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总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妇科学总论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一、定义: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二、范围:
1、基本原理——女性解剖、生理、病理特点
妇科病的诊法、治法、预防
2、疾病防治——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临产病、
产后病、前阴病、杂病
掌握西医妇产科基础理论,诊断方法、生理产科和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第二节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一、夏、商、周——萌芽阶段
1、对难产、不育的记载
2、“种子”和避孕的药物
3、原始的优生观点
二、春秋战国——确立中医学理论
1、对女性生殖器官、月经和妊娠生理、病理的认识
形成妇科基本理论,记载首张妇科药方
2、出现“带下医”
3、对胚胎发育的认识
三、秦、汉时代——早期发展
1、最早的妇产科病案(秦)
2、设“女医”(汉)
3、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胎产书》
4、仲景、华佗对妇产科的贡献
5、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首载“子宫”之名,记载妇产科药物
四、魏、晋、南北朝、隋代——脉学与证候学发展
1、《脉经》记载妊娠脉、临产脉(晋)
2、提出妊娠各期保健要点(北齐)
3、《诸病源候论》对妇产科病机和证候的认识(隋)
五、唐代——医事制度完善,专科分化
1、设“太医署”
2、著名医家和医著:《千金要方》、《外台秘要》
产科专著:《产宝》
六、宋代——独立分科,产科迅速发展
1、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内容全面、系统
2、产科专著众多,记载对异常胎位的助产方法
七、金、元时代——各家学说蜂起
金元四大家对妇产科的观点
八、明代——肾与命门学说阐发
1、妇科专著较多:
薛己《女科撮要》、《校注妇人良方》
万全《广嗣纪要》
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
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
2、赵献可《医贯》、《邯郸遗稿》,张介宾《类经》
对命门学说的发挥
3、李时珍对月经和奇经的认识
九、清代、民国
妇产科专著:《傅青主女科》、《沈氏女科辑要》、
《达生篇》
教科书:《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发展
1、中医教育
2、理论研究与临床研究
第二章女性生殖脏器
一、阴户、玉门
1、阴户——女性外阴(阴蒂、阴唇、阴唇系带)
2、玉门——阴道口和处女膜
功能:1、排出月经、带下、恶露;
2、合阴阳;
3、娩出胎儿的关口;
4、防御外邪入侵(第一道防线)。
二、阴道、子门
1、阴道(子肠)——与现代解剖学位置一致。
功能:(1)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通道;
(2)合阴阳的器官;
(3)娩出胎儿的通道;
(4)防御外邪(第二道防线)
2、子门——子宫颈口
功能:(1)排出月经、恶露;
(2)娩出胎儿的第一道关口。
三、胞宫(子宫)
1、位置——直肠之前,膀胱之后
2、形态——形如合钵,
一系在下,上有两歧,
一达于左,一达于右
3、功能——(1)定期排出月经;
(2)孕育胎儿
第三章女性生理特点
脏腑、天癸、经络、气血与胞宫的协调作用产生女性的生理功能:经、带、胎、产、乳。
第一节女性生理基础
一、冲任督带与胞宫
四脉的共同点:
1、属奇经,有经络的形态,但不直接与脏腑连通;
2、功能:蓄存气血;
3、冲、任、督脉均起于胞中,带脉络胞而过,
四脉相互连通;
4、奇经之气血不再逆流于十二正经。
四脉的特点:
1、冲脉:
与十二经相通,与胃经和肾经关系尤为密切。
“十二经之海”、“血海”。
2、任脉:
主一身之阴,为“阴脉之海”。
为妊养之本而主胞胎。
3、督脉:
为“阳脉之海”。
与任脉互相贯通,维持阴阳脉气平衡,主司孕育。
4、带脉
横行于腰部,与足三阴、三阳经相通,总束诸经。
与冲、任、督交会,间接联系胞宫。
二、脏腑与胞宫
(一)肾:
胞络系于肾。与冲、任、督相通。
主藏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
(二)肝:
与冲、任、督交会。
主藏血,疏泄,司血海。
(三)脾:
与冲、任交会。
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司中气。(四)胃:
与冲、任交会。
主受纳,化生气血。
(五)心
与胞脉、督脉相通。
主血脉。
(六)肺
与督、任相通。
主宣降,朝百脉。
三、天癸:
是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源于先天,藏之于肾,是“无形之水”。
肾气盛,并受到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则天癸至。
生理作用:
促进任脉通、冲脉盛,并使血海充盈,下注胞宫,导致月经产生,并能孕育。
四、气血:
经、孕、产、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