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本教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人教版历史是从自神话和文学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据考据西方的历史学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了解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发明的时间和地区,知道两种文字的特点及书写材料;知道古希腊的史诗及作者和两部叙事诗的名称,了解古希腊戏剧作品及作者和阿拉伯文学代表作品;理解《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天方夜谭》在世界文学的地位。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和甲骨文的比较鉴别,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和对历史文化成果的鉴赏能力;通过分组随堂制作楔形文字泥版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通过讲述古代文学作品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人类古代文字和文学、戏剧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这些充满人类智慧的文化成果的浓厚兴趣,感悟人类文明发明的多元性和共容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这些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培养学生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和价值取向。
【重点难点】一、重点:古代文字和《荷马史诗》。
二、难点:对《俄狄浦斯王》艺术价值的理解。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块10厘米见方的黏土泥版和一根长约10厘米的尖头小木棍,上课时放在课桌上;选读《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二、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参阅有关资料,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剪辑影片《特洛伊》中的宏大场景片段和《奥德赛》中的历险片段。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欣赏法、学生自主学习等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课件出示图片:《棺盖残片上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泥版》《商代甲骨文》)(教师引导过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张图片,图片中的哪种文字是我们以前曾经了解过的呢?(待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知道,甲骨文在商朝时大量存在,但直到近代才被重新识破。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一章《近代化的探索》、第二章《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内容涵盖近代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教学重点: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大事年表,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脉络,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第一章《近代化的探索》,分析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讲解第二章《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分析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史事件,强调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再现重大历史事件。
4. 例题讲解:(1)分析近代化探索中的洋务运动,讲解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2)讲解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以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为例,分析其经验教训。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述重要历史事件。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
2. 黑板右侧: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全面掌握历史下册的内容,包括历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人物等。
教学资源-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多媒体设备-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教学计划第一课:古代希腊-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理解希腊制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 教学内容:了解希腊的城邦制度、奥运会、希腊哲学家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二课:古代罗马- 教学目标:掌握罗马帝国的兴衰历程,理解罗马法律和建筑的影响。
- 教学内容:了解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律制度、建筑和艺术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观看视频。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三课:中国古代科技-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
-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明和创造,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学生报告、作业。
第四课: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意义。
- 教学内容: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线路、货物交流和文化交流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地图展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五课:欧洲文艺复兴- 教学目标:了解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作品。
- 教学内容:介绍文艺复兴的起源、文化思潮、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观看艺术作品、小组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艺术作品欣赏、作业。
第六课:近代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了解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改变。
- 教学内容: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5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2023 篇一一、现状分析历史思品学科只占中考分数50分,由于学业繁重,学生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主科上,弱化了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
要想在这门学科上保证学业质量,我们首先要学会花时间下功夫,而且应该是尽可能花学生在校的时间,所以我们思考的是怎样去提高学生在校时间的学习效益,怎样做好有效教学环节中的细节落实?二、目标定位从目前各校联考成绩来看,我们社会学科有压力也有动力,压力是我们社会学科初三接班老师特别多,而学生对理科重视,放在社会学科上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少,基础又差。
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我们联考第二,进步较大,但期末的成绩就排在联考第五,成绩起伏很大。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最后100多天时间达到最佳复习效果是我们备课组本学期重点工作。
今年的中考目标定位:最低目标是超过市平均分,最高目标是联考学校第二水平。
三、计划安排1、进度安排本学期,初三历史备课组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三轮复习。
(1)1-10周第一轮复习。
我们注重研究《考试说明》,认真组织上好每一节复习课,第一轮的复习要重视基础,扎实落实教学内容。
复习的模式为:依据考点——回归课本——重点突破——当堂检测。
重视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在校时间的学习效益,构建实效课堂。
(2)11-13周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重视专题复习,加强题目的训练,尤其是选择题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导选择题致错误多。
(3)14-16周第三轮复习。
第三轮复习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了解身边大事,感受社会发展变化是我们这门学科的方向和要求,也是命题必须遵循的原则。
综观这几年中考试卷,社会时政热点与考点知识的结合点往往是中考命题的重点。
而且思品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不仅仅为了应考,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第一章:Unit 1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
2. 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
2.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发展: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3. 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Unit 2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掌握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
2. 中国古代文明: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体系,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成就。
3. 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3. 举办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Unit 3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
2. 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发展: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3. 近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成就。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1. 了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 分析俄国和日本通过改革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及其对两国发展的意义。
【教学内容】1. 11年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2. 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内容。
3. 改革对俄国和日本的影响。
【教学重点】1. 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内容。
2. 改革对俄国和日本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改革背后的内外因素及其对改革的影响。
2. 评价改革的成果和不足。
第二章: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目标】1.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背后的科技原理。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第三章:绽放的花朵——科学和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19世纪以来的科学发现和文学艺术作品。
2. 分析科学和文学艺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19世纪以来的科学发现。
2. 文学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重点】1. 19世纪以来的重要科学发现。
2. 文学艺术作品的代表性和影响。
【教学难点】1. 科学发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 文学艺术作品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第四章:两种制度的较量【教学目标】1. 掌握冷战的过程和影响。
2. 分析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冷战的背景和过程。
2. 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冷战的背景和过程。
2. 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冷战背后的意识形态对立。
2. 冷战对世界各国的影响。
第五章:亚非拉的奋起【教学目标】1. 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第一章秦汉的统一和繁荣课时一:秦朝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课程目标1.了解秦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2.理解秦始皇实行法家思想的意义。
3.掌握《秦制》的内容。
课程重点1.秦朝的建立和发展。
2.秦朝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三公制。
3.法家思想的实施及其影响。
课程难点1.理解法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掌握《秦制》的具体内容。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课堂小白板,用于整理思路和回答问题。
3.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步骤一:背景介绍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如周朝的衰落、战国时期的各国争霸等。
步骤二:秦朝的建立和统一1.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发展。
2.秦国灭六国,实现全国统一。
步骤三:秦朝的政治制度1.郡县制。
2.三公制。
3.法家思想在政治制度中的实施。
步骤四:法家思想的实施及影响1.法家思想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2.法家思想的实施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影响。
步骤五: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课堂练习1.列举秦朝的政治制度。
2.解释法家思想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3.了解《秦制》的内容和意义。
参考资料1.《秦制》。
2.《史记》。
第二章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时一:东汉政治制度及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课程目标1.了解东汉政治制度。
2.理解董卓之乱及其影响。
3.掌握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重点1.东汉政治制度的变革。
2.董卓之乱的内容及影响。
3.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1.理解东汉政治制度变革的意义和影响。
2.掌握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课堂小白板,用于整理思路和回答问题。
3.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步骤一:背景介绍介绍东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步骤二:东汉政治制度的变革1.东汉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
2.郡县制的改革和曹操的政治思想。
步骤三:董卓之乱的内容及影响1.董卓之乱的具体内容。
2.董卓之乱对东汉时期的影响。
步骤四: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1.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形势。
2.曹操和孙权的关系及影响。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1.1 希波战争1.2 罗马帝国的扩张1.3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1.4 阿拉伯的扩张第二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1 夏商西周的更迭2.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2.3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2.4 汉朝的政治制度第三章:近代科技的产生与发展3.1 近代科技产生的背景3.2 三次科技革命3.3 科学理论的突破3.4 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四章:近代社会的变革4.1 英国的工业革命4.2 美国的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4.3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4.4 日本的明治维新第五章:20世纪的世界格局5.1 第一次世界大战5.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5.3 第二次世界大战5.4 冷战与两极格局第六章: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的局部抗战6.1 九一八事变6.2 中国的局部抗战6.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6.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7.1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7.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7.3 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7.4 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第八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8.1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意义8.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8.3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8.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第九章: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9.1 两极格局的瓦解9.2 世界上主要的政治力量9.3 地区冲突与热点问题9.4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十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0.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背景10.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0.3 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10.4 全球化中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第十一章:信息技术革命与可持续发展11.1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与发展11.2 互联网的诞生与全球普及11.3 信息时代的社会变革11.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践第十二章:21世纪初的国际关系12.1 911事件与全球反恐战争12.2 伊拉克战争与中东问题12.3 全球化进程中的合作与冲突12.4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十三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社会13.1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变迁13.2 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挑战13.3 社会结构的变动与人口问题13.4 城乡差距与区域发展第十四章:全球生态环境问题14.1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14.2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14.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4.4 国际环境保护合作与挑战第十五章:走向未来的世界15.1 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与机遇15.2 科技创新与未来社会15.3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15.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重点:希波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亚历山大大帝东征、阿拉伯的扩张。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统一国家的建立1.1 秦朝的建立了解秦朝的建立背景,如战国时期的纷争和民众渴望统一的心情。
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意义。
探讨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1.2 两汉的兴衰了解西汉的建立和汉武帝的统治成就,如开疆扩土、加强中央集权等。
掌握东汉的建立和衰落过程,如光武帝的改革和黄巾起义。
探讨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如农业生产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等。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的更替2.1 三国鼎立了解三国鼎立的背景,如东汉末年的宦官专权和民众疾苦。
掌握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和争夺过程。
探讨三国鼎立对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2.2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了解西晋的建立和东晋的建立过程。
掌握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如南朝的宋、齐、梁、陈和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探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第三章:隋唐时期的繁荣与衰落3.1 隋朝的建立与繁荣了解隋朝的建立背景,如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和社会动荡。
掌握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成就和问题。
探讨隋朝的大运河建设和科举制度的意义。
3.2 唐朝的繁荣与衰落了解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的成就,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
掌握唐朝的衰落过程,如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
探讨唐朝的对外交往和文化影响。
第四章:宋元时期的变革与发展4.1 宋朝的建立与变革了解宋朝的建立背景,如唐朝衰落和五代的分裂。
掌握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如科举制度的完善、商业经济的繁荣等。
探讨宋朝的文化成就,如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进步。
4.2 元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
掌握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如行省制度、民族政策等。
探讨元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统一的政治体制、民族融合等。
第五章:明清时期的巩固与挑战5.1 明朝的建立与巩固了解明朝的建立背景,如元朝的统治问题和社会动荡。
掌握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如科举制度的改革、海外贸易的限制等。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5篇历史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本学期,我担当八年级三个班和七年级五个班的历史课。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了。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1、备课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师校教研员的指导下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
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
平时做到周前备课。
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
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平时上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制作课件。
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知识框架、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为的就是让学生有个清晰的概念2、上课上课前积极备课。
上课时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
课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找出不足。
3、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
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1课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1.2 唐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3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交流2. 第2课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2.1 五代十国的政治局势2.2 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3 元朝的统一与大一统格局3. 第3课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转型3.1 明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3.2 清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3.3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近代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各个时期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宋元时期的多元文化交融、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衰落与转型。
2.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明清时期的近代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隋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特点。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2. 内容:1.1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2 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1.3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转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表现。
(2)分析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篇一: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课标要求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把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2.能力: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2.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学习过程设计一、新时代的曙光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4、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名称时间性质革命任务结果1917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两个政权并存1917年11月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二月革命十月革命5、运用动态地图演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2. 掌握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内容】1.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2. 亚洲封建社会的代表:中国、日本、印度3. 欧洲封建社会的代表:法兰克王国、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4. 亚洲与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教学重点】1.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2. 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教学难点】1.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2. 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分析第二章:中古阿拉伯文明【教学目标】1. 了解中古阿拉伯文明的发展,认识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 掌握伊斯兰教的传播及其对阿拉伯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内容】1.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与伊斯兰教的传播2. 阿拔斯王朝的兴衰3. 中古阿拉伯文明的代表:科学、文学、艺术4. 阿拉伯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教学重点】1. 伊斯兰教的传播及其对阿拉伯社会的影响2. 中古阿拉伯文明的代表【教学难点】1.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2. 中古阿拉伯文明的世界贡献第三章:欧洲的基督教文明【教学目标】1. 了解基督教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认识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2. 掌握基督教的教义、组织及其对社会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宗教文化素养,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内容】1. 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2. 基督教的教义、组织与制度3. 基督教文明的代表:西欧封建制度、宗教改革4. 基督教文明对欧洲历史的影响【教学重点】1. 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2. 基督教文明的代表【教学难点】1. 基督教的教义、组织与制度2. 基督教文明对欧洲历史的影响第四章:文明的冲撞与交融【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之间的冲撞与交融,认识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掌握古代文明冲撞与交融的典型事例,分析其原因和意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课俄国农奴制改革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危机11年改革法案的颁布及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2. 第2课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背景政治体制、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3. 第4课第一世界大战战争的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
2. 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世界大战等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重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各国改革举措及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事件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讲解:(1)俄国农奴制改革详细讲解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危机,分析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阐述11年改革法案的颁布及主要内容,探讨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日本明治维新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分析日本在面临民族危机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详细讲解明治维新在政治体制、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3)第一世界大战分析战争的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了解各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
探讨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3.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危机主要内容:11年改革法案影响:促进俄国社会转型2. 日本明治维新背景:民族危机改革措施:政治、经济、教育作用:推动日本现代化3. 第一世界大战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影响世界格局七、作业设计1. 习题:(1)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及其影响。
九年级下人教版历史教案5篇
九年级下人教版历史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年级下人教版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九年级下人教版历史教案1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了解这一人类历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
(板书课题)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1.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
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二月革命虽然-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没实现的原因刚才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新人教版)[优化]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版)[优化]第一章: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教学目标】1. 了解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背景和原因。
2. 掌握殖民地对欧洲殖民者的反抗方式和斗争成果。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背景和原因。
2.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方式和成果。
3. 对殖民地人民的评价。
【教学重点】1.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方式和成果。
2. 对殖民地人民的评价。
【教学难点】1.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背景和原因。
2. 对殖民地人民的评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殖民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引起学生对殖民地人民的关注。
2. 讲解:讲解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背景和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方式和成果。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殖民地人民的评价。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位殖民地人民抗争的代表人物,了解其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教学目标】1. 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成果。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历史观念。
【教学内容】1. 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成果。
3.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
【教学重点】1. 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成果。
2.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
【教学难点】1. 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讲解:讲解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成果,引导学生了解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位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人物,了解其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第三章:科学革命【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掌握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认识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和民族关系。
【教学内容】1. 隋唐政治:隋朝的建立与灭亡,唐朝的兴起与发展。
2. 隋唐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3. 隋唐文化: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4. 对外交往: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
5. 民族关系:突厥、吐蕃、回纥等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教学重点】1.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2.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3. 隋唐文化的繁荣。
4.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5.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教学难点】1. 隋唐时期的政治变革。
2. 隋唐时期的边疆民族关系。
第二章: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3. 认识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农学、医学等。
2. 古代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等。
3. 古代艺术:书法、绘画、雕塑等。
【教学重点】1. 四大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2. 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3. 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1. 古代科技发展的历程和影响。
2. 古代文学艺术的地域性和时代特点。
第三章:三大改革与社会变革【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三大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 掌握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过程。
3. 认识中国社会变革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商鞅变法:秦国的崛起与统一六国。
2. 北宋王安石变法: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3. 明朝张居正改革: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教学重点】1.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2.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3. 三大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教学难点】1. 三大改革的异同。
2. 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
第四章:近代化的探索【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历程和成就。
2024年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案
2024年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书涉及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基础知识。
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和影响,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全面认识。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历史资料、图表等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明确历史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等。
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变革,如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等。
历史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阶级斗争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本质。
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形成系统的历史思维。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播放视频片段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提问学生关于上节课内容的回顾问题,巩固旧知,为新课做铺垫。
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明确学习任务。
新课讲授系统讲述本课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基础知识。
结合历史资料、图表等信息,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本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展开深入探究。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不同意见的交流与碰撞。
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及时解答和引导。
巩固练习设计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提问、抢答等形式,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篇一: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专讲隋朝的历史。
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而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知识体系: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共8个单元,属世界现代史的范畴。
世界现代史是指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直至当今,将近100年的世界历史,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标志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其中,1917——1945年是社会主义国家兴起和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竞争的时期;1945年至今为世界现代史第二个时期,又称当代世界史时期,它以美苏两极对抗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与发展为主要特征。
后四个单元大体上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二、单元知识体系与教学要点分析
1、基本线索:综观世界现代史,有四大基本线索: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到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扩大再到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二是资本主义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不断调整、发展;三是社会主义力量与资本主义势力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四是在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打击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崩溃。
2、具体知识脉络与要点分析: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主要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斯大林模式”的长期束缚之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衰败,加之各国改革的失败,西方“和平演变”攻势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主要讲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第三世界各国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而且把当今世界普遍
关注的热点——巴以问题写入了教材;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为了进一步称霸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政策,甚至进行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苏联为了取得同美国同等的霸权地位,也推行对外称霸的政策,古巴导弹危机是双方正面较量的开始,1979年侵略阿富汗把这一政策推向了极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长达三十多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和多极化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第八单元是一个现代文化的专题——“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主要阐述了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世界性科技革命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与竞争;关于文学的发展,主要讲述了20世纪欧美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现代美术主要介绍了欧美现代派艺术的集大成者——毕加索及其成就;现代音乐和电影则重点介绍了爵士乐和好莱坞。
三、单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基本的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此外还有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
归纳、比较和概括;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养成独立搜集学习资料并能够初步处理的独立学习意识和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学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学生的很多理念与想法是世俗化的、比较浅薄的,通过我们的牵引和指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使其逐步走上正确的轨道;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标
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掌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
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
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
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
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
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
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新时代的曙光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
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
4、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5、运用动态地图演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
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
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为什么说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课堂小结
本课讲述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
这场革命既对当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对以后的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许多国家就是在这种精神的带领下,走上来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要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深刻理解“十月革命”带给世界的重大影响。
板书设计:
第1课俄国的十月革命
一、新时代的曙光
1.二月革命
2.十月革命
3.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4.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政策
5.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