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性政治

合集下载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第一章政治的性质与核心问题三个维度:政治的分析单位:政治理论的构建单位;立论的前提和出发点政治的边界政治的专业化程度1、分析单位:个人,集团,阶级个人-古典自由主义团体-古典多元主义阶级-马克思阶级理论2、范围政府政治观:政治只与国家有关,是政府管理的一种艺术非政府政治观:对政党和利益集团的研究广义政治观:将普遍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权力和权威作为界定政治的标准政治与行政的分化19世纪,美国,政党分肥制spoils system国会1883年通过《彭德尔顿法案》,在联邦政府推行公务员制度核心概念与核心问题不同的政治观都将权力作为政治的基础古典自由主义权力观基本特点1、将权力视为制定和实施法律与公共政策2、这种权力具有强制性3、垄断性地掌握这种权力地是政府官员古典多元主义公共政策地制定是一个众多利益集团彼此竞争地过程,政府的决策是对这一竞争结果的一个认可权力的第一面着眼于决策的权力权力的第二面通过影响政治议程而排除某些决策出台的权力,“议题设置”或“不决策”权力的第三面符号和观念对人们的偏好形成所发挥的作用,思想控制或偏好形塑围绕权力发生的问题是政治的核心问题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人民主权popular sovereignty,sovereignty of people民主权力的制约行政,立法和司法1、人民选举出来的官员有可能堕落和腐败2、官员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扩展自身权力,甚至侵犯民众的利益,人民的绝对统治→“多数暴政”分权(separation of powers),制衡(check and balance)纯粹分权功能或权力与相关的政府部门一一对应非纯粹分权or混合分权功能或权力在不同政府部门交叉配置横向-权力分立纵向-中央、地方第二章政治学:研究方法与学科特点历史的维度19世纪下半叶,分科研究的知识分化趋势制度研究-老制度主义、传统制度主义“形式”政府组织的形式或正式的政府组织“法律”公共法律法律规则和程序作为自变量,民主的功能运作和命运作为因变量,政府制度的安排与选择带有强烈的价值因素对非正式制度的经验描述19世纪后期英白哲特美威尔逊在正式的政治制度结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非正式行为和组织,政府决策的权力或许就在这些非正式的组织和行为之中行为主义革命行为主义在个人和聚合的层次上解释人们的政治行为后行为主义国家或政府存在的目的分配正义(distributive justice)后行为主义开创了政治学的无政府状态-政治学由此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逻辑的维度新制度主义“制度是重要的”,并将其置于自变量的解释地位精英理论“精英-大众”二分“精英民主论”民众虽然不能当家作主,但有权选择谁来当家作主多元主义尽管并非所有的利益集团都能够接近所有的政治资源,但几乎每一个利益集团都具有某种有利的资源,它们可以在民主过程中发挥影响,谋求反映其偏好,实现自身利益的公共政策政治系统理论将自然科学中的系统方法(生物学的有机系统以及控制论的机械系统)运用于政治现象的分析,将政治看做一个系统,它有自身的边界,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有输入与输出公共选择理论政治学的学科特点1、研究对象与范围的动态性2、研究范式的多元性3、学科边界的开放性(1880年,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美国政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4、政治学的国别风格第三章国家与超国家政治从城邦国家到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城邦国家→封建国家及城市的兴起→绝对君主制国家→现代民族国家国家形成的理论探源1、暴力说考茨基《唯物史观》2、神权说3、契约说霍布斯洛克卢梭4、功利说边沁詹姆斯·密尔约翰·斯图亚特·密尔5、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6、当代国家理论的发展道格拉斯·C·诺恩,国家起源理论罗尔斯,“假设契约”国家的形式国家的政体形式1、君主制最高权力掌握在国家元首手中的政体专制君主制等级君主制立宪君主制立宪君主制:二元立宪君主制君主制和议会制并存议会君主制政府对议会负责,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的约束,君主为虚位元首2、共和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议会共和制以议会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它负责总统共和制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直接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委员会共和制国家的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制度,亦称“合议制”社会主义国家共和制巴黎公社苏维埃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作为整体的国家与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1、单一制2、联邦制3、邦联制4、不同国家结构的趋中与融合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公民社会的历史演变1、古希腊国家与社会的重合2、中世纪国家与社会关系萌芽3、近代公民社会的形成公民社会理论的演变1、古典公民社会理论2、近代公民社会理论3、现代公民社会理论4、当代公民社会理论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1、最小国家“守夜人”自由市场2、福利国家国家以社会总体利益的代表的身份,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矫正社会自身所固有的不平等与不公正的趋向,并以此作为保证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的结果3、发展型国家国家力量渗入社会,促进经济发展4、全能国家国家权力无限扩大5、极权国家政治权力对非政治生活的无孔不入民族国家面临的挑战转变中的国际体系1、国际体系的形成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交战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民族国家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行为主体的地位,在实战上肯定了国家主权原则,从而使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民族国家体制成为现代国际关系活动的坚实基础2、全球国际关系体系形成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二战后的国际体系雅尔塔体系冷战一超多强当代国际政治趋势全球化区域化崛起第四章现代政府的设置(一)代议机关议会与现代民主制度代议民主由基于广泛选举产生的,具有一定任期的代表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间接民主形式议会是其核心和主要标志现代议会的直接渊源-等级会议议会制也称内阁制或责任内阁制,起源于英国,又称为威斯敏斯特模式特征:1、虚位元首2、由国家元首任命,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出任政府首脑并组织政府3、内阁全体对其政策向议会负连带责任,受议会的监督4、身份兼容原则权力融合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总统制美国两院制国会总统领导的行政部门联邦法院立法行政司法特征:1、国家政权机构实行严格的三权分立2、总统由普选产生,具有固定任期3、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组织并领导国家的行政机构4、总统领导的行政部门不向议会负责,议会不能迫使总统辞职,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5、身份分离原则分权制衡(separation of powers with check and balance)半总统制兼有议会制和总统制特征魏玛共和国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特征:1、总统权力大大加强2、政府不在议会中产生,但须向议会负责3、议会权力受到极大削弱议会的结构一院制(unicameral system)两院制(bicameral system)指导机构议长(英美)主席团、执行局(法德)议会委员会议会委员会是现代议会的工作机构,议会的大部分实质性工作是在委员会内完成的,委员会事实上已成为议会立法与监督活动的中枢地位议会下设的一级工作机构作用:1、对议案的初审淘汰2、对议案的修改,定型设置原则:1、与政府部门对口设置2、按专业领域设置议会党团领袖党鞭议会职权立法权;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权力,是议会的首要权力财政权财政监督权1、税收,举债的批准权2、对政府预决算案的审议批准权行政监督权1、质询2、不信任投票3、调查其他权力:1、准行政权2、准司法权3、选举权第五章现代政府的设置(二)行政部门行政权又被称为“执行权”,指法律的执行权行政体制类型:一元行政体制;二元行政体制1、总统制的行政体制(单头制)(一元行政体制)1)行政权完全独立于立法权之外2)实行行政首长个人负责制2、议会制的行政体制(双头制)(二元行政体制)1)元首虚位2)议会主权3)责任内阁3、半总统的行政体制1)总统由议会制政体中的虚位元首变成了一个大权在握,凌驾于其他国家权力机构之上的“仲裁者”2)与议会制政体相比较,议会的权力被大大削弱3)政府不从议会中产生,但须向议会负责行政领导机关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府(内阁)及其辅助机构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首脑,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国家元首的功能1、象征功能2、代表功能3、纽带功能政府首脑政府的行政长官职权1)人事任免权或人事任免的建议权2)主持内阁会议3)领导政府的工作4)宣布紧急状态权5)代表政府并对政府的一切行为负责政府与内阁作为行政机关意义上的政府,各国的组成人员通常包括行政机关各部门的负责人行政首脑任命部长时的原则:1)政治原则2)代表性原则3)任人唯能原则4)身份的兼容性原则5)政治利益平衡原则行政管理机构这种按照严格的权力等级构筑起来的组织体系也被称为官僚机构,官僚制(bureaucracy 科层制)1)指一种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理性体系或组织结构2)指由职业文官(专业人员),而非由选举的官员担任行政职务的政府管理体制特征:1)以法律或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权力范围2)牢固而有秩序的上下级制度3)非人格性4)延续性5)专业化1853年,英,斯坦福·诺斯科特爵士和查尔斯·杜威廉爵士《关于建立永久性文官制度的报告》(诺斯科特-杜威廉报告)1883年,美,《文官制度法》(彭德尔顿法),奠定了现代文官制度的法律基础批评:僵化,保守,惰性对民主原则造成的伤害当代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和类型现代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政治管理的职能,干预管理经济的职能,管理文化教育科学的职能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机构:1、政府职能部门2、专门行政管理机构第六章现代政府的设置(三)司法机关司法权司法就其本意而言就是居中而断,即由中立的第三方对发生纠纷的双方进行公正的裁决实施法律,解决纠纷范围:审理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选举诉讼等各种诉讼诉讼案件,行使违宪审查权,向政府提供法律咨询,以及处理一些诸如财产登记,检验遗嘱一类的非诉讼事务特点:1)普遍性2)独立性3) 被动性4)多方参与性法律体系大陆法系是指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在继承奴隶制罗马法的原则和形式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法律体系罗马法“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英美法系是英国在历史上通过法院办案“遵循先例”和立法等形式,广泛吸收日耳曼习惯法,地方习惯,以及罗马法、教廷法的思想和原则,逐步形成起来的一套独特的法律体系普遍法法系判例法法系司法机关的设置法院的种类1)普遍法院2)行政法院3)专门法院4)宪法法院和特别中央司法机构法院的审级结构初审法院上诉法院最高法院现代国家的法院体系初级法院-普通的判案法院-中级上诉法院-最高法院法官选任方式:任命制选举制选举与任命混合制职业募选制检察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审检合署型各级检查机关附设在各级法院内审检分离型检察机关独立于法院系统职权1)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2)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行使侦察、起诉、和控诉的职能陪审团1、英美法系:大陪审团小陪审团2、大陆法系违宪审查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国家立法或有关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团体的行为是否合宪所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审查和裁决武装力量军队、后备部队武装警察群众武装1、武装力量与暴力武装力量是暴力的管理和控制组织,所以暴力是和武装力量最为密切的一个概念暴力以杀戮、摧残或伤害等方式,通过对人们造成损害来实现自己的意志2、武装力量与革命革命是指对已确立的政治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建立一种与以前的秩序根本不同的新秩序3、武装力量与军事军事是直接有关武装力量建设和战争活动事项的统称4、武装力量与战争战争是指国家、地区或集团之间为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武装力量在主权国家内的政治功能1、作为国家主权象征和潜在威慑力量2、以暴力维护政权3、促进国家整合4、政治变迁的重要变量第八章意识形态、性质与功能意识形态是一套多少能够自洽的观念体系,这套观念,不管它们是倾向于保存修改还是推翻现有的权力体系,总之为有组织的政治行动提供了基础因此,所有的意识形态:1)对现存的秩序提供了一种解释,通常是以世界观的形式2)对于值得期待的未来提供了一种模式3)勾勒了政治变迁怎样才能够发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意识形态特征:1)它是一种迷障,它使得一种虚假和错误的世界观固定化,永久化2)它和阶级体系相联系3)意识形态和权力相联系4)意识形态只是和特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的暂时现象意识形态与真理意识形态与科学意识形态的功能1)认识框架2)政治认同和整合3)提供合法性4)政治动员5)经济功能意识形态的“终结”第九章当代世界主要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古典自由。

政治学中的政治制度与政治理论

政治学中的政治制度与政治理论

政治学中的政治制度与政治理论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学科,而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是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政治学中的政治制度与政治理论,并从不同维度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一、政治制度的概念与分类政治制度指的是一国或一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它包括国家体制、政党体制、选举制度、行政机构等方面的内容。

在政治学中,常见的政治制度分类有议会制、总统制、议会内阁制等。

不同的政治制度对政权的组织和运行方式有着直接影响。

二、政治制度对政治理论的影响政治制度是政治理论的基础和实践基础。

不同的政治制度形式对政治理论的发展和实践产生着重要影响。

例如,民主制度强调公民的平等参与和依法决策,这与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核心价值观相契合;而专制制度则更侧重于集中权力和控制,与威权主义政治理论相呼应。

三、政治理论对政治制度的指导作用政治理论对政治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具有指导作用。

不同的政治理论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途径,影响制度的设计和改革。

例如,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倡导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构建起了指导作用;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则强调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四、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的互动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而政治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调整。

只有在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稳定、健全的政治体系。

五、国内外政治制度与政治理论的比较在国际比较中,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存在着差异。

例如,民主国家强调政府的代表性和约束性,而威权主义国家则强调政府的权威性和效率性。

各国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制度传统。

六、政治学中的政治制度与政治理论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政治的发展,政治学中的政治制度与政治理论也在不断演进。

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涉及新兴政治理论的诞生和传统政治制度的创新。

政治心理的类型

政治心理的类型

政治心理的类型
在政治心理学中,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或者模型,用来描述和解释人类在政治决策和行为方面的心理特征。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政治心理类型:
1. 政治信仰型:这种类型的人倾向于将个人的政治立场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联系在一起,他们往往坚定地相信某种政治体系的正确性,并且更容易受到相关政治宣传的强烈影响。

2. 政治参与型:这种类型的人对政治感兴趣,并愿意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他们可能会参加集会、投票、加入政治组织或发起社会运动,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3. 政治无兴趣型:这种类型的人对政治不感兴趣,对政治话题和政治决策没有很高的关注度。

他们可能选择不投票,不参与政治讨论,而将精力放在其他方面。

4. 政治谣言型:这种类型的人容易受到政治谣言和扭曲信息的影响,他们可能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轻信谣言,并在政治决策上做出错误的选择。

5. 政治认同型:这种类型的人将自己的政治身份视为核心组成部分,与特定政治团体或政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们可能会忠诚地支持自己所认同的政治集团,并对其他政治立场持有怀疑或敌对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类型不是完全独立的,一个人可能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类型的政治心理特征。

此外,政治心理学的研究还在不断发展,可能还存在其他类型或者更复杂的模型来描述和解释政治心理。

政治伦理与政治文化

政治伦理与政治文化

政治伦理与政治文化政治伦理和政治文化是政治学领域中两种不可或缺的概念。

政治伦理通常指的是政治行为的规范和价值,即政治行为应该符合什么样的道德标准。

政治文化则是指某一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观,即该社会人民对于政治的认识和态度。

在现代政治学中,政治伦理和政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建设的方向。

本文将就政治伦理与政治文化这两个概念进行探讨。

一、政治伦理政治伦理是政治行为的基本规范和价值。

它涉及到政治领域内人们的思想、情感、道德和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

政治伦理不仅仅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道德约束,是政治行为必须遵守的基本标准。

政治伦理包含了很多种要求。

首先,它要求政治行为应该合法。

政治行为如果不合法,就容易引发社会的不安和混乱。

其次,政治行为应该符合道德规范。

这就需要政治参与者应该具备高度的道德修养,能够始终秉持着公正、廉洁和正直的原则去从事政治活动。

最后,政治行为应该落实到行动中。

政治伦理的目的在于要求政治参与者不仅在言语上应该守规矩,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应该拥有高度的道德思想、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

二、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个社会里不可或缺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观。

不同的国家和社会都会拥有自己的政治文化。

这些政治文化对于该国家或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等多个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政治文化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历史传统、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政治制度、思维方式等等。

政治文化的特点是不易改变,而且千差万别。

例如,中国的政治文化有着这样一个特点,即强调君子之道、勤政廉洁,在处理政治事务中追求以德治国。

而西方一些国家的政治文化则更强调个人主义和民主自由。

政治文化影响着该国家或社会的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环境等方面,因此,对于一国的政治发展来说,政治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

三、政治伦理和政治文化的关系政治伦理和政治文化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政治伦理既是政治文化的表现,更是政治文化的内核。

基本政治素养知识点总结

基本政治素养知识点总结

基本政治素养知识点总结政治素养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重要素养,也是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下面我将从政治知识、政治态度、政治行为等方面,结合理论和实践,对基本政治素养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政治知识1.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框架和规范,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治制度。

公民应该了解自己所在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司法机构等。

只有了解政治制度,才能知道自己在这个制度中的地位和权利,才能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发挥自己的作用。

2. 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对政治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和解释,对公民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公民要具备基本的政治理论素养,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自由主义政治理论、保守主义政治理论等。

只有了解这些理论,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解释政治现象和问题,才能够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参与政治活动。

3. 国际政治:国际政治是各个国家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的政治现象和问题。

在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各个国家之间相互联系日益紧密。

公民不仅要了解自己国家的政治情况,还要了解国际政治的发展和变化,了解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了解国际政治对自己国家和自己的影响。

二、政治态度1.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公民要具备基本的政治参与素养,包括了解政治、热爱政治、参与政治、支持政府。

只有积极参与政治,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2. 政治责任:政治责任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公民要具备基本的政治责任素养,包括遵守法律、遵守宪法、遵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权利等。

只有尽职尽责,才能够维护国家利益,推动社会发展。

3. 政治信念:政治信念是公民对政治信仰的坚定和确信。

公民要具备基本的政治信念素养,包括坚持真理、坚持正义、坚持人民利益。

只有坚定政治信念,才能够坚定不移地支持和维护党和政府的工作,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

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不正确 典型

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不正确 典型

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不正确是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它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不正确的典型情况,并探讨应对之策。

一、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不正确的典型情况1. 政治立场倾向一些人在表达政治观点时存在明显的倾向性,他们可能过度偏向某一政党或政治人物,而忽视客观事实和真相。

这种情况在政治讨论或争论中较为常见。

2. 制造谣言、散播不实信息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能有意散布虚假信息或制造谣言,影响公众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

这种行为可能会在社会中造成混乱和误解。

3. 特殊政治立场个别人可能持有特殊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他们对于其他政见持强烈的敌视情绪,甚至采取激进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立场。

二、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不正确的严重后果1. 社会分裂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不正确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分裂。

当人们在政治问题上出现深刻分歧时,社会将因此而产生矛盾和对立。

2. 舆论混乱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不正确的传播和扩散往往会导致舆论的混乱。

谣言和不实信息的散播将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

3. 政治对立过度倾向某一政治立场的人很可能导致政治对立的加剧。

政治对立的存在使得社会难以达成共识,政治决策受到阻碍,政治稳定受到影响。

三、应对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不正确的策略1. 加强教育宣传政府和社会组织需加强对公众的政治教育宣传,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辨别能力,让人们更加理性地对待政治问题。

2. 严惩造谣者对于制造谣言和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法律应给予严厉打击,让人们知道不实言论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3. 加强舆论监管加强对传媒和网络舆论的监管,限制不良信息的传播渠道,减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不正确的传播。

四、结语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不正确可能对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政府和公民需要共同努力,提高政治素养,远离特殊立场,保持理性和客观,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结语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不正确可能对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先秦时期政治知识点总结

先秦时期政治知识点总结

先秦时期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战国时期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政治格局的变革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尤为明显的特点。

在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和纷争不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这一时期,各种不同的政治思想迅速发展,形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多种不同的思潮。

这些政治思想在不同的诸侯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

儒家提出“克己复礼,立身修德”的思想,主张通过道德和礼仪来治理国家。

儒家学派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建立在仁爱、礼义的基础之上,君臣之间应该建立起和睦的关系,从而保证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仁”、“义”、“礼”、“智”等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政治思想和制度。

墨家学派主张以“兼爱”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墨家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追求最大的公平和公正,各种权力应该受到严格的制约。

墨家还提出了“非攻”、“兼利”等重要原则,主张国家应该推行和平的外交政策,以确保国家的长期繁荣和稳定。

道家学派则主张“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尽可能地少干涉民众的生活,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得到自由发展的机会。

道家的这一思想影响了后世政治思想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家学派则提出了“法治”、“重农抑商”等重要政治主张。

法家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建立在严格的法律制度之上,各种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约。

法家学派还主张国家应该重农抑商,以保证国家的长期繁荣和稳定。

在战国时期,这些不同的政治思想在各个不同的诸侯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和纷争不断,为了争夺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各种不同的政治思想发展得非常迅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政治文化。

二、秦朝的统一政权在战国时期,秦国崛起,最终实现了对其他诸侯国的统一。

秦始皇是秦国的奠基者,他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行为理论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行为理论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行为理论政治行为理论(political behavior theory)是指对个人、群体和社会参与政治活动的行为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的一种理论。

主要研究人们对政治活动的态度、参与政治活动的动机、参与形式和效果等方面。

政治行为理论是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人的行为为研究对象,涵盖了政治参与、选举投票、政治信仰、政治社会化等方面,旨在了解和预测人们参与政治行为的因素与结果。

政治行为理论对于理解政治现象和政治选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治行为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行为,政治行为理论从不同层面分析政治参与的原因,如个体层面的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政治知识和态度等因素,以及制度层面的选举制度、政治参与机会和社会组织等因素。

二、选举投票选举投票是政治行为的一种重要形式,政治行为理论从选民的认知、情感和利益出发,分析选民对候选人和政治竞选的态度和评价,进而提出影响选民投票的因素,如候选人形象、宣传效果和政治承诺等。

三、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人们对政治制度、政治价值和政治权威的信仰与观念,是支配政治行为的根源。

政治行为理论从政治信仰的形成和变化出发,探讨人们对政治权威和制度的认同程度、政治信仰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四、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对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中的社会化过程,通过家庭、学校、媒体和其他社会机构对人们进行政治社会化教育。

政治行为理论从政治社会化的受众、形式、内容和效果等方面出发,分析政治社会化对人们政治行为的影响和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政治行为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在于,政治行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行为模式,并揭示人类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推动政治学理论的发展。

现实意义在于,政治行为理论可以指导政治实践,帮助政府制定更加科学的政策和措施,提高政治行为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总之,政治行为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学理论,它对于研究和预测人类参与政治活动的行为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政治考古知识点归纳总结

政治考古知识点归纳总结

政治考古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早期政治制度1. 早期政治组织形式早期政治组织形式包括原始部落的首领制度、城邦制度、封建制度等。

原始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多以氏族和部落为单位,首领制度是最基本的形式之一。

城邦制度主要出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城邦作为政治单位兼具城市和国家的特征,在政治制度方面有一定的代表性。

封建制度则是以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封建主义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主要出现在中世纪欧洲。

2. 早期政治权力早期政治权力主要体现在宗法制度、神权制度和君权制度。

在宗法制度下,政治权力由一族或一族成员代代相传,并与神权密切结合。

而在神权制度中,神或神的代表拥有绝对的权力,并在政治、宗教等方面具有无可匹敌的地位。

君权制度则是指一个人或集团集中掌握政治权力,享有绝对统治权。

3. 早期政治制度特征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包括权力分散、等级分明、专制统治以及宗教性质。

在早期政治制度中,各种形式的政治权力呈现出权力分散和等级分明的特征。

同时,早期政治制度一般为专制统治,统治者往往以集团、家族或特定隶属于部落的统治者为主。

另外,宗教在早期政治制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是统治者的合法性来源,也是政治规范的依据。

二、近代政治思想1. 西方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主要包括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和民主主义。

自由主义强调个体自由与权利,并主张政府应保障公民的自由。

共和主义则注重公共利益的实现,强调公共精神、公共事务和公共参与。

民主主义则是强调民主制度的重要性,主张人民参与政治的权利。

2. 东方政治思想东方政治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儒家思想关注人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主张仁政、民主和平等。

法家思想注重制度建设和法律实施,主张严明法纪和权力机构的合法性。

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界的宇宙规律和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3. 近代政治思想特征近代政治思想的特征包括理性化、政治合法性、社会契约和人权概念。

从启蒙思想到新自由主义思潮,近代政治思想体现出了对理性的追求,强调政治合法性和专制统治的反对。

政治信仰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治信仰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治信仰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政治信仰的定义和重要性政治信仰是指个人对于政治体系、政府机构或者特定政治观点的持有和坚守。

它是人们世界观和价值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行为、社会互动以及国家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尽管政治信仰可以为个体提供精神支持和行动指导,但在现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二、一极化倾向下的围绕政治信仰所引发的问题1. 意识形态冲突与对立在一些国家或地区,不同的政治信仰往往极化并陷入对立。

这种情况下,人们过于强调自己所持信仰的优越性,并排斥其他意见或观点。

这样的冲突容易造成社会紧张局势甚至暴力事件,削弱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2. 政治利用与操控政治信仰容易被个别人士或团体利用来达到自身目标。

他们通过操纵或煽动民众的政治情绪来获取权力或实现私利,使得公众对于政治信仰的认同被扭曲和误导。

这种现象会严重损害公众对于政治体系的信心,并破坏社会的民主基础。

3. 缺乏理性思考与平衡判断政治信仰往往带有明显的情绪化成分,容易导致个体或群体出现观点偏执、盲目追随等问题。

一些人可能会因为自身信仰而忽视事实和证据,缺乏对多元观点的接纳和尊重。

在这种情况下,公共舆论场域变得充满了争斗与对立,理性讨论逐渐被替代。

三、政治信仰中存在的解决问题的途径1. 教育引导与价值观塑造教育是解决政治信仰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

通过广泛宣传普遍价值观念及其重要性,鼓励个体多元思维、良好合作以及包容性观点,可以增强公众对不同意见的尊重和接纳度。

政府机构和学校应加强个人素质教育与普法教育,通过提供全面和客观的信息,帮助个体在政治信仰上做出理性判断。

2. 提倡多元化与包容性政治环境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致力于建立一个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政治环境。

尊重公民权利和自由表达的同时,加强多元媒体监管,防止极端主义言论的传播。

此外,加强协商机制与对话平台,为不同政治信仰提供合理、正当的表达渠道,增强社会凝聚力。

3. 持久推进宽容与互相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个人也应追求宽容和互相理解。

政治思维知识点总结归纳

政治思维知识点总结归纳

政治思维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政治思维的定义政治思维是指人们在政治活动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

它是指以政治为中心的一种思考方式和认识态度。

它是政治认识、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统一体。

政治思维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历史性和特殊性。

二、政治思维的基本特征1. 社会性:政治思维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深刻的社会性。

2. 历史性:政治思维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具有历史渊源和历史传统。

3. 特殊性:政治思维是以政治为中心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它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思维方式。

三、政治思维的主要内容1. 政治认识:政治思维是指人们对政治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它是人们对政治世界的认知。

2. 政治态度:政治思维是指人们对政治事物的态度和看法的过程,它是人们对政治世界的情感和情感反映。

3. 政治行为:政治思维是指人们在政治活动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它是人们在政治实践中的思考和行为。

四、政治思维的基本原则1. 辨证性原则:政治思维要具有辩证的观点和方法,不能片面地看问题,要善于从各种矛盾中找出根本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全面的思考。

2. 思辨性原则:政治思维要具有思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不能生搬硬套,要善于用逻辑分析和推理的方法来思考问题。

3. 实践性原则:政治思维要紧密结合实际,不能脱离实际,要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开展创新。

4. 原则性原则:政治思维要有一定的原则性,不能无原则,要善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来指导思维和实践。

五、政治思维的作用和意义1. 指导实践:政治思维是人们在政治活动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它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和意义。

2. 促进发展:政治思维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它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 统一认识:政治思维是指人们对政治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它具有统一认识的作用和意义。

4. 巩固立场:政治思维是指人们对政治事物的态度和看法的过程,它能巩固政治立场和信念。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体系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体系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体系政治体系是指由政府、政党、选民和其他政治参与者组成的政治组织和机构的整体。

政治体系通常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府机构、选举过程、政治相关的社会组织等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体系。

政治体系的性质和特征政治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既包括政府和政治精英,也包括公民社会和政治参与者。

正是这些各方面力量的相互作用和互相影响,决定了政治体系的性质和特征。

首先,政治体系通常是以某种特定的政治实体为基础的。

这些实体可以是国家、地区、省份或城市等,但不同实体之间的政治体系可以不同。

其次,政治体系通常由多个相互作用的政治行为参与者和机构组成。

例如政府、选民、政治组织、媒体和利益集团等。

这些参与者和机构之间的互动影响了政治体系的性质和特征。

第三,政治体系的性质和特征还取决于其政治制度。

不同的政治制度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政治体系。

例如,民主制度和极权主义制度的政治体系有显著的不同之处。

政治体系的组成和作用政治体系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政治制度、政府机构、选举过程、政治组织和社会参与者等。

这些部分共同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体系。

1.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政治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决定了政治态度和行动方式。

政治制度可以是民主制度、专制制度或共和制度等。

不同政治制度的政治体系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特征。

2.政府机构政府机构是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机构主要负责管理政治和行政事务,在政治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政府机构主要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等。

3.选举过程选举过程是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选举过程决定了政权的获取和转移,是政治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选举过程还可以充分发挥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作用。

4.政治组织政治组织是政治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组织主要是指政党、利益集团、团体和群众组织等。

这些组织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政治体系的性质和特征。

5.社会参与者社会参与者是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评述伦理政治观

评述伦理政治观

评述伦理政治观
伦理政治观是指对于政治活动和政治决策的道德评价和观点。

它涉及人们对于政府行为和政府权力的合理性、公正性和道德性的看法。

伦理政治观在政治理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人们对于政治体制、政府行为和政策的看法和判断。

伦理政治观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公平、正义、自由和尊重等价值的认同,它反映了人类共同的道德规范和原则。

在伦理政治观中,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流派。

一些人认为,政治决策应当以公正和公共利益为出发点,保护人权、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平等和正义。

另一些人则认为,政治决策应当以效率和经济利益为出发点,强调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

在伦理政治观中,还有一些争议的问题,例如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的权衡、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的关系等。

不同的人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这也导致了伦理政治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总体而言,伦理政治观是一个个体对于政治道德的个人观点和判断,它被人们广泛运用于政治实践中,影响着政府和政治决策的制定和执行。

政治思维知识点归纳总结

政治思维知识点归纳总结

政治思维知识点归纳总结政治思维是指人们在政治活动中表现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在任何政治环境中,人们都会根据自己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和利益来思考问题,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政治行为。

政治思维的形成受到社会、文化、经济和国家等多方面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思维也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政治思维的概念、内容和特点、形成原因、类型、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方法等方面对政治思维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政治思维的概念政治思维是指人们在政治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包括政治信仰、政治理念、政治目标、政治选择、政治决策等内容。

政治思维是人们对政治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是人们在政治活动中所展现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二、政治思维的内容和特点1. 内容:政治思维包括政治意识、政治观念、政治信仰、政治理想、政治目标、政治决策等内容。

2. 特点:政治思维是有针对性的思维,即思维的对象是政治问题;政治思维是价值取向的思维,即思维的过程受到政治理念和价值观的影响;政治思维是目的导向的思维,即思维的结果是为了实现某种政治目标。

三、政治思维的形成原因政治思维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经济和国家等方面的因素。

在社会方面,政治制度、政治环境、政治组织等因素会对政治思维产生影响;在文化方面,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也会对政治思维形成产生影响;在经济方面,社会阶层、经济利益等因素对政治思维也有着重要影响;在国家方面,国家政策、国际关系等因素也会对政治思维产生影响。

四、政治思维的类型政治思维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理性政治思维和情感政治思维两大类型。

理性政治思维是指人们在政治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理性思维方式,包括政治分析、政治决策、政治行为等内容;情感政治思维是指人们在政治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思维方式,包括政治情感、政治信仰、政治激情等内容。

五、政治思维的影响因素政治思维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经济和国家等方面的因素。

政治学重点问题全

政治学重点问题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2.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3.用“黑箱模式”简要分析当前社会生活中某一政策现象。

如就业问题。

例举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政治现象,并尝试用政治原理(如作为博弈的政治/意识形态理论)对其进行分析、阐述。

第二章政治权力1. 权力、权威、合法性的概念2.政治权力的内涵是什么?3.列举题:试列举和阐述3种政治权力类型。

4.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举例说明中国政府是否存在合法性危机并阐述解决途径。

第三章政治文化1.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2.政治社会化的概念是什么?3.列举题:试列举并阐述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分享我的政治故事:1. 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第四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 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中国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过程。

第四章意识形态1. 意识形态的概念是什么?2.列举题:试列举并阐述当代世界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

第五章国家1.试简要列举三种主要的国家起源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是什么?3.民族国家的构成要素是什么?民族国家建设中的危机是什么?4.试简要列举以所有制形式为标准划分的国家类型。

5.试简述国家能力的概念及国家能力的内容。

第六章政府1.什么是政府?2.试述亚里士多德的政体三要素论。

3.思考题:如何认识三权分立学说和“议行合一”学说对政治制度建设的影响?第七章政党1. 政党的概念2. 试简述政党的特征。

3. 政党制度的概念4. 试简述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类型。

讨论:阐述政党的适应性问题的相关理论,并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变革。

第八章政治社会1.什么是利益集团?2.我国新兴社会组织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3.理论联系实际阐述新闻媒体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九章政治人1.什么是政治人。

2.如何从职业角度看待不同类型的政治家?第十章政治统治1.精英统治的基本脉络是什么?2.如何认识多元主义的统治理论?3.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理论流派有哪些?基本内容是什么?4.韦伯的政治统治类型是什么?5.政治统治成败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第十一章公共治理1.什么是统治?2.试简述治理的核心内容?3.什么是善治?4.如何看待多中心治理。

政治思想方面

政治思想方面

政治思想方面政治思想是指在政治领域中形成的一套理论和观念,它涉及到政治权力的运行、社会秩序的建立以及社会公正的实现。

政治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塑造了不同国家和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政治思想方面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政治思想在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演进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不同的政治思想观念导致了不同的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例如,封建主义是一种寻求稳定、强调等级和权威的政治思想,它在中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封建制度。

而民主思想强调人民的平等和参与,它在近代西方国家催生了民主制度的出现。

政治思想的不同导致了政治制度的差异,进而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权力分配。

其次,政治思想对社会变革和革命运动的推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治思想的诞生和传播往往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动荡。

例如,启蒙思想作为18世纪欧洲社会变革的重要思潮,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启蒙思想家们提倡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呼吁废除特权和专制,这些观念在民众中引发了对现有政治体制的不满,最终促使了革命的爆发。

政治思想的推动作用不仅限于欧洲,它在不同的国家和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塑造了社会的政治格局。

此外,政治思想对于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政治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支持,帮助政府和政治领导层制定具有指导性和合理性的政策。

例如,现代化理论提倡国家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许多国家都以此为依据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政治思想的指导作用也可以在国际政治中看到,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是国际政治中两个主要的思潮,它们对国家间的合作和冲突有不同的解释和处理方式。

政治思想的指导作用在政策制定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

最后,政治思想对于个体的政治参与和行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思想为人们提供了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的思考框架和方向。

政治思想的多样性和辩论激励了公众对政治事件和议题的关注和讨论,促使人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政治思想的影响还可以在选举和社会运动中看到,人们根据自己的政治信仰和思想倾向来选择候选人和参与社会运动。

群众的思想政治总结

群众的思想政治总结

群众的思想政治总结群众的思想政治是指广大劳动群众在政治领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是群众的政治立场、政治信念和政治价值观的总称。

群众的思想政治是一个复杂而关联的领域,涉及到社会基础、经济利益、民族情感、历史传统、文化认同等多方面的因素。

通过深入分析群众的思想政治,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民群众对政治的认知和态度,有助于正确预测和引导社会政治发展的趋势。

群众的思想政治受到社会环境和政治氛围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和动态化的特点。

随着社会变革的进程,群众的思想政治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总体而言,群众的思想政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群众的思想政治表现出多元性。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同群体和个体具有不同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

有些群体倾向于保守主义,坚持传统的政治观念和体制;而另一些群体则更加开放和进步,主张改革和变革。

这种多元性的思想政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民权利和自由的体现。

其次,群众的思想政治富有现实性。

在面对复杂的社会情境和人生困境时,人们的思想倾向往往与实际利益密切相关。

经济利益、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等都会对人们的思想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群众倾向于追求稳定和安全,而对于冲突和不确定性则持保留态度。

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利益,才能够有效地引导群众的思想政治。

再次,群众的思想政治具有历史性。

历史的经验和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思想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会让人们形成特定的政治信仰和意识形态。

例如,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强调集体主义、家庭观念和和谐社会,这些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思考和行为选择。

最后,群众的思想政治是可以引导和塑造的。

虽然群众的思想政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政治教育和舆论导向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正确的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政府和媒体可以影响群众的思想政治,使其更加积极向上、理性客观,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群众的思想政治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受到社会环境、经济利益、历史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派别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派别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派别
政治派别是指在政治上对于政治理念、政治立场、政治目标等方
面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和聚合性的群体。

也就是说,政治派别
是在政治领域内由一组人形成的群体,他们在政治上拥有共同的信仰
和理念。

此外,政治派别在政治上有明显的分野和竞争。

政治派别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传统上,政治派别可以大致
分为两大类:保守派和进步派。

保守派注重传统和维护既有的社会结构,而进步派则致力于推进社会进步和改革。

在现代政治中,常见的
政治派别还包括自由主义派别、社会主义派别以及环保主义派别等等。

在许多国家,政治派别是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派别通
常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例如工人阶级、宗教团体、商业利益集团等等。

政治派别的存在并不仅仅限于政治领域,它还可以在经济、社会
以及文化领域中存在。

一个政治派别单独存在是没有作用的,它们需要不断地在政治竞
争中互相较量。

例如,在选举期间,不同的政治派别会竭力争取选民
的支持,进而获得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政治派别之间的差异也可以促
进政治互动和在政治上的进步。

不同的政治派别可以借此机会将其不同的理念和观点反映到社会中来,推进政治变革和社会进步。

政治派别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加强各个政治派别之间的竞争和相互协作来推进政治进步,有效为全社会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同时,政治派别的存在也有助于维护政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政治上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措施,使国家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命运。

预防政治性问题思想汇报

预防政治性问题思想汇报

预防政治性问题思想汇报政治性问题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出现的与政治立场、政治利益、政治目的等相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和矛盾,甚至会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预防政治性问题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政治性问题?政治性问题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出现的与政治立场、政治利益、政治目的等相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和矛盾,甚至会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政治性问题的特点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政治立场问题: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立场差异,如左右派别之间的立场差异;•政治利益问题: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如官员与民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政治目的问题:不同政治组织之间的目的冲突,如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目的冲突。

如何预防政治性问题?预防政治性问题的发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1. 加强法制建设法制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当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

2.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政治素质,增强公民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公民理性表达意见和诉求,避免盲目跟风和情绪化行为。

3. 加强民主监督政府应当加强民主监督,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机制,充分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信任度。

4. 加强社会管理政府应当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管理,规范社会组织的活动,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5. 加强国际交流政府应当加强国际交流,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和发展,避免因国际间的政治问题而引发国内的政治问题。

总结预防政治性问题的发生,需要政府和公民共同努力,加强法制建设、宣传教育、民主监督、社会管理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政治学导论》笔记第四版吐血整理版~!

《政治学导论》笔记第四版吐血整理版~!

《政治学导论》笔记第四版吐血整理版~!第一篇政治的性质政治是人类社会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关乎人类共同体的兴衰成败。

政治研究也就成为社会科学的主体学科之一。

作为导论的基础,本篇将主要介绍政治的涵义、政治学的学科特征以及作为政治核心要素的权力。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关键词:政治政治学政治权力本章重点:政治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

学生应该重点理解政治的基本涵义;政治的重要地位;政治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简史;政治权力的基本涵义与类型;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什么是政治1.历史上的几种政治观:(1)政治是上帝对人世的安排。

(2)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

(3)政治就是权力之争。

(4)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和国家管理(4)政治是一门科学和一种艺术。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论,为人类认识政治现象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对政治的研究与人类的彻底解放结合起来,具有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和实践性,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政治的定义: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可以影响决定的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

3.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政治本身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组成的系统,政治系统又处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政治系统与其它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本目主要从博弈论角度理解政治过程,需要简要把握以下几点:博弈,是指个人或者组织作出相互有影响的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政治!
——————关于《性政治》的读书笔记刘辰卿文秘0923 0932304320
书名:《性政治》
作者:凯特·米利特(美)
译者:宋文伟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年01月
伴随着“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诞生于新生的资产阶
级妇女中,同法国工业革命和美国废奴运动息息相关的女权主义
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一部作品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出生在
美国中产阶级的女作家凯特·米利特的作品《性政治》就是在这
样的一个背景下写成的。

它是凯特不断的研究探索的成果,是出
自一个渴望自由平等的女性最真实的呐喊,更是提出了一直以来
被忽视的性与政治密切相关的观点。

男女之间的性关系是一种普通的生理现象,而政治又有着多
种含义,两者是怎样的联系在一起的呢?《性政治》一书中所指
的政治是指一群人可用于支配另一群人的权力结构关系和组合。

再广义一点,政治就可以被理解为“维持一种制度所必需的一系列
策略”。

人们虽然一直都有关于自由独立、不受他人支配与控制的
政治理想,并也以各种方式为实现这一理想竭尽努力。

但遗憾的是,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却都未能真正实现这个政
治理想,即依仗某种权力支配其他人和其他群体的现象往往比比皆是。

最为典型的就是封建社会根据宗法血缘关系,把人的身份或界定为王公贵族,或界定为平民、奴婢。

依据出身门第而获得的身份,王公贵族就可拥有更高的社会等级和更大的权力,就可对平民、奴婢施行全面控制与支配。

这样的社会结构与关系决定了一部分人是统治者,另一部分人则是被统治的对象。

女性主义研究在这个问题上的独特之处,是指出男女两大群体的界定,其实也是依据与封建等级制度类似的“自然”模式,在父权制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由男性对女性实行全面控制与支配,这在本质上与种族、阶层、阶级间的控制与支配并无二样。

如果说,种族关系、阶级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那么性别关系同样也是一种政治关系。

这便是米里特“性政治”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观点。

凯特把亨利·米勒的名著、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在玫瑰色的十字架上受刑》的第一部《性》,诺曼·梅勒的小说《美国梦》以及热内的《阳台》等作品当做案例,从他们对于性过程细致地描写,对于心理活动地体验,对于男性生殖器官地高度夸张,进行了语言上的分析,从而一步一步得出自己的观点。

另外还从极端男性沙文主义入手,进行研究实践,最终发现男权文本写的根本不是性,而是权力关系,是他们渴望随心所欲地安排女人、甚至设计她们的欲望、身体和感受的微观政治。

这也许是一种畸形的变态的心理,凯特看到了,并且严重地意识到了女性地位的重要性,强权和支配观念是她在性中论证的重点。

摘抄:
【从历史上到现在,两性之间的状况,正如马克斯·韦伯说的那样,是一种支配与从属的关系。

③在我们的社会秩序中,基本上未被人们检验过的甚至常常被否认的(然而已制度化的)是男人按天生的权利统治女人。

一种最巧妙的“内部殖民”在这种体制中得以实现,而且它往往比任何形式的种族隔离更为坚固,比阶级的壁垒更为严酷,更为普遍,当然也更为持久。

无论性支配在目前显得多么沉寂,它也许仍是我们文化中最普遍的思想意识、最根本的权力概念。

男权制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可以从人类生理学的角度加以解释,甚至认为这是必然的。

这种理论认为男权制的起因是合乎逻辑的,是有历史根据的。

但是,如果像某些人类学家相信的那样,男权制不是起源于远古,在此之前存在过某种我们将称之为前男权制的社会形式,那么,把体力当作一种男权制起源理论的论点就很难对此作出充分的解释,除非男性强大体力的释放伴随着某些新价值观或新知识的变化。

对男权制起因的推测总是因证据匮乏而受挫。

对史前情况的推测是完全必要的,但未得出任何结论,至今仍只是推测。

假如有人沉迷于此,他也许会说在男权制之前有可能存在过一个假设的历史时期。

⑨这种假设的关键是一种思维状态,认为原始本原是繁殖力或生机过程。

在原始条件下,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人类所看到的最令人激动的创造力也许是生育孩子,这是件奇迹般的事情,根据推理,它与地球上植物生长联系在一起。

气质和角色具有男权制属性特点,这一武断说法在其对我们的
约束力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作用。

同样,强加于人类个性的排斥的、矛盾的和截然对立的“男性”和“女性”特性也未引起我们足够认真的质疑。

在这些特性的掩护下,每个人的个性都比其人类潜力要大些,但往往不超过一半。

从政治上来说,每个群体表现出界定的但互为补充的人格和活动范围,但其重要性不及各自所代表的地位和权力。

就顺从而言,男权制是独一无二的指导思想。

也许没有任何一个制度对其臣民实施过如此完全的控制。


通读全书,作者对父权制及“性政治”的前景,凯特的态度
慎重而辩证。

她认为世界上没有一种现象可与父权制根基的坚
固相比较,它几乎成功地将自己标榜为人类的天性。

然而,当
这一制度占统治地位时,它无须为自己辩护,但一旦它的运行
机制被揭露出来并受到质疑时,父权制及“性政治”不仅会任人
议论与批判,还将面临无可阻挡的改变。

她一方面承认了这种
男性统治女性的从古至今的看法,阐述了不曾被提及的性和政
治的关系,但同时她希望去改变女性在性关系中的位置,也就
是在政治中的平等的地位。

不仅仅是政治,也包括那些提到条约
的平等的夫妻生活,工作类型等等,提出了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同时响应了时代的号召,为女权运动做出了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