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开始,到隋文帝统一中国(589)结束,约400年


、 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是:全国长期处于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乱不休,

、 由于政权的更迭频繁,统治集团中为了争夺权力的斗争也充满着杀气,许多文人被卷入

、 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特点是: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
、 玄学是魏晋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 玄学的产生 魏晋玄学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玄言诗的历史地位
、 佛、道二教广泛传播流行 佛、玄、儒的交流及大量的佛寺的创设




、 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 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一是开拓了一些新的题材。 二是文学形式的更新演化。三是追求修辞的华美。
、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曹操与曹丕
名词解释:
指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以三曹、七子等代表的一批作家,他们在诗歌创
,又称“建安风力”。

。七子中以王粲文学成就为最高。

、曹操的生平。
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
曹操二十岁举孝廉为郎,后在汉末大乱中聚集兵马,建立了自己的军事
曹操出身微贱,对两汉以来重视家世、经术的传统,并不一味默守。于政教军事,
。可
、《举贤勿拘品行令》。
、曹操的诗歌创作。
一类反映汉未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表现了
.。《薤露行》对何进误国、董卓殃
《蒿里行》揭露初平元年袁绍等人兴兵讨伐董卓,内部混战的情形,突
《苦寒行》和《却东西门行》描写征人的生活和他们的思
另一类表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类诗慷慨悲壮,具有更
、《短歌行》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点、风格
1)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
朱乾《乐府正义》说:“乐府题,自建安以来,诸子多假用,魏武尤甚。”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2)风格慷慨悲凉,语言极为本色。
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敖陶孙《诗评》:“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跌宕悲凉,独臻 超绝。”
3)四言、五言皆擅长
曹 植

:曹植的诗歌今存八十余首,辞赋、散文四十余篇。创作经历大致以建安二

、曹植前期诗歌创作。其内容大致有三个方面:
1)宴饮游乐唱和酬答,反映了贵公子的

生活情景。如《公宴》、《侍太子坐》、《斗鸡》等。
充满贵族气,显露出诗歌的娱乐性和社会交际的功能。也有一些诗

2)抒发个人的理想怀抱。如《白马篇》,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不惜

3)反映社会的现实。这类作品不多,今存只有《送应氏》和《泰山梁甫行》两首,很值

、后期诗歌创作。曹植后期的生活与创作发生了巨大变化。曹植在曹丕父子的监视与迫害
抑郁悲愤。曹植后期诗歌创作主要是述说自己怀才不遇,壮志不遂的苦闷及所

1)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如《杂诗》。
2)抒发自己被压抑被迫害的痛苦和不幸,如《赠白马王彪》,揭露了骨肉相残的残酷性 ;
,借蓬草被风所吹四

3)游仙诗和情诗。寄托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及怀才不遇的情感。《七哀》在思妇身上寄托自
《美女篇》把女性形象写得美而深情,感叹自己身世潦倒。

、乐府形式。曹植是第一个使乐府诗文人化的作家,他的诗脱胎于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
表现出明显的文人化趋向,使以叙事为主的乐府诗转为以抒情为主。
,是模仿汉乐府《陌上桑》而成。它标志着乐府诗向文人诗的转变,为后代诗
、“辞采华茂”。钟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的诗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
”曹植诗用词华美而又形象生动,讲究用词的华美工巧,色泽的鲜明;具有很强的
”“惊”“飘”用得工巧,又如《公宴》:
”其“冒”、“被”是经过精心锤炼的,形象而生动,不仅为诗

、工于起调。曹植诗很少平铺直叙,其结构大多都比较精致,常常以警语开头,突出和渲
使读者一开始就能感觉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野田黄雀行》:起首用“高

、善用比喻。曹植诗中的比喻不仅多,而且贴切,并且常常以全篇作比。如:《野田黄雀行》,
通过它,具体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大力者来解救难友脱险的
《吁嗟篇》用飞蓬比喻自己迁徙飘泊的生活等。

钟嵘《诗品》:“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王桀、刘桢及蔡琰
“建安七子”
曹丕《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
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七子之冠冕”
代表作:《七哀诗》、《登楼赋》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建安风骨:“雅好慷概、志深笔长”。理想的高扬;人生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悲剧的色彩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竹林七贤”
(240-249),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
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


、生平、性格
、创作
:政治抒情组诗的出现,非一时一地之作,主要写诗人在魏晋易代黑暗现实中的各

1)忧生之嗟。
2)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揭露。如《咏怀诗》三十一首
3)抒写理想。
4)隐逸求仙。《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艺术特色举要:
、寓情于景,言近意幽。
、象征手法,主旨表达委婉隐晦。
锺嵘《诗品》卷一:“晋步兵阮籍诗,其源出于《小雅》,无雕虫之功,而咏怀之作可以
《雅》,使人忘其鄙近,

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卷二十三:“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
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故粗明大意,略其幽旨也。”
严羽《沧浪诗话》:“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

、生平、性格
、嵇康的诗歌:《文心雕龙》评云:“清峻”
、散文创作 《与山巨源绝交书》
两晋诗坛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指以陆、潘为代表的两晋诗风。他们以才华自负、驰骋文思,在诗歌方面,重视拟古,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指西晋太康时期的几位诗人,文学家。“三张”指诗人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二陆”
“两潘”指文学家潘岳与侄潘尼;“一左”指诗人左思。 这七人代


、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左思与刘琨
名词解释:


、左思《咏史》诗的渊源与特征
、左思《咏史》诗的内容: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左思《咏史》诗的评价和影响
锺嵘《诗品》卷一:“晋记室左思诗,其源出于公干,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
锺嵘《诗品》卷二:“宋征士陶潜诗,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创成一体,垂式千秋。”

郭璞的游仙诗

诗歌以“游仙”名篇始自曹植,但以游仙为题材则可上溯至战国。早期游仙诗可分为两
,如曹植的游仙诗。另一类是以求仙为主旨,
,如汉乐府中的《吟叹曲·王子乔》等。

今存19首,其中有9首为残篇。钟嵘《诗品》评为“辞多慷慨,乖远玄宗”,“坎壈咏
。郭璞游仙诗,继承了《诗》、《骚》比兴寄托传统。郭璞以游仙写失意之悲,与左思借





玄言诗:玄言诗是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
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等;其特点是以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

和注解,

第三章 陶渊明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政治风云变幻无常,阶级矛盾尖锐复杂
、思想学术领域玄学盛行、佛学渐兴

、家世:曾祖陶侃,东晋初名臣;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早亡,母为东晋名士孟嘉

、生平:在家闲居(29岁前)、出仕(29—41岁)、隐居(41—去世)。

、思想 :儒、道、玄兼综,与佛学稍有关联
、性格
)崇尚自然
陶渊明的“ 自然哲学”: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着,更重要的是直接
从本源上说,人本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人们把自己从自然
投入到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和名利的争夺中去,以至丧失了真性,使生命充满

)真率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写作意图的自娱性;2、情景真实;3、诗歌形式质朴无华


、清新的笔法。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
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

、细腻的描写。陶渊明的田园诗植根于田园生活,他对田园生活的切身感受,融化在诗歌

、质朴的语言。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千古流传,与它语言的质朴关系很大。陶渊明独特的
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景色,要求尽可能采用近似“田家语”的朴素的语
从而形成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艺术效果。陶源明的田园诗,农家生活气息浓厚,又体现了“贫

、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
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
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
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五柳先生传》中的自我形象
《归去来兮辞》与文学中回归主题
《桃花源记》的理想模式
桃花源理想社会,是以没有压迫剥削、人人平等、热爱劳动、富于人性、酷爱自由、忠

《归去来兮辞》

、交代出仕原因,一是“家贫”,二是“脱然有怀“。
、表明对当时政治局势及官僚集团或官员个人的态度。
、交代弃官原因,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妹逝奔丧。

第二部分:写归隐之乐 。第三部分:对归隐后的生活展望

与《离骚》相比较而言,《离骚》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
中国传统士人受儒家思想影响,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黑
陶渊明正是以自己的创作,成为

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
《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
“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
“《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士大夫的精神家园;2、不为五斗米折腰;3、酒与菊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吴声歌产生于江南吴地,以建业为中心。西曲歌产生于荆、郢、樊、邓,以江陵为中心


、风格清丽婉转
、体制短小,多为五言四句
、语言清新自然,多用比喻、夸张以及双关隐语等艺术手法
《西洲曲》
以一位江南少女的口吻,抒发了她对江北情郎的无限相思。艺术

、构思上,采用连环式的章法结构。以四季节序变化为主线,语语相承,段段相接,

、多用比兴,而比兴皆取江南风光。如“单衫杏子红”、“日暮伯劳飞”、“海水梦悠悠”

、采用谐音双关。如采莲一节,委婉含蓄,使诗意更加婉曲多姿
、运用顶真手法。既宛转回环又富于节奏感
北朝民歌与各民族的风习
《梁鼓角横吹曲》,刚健有力

有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战争;有反映羁旅行


、风格刚健豪放,情调坦率爽朗;2、形式有五言四句,还有七言四句;3、语言直率朴素
:北朝民歌杰出代表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其中谢灵运和颜延之当时并称“颜谢”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孕育与产生


前代诗歌创作为山水诗提供了艺术经验,魏晋之后隐逸之风盛行,士大夫大造别墅,游


、谢灵运善写山水诗的原因
、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语言富丽精工;描绘生动细腻;风格鲜丽清新;结构程式化

鲍照及其创新

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之士倍受压抑的痛苦;描写边塞战争与


思想情调表现昂扬激越、慷慨不平、怨愤难抑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风格方面,


发展了七言诗为主的歌行体,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从


、《代出自蓟北门行》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483~493)间,故又称永明体.代表作


:齐梁之际文坛领袖人物
是永明体的主要倡导者之一;第二,较早论及“情”、“文”、“质”之间的关系;第三,
“三易”说(《颜氏家训·文章》引沈约语:“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
”)

、小谢诗承大谢,结构为写景加抒情与说理;区别在于小谢诗已基本剔除玄言说理成分;
、小

谢诗风清新明丽,格调明净潇散,改变了大谢诗的繁富典重之风;
、诗歌语言音律谐适,流畅自然。
、善于熔裁警句。







之名起于梁简文帝萧纲。《梁书·简文帝本纪》:“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
。”



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
北朝文化与文学
南北文风的交融
庾信文章老更成

42岁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为梁宫廷文学侍臣,诗文主要为奉和、应制而作。早期的诗

感伤时变,常有乡关之思。融南北文学于一炉,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作了必



《拟咏怀》、《寄王琳》、《哀江南赋序》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登楼赋》《洛神赋》
南朝美文的衍化



、讲究对偶,在句式上多用四六句式,故又称“四六文”,骈四俪文是其句式最基本的

、语言上讲究平仄。齐梁时期骈文受永明体诗歌创作的影响,更注意声调的谐美。
、注意征事用典和词藻的华丽。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魏晋南北朝小说
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志怪与志人
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是志怪小说兴盛的土
干宝《搜神记》、刘义庆《幽明录》
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趣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
。代表作:刘义庆《世

《世说新语》

1、以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以、活灵活现,
2、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

、曹丕《典论论文》2、陆机《文赋》3、钟嵘《诗品》4、刘勰《文心雕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