众行为,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相互模仿和追随他人。
五、心理疾病1.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造成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自我价值感下降等症状。
2.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感,会导致人体出现心悸、出汗和呼吸困难等身体症状。
3.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幻觉和妄想等症状。
六、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环境对研究和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等等。
本文将总结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二、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 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最早起源于哲学和生理学的交叉领域,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心理学的研究有重要影响。
2. 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多个阶段,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方法和技术。
三、主要流派和理论1. 结构主义:强调通过分析心理现象的结构来理解心理活动,早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爱德华·布拉德福德·特区是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
2. 功能主义:关注心理活动的功能和目的,重视行为对适应环境的作用,威廉·詹姆斯是功能主义的主要创始人。
3.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应当关注可观察的行为,将心理过程简化为刺激和响应的关系,约翰·华生和伊万·巴甫洛夫是行为主义的重要代表。
4. 认知主义:强调人类思维和知觉对于理解和解释心理活动的重要性,乔治·米勒和乔治·艾利斯是认知主义的重要代表。
四、记忆与学习1. 记忆的分类:记忆可分为工作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它们在时间跨度和容量上有所区别。
2. 记忆的过程:记忆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三个过程,其中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可存储的形式,存储是将信息储存到长期记忆中,检索是将存储的信息提取出来使用。
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观看学习等,它们描述了学习的不同方式和机制。
五、情感与动机1. 情感的种类:情感可以分为基本情感(如喜怒哀乐)和复杂情感(如爱、恐惧、幸福等),情感与个体的生存和适应密切相关。
2. 动机理论:动机是指推动行为和活动的力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解释了人们行为的动机来源。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人类的内心世界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神秘而复杂的领域,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开始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背后隐藏的原理和机制。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从认知、情绪到人格和社会互动,每一个方面都有着深入的研究。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点,为读者提供一个初步了解人类心理的指南。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关注的是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和行为的观察。
它强调学习和经验对行为的影响,认为环境因素是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一种在特定刺激下,由于反复重复而形成的先天性反应。
乌鸦恐惧实验是一个经典案例,研究者用声音刺激与电击刺激同时进行,乌鸦逐渐产生了对于声音的恐惧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则是一种后天形成的学习。
它依赖于奖励和惩罚,当一个行为产生积极的结果时,个体倾向于再次表现出这种行为,而当产生消极结果时,个体则不太可能再次表现出这种行为。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思维的过程,包括知觉、记忆、思考、语言和问题解决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思维能力与学习无关,而是由基因决定的,而学习则是通过改变思维模式,使我们从环境中获取信息和对其加工。
在认知心理学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注意和记忆。
注意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础,它决定了我们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和处理方式。
认知心理学家分为两种类型的注意:选择性注意和分散注意。
选择性注意是指我们有意识地选择关注某个特定的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
分散注意则是指我们在面对多个刺激时,同时关注多个刺激。
记忆是指我们获取、存储和回忆信息的能力。
根据记忆的时间长度和容量,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是一种能力,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存储和处理有限数量的信息。
而长期记忆则是一种相对永久的存储方式,包括我们的个人历史和经验。
三、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不同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和面试等。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它涉及到最基本的人类活动,如思维、言语、情绪、认知、感知和行为等。
心理学关注人们如何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接触,如何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理解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当今,它已发展成为一门多元化的学科,涵盖了许多细分领域,比如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
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有行为的定义、心理过程的研究、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心理学家的研究方法等。
心理学家主要使用实验、测量和分析研究人的行为,试图了解行为的起源、发展和实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涉及到认知、心里、记忆、思维、情绪、行为、发展、社交关系等多个方面。
二、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中最古老的分支,早在19世纪,科学家就开始讨论人的思维过程。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思维过程,即认知过程,它涉及到收集信息、记忆、思考、思维、判断等。
认知心理学还研究了认知发展的问题,比如婴儿的发展如何影响他们的思维概念。
三、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它利用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定义。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通过眼睛看到红色(视觉),通过耳朵听到声音(听觉)等。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例如把苹果的红色、圆形、甜味等个别属性综合起来认识到这是一个苹果。
-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例如,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会感到高兴(积极情绪),当失去重要东西时会感到悲伤(消极情绪)。
- 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学生为了考上理想大学,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坚持每天学习。
- 个性心理。
-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
例如,人有对食物的需要(生理需要),也有对尊重的需要(社会需要)。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由需要转化而来。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等。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如诚实、勇敢等。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例如,在幼儿园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来研究儿童的社交发展。
- 实验法。
-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完整版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1.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2.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4.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5.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构造心理学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采用内省实验法;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于杜威和安吉尔,詹姆士为这一学派奠定了思想基础,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行为主义由华生创立,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规律性关系,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建立完形心理学。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
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7.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叫做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部位,除传递信息外,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如膝跳反射等。
脑: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
① 脑干:延脑(延髓)、桥脑和中脑三部分,是脑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经延脑的椎体交叉要向对侧传导,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脑干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② 间脑: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调节着内脏系统的活动;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进行。
③ 小脑:表层是灰质,深层是白质与脊髓相反,其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基础心理学部份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2、普通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5、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1879 年)10、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者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树突)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19、神经系统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20、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21、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12 对脑神经和31 对脊神经)22、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23、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2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25、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的26、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27、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28、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29、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位于(下丘脑)30、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31、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32、1860 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了(运动性言语中枢)33、罗杰斯佩里通过(割裂脑)实验证明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34、反射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预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的回答)35、把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的过程叫(反馈)36、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37、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叫(经典条件反射)38、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39、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40、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41、绝对感受性的高低可以用(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来度量4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43、Jnd 是(差别感觉阈限的英文缩写)44、视网膜视细胞层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45、杆体细胞能分辨物体的(轮廓和明暗)46、颜色的属性包括(色调、色度和饱和度)47、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变成为了灰,这两种颜色叫(互补色)48、颜色混合的种类可分为(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49、在现实生活中,女性色盲的人数(大大少于男性色盲人数)50、人耳感受性和耐受性比较高的声音频率是(1000——4000hz)51、听觉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52、听觉的感受器是(科蒂氏器官)53、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54、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使听觉阈限升高的现象叫(声音掩蔽)55、声音强度太大或者声音时间太长,引起听觉感受性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的现象叫(听觉疲劳)56、心理的噪音是指(人们不愿听的,对人的工作、学习和情绪造成消极影响的声音)57、嗅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挥发性、有气味)58、嗅觉的感受器是(鼻腔上膜的嗅细胞)59、从种族发展的角度看,最古老的感觉是(嗅觉)60、能溶于液体的物质是(味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点61、基本的味觉有(咸、苦、甜、酸)62、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63、生理零度是指(皮肤表面的温度)64、表示触觉灵敏度的指标是(两点阈)65、一个人晕车、晕船是因为他的(平衡觉太敏锐了)66、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胀、窒息、疲劳、便意和性)67、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是(引不起内脏感觉)68、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感觉适应)69、对光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人(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70、对暗适应是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71、为了保护对暗适应(只要戴上一个红色的眼镜就可以)72、外界刺激住手作用后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像)73、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照)74、同样亮的两张灰色纸分别放在黑色纸和白色纸上,看起来它的亮度不一样了,这种现象叫(感觉对照)75、“红花还得绿叶配”是说绿色背景上的红色看起来更红了,这种现象叫(颜色对照)76、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77、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的整体在头脑中的反映)78、把事物的各个部份、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79、一幅图画,把白色当知觉的对象看起来是个花瓶,把黑色当知觉的对象看起来是两个对着的人脸,这说明知觉具有(选择性)80、一个人离我近时他在我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大,离我远时形成的视像小,但我看这个人却是一样高,这说明知觉具有(恒常性)81、一块煤在太阳光下比一块石灰在黑暗的屋里,投射出来的光的绝对强度要大不少,但看起来煤还是黑的,石灰还是白的。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基础(一般)心理学既是心理学专业的“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探讨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 心理学历史, 发展趋势, 理论体系, 派别和探讨方法等。
学习时要把握好基本概念的基本定义,相像概念之间的区分。
然后在基础心理学基础上学习其他学科,进行比照学习——社心, 发心, 变态, 测验, 询问等。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探讨对象及内容一, 心理学概述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探讨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 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基础心理学的探讨内容如下图: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一,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发展经验了四个阶段:感觉, 知觉, 思维萌芽, 思维。
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却不是产品。
(三)心理是在神经系统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四)心理现象既是机能又受制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记: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记。
二, 学派的纷争第四单元探讨原则和方法不作为考核重点,了解即可。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一, 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 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组成。
树突接受刺激,轴突传递刺激。
二, 反射弧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三、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外周神经系统又叫四周神经系统。
四,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绪论知识点1 基础心理学研究内容基础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性。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包括认知、情绪与情感、意志。
认知是学习重点。
心理状态:意识和注意。
【介于过程和特性之间】心理特性:心理动力(需要、动机)和能力人格(能力、气质、性格)。
例题1、心理现象包括(ABCD )。
A.认知过程B. 需要动机C. 情感意志D. 能力人格2、心理过程包括(AC )A. 认知过程B. 需要动机C. 情感意志D. 能力人格知识点2 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
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是动物能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做出反应。
动物心理发展三阶段: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个别认识比如蜘蛛知觉阶段:脊椎动物整体认识比如青蛙、老鼠思维萌芽的阶段:灵长类认识外部联系比如黑猩猩人的心理:思维/意识/精神心理发展最高阶段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主观映像即事物形象、概念、体验。
心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又可以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的。
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边缘学科,即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
(学科性质)例题1、心理现象随着(B)产生而出现的。
A.感知学B. 神经系统C. 条件反射D. 人的思维2、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ABC)三个阶段。
A.感觉B. 知觉C. 思维萌芽D. 思维知识点3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诸子百家人性论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世硕有善有恶论告子无善无恶论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气质体液说冯特现代心理学之父,科学心理学创始人现在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例题1、现代科学心理学产生于(1879)年。
2、现代心理学之父是(冯特)。
知识点4 学派纷争冯特、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心理分为几个不同元素试验内省法詹姆士:机能主义心理学(达尔文进化论和实用主义)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整体。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觉、经历、思维和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具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的要紧流派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进展。
●感知与注意(一)感受1、啥是感受: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截了当作用之下,对其个不属性的反映。
2、感受的种类外部感受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内部感受: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1、啥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截了当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
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刻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斜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1)挑选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楚地反映。
(2)整体性:(3)明白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时期的明白就叫知觉的明白性。
(4)恒常性: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别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延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1、注意概述(1)啥是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3)注意的功能(挑选,整合,维持,调节)2、注意的种类: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在一眨眼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它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来揭示人类思维、情感、行为、个体差异等方面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基础心理学知识点:1.感知和知觉:感知是指通过感官器官获取和处理外部刺激的能力,而知觉是指个体对感知信息的组织和解释。
感知和知觉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事物的反应。
2.学习和记忆: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验和实践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记忆是指保存、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学习和记忆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智力: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
智力测试(如智力商数)是衡量个体智力水平的一种常用方法。
4.情绪和情感:情绪是短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情感则是更持久、更深远的情绪体验。
情绪和情感对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
5.人格:人格是个体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人格心理学研究人格类型、人格特征、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6.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包括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身体、认知和社会发展。
7.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社会认知、团体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它探讨了群体行为、社会认知偏见、人际互动和沟通等社会心理现象。
8.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研究和应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善心理健康的学科。
临床心理学家通过评估、诊断和治疗来帮助人们克服各种心理困扰。
9.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思维过程的形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它探讨了注意力、记忆、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0.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行为的观察和量化,认为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并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以上只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基础知识点。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含了更多的深入和专业的内容。
心理学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它为个体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改善生活的理论和方法。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试图理解人们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点。
一、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比如我们通过眼睛看到颜色,通过耳朵听到声音,通过鼻子闻到气味,通过皮肤感受到温度和触觉等。
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
感觉具有适应性,例如当我们刚进入一个有浓郁花香的房间时,会觉得香味很强烈,但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不再那么敏锐地感觉到花香了,这就是嗅觉适应。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征。
整体性指我们会将事物的各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来认知;选择性让我们在众多刺激中选择关注某些部分而忽略其他;理解性使我们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知觉对象;恒常性则保证了我们在知觉条件变化时,对事物的认识保持相对稳定,比如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身高不会因为他离我们远而突然变矮。
二、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极短,一般只有 025 2 秒,但容量较大;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约为 5 秒 1 分钟,容量有限,一般为 7 ± 2 个组块;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很长,从 1 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几乎无限。
遗忘是记忆的一个重要方面。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了遗忘的规律,即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位置、时间因素以及识记者的态度等。
三、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思维的种类繁多。
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动物及人的心理,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的结构: 1.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2.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 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开展学生异常的调试工作;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心理学产生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1. 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法国 17世纪唯理论(笛卡尔)、英国 17-18 世纪经验论(洛克、霍布斯)2.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 年,【德国】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因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1.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激情状态三种元素;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强调心理学的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
2. 机能主义心理学——【美】詹姆士、杜威、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
3. 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1920s-1950s 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4. 格式塔心理学 / 完形心理学——【德】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的整体性;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 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6. 人本主义心理学一一马斯洛、罗杰斯:1950s “第三势力”一一重视人格研究,认为人性本善;人有自我意志。
7. 现代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奈塞尔《认知心理学》(1967)为标志、【瑞士】皮亚杰——研究信息加工过程第二章认知过程第一节注意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起伏: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
注意的分类:1.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 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2. 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
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 合理组织活动;3. 对兴趣的依从性;4.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注意的品质:1.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数目。
2.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
3.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4.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第二节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是感觉。
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用于度量感受性的高低的值。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
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两种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的感觉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差别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视觉适应(明适应和暗适应) 、听觉适应、嗅觉适应、痛觉适应较难发生2.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继时对比3. 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视觉后像(正后像、负后像) :彩色视觉多为负后像不同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 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噪音下,视觉会受影响2. 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盲人听力敏锐3. 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红色给人热烈的感觉。
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种类:1. 按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分: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2. 按人脑所认识事物的特征分:1) 空间知觉: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应,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2) 时间知觉: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即事物运动速度、延续性、顺序性。
3) 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度。
似动: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运动。
主要形式有:1. 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按一定空间剪个和时距相继呈现时,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2. 诱导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
3. 自主运动:暗室里,注视光点,感觉在动4. 运动后效:注视一个运动物体后,注视静止物体,看到静止物体在向相反方向运动错觉: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包括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
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 知觉与感觉的联系:1) 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2) 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2. 知觉与感觉的区别:1)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而知觉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3) 从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合作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1.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 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 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第三节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分类: 1.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 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3. 外显记忆、内隐记忆;4. 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系列位置效应:指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
记忆系统:1. 瞬时记忆 /感觉记忆 /感觉登记: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特点: 1)时间极短(小于 1s); 2)容量较大; 3)形象鲜明; 4)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编码:图像记忆(主要),声像记忆2. 短时记忆 / 工作记忆: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
特点: 1)时间很短(小于 1min );2)容量有限: 5-9 个项目,平均值为 7、米勒提出组块的概念:指若干小单位联合成大单位的信息加工所组成的单位;3)意识清晰; 4)操作性强; 5)易受干扰编码:听觉编码(主要),视觉编码短时记忆的储存:复述——机械复述、精细复述3. 长时记忆 / 永久性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特点: 1)容量无限; 2)信息保持时间长久编码:意义编码(双重编码)——表象编码、语义编码(最主要)语义编码的特征:串行加工(节点和线:节点代表概念或事件、线代表有意义的联系)长时记忆的储存: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1. 识记:是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
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
2. 保持: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
3. 回忆:是把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重新呈现的过程。
再认: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识记的分类:1. 按照识记有无目的分:无意识记:是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运用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和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识记。
有意识记:是有明确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和意志努力的识记。
2. 按照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方法分:机械识记: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
(主要方式)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心理过程。
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遗忘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
遗忘是有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
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利用遗忘规律有效组织复习 / 防止遗忘的方法:1. 及时复习;2.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 复习方法多样化;5.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 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无意回忆:没有预定目的,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经验。
有意回忆:有回忆任务,自觉追忆遗忘经验的回忆。
追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回忆。
是需要意志努力和克服一定困难的回忆。
良好记忆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2.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 运用组块化学习扯落,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加工处理的质量;6.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