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 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 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曹子建之于子桓, 有凡之隔,而人称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论 大抵如此。
(一)诗歌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4)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第一章 建安与正始文学
一、建安文学繁荣的社会原因
建安文学的时间段限,上起汉献帝元年(公 元196)下到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3)指 汉末魏初的文学,共27年。 其主要作家大 都生活在汉献帝建安时期。
(一)儒学失去统治地位,思想意识的解 放。
谢灵运:“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 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
明代张戎《岁寒堂诗话》“韩退之之文,曹子建 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二、创作 曹植的诗歌创作,可以曹丕称帝为界,划 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抒写自己政治上的雄心 壮志和对建功立业的向往。代表作他的 《白马篇》。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 的特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 经过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 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 辨析的意识。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

1)开创了田园诗的新的艺术境界。在陶 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 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 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
2)平淡自然,语言朴素而含蕴丰美。
3)融理于景、融理于情。如“此中有真 意,欲辩已忘言。”就涉及到玄学中言 意之辩的命题。
.
24
南朝文学
南朝始自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包括宋、 齐、梁、陈四小朝。
.
30
3 鲍照
字明远,出身寒微,曾任临海王刘子顼 参军,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 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
鲍照的一生是不断向门阀制度抗争而最 终失败的一生。他的人生欲望极其强烈, 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行乐、 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认为自 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
.
31
鲍照的诗用词警醒,色泽浓郁,节奏奔 放,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感情 冲动、激荡和紧张,造成一种前所未有 的、富于刺激性的总观。如其乐府诗 《拟行路难》:
字叔达,与齐帝室同宗,后起兵篡夺帝 位,建国号梁,为梁武帝。爱好民歌, 所作大多为乐府诗。其《江南弄》被追 溯为词的起源。
游戏五湖采莲归,发花田叶芳袭衣,为 君艳歌世所希。世所希,有如玉,江南 弄,采莲曲。
.
42
2 萧统
字德施,梁武帝长子。30岁去世,谥号 “昭明”。主持编撰《文选》,是我国 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
在思想方面,南渡后,士人们为了在心 理上逃避惨痛的现实,普遍将热情灌注 于哲学领域,玄学开始盛行。文学成了 玄学的牺牲,变得枯燥无味。在诗坛上 出现了用抽象语言来谈论哲理的玄言诗。
.
20
1陶渊明的生平简介
2 陶渊明诗文的思想内涵
陶渊明在其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然”社 会的向往,这种“自然”社会是他把儒 家虚构的纯朴无争的上古之世与道家宣 扬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结成一体的产 物。这些在他的《桃花源记》、《归去 来兮辞》和大量田园诗中都有显著的表 现。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PPT课件
鉴赏才能。创作需要才能,鉴赏需要才能。“将 阅文情,先标六观”(《文心雕龙·知音》) ◆要有丰富的“阅历”。所谓:“圆照之象,务先博 观”,“凡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要对作品的“六观”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B、鉴赏者的性情
魏晋南北朝的文论家一方面以肯定的方式对欣赏 者的才能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又以否定的方式论 述了关于鉴赏性情的问题。 ◆信伪迷真 ◆文人相轻,崇己抑人。“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曹丕《典论.论文》 ) ◆ 贵远贱近,贵古贱今。“贵远贱近,常人之用 情也。”(葛洪《抱朴子. 广譬》) ◆味诗法与意象法。这两种方法是魏晋南北朝文 论家常用的文学鉴赏方法。比如钟嵘的《诗品》 从整体上看采用了“溯流别”,“第高下”的方法。
A、缘情说。 魏晋南北朝的“缘情说”有三大特 征:
◆强调外物对主体情感的感召右摇动。 “阴阳参舒,春秋代序,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文心雕龙·物色》)“气之动物,物之感人, 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诗品序》)
◆强调“摇荡性情”之物,不仅是指“春风春鸟,秋 月秋蝉”之类的自然物象,同时也指“塞客衣单, 孀闺泪尽”社会现象。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概述
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高 潮,这个时期的文学理论成绩斐然,至少有 四个“第一”:第一部文论专著----《典论论 文》,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 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和第 一部体大精深的文论巨制——刘勰的《文心 雕龙》。诸如“缘情说”、“虚静说”、 “物感说”等诗学范畴、美学范畴在这个时 期发展成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三大分支---“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均获得了巨大的丰收,达 到了一个新境界。所以说魏晋南北朝的文学 理论在中国诗学史、美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 义。

中国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笔记)

中国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笔记)

中国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学元明清文1.诗歌①建安诗歌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之杰)1.诗歌②陶渊明与田园诗《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闲情赋》《归去来兮辞》“白璧微瑕,唯在《闲情》一赋”——萧统“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欧阳修1.诗歌③谢灵运与山水诗大小谢:(1)谢灵运、谢朓[tiǎo];(2)谢灵运、谢惠连“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2.辞赋①曹植——《洛神赋》②王粲——《登楼赋》③左思——《三都赋》3.小说①《搜神记》——古代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干宝搜集)《干将莫邪(gān jiāng mòyé)》、《董永》《吴王小女》、《李寄斩蛇》②《世说新语》——我国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刘义庆编撰)望梅止渴、七步成诗、咏絮之才、东床坦腹巩固练习1.写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千古名句,被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

A.曹丕B.曹操C.曹植D.王粲2.山水诗派的开创者是()。

A.谢灵运B.陶渊明C.王维D.李白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是()。

A.《岳阳楼记》B.《桃花源记》C.《归去来兮辞》D.《归园田居》知识梳理中国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笔记)【说在课前】这次是文学常识的第三节课。

幼儿翻到251页,小学在233页,中学在242页。

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元明清文学【解析】本节课讲解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三部分内容,比较少。

【解析】魏晋南北朝文学包括诗歌、辞赋、小说,诗歌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发展为三个流派,首先讲解诗歌中的第一个流派建安诗歌。

1.诗歌①建安诗歌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空陈王,需软硬留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之杰)【解析】建安诗歌:建安是一个年号,是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年号,他只是个傀儡,大权掌握在曹操的手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就是汉献帝,这一时期诗歌特点慷慨、悲凉、刚健有力、渴望建功立业。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PPT课件

魏晋玄学简介
魏晋清谈在魏太和初成形,主要有荀粲、 傅嘏jiǎ、荀徽等人。正始间达到高潮。
专题介绍
魏晋玄学
两汉经学
汉武帝独尊儒术。两汉时期,儒学的地位空 前提高,尊五经,以经取士。传经之学和注 经之学成为专门的学问,是为“经学”,成 为官方意识形态。 经学的特点是一章一句地解经,因此叫“章句 之学”。(到宋代,才打破汉以来一章一句解 经的文风,注重把握总体思想,即义理,故 宋学又称“义理之学”。)
魏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
玄学是影文学》刘孝标注引檀道鸾《续晋阳秋》 曰: 自司马相如、王褒、扬雄诸贤,世尚赋颂,皆体则 《诗》《骚》,傍综百家之言。及至建安,而诗章 大盛。逮乎西朝之末,潘、陆之徒虽时有质文,而 宗归不异也。正始中,王弼、何晏好《庄》《老》 玄胜之谈,而世遂贵焉。


2、玄学的主题 (1)“三玄”:《老子》、《庄子》、《周 易》——再加上《论语》,构成为玄学兴起 的基本思想资料。 “三玄”代表着先秦哲学 思辨的最高成果。 (2)讨论的主要问题:名教与自然之辨、本 末有无之辨、言意之辨。




3、主要发展阶段和派别: 第一个阶段是正始时期(240—249) ,是魏晋玄学的形成 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他们试图沟通儒道,祖述老庄, 纵横易孔,以“无”为立论之本,开始探讨有无、本末、体 何晏,约 193—249年前后,曹操继子,曹魏集团的掌权大 用等抽象论题,振起玄风,开启了魏晋玄学。这一时期最为 臣 。“好老庄言,作《道德论》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 推崇的经典是《论语》、《老子》、《周易》 篇”。哲学上主张以“无”为立论之本,提倡“贵无论”。 第二个阶段是竹林时期,是玄学的拓展期。得名于当时非常 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 活跃的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 王弼(226—249年),中国哲学史上少有的天才哲学家, 咸、王戎。这一时期《庄子》取代了《论语》的地位,正式 魏晋玄学最重要的奠基人,魏晋时期思想最深邃的哲学家之 构成了“三玄”。阮籍、嵇康是“竹林玄学”的代表人物。 一。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 阮籍和嵇康以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将玄学探讨的领域 《老子微旨略例》、《论语释疑》等。 拓展到文学、美学、语言哲学等多个方面,并以自己的生命 《世说新语》:何晏欲注《老子》,注释到一半,去王弼处。 体证和实践玄学的精神,使魏晋玄学真正成为一种极具影响 王弼谈到自己注释《老子》的心得。何晏认为王弼的注释远 力的社会思潮。 胜过自己,于是放弃完成一半的注文,改而作《道德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卷 详细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卷 详细讲义
六、曹操的散文 曹操的散文散史上有重要地位。他的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清峻、通脱,表 现了曹操的思想和人格。曹操的与政治无大关系的文章笔锋便常带感 情。
曹丕
一、曹丕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曹丕,字子桓,曹操与卞氏所生第一子,建安十六年,任五官中郎将, 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曹操死,曹丕代汉自立,死后谥为 文帝。曹丕崇尚自然,但也善于机变。
曹植 一、曹植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三子。他一生的经 历和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个贵公子。后期受曹丕父子打击限 制,在恐惧和痛苦之中度日,郁郁而终。
曹植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前期创作,多表现其宏伟抱负 及游宴生活,兼及记时伤乱,往往意气风发,文采飞扬;后期作品多抒 发内心忧惧苦闷,深沉而凄婉。 二、曹植的诗歌 曹植的诗众体兼擅,尤其在两个方面有突出成就: 一是乐府诗。这些作品有的用旧题或旧曲另作新辞,如《薤露行》、 《陌上桑》、《平陵东》、《怨歌行》《浮萍篇》等;有的则离开旧题 或旧曲自拟新辞,如《远游篇》、《驱车篇》、《名都篇》、《白马 篇》等。
阮籍是一个性格非常矛盾的人。在表面上,他率性而行,不拘礼法。但 他又极为谨慎,“喜怒不形于色”,他对司马氏极为厌恶,但又不公开得 罪,常借醉酒避开麻烦,在实在避不开时,也违心屈从。因此,内心极 为痛苦。 三、阮籍的诗歌 1、浓重的忧惧和苦闷。 《咏怀》中有不少作品暗示了现实环境的丑恶和残酷,从不同角度表现 世态人情以及身处其间的苦闷焦虑。在阮籍的笔下,世路险恶,人情浇 薄,在名利物欲的驱动下,亲友反目,骨肉成仇。这种情况正是当时的 黑暗政治局面下腐败世风的写照。 3、感慨生命短暂,思考人生出路 4.对奉行礼法纲纪的儒家人物,阮籍也予以否定。 在此基础上,他描写了自己的生活理想。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3、鲍照: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 籍上党,后迁于东海。
“元嘉三大家” “家世贫贱”,“负锸下农”(《谢秣陵令
表》)
刘义庆 鲍参军 《鲍参军集》。
鲍照的诗歌分成五言古体和乐府体二大类。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发唱惊挺, 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魄。亦犹五色 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斯鲍照之遗 烈也。”
2、曹丕:
(187—226)字子桓 诗歌:游子思乡、思妇怀远之情 语言通俗流畅,感情委婉细致,清丽浅显 形式多样,四、五、六、七、杂言都有 《燕歌行》: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散文:《与吴质书》 《典论·论文》: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 篇专门性的论著
3、曹植: (1)生平: 曹植(192—232)字子建 “建安之杰” “绣虎”
散文:《大人先生传》 铺排 辞采 对偶 单行散句交错其间
2、嵇康: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人
。嵇中散 《嵇中散集》
“龙章凤姿”
《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康所著文论 六七万言,皆为世所玩咏。”
《声无哀乐论》、《管蔡论》、《难自然好 学论》
《与山巨源绝交书》
影响:
南朝:隐士 唐:陶诗影响所及,范围不是很大 宋:陶渊明开始受到普遍一致的推崇 苏轼:“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
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与苏辙书》)
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
一、刘宋诗文
《文心雕龙·明诗》: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
,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 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 力以追新。
《美女篇》《吁嗟篇》《赠白马王彪》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曹植《与杨得祖书》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尝好讥弹其
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尝 作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能过 昔人,辞不为也…盖有南威之容,乃可 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 断割,刘季绪才不逮于作者,而好诋诃 文章,倚摭利病。
王粲《神女赋》
婉约绮媚,举动多宜。 谢灵运江妃赋姿非定容,服无常度,两宜欢 嚬,俱适华素。 梁简文帝鸳鸯赋亦有佳丽自女神 , 宜羞宜 笑复宜嚬。 苏轼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状浓抹总相 宜。 周邦彦玉楼春浅颦轻笑百般宜。 《西厢记》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
佛教的传入对汉文化的贡献
促进了哲学的思辨 促成书籍的印行 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 促进了古体诗向律体诗的转变以
及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特征
汉代以前:寓巧于拙,寓美于朴 汉末建安西晋
称 自东晋起 :新奇纤巧 ,绮靡软媚
:情文并茂,文质相
建安诗歌的特点
情文并茂,文质相称 《宋书》谢灵运传论:至于建安,曹氏基命, 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 质。钟嵘《诗品》体被文质。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观其诗文,雅好慷慨, 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 梗概而多气也。 黄侃《诗品讲疏》文采缤纷而不离闾里歌 谣之质。
曹操给文学史带来的最大变化
勇敢地冲破了当时文人不写作民 歌的惯例,将无名氏写作的乐府民 歌这种市民的诗歌形式采纳为知 识分子的诗歌形式。
曹操诗歌内容
1具有市民特点的感情:却东门行戎马不解 鞍,铠甲不离旁。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苦寒行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 取薪,斧冰持作糜。代市民歌咏理想社会: 对酒时吏不呼门…三年耕有九年储…斑 白不负戴…路无拾遗之私,耄耋皆得以寿 终。 2充满具有文人特点的新构想:步出厦门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

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线索魏晋南北朝文学指从东汉末年建安元年(196年)——隋朝统一(589年)共393年的历史。

朝代包括:宋——齐——梁——陈东汉建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此段文学之所以从建安开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政权实际已在曹操手中,汉王朝名存实亡,实际是魏前期的统治时期,有人称之为“魏建安”。

二是建安开始的文学与两汉相比发生了重要的变革,文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因素。

现代一般把之作为中古期文学的开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魏晋南北朝文学风格的前期表现。

故一般都把它划入此期。

古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成就评价不高,如唐《古风》称“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而现在随着文学研究的日渐深入,人们逐渐拨开迷雾,看到了其真面目,其文学成就愈来愈受到重视,大有超越其它的气势。

一、建安文学实际包括建安年间和魏前期的文学。

这时以曹氏文学为中心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文学集团。

主要代表人物有三曹(操、丕、植)、建安七子(王粲、陈琳、应瑒、孔融、刘桢、阮瑀、徐干)。

此时的文学风格是:1、文风慷慨任气《文心•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

”2、通脱(随便)3、清峻这些特点构成了独特的“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其共同的内容表现出了对死亡的恐惧、对人生的忧患,这种感伤思潮一直影响到整个魏晋南北朝。

如曹操《龟虽寿》:“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正始文学正始是魏惠帝曹芳的年号。

文学史习惯用正始文学泛指魏后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文学更为复杂,司马氏掌权,排斥屠杀异己,致使人人相危,因而文风大变,玄学思想开始抬头。

《文心•明诗》:“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

文学风格主要分为两大派:①何晏、王弼正始名士吃药派②嵇康、阮籍竹林名士饮酒派这时的士人大多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不同流俗的特点:1)清谈由东汉的清议发展到正始的清谈,反映了社会的变革给士人心理的影响。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古代文学(二):魏晋南北朝(无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古代文学(二):魏晋南北朝(无答案)全国通用

【文常】古代文学(二):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自公元220 年曹丕代汉,至公元589 年隋统一南北,史称魏晋南北朝。

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学艺术获得巨大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由统一到分裂的混乱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却奇异地飞跃发展起来。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文学概况㈠诗歌建安风骨:“三曹”,建安七子陶渊明谢灵运㈡散文㈢小说志怪轶事㈣文学批评《文心雕龙》等建安文学建安是东汉献帝的一个年号(196—220),文学史上所谓的建安文学是指建安至黄初(魏文帝曹丕年号)一段时期的文学。

代表作家——:三曹、建安七子。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王粲、刘桢、徐干、陈琳、阮瑀、应瑒。

共同特点:1.同情人民苦难,反映战乱的现实。

2.表现建功立业的雄心。

3.风格慷慨悲凉,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三曹”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曹操和曹植曹操,字孟德,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建安文坛的领袖。

代表作:《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曹操善于以诗歌抒写政治理想和抱负,雄心壮志,诗中充满奋发进取的精神。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以大海的宽阔雄伟景象,象征着自己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情词慷慨,胸襟博大。

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五子,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诗人。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谢灵运是建安时期最杰出、最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位文学家。

被钟嵘称为“建安之杰”。

代表作:《洛神赋》《七步诗》《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名都篇》《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羹。

豆茎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与豆茎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那么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急迫呢?建安七子: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又号“邺中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yǔ、应玚yīng yáng、刘桢zhēn“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

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文学

• 题材:不仅抒写传统的忧国忧民、建功立业、个人际 遇,也面向更为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面 向与人的形神息息相通的自然山水。 • 技法:确立了声律的理论规范,形成了典故的运用传 统,丰富了文学的修辞技巧。 • 体裁:既是五言诗的繁荣期、七言诗的发展期、抒情 赋的高峰期、骈文的成熟期、小说与格律诗的草创期 ,也是理论散文进入更加思辨化的时期。 • 文学批评与理论:涌现出一大批专门的文章和著作, 且就文学的创作和审美,提出了诸如文气、风骨、意 象、缘情、神游、兴会、味象、形神、滋味等一系列 重要的概念和范畴。
• 3、语言富丽精工,工于锤炼字句,重辞采, 讲对偶,多用典。
•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 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篇》 • 4、结构单调:形成“叙事——写景——说理”的 模式 • 多名句,少名篇。
南北朝乐府民歌
• 南朝乐府民歌 • 南朝(公元420-589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建 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四个汉人政权——宋、齐 、梁、陈的总称。 • 南朝乐府民歌可分“吴歌”与“西曲” • 吴歌曲目少而歌辞集中,今存曲目二十四种, 诗歌三百二十六首,出于以建业为中心的江南 地区。
• 曹操诗歌内容 • 1、反映了汉末社会动乱和民生多艰 • 如《蒿里行》、《苦寒行》、《薤露行》、《却 东西门行》 • 《蒿里行》反映了初平之年关东州群起兵讨伐董 卓,便令会师之后,他们各怀异心,观望不前, 不久各路人马为争夺权势相互火并、自相残杀。 军阀长期混战,造成百姓惨死,抛骨露尸于野的 衰败景象。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这个历史事实,并 流露了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苍凉激楚,形象鲜 明。因此,后人称《蒿里行》为“诗史”、“汉末 实录”。
• • • •
2、表现政治理想,抒发雄心壮志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魄宏大,意境深远。

历史学考研魏晋南北朝时期 讲义

历史学考研魏晋南北朝时期 讲义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时期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中古历史的转折点魏晋南朝士族社会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文学艺术“自觉”的时代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法律制度社会:士族社会的兴衰政治:皇权与门阀政治消长思想:儒、玄、佛、道并行制度:皇权衰弱而中央集权加强儒学衰落而影响立法董卓之乱与军阀混战:初平元年(190年):曹操起兵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于许昌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建安13年(208年):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形成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

曹操的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任天下之智力“人才莫盛于三国,亦唯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

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

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

后世尚可推见其心迹也。

”赵翼古来只有禅让、征诛二局,其权臣夺国则名篡弑,常相戒而不敢犯。

……至曹魏则既欲移汉之天下,又不肯居篡弑之名,于是假禅让为攘夺。

自此例一开,而奉为成式者且十数代,历七八百年,真所谓奸人之雄,能建非常之原者也。

屯田兴修水利九品官人法中正则由政府委任,这样就把私人的月旦评变作官家的品第,强迫清议与政府一致,同时使原来与政府有矛盾的大族名士与政府取得协调。

政府控制了舆论,而当中正的既是大族名士,他们的私家操纵也由此取得了合法地位。

——唐长孺208年,辟为丞相府文学掾,加入曹氏集团。

时年30岁。

220~226年,魏文帝时期,渐受重用。

文帝伐吴,以抚军大将军留守许昌。

与曹真等受遗诏辅佐明帝。

227~239年,魏明帝时期,长期在外统兵,官至太尉。

抵御诸葛亮北伐,平辽东公孙渊。

与大将军曹爽(曹真子)同受遗诏辅佐齐王芳,拜太傅。

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曹爽,独秉大权。

251年,平定淮南王凌反抗。

同年卒。

251年,以抚军大将军辅政。

次年进大将军。

254年,废黜齐王芳,立高贵乡公髦。

255年,平定扬州毋丘俭、文钦反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平:在家闲居(29岁前)、出仕(29—41岁)、隐居(41—去世)。
、思想 :儒、道、玄兼综,与佛学稍有关联
、性格
)崇尚自然
陶渊明的“ 自然哲学”: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着,更重要的是直接
从本源上说,人本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人们把自己从自然
投入到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和名利的争夺中去,以至丧失了真性,使生命充满
严羽《沧浪诗话》:“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
、生平、性格
、嵇康的诗歌:《文心雕龙》评云:“清峻”
、散文创作 《与山巨源绝交书》
两晋诗坛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指以陆、潘为代表的两晋诗风。他们以才华自负、驰骋文思,在诗歌方面,重视拟古,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风格清丽婉转
、体制短小,多为五言四句
、语言清新自然,多用比喻、夸张以及双关隐语等艺术手法
《西洲曲》
以一位江南少女的口吻,抒发了她对江北情郎的无限相思。艺术
、构思上,采用连环式的章法结构。以四季节序变化为主线,语语相承,段段相接,
、多用比兴,而比兴皆取江南风光。如“单衫杏子红”、“日暮伯劳飞”、“海水梦悠悠”
“《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士大夫的精神家园;2、不为五斗米折腰;3、酒与菊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吴声歌产生于江南吴地,以建业为中心。西曲歌产生于荆、郢、樊、邓,以江陵为中心

2)抒发个人的理想怀抱。如《白马篇》,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不惜
3)反映社会的现实。这类作品不多,今存只有《送应氏》和《泰山梁甫行》两首,很值
、后期诗歌创作。曹植后期的生活与创作发生了巨大变化。曹植在曹丕父子的监视与迫害
抑郁悲愤。曹植后期诗歌创作主要是述说自己怀才不遇,壮志不遂的苦闷及所
、 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一是开拓了一些新的题材。 二是文学形式的更新演化。三是追求修辞的华美。
、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曹操与曹丕
名词解释:
指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以三曹、七子等代表的一批作家,他们在诗歌创
,又称“建安风力”。

。七子中以王粲文学成就为最高。
、乐府形式。曹植是第一个使乐府诗文人化的作家,他的诗脱胎于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
表现出明显的文人化趋向,使以叙事为主的乐府诗转为以抒情为主。
,是模仿汉乐府《陌上桑》而成。它标志着乐府诗向文人诗的转变,为后代诗
、“辞采华茂”。钟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的诗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
”曹植诗用词华美而又形象生动,讲究用词的华美工巧,色泽的鲜明;具有很强的
、质朴的语言。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千古流传,与它语言的质朴关系很大。陶渊明独特的
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景色,要求尽可能采用近似“田家语”的朴素的语
从而形成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艺术效果。陶源明的田园诗,农家生活气息浓厚,又体现了“贫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2)风格慷慨悲凉,语言极为本色。
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敖陶孙《诗评》:“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跌宕悲凉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写作意图的自娱性;2、情景真实;3、诗歌形式质朴无华
、清新的笔法。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
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
、细腻的描写。陶渊明的田园诗植根于田园生活,他对田园生活的切身感受,融化在诗歌
、 玄学是魏晋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 玄学的产生 魏晋玄学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玄言诗的历史地位
、 佛、道二教广泛传播流行 佛、玄、儒的交流及大量的佛寺的创设
、 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如曹植的游仙诗。另一类是以求仙为主旨,
,如汉乐府中的《吟叹曲·王子乔》等。
今存19首,其中有9首为残篇。钟嵘《诗品》评为“辞多慷慨,乖远玄宗”,“坎壈咏
。郭璞游仙诗,继承了《诗》、《骚》比兴寄托传统。郭璞以游仙写失意之悲,与左思借
玄言诗:玄言诗是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
、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
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
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
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五柳先生传》中的自我形象
《归去来兮辞》与文学中回归主题
《桃花源记》的理想模式
通过它,具体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大力者来解救难友脱险的
《吁嗟篇》用飞蓬比喻自己迁徙飘泊的生活等。
钟嵘《诗品》:“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王桀、刘桢及蔡琰
“建安七子”
曹丕《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
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
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
、生平、性格
、创作
:政治抒情组诗的出现,非一时一地之作,主要写诗人在魏晋易代黑暗现实中的各
1)忧生之嗟。
2)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揭露。如《咏怀诗》三十一首
3)抒写理想。
4)隐逸求仙。《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艺术特色举要:
、寓情于景,言近意幽。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其中谢灵运和颜延之当时并称“颜谢”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孕育与产生
前代诗歌创作为山水诗提供了艺术经验,魏晋之后隐逸之风盛行,士大夫大造别墅,游
、谢灵运善写山水诗的原因
、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语言富丽精工;描绘生动细腻;风格鲜丽清新;结构程式化
鲍照及其创新
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之士倍受压抑的痛苦;描写边塞战争与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七子之冠冕”
代表作:《七哀诗》、《登楼赋》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建安风骨:“雅好慷概、志深笔长”。理想的高扬;人生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悲剧的色彩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竹林七贤”
(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
与《离骚》相比较而言,《离骚》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
中国传统士人受儒家思想影响,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黑
陶渊明正是以自己的创作,成为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
《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
“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
、曹操的生平。
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
曹操二十岁举孝廉为郎,后在汉末大乱中聚集兵马,建立了自己的军事
曹操出身微贱,对两汉以来重视家世、经术的传统,并不一味默守。于政教军事,
。可
、《举贤勿拘品行令》。
、曹操的诗歌创作。
一类反映汉未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表现了
桃花源理想社会,是以没有压迫剥削、人人平等、热爱劳动、富于人性、酷爱自由、忠
《归去来兮辞》
、交代出仕原因,一是“家贫”,二是“脱然有怀“。
、表明对当时政治局势及官僚集团或官员个人的态度。
、交代弃官原因,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妹逝奔丧。
第二部分:写归隐之乐 。第三部分:对归隐后的生活展望
指西晋太康时期的几位诗人,文学家。“三张”指诗人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二陆”
“两潘”指文学家潘岳与侄潘尼;“一左”指诗人左思。 这七人代
、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左思与刘琨
名词解释:

、左思《咏史》诗的渊源与特征
、左思《咏史》诗的内容: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象征手法,主旨表达委婉隐晦。
锺嵘《诗品》卷一:“晋步兵阮籍诗,其源出于《小雅》,无雕虫之功,而咏怀之作可以
《雅》,使人忘其鄙近,

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卷二十三:“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
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故粗明大意,略其幽旨也。”
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等;其特点是以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
第三章 陶渊明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政治风云变幻无常,阶级矛盾尖锐复杂
、思想学术领域玄学盛行、佛学渐兴
、家世:曾祖陶侃,东晋初名臣;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早亡,母为东晋名士孟嘉
、采用谐音双关。如采莲一节,委婉含蓄,使诗意更加婉曲多姿
、运用顶真手法。既宛转回环又富于节奏感
北朝民歌与各民族的风习
《梁鼓角横吹曲》,刚健有力
有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战争;有反映羁旅行
、风格刚健豪放,情调坦率爽朗;2、形式有五言四句,还有七言四句;3、语言直率朴素
:北朝民歌杰出代表
”“惊”“飘”用得工巧,又如《公宴》:
”其“冒”、“被”是经过精心锤炼的,形象而生动,不仅为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