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21世纪两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的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大新亮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却始终未能走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前列。对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议中将文化产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该如何审时度势,紧抓历史机遇,做强文化产业,使文化成为引领我国新一轮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已是我国当前的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

一、“十五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

一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首次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新理念。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继在国务院将文化艺术列入“三产”的基础上,第一次以中央《建议》的名义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新概念。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性导向,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二是十六大报告首次把“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列提出,并将这一任务纳入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政治报告,这对于处于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中我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从理论上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一科学论断,并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和长远目标。三是党的十

七大更是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在建议中写入了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加多元化供给能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等新内容。

纵观“十五大”以来,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党和中央的重视,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领导保证、思想保证和政策支持。从战略眼光上来看,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级化的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趋势,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也已成为世界主要大国的共识。我们国家从党的十五大提出文化产业这一新概念,到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生产力,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到十二五期间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说明国家已经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和平外交和建立和谐世界的战略高度。从体制机制上来看,党的十五大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述,作出了新的部署。党的十六大提出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确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标志着作为战略性政策的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正式形成。按照中央精神,2003年6月开始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随后在经营机制、投融资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的产业化改革全面展开。十一五”时期,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行业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新闻出版和广电系统实现政企分开,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进一步转换,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从政策支持上来看,我们国家对文化

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在加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规范和培育文化市场。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为明确文化产业外资进入范围,制定出台了《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文化产品出口管理的办法》。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制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为催生出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自2004年至2010年,先后命名了两批共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四批共20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壮大了一批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的文化产业园区。这些都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和创造了良好条件。从产业布局上来看,一方面,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每年基本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增长速度远超过GDP和第三产业的增速,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文化产业不仅能够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创造高文化附加值,而且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驱动力。西方一些国家和国内先行城市,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并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云南的西双版纳州,坚持民族文化品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和挖掘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营造全州旅游市场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使文化产业成为了西双版纳州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二、“十二五”规划中文化产业定位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充分表明中央已经将文化产业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创新推动、促进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提高文化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经济全

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而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指一个国家文化产品在国际和国内文化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二是精神控制力,指一国文化对他国文化的影响力。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在思想观念层面,随着全球化而来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使各种不同文化间相互冲突、碰撞和融合。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其“强势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在网络时代,西方文化精神带入其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道德价值观,造成文化混乱,消减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精神支柱。所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各种途径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在交流合作中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2、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文化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文化的进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而文化产业生产的文化产品具有精神属性,它可以用其文化内涵的精神属性或精神要素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非文化产业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物质产品却没有这种属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决定了发展各类文化产业都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而产业化、市场化运作,有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提高文化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需要。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