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 无理数1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数与代数。

1. 有理数。

- 有理数的分类: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

-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

- 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a|=a(a≥0) -a(a<0)。

-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 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a^n中a是底数,n是指数。

2. 实数。

-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如√(2)、π等。

- 实数的分类:有理数和无理数。

-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 平方根:如果x^2 = a(a≥0),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记作x=±√(a),其中√(a)是a的算术平方根。

- 立方根:如果x^3 = 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记作x=sqrt[3]{a}。

3. 代数式。

-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单独的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第一章有理数1、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叫无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有理数: 零、负整数、负分数、正分数、正整数2、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 的相反数还是 0;(2)相反数的和为 0 a+b=0 a、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绝对值和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一样,是一种运算,运算符号通常用||表示。

这种运算的意义是:一个正数和0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总之,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

用代数式表示为:|a|=a(a>0) |a|=-a(a<0) |a|=0(a=0)在数轴上,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为代表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如:|-5|表示在数轴上代表-5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即|-5|=5。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 0 大,负数永远比 0 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6.互为倒数: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 没有倒数;若 a≠0,那么 a 的倒数是1 ;若 ab=1 a、 ab 互为倒数;若ab=-1 a、b 互为负倒数.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 0 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a-b=a+(-b).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即无意义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 n 为正奇数时: (-a)n=-an 或(a -b)n=-(b-a)n , 当 n 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b-a)n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这是一种记数的方法。

人教版初一年级初中数学公式

人教版初一年级初中数学公式

初中数学常用的概念、公式和定理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1.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5.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移动2位,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位;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移动3位,立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位.如:已知=0.4858,则-=48.58;已知=1.558,则-=0.1588.6.整式的乘除法:①几个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④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7.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 m+n. ②a m÷a n=a m-n.③(a m)n=a mn. ④(ab)n=a n b n.⑤()n=n. ⑥a-n=n,特别:()-n=()n. 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3)-1=-,5-2==,()-2=(-)2=,(-3.14)0=1,(--)0=1.8.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 ②(a±b)2=a2±2ab+b2. ③(a+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 (a-b)2=(a+b)2-4ab.9.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原则是:先看能否提公因式.在没有公因式的情况下:二项式用平方-差公式或立方和差公式,三项式用十字相乘法(特殊的用完全平方公式),三项以上用分组分解法.注意:因式分解要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10.分式的运算:乘除法要先把分子、分母都分解因式,并颠倒除式,约分后相乘;加减法应先把分母分解因式,再通分(不能去分母).注意: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11.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如:①(3)2=45.②=6.③a<0时,=-a.④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12.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①求根公式是x=,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Δ≥0时,方程有实数根.③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则x1+x2=-,x1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④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13.解分式方程(去分母或换元)和无理方程(两边平方或换元)必须检验.形如:-的方程组,用代入法解;形如:的方程组,先把一个方程分解为两个一次方程,再把这两个方程分别与另一个方程组合成两个方程组,再用代入法分别解这两个方程组.14.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要改变方向.15.平面直角坐标系:①各限象内点的坐标如图所示.②横轴(x轴)上的点,纵坐标是0;纵轴(y轴)上的点,横坐标是0.③关于横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纵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16.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17.反比例函数y=(k ≠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18.二次函数y=ax 2+bx+c(a ≠0)的图象叫做抛物线(c 是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①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②顶点坐标是(-,),对称轴是直线x=-.特别:抛物线y=a(x -h)2+k 的顶点坐标是(h,k),对称轴是直线x=h.注意:求解析式的设法 ①已知三个点的坐标,则设为一般形式y=ax 2+bx+c;②已知顶点坐标(h,k),则设为顶点式y=a(x -h)2+k;③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x 1,0)和(x 2,0),则设为交点式y=a(x -x 1)(x -x 2).19.抛物线与x 轴的位置关系: 对于抛物线y=ax 2+bx+c ①Δ<0时,它与x 没有交点.②Δ=0时,它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与x 轴相切).③Δ>0时,它与x 轴有两个交点(x 1,0)和(x 2,0),其中x 1和x 2是方程ax 2+bx+c=0的两个根.20.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②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2)公式:设有n 个数x 1,x 2,…,x n ,那么:①平均数=(x 1+x 2+…+x n ).②方差S 2=[(x 1-)2+(x 2-)2+…+(x n-)2.(是整数时用)③S 2=[(x 12+x 22+…+x n 2)-n(-)2].注:各数据的数位较少或平均数是分数时,用此公式.④若将n 个数x 1,x 2,…,x n 各减去一个适当的数a,得到一组新数x 1,,x 2,,…,x n ,,那么原来那组数的方差S 2=这组新数的方差,平均数=a+,.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就越大.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标准差 (3)频率:①把一组数分成若干个小组,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求组数时,用收尾法取整数),这时,落在某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这组的频数,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个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因此,各组的频率的和等于1.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1.21.锐角三角函数:①设∠A 是Rt Δ的任一锐角,则∠A 的正弦:sinA=,∠A 的余弦:cosA=,∠A 的正切:tanA=,∠A 的余切:cotA=. 并且sinA=cosB,tgA=ctgB,-tgActgA=1,-sin 2A+cos 2A=1.0<sinA<1,-0<cosA<1,tgA>0,ctgA>0.∠A越大,∠A 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和余切值反而越小. ②余角公式:sin(900-A)=cosA,cos(900-A)=sinA,-tg(900-A)=ctgA,ctg(900-A)=-tgA.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0=cos600=,sin450=cos450=-,sin600=cos300=,sin00=cos900=0,sin900=cos00=1,tg300=ctg600=,tg450=ctg450=1-,tg600=ctg300=-,tg00=ctg900=0. ④斜坡的坡度i==.设坡角为α,则i=tg α=.22.三角形:(1)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2).证明两个三再形全等的方法有:SAS,AAS,ASA,SSS,HL.(3)在Rt Δ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有:①先证明有一个角等于900.②先证明最长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③先证明一条边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5)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笫三边,并且等于笫三边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23.四边形:(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0,外角和等于3600.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3)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①先证两组对边平行.②先证两组对边相等. ③先证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④先证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⑤先证两组对角分别相等.(4)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四条边相等.(5)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有:①先证明它有三个角是直角.②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有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6)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方法有:①先证明它的四条边相等.②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7)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8)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之和的一半.(9)轴对称图形有: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多边形,圆.中心对称图形有:线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边数是偶数的正多边形,圆.24.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①先证两组对应角相等.②先证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③先证三边对应成比例.④先证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5.平行切割定理:①如图1,DE∥BC=.②如图2,若AB∥CD∥EF则=-,=.26.射影定理:如图3,ΔABC中,若∠ACB=900,CD⊥AB,则:①AC2=AD·AB.②-BC2=BD·BA.③AD2=DA·DB.27.圆的有关性质:(1)垂径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具备以下五个性质中的任意两个性质:①经过圆心;②垂直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劣弧;⑤平分弦所对的优弧,那么这条直线就具有另外三个性质.注:具备①,③时,弦不能是直径.(2)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3)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所对应的其余三组量都分别相等.(4)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5)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6)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7)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8)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10).9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11)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28.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若⊙O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d,则:①d<r直线L和⊙O相交.②d=r直线L和⊙O相切.③d>r-直线L和⊙O相离.(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反之:切线垂直过切点的半径.(3)切线长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5)RtΔ的内切圆的半径R内=-,任意多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R内=.(6)圆外切四边形的一组对边的和等于另一组对边的和.29.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设两圆半径为R和r,圆心距为d,则:①d>R+r两圆外离.②d=R+r两圆外切.③R-r<d<R+r(R≥r)两圆相交.④d=R-r两圆内切.⑤d<R-r两圆内含.30.圆中常作的辅助线:(1)两圆相交,常作公共弦,连心线.(2)两圆相切,常作公切线,连心线.(3)已知切线,常过切点作半径.(4)已知直径,常作直径所对的圆周角.(5)求解有关弦的问题,作弦心距.(6)弧的中点常和圆心连结.31.各顶点等分圆周正n边形各边相等,各角相等,且每个内角=度,中心角=外角=度.32.面积公式:①S正Δ=×(边长)2.②S平行四边形=底×高.③S菱形=底×高=×(对角线的积)④S圆=πR2.⑤C圆周长=2πR.⑥弧长L=.⑦S扇形==LR.⑧S圆柱侧=底面周长×高.⑨S圆锥侧=×底面周长×母线=πrR,并且2πr=(如上图).。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精选教案第一章:实数的认识1.1 有理数【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学会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教学步骤】1. 引入有理数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有理数的存在。

2. 讲解有理数的分类,包括整数、分数、正数、负数等。

3. 通过示例演示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让学生进行练习。

【作业布置】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加深对有理数运算的理解。

1.2 实数【教学目标】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

学会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内容】实数的定义及分类。

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1. 引入实数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实数的存在。

2. 讲解实数的分类,包括有理数、无理数、正数、负数等。

3. 通过示例演示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让学生进行练习。

【作业布置】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加深对实数运算的理解。

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2.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教学步骤】1. 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一元一次方程的存在。

2.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代入法、消元法等。

【作业布置】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2.2 不等式【教学目标】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内容】不等式的定义及解法。

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不等式的存在。

2. 讲解不等式的解法,包括比较法、图像法等。

【作业布置】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加深对不等式的理解。

第三章:函数3.1 一次函数【教学目标】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内容】一次函数的定义及图像和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入一次函数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一次函数的存在。

2. 讲解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包括斜率、截距等。

【作业布置】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加深对一次函数的理解。

初中数学(人教版)知识点全解(完整版)(PDF版)

初中数学(人教版)知识点全解(完整版)(PDF版)
(4)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即 a 无意义 。
0
(5)有理数的乘方
①乘方的定义: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an 表示 n 个 a 相乘。
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其中在初中范围内,一般地,n 为整数。 ②有理数乘方运算法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注意:当 n 为正奇数时: (-a)n=-an 或(a -b)n=-(b-a)n , 当 n 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b-a)n 。
(4)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表示方法 ①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或一条直线上的两点表示,前面必须加直线两字。如直线 m,直线 AB。 ②线段:用一个小写字母或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前面必须加线段两字。如线段 a,线 段 AB。 ③射线:用一个小写字母或端点的大写字母和射线上的另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表示端点的大 写字母在前),前面必须加射线两字。如射线 a,射线 OA。
cc
【拓展:等式性质】
①ac bc a b ② a b ac bc ; ac bc(c 0) a b a b(c 0) a b ; a b a b
cc cc
第 5 页 共 66 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知识点全解
【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例】把无限循环小数 0.77777...化为分数
①字母 型,含有 的式子。
②根式型,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开不尽,如 3 。
③构造型,如 0.1010010001....,数字中有变化规律,但不循环。 ④其他一般无限不循环小数。
(2)有理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完美打印版)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完美打印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基本知识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无理数、实数概念》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无理数、实数概念》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无理数、实数概念》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无理数、实数概念》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理解无理数和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在数学中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的重要知识,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无理数和实数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无理数和实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理解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2.让学生能够运用无理数和实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无理数和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2.难点:无理数和实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2.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无理数和实数。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无理数和实数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无理数和实数的教学素材。

3.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手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问题: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那么它的对角线的长度是多少?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教学,呈现无理数和实数的定义,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一些与无理数和实数有关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无理数和实数的问题,以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了解无理数和实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了解他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部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部分知识点总结

一、实数的分类:⎪⎪⎪⎪⎪⎩⎪⎪⎪⎪⎪⎨⎧⎭⎬⎫⎩⎨⎧⎪⎪⎪⎭⎪⎪⎪⎬⎫⎪⎪⎪⎩⎪⎪⎪⎨⎧⎩⎨⎧⎪⎩⎪⎨⎧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p(分数)的形式 2、无理数: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无限不限环小数,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0,0,00,πφa a a a a a(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先(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 ≥0,称a ±叫a 的平方根,a 叫a 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 叫实数a 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用减法确定 五、实数的运算 1、加法: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无理数 ---反例教学案例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无理数  ---反例教学案例

无理数--------初中数学反例教学案例平乐县实验中学陈大杰有些命题,要判断它是错误的,只要列举一个满足命题的条件,但结论不成立的例子,就足以否定这个命题,这样的例子就是通常意义下的反例。

我在讲授七年级下册6.3“实数”时,练习中有一道选择题:下列命题①两个无理数的和是无理数;②两个无理数之差是无理数:③有理数与无理数之和是无理数:④两个无理数之积是无理数。

其中正确的有()个A)1;B)2;C)3;D)4;生1:选C。

师:为什么?生1:只有②错了。

师:为什么②错了?能不能举个例子?生1:√2—√2=0,差为有理数。

师:其它的都对了吗?生2:①也错了。

师:为什么①也错了?生2:√3+(-√3)=0,和为有理数。

师:③、④都对了吗?生:对了。

师:刚才我们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命题①、②是不对的。

这样满足命题的条件,但结论不成立的例子,是否定这个命题一种很好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举反例”。

大家一定很喜欢。

还有其它例子说明①②是错的吗?生:有,(很多)师:那么,能不能举反例说明③、④是错的?生:不能。

师:真的不能吗?生:真的。

师:为什么?谁来说说?生3:一个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加上一个有理数,当然还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同理,两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相乘的积,当然还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所以,我们没有办法举反例说明它们错误。

师:大家同意吗?生齐:同意。

师:看来,大家不仅会举反例,还会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真是好样的!我们还要注意:举反例,一定要牢牢抓住条件,符合条件的反例,才能推翻命题。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但要合适地使用反例,更严重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构建反例,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爱护、支持和鼓励学生中的一切含有创造因素的思想和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实际上是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探索情景。

在教学时,反例的构建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结构逐层深入地进行,把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为一些小的梯度题。

初中数学(人教版)精选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精选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精选教案第一章:实数的性质与运算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无理数的特点。

2. 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实数的运算。

3. 能够运用实数的性质与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2. 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3. 实数的性质,如相反数、倒数等。

三、教学重点:1. 实数的概念与分类。

2. 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四、教学难点:1. 实数的分类及理解。

2. 实数的混合运算。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实数的概念、性质及运算规则。

2. 运用例题解析,让学生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

3. 利用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 能够运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方程和不等式的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变形。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不等式的概念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 方程和不等式的性质及变形。

三、教学重点:1. 方程和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

2. 方程和不等式的性质及变形。

四、教学难点:1. 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

2. 方程和不等式的性质及变形。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概念、解法及性质。

2. 利用例题解析,让学生掌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题技巧。

3.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几何图形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认识常见几何图形,了解其特征。

2. 掌握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及分类。

2. 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方法。

3. 几何图形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1. 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及分类。

2. 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

2. 几何图形的实际应用。

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总复习总结归纳(人教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总复习总结归纳(人教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总复习总结归纳(人教版)2023年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总复习总结归纳第一章有理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3分)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2、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32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4)一些三角函数,如sin60o等π+8等;3第二章整式的加减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3分)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单项式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4ab,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132132ab。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3?5a3b2c是6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11分)1、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注意:(1)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将字母的取值代入。

(2)求代数式的值,有时求不出其字母的值,需要利用技巧,“整体”代入。

2、同类项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

4、整式的运算法则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教版)一、数与代数(一)数与式1、有理数〔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拟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的a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1〕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2〕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3〕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务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那么,会用它们进展有关的简单四那么运算。

3、代数式〔1〕借助现实情境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详细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详细的值进展运算。

4、整式与分式〔1〕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根本性质;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

〔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型和去括号的法那么,能进展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展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3〕能推导乘法公式:()b a + ()b a 22b a -=- ,()b a b a ab 2222+±=±,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展简单计算。

〔5〕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根本性质进展约分和通分;能进展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

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

如:π)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a-b=a+(-b)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a(b+c)=ab+ac(六)有理数除法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完整版)初中数学教材章节-人教版

(完整版)初中数学教材章节-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章有理数1、正数和负数2、有理数(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3、有理数的加减法(加法法则、交换律、结合律)4、有理数的乘除(倒数、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5、有理数的乘方(幂、近似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1、整式(单项式、多项式)2、整式的加减(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从算式到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性质)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去分母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几何图形的初步1、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三视图、点线面体)2、直线、射线、线段(相交)3、角(度、分、秒、角的比较与运算、角平分线、余角、补角)4、课题设计-设计制作长方形形状的包装纸盒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垂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平行线及其判定(3个判定)3、平行线的性质(3个性质、命题、定理、证明)4、平移第六章实数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2、立方根;3、实数(无理数)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序数对、坐标系、原点、横轴、纵轴)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位置、平移)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4、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九章不等式1、不等式(解集、不等式的性质3个)2、一元一次不等式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统计调查(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简单随机抽样)2、直方图(组距、频数);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边关系、高、中线、角平分线、重心、稳定性)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内角和、外角)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360°)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全等形、性质、)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SAS 、AAS 、ASA 、HL )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十三章 轴对称1、轴对称(对称点、垂直平分线、对称轴、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画轴对称图形3、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30°的直角三角形)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的问题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整式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单项式/多项式×单项式/多项式)2、乘法公式(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3、因式分解(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第十五章 分式1、分式(分数-分式、性质、约分、最简分式、通分、最简公分母)2、分式的运算(乘除法则、加减法则、整数指数幂)3、分式的方程(检验)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区别与22a a 、代数式)2、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3、二次根式的加减(同类二次根式)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性质、判定、三角形中位线)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直角三角形的中线、菱形、正方形)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1、函数(变量、函数、解析式、图像)2、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待定系数法、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3、课题学习-选择方案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1、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数据的波动程度(方差)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一次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定义、根)2、解一元一次方程(配方法、公式法、判别式、因式分解法、根与系数的关系)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二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二十三章旋转1、图形的旋转2、中心对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3、课题学习-图形设计第二十四章圆1、圆的有关性质(圆心、半径、弦、等圆、垂直弦的直径、圆心角、圆周角)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正多边形和圆4、弧形和扇形面积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1、随机事件与概率2、用列举法求概率3、用频率估计概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二十七章相似1、图形的相似(相似比)2、相似三角形(判定、性质、应用)3、位似(位似图形、位似中心)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1、锐角三角函数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1、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2、三视图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精选教案第一章:实数与代数式1.1 实数教学目标: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及性质。

教学内容: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分类及性质。

教学方法:讲解、例题、练习。

1.2 代数式教学目标:掌握代数式的概念,了解代数式的运算规则。

教学内容: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运算规则。

教学方法:讲解、例题、练习。

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2.1 方程教学目标: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方程组的解法。

教学方法:讲解、例题、练习。

2.2 不等式教学目标: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方法:讲解、例题、练习。

第三章:函数与坐标系3.1 函数教学目标: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

教学方法:讲解、例题、练习。

3.2 坐标系教学目标:掌握坐标系的概念,了解坐标系的运用。

教学内容:直角坐标系、坐标轴、象限。

教学方法:讲解、例题、练习。

第四章:几何基础4.1 点、线、面教学目标:了解点、线、面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

教学内容:点的概念、线的概念、面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方法:讲解、例题、练习。

4.2 角与三角形教学目标:了解角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内容:角的概念、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方法:讲解、例题、练习。

第五章:几何变换5.1 平移与旋转教学目标:了解平移与旋转的概念,掌握平移与旋转的性质。

教学内容:平移的概念、旋转的概念、平移与旋转的性质。

教学方法:讲解、例题、练习。

5.2 轴对称教学目标: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内容: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解、例题、练习。

第六章:圆与圆锥6.1 圆教学目标: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一、数与式1.自然数与整数•自然数是从1开始的正整数:1, 2, 3, 4…•整数是包括0及其正整数和负整数的集合:…,-3,-2,-1,0,1,2,3,…•正整数、负整数、0之间的大小关系:负整数<0<正整数2.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及它们的负数:–整数可以表示为分母为1的分数。

–有理数可用分数表示,分数有正负之分。

3.实数•实数是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的集合:–有理数是可以准确表示为有限位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数。

–无理数是不能准确表示为有限位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数,如π,√2等。

4.数轴与数的比较•数轴是用于表示数与数之间大小关系的图形。

•数轴上的两个数,位于数轴的左侧的数较小,位于数轴右侧的数较大。

5.数的绝对值•数a的绝对值表示为|a|,用来表示a与0之间的距离。

–若a>0,|a|=a;–若a=0,|a|=0;–若a<0,|a|=-a。

6.数与式的定义和性质•数是表示数量的抽象概念,如:0,1,2,3…•式是由数、代数式、运算符号和等号组成的符号集合。

7.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集合是由不同对象组成的整体,如:奇数集合{1, 3, 5, …},偶数集合{2, 4, 6, …}。

•子集:集合B的一切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则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用B⊆A表示。

•并集:由集合A和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交集: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二、代数式1.代数式的定义和性质•代数式是由数、字母、运算符号和括号组成的符号集合,代表一类数。

•代数式的值与其中的字母有关,通常用字母x表示。

2.代数式化简•合并同类项:将含字母和数的项的系数相加,字母部分保持不变。

•变形:利用代数式的特性经过一系列变形达到化简的目的。

3.代数式的加减法与乘除法•加减法:合并同类项的加减法则,将相同字母的项的系数相加减。

•乘法:用Distributive Law,即分配律,将每一个字母项进行相乘。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第1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第2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 2.2 整式的加减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 4.2 直线、射线、线段∙ 4.3 角∙ 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形形状的包装纸盒七年级下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3 平行线的性质∙5.4 平移第6章实数6.1 平方根∙ 6.2 立方根∙ 6.3 实数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1 平面直角坐标系∙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 不等式∙9.2 一元一次不等式∙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10.2 直方图∙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八年级上第11章 三角形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第12章 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 ∙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3章 轴对称13.1 轴对称∙ 13.2 画轴对称图形 ∙ 13.3 等腰三角形 13.4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第14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4.1 整式的乘法∙ 14.2 乘法公式 ∙ 14.3 因式分解第15章 分式15.1 分式∙ 15.2 分式的运算 ∙ 15.3 分式方程八年级下第16章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 ∙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 ∙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7 章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 ∙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8章 平行四边形18.1 平行四边形 ∙ 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19章 一次函数 19.1 函数∙ 19.2 一次函数 ∙ 19.3 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第20章 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 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 ∙ 20.3 课题学习 体质的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九年级上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2章 二次函数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3章 旋转23.1 图形的旋转∙ 23.2 中心对称 ∙ 23.3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第24章 圆24.1 圆的有关性质 ∙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 正多边形和圆 ∙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第25章 概率初步 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 ∙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九年级下第26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27章 相似27.1 图形的相似∙ 27.2 相似三角形 ∙ 27.3 位似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28.1 锐角三角函数 ∙ 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29章 投影与视图29.1 投影∙ 29.2 三视图 ∙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重境界,是出得来,而进不去;第二重境界,是进得去,而出不来;第三重境界,才是进退自如、来去随意。放得下,是因为看透了、超脱了,所以随缘。 跟道家学想得开 。道家是追求超世、讲究自然的,要求心明大道、眼观天地、冷眼看破。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想得开”。什么是“想得开”?且看这个“道”字——一个“走”字旁加一个“首”字,也就是脑袋走或者走脑袋。脑袋走就是动脑子,尽量透彻;走脑袋就是依胸中透彻而行,尽量顺应规律。合起来,就是要明道,并依道而行。这种智慧,就是想得开。
怎样才能拿得起?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须经过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体现的正是儒家精神,所以正是路径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登上高楼,远眺天际,正是踌(chóu)躇(chú)满志,志存高远,高瞻远瞩,一腔抱负。人生,志向决定方向,格局决定高度;小溪只能入湖,大河则能入海。所以做事,要先立心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
当你已经承受不住外界所带来的种种压力时,母亲为你顶起一片天空,抵挡所有风雨;当你心无慰籍时,她开导你、教育你,教导你“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哲理;当你遇到困难与挫折或因情绪不好而对她大发脾气时,她默默承受但仍坚强地开导;当你因学习而疲劳、心烦时,她会送上一杯热茶,不需任何语言,一切感情均化为泪水落于掌心,一切尽在不言中…… 当你遇到危险时,她不顾一切地救助你,即使失去生命也毫无怨言;当你感到伤痛绝望时,她比你更加痛心悲伤,却必须要坚强地劝慰你,让你安心;当你欢心愉悦时,她会陪你一起分享心中的喜悦,但是却绝对不会多霸占一点,让你的心变得空虚无物……
眼光和思维所涉及的面,尽量往大了走、往高了去,则是人人可以努力靠近的。 综上:儒家拿得起、佛家放得下、道家想得开,合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带着佛家的出世心态,凭着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业。这也正是南怀瑾所说的人生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车水马龙的闹市里,双眸里闪烁着都市的霓虹,衣服上沾满着汽车 曾经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这个人,叫“母亲”;有一种爱,它可以让你随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不会向你抱怨,总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这种爱,叫“母爱”!
a
a
发现:当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 时, 它的边长 有理数。
c 1
2
b bb
c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所以c不是有理数。
b不是有理数。
1
4
面积 S 1< S <4
边长 a 1<a<2
探究:a 究竟是多少?
观察:1.12 =1.21, 1.22 =1.44, 1.32 =1.69,
a可能是1.1, 1.2, 1.3, 1.4, 1.5, 1.412.6=,1.916.,7,1.512.=82,.251,.9 1.62 =2.56,
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所以说,儒释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三句话、九个字。中国历史上还曾有过其他一些“人生境界”说,其中三个最著名的,正好可以与儒释道这三大最高境界对照参悟。 跟儒家学拿得起。儒家是追求入世、讲究做事的,要求奋发进取、勇于担当、意志坚定。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拿得起”。什么是“拿得起”?且看这个“儒”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合起来就是“人之所需”。人活世上,有各种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就需要去获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
对了!是伟大的母亲。母爱是无私的,是永不停息的。没有一位母亲是不爱自己的子女的。不管怎样,母爱终究都是生命中最真挚,最无私的爱。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母亲。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母亲。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母亲。 假如我们远在外地,我相信依然牵挂着我们的,一定还是母亲。
如何才能放得下?唐代禅宗高僧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境界,那正是路径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最初,比如年少之时,心思是简单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这样看待世界当然是简单而粗糙的,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但同时,正是因为简单而不放在心上,于是不受其困扰,这就是放下的心境。只是还太脆弱,容易被现实击碎。 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这时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怀疑的,警惕的,复杂的。于是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容易变得争强好胜、与人比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大多数人都困在这一阶段,虽然纠结、挣扎、痛苦,这却恰恰是顿悟的契机。因为看到了,才能出来;经历了,才能明白。 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那些保持住本心、做得到忍耐的人,等他看得够了,经得多了,悟得深了,终于有一天豁然顿悟,明白了万般只是自然,存在就有存在的合理性,生会走向灭,繁华会变成寂寞,那些以前认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都会在规律里走向其应有的结局,人间只是无常,没有一定。这个时候他就不会再与人计较,只是做自己,活在当下之中。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世俗芜杂,我只一笑了之。这个时候,就是放下了。
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事情是需要去做才能成的,成越大的事业,需要越大的努力和付出,甚至要经受越大的磨难和困苦。这个世间,从来都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天行健,君子”。这说的是历经磨难而逐渐成熟、成长,最终豁然贯通、水到渠成。这其中蕴含一个重要道理,就是苏东坡所说的“厚积而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人要做的,就是不断厚积,等待薄发。这就是拿得起的完整路径,也是事业成功的完整过程。 跟佛家学放得下 。佛家是追求出世、讲究清净的,要求能看到《金刚经》所言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做到《心经》所言的“照见五蕴皆空”。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放得下”。 什么是“放得下”?且看这个“佛”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弗的意思是“不”,合起来就是“不人”和“人不”。不人就是无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人不就是懂得拒绝,也就是放下欲望,超脱对外物的追逐。这两点能做到,就是放得下。
1.72 =2.89,1.82 =3.24,1.92 =3.61
面积 S
边长 a
1< S <4
1<a<2
1.96< S <2.25 1.4<a<1.5
我们小组的探索过程:
面积 S 1< S <4 1.96< S <2.25
边长 a 1< a <2 1.4< a <1.5
1.9881< S <2.0164
一组
二组
4、设体积为10的正方体棱长为x,
(1)估计x的值(结果精确到十分位),并用计算器验 证你的估计。
(2)如果结果精确到百分位呢?
我发现了…… 我知道了…… 我学会了……
课后作业
必做题: 1、除了本节课认识的无理数,你还能找到其他的有理数吗?
写出两到三个,与同学们交流。
世界上有一种爱很伟大,那就是母爱!世上有一个人最值得我们去回报,那就是母亲。 母亲像什么,母亲像天使一样把一点一滴汗水与祝福慢慢地撒在我们的心里。
母亲是什么,母亲为我们打开成长的大门,母亲是上帝派下来哺育我们的天使。 在人生崎岖坎坷的旅途上,是谁给予你最真诚、最亲切的关爱,是谁对你嘘寒问暖,时刻给予你无私的奉献;是谁不知疲倦地教导着你为人处世的道理;是谁为了你的琐事而烦恼?
b和c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有理数可以用什么小数来表示呢?
3.0
0.8
- 3.10555…
0.181818…
-2.1875
0.428 571 428 571…
整数 分数
有限小数 或 无限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 有理数。
叫做无理数。
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 些是无理数?
3.14 ,- 4 , 0.57, ,-0.101 001 000 1…(相邻两个1之间0的 3
1.41< a <1.42
1.999396< S <2.002225 1.414< a <1.415
1.99996164< S <2.00024449 1.4142< a <1.4143


面积
2时,a的值越来越精确。
a
b bb
斜边c=2. 236 067 978… 棱长b=1.442 249 570 …
现在,我的母亲为了赚钱养家,我与母亲一个星期只能通一次电话,在电话中,母亲总是对我嘘寒问暖,十分关心我的学习与成长。她对我说,她很想念我,牵挂我,希望我能学业有成,回家看她。其实我也一样,十分想念与牵挂我的母亲,恨不得现在就飞回家,看看母亲现在过得怎么样。 母爱,能感化一切。 母爱,是真挚无私的。
让我们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一起成为懂得感恩的人,感谢我们的父母,感谢所有爱我们的人。的尾气;故乡那承载我童年苦乐与希望的田埂,便渐渐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不过,田埂情节却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夜深人静之时,我常常飘然回到梦境般的故乡田野,站在蜿蜒起伏的田埂上,去等候蓑衣人、等候白鹭、等候老牛…… 老家所在的村庄,静卧在藕池河的东岸。站在老家门口,展现在我眼前的便是那绵长而温润的田埂。过完年,大人们在田埂的两旁撒下蚕豆、绿豆或烟苗,这些种子一接触泥土,似乎就在跟春天赛跑,用不了几天时间,翠绿的嫩芽便冒出地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也探头探脑地从土里钻出来,争先恐后的在田埂上摇头晃脑,以灿烂而甜美的笑容装饰着田埂,打扮着乡村。烟苗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疯狂地生长,几场春雨下来,一棵棵长得枝繁叶茂的烟叶便傲立于田埂之上,阔大的叶片横七竖八的舒展开来,让一条条田埂呈现出一片盎然的绿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