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正确应用
1、对于抗震不利地段,应提出避让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弄明白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1、对于抗震不利地段,应提出避让要求。
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弄明白有效的措施是什么?2、建筑的抗震构造措施,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还是要考虑提高,除了与抗震等级有关外,还与场地类型有关,当场地类型不是II类时,注意查阅抗规。
3、同一结构单元部分采用天然地基和部分采用桩基的情况,以前版本是没有提出解决办法的,本版规范给出了一定的解决办法,但是相应的措施是什么,现在还不明白。
4、建筑形体,多出建筑形体的概念: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5、扭转不规则,多考虑了一种情况,即当最大层间位移远小于规范限值时,位移比最大限值1.5可适当放宽。
6、有转换层时,转换层上部的结构受力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根据烈度高低和水平转换构件的类型、受力情况、几何尺寸等,乘以1.25~2.0的增大系数。
7、新版增加了“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内容。
目前没有弄明白这种性能化设计怎么实现。
8、设防地震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见3.10.3,属于抗震性能化设计需要考虑的内容。
9、土层剪切波速的测量需要钻孔,且钻孔数量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问题:该钻孔是专门用于测剪切波速还是兼作他用?)10、对丁类建筑及丙类多层建筑,可以根据岩土层性状,按规范给出的表结合当地经验估算土层剪切波速。
11、天然地基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与持力层的岩土性状有关,越是密实,承载力高的土层,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越高。
12、在地震作用下,对天然地基基础的基底零应力区域有一定要求,其他荷载作用可参照该要求,但不一定遵守?就换填砂石的比例问题讨论:(对于地基处理采用3:7砂石还是7:3砂石,如荷重较大,地质条件较差,换填时采用3:7砂石,砂少石多,对承载力改善较好,若承载力要求不高,地质条件本身较好,换填时采用7:3砂石,砂多石少,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即可。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1、关于时程分析结果,以前规范要求采用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新版规范区分了两种情况,时程曲线只有三组时,采用计算结果的包络值,当采用七组及七组以上时程曲线时,采用计算结果的平均值。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解析牛旭宁1张娜彬1伍丽娟1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解析牛旭宁1 张娜彬1 伍丽娟1发布时间:2023-05-07T08:35:00.062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3年5期作者:牛旭宁1 张娜彬1 伍丽娟1 [导读] 通过对《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简要概述,主要介绍本规范制定的目的、包含的工程类别和主要特征;通过对《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与《建筑抗震抗震设计规范》主要不同内容对比分析,介绍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抗震设防对象及工程阶段变化、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差异、地震效应组合中分项系数的调整以及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内容;最后阐述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的正确理解与应用在我国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摘要:通过对《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简要概述,主要介绍本规范制定的目的、包含的工程类别和主要特征;通过对《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与《建筑抗震抗震设计规范》主要不同内容对比分析,介绍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抗震设防对象及工程阶段变化、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差异、地震效应组合中分项系数的调整以及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内容;最后阐述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的正确理解与应用在我国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抗震设防对象及工程阶段;调整系数;非结构构件0引言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导致人员伤亡最多的国家之一。
由于科技水平受到限制,无法实现准确预报地震。
因此,今后乃至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工程抗震仍是抵御地震破坏最有效的方式[1]。
但在抗震设计方面,我国不同规范中有不同的规定,出现了交叉与重复。
2021年4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了《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简称《抗通规》),涵盖了不同工程中的不同方面,有效避免交叉和重复。
本规范于2021年1月1日颁布实施。
这一举措对对工程抗震必将带来深远影响。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在锅炉钢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孙洪鹏马炜言(阿海珐(北京)咨询有限公司北京100020)摘要:《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已进入报批阶段,本文主要论述根据该规范进行地震作用及验算的方法,以及锅炉钢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一些规定和构造要求。
本文只是简单的介绍了部分规范的相关内容,使用者还应认真阅读规范的有关章节,全面理解,才能正确运用。
关键词:构筑物抗震1.前言《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85号文的要求,由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会同有关设计、研究和教学单位,对《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进行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通过调查总结设计经验和国内外地震破坏实例,并结合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开展专题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经多次讨论、修改、试设计和经济分析,最后审查定稿。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针对锅炉钢结构的抗震进行了计算研究,对规范中有关锅炉钢结构抗震的规定进行了验证。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共25章14个附录。
主要修订的内容有: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相协调进行了相关修订;调整了场地类别划分和特征周期的取值;取消B水准,修改了阻尼比计算修正公式,给出钢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值。
取消钢筋混凝土锅炉构架,增补了第8章锅炉钢结构;增加了钢井塔、索道支架和挡土结构等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完善和修订了各类构筑物的抗震验算和抗震构造措施。
2.一般规定第8章锅炉钢结构适用于支承式和悬吊式锅炉的钢结构抗震设计。
在这一章中,对于锅炉钢结构做了一些规定,例如:(1)锅炉钢结构和邻近建筑结构属不同类型的结构,若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将形成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因此,应设置防震缝分割,避免锅炉钢结构和贴建厂房的地震破坏。
当不能形成单独的抗侧力结构单元时,应按不规则结构,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防震缝的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6度、7度,不应小于105mm;8度、9度,不应小于120mm。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正确应用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正确应用一、有关规范对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的规定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QBJ 11—89)中第4.4.2条以及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第5.4.2条中规定,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表达式S≤R/γRE,式中:S为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作用效应的基本组合,R为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QBJ 10—89)第8.1.3条、《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与施工规程》(GBJ 13—91)第5.5.1条进一步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体规定为: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截面承载力应除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而偏心受压、受拉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在抗震与非抗震两种情况下取值相同。
二、在γRE使用中的常见错误应该说,上述规范的规定已经明确规定了γRE的用法,即对非抗震的截面承载力,通过引入γRE,对截面承载力加以提高,用作抗震设计时的截面承载力。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常因为对γRE的理解不完全或不够重视,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题解》中第5页的[题1—2抗震偏压柱的配筋计算]中与γRE,应用有关的内容有:(1)根据柱轴压比为0.12确定偏压柱γRE为0.75。
(2)利用γRE 对柱内力进行调整:M=γREM1,N=γREN1,其中M1,N1为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最不利内力设计值。
(3)求偏心距增大系数时,截面曲率的修正系数为ξ1=0.5fcA/N。
错误就出在第(3)步中ξ1=0.5fcA/N。
此处N取为经过γRE调整后的轴向力N=γRE N 1。
如此用法,γRE 对轴向力的偏心距也产生了影响,进而对构件上的外荷载作用效应也产生了影响。
这样一来就超出了设计规范对γRE 只是用于构件抗震承载力调整的范围。
其实,这个错误出自上述第(2)步中对内力的调整:N=γRE N 1。
对设计规范的表达式S≤R/γRE 进行变换:γRE S≤R。
密肋复合墙体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密肋复合墙体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你可能没怎么注意过,我们身边的建筑都在默默承受着各种压力,特别是墙体的承载力。
别看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那,事实上,它们承受的东西可多了。
你想想,日常生活中,不只是风吹日晒那么简单,还得抵挡地震、风暴这些更严峻的考验。
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一种特别的墙体——密肋复合墙体,别看名字长得像个“技术大咖”,其实它和你我息息相关。
它的承载力和抗震能力,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
说白了,就是在地震来时,它能不能保护你不被压成“烤串”!而要让它发挥最大的威力,我们得为它加个“调整系数”,就像给墙体加点“调味料”,让它在地震时不容易“翻车”。
密肋复合墙体听上去有点复杂,其实简单点说就是那种墙体中间有一层钢筋混凝土“肋条”,这些“肋条”就像筋骨,增强了墙体的力量。
它的抗震性能特别棒,因为在地震来时,这些肋条能分散地震波的能量,避免墙体因为震动而崩塌。
说个通俗点的例子,就像咱们人体的骨骼,没了骨头咱哪儿能撑得住?你试试没骨头的软泥人能抗得住地震吗?当然不行!但是,有些时候密肋复合墙体的设计理论和实际情况可就不一定完全一致了。
你想啊,设计师可能在图纸上画得漂漂亮亮的,可现实中地震并不按套路出牌。
它们的震动幅度,方向,强度,甚至发生的时间,都完全没法提前预料。
所以说,墙体的抗震能力得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这个调整系数就成了关键!打个比方,就像你打篮球,准备了一套装备,发现场地不平,风速太大,原本的装备可能就不合适了,这时候你得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调整一下。
把篮球鞋换成更合适的,或者调整一下投篮的角度,才能确保得分。
说到底,密肋复合墙体的抗震调整系数,正是针对这种不确定因素进行的修正。
根据不同的地震烈度、建筑物的类型、甚至是墙体的施工质量,咱们给这个系数“加油”或者“减负”,从而确保这堵墙在地震时不会被压垮。
你看,这就像给墙体加个保险,给它多点安全感。
通过这个调整系数,建筑师能更精准地计算出,墙体在承受一定地震力量下能表现出怎样的抗震效果。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强制性条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强制性条文1.0.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0.4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3.1.1 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3.3.1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
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3.3.2 建筑场地为I类时,对甲、乙类的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丙类的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3.4.1 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
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3.5.2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 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3.7.4 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3.9.1 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O,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混凝土结构(六)-1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混凝土结构( 六)-1( 总分:100.03 ,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 单项选择题{{/B}}( 总题数:11,分数:100.00)某跨度为6m的钢筋混凝土简支起重机梁,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为一类,计算跨度为5.8m。
承受两台A5 级起重量均为10t 的电动软钩桥式起重机,起重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B}} 起重机主要技术参数{{/B}}2提示:取计算。
(分数:12.00 )(1) . 当进行承载力计算时,在起重机竖向荷载作用下,起重机梁的绝对最大弯矩设计值(kN·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 279B. 293C. 310D. 326(分数:2.00 )A.B.C.D. √解析:[解析] 根据结构力学知识,当最大轮压按照图布置时,得到梁的绝对最大弯矩。
a=B-W=5.94-4=1.92m [*] 绝对最大弯矩发生在图中的C点,大小为:[*] 上式中,[*] 。
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 0009—2012 的3.2.4 条.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为1.4 ;依据6.3.1 条,动力系数为1.05 ,从而绝对最大弯矩设计值为221.7×1.4 ×1.05=325.9kN·m,选择D。
(2) . 在大车的每个车轮处作用于起重机梁上的横向水平荷载标准值T k(kN) ,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 8.5B. 11.8C. 14.1D. 4.23(分数:2.00 )A.B.C.D. √解析:[解析] 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的6.1.2 条,可得[*] 选择D。
(3) . 当仅在起重机竖向荷载作用下进行疲劳验算时,起重机梁上的跨中最大弯矩标准值 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159B. 167C. 222D. 233(分数: 2.00 )A. B. √C. D.解析:[ 解析] 疲劳计算时,只取一台吊车计算,并按标准值,考虑动力系数。
抗震答案——精选推荐

抗震答案1、地震动有哪⼏个要素?P3峰值(最⼤振幅)、频谱、持续时间。
2、地震⼤震、中震、⼩震对应的超越概率?P8⼩震(多遇地震烈度):63.2%,中震:10%,⼤震(罕遇地震烈度):2%。
3、地基⼟液化过程的概念及判别。
P20-P21概念:饱和松散的砂⼟或粉⼟(不含黄⼟),地震时易发⽣液化,使地基⼟的承载⼒丧失或减弱,甚⾄喷⽔冒砂,这种现象称为砂⼟的液化或地基⼟的液化。
判别:初步判别、标准贯⼊试验判别(具体判别过程看课本)4、地震反应谱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P35-P37概念:单⾃由度体系的地震最⼤绝对加速度与相应的⾃振周期T的关系。
影响因素:关键因素:地震动(峰值、频谱、持续时间)、阻尼⽐。
还有场地条件,震中距等其他因素。
5、地震甲、⼄、丙、丁不同类别的建筑对应同样的地震采⽤的措施?P10-P11甲类(特殊设防类):应按⾼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倍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9度更⾼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期地震作⽤。
⼄类(重点设防类):应按⾼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倍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9度更⾼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相关的要求。
同时,应按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
丙类(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
丁类(适度设防类):允许⽐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其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
6、地震烈度对不同建筑的影响(⽐如对建筑的刚度、柔度的影响)。
7、影响液化指标的因素有哪些?P22⼟层所处的深度、地下⽔位的深度,饱和⼟的粘粒含量,地震烈度。
8、影响承载⼒抗震调整系数的因素有哪些?P19岩⼟类型和性状。
9、地震系数K与什么因素有关?P40与地震烈度有关(烈度越⾼,K值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得正确应用
一、有关规范对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
RE
得规定
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QBJ 11—89)中第4.4.2条以及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第5.4.2条中规定,结构构件得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表达式S≤R
/γ
RE
,式中:S为地震作用效应与其她荷载作用效应得基本组合,R为结构构件得承载力设计值。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QBJ 10—89)第8.1.3条、《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与施工规程》(GBJ 13—91)第5.5.1条进一步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体规定为:考虑地
震作用组合得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截面承载力应除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
RE。
而偏心受压、受拉构件得正截面承载力在抗震与非抗震两种情况下取值相同。
二、在γ
RE
使用中得常见错误
应该说,上述规范得规定已经明确规定了γ
RE
得用法,即对非抗震得截面承载力,
通过引入γ
RE
,对截面承载力加以提高,用作抗震设计时得截面承载力。
然而,在实际
应用中,却常因为对γ
RE
得理解不完全或不够重视,出现这样或那样得错误。
最典型得一个例子就是《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题解》中第5页得[题1—2抗震偏
压柱得配筋计算]中与γ
RE
,应用有关得内容有:
(1)根据柱轴压比为0.12确定偏压柱γ
RE
为0.75。
(2)利用γ
RE 对柱内力进行调整:M=γ
RE
M
1
,N=γ
RE
N
1
,其中M
1
,N
1
为有地震作用组合得
最不利内力设计值。
(3)求偏心距增大系数时,截面曲率得修正系数为ξ1=0.5fcA/N。
错误就出在第(3)步中ξ1=0.5fcA/N。
此处N取为经过γ
RE
调整后得轴向力
N=γRE N 1。
如此用法,γRE 对轴向力得偏心距也产生了影响,进而对构件上得外荷载作用效应也产生了影响。
这样一来就超出了设计规范对γRE 只就是用于构件抗震承载力调整得范围。
其实,这个错误出自上述第(2)步中对内力得调整:N=γRE N 1。
对设计规范得表达式S≤R/γRE 进行变换:γRE S≤R。
于就是,对地震作用下组合内力设计值用γRE 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后续得计算,这就是很多设计者得习惯作法。
从本质上讲,S≤R/γRE 与γRE S≤R 并无多大差别。
但从形式上瞧,后者得γRE 等效于一个内力调整系数。
久而久之,很多设计者习惯上也就将γRE 当作了一个内力调整系数来用。
同样得错误还出现在此应试题解第42页得[题1—15]中。
在应用γRE 时,与上述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计算不同、但有联系得就是偏心受压构件、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抗剪计算。
如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式中轴向力设计值N 同样不能预先用γRE 进行调整。
但由于N 对构件得承载力有影响,因此计算截面抗震承载力时,会出现用γRE 对N 进行调整得情况,但应该理解为就是用γRE 对N 产生得斜截面承载力部分进行调整,与内力得调整有着本质得不同。
三、对γRE 得正确理解与应用
目前得结构设计就是采用分项系数表达得以概率理论为基础得极限状态设计方
法。
在各种作用、材料性能与几何参数等基本变量确定后,结构得可靠度决定于各分项系数得取值,既定得结构构件得可靠指标需要一定得分项系数来保证。
地震作用属于可变作用或偶然作用,其目标可靠指标得取值应低于静力作用下得目标可靠指标。
因此,从理论上说,抗震设计中采用得材料强度设计值应高于静力作用时得材料强度设计值。
但设计规范为了使用方便,便于将地震作用效应直接比较,在抗震设计中仍采用静力设计时得材料强度设计值。
但通过引入承载力调整系数丁邢来提高其承载力。
结构构件得抗力分项系数就是按构件在荷载效应组合下,对规定得可靠指标为最优得原则来确定其表达式为:
式中:γR 为构件得抗力分项系数;S i 为第j 种荷载效应;R kj 为结构构件在第j 种荷载效应比值下根据规定得可靠指标确定得结构构件抗力。
因此,荷载作用效应对结构构件抗力得影响因素反映在构件得抗力分项系数γR 中,也就就是说荷载作用效应对结构构件抗力得影响因素反映在材料强度设计值上。
地震作用效应对结构构件抗力得影响进一步用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来反映,而地震作用效应本身,即有地震作用组合时得构件内力则不受γRE 得任何影响。
γRE 就是对截面抗震承载力得调整,而不就是对荷载作用或构件内力得调整。
只有当构件内力对截面承载力有影响时,γRE 才会对构件内力直接产生作用。
否则,γRE 与构件内力只会在形式上相关,而不就是对内力得调整。
因此在应用中,最好直接采用S≤R/γRE 得形式。
首先根据构件内力与几何尺寸确定γRE ,然后根据构件内力与几何尺寸分别计算S 、R,最后再代人S≤R/γRE 中对所求问题进行求解。
不宜采用γ
RE
S≤R得形式进行求解,特别不应采用得求解方法就是先对内力用
γ
RE 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随后得计算。
原因在于,一就是容易将γ
RE
当作内力调整系
数,引起概念上得错觉;二就是容易将经过γ
RE
调整后得内力代人随后对S、R得计算,
引起γ
RE
得不正确应用。
参考文献
[1]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GB 10—8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GBJ 13—91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与施工规程
[4]施岚青.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题解.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