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版中医妇科学
七版中医妇科学
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沈弱..
治则
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蓍、阿胶
肾虚
肾阴虚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鲜红、质稠..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治则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
左归丸合二至丸
治则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
保阴煎
血瘀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量多、色紫暗或黑、质稠有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涩..
治则
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
失笑散
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
肾虚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或后期、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稀初潮迟..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治则
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方药
苍附导痰丸加桃仁、当归、红花、夏枯草
气滞血瘀
月经
经期延后;量多或少;淋沥不尽;色黯红;质稠或有血块;渐致闭经..
症状
婚久不孕;伴乳房胀痛;小腹胀痛拒按;胸胁胀痛;舌暗红或有瘀点;苔薄;脉沈涩..
治则
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
膈下逐瘀汤
肝经湿热
月经
月经稀发或闭经或紊乱..
症状
婚久不孕;体型壮实;毛发浓密;面部痤疮;经前乳房胀痛;大便秘结;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方药
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阳盛血热
血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流出有热感、有臭气..
妇科复习题答案(七版
妇科复习题答案(七版《中医妇科学》(七版)总论⼀、名词解释1、何谓中医妇科学?其包括哪些内容?中医妇科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认识妇⼥的解剖⽣理、病理特点、诊疗规律和研究妇⼥特有疾病的⼀门临床学科。
包括:⽉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
2.带下医?妇科医⽣最早见《史记.扁鹊列传》。
带下指腰带以下或带脉以下的部位。
妇⼥多“带下”病,所以古代称专门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医⽣为带下医。
⼆.填空1.★四乌贼⾻⼀芦茹丸,是妇科历史上第⼀⾸⽅剂,治疗⾎枯经闭,出⾃《内经》.2.现存中医古籍中最早设妇科专篇的医著是《⾦匮要略》.3.把妇⼈列于卷⾸的医著是《千⾦要⽅》.4.妇产科独⽴分科始于宋代.5.设⽴“太医局”的朝代是宋朝.6.历史上最早使⽤针和药下死胎的医家是华佗.7.清代的妇科著作影响较⼤的是《医宗⾦鉴》《傅青主⼥科》《达⽣篇》.9.★“妇三岁不孕”出⾃《易经》.10.“寿胎丸”是防治⾃然流产的基础⽅,出⾃《医学衷中参西录》.11.妇⼈少年治肾,中年治肝,⽼年治脾的观点是从刘完素医家的学术观点中引申出来的.12.“胎教”最早记载在《烈⼥传》。
第⼆章⼥性⽣殖脏器。
“阴道”⼀词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门”⼀词最早见于《内经》。
⼀、名词解释1、胞宫奇恒之腑之⼀。
位于⼩腹正中,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连接阴道,4、⼦肠5、阴门⼥性阴道外⼝6、阴户⼴义:包括阴道⼝、四边及处⼥膜部位。
狭义:指阴道⼝,亦称廷孔。
7、阴器8、⽑际9、交⾻⼆、填空1、解剖⼀词,最早见于《灵枢·经⽔》。
2、胞宫的位置在《类经附翼》中说“⼦宫居直肠之前。
膀胱之后。
”3、“⼦门”⼀词最早见于《灵枢·⽔胀篇》;⼦宫之名最早见于,《妇科百问》。
4、古⼈认识⼥性⽣殖器官畸形有“五不⼥”和“⼥函男”(两性畸形)。
妇科五种病症统称,指螺(或骡)、纹(或纹阴)、⿎(或⿎花)、⾓(或⾓花)、脉五种病症。
万全《⼴嗣纪要·择配篇》:“五种不宜:⼀⽈螺,阴户外纹如螺蛳样,旋⼊内;⼆⽈⽂,阴户⼩如箸头⼤,只可通,难交合,名⽈⽯⼥;三⽈⿎花头,绷急似⽆孔;四⽈⾓花头,尖削似⾓;五⽈脉,或经脉未及⼗四⽽先来,或⼗五六岁始⾄,或不调,或全⽆。
中医教材最新版
1、七版教材
《方剂学》七版
《内经选读》七版
《中药学》七版
《中医内科学》七版
2、教材
《医古文》
《针灸学》
《中国医学通史》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药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内科学》
《中医伤科按摩学》
《中医外科学》Βιβλιοθήκη 《中医学》六版《中医眼科学》
《中医养生学》
《中医饮食营养学》
《中医诊断学》
3、其他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
《中药学讲稿》张廷模
《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李德新
《中医诊断学》讲稿
《中医诊断学讲稿》朱文峰
中医内科方剂索引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精品资料
中医妇科诊断惯例崩漏(功血)诊断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 7 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第一版社, 2002 年)。
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态的病证,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只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为“崩中”。
后者称为“漏下”。
崩与漏出血状况虽不一样,然两者常相互转变,交替出现,且因病因病机基真同样,故概称崩漏。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 7 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第一版社, 2008 年)。
(1)病史详尽认识异样子宫出血的种类、发病时间、病程经过、出血前有无停经史及过去治疗经过。
注意患者的年纪、月经史、避孕举措、激素类药物使用及浑身与生殖系统有无有关疾病如肝病、血液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等。
(2)体格检查包含妇科检查及浑身检查,清除生殖器官及浑身性器质性病变。
(3)协助检查子宫内膜取样如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或组织检查、超声检查、激素测定、妊娠试验、宫颈细胞学检查、血红细胞计数机血比容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
二、辩证论治1.肾虚证(1)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累月不只,或停闭数月后又忽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 20g、山药 15g、枸杞子 15g、山茱萸 15g、菟丝子 15g、鹿角胶12g、龟板胶 12g、牛膝 12g、旱莲草 12g、炒地榆 12g。
(2)肾阳虚证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或停经数月后又暴下不只,赤色淡红或淡黯质稀,面色昏暗,畏寒肢冷,色清质稀,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益气,固冲止血方药:右归丸加减。
制附子 10g、肉桂 15g、熟地黄 12g、山药 15g、山萸肉 12g、枸杞子12g、菟丝子 12g、鹿角胶 12g、当归 10g、杜仲 12g、党参 15g、黄芪 12g。
中医妇科学方剂教学补遗
校 中的应 用 ,标 志着 我 国高等 中医教 育的不断改 革与深 期及 《 时珍 国医国药 》2 0 年第 1期 检得文献两篇 ,以 01 2
入 ,将在 中 医妇科 学学科发 展史上 产生深远 的影 响 。然 四逆 四妙散加减 治疗慢性盆 腔炎及 黄带 。对 比药物 组成
而 笔者 于 教学 工 作 中发 现 ,教 材 中尤 其 是 总论 第 五章 不甚 相 同,前 者 由红藤 、败酱草各 3 g 0 ,丹参 1 g 5 ,柴胡 2 ,枳实 1g 5 ,苍术 1g 5 ,黄柏 1g 2 ,薏苡仁3 g 0 ,川牛膝 “ 妇科 疾病 的治疗 ”章节 中 ,涉及 多首临床用方 ,而在 1g 附 录方 剂索 引中未 曾收入 ,为避免课 堂教学产 生歧义 ,
5, 疏 肝泻火 ,理气调经 。原书称 “ 方补肝 之血 ,而解肝 方 。 由瓜 萎 1 g 石 斛 、生 地 、瞿 麦 、益母 草 、牛 膝各 此 g 马尾连6 等药物 组成 。 g 之郁 ,利肝 之 气 ,而 降肝 之 火 ,所 以 奏功 之速 ,下 月 1 g 玄 参 、麦冬 、车前 子各 9 , 2,
功效滋 阴清热 ,宽 胸和 胃 ,活血通络 。主治素 体 阳气过 中医学 院经验方 。主要成分 为 :龟版胶 、紫河 车 、紫石
盛 ,肝 热上逆 ,胃热灼津所 致 阳明津 液枯竭 ,冲任失养 英 、淫羊 藿 、菟丝 子 、党参 、桃仁 、当归 、白术 等 ,全 之月经 不调 ,尤其擅长治 疗阴虚 胃热 引起 的月经后期 和 方具有补 肾健脾 ,益血调经 之效 ,既温养先天 肾气 以生 精血枯竭之经 闭。 精 ,又培 养后天 脾 胃以生 血 ,佐 以调 和血脉之 品 ,使精 4 三妙 红藤汤 :见教材4 页 “ 9 利湿 除痰 ”治法 条下 。据 血充足 ,冲任得养 ,促进子宫发育 ,并使胎孕易成 。 2 补血育 宫”治法 条下 。出 罗元 恺先 生 主 编高 等 中医 院校 教学 参考 丛 书 《中医 妇 8四二五 合方 :见教 材5 页 “
中医妇科学课件-妇科学·绪论
整体观念:注重人体内外环境的整体协调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强调预防:注重养生保健,预防疾病发生
注重调理:通过调理气血、阴阳、脏腑等,达到治疗目的
女性生理特点
卵巢:产生卵子,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阴道:性交通道,分娩出口
输卵管:输送卵子,受精场所
调理气血: 调理气血, 使气血调和, 阴阳平衡, 达到治疗目 的。
调理脏腑: 调理脏腑, 使脏腑功能 恢复正常, 达到治疗目 的。
预防与保健
饮食原则:清淡、营养、易消化
避免食物:辛辣、油腻、生冷、刺 激性食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食物选择:多吃蔬菜、水果、豆制 品、鱼类等
饮食禁忌: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 避免某些食物
汇报人:
运动时间:每周至少进行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 游泳等
运动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 动方式,如瑜伽、太极、散步 等
运动强度:根据个人体质和健 康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3次 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
分钟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保持乐观心态 学会放松:学会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转移注意力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支持和帮助
妇科B超:通过超声波检查 子宫、卵巢等器官的情况
妇科内诊:通过触摸和观察了 解子宫、卵巢等器官的情况
妇科激素检查:通过血液检查 了解激素水平,如雌激素、孕
激素等
妇科病理检查:通过活检了解 子宫、卵巢等器官的病变情况
治疗原则与方法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 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分析, 确定治疗方案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1. 简介中医妇科学是中医药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保健方法。
中医妇科学起源于古代中国,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妇科学注重调理身体的整体平衡,强调因人而异的个体差异,注重病因辨证、辨证施治,以及药食同源的保健方法。
2. 妇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和辨证2.1 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女性月经周期的长短、周期的不规律以及月经量的变化等异常情况。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的病因主要包括气血不足、湿热内蕴等。
辨证中常见的类型有气虚血瘀型、湿热郁滞型、肝郁脾虚型等。
治疗方面,中医妇科学采用草药调理、针灸、艾灸等手段来调和气血,清理湿热,以达到调理月经的目的。
2.2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育龄妇女。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气滞血瘀、肝郁脾虚等因素有关。
辨证中常见的类型有肝郁血瘀型、气滞血瘀型等。
治疗方面,中医妇科学常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草药方剂,并结合针灸、拔罐等辅助疗法来改善血液循环,减小肌瘤体积。
2.3 阴道炎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的炎症性疾病,症状主要包括白带异常增多、阴道瘙痒、性交疼痛等。
中医认为,阴道炎的发生与体内湿热、寒湿犯阴等因素有关。
辨证中常见的类型有湿热下注型、湿寒凝滞型等。
治疗方面,中医妇科学倡导保持阴道清洁,采用中药洗涤、草药熏蒸等方法来调理阴道环境,消除湿热或寒湿。
3. 中医妇科学的治疗方法3.1 中药治疗中药在中医妇科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病情辨证施治,中医医生会开出相应的中药方剂。
常见的中药包括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等,它们具有调和血气、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作用。
3.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在中医妇科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在特定经络穴位上插入细针,调节气血运行,刺激特定的穴位来治疗妇科疾病。
常用的针灸疗法有三焦经、肾经等的穴位。
3.3 艾灸疗法艾灸是中医妇科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医诊疗常规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医诊疗常规异位妊娠,中医学古籍中无此病名”但在〃妊娠腹痛“、〃胎动不安〃、“癥寢’等病证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
《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教材中医诊断已采用此病名。
凡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中最常见的为输卵管妊娠,约占95%,>诊断标准(-)中医症候诊断标准(优化)凡患者出现停经、腹痛、阴道出血、有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史,或盆腔炎史,见面色苍白,烦躁不宁,晕厥、四肢厥冷, 或冷汗多,表情淡漠,脉微欲绝”出现休克,其严重程度无法用外出血加以解释者,均应怀疑异位妊娠的可能。
此治疗方案根据《中医妇科学》第二版分证型为未破损期、已破损期的不稳走型、已破损期的包块型。
详细证型诊断如下:1、未破损期:患者可有早孕反应,或下腹一侧有隐痛,双合诊可触及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有压痛。
尿妊娠试验多为阳性。
脉弦滑。
2、已破损期的不稳定型:输卵管妊娠破裂后时间不长,病情不够稳定,有再次发生内出血可能者。
脉细缓。
3、已破损期的包块型:指输卵管妊娠破裂时间较长,腹腔内血液已形成血肿包块者。
脉细涩。
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治疗(优化)1、未破损期:症状:患者可有早孕反应,或下腹T则有隐痛,双合诊可触及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有压痛。
尿妊娠试验多为阳性。
脉弦滑。
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杀胚选方:①宫外孕保守方(科硏项目)方义:选用失笑散活血祛瘀、散结止痛,白及、槐米止血,鸡血藤活血通络,螟蚣散结通络。
配合米非司酮治疗时z出现白细胞降低等情况,加用黄罠。
②宫外孕2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加减2、已破损期的不稳定型:症状:输卵管妊娠破裂后时间不长,病情不够稳走,有再次发生内出血可能者。
脉细缓。
治法:活血祛瘀、佐以益气选方:宫夕卜孕1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加减3、已破损期的包块型症状:指输卵管妊娠破裂时间较长,腹腔内血液已形成血肿包块者。
脉细涩。
治法:破瘀消癥选方:宫外孕2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加减(二)中医特色治疗(优化)1・中药封包外敷:方法:以白色棉布缝制成大小适中的布袋,装入药物首次以温水浸湿后,隔水蒸40〜60分钟,乘热敷下腹部或腰砥部30分钟(封包下垫毛巾4〜6张,上罩塑料袋,随着温度下降逐渐拆除),每日]次,治疗后药包夏日放入冰箱,冬日放在干燥通风处。
广州中医药大学部分相关考试科目参考书
09
中医骨伤科学
1、〈〈中医骨伤科学〉〉二十一世纪教材,王和鸣主编,
2、〈〈实用骨伤学〉〉胥少汀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
10
脊柱外科学
脊柱外科学胡有谷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中医妇科学
01
中医妇科学
1、《生殖免疫学与内分泌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罗颂平主编
05
中医内科学
1、《中医内科学》第六版教材,王海燕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肾脏病学》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06、30
中医内科学
1、《中医内科学》第七版,主编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08、17
中医内科学
1、《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中医妇科学》欧阳惠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02、03
中医妇科学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2003年8月,第一版。司徒仪主编,科学出版社
04、05、06
中医妇科学
1、《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欧阳惠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妇产科学〉〉第六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儿科学
01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第七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主编
温病学
1、《温病学》林培政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
03、04
温病学
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
06、07、08
伤寒论
《伤寒学》熊曼琪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09
伤寒论
1、<<伤寒论选读>>柯雪帆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96年5月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第十节闭经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来潮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古称“女子不月”、“月事不来”、“经水不通”、“经闭”等。
妊娠期、哺乳期或更年期的月经停闭属生理现象,不作闭经论,有的少女初潮2年内偶尔出现月经停闭现象,可不予治疗。
本病属难治之症,病程较长,疗效较差,因此,必要时应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因先天性生殖器官缺如,或后天器质性损伤致无月经者,因药物治疗难以奏效,不属本节讨论范围。
[病因病机]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气血失调,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者由于冲任亏败,源断其流;实者因邪气阻隔冲任,经血不通。
导致闭经的病因复杂,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获得,可由月经不调发展而来,也有因他病致闭经者。
常见的分型有肾虚、脾虚、血虚、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和痰湿阻滞。
一、肾虚先天不足,少女肾气未充,精气未盛,或房劳多产,久病伤肾,以致肾精亏损,冲任气血不足,血海不能满溢,遂致月经停闭。
二、脾虚饮食不节,思虑或劳累过度,损伤脾气,气血化生之源不足,冲任气血不充,血海不能满溢,遂致月经停闭。
三、血虚素体血虚,或数伤于血,或大病久病,营血耗损,冲任血少,血海不能满溢,遂致月经停闭。
四、气滞血瘀七情内伤,素性抑郁,或忿怒过度,气滞血瘀,瘀阻冲任,气血运行受阻,血海不能满溢,遂致月经停闭。
五、寒凝血瘀经产之时,血室正开,过食生冷,或涉水感寒,寒邪乘虚客于冲任,血为寒凝成瘀,滞于冲任,气血运行阻隔,血海不能满溢,逐致月经停闭。
六、痰湿阻滞素体肥胖,痰湿内盛,或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湿、脂膜壅塞冲任,气血运行受阻,血海不能满溢,遂致月经停闭。
[辨证论治]在确诊闭经之后,尚须明确是经病还是他病所致,因他病致闭经者先治他病然后调经。
辨证重在辨明虚实或虚实夹杂的不同情况。
治疗耐,虚证者治以补肾滋肾,或补脾益气,或补血益阴,以滋养经血之源;实证者治以行气活血,或温经通脉,或祛邪行滞,以疏通冲任经脉。
《中医妇科学》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 中医妇科学基础知识 • 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 • 中医妇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 中医妇科典型病例分析
01
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妇科学的起源
起源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和女性地位提高,女性 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关注,中医妇科学 应运而生。
产妇在产褥期及产后出 现发热等症状,多与感 染、血虚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 养血益气为主,同时注 意预防感染和适当的休 息。
产妇在产褥期及产后出 现情绪低落、焦虑等症 状,多与肝气郁结、心 神失养等因素有关。中 医治疗以疏肝解郁、养 心安神为主,同时注意 心理疏导和生活习惯的 改善。
THANKS
05
中医妇科典型病例分析
月经病的典型病例分析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总结词
月经病是妇科常见病, 典型病例分析有助于深 入了解其病因、症状和 治疗方法。
痛经
患者月经期间出现明显 的下腹部疼痛,可能伴 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痛经与气血不 和、胞宫受寒等因素有 关,治疗以温经散寒、
活血化瘀为主。
胎动不安
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胎动频繁或减少等症状,多 与气血虚弱、肾虚等因素有关。中医治疗以补肾 安胎、益气养血为主,同时注意调整情绪和生活 习惯的改善。
产后病的典型病例分析
总结词
产后腹痛
产后发热
产后抑郁
产后病是指产褥期及产 后出现的疾病,典型病 例分析有助于了解其特 点和防治方法。
产妇在产褥期及产后出 现下腹部疼痛等症状, 多与气血不和、胞宫受 寒等因素有关。中医治 疗以温经散寒、活血化 瘀为主,同时注意饮食 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 。
【医学课件】中医妇科学
表里:妇科疾病中,表里辨证主要用来辨别病变 部位深浅、病情轻重及病势进退。如月经不调、 痛经等病症,可能涉及内在脏腑和外在肌肤经络 等多个层次的病变。
虚实:虚实是辨别妇科疾病的邪正关系。虚证表 现为气血虚弱、阴阳失调等,实证表现为瘀血阻 滞、湿邪内盛等。
证指正气虚弱。
02
寒热错杂
妇科疾病中,寒热错杂的情况也很常见,即既有寒证也有热证,寒热
错杂,相互夹杂。
03
痰瘀互结
痰和瘀是两种病理产物,痰是体内水湿津液代谢失常,瘀是体内血液
运行受阻。痰瘀互结指痰和瘀相互交织,形成病理性的痰瘀互结。
妇科疾病中常见的体质因素
气虚体质
血虚体质
气虚体质的女性容易疲劳、抵抗力差,容易 出现妇科疾病。
血虚体质的女性血液不足,缺乏营养滋润, 容易发生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
阴虚体质
阳虚体质
阴虚体质的女性容易上火、干燥,容易发生 月经不调、更年期障碍等妇科疾病。
阳虚体质的女性怕冷、手脚冰冷,容易发生 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
04
妇科常见疾病介绍
月经失调
定义
月经失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等发生异常 改变的一类疾病,包括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 异位症等。
学会放松
学会放松自己,如冥想、深呼吸等,以缓解紧张 和焦虑情绪。
避免刺激
避免过度刺激,如观看恐怖片、激烈运动等,以 保持心理健康。
科学合理的饮食与起居
饮食规律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以减轻胃肠负担。
多样化饮食
饮食多样化,保证摄入各种不同 的食物种类。
中医妇科学课件-妇科杂病·不孕症
注意药物副作用
在使用药物治疗不孕症时,应关注药 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避免过度治疗
在寻求不孕症的治疗时,应选择正规 医疗机构,避免过度治疗和不必要的 手术操作。
06
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信息
患者年龄32岁,已婚,未 生育,因长期月经不调、 痛经就诊。
心理调适
不孕症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调节内分泌和生殖 系统功能,促进受孕。
生活调养
注意保暖、避免劳累、保持心情愉悦,有利 于改善生育环境。
注意事项与误区
避免盲目使用偏方和秘方
一些偏方和秘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应谨慎选择。
不要轻信广告宣传
病理机制
不孕症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个系统的功能异常和相 互影响。如生殖系统的炎症、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紊乱等 都可能导致不孕症的发生。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不孕症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症等。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 表现为长期无法受孕。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综合判断。其中,实验室检查包括性激素检测、甲状腺功 能检测、免疫学检测等;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输卵管造影等。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医生可对不孕症的原因 做出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药外治
采用中药外敷、熏洗、坐浴等方式, 直接作用于患处,起到活血化瘀、清 热解毒、利湿排脓等作用。
针灸治疗
针刺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以达到治疗目的。常用的穴位有关元、气海、三 阴交等。
七版妇科、儿科、中药学笔记整理-18页精选文档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治则
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
当归地黄饮或归肾丸
血虚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
症状
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腹空坠、面唇舌爪甲淡白、皮肤干燥不泽、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治则
补血益气调经
方药
大补元煎
虚寒
血寒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
症状
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沈迟或沈细弱无力(肾阳虚)。
治则
扶阳祛寒调经
方药
温经汤或艾附暖宫丸
实寒
血寒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暗或紫黑、质稠夹血块。
症状
小腹冷痛、得热则减、肢寒畏冷、面色清白、舌淡紫苔薄白、脉沈紧。
治则
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
两地汤
月经后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经
两次月经中间有少量出血、色黯红或深红、质稠有臭气。
症状
口苦、头晕、心烦胸闷、口腻纳呆、带下量多色黄、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则
清利湿热,固冲止血
方药
清肝止淋汤
血瘀
月经
两次月经中间有少量出血、色紫黑或紫黯、质稠夹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涩或弦涩。
治则
化瘀止血
方药
逐瘀止血汤
治则
燥湿化痰调经
方药
苍附导痰丸或二加芎归汤
血瘀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或后期、量或多或少、色紫黑、质稠夹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涩或弦涩。
治则
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
通瘀煎或桃红四物汤
经期延长
经期超过七天以上,甚至达到两周。
气虚
月经
周期正常、经期延长、量多、色淡红、质稀。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缓弱无力。
治则
补肾调经
方药
固阴煎
肝郁
月经
月经周期或先或后、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或紫红或有血块,或经行不畅。
症状
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脘闷不舒,嗳气食少,苔薄黄或薄白,脉弦。
治则
疏肝理气调经
方药
逍遥散
月经过多
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明显增多,相当于西医学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盆腔炎、子宫膜异位症等。
崩漏
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紊乱,忽然大下者为崩,淋漓不断出血者为漏,月经非时而下。
肾虚
肾气虚
月经
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淡红或黯淡、质稀。
症状
治则
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方药
举元煎
虚热
月经
周期正常、经期延长、量少、色鲜红、质稠。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治则
养阴清热止血
方药
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或固经丸
血瘀
月经
周期正常、经期延长、量或多或少、色紫黑或紫黯、质稠夹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涩或弦涩。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则
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
当归地黄饮
血虚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
症状
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腹空坠、面唇舌爪甲淡白、皮肤干燥不泽、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治则
补血益气调经
方药
大补元煎
虚寒
血寒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
方药
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阳盛血热
血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流出有热感、有臭气)。
症状
头晕面赤、心烦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治则
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
清经散
肝郁血热
血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或多或少、色深红或紫红、质稠夹血块。
症状
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精神抑郁、烦躁易怒、乳房胸胁小腹胀痛、善太息、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药
保阴煎
血瘀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量多、色紫暗或黑、质稠有血块。
症状
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脉涩。
治则
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
失笑散
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
肾虚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或后期、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稀(初潮迟)。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肾气虚
气虚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黯淡、质稀。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则
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方药
固阴煎或归肾丸
脾气虚
气虚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淡红、质稀。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缓弱无力。
治则
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治则
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
丹栀逍遥散
阴虚血热
血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或多或少、色鲜红、质稠。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肾阴虚)。
治则
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
两地汤
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后延七天以上,又称经迟;月经后期兼月经过少可渐渐发展成闭经。
肾虚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淡、质稀。
气虚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淡红、质稀。
症状
面色晃白、神疲肢倦、腹胀纳呆、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带下量多、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则
补气摄血固冲
方药
举元煎或安冲汤
血热
月经
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鲜红、质稠或有血块。
症状
头晕面赤、心烦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七版中医妇科学整理
第八章月经病
月经先期
涵义:1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者(且连续三个周期以上)。
2过多→月经周期正常,仅是经量明显增多(大于80~100ml)。
西医:1先期→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失调出血的黄体不健全;盆腔炎导致的出血。
2过多→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失调出血的月经过多;肌瘤、异症、盆腔炎等导致的量多。
治则
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
当归地黄饮或归肾丸
血虚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稀。
症状
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腹空坠、面唇舌爪甲淡白、皮肤干燥不泽、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治则
养血益气调经
方药
滋血汤或小营煎
痰湿
月经
月经周期正常或后期、量少、色淡红、质黏如痰。
症状
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多粘腻,舌淡苔白腻,脉滑。
症状
小腹胀痛、胸胁乳房胀满、精神抑郁、善太息、烦躁易怒、舌淡苔薄、脉弦。
治则
理气行滞调经
方药
乌药汤
月经先后
无定期
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提前或错后超过七天以上者,又称经乱;月经量多兼经期延长皆可渐致崩漏。
肾虚
月经
月经周期或先或后、量或多或少、色黯淡、质稀。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则
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或桂枝茯苓丸加味
经间期出血
两次月经中间(即絪缊期、排卵期),周期性出血现象。
肾阴虚
月经
两次月经中间有少量出血、色鲜红、质稠。
症状
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治则
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方药
加减一阴煎或两地汤合二至丸
症状
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迟或细弱无力(肾阳虚)。
治则
扶阳祛寒调经
方药
温经汤或艾附暖宫丸
实寒
血寒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暗或紫黑、质稠夹血块。
症状
小腹冷痛、得热则减、肢寒畏冷、面色清白、舌淡紫苔薄白、脉紧。
治则
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
《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
气滞
月经
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暗、质稠夹血块、经行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