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七大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七大问题
在日前举行的“文化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经过十年不懈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文化产业随着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中国文化产业跑马圈地的发展模式即将成为过去,发展过程中的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亟待政府、企业、学界人士共同思考和解决。他认为,目前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面临七大问题:
第一,文化产业顶层设计亟待加强。
所谓文化产业的顶层设计就是要加强对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力度,要求把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市场建设、文化产业区域布局、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等指导方针、基本内容、实施路径进行更具操作性的连接,要突破五年规划的限制,进行长期的战略性的全面设计、统筹规划。
范周表示,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文化产业在东中西部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目前东中西部的产业发展定位不清,各类传统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同质化发展。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在产业布局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领域重复,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则存在盲目超前发展的情况。因此,范周认为应该在顶层设计上做好区域统筹,让东部更注重文化和科技的结合,以及设计和创意在产业上的体现,发展文化产业的前端业态;中部是要使内容生产型的文化产业得到充分发展,让中部地区成为东部地区产业的接续地点;西部地区主要和传统产业门类进行融合发展,关注民生领域,做好生产性文化产业以及文化旅游、观光农业等融合业态。他希望我国可以在加快文化立法步伐、加强区域统筹发展和建立评估标准体系这三个方面努力,以加强文化产业顶层设计。
第二,文化产业应成为民生工程。
范周表示,目前我国很多文化产业项目成为了“政绩工程”,但他认为,“文化民生”应该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入成为今后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定位。文化强国的建设也应更注重人民文化生活的幸福指数,强调文化产业发展对基层老百姓的带来的实惠,使文化民生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测评点。
通过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民生要素建设,创造发展机会与能力。文化产业是
服务业,企业规模趋向中小微型企业,能够有效的开发就业岗位,促进自主创业与就业。文化产业同时也可推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利于带动其他领域、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实现更多的人就业创业。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实现社会稳定与团结。
第三,文化产业发展应循序渐进。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那什么是支柱性产业呢?范周表示,支柱产业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5%以上,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能为国家提供大量积累;符合产业结构演进方向,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的关联度强,能够带动众多的相关产业发展。
据有关文献资料,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1%左右,日本是20%左右,欧洲平均在10%~15%之间,韩国高于15%。因此为了完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战略性目标,文化部颁布了《“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在“十二五”末实现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
但范周认为,各国文化产业的统计标准不一,如美国文化产业实质是“版权产业”,其中包括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澳大利亚、英国的创意产业中不仅包括建筑,还包括体育、餐饮等行业,因此,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不应一味的追去“硬指标”,更应该注重发展的质量,按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促进文化产业循序渐进。
第四,投资文化产业应找准切入点。
目前,中国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由政府项目补贴、银行信贷、企业债、企业股权投融资、公开发行股票、信托、保险、担保等组成。根据行业机构的估算,2012年度文化产业来自银行信贷的额度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企业股权融资约为400亿元,各级政府的补贴和奖励资金约为300亿元,17家文化企业上市募资超过100亿元,发行企业债融资规模在20亿至30亿元,民间投资估计超过1000亿元。
但范周认为,我国文化产业投资虽然发展迅速,但缺少准确的切入点:政府专项资金“嫌贫爱富”,乐于“锦上添花”、疏于“雪中送炭”,特别是国有文化
企业、民营文化企业“厚此薄彼”;民间投资热衷于偷换概念,跑马圈地居多,对文化产业项目往往“挂羊头卖狗肉”;银行信贷、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存在优质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
第五,“会展热”与“冷交易”。
范周表示,“文博会”已经成为各省、各区域性中心城市开展文化交易活动的主要平台,但是其中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形式居多,形成“意向签约金额”数字巨大,实质性的产品或服务的交易较少,不少参展文博会已经成为“形象展示”的舞台,并非“内外交易”的有效平台。他希望以后举办的文博会可以打通有效的交易渠道,真正促进内外文化贸易。
第六,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
范周表示,文化产业是智慧产业,其核心竞争力是人才。人才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能否建立一支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目前全国有近100所高校设置了本科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增设了独立二级学科“文化产业”,山东大学设置了文化产业管理硕士点、中南大学设置了文化产业管理博士点方向。另外,云南大学在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自主设置了民族文化产业二级学科博士点等,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学科归属不清晰、人才培养与实践脱节和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等等。
他希望可以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能培养出熟悉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把握产业宏观走向的人才;能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了解业态前沿的人才;能够基于基层,特别是农村的文化发展,培养基层文化产业人才。
第七,文化产业在新型城镇化中应合理定位。
与部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比较表明,中国未来的城镇化率应该是70%左右。而新型城镇化的“新”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范周认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五位一体模式中重要一环,其对城市功能主要起到整合和完善的作用:一是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二是文化民生工程能有效改善社会管理效果,提高人民幸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