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下第三单元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word教案1
第十二课、苏东的艰难探索导学内容大课题两极下的竞争课型学时共 5 学时本节内容苏东的艰难探索第 3 学时课程标准(内容标准)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导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思考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对比教学法。
尝试把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改革进行一些比较,以有助于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懂得社会主义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导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吸取经验和教训;明白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改革必须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难点能够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做出客观的评价,认识到改革需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导学设计意图复习导入——自主阅读——问题讨论——知识巩固教具准备有关同时期中国的资料。
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个性化设计(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并思考: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哪个国家?(生回答后明确)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诞生了一些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你们能说出这些国家的名称吗?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需要探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道路,那么,这些苏**会主义国家探索发展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吗?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和困难?(出示课题,引入新课(二)学生自主阅读。
(三)学习新课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1、阅读指导师:本目标题是“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小修小补”指什么?“小修小补”的背景如何?“小修小补”的内容有哪些?“小修小补”的结果怎样?你如何评价这种“小修小补”?学生自主学习。
北师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1
• ●填一填:下面是小明学习赫鲁晓夫改革 时所列简表,请你填写空白部分内容。 • 经济方面 • 1、 • 2、 • 3、 • 53年, 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把 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同时, 他对 也施行手术,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 效,但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限制。 • 2、1968年,匈牙利领导人 在全国开始 推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将国家的 、 、 有机结合起来;在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 。 这次改革使匈牙利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 平提高,国内出现了稳定局面。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自主学习目标 •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 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 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 3、懂得社会主义发展、改革的道路不 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许多困难 和挫折,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 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测评反馈
• 1、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点是( ) A、发展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反对个人崇拜 • 2、20世纪70年代,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 国家是( ) A、捷克斯洛伐克 B、匈牙利 C、苏联 D、南斯拉夫 • 3、在匈牙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同时,东欧其他社 会主义国家也大都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的结果是 ( ) • A、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B、导致内战爆发 • C、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 D、取得很大成就 • 4、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遭到 的干涉而被迫中断。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苏联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ppt精编课件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苏东的艰巨探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第12课苏东的艰巨探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方法,并对其进行评判。
明白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取得显著成效。
◆进程与方式对照教学法,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和改革后的中国进行比较,以助试探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明白社会主义进展、改革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实事求是、坚决不移才能取得成功。
【重点难点】重点: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难点: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作出客观的评判【教学进程】◆温故知新:一、提问:前面咱们学习了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请同窗们回忆一下!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二、导入:二战后,在苏联的阻碍和帮忙下,欧洲和亚洲一系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建设本国经济时都照搬苏联模式,后来发觉苏联模式日趋不能适宜本国生产力的进展,接踵进行了改革,其结果如何呢?◆目标自学:(阅读试探)阅读教材,你以为赫鲁晓夫的改革什么缘故没有从全然上打破斯大林模式?◆互动导学(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一、经济改革(1)农业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伊始即雄心勃勃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革,他的改革从经济领域开始,并扩展到政治领域。
在农业改革中推行一系列进展农业的方法: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钱,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等。
改革虽取得了必然的成效,但他随意莽撞,不能实事求是,必然无法取得成功。
(2)工业改革:赫鲁晓夫对工业也进行了改革,如加大地址和企业的权限、增加资金和劳动力方面的投入等。
(3)评判: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虽取得必然的功效,但并无从全然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
二、政治改革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赫鲁晓夫也进行了一些政治方面的改革,他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使很多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但赫鲁晓夫的这些改革并无冲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教学设计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思考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问题导读下的自主阅读整理法。
在教师提问导读下,通过读书、思考、整理、质疑,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学习任务。
对比教学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三中全会后的中国改革进行一些比较,以有助于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
懂得社会主义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匈牙利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是否得以真正落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要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吸取经验和教训;明白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改革必须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教学难点:能够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做出客观的评价,认识到改革需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三、教学过程一)学前指导示目标1、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请思考,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哪个国家?(生回答后明确:1917年,俄国)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诞生了一些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你们能说出这些国家的名称吗?(欧洲: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亚洲: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
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需要探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道路,那么,这些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发展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吗?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和困难?(引入新课)2、学习目标:(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北师大版
(1)批改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2)点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作业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业进行展示,通过展示作业,了解学生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历史事件的见证人和亲历者的口述史。
-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分析。
7.评估工具:
-练习题和模拟测试。
-学生作业和项目报告。
-课堂讨论和提问反馈。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提前熟悉相关知识点。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史料实证:通过分析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与改革的相关史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史料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史料来验证历史事实,形成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
2.历史理解:引导学生了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背景、过程、成果及影响,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和思考改革的原因、成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解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历史: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下)
——匈牙利改革
♣ 如何改革(措施)
(1)经济上— 把国家的计划管 理和商品生产、 市场调节有机结 合起来。 (2)政治上— 发扬社会主义 民主。
试一试:
请你试着从改革措施中分析改革的 成效:
1.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2.经济稳步发展。 3.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 4.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
政治改革 ♪ 措施
v提出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 林的个人迷信; v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我们应如何客观看待 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
(提示:请从进步意义和消极 影响两方面分析)
砸 毁 斯 大 林 铜 像
全盘否定斯大林
对赫鲁晓夫政治改革的评价
进步意义:
赫鲁晓夫的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消极影响:
但未能找到问题 的真正根源,最终重 蹈覆辙。
识图:请在下图中指出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地理方位
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改革类历史事件学习方法 提示:
(1)为什么改革?(背景)
(2)如何改革?(措施)
(3)改革效果如何?(结果或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为什么改革?(背景)
(1)照搬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 初期,促使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九年级下册课件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等国家领导人为其守灵
苏 联 赫第 鲁三 晓任 夫领 导 人
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
♣ 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原因)
经济——片面发展工业, 造成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
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word教案 (1)
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北师大版【教材分析】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后举起改革的大旗。
改革涉及政治、经济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与此同时,匈牙利等东欧国家进行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最终都陷入困境。
教材分为两个子目:第一子目“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介绍了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和评价;第二子目“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介绍了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改革。
【课程标准】1、了解赫鲁晓夫的改革,2、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取得显著成效。
3、思考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史鉴今的努力。
过程和方法对比教学法,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和改革后的中国进行比较,以助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2、明白社会主义发展、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概括。
难点: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作出客观的评价。
【学情分析】本课学习内容理论性较强,趣味性不足。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内容,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因此可采用问题讨论法和对比教学法,利用已有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挖掘、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讲解法、对比教学法、问题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欧洲和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建设本国经济时都照搬苏联模式,后来发现苏联模式日益不能适宜本国生产力的发展,相继进行了改革,其结果如何呢?请学习本课!(出示课题,引入新课)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板书)阅读指导师:本目标题是“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小修小补”指什么?为什么要“小修小补”?“小修小补”的内容有哪些?“小修小补”的结果怎样?你如何评价这种“小修小补”?指导学生带着以上问题阅读第一目,思考、整理赫鲁晓夫改革的有关内容。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名师教学案 北师大版
学生根据提纲自主学习,学习过程分为如下三步:①独立学习;②组内交流:在组长带领下交流、讨论;③教师提问,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
一、赫鲁晓夫晓夫的小修小补:赫鲁晓夫改革:改革原因、时间、措施、评价
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匈牙利的改革:改革时间、人物、目的、内容:影响
三、“布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改革)时间、结果
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B、“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什么模式?有什么特点?
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D、怎样看待、评价这一模式?
二、展示目标
1.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赫鲁晓夫的经济政治改革的措施及其影响。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卡达尔领导的匈牙利改革的成效。
课题: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
教学目标:
1.了解赫鲁晓夫的改革,
2.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教学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概括
教学难点: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组抢答、教师点评。)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A、改革是在斯大林模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的B改革中曾大规模开垦荒地
C、改革开始时曾提出反对个人崇拜D、改革摆脱了斯大林模式
5、赫鲁晓夫改革受挫的根本原因是()
A、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他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
C、他被迫于1964年下台,没有时间完成改革
D、他的改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12苏东的艰难探索课件
改 革
♪ 措施
③增加农业投资, ④大规模开垦荒地。
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 经济模式
工业改革
♪ 措施—对工业也实行“手术”
政治改革
♣措施:
①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②你对如历何史看上待的赫冤鲁假晓错夫案全进盘行否平定反斯,大使林不的少做人法的?冤屈得以昭雪。
砸
要 建 人♣一 设 崇评分 和 拜价为 反 和:二 法 家西长.客斯制观毁斯大林铜像战作地进 消争风评步 极的而价意 影重抹人义 响要杀物: :领。和导显历人 然史赫从 小, ,事鲁总 修赫斯件晓体 小鲁大。夫来 补晓林作的讲 ,夫功为改, 并的绩苏革只 没做卓联取是 有法著社得对 取是,会了斯 得错不主一大 实误能义定林 质的因早的模 性。其期成式 的个效的 突。
是( B)
A.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B.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C.西方国家在苏联和东欧国家之间挑拨离间
D.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措施:
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 结合起来。
政治上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成效: 改革使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
了明显提高, 国家政局也长期保持稳 定。
识图:请在下图中指出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地理方位
改革类历史事件学习方法提示: 1.为什么改革?(背景) 2.如何改革?(措施) 3.改革效果如何?(结果或影响)
屈得以昭雪。
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 为什么改革?(背景)
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 义道路,它们在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一 定成就。但由于照搬苏联模式,其弊端也日益显露出 来,改革势在必行。
匈牙利改革
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word教案 (3)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012苏东的艰难探索一、教学目标: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二、教学重难点:赫鲁晓夫以及匈牙利改革的措施以及认识。
三、教学过程:(多媒体课型)1.导入:由课文标题导入:苏东指什么?有何相同国情?为什么这一时期开始改革?2.引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改革势在必行。
3.出示:本课学习目标4.检测:学生预习目标达成检测(《学习手册》内容)5.补充:利用本课图片、材料对预习内容简单的重复,加深学生印象。
6.小结:结合预习内容概括构建本课知识结构7.方法:总结介绍学习目标的记忆方法(板书记忆法)8.巩固:学生把知识点背诵3分钟(多媒体展示)9.探究:针对本课重点和难点,利用各类史料尽量把设计的问题简单化,对相关知识点的解释通俗易懂,语言精练,贯穿情感渗透。
①漫画反映苏联经济发展出现什么问题?引入赫鲁晓夫改革突破点——农业。
结合课本材料阅读认识农业滞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学生理解改革必须以农业为突破点。
②借助图片,结合我们生活,思考怎样促进农业的发展,以此理解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措施;根据课本小字扩展内容,带领学生认识赫鲁晓夫农业改革虽有所成就但效果不明显的原因;结合政治改革以及小字扩展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③借助卡达尔改革措施,对比中国改革开放,学生理解匈牙利成为“欧洲消费者天堂的原因”。
④根据赫鲁晓夫改革和卡达尔改革,学生获取有利于我们国家发展的的经验教训。
10.小结:对本课知识内容的小结和情感的升华。
11.巩固: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本课学生所学。
四、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九下第三单元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共21张PPT)
一、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小修小补)
1、改革原因:
2、改革的突破点: 3、改革的措施:
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
♣ 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原因)
受斯大林模式的影 响,苏联的工农业 发展改革原因: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改革的突破点: 农业 3、改革的措施:
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
改革者: 改革时间:
26
2、改革措施:
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 a 经济上: 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 b 政治上: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试一试:
请你试着从改革措施 中分析改革的成效: 20世纪70年代
的匈牙利成了 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东欧消费者的 有了明显提高,国家政局也保 天堂”。 持了长期稳定。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1
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时间、改革 者、突破口、内容、 影响/评价
2
下图两人分别是?他俩的探索分别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等国家领导人为其守灵
苏 联 赫第 鲁三 晓任 夫领 导 人
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1953年,赫鲁晓夫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 在苏共20大上作报告,举起了改革的大旗!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21
——匈牙利改革
改革类历史事件学习方法提示:
(1)为什么改革?(背景)
(2)如何改革?(措施) (3)改革效果如何?(结果或影响)
♣ 为什么改革?(背景)
东欧国家照搬苏联的模式其弊端日益暴露
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 强调,不应该“奴隶般地 模仿外国的模样”,致力 于推行改革。
♣ 如何改革?(改革措施)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林的个人迷信。 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我们应如何客观看待 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
(提示:请从进步意义和消极 影响两方面分析)
砸 毁 斯 大 林 铜 像
全盘否定斯大林
对赫鲁晓夫政治改革的评价
进步意义:
赫鲁晓夫的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拓展延伸
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 国的改革历程中,你得出哪些认识。
(提示:可从实事求是、重视民生等 方面考虑)
匈牙利的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我国的 改革应从中吸取什么经验?
(1)匈牙利通过改革,使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
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国家政局也保持了长期稳定。20世
纪70年代的匈牙利成了“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2)我国的改革应该学习其从体制上进行全面的改 革,把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要发扬 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欧 洲
亚 洲
改革类历史事件学习方法 提示:
(1)为什么改革?(背景)
(2)如何改革?(措施)
(3)改革效果如何?(结果或影响)
♣ 为什么改革?(背景)
(1)照搬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 初期,促使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苏联模式与 本国国情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发 展的阻碍。
C.轻工业 D )
2.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是(
A.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猛烈地冲击斯大林模式 B.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改变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改革使各种矛盾日益激化
3.匈牙利改革的政治措施不包括( D
)
A.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B.健全法制 C.稳定政治局势 D.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 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 期形成的经济模式
政治改革 ♪ 措施
1、 提出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 林的个人迷信。 2、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砸 毁 斯 大 林 铜 像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作秘密 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
玉 米 运 动
苏 联 版 的 大 跃进
上世纪50年代的苏联,赫鲁晓夫执政,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也为 了实现超越美国的梦想,他实行了全国规模的生产大跃进。梁赞州领导 人拉里奥诺夫为了升官,承诺本州向政府上交的肉产品从1958年的4.8万 吨增加到1959年的15万吨。任何心智健全的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赫鲁晓夫为了鼓舞士气,认可了他的计划。最后,拉里奥诺夫不 惜以动用暴力手段不准州内百姓消费任何肉食、从邻近州武装抢购肉类 、全州动员投入到“为牛肉而战斗”的疯狂行列中去,才算勉强完成了 15万吨牛肉上交的政治任务。拉里奥诺夫当然成了苏联的英雄,被授予 列宁勋章。但是,他面临的光荣使命是,第二年要完成30万吨牛肉的上 交任务。他只好开枪自杀。
我们应如何客观看待 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
(提示:请从进步意义和消极 影响两方面分析)
对赫鲁晓夫政治改革的评价
进步意义: 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
消极影响: 但未能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
最终重蹈覆辙。
权力高度集中,民主与法治仍很缺乏
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1、新政策猛烈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 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 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
斯 一、 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原因) 大 计划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 经济: 林 造成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 模 式 有 那 些 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盛行, 政治: 弊 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端
2、如何改革?(改革措施)
农业改革
——经济改革突破点
结合课本第75页的材料阅读,想 一想: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为什么要 从农业开始?
2、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实事求是的精 神、总体的规划、科学的实验,未能从根本上 打破斯大林模式。
♣ 为什么改革?(背景)
(1)照搬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 初期,促使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苏联模式与 本国国情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发 展的阻碍。
♣ 如何改革(措施)
3、重视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九年级下册课件
识图:请在下图中指出二战后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地理方位
早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战时共产中的 政治经济体制)
改革类历史事件学习方法 提示:
(1)为什么改革?(背景) (2)如何改革?(措施) (3)改革效果如何?(结果或影响)
农业改革措施:
减税 、提价 、投资、垦荒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玉米 对发展畜牧业收益甚大, 于是强行要求在苏联扩大 玉米的种植面积。1953年 全苏的玉米播种面积只有 350万公顷,赫鲁晓夫却要 求到1960年扩大为2800万 公顷,八年中要增加七倍 。由于玉米是干热气候作 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 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 穗。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 计划遭到了集体农庄庄员 的消极抵制,最终彻底破 产。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等国家领导人为其守灵。
苏 联 赫第 鲁三 晓任 夫领 导 人
名 人 轶 事
在1960年联大会议最后一 天,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赫 鲁晓夫攻击当时菲律宾的 一位代表,该代表称当时 的苏联吞没了东欧的政治 权及民权。《赫鲁晓夫传 》作者威廉-陶布曼称,当 时赫鲁晓夫用双拳击打桌 面,并脱下右脚穿的鞋, 使劲用鞋敲击桌面。后来 ,赫鲁晓夫自己还搞笑地 说:“原来这样做真有趣 ”。
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 经济上: 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 政治上: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 改革的成效?
议一议:
为什么苏联改革成效不显著?为什么 匈牙利改革成效显著?
拓展延伸
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 国的改革历程中,你得出哪些认识。
(提示:可从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重 视民生等方面考虑) 1、根据本国国情,体制上全面改革 2、要深思熟路,反复实践,科学论证,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