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12 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 北师大版
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 北师大版
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北师大版【教材分析】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后举起改革的大旗。
改革涉及政治、经济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与此同时,匈牙利等东欧国家进行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最终都陷入困境。
教材分为两个子目:第一子目“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介绍了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和评价;第二子目“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介绍了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改革。
【课程标准】1、了解赫鲁晓夫的改革,2、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取得显著成效。
3、思考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史鉴今的努力。
过程和方法对比教学法,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和改革后的中国进行比较,以助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2、明白社会主义发展、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概括。
难点: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作出客观的评价。
【学情分析】本课学习内容理论性较强,趣味性不足。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内容,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因此可采用问题讨论法和对比教学法,利用已有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挖掘、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讲解法、对比教学法、问题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欧洲和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建设本国经济时都照搬苏联模式,后来发现苏联模式日益不能适宜本国生产力的发展,相继进行了改革,其结果如何呢?请学习本课!(出示课题,引入新课)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板书)阅读指导师:本目标题是“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小修小补”指什么?为什么要“小修小补”?“小修小补”的内容有哪些?“小修小补”的结果怎样?你如何评价这种“小修小补”?指导学生带着以上问题阅读第一目,思考、整理赫鲁晓夫改革的有关内容。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教学目标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2.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卡达尔改革。
难点: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请思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是哪个?(学生回答后明确:俄国)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诞生了一些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你们能说出这些国家的名称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名称。
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需要探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道路,那么,这些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发展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吗?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和困难?推进新课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阅读指导:本目标题是“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小修小补”指什么?“小修小补”的背景如何?“小修小补”的内容有哪些?“小修小补”的结果怎样?你如何评价这种“小修小补”?指导学生带着以上问题阅读第一目,思考、整理赫鲁晓夫改革的有关内容,将整理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改革背景、改革的目的、改革的过程与内容、改革的结果以及对改革的评价。
学生自主学习。
分小组选代表将整理情况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
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教师投影赫鲁晓夫改革示意图,让学生与自己的整理内容进行对比,进一步修订整理记录。
在投影展示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生明确:1.“小修小补”是对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高度概括。
改革最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原因是“小修小补”的做法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仍然按照政治的手段搞经济,没有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仍然奉行个人崇拜,民主与法制建设滞后。
2.解释“苏东”的含义。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后的“材料阅读”,结合第一目内容思考:赫鲁晓夫的改革为什么要从农业开始?在学生独立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提示:当时落后的农业生产水平不能满足人民对于食品、工业对于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精品教学案 北师大版
附录:参考答案
(一)预习检测
1、赫鲁晓夫、农业、工业
2、卡达尔、计划管理、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民主
3、欧洲: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亚洲: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
(二)探究交流
二、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发展变化。
当时落后的农业生产水平不能满足人民对于食品、工业对于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大道行思,让历史照亮未来。
1、经济上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把国家的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在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
2、要根据本国国情进行改革,谋求发展;要根据经济规律办事,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把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政府工作的基点。
(三)训练反馈
1—4、C、B、A、D
5、围绕苏联控制东欧、推行霸权主义等方面作答。
12《苏东的艰难探索》
拓展延伸
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 国的改革历程中,你得出哪些认识?
(提示:可从实事求是、重视民生等 方面考虑)
(提示:请从进步意义和消极 影响两方面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砸 毁 斯 大 林 铜 像
全盘否定斯大林
对赫鲁晓夫政治改革的评价
进步意义:
赫鲁晓夫的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消极影响:
但未能找到问题 的真正根源,最终重 蹈覆辙。
——匈牙利改革
♣ 如何改革?(措施)
(1)经济上— 把国家的计划管 理和商品生产、 市场调节有机结 合起来。 (2)政治上— 发扬社会主义 民主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九年级下册讲义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教学目标】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以匈牙利为例,了解 东欧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 动。
四、教学过程
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1. 阅读课文,掌握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和内
容。
2.结合课本P75材料阅读,思考赫鲁晓夫的
经济改革为什么要从农业开始。
斯大林
农业改革
♪ 措施
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 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
苏 联 城 市 青 年 出 发 参 加 垦 荒
政治改革 ♪ 措施
提出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 林的个人迷信; 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我们应如何客观看待 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
3 .通过讨论,评价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等国家领导人为其守灵
苏 联 赫第 鲁三 晓任 夫领 导 人
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
♣ 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原因)
九年级历史下册《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难点: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背后的历史规律,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归纳总结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如改革开放、政治体制改革等。
3.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4.提醒学生关注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体和东欧剧变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运用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并进行分析。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东欧国家,深入了解其在剧变过程中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民族问题等方面的情况,制作成PPT并进行课堂分享。
6.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让学生思考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并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表达能力。
2.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答题思路、观点表达和知识运用,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查阅资料、开展讨论,提高作业质量。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过程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苏东艰难探索教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一、教学要求基本要求: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改革。
提升要求:评价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改革.教学难点:评价赫鲁晓夫改革.三、教学设计【情景导入】【自主学习】1。
年,苏联的改革以_______为突破口。
辅以_____改革,在经济改革的同时,他也进行了方面的改革。
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并未打破苏联__________ __。
2.改革的性质: .启示:3.东欧消费者的天堂指:。
措施:经济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1。
评价赫鲁晓夫改革.2。
苏东改革对我们有何启示?四、课堂小结五、目标检测题:【基本要求题】1.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A.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 B。
美苏冷战对峙使苏联陷入困境( )C。
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D。
没有从根本打破斯大林模式2.苏联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发展苏联经济而多次进行改革,那么,继斯大林之后,领导苏联人民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A.赫鲁晓夫 B.戈尔巴乔夫 C.卡达尔 D.勃涅日列夫3.结合本课所学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指出下列说法中错误是()A.改革是在斯大林模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的B.改革中曾大规模开垦荒地 C.改革开始时曾提出反对个人崇拜D.改革摆脱了斯大林模式4.曾经因为适当的改革,使得它被称为“欧洲消费者的天堂”.这个“它”是指( ) A.匈牙利B.南斯拉夫C.苏联 D.捷克斯洛伐克5.领导匈牙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党的领导人是 ( )A.哥穆尔卡B.铁托C.卡达尔 D.杜布切克【提升要求题】6。
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口是什么?为什么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六、教学反馈: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教学设计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思考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问题导读下的自主阅读整理法。
在教师提问导读下,通过读书、思考、整理、质疑,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学习任务。
对比教学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三中全会后的中国改革进行一些比较,以有助于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
懂得社会主义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匈牙利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是否得以真正落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要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吸取经验和教训;明白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改革必须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教学难点:能够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做出客观的评价,认识到改革需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三、教学过程一)学前指导示目标1、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请思考,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哪个国家?(生回答后明确:1917年,俄国)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诞生了一些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你们能说出这些国家的名称吗?(欧洲: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亚洲: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
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需要探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道路,那么,这些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发展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吗?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和困难?(引入新课)2、学习目标:(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 北师大版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北师大版
(1)批改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2)点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作业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业进行展示,通过展示作业,了解学生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历史事件的见证人和亲历者的口述史。
-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分析。
7.评估工具:
-练习题和模拟测试。
-学生作业和项目报告。
-课堂讨论和提问反馈。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提前熟悉相关知识点。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史料实证:通过分析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与改革的相关史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史料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史料来验证历史事实,形成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
2.历史理解:引导学生了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背景、过程、成果及影响,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和思考改革的原因、成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解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初中历史初三历史下册《苏东的艰难探索》优秀教学案例
2.情境创设与历史体验: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故事化的叙述,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历史氛围。角色扮演等活动更是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共鸣和理解。
3.小组合作与互动交流:本案例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探讨历史问题。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4.反思与评价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身不足,学习他人优点。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及时、全面的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本案例不仅关注历史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通过分析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进行了哪些探索?这些探索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3.创设情境,播放相关历史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艰难探索,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背景和影响,分析其成败得失。
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word教案 (3)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012苏东的艰难探索一、教学目标: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二、教学重难点:赫鲁晓夫以及匈牙利改革的措施以及认识。
三、教学过程:(多媒体课型)1.导入:由课文标题导入:苏东指什么?有何相同国情?为什么这一时期开始改革?2.引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改革势在必行。
3.出示:本课学习目标4.检测:学生预习目标达成检测(《学习手册》内容)5.补充:利用本课图片、材料对预习内容简单的重复,加深学生印象。
6.小结:结合预习内容概括构建本课知识结构7.方法:总结介绍学习目标的记忆方法(板书记忆法)8.巩固:学生把知识点背诵3分钟(多媒体展示)9.探究:针对本课重点和难点,利用各类史料尽量把设计的问题简单化,对相关知识点的解释通俗易懂,语言精练,贯穿情感渗透。
①漫画反映苏联经济发展出现什么问题?引入赫鲁晓夫改革突破点——农业。
结合课本材料阅读认识农业滞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学生理解改革必须以农业为突破点。
②借助图片,结合我们生活,思考怎样促进农业的发展,以此理解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措施;根据课本小字扩展内容,带领学生认识赫鲁晓夫农业改革虽有所成就但效果不明显的原因;结合政治改革以及小字扩展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③借助卡达尔改革措施,对比中国改革开放,学生理解匈牙利成为“欧洲消费者天堂的原因”。
④根据赫鲁晓夫改革和卡达尔改革,学生获取有利于我们国家发展的的经验教训。
10.小结:对本课知识内容的小结和情感的升华。
11.巩固: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本课学生所学。
四、教学反思:。
北师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12 苏东的艰难探索
大化坪中心校有效教学导学案课题 12 苏东的艰难探索一、学习目标: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3、思考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尝试对它们进行客观的评价,积极思考它们的经验和教训;明白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改革必须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学习难点:能否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能否认识到改革陷入困境不是不需要改革,而是未能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三、课前学习:1、赫鲁晓夫改革的原因是什么?2、说出赫鲁晓夫改革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主要措施。
3、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4、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5、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背景是什么?6、匈牙利改革在经济和政治上有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结果如何?7、为什么苏联的改革成效不显著?为什么匈牙利改革的成效显著?8、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的改革历程中,你得出了哪些认识?你觉得中国改革可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四、快乐晋级:9、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社会主义各国相继进行了改革。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的改革开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请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战略决策。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这是为什么?(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是什么?试用一个例子说明这一目的是否实现了?(3)在中国改革之前,还有那些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其结果如何?比较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改革,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基本认识?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同志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
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他的历史功绩永远是第一位的。
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两极下的竞争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 北师大版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取得显著成效。
3.思考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对比教学法,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和改革后的中国进行比较,以助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白社会主义发展、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概括。
教学难点: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叙法、对比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2.导入: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欧洲和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建设本国经济时都照搬苏联模式,后来发现苏联模式日益不能适宜本国生产力的发展,相继进行了改革,其结果如何呢?请学习本课!二、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1.经济改革(1)农业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伊始即雄心勃勃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革,他的改革从经济领域开始,并扩展到政治领域。
在农业改革中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等。
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他随意鲁莽,不能实事求是,必然无法获得成功。
(2)工业改革:赫鲁晓夫对工业也进行了改革,如加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增加资金和劳动力方面的投入等。
(3)评价: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
2.政治改革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赫鲁晓夫也进行了一些政治方面的改革,他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的艰难探索》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取得显著成效。
3.思考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史鉴今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对比教学法,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和改革后的中国进行比较,以助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2.明白社会主义发展、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概况。
【教学难点】
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作出客观的评价。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
导入: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欧洲和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建设本国经济时都照搬苏联模式,后来发现苏联模式日益不能适宜本国生产力的发展,相继进行了改革,其结果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1、经济改革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 课前准备
◆ ◆ 教学过程
(1)农业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伊始即雄心勃勃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革,他的改革从经济领域开始,并扩展到政治领域。
在农业改革中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等。
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他随意鲁莽,不能实事求是,必然无法获得成功。
(2)工业改革:赫鲁晓夫对工业也进行了改革,如加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增加资金和劳动力方面的投入等。
(3)评价: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
2、政治改革
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赫鲁晓夫也进行了一些政治方面的改革,他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但赫鲁晓夫的这些改革并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3、学生“说一说”:如何看待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
4、师归纳: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人物和历史事件,作为苏联社会主义早期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领导人,斯大林功绩卓著,不能因其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等而抹杀。
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是错误的,正因为他不能全面读认识斯大林,全面客观地分析3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和社会现状,因此,他的改革就注定无法成功。
(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东欧国家的社会改革)
1、改革背景
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由于照搬苏联模式其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改革。
2、匈牙利改革
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致力于推行改革,他强调不该“奴隶般地模仿外国的模式”,在卡达尔的领导下,匈牙利从1968年起在全国推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政治上,匈牙利政府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使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国家政局也长期保持稳定,但是到了70年代中后期匈牙利改革因遇到一系列困难而陷入低潮。
在匈牙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同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都进行了改革。
但改革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
三、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苏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所做的努力,但都因缺乏科学理论,未经深思熟虑,急功近利而失败。
苏东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有很重要借鉴和启示。
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