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示范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一等奖公开课初三语文教案

一等奖公开课初三语文教案

一等奖公开课初三语文教案一等奖公开课初三语文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诵读、美读,领会湖山空灵之意。

2、游湖、看雪,揣摩*写景之笔。

3、说人、话情,见识人物闲雅之趣。

教学重点诵读、美读,疏通文意,体验西湖夜雪的空灵境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西湖诗词。

创设情境:投影“西湖泛舟”图片引出西湖印象……今天学习张岱的一篇小品文,跟随他去西湖的湖心亭走一遭,去看雪!二、诵读疏通文字。

1.读:第一步,读顺:请一两位同学尝试读文,同学点评。

第二步,读齐:集体尝试齐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第三步,阅读:自由朗读,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

2.理:第一步,理出要点: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设置成问题投影出来。

要求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找答案,然后探讨,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会要点:要求同桌配合,一学生美读,一学生翻译。

随意抽取同桌组合,汇报读与译的情况,重点字词作特别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请两位同学分别串译课文一二两节,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3.再读:再次齐读全文,读出抑扬顿挫之势,读出声情并茂之感。

三、赏景写景技法。

多媒体特写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说说此写景之语妙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表自己意见。

参考:⑴妙在扣景之特征。

⑵妙在用朴素之语。

(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⑶妙在构悠远意境。

2.拓展:显示异曲同工的诗:清朝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体味、感悟。

诗如下:“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3.学生背诵西湖雪景的文字。

四、说人闲雅之趣。

1.找关键字“独”、“痴”,把握人物的品性。

2.补充:张岱《自题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五、结篇复读巩固。

六、作业搜集其他写雪的名句或名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案

《浪淘沙》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教学过程】一、有滋有味地诵读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浪淘沙》体裁为七言绝句,根据格律知识确定古诗平仄。

2.学生自由练习,初步按照平仄诵读古诗。

3.学生展示诵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平长仄短,入短韵长。

4.学生交流诗中大意,结合对于黄河万里、天涯等画面的理解,教师指导其读出情感起伏。

二、入情入境的写作1.结合诗句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看到”和“想到”的角度想象画面,根据提示完成练笔。

多媒体出示:2.学生交流分享所写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诗句,交流辨析诗中哪些是作者真正“看到”,哪些是作者“想到”的内容。

3.引用顾随名言,引导学生理解诗是在表现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出示:4.学生结合对于诗中情感的理解,根据教师提供的写作支架,丰富想象画面,完成练笔。

多媒体出示:5.交流分享。

教师根据学生的内容,相机总结古诗的由象及意,引导学生理解本首诗不仅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更是在表现自己。

6.组织学生阅读资料,知人论世,再次练笔。

(1)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结合诗人生平经历,填写支架,进行练笔。

材料一:刘禹锡自幼好学,精通诸子百家。

19岁,他游学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23岁,授太子校书,可谓风光无限。

33 岁,他积极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同年变法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43岁,与柳宗元奉诏回京,作诗《玄都观桃花》讽刺朝中得势的奸佞小人,再度遭贬,这一贬又是12 年。

54岁,奉诏调回洛阳。

从初次被贬到这时,前后共历二十余年。

材料二:长庆四年(824)的八月,年过五旬的刘禹锡从夔州转任和州(安徽和县)刺史。

当时的和州遭遇大旱,民不聊生。

刘禹锡不顾年老体衰,马上了解灾情,亲自收集药方为灾民看病,还大胆上表为百姓请旨减免税负、开仓放粮赈灾。

刘禹锡亲自带领民众挖塘筑坝,兴修水利,而且自己带头勤俭节约。

他执意不住府衙,而依土山傍浅池盖了几间茅屋庐舍,自称“陋室”。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17篇)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17篇)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17篇)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抓住贯穿课文的思想感情线索,领悟课文的深刻寓意,熟悉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具备了无穷无尽的制造力,《难老泉》教案教案。

(二)了解课文组织材料方面的特色,了解课文引用史料传奇的作用。

(三)学习运用比拟阅读的方法阅读分析课文。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是怎样熔景物、传奇、古迹、新貌于一炉写景抒情的?分析:本文的最大特点是,熔景物、传奇、古迹、新貌于一炉,写景抒情。

文章开头两段运用比照手法,表现了山西的新旧变化,突出了今日山西的青春活力。

接着以“难老泉”为核心,以“难忘”精神为中心,既介绍了晋词的名胜古迹,又引用了有关历史典故、神话传奇以及名人诗文,多方面表现“难老”这一特点。

让读者感受到,这里有不老的清泉,不老的江山,更有不老的人民,不老的精神。

正是有这种精神,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文化才会像“难老泉”一样“永久是活泼泼的,青春常在的。

”源远流长。

(二)本文是一篇晋祠游记,题为“难老泉”,是从晋祠或难老泉起笔的吗?文章前后有什么内在联系?分析:本文没有从晋祠或难老泉起笔。

文章宕开笔墨,从山西写起,由山西而太原,由太原而晋祠,由晋祠而“晋祠三绝”,由“三绝”而难老泉。

前后内容由远而近、由大到小,并有着鲜亮的内在联系,看似散漫的笔墨,始终紧扣着“难老”二字。

开头写历史的新陈代谢,使山西“难老”,太原“难老”,一派“富强、“欢快”景象,实际是为下文抒写对“难老泉”的”观感张本。

写晋祠“三绝”,“宋塑侍女”好像仍在“召唤”“说笑”,青春常在,“古柏齐年”历经三千多年仍生气勃发,更是“难老”,这些记叙描写,连续为“难老泉”铺垫。

而“难老泉”自身,则长流不绝,“千年万年”造福一方;人民又借助水力“再制造”,“一手是工,一手是农”,取得令人“兴奋”的业绩,使难老泉更焕发青春。

文章就是这样以“难老泉”为核心,以“难老”精神为中心组合材料,熔景物、传奇、古迹、新貌于一炉,做到了形散而神聚。

语文课教案(优秀4篇)

语文课教案(优秀4篇)

语文课教案(优秀4篇)语文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l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会令人“难忘”?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有关傣历年的资料教学方法:谈话导入、合作交流、朗读感悟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傣历年是我们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你们参加过“泼水节”吗?如果你参加过给大家讲讲自己的感受好吗?让学生讲述。

今天,我们要学习“难忘的泼水节”它与平时同学们所参加的泼水节有什么不同,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生字。

2、指名读。

3、互读互听互相纠正读音。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1、出示要求认的生字、让学生认读2、指名读。

3、互读正音。

四、朗读感悟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2、学生讨论交流3、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

①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②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

③理解“四面八方”。

④指导朗读。

4、指导看图、理解第4自然段①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挂图)谁来说说总理今天打扮得怎样?总理脸上的神情怎样?②让学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③结合图,说说除了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④师:傣族人民因为能和敬爱的总理一起过节而笑容满面,现在也请你笑容满面地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5、体会第五自然段①分角色扮演,老师扮演总理,同学们扮演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祝福。

②启发想象③正因为1961年泼水节是和总理一起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感到那年泼水节是“幸福”、“难忘‘’的。

④有感情朗读6-8自然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教学反思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预学、合作探究等方式,继续实践“有目的地阅读”,培养综合应用各种阅读策略的能力。

2.通过交流分享,提取关键信息,感受说明文语言文字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3.通过学写研究报告,参加科学论坛等形式,体验科学研究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前预学单、课堂学习单、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回忆预习要求,过关字词识记。

2.回顾预习任务中观看的短视频,出示学生提问类型统计图。

3.点拨:阅读好方法——带着问题阅读4.揭示课题——《宇宙生命之谜》二、基础任务——学做研究员1.回顾单元起始课,勾连单元任务群情境2.回顾《竹节人》中学习的阅读方法——有目的的阅读。

3.根据阅读提示确定阅读目的。

4.创设情境,成为科学研究院,围绕研究问题(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5.交流反馈:(1)与阅读目的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可以跳过去不读、略读,点拨阅读方法——快速阅读。

(2)确定关键内容:引导学生用上学过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概括等。

(3)引导学生理解针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内容仔细地读6.借助批注,梳理细读方法。

7.巡视指导,交流反馈:(1)阅读时注意寻找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2)画出关键词帮助理解;(3)提取段首关键信息;(4)查询资料。

8.聚焦关键内容,选择阅读方法,开展学习任务三。

9.展示交流:感受说明文的语言表达之严谨、科学。

10.得出研究结论,感受科学精神的冷静与严谨。

11.小结:发现《研究报告》的学习形式三、拓展进阶——参加微论坛1.回顾学法,创设情境:“火星移居”计划微论坛(学习任务四)2.展示交流研究过程与研究结论,再次体会说明文语言文字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渗透阅读方法指导。

3.小结:回顾阅读方法,激发阅读期待。

【教学反思】学科融合理念下说明性文章的任务群设计《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性文章。

2024年一年级上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13篇)

2024年一年级上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13篇)

2024年一年级上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13篇)一年级上语文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姿、书写姿势。

2.掌握书写姿势、执笔姿势,会正确规范书写本课拼音内容。

3.培养学生对汉语拼音的书写兴趣。

教学重点:会正确规范书写本课内容。

教学难点:会正确规范书写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拼音的书写,同学们完成的特别好,这节课要再接再厉。

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写字姿势及执笔姿势,在这节课写字过程中,同学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写字及执笔的姿势。

二、新授教学:1.教学“z”:拼音“z”在书写时占拼音格子的中格,由一笔写成,书写要流畅,笔画要挺直。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真观察,独立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按照“z”的写法,完成“c、s、r、w”这些拼音的书写,这些拼音的书写都是在中格书写,具体书写笔顺仔细观察书中提示。

4.教学:“y”:拼音“y”在书写时占中下格,是由两笔写成,第一笔是捺,占中格,要直,第二笔是摘,占中下格。

5.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真观察,独立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教学“zh”:拼音“zh”在书写里就是拼音“z”和“h”的组合,分别用两个拼音的写法来写各自拼音,但是两个拼音在挨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拼音。

7.按照“zh”的写法,完成“ch、sh、ai、ei、ui、ao、ou、iu、ie、ue、er、an、en”的书写,这些拼音的书写都是两个拼音的组合,具体写法参照书中提示。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三、课堂小结:教学反思:学生对于书写姿势的保持还是需要一个慢慢培养的过程的,在教学中就要时常提醒。

但学生的写字还是很标准的,对于拼音的写法已经不陌生了,所以本节课完成很好!周节次:3——1一年级上语文公开课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课文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课文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课文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课文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早上、叫声、扒开、路边、迟到、身上、教室”等词语。

认识“道、丛、钻、追”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懂图意,激发学生想像力。

运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可以有自己的爱好,但一定要遵守纪律。

处理好兴趣爱好与遵守纪律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几个重点句“明明一听,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

”“他们刚走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

”“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

”的理解,明白要处理好兴趣爱好与遵守纪律的关系。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3课时教具准备:1.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投影片两幅。

2.写有本课生字新词的幻灯片。

3.录有蟋蟀叫声、生活习性的录像带或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故事,题目是《明明上学》。

板书课题:明明上学。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二、自由读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看出明明是一个怎样的学生?(课文讲的是明明听从同学们的提醒,放弃了捉自己喜爱的蛐蛐,按时到校上课的事。

看出明明是个遵守纪律的学生。

)2.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讲哪幅图的?三、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

(打出幻灯片)2.指读课文。

四、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第一自然段。

1.自己学文。

提示: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明明喜欢蛐蛐?第三句:明明知道这是一只好蛐蛐。

从“—……就……”可以看出,明明喜欢蛐蛐,玩蛐蛐也很有经验。

他从蛐蛐的叫声就能分辨出是不是好蛐蛐。

这是他停下来捉蛐蛐的原因。

2.指导朗读。

早上,明明去上学。

他走着走着,忽然听见蛐蛐的叫声。

明明一听,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

“忽然”要读出迅速而出乎意料的语气,后半句要读出肯定而喜悦的语气。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7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7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7篇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守岛夫妻》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1.了解小岛的相关资料。

2.完成学习活动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课1.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这样一座小岛,它远远望去,就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

(板书课题)2.今天我们将走进这座小岛,去聆听一个动人的故事。

(指读、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开课伊始,用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查课前预习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图片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合作。

出示小组交流目标:(1)读准音——读准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义——交流课前预习中新掌握的`词语的意思。

(3)提困惑——统计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问题。

2.师生互助交流。

(1)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①“咙”读lónɡ,不读lǒnɡ;“舀”读yǎo;“炊”读chuī。

②“哼”是多音字,本课读hnɡ。

③“域”右部是“或”;“舀”下边是“臼”,不是“白”。

(2)理解字义、词义。

预设:礁石:出示礁石图片帮助理解。

并与“岛”进行区分。

牙龈溃烂:探寻原因,缺少维生素。

怔:发愣。

哽:①食物堵塞喉咙不能下咽。

②因感情激动等原因喉咙阻塞发不出声音。

(引导学生明确文中的“哽”是第二个意思。

)设计意图:五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

这个环节重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解决字词的困惑。

三、整体来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介绍一件事,我们要交代清楚哪些要素?预设: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交流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预设:课文讲了将军上小岛检查,发现了一片菜地,守岛战士用珍贵的小白菜请将军吃晚饭,将军不忍吃,最后与战士分吃蔬菜的事。

四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名师优质教案优秀10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名师优质教案优秀10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名师优质教案优秀10篇篇一: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主题用“网”组词,引出主题“国际互联网”,欣赏图片,将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二、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同学们有哪些问题(出示):预设:(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2)国际互联网是怎样工作的?(3)国际互联网有哪些用途?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探究这些问题。

三、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三、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交流朗读过渡: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师: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师: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师:“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理解“地球村”,说说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语文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5篇

语文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5篇

语文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第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杨树之歌》北师版原文及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杨树之歌》原文我们的名字叫大叶树,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

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

没有风雨来帮忙,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唱给学步的小宝宝,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唱给白发的老奶奶,陪她在树下聊家常。

唱给下棋的老爷爷,和他悠闲度时光。

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

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感谢金色的太阳,春天它使我们翠绿,秋天它为我们染上金黄。

《杨树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用喜欢的方法识字,准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美。

3、激发学生对杨树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关于杨树的课件或图片,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一、导入:欣赏。

观看有关杨树的课件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说说你对杨树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杨树的诗歌。

二、新课(一)自学自主读文,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1、自读识字:自读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出小节序号。

(二)识字多种形式识字。

1、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认读生字新词卡片,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小组内组织识字抢答游戏。

(三)交流整体感知。

1、同桌合作读文。

2、小组合作,选喜欢的方式读文。

(四)诵读合作读文,体会诗歌韵律美。

以小组为单位,选用不同的方式汇报读文。

(五)评价全方位评价。

1、同桌合作读文时,相互评价。

2、小组合作汇报读文时,全班范围内评价。

(六)写字自学易学的生字。

1、认读9个生字,并扩词。

2、自主找出易学会的生字,同桌交流学习。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练写。

一年级语文课堂公开课教案7篇

一年级语文课堂公开课教案7篇

一年级语文课堂公开课教案7篇一年级语文课堂公开课教案7篇刚进小学的学生,翻开课本就被归为大量的识字类,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一年级语文课堂公开课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年级语文课堂公开课教案篇1《窗外小鸟轻点儿叫》一、激趣引入1、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着好多漂亮的星星,红色的送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黄色的送给爱动脑筋的同学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做得好,你就可以直接来黑板上摘,高兴吗?2、幻灯出示课本插图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画面上都有什么?师总结过渡:教室的窗前,绿树成荫,两只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唱歌,好像在招呼小朋友出来玩呢!教室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质疑:师:看到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三、初读课文:1、看大屏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课件出示课文原文)2、指名读,不同形式练读。

3、读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四、识字:1、课文里有几个生字小朋友想考考你,看你认识不认识它们,你敢接受挑战吗?(你们真勇敢!)2、出示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不同形式读。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3、看着拼音你们会读,那不看拼音还会不会?(课件出示去拼音的生字)鸟(你是怎么记住它的?)课(组词,用词说话)你、我(组词)4、我们又认识了几个生字小朋友,老师告诉你,把它们放到课文里,你会读得更流利,你们相信吗?试试看。

学生练读。

5、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老师告诉你,一个小圆圈“。

”一个小问号“?”都表示一句话。

谁能最快地数出来这首诗一共几句话?(4句)6、同学们认真观察每句的最后一个字,看哪位同学最聪明,能发现规律。

(课件提示学生最后一个字)7、生: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o,师:你们真棒!老师告诉你们:这叫“押韵”。

诗歌都是押韵的,这样读起来更好听,就像唱歌一样。

你们愿意再读一遍吗?(课件出示课文)8、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五、细读课文1、师:小鸟在窗前唱歌,教室里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叫小鸟轻点叫?把它们赶走不行吗?(带问题感悟、指导朗读)2、反复练读,(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习作《___让生活更美好》教案(部级优课获得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习作《___让生活更美好》教案(部级优课获得者)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目标】1.能围绕习作要求,补充题目,联系生活,选择合适的事例表达生活的美好。

2.通过试写评改和范例欣赏,学习运用“描写内心”“展开联想”等方法写出自己的美好情感。

3.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乐于表达出来。

【预学准备】完成“课前准备单”的小调查。

【教学过程】(一)展示“美好观点”,分享话题选材1.回顾单元情境,点拨发展“生活是一本大书”的情境认识。

2.联系“课前准备单”,交流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揭示课题。

3.阅读教材中的习作提示(“微笑、诚信、梦想、创意、运动、集邮、旅行、种花”),将提示中带给自己新的启发的的内容补充到自己的“课前准备单”中。

4.联系三个“小泡泡”的习作提示,再次聚焦“课前准备单”,确定选题,把题目补充完整。

5.初步分享自己的“美好观点”。

【设计意图:“让生活更美好”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

题目中,“生活”的概念很大,“美好”的感受很博。

话题的选择和确定,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从“最想分享”的角度展开捕捉。

依托教材“习作提示”的精准导向,将学生的美好观点相互启发,不断具象化,推动习作的表达情绪。

】(二)分享“美好事件”,捕捉美好镜头1.联系单元课文《竹节人》,呈现“课文内容导图”。

2.回顾整个过程,交流让自己感到美好的内容。

重点聚焦“发现老师玩竹节人”的镜头,在与“被老师没收”等前后内容关联、比照中感受这份美好的来之不易。

3.引出学生心中的美好事件,结合教材中的习作提示,展开小组交流。

4.学生分享心中的美好事件,捕捉事件中最美好的一个镜头。

【设计意图:通过联结课文《竹节人》,来感知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分享美好的表达样式,进而唤醒学生心中的美好事件,捕捉事件中的美好镜头。

同时,在“美好情节”的交流、分享中,可以对“有目的地阅读”单元阅读策略进行回应。

】(三)练写“美好片段”,点拨表达方法1.学生围绕自己确定的话题,从刚才交流的事件中,捕捉一个最美好的镜头,练写“美好片段”。

小学语文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精选5篇)

小学语文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精选5篇)

小学语文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精选5篇)小学语文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3个生字,其中会写7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辛勤培养,激发热爱、尊敬妈妈的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1.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我”画的画和妈妈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热爱自己的妈妈吗?(爱)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辛勤培养,那我们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在妈妈生日的时候你为妈妈做些什么事情或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19课(板书课题)二、新课1.初读课文,理解感悟。

(1)我为什么要画一幅妈妈给小树浇水的图画?(2)我当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妈妈在学习、生活各方面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我们,就像培育小树苗一样辛勤地培养着我们。

我们应该怎样报答妈妈对我们的爱呢?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妈妈说的“我的小树”指的是谁?(2)体会为什么妈妈说:“我的小树长大了”?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要读出妈妈亲切、欣慰的语气。

三、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内容二、学习生字本课生字中,“今”不要写“令”;“礼”字是示旁;“纸”字右下不要加点;重点指导:卧钩一定要卧,不要写成竖弯钩三、指导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弄清每段写什么,然后分段试背。

四、拓展延伸你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你能像课文中的小朋友一样,送给妈妈一件有意义的礼物吗?五、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篇2】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2.会认“心、到、井”等11个字,会写“下、井、心、来、你”五个字。

3.理解课文,养成遇到困难时乐观、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能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2.会认“心、到、井”等11个字,会写“下、井、心、来、你”五个字。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养成遇到困难时乐观、动脑的好习惯。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锻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分析的能力;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3.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4.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难点:1、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同类现象。

教学方式朗读法、探究法、分析与归纳等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

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意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轻松的回顾,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 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诗歌是__和想像的艺术。

只有用你的__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带着的__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

二、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问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引1: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思考: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引2: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习作《有你,真好》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习作《有你,真好》教案

习作《有你,真好》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教学任务】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你想到了谁?为什么觉得“有你真好”?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事件写出“你”的好,把事情写具体,并融入自己的情感,这是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习作,应让学生完整经历从立意、选材、构思、起草到修改的整个习作过程,在习作实践中学会融情表达。

【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创设,激起情感共鸣,能选择合适的写作对象和事件。

2.链接经典片段,通过捕捉镜头来描述场景。

3.通过场景描述把事件写具体,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通过评改练习,让自己的习作更能打动人。

【教学准备】1.电影《妈妈》视频片段2.生活场景图片视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1.播放2022年新发布电影《妈妈》片段2.看完这个片段,你想起了谁?此时此刻,你想对她(他)说些什么?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有你,真好二、唤醒情感,选定人物事件1.师小结导入。

2.播放图片小视频,唤醒学生记忆库。

3.选定让你觉得温暖的人物记录在学习单上。

4.选择事件,概括记录在学习单上。

5.学生开火车交流一组。

6.师小结:这几位同学,有写亲人的,有写同学的,也有……我想此刻我们看到这些名字,一定会让你觉得特别温暖。

三、捕捉镜头,描述场景导入:那么孩子们,怎么能把这件事写具体呢?也许这个电影片段能带给我们一点启发。

1.再次播放《妈妈》片段,梳理镜头(当女儿不记得妈妈时,妈妈那焦急的表情;当女儿起身离开时,妈妈赶紧拿起衣服跟上去……)小结板书:捕捉镜头2.链接经典,捕捉镜头(1)经典1《少年闰土》中的看瓜刺猹的场景①在这段场景描写中,你捕捉到了哪些镜头?(周围的环境、少年闰土的样子以及刺猹的动作)②作者是怎样把这些镜头呈现出来的?(从远到近或从上到下)板书)经典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场景(2①让我们在这段场景中找找镜头,你找到哪些镜头呢?②完成任务二:作者是怎样捕捉镜头的?在选段中圈一圈,划一划。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模板7篇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模板7篇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模板7篇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模板7篇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嗅、摇撼、扎煞、掩护、拯救、嘶哑、搏斗”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可奈何、扎煞、掩护”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过程与方法:1.练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小麻雀而奋不顾身的勇敢的献身精神,感悟“爱”的强大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和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形象,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教学难点:体会第四、五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三、教学策略《麻雀》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勇敢的献身精神,热情地歌颂了“爱”的强大的力量。

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1.体现“学用语言”的教学原则。

即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将阅读和写作关联,促使学生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以表达真情实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围绕“爱”字展开教学,先整体感悟故事中的爱意,再逐一品析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形象,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想象情境,感受老麻雀对孩子无私的爱、感悟“爱”创造的奇迹;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恩有爱的生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范课教案
学科:语文
授课人:王文婷
课题:《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4)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能进行拓展鉴赏。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

(3)通过诗歌学习能够掌握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字词过关,读懂诗歌,对诗歌进行初步鉴赏。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内容。

三、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进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代著名文学理论家钟嵘《诗品》说:“‘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
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
(学生自读练习册31页相关内容)教师适当补充。

三、朗读课文
方法点拨(五言诗朗读指导):
明确: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

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

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五言诗在断句上一般构成二三字格式,歌者是二一二字格式。

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诵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
3、个人朗读 4.整体齐读
四、整体感知
(一)设题一: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
思想感情?(学生交流或独立完成后抽生回答)
明确:全诗抒发了游子思念亲人(妻子)、思念家乡的情感。

(二)请学生尝试用现代语言表达诗歌内容。

(三)逐句解读诗歌,看诗歌是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设题二: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

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

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还有灞桥折柳,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

设题三: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但是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什么变化。

(由欢欣转为失落)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设题四:这两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你
能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么?“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的?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的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愁怅的形象和心情。

表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最后两句,除了表达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情感,,想爱却不能相守,让人有“忧伤以终老”的担忧,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让人产生距离产生美。

五、规律总结:
如何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
1.通过诵读,直接品味本文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透过意象把握思想情感。

3.寻找诗中关于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六、拓展探究
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谈谈这首诗和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诗歌解说: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满怀袖而无可耐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时确:异:两首诗歌所寄托的外物有所不同,本文借“芙蓉”“兰泽”“芳草”的幽香等美好欢乐的情景来以乐景衬哀情,而《庭中有奇树》则是以树为寄托物。

另外,本文结句哀伤不止,而后者则自我宽慰。

同:二者均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

七、板书设计:
情节艺术手法突出特点
• 1、2句:涉江郊游采摘芙蓉——以乐衬哀(芙蓉、兰泽、芳草)
• 3、4句:人在远方心愿难遂——自问自答(设问)意境高洁、清幽• 5、6句:回望故乡长路漫漫——动作细节(还顾)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7、8句:天各一方忧伤难遣——联想想象(黯然消魂)
八、课堂小结
九、巩固练习:课后练习一,《创新大课堂》本课内容
十、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