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制度(9篇)
![成本管理制度(9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47b5e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f.png)
成本管理制度(9篇)在快速变动和不绝变革的今日,各种制度频频显现,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订立制度吗?下面是的我为您带来的成本管理制度(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忙到大家。
成本管理制度篇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成本掌控,明确成本掌控职责,规范成本核算,不绝充足顾客的产品质量要求,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成本掌控要围绕以下核心问题开展工作:1、严格办理成品入库、材料领料和退库手续,确保单据填写规范和完整。
2、每个生产环节要严格质量掌控,避开返工生产或翻工生产。
3、每月月终要重视车间在产品盘点工作,由生产部门组织,财务部门依据实际情况派人监盘。
4、日常要充分利用消耗统计台账的数据,分析其前因后果,总结阅历教训,加强日常的产品成本掌控。
5、发挥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不绝降低成本。
6、定期组织生产紧要人员学习和分析成本费用核算,让每个人明白成本的概念和产品成本掌控的效果,积极推动成本掌控。
7、实行奖罚方法,促进产品成本掌控取得实效。
8、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降低固定成本。
第二章部门分工和岗位设置第三条生产部门负责统筹、跟踪和掌控生产,定期组织评估生产设备产能,订立工人生产计件工价和承包生产工价,每月月末盘点在产品,办理入库、领料和退料工作,核算计件工人工资,建立消耗台账和产品生产台账,核算各品种成本。
第四条工程技术部负责订立《生产通知单》和《成本预算表(部分内容)》。
第五条品管部负责检验产品质量和材料质量,做好产品标识,帮忙车间办理入库手续。
第六条财务管理部负责成本核算规范,引导车间统计工作,监督在产品盘点,每月成本分析,审核计件工资和承包工资。
第七条物流管理部负责办理产品入库、材料领料和退料手续,重点依照《生产单》计算领料标准并掌控领料。
第八条紧要岗位职责:产品成本核算的紧要责任是车间统计员和成本会计,管理责任是厂长,厂长应当充分发挥车间统计员的参谋作用,应当充分利用消耗统计台账的相关数据来指挥和调度生产。
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55110c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a.png)
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篇一1、实行成本考核制1.1 由项目经理首先与上级领导签订责任书,明确自己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不同情况时所应承担的责任,在明确责任的同时要确定责任成本(责任成本是指按照责任者的可控程度所归集的应由责任者负责的成本)。
在责任成本范围内如果出现成本人为超耗视具体情况,按百分比扣除项目经理奖金;如果成本损耗低于成本预测计划,即工程成本降低了,则按百分比一次性奖励项目经理。
1.2 成本控制目标层层分解,层层签订责任书,并与经济利益挂钩,以强化全员经济意识。
可将责任书上墙,时刻提醒工程部内成员。
1.3 具体考核措施:可以在工程部内部成立一个考核小组,在每道工序完成后,根据工程部内成员责任成本完成情况,进行商议考核。
在各自责任成本范围内,成本节约了则所节约成本的2%作为奖金奖励给相关人员,如果成本超耗且是人为超耗则按超耗成本的1%扣除奖金。
1.4 施工前,做好项目成本预测和计划。
1.5 定期召成本分析会,主要分析内容为:①现场已完工程量,监理已签字工程量。
②人工消耗及费用,未来一周的每日用工计划。
③材料消耗、运输费用,周转材料,修旧利废,材料节超情况及原因,未来一周材料需用种类及数量。
④机械费用发生额,维修折旧费用,未来一周机械需用种类及数量。
⑤对费用控制提出整改措施。
2、强抓材料管理和使用2.1 做好材料采购前的基础工作。
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施工员必须反复认真的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熟悉和分析,根据工程测定材料实际数量,提出材料申请计划,申请计划应做到准确无误。
2.2 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特别是石材、木材、砂石等严格按定额供应,实行限额领料。
2.3 在材料领取、入库出库、投料、用料、补料、退料和废料回收等环节上尤其引起重视,严格管理。
2.4 对于材料操作消耗特别大的工序,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
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施工工序,将整个施工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在工序开始前由施工员分配大型材料使用数量,工序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材料数量不够,由施工员报请项目经理领料,并说明材料使用数量不够的原因。
食品工厂成本管理制度
![食品工厂成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4b46c7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2.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食品工厂的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成本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成本核算程序,强化成本控制,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确保成本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章成本核算原则第四条成本核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按照成本核算的统一性和一贯性原则进行。
第五条成本核算应以实物量、劳动量、价值量等多种计量单位进行。
第六条成本核算应遵循成本最小化原则,力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第七条成本核算应遵循合法性、合规性原则,确保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第三章成本核算范围第八条成本核算范围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第九条直接材料成本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等。
第十条直接人工成本包括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第十一条制造费用包括折旧费、维修费、租赁费、保险费等。
第十二条管理费用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折旧费等。
第十三条销售费用包括广告费、运输费、包装费、展览费等。
第十四条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益等。
第四章成本核算方法第十五条成本核算采用制造成本法,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归集到产品成本中。
第十六条直接材料成本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按照实际领用数量和单价计算。
第十七条直接人工成本采用计时工资核算,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计算。
第十八条制造费用采用按生产工时或生产量分摊方法核算。
第十九条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采用按部门或业务类别分摊方法核算。
第五章成本控制措施第二十条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成本控制责任。
第二十一条加强原材料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第二十二条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第二十三条强化质量意识,减少废品损失。
第二十四条加强设备维护,降低设备折旧。
第二十五条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降低管理费用。
工厂成本管理制度流程
![工厂成本管理制度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b478d9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a.png)
一、前言为了加强我厂的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厂所有生产、管理、销售等部门。
二、成本管理组织机构1. 成本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成本管理制度,监督成本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成本管理工作。
2. 成本管理办公室:负责成本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
3. 成本核算部门:负责成本核算工作,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
4. 成本分析部门:负责成本分析工作,对成本构成进行深入剖析,找出成本控制点。
5. 成本控制部门:负责成本控制工作,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对成本进行实时监控。
三、成本管理制度流程1. 成本预算编制(1)各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市场行情等因素,制定本部门的成本预算。
(2)成本管理办公室对各部门的成本预算进行汇总、审核,形成全厂的成本预算。
(3)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对成本预算进行审批。
2. 成本核算(1)成本核算部门根据财务凭证、生产统计报表等资料,对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进行核算。
(2)成本核算部门将核算结果录入成本核算系统。
3. 成本分析(1)成本分析部门对成本核算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点。
(2)成本分析部门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提出改进措施。
4. 成本控制(1)成本控制部门根据成本分析结果,制定成本控制措施。
(2)成本控制部门对成本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5. 成本考核(1)成本管理办公室对各部门的成本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考核结果与部门负责人、员工的绩效挂钩。
6. 成本报告(1)成本管理办公室定期编制成本报告,向成本管理领导小组汇报。
(2)成本报告内容包括成本预算执行情况、成本分析结果、成本控制措施等。
四、成本管理制度执行与监督1. 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成本管理制度,确保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2. 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成本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厂成本管理制度
![厂成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988b51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a.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厂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部门和员工,是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通过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二章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厂长是厂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厂成本管理工作。
第五条成本管理部门是厂成本管理的核心机构,负责制定成本管理制度、组织实施成本管理措施、监督成本执行情况等。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成本管理负直接责任,应确保本部门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第七条成本管理职责:(一)成本管理部门职责:1. 制定厂成本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2. 组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3. 监督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对超支原因进行调查分析;4. 定期向厂长汇报成本管理工作情况;5. 组织成本培训和宣传教育。
(二)各部门职责:1. 落实成本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成本预算;2. 加强成本核算,提高成本数据准确性;3.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4. 严格执行物资采购制度,降低采购成本;5. 严格执行费用审批制度,控制非生产性支出。
第三章成本预算管理第八条厂成本预算应按年度编制,经厂长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成本预算包括以下内容:1. 人工成本预算;2. 物料成本预算;3. 能源成本预算;4. 费用预算;5. 其他成本预算。
第十条成本预算编制原则:1. 合理性原则:预算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合理预测成本变化趋势;2. 实际性原则:预算应与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相匹配;3. 优化性原则: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4. 可控性原则:预算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控制和考核。
第四章成本核算与分析第十一条成本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实际性原则:以实际发生的成本为核算依据;2. 完整性原则:全面反映各项成本;3. 及时性原则:及时核算,及时分析;4. 准确性原则:保证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工厂材料成本管理制度范本
![工厂材料成本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5209ad2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f.png)
工厂材料成本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厂材料成本管理,规范成本核算和控制行为,提高材料成本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工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材料成本管理,是指从材料采购、入库、领用、退库、报废等环节,对材料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合理核算的一系列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工厂所有材料成本管理活动,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和间接材料成本。
第二章材料成本核算原则第四条材料成本核算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原则。
第五条材料成本核算应按照实际发生金额进行,确保成本数据真实可靠。
第六条材料成本核算应准确反映材料成本的各个项目,包括采购成本、储存成本、加工成本等。
第七条材料成本核算应及时进行,确保成本信息及时反馈,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章材料成本核算程序第八条材料采购成本核算:(一)采购部门应按照采购计划进行材料采购,取得合法采购凭证;(二)财务部门根据采购凭证,核算材料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运输费用、关税等;(三)材料入库时,仓库管理员应核对实际入库数量与采购数量,确保一致;(四)财务部门根据仓库管理员提供的入库单,确认材料入库成本。
第九条材料领用成本核算:(一)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领取材料,领取时应填写领料单;(二)财务部门根据领料单,核算材料领用成本,包括实际领用数量、单位成本等;(三)材料退库时,仓库管理员应核对实际退库数量与领用数量,确保一致;(四)财务部门根据仓库管理员提供的退库单,确认材料退库成本。
第十条材料消耗成本核算:(一)生产部门应准确记录材料消耗情况,填写消耗记录表;(二)财务部门根据消耗记录表,核算材料消耗成本,包括实际消耗数量、单位成本等;(三)财务部门应定期与生产部门、仓库管理员对材料消耗成本进行核对,确保一致。
第四章材料成本控制与分析第十一条财务部门应定期对材料成本进行控制与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材料成本管理水平。
化工厂成本管理制度
![化工厂成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13d645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8.png)
化工厂成本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加强化工厂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规,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化工厂所有与成本相关的管理和操作流程。
3. 成本管理应遵循全面性、系统性、预测性、控制性和效益性原则。
二、成本管理组织1. 成立成本管理小组,由财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
2. 成本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成本控制目标、监督成本控制执行情况,并定期进行成本分析。
三、成本预测与预算1. 财务部门应根据市场情况和生产计划,定期进行成本预测。
2. 制定年度成本预算,并分解到各个部门和生产环节。
四、成本控制1. 严格执行成本预算,对超出预算的成本进行严格审批。
2. 对原材料采购、能源消耗、人工成本等关键成本因素实施重点控制。
五、成本核算1. 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体系,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定期对成本核算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成本节约的潜在机会。
六、成本分析与报告1. 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包括成本结构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
2. 编制成本分析报告,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七、成本考核与激励1. 建立成本考核机制,将成本控制目标与员工绩效挂钩。
2. 对成本控制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
八、成本管理信息化1.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定期对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财务部门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由成本管理小组提出,经管理层审议通过后实施。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内容,以确保其符合化工厂的具体需求和操作流程。
工厂成本管理制度范本
![工厂成本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37df762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3.png)
工厂成本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厂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结合本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可归属于产品成本的支出。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工厂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活动。
第二章成本核算与控制第四条工厂应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条工厂应按照生产过程的实际消耗,合理计算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并据此确定产品成本。
第六条工厂应加强成本控制,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浪费等方式,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第七条工厂应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找出成本波动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成本的稳定。
第三章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第八条工厂应建立完善的定额管理制度,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进行定额管理。
第九条工厂应建立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条工厂应加强计量验收工作,确保原材料和产品的计量准确无误。
第四章成本核算程序第十一条工厂应按照生产订单或者生产批次,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
第十二条工厂应根据成本核算结果,编制成本报表,包括成本计算单、成本分析表等。
第五章成本核算与控制的责任第十三条工厂各部门应根据本部门的成本控制目标,制定具体的成本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工厂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与成本管理,节约使用原材料和设备,防止浪费。
第十五条工厂应建立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监督机制,对成本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成本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工厂原有成本管理制度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第十七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工厂管理层所有,如有未尽事宜,由工厂管理层决定。
节约成本工厂管理制度
![节约成本工厂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b5517b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7.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厂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厂内部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预算管理原则:合理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控制成本支出;2. 目标成本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合理的成本目标,不断降低成本;3. 价值工程原则: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4. 精益管理原则:持续改进,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工厂成立成本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厂成本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成本管理委员会下设成本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成本管理工作。
第六条成本管理办公室职责:1. 负责编制、审核、执行成本管理制度;2. 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成本数据;3. 负责制定成本降低措施,并组织实施;4. 负责成本控制目标的分解和考核;5. 负责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第七条各部门职责:1. 生产部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 技术部门:负责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3. 采购部门:负责制定采购计划,合理选择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4. 质量部门:负责产品质量控制,降低质量成本;5. 财务部门:负责成本核算、分析、报告和考核。
第三章成本管理措施第八条编制成本预算:1. 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编制生产成本预算;2. 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成本预算;3. 财务部门汇总各部门预算,编制全厂成本预算;4. 成本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成本预算。
第九条严格执行预算:1. 各部门按照批准的成本预算执行,不得超支;2. 成本管理办公室定期检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3. 对超支部门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条降低生产成本:1.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2. 选用优质原材料,降低材料成本;3. 加强设备维护,降低设备折旧;4. 提高员工技能,降低人工成本;5. 加强质量管理,降低质量成本。
成本管理制度(3篇)
![成本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fb5b8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0.png)
成本管理制度是指企業為了有效控制和管理成本,在生產、營運和管理過程中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方法。
該制度包括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預算等方面的內容,旨在確保企業在運作中能夠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資源,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成本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標是:1. 成本控制:通過建立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和程序,確保企業在營運過程中能夠控制和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2. 成本核算:建立成本核算系統,對企業的各項成本進行明確的記錄和核算,確保成本的真實和準確。
3. 成本分析:通過進行成本分析,了解各項成本的組成和變動,找出成本偏高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善和優化。
4. 成本預算:制定成本預算,對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成本進行規劃和控制,確保企業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來支持日常運營和發展。
成本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企業充分理解自身的營運特點和需求,適應市場競爭的變化,同時結合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將成本管理制度與企業的目標和戰略相結合,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
成本管理制度(2)是指一个公司或组织为了控制和管理成本而采取的一系列计划、流程和方法。
成本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成本的控制和优化,使得企业能够提高盈利能力并保持竞争力。
成本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成本预算:制定和管理每个部门或项目的成本预算,包括预测和计划各项成本,以便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进行对比和控制。
2. 成本核算:建立成本核算体系,明确各项费用的归属和分摊原则,确保成本的准确计算和记录。
3. 成本控制:设立成本控制指标和标准,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方法,监控和评估成本的执行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措施。
4. 成本分析:对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剖,找出成本的结构和构成要素,识别成本的优势和劣势,为成本的控制和优化提供依据。
5. 成本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设立相应的管理岗位和职责,建立有效的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成本管理制度的落地和运行。
水泥工厂成本管理制度
![水泥工厂成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fd4711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9.png)
一、总则为了加强水泥工厂的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工厂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成本管理原则1. 实施全过程成本管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销售环节等各个方面进行成本控制。
2. 强化成本意识,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能力。
3. 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
4.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实现成本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5. 定期进行成本分析,不断优化成本结构。
三、成本管理组织1. 建立成本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成本管理制度、审批成本控制措施、监督成本管理工作。
2. 设立成本管理部,负责成本管理的具体实施,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
3. 各部门设立成本管理小组,负责本部门成本管理的具体工作。
四、成本管理内容1. 原材料采购成本管理(1)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
(2)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选择优质供应商。
(3)加强采购合同管理,确保采购价格合理。
2. 生产过程成本管理(1)加强生产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
(2)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能耗。
(3)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减少废品损失。
3. 销售环节成本管理(1)合理制定销售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
(2)加强销售渠道管理,降低销售成本。
(3)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高客户满意度。
4. 人力资源成本管理(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3)合理制定薪酬福利政策,降低人力成本。
5. 财务成本管理(1)加强财务核算,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2)优化财务管理制度,降低财务成本。
(3)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成本管理措施1. 建立成本预算制度,明确各部门成本控制目标。
2. 定期开展成本分析,查找成本浪费环节,制定改进措施。
3. 建立成本考核制度,将成本控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4. 加强成本管理培训,提高员工成本意识。
5. 开展成本节约活动,鼓励员工提出降低成本的合理化建议。
六、成本管理监督1. 成本管理委员会定期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定制工厂成本管理制度
![定制工厂成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ecc827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f.png)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定制工厂的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效益,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工厂所有涉及成本管理的部门和员工。
第三条成本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法规遵从原则: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2. 目标导向原则: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3. 综合管理原则:成本管理应贯穿于生产、销售、采购、财务等各个环节。
4. 持续改进原则:不断优化成本管理体系,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成本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成本管理制度,监督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施,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成本管理工作。
第五条成本管理委员会下设成本管理办公室,负责成本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1. 编制成本管理制度;2. 组织成本核算;3. 分析成本状况;4. 指导各部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5. 提出成本改进措施。
第六条各部门成本管理职责:1.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采购部门:负责采购成本的控制,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
3. 销售部门:负责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提高销售业绩,降低销售成本。
4. 财务部门:负责成本核算、分析及成本报告的编制。
5. 其他部门:按照本制度要求,配合各部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三、成本核算与控制第七条成本核算:1. 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明确成本核算范围、方法及程序。
2. 按照成本核算规定,准确、及时地核算各类成本。
3. 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揭示成本构成及变化趋势。
第八条成本控制:1. 生产成本控制: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采购成本控制:加强供应商管理,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
3. 销售成本控制:提高销售业绩,降低销售成本。
4. 财务成本控制:加强财务风险控制,降低财务成本。
四、成本分析与改进第九条成本分析:1. 定期对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成本构成中的不合理因素。
2. 分析成本变化原因,为成本改进提供依据。
化工厂成本控制管理制度
![化工厂成本控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b8bfbc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2.png)
化工厂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提高化工厂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 本制度适用于化工厂内所有涉及成本控制的部门和个人。
二、成本控制原则1. 成本效益原则:所有成本控制措施应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
2. 全面性原则:成本控制应涵盖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
3. 预防为主原则:通过预测和预防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三、成本控制组织机构1. 成立成本控制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成本控制策略和监督执行。
2. 设立成本控制专员,负责日常成本控制的具体工作。
四、成本控制流程1. 成本预算:根据市场和生产情况,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成本预算。
2. 成本分析:定期对成本进行分析,识别成本节约的潜在领域。
3. 成本核算:建立准确的成本核算体系,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
4. 成本控制措施:根据成本分析结果,制定并实施成本控制措施。
五、成本控制措施1. 原材料采购:通过批量采购、长期合同等方式降低原材料成本。
2. 生产效率提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
3. 能源消耗控制: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成本。
4. 人力资源管理:合理规划人力资源,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成本。
5. 质量控制: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减少返工和退货,降低成本。
六、成本控制监督与考核1. 定期检查:成本控制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成本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2. 考核机制:建立成本控制考核机制,将成本控制成效与员工绩效挂钩。
七、成本控制信息管理1. 建立成本控制信息系统,实现成本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2. 定期发布成本控制报告,向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成本控制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须经成本控制领导小组审议通过。
九、制度的修订1. 本制度每两年至少修订一次,以适应市场和生产的变化。
通过上述制度的实施,化工厂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工厂员工成本管理制度
![工厂员工成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afa167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d.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厂员工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厂所有员工,包括生产、管理、技术等各个岗位。
第三条员工成本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目标明确: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目标,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2. 全员参与: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成本管理,形成全员成本控制氛围。
3. 预算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
4. 严格执行:严格执行成本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二章成本构成第四条员工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工资及福利: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加班费、津贴、补贴、社会保险等。
2. 人力资源费用:包括招聘、培训、考核、离职等费用。
3. 办公费用:包括办公用品、通讯费、差旅费等。
4. 考勤费用:包括请假、迟到、早退等产生的费用。
5. 其他费用:包括因员工个人原因产生的其他费用。
第三章成本控制措施第五条工资及福利控制:1. 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工资政策,确保工资发放的合法合规。
2. 建立岗位工资制度,合理确定工资水平,体现岗位价值。
3.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将绩效与工资挂钩,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4. 严格控制加班费,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加班现象。
第六条人力资源费用控制:1. 建立招聘预算制度,严格控制招聘费用。
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降低培训成本。
3. 优化人员结构,避免人员冗余,降低人力资源费用。
第七条办公费用控制:1. 建立办公用品采购制度,严格控制采购数量和质量,降低采购成本。
2. 加强办公用品管理,避免浪费。
3. 严格控制通讯费、差旅费等费用,确保合理支出。
第八条考勤费用控制:1. 严格执行考勤制度,确保员工出勤率达到要求。
2. 加强请假管理,合理控制请假天数,降低考勤费用。
第九条其他费用控制:1. 加强员工个人行为管理,避免因个人原因产生额外费用。
2. 建立费用报销制度,严格控制报销金额,确保合理支出。
工厂成本改善管理制度
![工厂成本改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6b0519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a.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工厂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厂所有生产、管理、技术等部门,旨在通过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浪费等措施,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目标导向:明确成本改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善计划;2. 全员参与: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成本改善活动,发挥团队协作精神;3. 数据说话:以数据为依据,科学分析成本问题,确保改善措施的有效性;4. 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成本改善领导小组,负责全厂成本改善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成本改善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成本改善工作规划;2. 组织实施成本改善项目;3. 检查、考核成本改善效果;4. 建立成本改善激励机制;5. 协调解决成本改善过程中的问题。
第六条成本改善工作小组,由生产、技术、管理、财务等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具体实施成本改善措施。
第七条成本改善工作小组职责:1. 分析成本问题,制定改善方案;2. 组织实施改善措施;3. 跟踪改善效果,及时调整方案;4. 做好成本改善记录和总结;5. 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第三章成本改善内容第八条成本改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成本改善:(1)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2)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3)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4)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2. 管理成本改善:(1)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2)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员工绩效;(3)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规范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
3. 技术成本改善:(1)研发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2)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3)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生产能耗;(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第四章成本改善措施第九条成本改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生产流程:(1)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梳理,找出瓶颈环节;(2)优化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3)合理配置生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工厂成本控制部管理制度
![工厂成本控制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82f1c7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05.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工厂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工厂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厂所有成本控制相关部门及人员。
第三条成本控制部是工厂成本管理的核心部门,负责全厂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工作。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四条成本控制部设部长一名,副部长若干名,下设成本核算组、成本分析组、成本控制组。
第五条成本核算组负责收集、整理、审核各类成本数据,编制成本报表。
第六条成本分析组负责分析成本变动原因,提出成本改进措施。
第七条成本控制组负责制定成本控制方案,监督实施,确保成本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第三章职责分工第八条成本控制部职责:1. 负责编制成本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 负责成本核算、分析和控制,确保成本信息真实、准确。
3. 监督各部门成本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4. 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成本控制工作情况。
5. 负责成本控制培训、考核和奖励工作。
第九条成本核算组职责:1. 收集、整理、审核各类成本数据。
2. 编制成本报表,包括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等。
3. 对成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成本分析组提供数据支持。
4. 负责成本数据的保密工作。
第十条成本分析组职责:1. 分析成本变动原因,找出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
2. 提出成本改进措施,制定成本控制方案。
3. 跟踪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估改进效果。
4. 定期向成本控制部汇报成本分析工作情况。
第十一条成本控制组职责:1. 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并组织实施。
2. 监督各部门成本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3. 定期对成本控制措施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4. 负责成本控制培训和考核工作。
第四章成本核算第十二条成本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实事求是,确保成本数据的真实、准确。
2. 分类清晰,便于分析和控制。
3. 及时性,保证成本信息的时效性。
4. 一致性,确保成本核算方法的统一。
第十三条成本核算内容包括:1. 直接材料成本核算。
2. 直接人工成本核算。
工厂成本管理制度
![工厂成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1a8264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d.png)
一、总则为了加强工厂的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本管理领导小组成本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成本管理制度,监督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施,协调各部门的成本管理工作。
2. 成本管理部门成本管理部门负责成本管理的具体工作,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
3. 生产部门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 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负责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工作,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成本管理的原则1. 全面性原则:成本管理应覆盖工厂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确保成本管理的全面性。
2. 精益原则: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3. 动态管理原则:根据市场变化和内部管理需求,及时调整成本管理制度。
4. 目标管理原则:明确成本管理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四、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1. 成本核算(1)制定成本核算办法,明确成本核算的范围、方法、标准等。
(2)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对成本进行分类核算,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
2. 成本分析(1)定期对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成本高、浪费大的环节。
(2)分析成本变动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对成本进行分析报告,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3. 成本控制(1)制定成本控制措施,明确成本控制的目标、责任、方法等。
(2)加强对原材料、能源、人工等成本的监控,降低成本消耗。
(3)对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进行整改,提高资源利用率。
4. 成本考核(1)制定成本考核指标,明确考核内容、标准、方法等。
(2)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的成本进行考核,奖优罚劣。
(3)将成本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挂钩,激发员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五、成本管理的方法1. 目标成本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目标成本,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目标成本。
工厂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制度
![工厂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46d840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b.png)
工厂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制度概述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成本是企业日常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情况。
而工厂成本更是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于工厂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制度,应该引起重视。
工厂成本的计算直接成本工厂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等三方面。
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是指企业购买原材料所支付的成本。
计算时,应该考虑到原材料的采购价格、运输费用、关税等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分摊到每个单位原材料的成本中。
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是指企业雇佣员工所支付的成本,包括基本工资、社会保险、福利等费用。
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员工生产效率的影响,如加班费、奖金等费用。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企业日常生产中所发生的各种间接成本,如设备折旧、维修费用、水电费用、管理费用等。
这些费用在计算时,应该以每个单位产品消耗的制造费用作为计算基础。
间接成本工厂的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两方面。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企业日常管理和运营所发生的费用,如办公场地租金、员工培训费用、财务、人力资源、行政、信息管理等费用。
这些费用一般按照每个单位产品消耗的间接费用比例计算。
销售费用销售费用主要包括推销和广告等费用。
这些费用虽然与生产把持无关,但它们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也应该被计算在成本范畴内。
工厂成本的管理制度工厂成本的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控制和降低成本,而制定的一系列具体的管理措施。
下面列出几种常见的工厂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控制制度企业需要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制度来确保正确掌握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的浪费。
成本控制制度的目标是全面测算成本、发现成本差异以及减少成本浪费。
定价管理制度是指企业通过定价来确定产品的售价,从而控制成本和获得利润。
定价管理制度主要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市场平均价格、顾客需求以及产品成本所需的利润率等因素。
生产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物流管理、生产调度等环节的有效规划和控制。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有效监管,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降低成本。
工厂人工成本管理制度
![工厂人工成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c90d63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e.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厂人工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工厂所有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实习生等。
第三条人工成本管理应遵循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四条人工成本管理应与工厂发展战略相结合,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章人工成本构成第五条人工成本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工龄工资等;2. 绩效工资:根据员工绩效表现发放的奖金;3. 奖金:包括年终奖、项目奖、特殊贡献奖等;4. 补贴:包括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等;5. 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按照国家规定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6. 其他福利:包括带薪年假、节日福利、培训机会等。
第三章人工成本预算第六条工厂应根据年度经营目标和人力资源规划,编制人工成本预算。
第七条人工成本预算应包括以下内容:1. 基本工资总额;2. 绩效工资总额;3. 奖金总额;4. 补贴总额;5. 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总额;6. 其他福利总额。
第八条人工成本预算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实事求是,合理预测;2. 优化结构,提高效益;3. 确保员工合法权益;4. 与工厂发展战略相一致。
第四章人工成本核算第九条工厂应建立健全人工成本核算制度,确保人工成本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条人工成本核算应包括以下内容:1. 基本工资核算;2. 绩效工资核算;3. 奖金核算;4. 补贴核算;5. 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核算;6. 其他福利核算。
第十一条人工成本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实际发生为基础;2. 严格按照政策法规执行;3. 确保数据真实、准确;4. 定期进行核算分析。
第五章人工成本控制第十二条工厂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第十三条人工成本控制应包括以下方面:1.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员工素质;2. 完善薪酬体系,实现薪酬与绩效挂钩;3. 严格控制奖金发放,确保奖金发放的公平、合理;4. 合理制定福利政策,降低人工成本;5. 加强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管理,降低用工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厂成本管理制度第1条
产成品是反映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所发生的各种消耗的总和,是检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沧海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任务。
第2条
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
根据市场预测,技术经济情报及企业总体目标,制定成本目标,并进行目标分解,从而使总体目标具体化, 各项工作形成责任制度。
第3条
目标成本的计算:
目标成本=市场可能接受的价格-税金-最大利润
第4条
根据市场预测、决策制订的目标成本,做为各责任中心工作的依据和成本支出的最高限额,按企业目标成本核算的各产品,各加工阶段及各部门的成本“费用”指标,即各产品各加工阶段及各部门的目标成本。
第5条
研制新产品必须从设计开始,按目标成本进行分解。
计算每个产品、零件的成本限额分配给设计人员,从原材料选用,工艺,工时等均在定额内制第6条
为综合评价产品的技术经济效果,在研制新产品或新老产品改进时,以总工程师为首,组织有关部门共同组成价值分析小组,开展降低活动,共同研究降低成本的措施。
第二十五条
成本计划是企业、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本计划的编制,必须根据先进的技术定额,并在周密地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基础上产生,保持与其它有关计划之间的平衡衔接。
第7条
成本计划的基本内容:
1、生产费用综合预算;
2、单位产品成本计算;
3、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
4、全部商品成本计划;
5、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预算;
6、部门成本计划(责任成本计划)。
第8条
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
1、上级下达的计划、成本指标及企业的成本目标;
2、计划期内生产,劳动工资计划,物资供应计划和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3、研究所提供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消耗定额;
4、设备处提供的电、气、水消耗定额;
5、工具处提供的工具消耗定额;
6、劳资处提供的产品工时定额;
7、供应处提供的辅助材料、燃料、油料、消耗定额;
8、财务处的费用计划;
9、本企业历史先进水平,同行业以及报告期成本资料;
10 计划期内厂内计划价格。
第9条
成本计划分年、季、月度编制,由厂车间(部门)两级负责,车间成本计划由车间核算员负责编制,厂成本计划由财务处负责编制。
第10 条
编制成本计划的工作程序:
1、收集、积累、整理、分析有关定额和历史资料,研究、选择,确定其可行性,做为编制成本的依据。
2、根据上级下达的成本指标,市场预测,企业计划期内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产品成本和生产费用预算的测算,平衡。
3、在编制企业成本计划的同时,运用量-本-利分析方式以及降低成本的措施,同其他经济部门进行综合平衡后,将成本指标进行分解,交厂长及计划处。
4、经营计划处根据成本计划及实施措施,再次进行全面综合平衡,保目标的基
在确础上,汇编企业成本计划,报厂训审批,执行。
5、为了便于检查、考核、分析,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成本编制和实际成本计算方法口径必须一致。
第11 条
成本计划编制原则:
1、成本计划要保证实现企业最佳经营目标;
2、明确成本责任,编制部门责任成本,各部门要保证目标的实现,要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
3、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都受预算的控制,企业各方面的管理部门都是执行预算管理的环节;
4、经综合平衡后下达的各部门指标,即责任成本,是各部门行动的标准,并据以控制,考核和奖惩。
第12 条
成本控制的分类:
成本控制分为前期控制(事前控制)、反馈控制(过程控制)、防护性控制(制度控制)三种,也是三个信息的控制。
第13 条
成本控制的对象:
1、以产品形成过程为成本控制对象,即对产品形成全过程进行控制,凡是发生耗费,影响成本的地方,都按不同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控制。
2、以部门为成本控制对象,控制各部门的费用和损失
3、以产品的成本控制对象,按每一产品料、工、费、定额与实际相比,进行控制。
第14 条
各成本控制对象具体内容:
1、对原辅材料消耗的控制,企业各种定额。
建立限额发料,废物回收及损失赔偿制度。
2、对劳动消耗的控制,定员、定额,合理安排劳力,控制工资资金。
3、各项费用开支的控制,按费用计划指标,费用开支范围进行控制。
4、对废品损失的控制:以工作质量、工程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严格质量
检查制度。
第15 条
成本控制方法:
根据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定的人对所分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 ,实
行成本分级控制责任制和成本归口控制责任制。
各级单位及全厂每个职工均
负成本责任,以成本归口单位为中心,形成控制成本的责任中心。
1、成本分级控制责任制:分厂级、部门(车间)、班组三级进行成本控制。
2、企业的成本计划要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3、各级成本控制要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
4、进行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检查、分析工作。
5、根据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进行考核,评比,奖惩
第16 条
成本归口控制责任制:
根据各单位、部门职业职责范围及各项经济指标,,由各单位对本部门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计划、指标进行控制,并保证成本费用计划指标的完成。
第17 条
成本核算的任务:
1、正确反映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损失,正确反映原材料,燃料动力,车间经费,销售费用等各项消耗定额及费用预算执行情况。
2、计算和提供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的实际成本。
3、反映和控制在制品动态,为生产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4、为产品订价,目标成本,成本控制提供决策资料。
5、提供编制计划,综合平衡,决策分析以及降低成本所需要的资料。
6、提供衡量企业各部门工作效率和考核工作成绩的成本核算资料。
第18 条
成本核算的要求:
1、严格遵守国家关于费用开支标准和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不属于成本
范围的开支不准挤入成本。
2、加强各种物资的管理,认真贯彻各种物资的收发、领退、转移、调拨、保管、报
废、定额清查制度,严格实行定额发料制度。
3、各部门都要建立、健全各种定额,统一全厂的原始凭证,计划价格目
录及各项管理制度等基础工作。
4、正确、及时、完整按月核算产品成本,不得以计划成本代替实际成本,不得估算成本。
第19 条
成本项目:根据上级规定,成本项目包括原材料及主要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及工资
附加费,车间经费,停工损失,废品损失,企业管理费和专用费用。
第20 条
成本计算:
1、机加工,热处理,装配等的费用分配按工时费用比例进行分配。
2、基建,更新改造,大修理,福利设施,新产品,外协等成本计算采用定单法。
3、工厂成本采用平等结转分步法。
4、产成品与半成品、在制品之间的成本分配采用定额比例法。
第21 条
完工产品的成本结转必须以完整手续的产品入库单为依据。
第22 条
成本计划的资料来源:
1、各种定额由归口科室负责提供。
2、各种统计资料:
——车间统计员每月21 日向车间核算员提供工时统计表,产品(包括劳务)工时统计表。
——质管拉科负责提供各产品、废品、损失(包括料废、工废)统计报表。
——设备科每月1 日向财务科提供电耗统计表。
——车间核算员每月3 日向财务科提供“车间成本核算表” 。
3、各单位及有关人员对所提供的报表、计算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并经所在单位领导审查、签名。
第23 条
部门的成本:
1、我厂实行厂、部门(分厂)二级核算,分厂一般高专职核算员,有财务科统一指导下开展成本核算工作。
2、车间成本核算:各车间将本车间发生的生产费用,包括其他车间转入的劳务费及财务科分配的车间经费按成本对象和成本项目归集分配,按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当期成本。
3、专用费用由财务科按产品入库量、专用费用的比例统一分配。
第24 条
为正确及时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财务科定期组织各车间(科室)编制年、季、月度成本报表。
第25 条
成本分析是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成本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制定措施,挖掘、降低成本的措施,提高经济效益第26 条成本分析的内容:
1、生产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
2、单位产品成本,总成本及可比产品成本的分析;
3、影响产品成本升降的因素分析;
4、部门责任成本的完成情况分析;
5、各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
第27 条
成本分析会议制:
1、企业按年、季进行定期厂级成本分析,厂级成本分析在厂长领导下,以财务科为主,会同计划、生产、供应、检查、技术、工艺等有关部门和车间共同进行,并编写分析报告。
2、分厂按每月进行成本分析,在分厂厂长领导下,以分厂核算员为主,会同分厂有关人员,编写分厂损益表。
第28 条
新老产品设计目标成本分析在总工程师领导下,根据设计方案,召开价值分析小组会议,并填写专题分析报告。
第29 条
各级分析会议应由各级领导主持,做到有分析数值,有建议,有责任,有措施并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