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教案_16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认真而又扎实地字词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它应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在教学课文前,我充分发动学生开动脑子,集思广益如何运用最巧妙的识记方法记住掌握本课词语。然后再让他们去交流展示,相互学习别人的好的学习方法。
二.抓重点句子,自主掌握家乡的桥的特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家乡的桥的特点。
难点: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体悟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六、教学源自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桥,我们大家都见过,也都
走过。在我国美丽富饶的江南水乡,由于河多,桥自然也多,在这里,桥就是路,路就是桥。请大家齐读课题。针对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我让学生在自主阅读预习的基础上,运用最有效的识记方法理解掌握住本课的词语。再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自主交流,交流展示,总结归纳出本课家乡的桥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思乡感情的领悟。主要通过各种形式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思想感情,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文章中家乡的桥的特点,自己去感悟作者的感情。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家乡的桥》
姓名:
张春娟
工作单位:
唐河三小
学科年级:
五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西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来自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是一篇自主阅读课文。主要介绍了家乡的桥的特点,并通过对家乡的桥的介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桥的依恋,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这节课主要内容:运用总---分的结构,向我们展示了家乡的桥的特点,桥的数量多、造型千姿百态、名字充满情趣、是孩子的乐园。通过写桥表达作者思乡之情。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教案_16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山洪的凶猛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
(播放山洪视频)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面,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山洪的特点。
(大、猛、狂)(二)扣课后提示,领悟表达特色1、导入:同学们,课文一次次地写到山洪和暴雨,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2、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有了这种可怕的感觉呢?(大屏幕出示句子)3、感受三种表达特色。
出示三个句子:(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天动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第一种表达特色:哪一种有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像泼。
像倒。
)指导朗读(读得有力、并猛)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是第一种表达特色。
在句后批注雨的力度。
第二种表达特色:由学生说;指导朗读(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齐读。
第三种特色:让学生自己发现。
(指名回答);找出文中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教师课件出示);你们看,“跳舞、舔、爬”,单独看,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惧、胆战心惊)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导朗读。
(三)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1、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读3----10自然段,划出关键词语。
(学生汇报找出的关键词语,并结合句子指导朗读。
)2、同样是在山洪的突发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呢?(老汉)该选哪些词来表现老汉呢?也在3---10处然段中找几个关键词。
(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家乡的桥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家乡的桥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桥梁形态和建筑特色;2.能够简单描述桥梁的历史和故事;3.能够通过描写语言,表达对家乡桥梁的情感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家乡桥的形态和建筑特色;2.家乡桥的历史和故事;3.描写家乡桥的情感和感受,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形态和建筑特色、桥梁的历史和故事,并引导学生简单描述桥梁的历史和故事;2.教学难点:通过描写语言,让学生表达对家乡桥梁的情感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1.集体授课法:共同探讨、共同学习;2.小组讨论法:多角度视角,分享思考;3.个别辅导法:针对学生不同,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引导。
五、教学过程1. 热身(10分钟)教师放映图片,展示不同形态、不同图案的桥梁,引导学生畅想它们背后可能存在的故事和历史。
2. 正片(3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图片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形态和建筑特色、桥梁的历史和故事,引导学生在讲述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课件,展示城市化进程给家乡桥梁带来的挑战和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家乡还需要保护什么。
3. 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阅读练习,内容为相关家乡桥梁的历史故事,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和简单整理,用语言表达故事背后的情感和感受。
4.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家乡桥梁的知识、情感和思想,强化理解。
六、教学评价1.学生表述桥梁的形态和建筑特色,并简单描述桥梁的历史和故事;2.学生通过描写语言表达对家乡桥梁的情感和感受;3.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情感和思想进行理解和总结。
七、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课件;2.家乡桥梁的图片、模型等观察材料;3.相关家乡桥梁的历史和故事;4.相关阅读材料。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将知识点(家乡桥梁的形态和建筑特色、桥梁的历史和故事)与情感和思想(对家乡桥梁的情感和感受,城市化进程等变化对家乡桥梁的影响)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对家乡深入了解,增加自豪感和自我价值感。
2018-2019年度新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12家乡的桥 教案教学设计
12.家乡的桥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优美景致。
2.积累语言,体会作者爱桥、怀乡之情。
重点难点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一定都见过桥,在你见过的桥中,你认为哪儿的什么桥最好看?把它讲给同学听听,大家交流一下吧。
2.今天我们跟随作家王申浩到他的家乡江南去看看那里的桥。
请看老师写课题:12*家乡的桥大家先把课题读一读遍,请大家质疑: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呢?(预设:家乡的桥什么样子?家乡有多少座桥?桥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写桥?……)3.你们可真是爱提问的孩子!这节课,我们重点带着这两个问题——“家乡的桥有什么特点?”“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看自学提示:出示提示,指名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画出相关语句,圈出重点词语,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2.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点拨1、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认为那些自然段最不好读?谁有勇气来把它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的是否正确流利?师生评议,随机纠正指导。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家乡的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这两个问题你们读懂了吗?下面我们来交流。
(数量多造型妙名称美)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家乡的桥有什么特点?1、总体汇报:家乡的桥都有那些特点,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数量多造型美名称美)能告诉大家你是采用什么好方法把它们又快又准确地找出来的,——抓总领句。
对,在阅读课文时,注意抓每一段的总领句。
抓住总领句,就抓住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2、分别感悟:特点一数量多我们来看第一个特点——桥多,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桥的多?指名读,评价,引导:据说在一座水乡小镇上,竟有287座各式各样的小桥,谁能读的更多?再指名读。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家乡的桥》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等方式,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学生培养对桥梁建筑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口语表达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 课文长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3. 对桥梁建筑特点的描述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家乡的桥》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桥梁建筑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家乡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桥梁的了解和印象。
2. 课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和书写。
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运用生字词。
4. 课文理解: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口语表达:教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对桥梁的看法。
6. 观察与描述:教师展示桥梁的图片或视频,学生观察并描述桥梁的特点。
学生练习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描述。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桥梁的特点和意义。
学生展示自己对桥梁的绘画或写作作品,分享对桥梁的理解和想象。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家长协助孩子进行生字词的复习和默写。
学生选择一座自己喜欢的桥梁,进行观察和描述,下一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展示等。
2. 生字词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教案_0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小桥的特点,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2.积累语言,体会作者爱桥、怀乡之情。
3.学习用总分段式写话。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家乡小桥的特点,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难点:学习用总分段式写话。
教学准备:教师:相关课件学生:预习本课。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大屏出示几张江南的图片,教师问:知道这是哪里吗?(江南)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学生汇报。
2.师:江南,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江南以风景如画、繁荣发达著称,所以无数文人墨客纷纷用诗文表达了他们对江南的喜爱、怀念。
比如在白居易眼中,江南是这样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跟老师一起读)而在江南长大的王申浩眼中,他的家乡是这样的:我的故乡在江南,弯弯绕绕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生齐读)师:你读出了什么?学生回答:河长(多),对河的喜爱之情。
师:“网布”把家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错的样子写得十分形象。
2.师:小河长,小桥多。
桥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还连接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
真可谓是“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它与乡亲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于是王申浩写下了《家乡的桥》(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第1题大屏出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家乡桥的特点?2.学生完成自学要求,完成后坐端正。
3.学生汇报,教师展示:桥多、造型千姿百态、名称美、孩子们的乐园4.师:大家找得又快又好!你们能介绍一下经验吗?(找中心句、关键词)三、细读感悟1.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家乡桥的特点写清楚的呢?以造型千姿百态一段为例,请大家快速地读第三自然,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家乡桥的特点写清楚的?(大屏出示)生:抓住过户桥和单孔桥进行描写,突出了家乡桥的造型千姿百态。
2.师:下面我们就边读边感受作者家乡的桥的造型吧。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家乡的桥》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第一主题是故乡情思。
本课就是一篇怀念家乡的作品。
作者怀着真挚的感情,回忆了故乡江南小桥的特点,回忆了小桥给自己的童年生活带来无限情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作者开门见山,点出“故乡在江南”;又从数量多,造型奇,名称美和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等几方面,具体介绍了家乡小桥的特点;最后以“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学情分析:本课介绍的江南水乡小桥,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江南的小桥流水未必熟识,可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有关水乡小桥的资料。
复述课文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本课的这一训练可以凭借“小标题”来展开,这样既帮助学生理清了复述的基本层次,也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当然,复述还是要以文章为依据,必须在认真读文,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
2、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常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这句话的含义。
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3、继续学习复述课文,能按小标题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习复述课文,能按小标题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有关水乡小桥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离开他的故乡江南一别就是几十年。
每次与朋友谈起江南,故乡的人、故乡的景始终萦绕在他的眼前。
尤其是故乡的那些小桥。
于是他就提起笔写了这——板书:家乡的桥齐读课题[说明:通过谈话,引出课题让学生慢慢进入学习探究的氛围中,为整堂课的实施打下较好的铺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自读欣赏,整体感知为什么作者如此留恋家乡的桥,家乡的桥给作者留下了哪些挥不走,抹不去的记忆呢?轻声读1、轻声读读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2)故乡的桥的哪些内容给作者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2、交流板书造型千姿百态名称多、美我们的乐园[说明:通过朗读,圈划,让学生基本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三、理解桥形,品味语言。
西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家乡的桥》教案
《家乡的桥》教案第—课时教学要求: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等词语意思。
2、通读课文,理清层次。
3、初步理解江南桥多的原因,造型和名称的特征,作者把家乡桥称作“我们的乐园”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了许多雄伟壮观的大桥。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与桥有关的课文,题目叫(板书)1、家乡的桥2、齐读课题3、审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二、预习课文。
1、生字组词。
2、查字典,理解预习3的词。
3、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字组词。
注意读音,组词是否正确。
2、理解词意。
①缀——连接,组合。
课文指石阶一阶一阶连接上去。
②撷取——摘取。
课文指如意桥的桥名是从王维的诗句中摘取而来的。
③刚劲雄健——强劲有力。
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体强劲有力。
④飘逸潇洒一一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
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
3、通读课文,了解各节的大意。
①故乡江南的小河多。
(板书:河多)②小桥的数量多。
(板书:小桥多)③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
(板书:造型多)④小桥的名称美,来历多,字体各不相同,关于小桥的故事多。
(板书:名称美)⑤小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是孩子们的“乐园”。
(板书:乐趣多)⑥作者最忆家乡的桥。
(板书:忆桥)四、根据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故乡江南的小河多。
第二段:(2—5)介绍故乡小桥的特点。
第三段:(6)作者最忆家乡的桥。
五、练习读课文。
六、作业:1、完成练习册查字典作业。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每词抄四遍。
3、读课文三遍。
板书:河多小桥多1、家乡的桥造型多名称美乐趣多忆桥第二课时课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1——3节,重点训练学生分三步体会用词的好处。
2、朗读课文第三节,完成课后练习三填空(1)。
3、准备背诵第三节。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下第2课《家乡的桥》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下第2课《家乡的桥》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家乡的桥》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桥的喜爱之情。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绘,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感受作者对家乡桥的情感表达。
2.2运用比较、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3学会通过描绘事物,传达自己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3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绘。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桥。
1.2板书课题《家乡的桥》,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好奇心。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2.3学生分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3.1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3.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指导学生学会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课堂讨论4.1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4.2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5.课堂练习5.1设计描绘家乡事物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
5.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6.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四、板书设计家乡的桥1.桥的形态2.桥的变迁3.桥的回忆4.桥的情感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美好,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家乡的桥|西师大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描写了记忆中故乡美丽的小桥,展现了江南水乡那份悠远的意境。
课文从桥多、桥的造型、桥的名字等3个方面来介绍家乡的桥的特点。
作者再通过具体的描写把孩子们的快乐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桥进一步的赞美。
本课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是学生积累和感受语言魅力的好素材,引导学生以不同方式读记,畅谈自己的感受,揣摩本文在写作上的妙处,是本课主要的教学任务。
【知识与能力目标】(1)阅读课文,知道水乡的桥多、桥美。
(2)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家乡桥的独特与美,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家乡桥的特点,感受文中几个省略号的运用及对家乡小桥名称的理解。
学生: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桥的资料。
教师: 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家乡”,激情引领:孩子们,说说我们的家乡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2.如果把故乡比作成一幅画,你最想在上面画上什么呢?有一位作家一提到家乡,他就想到了家乡的桥。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江南的水乡,一起欣赏家乡的桥。
(补充板书:的桥)3. 齐读课题。
4. 质疑课题。
预设:(1)家乡的桥什么样的?(2)家乡的桥为什么让作者难以忘怀?5.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
二、初识家乡的桥。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2. 边读边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家乡的桥?3. 检查、交流:(1)认读词语血脉螺蛳雄赳赳凉悠悠弯弯绕绕千姿百态飘逸潇洒刚劲雄健(2)课文从()()()()这四个方面介绍了家乡的桥。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家乡的桥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家乡的桥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2)了解家乡——洛阳的景观和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对家乡的感情和描述家乡的美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情感交流的能力。
(2)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营造班级和谐、爱国情感浓厚的课堂氛围。
(2)学会尊重、欣赏和保护家乡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促进环保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家乡的桥(1.5课时)三、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掌握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对家乡的感情和描述家乡的美好。
四、教学难点1. 识读生字词,掌握相关概念,如历史文化等。
2. 理解古桥的历史文化价值,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意识。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教师的现场讲解与举例说明,来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当前所学内容。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来发掘文中的美好内容;同时,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共同纪录并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美好。
六、教学手段1. 实物或图片。
2. PPT演示。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1. 导入新课:通过垂钓行动中所了解的桥洞,初步探究出本节课的主题——家乡的桥。
2. 创设情境:请学生想象一下,当他们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看见一座仿佛蕴含着历史文化的古桥,会有什么感受?(二)阅读讲解1. 教师讲解:通过图片和板书的形式,介绍大禹治水时期留下的“凌汇桥”,并告诉学生这是洛阳著名的古桥。
2. 听读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内容,老师(或课代表)向全班读出一遍文章,让学生跟着读。
3. 短文解读:分段讲解文本,阐述文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某项知识。
4. 词语辨析:解释一些不熟悉的新词语或词组,例如“框架式”、“石拱桥”、“雅致雄浑”、“别有洞天”。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课件_16
小河长
小桥多
过 户 桥
圆 形 单 拱 桥
夜里,你撑条小船穿过去,那光景,会 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想象
最漂亮最有气派
名字美
元宝桥 形状
骆驼桥
震龙桥 民间传说
娘娘桥
诗句 如意桥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归嵩山作》第三四句, 其全文如下: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 1、暮禽:晚上归巢的鸟儿 【翻译】
多音字
干劲 (jìn)
劲
刚劲 (jìnɡ)
•自学提示:
1.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家乡的桥? 2.桥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
在我的故乡江南,弯弯绕绕的小河,像 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网布”把家乡的一 条条小河纵横交错的样 子写得十分形象,给读 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比 喻贴切。
飘逸潇洒
篆书
草书
篆书
刚劲雄健
飘逸潇洒 隶书
楷书
草书
我们在桥头__下__棋__(__q_í_)、____猜__谜_、___讲__故__事_, 我们在桥边__钓__鱼____、__摸__螺__蛳__(__s_ī_)_,碰得巧, 还能从桥洞捉一对__毛__蟹____呢!
乐园
结构梳理
家乡的桥
江南水乡小河多
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 (打一建筑)
桥
12*家乡的桥
词语解释
【飘逸(yì)潇洒】 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的字体自然大方、洒脱、 不拘束。
【千姿百态】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雄赳(jiū)赳】 形容威武。
(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2课 家乡的桥》教案
第12课家乡的桥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3.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爱乡,怀乡之情.教学准备1.推荐诵读王维的《归崇山作》一诗,了解诗意.2.多媒体课件.教学重难点了解小桥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情怀.教学过程一,谈话启发,引出课题读《忆江南》.小桥流水人家,青山绿水环绕,这就是美丽的江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课文走进江南,去领略迷人的江南景致,尤其是那令作者无比留念的家乡的桥.(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生字,词;想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检查自学情况.三,品读课文,了解特点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家乡的桥.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小桥多,桥形独特,桥名美.3.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地方,读出美感.重点指导:(1)桥连接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那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2)夜里,你撑条小船穿过去,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夜里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会听到什么要求读出夜的宁静,和谐,体会情境美.(3)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课件演示草,篆,隶,楷字体,体会”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等词的意思,并通过给各种桥配不同字体的桥名体会”相衬相映”.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出自己的感悟.四,探究体验,感悟桥趣家乡的小桥不仅造型千姿百态,而且桥的名字也非常美,让人领略到江南水乡的特色,真令人向往!在这么美的地方一定留下了我们愉快的童年生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5段,思考:(1)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说说桥乡孩子可以参加哪些活动想象一下他们在各项活动中的乐趣.2.指名反馈.引导学生读好重点句,说说体会.“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悠悠的风,轻轻荡漾的波,转眼就把我们送入了梦乡……”3.小结:家乡的桥真是我们的乐园!有感情地朗读第5段.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总结.作者忘不了家乡的桥是因为(),(),()……是啊,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回忆,令人向往.难怪作者爱乡的情怀如此浓烈,难怪他一直最恋的还是家乡的桥.2.读了课文,也说说我们的家乡.家乡的什么地方是你的乐园说给大家听听.修改意见教学后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描写了记忆中故乡美丽的小桥,展现了江南水乡那份悠远的意境,字里行间透出作者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作者采用“总----分”的结构模式,首先总起全文,写“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多,接下来具体介绍桥的数量多、造型、名称以及桥是我们乐园来追忆、描写家乡的桥。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熟悉课文,了解江南桥的多姿多彩,抓住文章优美的语句,分析体会作者那种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要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吗,多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以提高自己的语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3、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的故乡在江南,在那里他度过了他愉快的童年时光,当他阔别家乡几十年后,时常想念家乡的山山水水,尤其是家乡的桥,令他魂牵梦绕,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家乡的桥》,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他的家
乡看一看他家乡的桥吧。
情同学们齐读课题《家乡的桥》。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家乡的桥什么样子?家乡有多少座桥?家乡的桥有什么特点?
(三)出示自探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然后用自己对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
(四) 学生独立自探
学生自学,老师巡回指导,尤其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二、解疑合探
小组合探(一)
初步感知课文
1、用课件出示自探提示:
(1) 这篇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家乡的桥的?
(2)从课文2—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2、评议上面提出的两个问题。
随机纠错。
小组合探(二)
1、用课件出示合探内容:
(1) 细读第2自然段,从哪些地方看出桥多?
(2)细读第3自然段,作者写了哪两种桥?这两种桥各有什么特点?
(3)“夜里,你撑条小船穿过去,那光景,会使你怀疑进了月亮婆婆的家
呢?”作者为什么说进了“月亮婆婆的家”?
2、学生抢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教师随机出示课件讲解、补充,加深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
全班合探(一)
1、;江南的桥千姿百态,作者为什么只写两种桥?
2全班展开讨论。
3.师生共同交流。
4师总结:作者抓住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两种桥来写。
小组合探(三)
1出示合探内容。
(用课件出示)
(1)家乡的桥有哪些好听的名字?
(2)家乡的桥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3)桥名有哪几种字体?你喜欢哪一种?
(4)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条船。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2小组展开合探。
3学生抢答上面的问题。
教师依次展示课件,让学生熟悉桥的名字,记住
桥名的由来,欣赏不同字体写的桥名,感悟江南桥文化。
全班合探(二)
1出示课件月夜下的小桥,让学生看图片,发挥想象合探。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作者,清明节跟着外婆坐船扫墓去,一路上,外婆娓
娓动听地给你讲一个又一个故事,你的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
2生讨论后回答。
3师总结。
作者会想念外婆,更想念家乡的小桥。
小组合探(四)
1、出示合探内容。
(用课件展示)
(1)在家乡,为什么孩子最恋桥?
(2)你能想象孩子们在各项活动中的乐趣吗?选一项,说一说,要体现孩子们的开心、快乐。
2、小组内展开讨论。
3、学生抢答上面的问题。
适当给于表扬。
全班合探(三)
1、出示合探题目
细读最后一自然段,作者仅仅是恋桥吗?还有什么美好的情感?
2.全体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3师生共同交流
作者留恋小桥,更不能忘记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时的那份童真、童趣。
留恋童年时的美好时光。
三、质疑再探
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我们读懂了家乡的桥具有数量多、造型秒、名称美的特点,体会到作者对桥的留恋,对家乡的思念。
请浏览课文,看看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的问题交给学生,单独不能处理的,互相讨论解决)
四、运用拓展
(一)学生自编
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内容出一道测试题考考大家。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出题:积累词句、挖掘课文内容、延伸想象。
(二)教师补充
谁不爱自己的家乡,我也要夸夸我的家乡:一提起家乡,我就想起————;就想起--------;就想起——
(三)全课总结
1、自主总结
回顾本篇课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想一想,谈一谈。
(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思想等方面进行总结)
2、教师总结
同学们,月是故乡明。
谁不说咱家乡美!请大家采用本课写法,以“家乡的————”为题,在日记中也来夸夸自己的家乡,也来抒发自己的乡情。
板书设计
12家乡的桥
桥多
家乡的桥造型千姿百态思乡
名称美
是我们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