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葬词 教案教学设计 _2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巴尔扎克的相关背景信息。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学会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2)树立正确的文学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1)作者背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作家,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2)作品特点:描绘了19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
(3)课文《巴尔扎克葬词》是对其葬礼的描述,展现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2. 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结构,了解其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部分。
(2)解读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
(3)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长句和复杂句式。
(2)对课文中所涉及的19世纪法国社会背景的理解。
(3)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收集有关巴尔扎克的资料,如图片、生平介绍等。
2. 课堂导入:(1)展示巴尔扎克的图片和生平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巴尔扎克葬词》的背景和意义。
3. 课文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
(3)讨论课文中的文学特点和社会背景。
4. 实践与拓展:(1)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小练笔。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巴尔扎克葬词》备课教案设计

《巴尔扎克葬词》备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巴尔扎克葬词》的部分内容;(2)了解巴尔扎克的生平事迹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巴尔扎克葬词》的艺术特色;(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共情能力;(2)认识文学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尊重文化差异,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巴尔扎克葬词》的核心内容;(2)掌握巴尔扎克的生平事迹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学会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分析《巴尔扎克葬词》的艺术特色;(2)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事迹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阐述《巴尔扎克葬词》的意义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巴尔扎克葬词》,理解文本内容;(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记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巴尔扎克葬词》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2)阐述《巴尔扎克葬词》中的文学手法和思想内涵。
5. 实践训练:(1)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文学评论)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 综合素质评价: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观察学生在文学素养、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的进步,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经典的教材,提供文本《巴尔扎克葬词》;2. 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巴尔扎克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文学评论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巴尔扎克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掌握《巴尔扎克葬词》的基本内容、结构及表达技巧;(3)分析文中对巴尔扎克作品的评价及其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巴尔扎克葬词》;(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情节安排和语言特色;(3)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巴尔扎克的敬意和怀念之情;(2)认识到文学创作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启示作用;(3)培养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巴尔扎克葬词》的基本内容、结构及表达技巧;2. 分析文中对巴尔扎克作品的评价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2. 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分析文本。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巴尔扎克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巴尔扎克葬词》,理解文本内容;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结构;4. 案例分析法:选取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情节,进行深入剖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发学生对《巴尔扎克葬词》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巴尔扎克葬词》,理解文本内容,记录关键词语、句子和结构。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技巧。
4. 案例分析:选取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情节,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巴尔扎克葬词》的结构、表达技巧和对巴尔扎克作品的评价。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意识;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审美鉴赏水平;3. 个人表达能力: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4. 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文学作品分析中,体现学习的迁移性。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教案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2)分析《巴尔扎克葬词》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巴尔扎克葬词》;(2)学会运用文学理论分析作品,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精神;(2)认识到文学对社会的作用和价值;(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内容1. 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简介;2. 《巴尔扎克葬词》的文学特点分析;3. 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巴尔扎克葬词》中的体现;4.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分析;5. 文学鉴赏与批评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2)《巴尔扎克葬词》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3)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4)文学鉴赏与批评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现实主义文学在《巴尔扎克葬词》中的深入分析;(2)文学鉴赏与批评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作品,了解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巴尔扎克葬词》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讲授法:教师讲解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与批评的方法和技巧;4. 案例分析:以《巴尔扎克葬词》为例,深入剖析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对《巴尔扎克葬词》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巴尔扎克葬词》,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题;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巴尔扎克葬词》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4. 讲授法:讲解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与批评的方法和技巧;5. 案例分析:以《巴尔扎克葬词》为例,深入剖析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和价值;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文学的魅力。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教案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2)掌握《巴尔扎克葬词》的基本结构和内容;(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韵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激发对文学的热爱;(2)学习巴尔扎克执着于文学创作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巴尔扎克葬词》的基本结构和内容;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3. 感受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观点;2. 欣赏文学作品的韵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的相关资料,如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简介;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课文大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鉴赏(1)学生欣赏课文,体会作品的韵味;(2)教师引导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口语表达与写作(1)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口语表达练习;(2)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1)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2)完成写作任务,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巴尔扎克葬词》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巴尔扎克葬词》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巴尔扎克葬词》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1《巴尔扎克葬词》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这是一堂高中语文课,讲授的是中国现代文学。
本节课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更加深刻地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精神内涵。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现代文学,了解其发展历程及其对于社会的影响。
2.让学生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精神内涵和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3.通过古龙、余华、莫言等代表作品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以现代主义文学为主要课程内容,讲述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对于社会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不同代表作品的文学手法,展示现代主义文学的精神内涵。
2.教学方法(1)讲授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讲述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于社会的影响,介绍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互动交流法课堂上通过多个小组讨论和展示不同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现代主义精神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1.引入用《为什么班上的学生不爱阅读?》为主题配合同学们对于课堂的期待问一些问题,并分别让每个学生轮流回答问题,让同学们思考自己是否喜欢阅读,并从中挖掘出学生们对于文学的认知程度。
2.讲授(1)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于社会的影响。
(2)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3.互动交流(1)课内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邀请同学们组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的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并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2)展示和分享:让小组代表说出他们的分析和感受,引导同学们在互相分享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4.反思对于课堂上的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并对于下一步的学习安排做出指导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学生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程以及其对于社会的影响,在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上的阅读和分析,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鉴赏能力和文化品味。
高二年级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高二年级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巴尔扎克葬词的艺术魅力。
2.学习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葬词的艺术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巴尔扎克及其作品《人间喜剧》。
2.学生分享对巴尔扎克的了解和认识。
二、课文朗读与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指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三、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巴尔扎克葬词》,大家有什么收获和感悟?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文深度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挖掘课文内涵。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的艺术价值。
三、课文写作特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
2.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课文写作特色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巴尔扎克葬词》的写作特色,大家有什么感悟?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文拓展阅读1.教师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巴尔扎克的其他作品、评论家对《巴尔扎克葬词》的评价等。
2.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拓宽知识视野。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课文与拓展阅读材料之间的联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四、作业布置2.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业。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课堂讨论,大家有什么收获?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作业分享与点评1.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文章。
《巴尔扎克葬词》备课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巴尔扎克葬词》备课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了解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认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巴尔扎克的敬意和怀念之情;(2)了解文学巨匠巴尔扎克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2)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以及对巴尔扎克的评价;(3)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以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某些生僻词汇和难懂句子的理解;(2)作者批判性观点的把握;(3)对巴尔扎克作品风格的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巴尔扎克及其作品;(2)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观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懂句子;(2)分析作者批判性观点的依据;(3)探讨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懂句子;(2)阐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以及对巴尔扎克的评价;(3)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认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2)让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2. 深入了解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准备下一节课的交流分享;六、教学过程7. 拓展延伸:(1)让学生展示课后了解的巴尔扎克生平和作品;(2)引导学生关注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3)激发学生对其他文学巨匠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2人教版 教案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2)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对散文的情理进行再鉴赏。
2.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巴尔扎克葬词》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作品以激越的情感、高亢的语调、诗化的语言、透辟的哲思,颂扬了巴尔扎克伟大的贡献和不朽的价值,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作品中含蓄深沉、意义深远的句子比比皆是,本节课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些经典语句,反复解读,细细品味。
二、具体鉴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对散文的情和理进行再鉴赏。
多媒体逐条显示如下语句,学生分组研究、探讨,教师相机点拨,提示学生运用从上篇课文学到的揣摩语句的方法。
教师也可示范分析前3句,意在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后5句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1.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明确:体味这句话的丰富含义,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明确主干部分的核心是:巴尔扎克是一个作家序列的代表者,枝叶部分显示,这个代表者是当时人们思想、精神的统治者;二是明确破折号的作用,从研究规律来理解句子含义。
作者高度赞誉巴尔扎克,把他看成一个比武力统治者更伟大的精神统治者。
2.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明确:巴尔扎克逝世时年仅51岁,他留下的作品却有91部之多,从这个方面说他的一生是丰富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但这只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是巴尔扎克的生命是短暂的,他的精神和作品将长存于世,留芳万载。
3.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
明确:这句话的理解要结合内外语境来领悟含义。
“这样一个时代”是指法国从七月革命到1850年这一时期,也就是雨果生活的时代。
当时,有数不清的黑暗与罪恶,因此也有数不清的对现实不满的人们;而伟人的逝世,将进一步警醒和启迪进步的人们,使他们对现存世界的一切产生怀疑和动摇,巴尔扎克以其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作品,唤醒了一批人。
语文教案-巴尔扎克葬词

语文教案-巴尔扎克葬词(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语文教案-巴尔扎克葬词语文教案-巴尔扎克葬词(通用2篇)语文教案-巴尔扎克葬词篇1《巴尔扎克葬词》◆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鉴赏课文情、理交融的特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巴尔扎克葬词》备课教案设计

《巴尔扎克葬词》备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节: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理解《巴尔扎克葬词》的背景和意义。
1.1.2 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1.1.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与理解1.2.2 分析课文结构和修辞手法1.2.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第二章节: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的情节和人物描述。
2.1.2 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2 教学难点2.2.1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
2.2.2 对作者意图和情感表达的把握。
第三章节: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3.1.1 课前预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背景。
3.1.2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结构和修辞手法。
3.1.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3.1.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3.2 教学方法3.2.1 讲授法: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3.2.2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四章节: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4.1.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2 教学反馈4.2.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进行改进。
4.2.2 教师自我评估: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节:教学资源与工具5.1 教学资源5.1.1 课文原文:《巴尔扎克葬词》的原文。
5.1.2 相关资料:关于巴尔扎克的生平和作品的资料。
5.2 教学工具5.2.1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和相关资料。
5.2.2 笔记本电脑:用于准备和展示教学材料。
第六章节:课前准备与引导6.1 课前准备6.1.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课文和相关资料,确保教学资源齐全。
《巴尔扎克葬词》备课教案设计

《巴尔扎克葬词》备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巴尔扎克葬词》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评价雪莱的文学成就和思想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通过合作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雪莱对巴尔扎克的敬意和崇拜,理解文学巨匠之间的惺惺相惜。
(2)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高雅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巴尔扎克葬词》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2. 雪莱的文学成就和思想特点。
三、教学难点:1. 雪莱对巴尔扎克的评价及其背后的原因。
2.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巴尔扎克和雪莱的生平和成就。
(2)激发学生对《巴尔扎克葬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巴尔扎克葬词》,理解其主要内容。
(2)让学生分析《巴尔扎克葬词》的艺术特色,如句式、修辞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雪莱对巴尔扎克的评价及其背后的原因。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巴尔扎克葬词》的艺术特色和雪莱的文学成就。
5. 课后作业:(1)背诵《巴尔扎克葬词》。
(2)写一篇关于《巴尔扎克葬词》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高雅的情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雪莱创作《巴尔扎克葬词》的背景和意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巴尔扎克葬词》的具体文本,把握其艺术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雪莱的生平和思想特点,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
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巴尔扎克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掌握葬词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3)分析葬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巴尔扎克的葬词;(2)学会对比分析不同文献对同一人物评价的异同;(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巨匠的尊重和崇敬之情;(2)认识文学对社会、历史的反映和启示作用;(3)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巴尔扎克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葬词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3)葬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2. 教学难点:(1)对比分析不同文献对巴尔扎克评价的异同;(2)解读葬词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巴尔扎克的葬词,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巴尔扎克的葬词,了解其基本内容;(2)引导学生分析葬词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葬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2)对比分析不同文献对巴尔扎克评价的异同。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葬词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2)强调巴尔扎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2. 搜集其他关于巴尔扎克的评价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深入分析巴尔扎克葬词中的关键段落和语句;(2)探讨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对他所处时代的意义;(3)理解葬词对于巴尔扎克一生及其作品的评价。
2.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对葬词中的重要段落进行深入解读;(2)运用历史背景分析法,了解巴尔扎克创作的社会环境;(3)运用比较分析法,将巴尔扎克的葬词与其他文学家的葬词进行对比。
《巴尔扎克葬词》教学设计2(篇二)

《巴尔扎克葬词》教学设计2 巴尔扎克葬词雨果[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对巴尔扎克的评价,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2、掌握葬文的文体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品味它的思想感情和哲理性语言。
[教学难点]含义丰富语句的理解。
[媒体设计]投影仪:1.罗丹博物院巴尔扎克塑像图片;2.比较阅读表格;3.巴尔扎克、雨果的介绍性文字。
放音机:配乐导入语;课文配乐录音带。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关于雨果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
《克伦威尔序言》是文学史上的划时代作品,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
剧本《艾尔那尼》是法国文学史上的划时代的作品,标志着积极浪漫主义缍在文坛上取代了古典主义而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雨果一生创作甚丰,戏剧诗歌和小说均有涉及。
他的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以五光十色、气势雄伟的画面见长,为浪漫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及《悲惨世界》、《九三年》是其小说创作的代表作。
二、关于巴尔扎克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
一生创作了91部小说,受但丁《神曲》的启发,他把这些作品总题为《人间喜剧》,其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封建贵族的没落史,资产阶级的发家史,金钱的罪恶史等。
主要作品有《幻灭》《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巴尔扎克的世界观很复杂,一方面,他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和唯物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又有封建迷信和神秘主义。
他在“七月革命”后加入反对党正统保皇党,却与这个反动保守党貌合神离;他政治上主张强有力的王权和宗教统治,以扼制情欲横流的风气,束缚人们的欲望;经济上主张发展中产阶级式商业,限制大资产阶级的巧取豪夺和不劳而获;感情上同情贵族,但现实主义的如实观察使他又写出了他心爱的贵族们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他厌恶资产阶级的铜臭,但又秒得不写出这个阶级的胜利;共和党是他政治上死敌,但他在小说中,却歌颂了这个党。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乔治·桑塔亚那的生平和主要作品;(2)掌握《巴尔扎克葬词》的基本结构和主题思想;(3)分析巴尔扎克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巴尔扎克葬词》;(2)学会欣赏巴尔扎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巴尔扎克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力;(2)认识文学创作在反映现实、启示未来方面的重要作用;(3)培养热爱文学、关注社会、追求真理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巴尔扎克葬词》是法国作家乔治·桑塔亚那为纪念巴尔扎克逝世而作的一篇悼词。
文章通过对巴尔扎克生平和作品的回顾,展现了巴尔扎克卓越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 课文分析:(1)梳理课文结构,明确各部分内容;(2)分析乔治·桑塔亚那的论述手法和语言特点;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巴尔扎克葬词》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2)分析乔治·桑塔亚那的论述手法和语言特点;(3)欣赏巴尔扎克作品的文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乔治·桑塔亚那对巴尔扎克作品的深刻洞察;(2)巴尔扎克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乔治·桑塔亚那的生平和主要作品;(2)阐述《巴尔扎克葬词》的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细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及其内在联系;(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各部分内容,解答学生疑问;(2)剖析乔治·桑塔亚那的论述手法和语言特点;5. 课堂拓展:(1)引导学生欣赏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精彩片段;(2)谈论自己对巴尔扎克作品的认识和感悟。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巴尔扎克葬词》的重要段落。
(2)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描绘细腻的心理描写。
(3)能够了解作者雨果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心理描写技巧。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学习《巴尔扎克葬词》,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心理描写技巧。
2. 了解作者雨果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 背诵课文的重要段落。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社会背景。
2. 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心理描写技巧。
3. 将课文中的知识和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和段落。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雨果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巴尔扎克葬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难点内容。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心理描写技巧。
5.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课文中的情景。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思想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巴尔扎克葬词》备课教案设计

《巴尔扎克葬词》备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巴尔扎克葬词》的部分内容;(2)能够分析并欣赏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和艺术特色;(3)能够了解巴尔扎克生平及他与法国文学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巴尔扎克葬词》;(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崇尚科学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巴尔扎克葬词》的经典语句和修辞手法;2. 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及其与法国文学的关系;3. 巴尔扎克的生平事迹及其对文学的贡献。
三、教学难点1. 《巴尔扎克葬词》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2.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和社会背景;3. 巴尔扎克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巴尔扎克葬词》的文本及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巴尔扎克葬词》,了解巴尔扎克的基本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阐述《巴尔扎克葬词》的意义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巴尔扎克葬词》,理解文本大意;(2)让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让学生思考文本的深层含义,如对巴尔扎克的评价、对文学的理解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2)全班交流,让学生展示合作探讨的成果;(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欣赏与借鉴(1)让学生欣赏《巴尔扎克葬词》的经典语句,体会文学美感;(2)让学生借鉴巴尔扎克的文学手法,进行创作实践;(3)教师指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2)强调《巴尔扎克葬词》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2. 课文出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3.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和葬词的背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葬词的意义和背景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葬词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的思想情感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相关练习,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作业,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六、教学策略1. 讲授与互动: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巴尔扎克的生平和葬词的背景,鼓励学生提问,增强师生互动。
2.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巴尔扎克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巴尔扎克葬词》的特点和价值。
七、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2.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总结比较阅读的内容和方法(内容总结见第一课时作业部分)。
二、欣赏品味
体味课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1.教师给学生提供可以借助的方法:
①抓住关键词语揣摩语意。
②采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抓主干明题旨;理枝叶明深意。
③联系内外语境揣摩,体味含义。
2.完成练习三所给句子,让学生运用方法去进行体味。
3.补充训练。
教师补充3个含义丰富的语句,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含义。
①“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
明确:体味这句话的丰富含义,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明确主干部分的核心是:巴尔扎克是一个作家序列的代表者,枝叶部分显示,这个代表者是当时人们思想、精神的统治者;二是明确破折号的作用,从研究规律来理解句子含义。
②“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
明确:巴尔扎克逝世时年仅51岁,他留下的作品却有91部之多,从这个方面说他的一生是丰富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但这只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是巴尔扎克的生命是短暂的,他的精神和作品将长存于世,留芳万载。
③“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
”
明确:这句话的理解要结合内外语境来领悟含义。
“这样一个时代”是指法国从七月革命到1850年这一时期。
“一个伟人”指巴尔扎克,这句从人们对宗教产生怀疑的角度,写出巴尔扎克逝世带来的直接影响。
4.教师用形象性语言总结含义丰富语句特点。
这些语句是形象化的语言,却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它是诗意的语言,却洋溢着思辨的光辉;它不像形式逻辑那么
严密,但又有一定的必然性可循;它不像画面那么直观,却能引起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
三、课文总结
这是一篇叙述、抒情、议论相互交错的葬词,这是一首情与理融会贯通的“赞美诗”。
它丝丝入扣,天衣无缝。
全文既回荡着汹涌澎湃的诗人激情,同时又沉淀着意蕴深远的哲人之理,深情将把记忆铭刻在人们的心底,而哲理则使生命更具有活力。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欣赏雨果的另一篇著名演讲词《巴黎的自由之树》,谈谈它的特点。
3.扩展阅读:阅读雨果的名作《悲惨世界》和巴尔扎克代表作之一的《欧也妮·葛朗台》。
(设计者:姜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