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研究新进展

合集下载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话语标记语,如“其实”“所以”“换句话说”等,在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它们不仅起到了连接话语、组织信息的作用,还对话语的理解和推断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对话语标记语进行语用学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语言交际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

我们将对话语标记语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进行梳理,以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接着,我们将回顾话语标记语在语用学领域的研究历程,从早期的理论探讨到近期的实证研究,分析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成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话语标记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情况和语用效果,以及它们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将对话语标记语语用学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研究问题。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脉络和全面的研究视角,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话语标记语的功能与特点话语标记语是日常交流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在日常对话、学术写作、演讲等各类语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功能与特点对于理解和分析话语结构、语境含义以及交际意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导与提示:话语标记语可以帮助听话者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和话题转换。

例如,“那么”常用于引出新的观点或话题,“而且”则用于加强之前的观点或提供额外的信息。

语境构建:话语标记语有助于构建和维持对话的语境。

例如,“话说回来”常用于将话题拉回到之前讨论的内容上,“换句话说”则用于提供另一种表达方式或角度。

信息组织:标记语还可以帮助组织和调整信息,使得表达更加流畅和易于理解。

如“首先”“其次”“最后”等用于列举或排序信息。

灵活性:话语标记语的使用非常灵活,不受语法规则的严格限制,可以根据语境和需要自由添加或删除。

语境依赖性:话语标记语的意义和功能往往依赖于具体的语境。

国内外媒体语言研究的发展和展望-ResearchGate

国内外媒体语言研究的发展和展望-ResearchGate

国内外媒体语言研究的回顾和展望1近几十年来,媒体技术在不断地、飞快地发展,从印刷、广播、电视、影视到网络,媒体对大众语言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国内外对媒体语言研究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也在蓬勃发展。

本文意旨:1)对国外媒体语言研究在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发展做一个综述, 2)将国内媒体语言研究的成果与国外的做一个简单的比较,3)讨论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 国外媒体语言的研究我们可以把国外语言学界对媒体语言的研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研究媒体语言本身的结构特征,另一类是研究媒体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1.1 研究媒体语言结构特征国外一些语言学家研究媒体语言,着重点在于分析其特定的语法结构、语篇结构或语调模式,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揭示媒体语言结构与其他语体结构的相似与不同。

例如:Straumann (1935) 及Mardh (1980) 专门研究报纸标题的独特句法特征, 发现报纸标题的语法结构呈现简化现象。

Bruthiaux (1994) 对分类廣告的语法结构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分类广告的语法结构比一般语体结构简化,具体表现在虚词被大量省略。

国外语言学界对广告语言结构做了首次、比较全面分析的是Leech (1966)。

Leech 指出,与其他语体相比,英文印刷广告较多的使用形容词,使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其语法结构的特点表现在较多的使用非限定形式的句子、动名词词组和复合名词词组;其语篇惯用结构包括标题、正文、口号、商品标志、销售联系方式,而其语篇衔接主要依赖于对某个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重复。

国外语言学界对新闻语篇结构特点做了最详尽分析的是Bell (1991)。

Bell 除了讨论几种常见的新闻语篇形式如“倒金字塔“形式、“导语+事实”形式外,特别把新闻故事的叙事结构与Labov(1972)提出的日常口头叙事结构—“点题、指向、进展、评议、结局、回应”--进行比较, 指出新闻报道与日常口头叙事结构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语用学的发展与现状

语用学的发展与现状

语用学的发展与现状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在不同社会上下文中的意义和功能。

语用学的发展与现状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语用学研究的起源到现在,语用学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一、语用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语用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英国,40年代初期出现了关于语言使用的理论,其中以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和Searle的文字行为理论为代表。

70年代,Grice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和“言语暗示”,进一步推动了语用学的研究。

此后,话语分析和话语研究成为语用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分支。

随着语用学的不断发展,也涌现出了其他相关学科,如跨文化语用学、批评语用学等。

二、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言语行为和意义理论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言语中总所包含的某个动作,例如请求、命令、询问、答复等,与其它学科比起来,在语用学的研究中,言语行为一直是固有的中心问题。

2. 言语合作原则在交际过程中,讲话者必须遵循言语会话合作原则,即“最小化信息量原则”、“最大化表达力原则”、“言语合适原则”、“言语真实原则”。

3. 言语间接指称言语暗示是称呼接受对象所采用的语言技巧,即不直接说出意思,而是运用某些语言手段间接表达,使听者领悟到讲话人的意图。

三、语用学的研究意义1. 理解和解释意义语用学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语言和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理解言语行为的目的和意义,推测演讲人的观点和态度等。

2.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语用学是研究不同语言和文化下的言语交流规范与差异的学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不同语言和文化对言语行为进行分类、判断和解释的规则和方式等。

这对于跨文化交际非常重要。

3. 教育和沟通语用学对于语言教育和沟通也有一定的帮助。

实践证明,语言表达不当往往导致沟通中出现误解和矛盾,语用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四、语用学的现状和趋势当前,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普及推动语用学的发展,人们在网络上的言语行为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IRF课堂话语结构研究的新进展——基于70项研究的文献回顾

IRF课堂话语结构研究的新进展——基于70项研究的文献回顾

IRF课堂话语结构研究的新进展——基于70项研究的文献回顾黄山【摘要】IRF (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 pattern w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findings and issues of classroom discourse study. Since Sinclair, J. and Coulthard, M. (1975) discovered this phenomenon in classroom discourses, researchers have kept arguing and discussing on IRF pattern till now.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70 recent study cases focusing on IRF classroom discourse pattern, this research synthesis found that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current IRF classroom discourse pattern researches showed a significant subject bias; in terms of question posing, corpus collecting and data analysing, IRF classroom discourse researches showed naturalistic and descriptive orientation; IRF framework was becoming effective tools to classroom discourse analysis; and new understanding of IRF classroom discourse pattern was generated from current researches.%IRF(启动—回应—反馈)结构是课堂话语研究的重要发现和议题之一.自1975年辛克莱尔和库尔萨德发现课堂话语的这种现象至今,研究者们围绕IRF结构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基于70项围绕课堂话语IRF结构的新近研究的文献回顾,本研究发现:目前IRF课堂话语结构研究有显著的学科倾向,考察对象多为第二语言课堂;IRF课堂话语结构研究在研究问题、语料搜集和数据分析上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和描述取向;IRF框架是课堂话语分析的有效工具;当前研究对IRF课堂话语结构产生了新的认识.【期刊名称】《基础教育》【年(卷),期】2018(015)002【总页数】9页(P93-101)【关键词】IRF结构;课堂话语;师生互动;话语分析;研究综述【作者】黄山【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 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54课堂是一个充满声音的场所,绝大部分学与教的活动都依赖师生之间的言语互动。

国内话语分析研究二十年发展与思考

国内话语分析研究二十年发展与思考
CE E中国电力教育 P
2 1 年 第1 期 总 第1 6 00 5 6 期
国内话语分析研究二十年发展与思考
李亚妮 窦 琴 李丽霞
摘 要 : 文 分析总结 了国内话 语 分析研 究的总体 变 趋 势。 以 “ 本 化 话语 分析” 为主 题 词 ,在中国知 网检 索选 取 19 2 0 90~ 09年间 七类
时 尚语 等 )这 几 个 类 别 来 研 究 中国学 者 的 研 究 课 题 的倾 向, 旨 然 数 量 没 有显 著 变 化 ,但研 究 课 题 、方 法 及 路 径 三个 方 面 得 到 在 汇 总 国 内学 者 研 究领 域 ,找 出与世 界主 流研 究的 差 距和 问题 。 ()研 究 路径 。笔 者 将 参 照 话 语研 究 新 进 展 一 书 中对 2 了长足 发 展 ,展 现 出了新 的面貌 。
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上 13 篇文章,从研 究路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 象三个方面对文献进行了 0 分类和数据 分析。探讨了国内话语分析研
究中存在 的问题 及 相应对 策,预 测 了 未来 国内研 究的跨 学科 多维度 研 究趋 势。 其 关键 词 : 语 分析 ; 究课 题 ; 究路 径 ; 究方法 话 研 研 研
8 4 2 6 4 2 6 O 8 O
1 国内话 语 分析研 究发展 总体 呈 上升趋 势 .
进行英语和汉语 的话语研 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本文将 对 国内话语分析研 究做一个大致性 回顾,总 结其研究特点 ,分
析 其 不足 之 处 ,为 以后 的研 究者 提 供 参 考 和 借 鉴 。
常设栏 目,在 中国该杂志关于此方 面的文章具有很强的全面性、 论文数量在 2 0 0 6年后显著增 加。图 1 据显示 : 90~ 19 数 19 99

话语体系研究的创新之作

话语体系研究的创新之作

话语体系研究的创新之作作者:陈金龙来源:《邓小平研究》2021年第05期话语体系是近年来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亦有研究者从各自的相关学科论及话语体系问题,但从哲学上对话语体系作全面、系统研究的著作还很少见到。

近读吴汉全教授2020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话语体系初论》,深感此书是近年来专门研究话语体系的拓荒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创新之作,为推进话语体系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文本解读上的创新话语体系皆以文本为载体,没有离开文本的话语体系,这是学术界在话语体系研究中业已形成的基本共识。

吴汉全在《话语体系初论》中强调话语体系的研究要凸显文本的基础地位,要求立足文本并在文本视域之中开展研究工作,形成全新的著述架构和叙述系统,藉以创建独特的话语体系。

故而,该著不仅以文本的创新性解读为研究工作的前提,而且利用在解读中所形成的广义文本论来架构著述体系。

何谓文本呢?学术界通常认为文本是指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由具有完整、系统及含义明晰的一个或多个句子组合而成。

故而,一个文本可以是一个句子(Sen-tence)一个段落(Paragraph)或者一个篇章(Discourse)。

西方诠释学常用文本这个范畴来表达其意义,但大致是一种狭义的层面。

吴汉全对文本的理解有独特性,在承认文本具有狭义的前提下,更主张从广义上来界定文本,认为“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一部著作可以是一个文本,一门学问或一个学科,只要是具有内在的体系性和外在的相对独立性,整体上亦可以视为一个文本”。

由此,著者提出在研究文本与话语体系的关系上要有新视角:一是要认识文本是如何产生的;二是要进行文本内容的相关分析;三是需要考察文本最终所呈现的逻辑谱系面貌。

著者主张在广义上理解和认识文本,其所说的文本乃是体现主客关系统一的文本,亦即文本中内蕴着研究者的主体性诠释活动,体现了研究者独特的诠释体系;这种文本亦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包括结构系统、话语体系、价值体系及传承体系等方面;这种文本还是有着逻辑谱系和基本维度的文本,这就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话语体系时既要研究话语体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及理论逻辑,也要研究话语体系的历史维度、现实维度、民族维度、世界维度和实践维度,并尽可能地将这种研究与结构体系和传承体系的三大逻辑展开和五大维度呈现相比较,从而进一步把握话语体系的特征。

IRF课堂话语结构研究的新进展——基于70项研究的文献回顾

IRF课堂话语结构研究的新进展——基于70项研究的文献回顾
第 15 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期 2018 年 4 月
Journal of Schooling Studies
IRF 课堂话语结构研究的新进展 ——基于 70 项研究的文献回顾
Vol. 15, No. 2 Apr. 2018
黄 山
(华东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 200062)
关键词:IRF 结构;课堂话语;师生互动;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5-2232.2018.02.012
课堂是一个充满声音的场所,绝大部分学与教的活动都依赖师生之间的言语互动。在当前班级授 课的条件下,言语互动是组织课堂学与教的主要线索,课堂情境中的学与教活动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海 量的师生互动语料。作为课堂中最重要的一种经验材料,课堂话语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课堂到底发生着 什么,理解学生在课堂中是如何学习的,揭示学与教中的师生关系,甚至审视学习与教学的本质。对 语言和话语的关注和分析,起初是语言学家们的工作。随着20世纪中期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语言学转 向”,语言和话语的视角逐渐介入多学科的研究议题。不同学科基于各自研究旨趣和理论假设开展的 话语研究,一方面重塑着语言和话语理论的边界 [1],同时语言和话语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技术也为各学 科领域带来新的信息和认识。其中,课堂话语的 IRF(启动—回应—反馈)结构的发现是话语分析对课 堂研究的重要贡献之一。IRF 结构在揭示出师生课堂互动模式的同时,也引起了多领域研究者的批判。 尽管如此,IRF 框架仍然在课堂互动分析中不断地被应用,围绕 IRF 课堂话语结构的讨论也持续至今。 因此,我们需要回顾围绕 IRF 课堂话语结构的新近研究,来了解 IRF 框架为课堂话语研究带来了什么, 目前研究者们对课堂话语的 IRF 现象又产生了哪些新的认识与评价。

浅谈话语分析的发展及应用

浅谈话语分析的发展及应用

快乐阅读 Happy Reading50甫风 south wind【关键词】话语;话语分析;应用1 话语话语”discourse”最初源自拉丁词”discursus”,它指的是”对话,言语”。

Potter Wetherell(1987)把话语定义为”口语的互动以及所有种类成文的本文”。

在《韦氏辞典》(1828)中,discourse 被定义为交换思想和想法使用的词。

Hardy(2001)认为话语指通过话语的产出,传播和理解形成客体的谈话和写作的实践。

在这个意义上,discourse 被认为是形成客体的文本系统。

2 Discourse 与Text 的区别Discourse 被定义为话语,专门用来指代口头语言。

Text 定被义为语篇,尤其指书面语言。

Teun A Van Dijk(1997)指出,text 指抽象理论上的建构,text 只有在discourse 中才能体现出来。

Text 对discourse 的关系如同sense 对utterance 的关系。

Halliday 认为:语篇是在谈论或写作,倾听或阅读的形式中发生的某事。

徐来娟(2013)通过对比《哈佛英语辞典》中text 和discourse 的定义,发现discoure 比text 定义更加宽泛,既可以指书面语又可以指口语,而text 一般只指书面语。

3 话语分析的发展以及应用话语分析的先河以Zelling Harris 于1952年在《Language》杂志发表”Discourse Analysis”为标志。

话语分析研究在一个语篇中话语之间的关系。

M.Stubbs(1983)认为话语分析关注超越句子或话语界限的语言,关注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关注日常交际的互动或对话的特征。

McCarthy(1991)把话语分析分为英国话语分析和美国话语分析。

Chilton(2006)把话语分析分为社会和文学领域的话语分析以及语言学以及认知语言学领域的话语分析。

中国话语的国内研究述评

中国话语的国内研究述评

中国话语的国内研究述评中国话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的产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不断崛起,中国话语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国内学者们对中国话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话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中国话语的国内研究进行述评,旨在探讨其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研究现状中国话语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经典文化,如《诗经》、《论语》等典籍中都包含了丰富的话语内容。

现代对中国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以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话语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不少学者纷纷加入到话语研究的行列中。

一方面,他们对传统的话语进行梳理和解读,也对当代社会中的话语现象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主要采取了文本分析、语言学分析、社会学调查等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中国话语的内涵和特点。

与此学者们也深入挖掘中国话语的历史渊源与演变规律,使之得到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二、存在问题尽管中国话语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解决。

中国话语的研究仍然相对分散,学者们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尚未形成一种统一的深度研究模式。

对于中国话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尤其是对于古代经典中的话语内容尚未得到深入的挖掘。

中国话语研究与国际话语研究的对话与融合有待加强,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推动中国话语研究与世界话语研究的融合发展。

中国话语研究在理论建构和实践应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滞后。

一方面,中国话语研究中缺乏一种系统的理论建构,还停留在描述和解释阶段,理论深度和广度不足;学者们在中国话语的实践应用中还未能够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仍显不足。

三、未来发展方向中国话语的国内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未来,需要加强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研究成果,丰富和完善中国话语研究的内容;也需要加强中国话语研究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

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综论以CSSCI来源期刊发表成果为考察对象

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综论以CSSCI来源期刊发表成果为考察对象

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综论以CSSCI来源期刊发表成果为考察对象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时代的来临,多模态话语作为一种新型的语言交际方式,逐渐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对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综论,以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成果为考察对象,系统梳理和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剖析多模态话语的内在机制和功能特点,本文期望能够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同时也为国内语言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相关论文进行系统的统计和梳理,从论文数量、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引用情况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

本文还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多模态话语分析在不同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和价值。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解,也有助于推动语言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通过本文的综论,我们希望能够为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视角,推动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国内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多模态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其基本理论框架涉及语言学、符号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在多模态话语中,语言不再是唯一的交际手段,而是与其他模态如图像、声音、动作等共同构成完整的信息传递系统。

因此,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需要涵盖这些不同的模态,并解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传递意义。

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中,模态之间的互补性和互动性是关键概念。

互补性指的是不同模态在话语中的相互补充,它们共同为信息的传递提供完整的意义。

例如,在一段视频演讲中,语言模态提供了主要的信息内容,而图像和声音模态则通过表情、手势和背景音乐等方式为语言模态提供补充和强调。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在国内语言学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简要介绍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阐述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重点回顾和分析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贡献,包括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数据等方面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者提供全面的研究视角和深入的理论思考,推动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关注和兴趣,共同推动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和创新。

二、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作为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兴起以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在中国,批评话语分析经历了从引进介绍到自主研究的发展历程,成为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和介绍西方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和方法,如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框架、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方法等。

这些研究不仅为国内学者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开始结合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批评话语分析进行本土化改造。

他们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分析中国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性别歧视、环境污染等。

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社会问题的语言表征,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的新趋势。

学者们利用大规模语料库,对特定话题或事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

国际商务谈判话语研究回顾及新进展

国际商务谈判话语研究回顾及新进展

马达加斯加Maevatanana金矿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摘要]近年通过马达加斯加Maevatanana铁、金矿普查,发现有含金石英脉型、BIF型、构造蚀变岩型等三种低硫化物型金矿床,深化了太古代绿岩带型金矿的认识。

本文在充分总结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初步探讨矿床成因的基础上,指出了地质找矿方向。

[关键词]找矿方向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绿岩带Maevatanana 马达加斯加1成矿地质环境马达加斯加Maevatanana铁金矿位于Maevatanana绿岩带金矿集区内,处在与莫桑比克海洋的消减俯冲有关的弧后裂谷带西侧。

1.1地层前寒武系基底是由黑云斜长片麻岩组合和变质的中酸性火山岩以及两者不等厚互层构成的条带状片麻岩,间夹数量不等似层状、透镜状BIF型铁矿层,与变质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构成Maevatanana绿岩带。

变质程度多属角闪岩相,部分为绿片岩相,局部可见麻粒岩相。

1.2构造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受多期次的区域变形、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影响,其原生构造已基本改造,难于辨认。

依据已有区域研究成果,结合勘查资料,构造作用可划分为四期:1.2.1第一期构造作用该期构造以挤压作用为主,岩石变形以韧性为主,主要表现为水平运动右形剪切,致使小范围岩石发生“S”“N”型层间揉皱,形成串珠状石英透镜体、石香肠构造和鞘褶皱等,蚀变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脉呈现左侧列排布特征。

1.2.2第二期构造作用该期构造以拉张作用为主,右行剪切特征明显,早期伴有辉长辉绿岩和石英的灌入,切割片麻理,岩石变形以脆韧为主,表现为大量含金石英脉、含金硅化脉沿糜棱面理及次生裂隙充填并发生热液交代作用,为金的主要成矿作用期;晚期主要表现为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了东部的眼球状、片麻状混合岩(或英云闪长岩),在其接触带形成了一条北东走向的糜棱岩带。

1.2.3第三期构造作用该期构造作用以东西向挤压为主,岩石表现韧脆变形为主,呈右行侧列的北东走向石英伟晶岩脉十分发育,切割含金石英脉或金矿体,其白云母的坪年龄为499Ma,,是成矿后的构造活动,表明成矿作用时代属前寒武纪。

现代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

现代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

现代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一、介绍现代汉语语言学现代汉语语言学是一门关注汉语语言的规律和变化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

它以音韵、构词、句法等为研究重点,涉及语音、语义、语用、话语等各个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汉语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也随之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

目前,现代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将从语音、词汇、句法三个方面介绍其中的新成果。

二、语音方面的新成果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研究语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

在语音方面,现代汉语语言学的新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汉语声调的研究声调是汉语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抽象音系,对汉语的语音、语义影响甚大。

从最早的分支结构模型,到现在的韵调层次模型,汉语声调的研究不断深入。

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实验和大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汉语声调对于语音识别与认知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 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声学模型是语音识别技术的核心,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语音识别的准确度。

在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方面,现代汉语语言学借鉴外语语音识别的技术和思路,通过创新性的模型构建和数值计算方法,不断优化现代汉语语音识别技术。

三、词汇方面的新成果词汇是表达语义的基本单位,其数量和结构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词汇方面,现代汉语语言学的新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意义的拓展与演变汉语词汇的意义变化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问,且随着时代和语言使用者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演化。

一些学者研究了汉语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和符号,以及其在现代语境中的意义拓展和演变,从而得到了新的解读和认识。

2. 语义计算理论与汉语语料库的应用计算语言学是汉语词汇的异化和语义的推理的有力工具。

一些语义计算理论为汉语词汇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例如词嵌入和主题模型等。

汉语语料库的应用同样为词汇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不仅可以普及词义的多样性分析,同时也为心理语言学,情感计算和教育教学等方案提供了研究依据。

国外二语习得研究新进展

国外二语习得研究新进展

国外二语习得研究新进展发布时间:2012-11-30王立非提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新世纪初,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展,多学科交又的前景日趋显著。

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追踪和评述当前二语习得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最新进展。

关键词:二语习得研究、新进展一、引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世纪之交,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加强,多学科交叉的前景日趋显著(乐眉云,2001)。

这方面的研究课题十分广泛,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Elhs,1996):1)中介语研究:着重研究学习者的错误、习得次序和发展顺序、语言变异性和二语交际的语用特征;2)影响二语习得的外部因素研究:二语的输人环境、输人的质与量、各种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二语输出等;3)二语习得的认知机制研究:二语习得的心理认知过程、母语迁移过程、认知构建过程、语言共同性的运用和克服交际障碍的心理过程等;4)二语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包括个体差异与导致差异的心理、认知、生理、情感、跨文化等因素。

围绕上述重点,二语研究者开展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证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追踪和评述二语习得研究的最新动态。

二、二语习得理论研究新进展当前,国外二语习得研究力求从理论层面就以下五个方面深刻认识二语习得的本质:l)认知机制如何使学习者从母语发展到二语;2)为什么语言变异对母语习得没有影响,而对二语习得影响很大;3)二语学习者在水平上为什么表现出差异;4)二语学习者的二语使用为什么千差万别;5)二语习得的动态本质究竟是怎样的(Larsen一Freeman1998:553)。

围绕这些重大理论课题,二语习得研究取得了以下理论新成果。

1.关于二语学习者的能力目前,二语习得研究界对二语学习者的能力要素重新认识,以V.Cook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对学习者能力这一提法持不同观点。

他们指出,二语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实际上培养了三种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策略能力(Canale,1983)。

国内外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

国内外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

国内外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一、概述模糊限制语,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近年来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模糊限制语,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能够对语言表述的精确性进行调整和限制的词语或表达方式。

这些词语在日常交流、文学创作、科技文献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内外语言学界,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涉及多个层面和角度。

学者们从语义、语用、认知、心理等多个维度出发,对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分类、功能以及使用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同时,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也逐渐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如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从而进一步拓宽了研究视野和深度。

在国外,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众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对模糊限制语在不同语境和文化背景下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

而在国内,虽然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国内学者结合汉语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理论。

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在国内外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为我们理解和运用语言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这一领域仍然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挑战。

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相信我们会对模糊限制语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1. 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及重要性在《国内外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一文的“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及重要性”段落中,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在言语交际中,用以修饰或限定某些概念、命题或行为的词语或表达方式,使其表达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或不确定性。

这些限制语有助于说话者在表达时更加灵活、含蓄,以适应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求。

模糊限制语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模糊性。

语言作为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其表达的意义往往不是绝对精确和固定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变化性。

多模态话语研究的缘起与进展

多模态话语研究的缘起与进展

四、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次演示对多模态话语研究的缘起、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详细 探讨。多模态话语研究作为跨学科的热点领域,对于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多个学科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多模态话语研究的应用 领域也将不断拓展。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深入挖掘各学科与多模态话语研究的交叉 点,进一步完善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以及推动多模态话语教 学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应用等。
多模态话语教学是近年来备受的教育改革方向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 注重文字和口头语言,而忽略了其他交际模态的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交际 往往是多模态的。因此,多模态话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多种模态中获取、整合 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图像、视频等多种模态来辅助文字和口 头语言的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目前,多模态话语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显著成果。例如,在语言学领域,研 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以往被忽视的语言现象,如视觉语法、声音符号学等;在心理 学领域,研究者逐步揭示了人类如何整合多模态信息,构建意义;在社会学领域, 学者们深入研究了许多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影响多模态话语的交际效果。
三、多模态话语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多模态话语研究的缘起
多模态话语研究起源于20世纪末,主要语言以外的其他交际模态,如图像、 声音、姿态等。这一领域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广泛,原因在于它突破了传统语言研 究的范畴,将研究范围扩展到多个领域,为人们理解和解释交际现象提供了新的 思路。
多模态话语研究对于各学科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领域,它为语法、词汇 以外的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解释;在心理学领域,多模态话语研究人类如何整合 多种模态的信息,以实现更有效的交际;在社会学领域,它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影 响多模态话语的使用和解读。

近十年来中国多模态话语及其应用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中国多模态话语及其应用研究述评

参考内容
近十年来,曾国藩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本次演示将对近十年来曾 国藩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重点提及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以及未来的研 究方向。
曾国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影响力和地位 在历史上非常重要。近十年来,曾国藩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 仅深化了我们对曾国藩的认识,而且对于我们理解晚清时期的历史和中国传统文 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广告领域,刘芳等人(2022)探讨了多模态话语在广告传播中的应用,分 析了广告中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模态的协同作用。
3、多模态话语与技术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话语与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例如,张丽等 人(2021)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多模态话语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 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和方法。此外,还有学者研究了多模态话语在社交媒体、虚 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王丽等,2022)。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多模态话语 研究的全面发展。最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多模态话语研 究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思 维,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总之,近十年来中国多模态话语及其应用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取 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需继续努力,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 断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以适应日益复杂多样的社会语境和实际需求。
近十年来中国多模态话语及其应用 研究述评
目录
01 一、研究起步较晚但 发展速度很快
03
三、研究存在的不足 与展望
02
二、研究内容丰富多 样
04 参考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话语世 界也日益呈现出多模态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多模态话语研究应运而生,并在 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和快速发展。本次演示将通过分析近十年来中国多模态话语及 其应用研究的情况,对其进行简要述评。

环境话语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

环境话语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

环境话语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作者:郑红莲王馥芳来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4期〔摘要〕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环境话语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较为丰厚的研究成果。

文章重点关注语言学视角下的环境话语研究,采用文献法从环境话语的界定、语言特点、国内外学术史、研究概述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回顾和整理,并对环境话语研究趋势提出看法。

我们认为:环境话语主要源于环境与经济的对抗和对话,是环境现象与观念集合的语言表征,为人们理解环境、与环境沟通和对话提供了思维工具与概念化手段,其对建构、维持及改变环境现实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话语研究为语言学学科及人类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与重要的社会应用价值。

〔关键词〕环境话语;研究进展;成果综述;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804-0009-08引言由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话语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生态、伦理等众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环境话语研究在政治学[1][2]、社会学[3][4][5]、传播学[6][7]、环境学[8][9]等学科的研究中取得了较为丰厚的研究成果。

虽然环境话语研究具有多学科向度,但本文重点讨论的是语言学视角下的环境话语研究。

语言学视角下的环境话语研究主要探讨语言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生态语言学豪根模式1970与韩礼德模式1990研究之前,语言学史上已有多位语言学家对语言与环境的关系展开过讨论,如洪堡特、萨丕尔、马林诺夫斯基、弗斯、费希曼等人[10]。

萨丕尔曾在“语言与环境”一文中提出,语言中的词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说话人所处的物理和社会环境[11]。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不仅能反映、记录环境,而且能塑造、歪曲、甚至创造环境[12],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一个客观的环境,更不存在一个超越语言而独立存在的环境,环境是一个被不断阐释的概念,人类通过语言的方式不断地建构环境的意义[13]。

太湖之光医学话语

太湖之光医学话语

太湖之光医学话语1. 太湖之光啊,就像医学界的超级明星。

我跟你说,那些疑难杂症在它面前,就像小怪兽遇到了奥特曼。

比如说癌症研究,它能快速处理海量数据,帮医生找到新的治疗方向。

2. 太湖之光在医学上那可真是个神器!你能想象吗?它就像一个超级大脑,无数的医学数据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它那里都变得规规矩矩。

就拿基因检测来说,以前要好久,现在快得很呢。

3. 太湖之光在医学领域简直是个奇迹创造者。

它就好比是一把万能钥匙,不管多复杂的医学谜题,都有打开的可能。

像研究罕见病,以前大家都愁眉苦脸,现在它能提供好多思路。

4. 太湖之光简直是医学的魔法棒。

我感觉它就像一个智慧的长者,那些医学数据就是它的故事。

比如在药物研发方面,它能快速筛选出有潜力的化合物,这速度就像火箭一样。

5. 太湖之光在医学里就像一盏超级亮的明灯。

你知道吗?医生们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它一出现,路就清晰多了。

像分析传染病传播模型,它的计算能力让一切变得简单。

6. 太湖之光对于医学来说,就像是一个宝藏库。

这里面的知识就像无数的珠宝。

就说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吧,它能挖掘出很多以前被忽略的因素。

7. 嘿太湖之光在医学的舞台上可是个超级舞者。

那些医学数据就是它的舞伴,它们配合得完美极了。

拿糖尿病的研究举例,它能更精准地分析病情发展。

8. 太湖之光就像医学世界里的特快列车。

它载着各种医学研究飞速前进。

比如说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以前进展缓慢,现在它让进程像飞一样。

9. 太湖之光在医学领域那是相当厉害啊。

它就像一个超级侦探,医学问题就是案件。

像查找疾病的病因,它能从海量信息中迅速锁定目标。

10. 太湖之光,这在医学上可是个了不起的存在。

我把它比作是一个超强的放大镜,能把那些微小的医学细节都看得清清楚楚。

就像在微生物研究中,能发现很多新的微生物特性。

11. 太湖之光在医学里就像一阵及时雨。

医生们正发愁的时候,它就来了。

比如说在骨科疾病的研究中,它能提供全新的治疗方案。

话语分析二十年

话语分析二十年

话语分析二十年【摘要】话语分析二十年经历了快速发展,涵盖了多种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从最初的语言学研究到跨学科合作,在理论贡献和方法论上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话语分析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政治、教育、医疗等不同领域。

未来展望则着眼于话语分析在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更深入应用,以及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话语分析二十年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对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它的影响逐渐扩大,促进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话语分析, 二十年, 发展历程, 研究方法, 应用领域, 理论贡献, 未来展望, 总结, 影响, 启示1. 引言1.1 话语分析二十年的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话语分析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拓展。

二十年来,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到不同领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话语特点和规律。

话语分析也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叉研究,使其在理论和方法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话语分析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

通过对话语的分析和解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逻辑和规律,揭示出话语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和文化内涵。

这种深入的认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交往和交流方式,还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话语分析在今天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 话语分析二十年的意义话语分析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通过分析人们在交流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揭示出背后的意义和社会文化背景。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话语分析逐渐成为了语言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话语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人类沟通行为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语言使用的细微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出不同语境下的交际现象和规律,从而揭示出人类交流中的隐含规则和文化特征。

话语分析的意义还在于其对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学科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焕杰,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兼任科研秘书,教工党支部书记。

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人文学院研修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理论。

2001年以来发表中原文化及话语分析相关科研论文19篇,主持有《中国特色外语教学模式中教师身份的课堂话语构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基于河洛文化的中国话语资源探索和实践》(省人文社科项目)、《政治演说中国家隐喻修辞的认知话语分析》(省人文社科项目)、《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身份的话语建构研究》(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7项省厅级课题,其中二项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参与省级精品课程1项、校级精品课建设2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