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材料(1—3章)

合集下载

【发展战略】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

【发展战略】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

外倾
.61
.51
神经质
.53
.50
智力
.72
.86
个性问卷上的
.65
.53
差异
四、跨文化研究
• 指同一个研究是对不同社会文化பைடு நூலகம்景 下个体的心理现象或发展进行比较研 究,以探讨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 同社会生活条件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五、相关研究
• 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或变量间的 一致性或相互关联的程度,即探索“变 量X和变量Y是否以某种方式一起出现 或一起变化” 。
电子商务产业背景及地位
在我国至1998年开始发展电子商务以来,他也惊人互联网,IT,计算机速度蓬勃发展,几乎各行各业都在电子商务方面有所成就。电子商务现在占全国总消费水平互联网,IT,计算机13%,而且正在以高速互联网,IT,计算机增长速度发展。
二、个案研究
• 个案研究是对一个或少数个体进行 个别的系统的调查,包括追踪研究 或回顾性的调查
• 常用观察法、测验法、日记法和传 记法
• 个案研究一般都描述性研究
• 问题:个案的典型性与研究的重复 性
三、血缘关系研究
• 通过个体之间血缘的亲疏关系来 分析某种特征发生的频率或一致 性程度,从而探讨遗传因素与环 境因素对此特征所产生的影响大 小。
• 常用的方法有家谱分析、双生子 及寄养儿童研究
表 来自双生子研究的相关 (Rushton etal., 1986)
同卵双生子 异卵双生子
利他主义
.53
.25
移情作用
.54
.20
营养
.49
.14
攻击性
.40
.04
自信
.52
.20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时期是人从出生到成熟的整个阶段,是人心理发生和形成的时期。

儿童心理学是毕生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心理学。

狭义: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而言之,是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广义:发展心理学还包括种系心理发展,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心理的发展可以分为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

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宣告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霍尔是美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开拓者。

他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最早研究老年心理。

荣格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系统研究,30年代提出比较成熟的理论。

何林渥斯最早提出研究心理发展全貌。

1930年他的《发展心理学概论》开启了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序幕。

古迪纳夫,1935年《发展心理学》,1957年美《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

弗洛伊德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通常被人们称为精神分析学的正式形式。

人格发展理论:①心理地形说: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他更强调潜意识的活动。

②人格结构说:认为人格结构师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

这三部分在意识、潜意识活动机制下,性力发展的关系中形成起来。

本我:无意识的本能,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意识结构,遵循现实原则;超我: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伦理原则。

③本能说:提出动机理论。

⑤人格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说:根据力比多主要投射的部位来划分年龄阶段。

他把儿童人格发展划分为口唇期(出生到1岁半)、肛门期(一岁半到三岁)、崇拜性器官期(三岁到6岁)、潜伏期(6岁到12岁)、生殖期(12岁开始)。

学前发展心理学复习材料技巧归纳

学前发展心理学复习材料技巧归纳

学前发展心理学复习材料技巧归纳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辅导2(第三、四章)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学习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2.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学前儿童在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心理学理论通常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来研究和阐述人的心理。

简单说,心理过程就是指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

在儿童风情展心理学中,学术界倾向于从认知、情感和社会化三方面阐述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

这次辅导我们涵盖第三和第四章内容,也就是心理过程所包含的三个方面。

认知就是认识和知识。

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知识是这个过程的结果,在实际的认识活动中,以上两方面是结合在一起的。

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人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具体的说,人的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人类的认识能力不仅为我们提供有关物理世界的知识,还能使我们对人的心理和心理状态本身形成认识。

对心理状态的认识是一个人日常生活认识的核心。

一、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感觉和知觉时人类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一切信息加工的资料来源,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心理学中,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任何一种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当我们对事物的不同个别属性加以综合时,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这就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感觉和知觉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如果事物不再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那么我们对该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将停止。

人们一般都认为新生儿和婴儿软弱无能,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生儿、婴儿在触觉、味觉、嗅觉和视觉等方面具有很多非凡的能力,一些能力甚至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发挥功能了。

1.触觉、味觉和嗅觉:新生儿的触觉、嗅觉和味觉都已经非常敏感了。

发展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总结林崇德第三版

发展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总结林崇德第三版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发展心理学:狭义: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广义:对人类心理发展历程的研究,考察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发展:连续、系统的变化(稳定、有序、相对持久)。

纵向: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横向: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揭示普遍模式与个体差异what、时间表when、解释发展变化的过程与机制why3.目的:描述解释优化发展4.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既体现出量的积累(连续性),也存在质的飞跃(阶段性)方向性和不可逆性: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不平衡性: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方面不同,同一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个别差异:个体的发展优势、发展速度、高度不同关键期/敏感期:某些行为与能力发展在关键期/敏感期内,个体较容易接受某些刺激影响,较容易进行某些形式的学习;在该时期以后,某种心理功能产生和发展的可能性较小,形成和发展比较困难,语言、规则形成、情绪控制、同伴社会技能具有年龄特征:年龄阶段划分:0-2、3岁,2、3岁-7岁,7-12岁,12-18岁,18-35岁,35-60岁,60岁以上5.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奠定思想基础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直接推动,《一个婴儿的传略》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成功智力理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W. Preyer)出版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发展心理学问世: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人格结构:本我——受本能驱动的人格成分:争取最大快乐和最小痛苦自我——人格中的理性成分:遵循现实超我——内化了的道德规范形成的人格成分(良心和自我理想)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随着性成熟,性驱力从身体的一个部分聚集到另一个部分,每一次转变都意味着进入了性心理发展的新阶段心理发展阶段:口唇期,0-1岁:性本能集中于口唇,通过吮吸、咀嚼、咬获得快感肛门期,1-3岁: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性器期(前生殖器期),3-6岁:快感来自对性器官的刺激潜伏期,6-11岁: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游戏活动中青春期,11、12岁起:性冲动唤醒不足难以证实或证伪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强调社会文化(而非性本能)是发展的决定因素,认为人类要实现健康的心理适应,需要解决不同时期的八种心理社会冲突。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简单题)(一)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二)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三)讲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论述题)基本任务包括理论建构和实践指导两方面:1,作为基础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揭示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从而使心理科学领域中向纵深发展。

2,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如何应用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生学习特点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简答题)(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研究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自己而起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地位。

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简答题)(一)客观性原则: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揭示而不凭臆测加以歪曲。

(二)系统性原则: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来加以考察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自组织性上。

(三)发展性原则: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它表明在对个体进行相关研究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对其加以分析。

(四)教育性原则:要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五)实践性原则: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的生活环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表情等),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题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题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P181)1.简述个体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P181)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习题3)。

2.简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P18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主要有(习题222):①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②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③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④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3.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什么?(P184)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习题12)。

4.横断研究的定义是什么?(P185)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习题13)。

5.纵向研究的定义是什么?(P185)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习题15)。

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6.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是什么?(P186)相互作用论认为,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习题19)。

属于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有(习题232):①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②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7.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P187)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复习提纲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复习提纲

江苏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466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青少年身体上的变化:(P5)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体型外貌的变化;二是脏器机能的健全;三是性的成熟。

此外与心理发展最密切的是: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变化。

2.脑与神经系统的变化:(P10) 神经元的修剪原则——“用进废退”。

3.大脑各部分的发育完善:(P12)①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

1②枕叶位于脑的后部,主管视觉。

③颞叶位于额叶的下方,耳朵的正上方,16岁之前颞叶还处于生长阶段,16岁后才开始修剪和髓鞘化。

颞叶主要负责加工听觉刺激和语言信息。

④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大脑皮层最大的区域,它最迟发育完善,功能也最复杂,和学习的关系最为密切。

⑤小脑位于脑的后下部,它负责人的运动协调,与平衡、调节身体姿势有关。

⑥杏仁核,和我们的“本能”有关,决定的是较低级的反应。

第二节心理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定义:(P14)指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有续的,模式化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含义: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以改进,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

大致体现为:①反应活动从混浊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化;②反应活动从不随意、被动向随意、主动演变;③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④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注意:如果出成简答题,问“心理发展的含义是什么?”必须首先回答发展的定义。

2、心理发展的实质:(P15)1)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 内发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

必须要牢记的几个人物以及其著名言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内发论观点以霍尔、彪勒为代表。

以弗罗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

2)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观点: 外铄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体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编导论第一节概述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畴,一般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高尔顿(遗传决定论)、华生(环境决定论)—将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2、共同决定论—斯腾(辐合论:核心—人类心理发展既非仅有遗传的天生因素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成的)—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影响;(鲁克森伯格—共同决定论者。

格赛尔—成熟优势理论,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水平达的观点。

3、相互作用论—皮亚杰基本观点:⑴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⑵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⑶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的动态的。

❖再继续完善儿童发展观的同时,应着力做两件事:⑴如何使每一个儿童具有优异的遗传因素;⑵如何为每一个儿童创造能充分发掘其潜能的优良环境。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前一阶段四后一阶段出现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

发展是多层次,多水平的。

❖儿童戏里发展阶段的划分:⑴新生儿期(出生1—1个月)⑵乳儿期(1个月—1岁)⑶婴儿期(1岁—3岁)⑷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⑸童年中期(6岁—11、12岁)⑹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⑺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一个人的特性和情境变化都会影响行为。

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印刻”或“早期学习”;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1.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生物和遗传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2.早期发展
-出生后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社会情绪发展
-社交关系的形成
-早期语言发展
3.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认知发展阶段
-情绪和性格的发展
-社交和同伴关系
-学业和职业发展
4.成年发展
-身份和角色的发展
-爱情和亲密关系
-职业和事业的发展
-中年危机和后期发展
5.老年发展与晚年
-老年认知能力
-健康和身体变化
-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
-死亡和丧失的处理
6.发展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
-观察研究
-问卷调查
-长期追踪研究
7.性别和文化差异
-性别发展和身份认同
-文化对发展的影响
-文化差异的心理解释
-跨文化研究方法
8.风险因素和发展障碍
-基因和遗传障碍
-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心理和情绪问题
-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9.教育和发展
-学校环境和学业成就
-教育对认知和情绪发展的影响
-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发展
10.发展心理学的应用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养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照顾
这些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复习要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学习理论一、奥斯贝尔意义接受理论1.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1)意义学习实质: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联系(2)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性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2.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1)实质: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实质是概念同化的过程(2)先行组织者二、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1.准备率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时。

当某一次给予某一反应,准备连接时,给予连接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2.练习率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也就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3.效果率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学习源于观察与模仿①观察学习,社会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以通过直接经验产生的学习②替代强化,因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社会强化的情况2.已经习得的行为未必表现出来四、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1.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

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2.把重点放在外形的形容词上,而不是放在需要动词,需要的满足的内部心理方面3.强调环境条件和自己,但不否认人们具有需求价值信念以及意图4.讨论的重点是先行的刺激-反应行为-行为的结果五、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频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马上把反应出现的次数作为解释反应的保留或淘汰的原则2.记忆力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先进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专科)各章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对)6.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

(对)7.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8.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9.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10.(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11.(发展的差异性),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13.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14.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此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第三章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节遗传、成熟与环境的关系一、遗传及其作用(一)遗传密码遗传是指从亲生父母身上继承的并影响生长与发育的先天因素。

遗传的基础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二)遗传的作用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

关于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常通过孟德尔法和高尔顿法来探讨。

1.孟德尔法孟德尔法主要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

一般来说,该方法能查明单个基因或多个基因的作用,主要涉及一些遗传因素引起的精神性疾病,如染色体异常疾病、基因-遗传异常疾病。

(1)染色体异常疾病常见的由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唐氏综合征:唐氏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

患唐氏综合征会导致儿童发育中出现严重的身体异常和智力缺陷。

他们的肢体短粗,动作笨拙,生活不能自理,智力测验分数严重低下,智商为50-60。

②特纳氏综合征:这种病症常发生在女性中。

患有特纳氏综合征的女孩身体生长矮小,手指脚趾短粗,生殖系统发育不良,长大后不能生育。

她们在简单生活中能够自理,但社会适应能力有缺陷;她们智力低下别是数学和空间能力显得较差,学习成绩低下,很难完成小学学业。

③克兰费尔特氏综合征:这种病一般只出现在男性中。

患这种病的男孩长得很高大,易激动和暴躁。

他们大多数智力正常,但经常不能安静地学习,学习成绩常低于平均水平,行为举止简单粗鲁,难学习礼貌待人,言语交际能力也低于正常儿童。

(2)基因-遗传疾病常见的基因-遗传疾病有以下几种:①苯丙酮尿症:它是由来自父母的一对隐性基因引起的。

患有苯丙酮尿症的个体缺少可以代谢苯丙氨酸的酶,从而引起苯丙氨酸的积累,并转化为一种损伤神经系统的物质,导致严重的智力落后,其智商在20-80分之间。

②亨廷顿氏舞蹈症:异常基因是在第4对染色体上,一般发病较晚,成年以后才显现出来。

发病后神经系统不断退化,伴随有许多精神症状出现,如语言急促不清,行走如喝醉酒状,认知能力低下,甚至产生早发性痴呆症。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发展心理学的界说(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1)心理活动与心理现象①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或称心理,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必然产生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

②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

a.人的心理过程第一,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第二,情感过程: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惧等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体验。

第三,意志过程:根据既定目的,克服困难,做出努力,并通过行为去处理和变革客观的现实。

b.人格人格(personality),又称个性,是指对待某个事件,不同的人在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和价值观等方面会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既与个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有关。

(2)心理科学的特殊性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不同,它不具形体,不能直接观察得到。

心理活动通过人的外部行为,主要是动作和言语表现出来。

①人的行为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节。

外部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心理过程和人格对行为有很大影响。

②人是有意识的高等动物,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

因此根据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分析某种心理活动时,必须非常谨慎。

③人心理的复杂性、外部行为的多变性,并不意味着无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动。

通过较长的时间、全面系统地观察或借助于仪器分析,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有所了解。

2.发展心理学发展,一般泛指某种事物的增长、变化和进步。

人的发展指的是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其中,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发展心理学?(P3)答: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过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简而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从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P4)什么是年龄特征?(P3)答: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的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形成年龄特征。

2、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P3)答:心理发展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四个方面: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3、请简述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及4个阶段答:(1)儿童心理学的诞生(P12):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儿童心理学发展四个阶段(P14):①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

②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即在欧洲和美洲出现一批心理学家,开始用观察和试验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

③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

(2)发展心理学的诞生(P16):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于1927年出版《发展心理学概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4、了解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一些代表事件:(P12—P17)答:(1)1882年,《儿童心理》一书出版,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2)1904年,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3)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4)1927年,霍林沃思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5)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童心理学”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P36-37)佛洛伊德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岁或13岁开始)1、口唇期:佛洛伊德认为力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吮吸本能能产生快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 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心理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儿童的概念:指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P5: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规律)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共同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

掌握——格赛尔:双生子研究(双胞胎爬梯实验)。

此实验说明成熟前的训练不起多大作用。

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型;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

它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普莱尔则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横断研究设计概念:在同一个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进行研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横断研究设计的优点:(1)研究的样本大。

可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年龄组的小学生进行研究。

(2)省时、省力。

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研究结果。

(3)避免结果受社会文化变化的影响。

因为在同一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进行测量和评价,社会文化相对稳定。

横断研究设计的缺点:(1)系统性差。

因为这是对两组不同年龄儿童进行比较,所以缺少对同一个体心理发展的系统了解。

(2)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造成两组不同年龄的儿童心理发展上差异的原因很多,很难确定其中的因果关系。

(3)取样复杂。

要比较两组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变化,需要考虑取样的代表性,一般采用分层取样方法。

举例:为了研究1-3岁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可以在同一时间里对1岁、2岁和3岁三组儿童作词汇数量的测定。

其结果可以告诉我们这三个年龄组儿童各自的词汇数量,以及出现词汇的词性,哪些词汇早出现,哪些词汇晚出现。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详细整理版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详细整理版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详细整理版第一章绪论1、发展心理学(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

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属于意识结构部分,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前者是超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

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

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

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名词解释:积极强化作用: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消极强化作用: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①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名词解释)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

发展心理学—2(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发展心理学—2(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3、男女在各项身体指标上存在两次交叉,第一次在9-10岁, 交叉后女性各项指标发育水平超过同龄男生,14-16岁第二 次交叉后男性各项指标又超过女生。以后男女差距持续增加。 18岁,男性较女生达到更高水平(体现在身高、体重、肩宽、 盆宽),并表现出不同的性别特征(男性身高、肩宽;女性 身体丰满、臀部较宽)。
一、动作发展的意义
(二)从动作的功能来讲,有了动作才有了个体的心理发展, 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由表现在活动中。 1 、就个体智力发展来看,手的动作发展尤其重要。 2、从个体发展来看,独立行走对儿童心理发展亦有非常 重要的作用: (1)使儿童全部运动器官得到发展; (2)扩大了儿童的认识范围; (3)发展了独立性。
第三章 发展的基础
第一节 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 第三节 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第四节 儿童动作的发展
第一节 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个体的发展是基因型(遗传型)变化为表现型的过程. 一、遗传与变异 (一) 遗传: 亲代把生物信息传给子代,子代按所得信息而发育、分化,因 此, 子代总是具有和亲代相同或相似的性状.这叫“遗传”. (二) 变异: 亲代和子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现象,这叫 “变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九子,九子各色”是民间对遗传和变异的形 象概括 二 遗传机制---染色体、DNA和基因 新的生命源于精子和卵子结合为受精卵的时刻,此时新生命就以包含生物 遗传的46个染色体开始了自己的生命历程.
2、近远原则:在孕期、出生后到青春期前个体 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然后延伸到边缘部分, 头部和躯干比四肢先发育,手臂和腿比手指和 脚趾先发育。接近青春期时,手脚开始快速生 长,然后是四肢,最后是躯干。
二、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发展理论第一节身体脑神经系统的发展1.发展:发展贯穿人的终身,指的是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2.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是两个半球的背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大概在12岁左右),顶叶前部的功能是接受各种不同的感觉信息,后部负责逻辑和空间知觉。

3.枕叶位于脑的后部,主管视觉。

4.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大脑皮层最大的区域,它是最迟发育完善的,功能也是最齐全的。

主要负责说话、写作、计算、音乐等认知加工,还具备分析、应用、评估的功能,它和学习关系最为密切。

第二节心理发展的实质:1)内发论观点: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

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的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弗洛伊德)2)外铄论观点: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体生存发展的外在环境,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愿意担保,任意挑选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定向、能力、天资和他的祖先种族,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乃至乞丐强盗。

)3)建构观点: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是在主客体及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建构心理结构,从而产生心理的量变和质变而实现的。

(心理的发展起源于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的一种建构过程。

)社会文化历史观点:维果斯基个体心理的发展谁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下,个体借助于语言符号而进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致使其心理活动逐渐由外部想内部转化,心理机能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心理学复习材料(1—3章)发展心理学复习材料(课件重点)第一章绪论一、发展的含义发展,通常是指个体从胚胎发育、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

二、发展的任务和发展阶段个体发展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应该表现出与个体年龄相符合的行为特征。

这种社会期待性的行为标准,称为发展任务(development task)。

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

三、人的发展时间表生命的时期大致年龄范围1.产前期胎儿期2.婴儿期生命的头三年3.幼儿期(包括学前期)3~6岁4.童年期6~12岁左右(直到青春期开始)5.青春期12岁左右~20岁(不少发展学家把开始工作和相对独立、不受父母约束这个间点定义为青春期的结束)6.青年期20~40岁7.中年期40~60岁8.老年期60岁以后四、对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四阶段的工作1.酝酿期:以中国人作为对象,重新验证外国心理学研究结果2.孕育期:主要研究中国人心理发展的特有和重要下现象,也就是揭示在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下心理发展的特点。

3.整合期:修改心理学的就概念与旧理论,创立心理学的新概念与新理论,以适用于中国人心理发展的特点。

4.创新期:在研究方法上的改进和创新,积极寻找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一、各大流派代表人物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艾里克森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斯金纳(B.F.Skinner)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J.Piaget)的心理发展观二、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①本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②心理发展阶段说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前生殖器期(3-6岁):俄底普斯情结4、潜伏期(6-11岁)5、青春期(11岁-)③艾里克森心理发展观1.婴儿前期(0-2岁):主要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婴儿后期(2-4岁):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幼儿期(4-7岁):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童年期(7-12岁):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青少年期(12-18岁):主要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18-25岁):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

7.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8.成年后期(50岁以后):主要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三、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①高级心理机能与低级心理机能:(1)低级心理机能:依靠生物进化而获得的心理机能,它是在种族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如感觉、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记忆、形象思维、情绪、冲动性意志等心理过程均属于低级心理机能;(2)高级心理机能: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其实质在于以人类社会特有的语言和符号为中介,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制约。

诸如思维、有意注意、逻辑记忆和高级情感等心理过程则属于高级心理机能。

(3)低级心理机能是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而高级心理机能则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的心理较之动物心理,其差异就不仅反映在数量方面,更重要的是本质的不同。

②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心理活动是主动的、有意的,是由主体依据预定的目的自觉引发的。

(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各种心理机能由于思维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参与而趋向高级化。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儿童意识的发展不仅是个别机能由某一年龄向另一年龄过渡时的增长,而主要是其个性的增长和发展。

个性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四、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1、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

①前三个因素是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三者必须加以协调,即平衡。

②平衡既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机制,又是影响该发展的决定因素。

2、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A、图式: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B、同化: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C、顺应: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同同化外界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D、平衡: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E、组织:将已有图式整合成相关系统或知识体系的先天倾向。

3、心理发展结构的特性:A、整体性:结构内部的各成分不是相互孤立的,也不是各因素的硬性相加或混合;结构中的各个成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融贯性;B、转换性:结构并不是静止的,而是有一些内在的规律控制着结构的运动和发展。

C、自我调节性:结构由于本身的规律自行调节,不需要借助外在的因素,结构是自调的、封闭的。

4、发展阶段论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观念产生“屏幕效应”、“隧道效应”: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产生:≈1岁A、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巩固(如使吮吸奶头的动作变得更有把握),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如从本能的吸吮扩展到吸吮拇指、玩具,在东西未接触到嘴时就作吸吮动作等)。

这一阶段称为反射练习期。

B、第二分阶段(1~4、5月)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儿童通过整合作用,把个别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些新的习惯,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

这一阶段称为习惯动作时期。

C、第三分阶段(4、5~9个月)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能用手摸、摆弄周围的客体。

活动不再囿于主体自身,开始涉及对物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

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发生了循环关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智慧动作开始萌芽。

第三阶段称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

一些动作格式被当作目的,另一些动作格式则被当作手段使用。

儿童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新遇到的事物,如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

但该阶段儿童只会运用已有的行动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顺应世界。

此阶段称为手段与目的的分化并协调期。

E、第五分阶段(1~1.5岁)通过加入新的动作成分之后的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的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

但是,这时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沿着一定的方向,有目的地去构成新方法的能力,新方法的发现纯属尝试中的偶然。

“尝试错误期”。

F、第六分阶段(1.5~2岁)显著特征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外,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

运用表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眼前的问题,标志着感知动作期的结束,新阶段的开始。

②前运算阶段(2-7岁)A、泛灵论: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象B、自我中心:儿童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尚不能变换角度或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视角,因而认识或思维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点。

C、思维的不可逆性: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只知a>b,不知道b<a。

)D、未掌握守恒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观念上的一系列操作,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守恒性、可逆性、系统性认识大多数仍限制于此时此地的具体客体和关系。

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形成了量和数的守恒,并且能够对实物加以排序和分类,但是他们不能就抽象的、假设的命题或虚构的事件进行推理。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主要特征:儿童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行推理。

它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5、发展阶段观点总结①感知动作阶段是智慧的萌芽②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③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④形式运算阶段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6、简评①第一次最为详尽地描述了儿童智慧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机制②强调个体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作用③极大地推进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④对认知发展阶段的偏好甚于对认知发展过程的具体表述和解释⑤过多地强调了生物学因素的作用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及程序(一)研究课题的确立(二)选择研究类型(三)选择搜集资料的方法(四)确定研究变量自变量:被实验者控制变化的条件通常称为自变量,如外在刺激、环境、被试年龄、性别、文化、智力、性格等。

因变量:因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称为因变量。

干扰变量:对因变量可能有影响,但与我们的研究无关的变量。

(五)选取研究被试1、代表性(1)明确抽样总体(2)保证样本中各类成员的比例(3)样本大小2、随机性(1)简单随机抽样(2)分层抽样(3)等距抽样(4)整群抽样(六)制定研究程序,控制各种变量1、操纵自变量2、控制因变量的变化3、控制无关变量(七)选取统计方法(八)确定研究人员和工作日程,撰写研究报告二、专门的研究设计:(一)横断研究①概念: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②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资料,有助于描述心理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此外,样本也易选取与控制。

因此这种设计成本低,省时省力,见效快,目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多采用这一设计。

③缺点:由于被试的取样是几个年龄点,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足以确切地反映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

依据横断研究所描绘出的心理发展曲线有可能受到“时代效应”(也称群体效应)的影响,即不同世代群体由于所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和遭遇历史事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心理发展上有差异的现象。

(二)纵向研究①概念: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②特点:通过长期的追踪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资料,从而系统、详尽地了解量变与质变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