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药用菌物种名称及主要特征

合集下载

盘点一下我国可以食用的十种知名野生菌

盘点一下我国可以食用的十种知名野生菌

盘点一下我国可以食用的十种知名野生菌我国所产的野生可食用的菌类有很多,小编就从中挑出来十种比较有名的野生菌以飨广大吃货。

这些野生名菌味最鲜,但因其产量少,导致价格也比较昂贵,排名不分先后,如有纰漏多多包涵:1、冬虫夏草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冬虫夏草是一种珍稀名贵的中药,野生于海拔4000-4200米的青藏高原,是特殊的昆虫与专一的真菌结合生长而成,由于数量极少,市场售价每公斤已高达12-18万元,并且还在逐渐上涨。

目前野生冬虫夏草已处于濒危灭绝边缘,为了抢救这一濒危物种,必须依靠科技,开展人工驯化栽培研究。

冬虫夏草可入药,它的外形特别奇特:冬天是虫子,夏天却是草,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长期食用对人体有益,但经一些商家炒作,说是可以包治百病,未免有点夸大其词。

专家表示,如果要说药效功能,中药枸杞与虫草的效用也基本相当,价格却不及虫草的一个零头。

2、竹荪竹荪俗名有竹参、竹笙,山珍之花,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湖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海南等地,其中以云南省昭通地区最为闻名。

整个菌体十分俊美,色彩鲜艳稀有珍贵,被人们称为“菌中皇后”。

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竹荪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

菌肉色白、质嫩、散发清香。

用竹荪烹饪菜肴,其味鲜美、爽脆适口。

在夏季,做菜煲汤时,放少许竹荪入内,有防止酸败,延长存放时间的特殊功用。

其中以固始竹荪鹅最为有名。

3、猴头菇猴头菇又叫猴头菌,只因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

猴蘑,猴头,猴菇,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

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燕窝、鱼翅)之一。

有“山珍猴头、海味鱼翅”之称。

猴头茹是鲜美无比的山珍,菌肉鲜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

猴头茹也是著名的药食两用菌,主要成分猴头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对胃癌、食道癌、及其他恶性肿瘤有明显作用,此外还具有抗衰老、降血糖、抗凝血、保肝护肝、抗疲劳等功效。

药用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

药用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

药用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目前中国药用及包括试验有药效的大型真菌有500余种,除了传统药用的茯苓、冬虫夏草、灵芝外,近些年新发现并作为药用的有云芝、树花、古尼虫草等,以及假蜜环菌、安络小皮伞、槐栓菌、乳白耙菌、黑柄炭角菌等等。

药用部分主要是子实体,但有一些是通过现代发酵工业技术大量反制菌丝体来加工制药。

国内外研究试验表明,天然的药用真菌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目前在寻找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的药物方面,从包括真菌在内的中药中筛选,无疑是前景看好的。

1、竹黄一种生长在竹子上的子囊菌,子座小,长1-4.5cm ,宽1-2.5cm,形状不规则,多呈瘤状。

初期色淡,后期粉红色,龟裂。

内部粉红色,肉质,后成木拴质。

比较广泛分布在南方竹林区。

我国民间作为药用,治疗虚寒胃疼、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和筋骨酸痛等。

2、古尼虫草子座从寄主头部生出,柄白色,长10-90mm,粗5-6mm,顶部一般灰色至灰黑色,长卵圆形至柱状,单生,二叉分枝或成簇着生,一般8-22mm ×5-8mm,成熟时与柄的界限分明,无不孕顶端。

子囊壳拟卵形或安瓿瓶形,0.70.9mm × 0.2-0.3mm,埋生,成熟时孔口外露。

寄生于土中蝙蝠蛾科(Hepiaidae)昆虫的幼虫上。

分布于贵州等地。

古尼虫草曾被误当冬虫夏草使用。

不过也有人认为此种虫草与亚香棒虫草相同。

目前在贵州已作为药物研究利用。

3、冬虫夏草又称虫草、冬虫草、雅扎贡布(语藏,即长角的虫子)。

子座棒状,生于鳞翅目幼虫体上,一般只长一个子座,少数2-3个,从寄主头部、胸部生出至地面。

长3-12cm,基部粗约1.5cm,头部圆柱形,褐色,中空。

子囊壳椭圆形,基部埋于子座中,03-0.5 × 0.1-0.2cm。

自然分布在海拔3000-5000米之间的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丛带,寄生于虫草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的幼虫体上。

药用蘑菇种类与图文的介绍

药用蘑菇种类与图文的介绍

药用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目前中国药用及包括试验有药效的大型真菌有500余种,除了传统药用的茯苓、冬虫夏草、灵芝外,近些年新发现并作为药用的有云芝、树花、古尼虫草等,以及假蜜环菌、安络小皮伞、槐栓菌、乳白耙菌、黑柄炭角菌等等。

药用部分主要是子实体,但有一些是通过现代发酵工业技术大量反制菌丝体来加工制药。

国外研究试验表明,天然的药用真菌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目前在寻找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的药物方面,从包括真菌在的中药中筛选,无疑是前景看好的。

1、竹黄一种生长在竹子上的子囊菌,子座小,长1-4.5cm ,宽1-2.5cm,形状不规则,多呈瘤状。

初期色淡,后期粉红色,龟裂。

部粉红色,肉质,后成木拴质。

比较广泛分布在南方竹林区。

我国民间作为药用,治疗虚寒胃疼、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和筋骨酸痛等。

2、古尼虫草子座从寄主头部生出,柄白色,长10-90mm,粗5-6mm,顶部一般灰色至灰黑色,长卵圆形至柱状,单生,二叉分枝或成簇着生,一般8-22mm ×5-8mm,成熟时与柄的界限分明,无不孕顶端。

子囊壳拟卵形或安瓿瓶形,0.70.9mm × 0.2-0.3mm,埋生,成熟时孔口外露。

寄生于土中蝙蝠蛾科(Hepiaidae)昆虫的幼虫上。

分布于等地。

古尼虫草曾被误当冬虫夏草使用。

不过也有人认为此种虫草与亚香棒虫草相同。

目前在已作为药物研究利用。

3、冬虫夏草又称虫草、冬虫草、雅扎贡布(语藏,即长角的虫子)。

子座棒状,生于鳞翅目幼虫体上,一般只长一个子座,少数2-3个,从寄主头部、胸部生出至地面。

长3-12cm,基部粗约1.5cm,头部圆柱形,褐色,中空。

子囊壳椭圆形,基部埋于子座中,03-0.5 × 0.1-0.2cm。

自然分布在海拔3000-5000米之间的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丛带,寄生于虫草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的幼虫体上。

每年5-7月份出现。

常见食用菌菌种的特征

常见食用菌菌种的特征

常见食用菌菌种的特征一、正常母种的特征:1、生长整齐、有力、边缘圆滑、丰满。

2、色泽全都、匀称,正常分泌色素。

3、生长态势良好,速度正常。

4、菌丝旺盛、健壮、无拮抗。

二、主要品种的特征:1、金针菇:菌丝雪白,绒毛壮、但毛较短似棉絮,有白或苍白的孢子粉。

2、鸡腿菇:菌丝白色或略淡黄色,绒毛壮,气生型菌丝,半匍匐,菌丝尖端明显可见,菌丝细密,生长快,后期分泌灰褐的色素,从试管后面看有明显的黑色或淡黑色。

3、真姬菇:菌丝雪白,浓密,气生菌丝旺盛。

4、姬松茸:菌丝浅白,以微土黄色为主,纤细,生长整齐匀称,气生菌丝少,生长后期可有少量的粗菌素,生长时间是平菇的2倍。

一般转接于粪草汁+pda培育基上。

5、杨树菇:菌丝白色,绒毛壮,较细,生长旺盛,整齐,气生菌丝少,后期有少量褐色的分泌素。

6、白灵菇:又叫阿魏蘑,菌丝白,浓密,粗大,菌丝紧密,气生菌丝较少。

7、杏鲍菇:菌丝白色,浓密粗大,边缘整齐,生长旺盛,气生菌丝,似平菇。

菌丝生命力特强。

8、鲍鱼菇:菌丝密,白色,较细,生长旺盛,后期有淡黑的粉孢子。

9、大球盖菇:菌丝白或淡土黄色,较细、稀,气生菌丝少,生长较慢。

10、伏苓:菌丝浅白,稀疏,气生菌丝少,菌丝松散,后期有褐色分泌物,生长较慢。

11、密环菌:天麻共生菌。

菌丝白色,生长并伸人到培育基内,形成菌索,边缘或黑或白,试管上端渐渐变浅黑,菌索时间过长可见莹光。

制作不太好会含有杂菌。

12、双孢菇:菌丝白带有淡土黄色,一般半气生半匍匐,菌索较粗,尖端明显,生长偏慢。

13、猴头菇:菌丝白色,菌丝稀疏,星点的分布,二级种后菌丝显浓、白。

食用菌种类及特性

食用菌种类及特性

食用菌种类及特性食用菌种类及特性食用菌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

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 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

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在山区森林中生长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如香菇、木耳、银耳、猴头、松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

在田头、路边、草原和草堆上,生长有草菇、口蘑等。

南方生长较多的是高温结实性真菌;高山地区、北方寒冷地带生长较多的则是低温结实性真菌。

食用菌以其白色或浅色的菌丝体在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场所生长。

条件适宜时形成子实体,成为人类喜食的佳品。

菌丝体和子实体是一般食用菌生长发育的两个主要阶段。

各种食用菌是根据子实体的形态如:菇形、菇盖、菌褶或子实层体、孢子和菇俩的特征,再结合生态、生理等的差别来分类识别的(见层菌纲、木耳目、银耳目、伞菌目)。

凭经验区别野生食用菌和毒菇时,也是以子实体的外形和颜色等为依据。

有些食用菌生长在枯树干或木段上,如香菇、木耳、银耳、平菇、猴头、金针菇和滑菇;有些生长在草本植物的茎秆和畜、禽的粪上,如蘑菇、草菇等;还有的与植物根共同生长被称为菌根真菌(见菌根),如松口蘑、牛肝菌等。

以上特性也决定着各种野生食用菌在自然生态条件中的分布。

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并不严格要求潮湿条件,但在出茄或出耳时,环境中的相对温度则需在85%以上,而且需要适合的温度、通风和光照。

如蘑菇、香菇、金针菇、滑菇、松口蘑等适合在温度较低的春、秋季或在低温地带(15℃左右)出菇;草菇、木耳、凤尾菇等则适合在夏季或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高温条件下结实。

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如香菇不仅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近年来还发现香菇、蘑菇、金针菇、猴头中含有增强人体抗癌能力的物质。

中国的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一。

中国食药用菌物种名称及主要特征

中国食药用菌物种名称及主要特征

中国食药用菌物种名称及主要特征2004-10-08 15:32我国食药用菌已知多达1,000种以上。

能够人工培养子实体的近80种。

食用菌能商品化生产的接近50种。

药用和加工生产保健食品的接近30种。

本文就部分食药用菌的物种名称及主要特征仅作介绍,以便有益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加工生产,促进食药用菌产业发展。

非褶菌(多孔菌)类(Aphyllophorales)食药用菌1、猴头菌,别名:猴头菇、刺猬菌、猴头。

英文名:Bearded Tooth,拉丁学名:Hericium erinaceus (Bull. : Fr.) Pers.。

是我国著名食药用菌,生阔叶树杆或树桩上。

子实体白色,长满下垂肉刺。

目前已大量人工培养。

2、茯苓,别名:茯兔、松茯苓、茯灵。

英文名:Tuekahoe,拉丁学名(以下拉丁学名,简写学名):Wolfiporia cocos (Schw.) Ryv. & Cilbn.=Poria cocos (Schw.) Wolf.。

茯苓药用其菌核,呈球形或块状,生地下松根上,直径大者达50cm左右,是我国著名食药用菌,曾以“闽苓”、“安苓”、“云苓”著名。

南方许多省区人工培养。

3、灵芝,别名:赤芝、红芝,古称仙草、瑞草、丹芝、灵芝草。

英文名:Ling Chih,学名:Ganoderma lucidum (Leyss. : Fr.) Karst.。

表面具漆样光泽。

此种多生阔叶树桩旁,已人工培养。

灵芝药用及文化历史悠久。

4、松杉灵芝,别名:铁杉树芝,赤芝,红芝。

英文名:Hemlock Varnish Shelf,学名:Ganoderma tsugae Murr.。

多分布北温带松、杉等针叶林区。

生树木基部或根部。

人工培养。

与普通灵芝形色非常接近,多呈红色、赤红色、暗红褐色。

菌管面多呈姜黄色,孢子刺点显著。

而灵芝菌管面淡黄白色,后期带褐色。

5、紫芝,别名:紫灵芝、中国灵芝。

英文名:China Ganoderma,学名:Ganoderma sinense Zho,Hsu et Zhang=Ganoderma japonicum(Fr.) Lloyd。

食用价值最高的十大菌类

食用价值最高的十大菌类

食用价值最高的十大菌类鸡枞鸡枞是云南省特产的一种名贵食用菌。

它以肉质细嫩爽口,含有钙、磷、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味道特别鲜甜而著称。

鸡枞的种类很多,有黑皮鸡枞、青皮鸡枞、白皮鸡枞、草皮鸡枞等。

其中以黑皮鸡枞的品质为佳。

鸡枞产季为每年的六月至九月,多生长在未受污染的红壤山林的山坡上,或田野丛中的白蚁巢穴边。

菌冠出土时像蒜头,以后逐渐展开如伞状,菌柄实心,表面光滑,肉质细嫩易破碎。

鸡枞的吃法很多,生炒熟煮煲汤皆宜。

用鸡枞可以制做多种名菜,如凉拌鸡枞、红烧鸡枞、生煎鸡枞,火腿夹鸡枞等。

鸡枞经过晾晒、盐渍或植物油煎制而成干鸡枞、腌鸡枞或油鸡枞,可以贮存较长时间,以备常年食用,食之仍有鸡枞的特殊风味。

竹荪竹荪又名竹笙、竹参、僧竺蕈,是云南省特产的一种名贵食用菌。

主要生长在云南省昭通地区和云南省南部竹林中。

竹荪是寄生在苦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汽灯纱罩。

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整个菌体显得十分美丽,被人们称为真菌之花。

竹荪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

菌肉色白、质嫩、散发清香。

用竹荪烹饪菜肴,其味鲜美、爽脆适口。

在夏季,做菜煲汤时,放少许竹荪入内,有防止酸败、延长存放时间的特殊功用。

松茸松茸是野生的珍贵真菌。

学名松口蘑,名叫大花菌、松菌、剥皮菌。

是名贵食用菌,在日本有“蘑菇之王”的称誉。

松茸属担子菌纲,生长于松林地和针阔叶混交林地,每年七、八、九月出菇。

云南省山多林茂,适宜松茸生长,滇西北和滇中一带盛产松茸。

新鲜的松茸,形若伞状,色泽鲜明,菌盖呈褐色,菌柄为白色,均有纤维状茸毛鳞片,菌肉肥厚嫩白,有浓郁的特殊香气。

松茸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营养成份。

此外,松茸富含蘑菇多糖且有搞癌的作用。

松茸的食法多样,烧、炒、煮皆宜。

食时鲜甜可口,香味浓郁、食后余香盈口,耐人寻味。

云南生长的松茸个大,茎柄粗,肉质纯白细嫩,香味浓郁。

中国菌根食用菌名录

中国菌根食用菌名录

中国菌根食用菌名录引言:菌根食用菌是指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的真菌,它们与植物之间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菌根食用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对植物生长和发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菌根食用菌生态学和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它们在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

列举:中国是菌根食用菌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菌根食用菌种类及其特点如下:1、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松茸是一种珍贵的菌根食用菌,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

它具有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口感,被视为高级食材之一,对于增强免疫力和调节肠胃有很好的效果。

2、灵芝(Ganoderma lucidum):灵芝是中国传统的药用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地区,具有滋补强身、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功效。

3、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高海拔地区。

它具有益肾补肺、止血化痰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4、香菇(Lentinus edodes):香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

它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等特点,被认为具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等多种保健功能。

5、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部地区。

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有助于清肠排毒、降血压、降血糖等。

总结:本文对中国境内的菌根食用菌进行了简要概述,介绍了其中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及其特点。

这些菌根食用菌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生物资源。

随着人们对菌根食用菌的认知不断提高,它们的生态学作用和应用前景也逐渐受到了。

这些食用菌不仅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产品产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在医学、保健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最全云南食用野生菌大盘点!你不一定都知道!

最全云南食用野生菌大盘点!你不一定都知道!

最全云南食用野生菌大盘点!你不一定都知道!一场透雨,一夜之间,精灵一般的菌子就神秘地冒出地面来了。

莽莽山野间,一朵朵打着小伞的野生菌开始破土而出,在树丛间悄然生长。

云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土壤种类以及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其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产量之大,名扬四海。

云南食用野生菌,生于山林、长于山林,是天然绿色食品,它富含多种维生素、优质蛋白及其它有益于人体的成分,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有的食用菌还有治疗癌症和多种疾病的药理作用。

下面为最全云南食用野生菌大盘点。

1、青头菌青头菌是云南野生菌最具代表性的菌种,从外表上看就比较吸引人,白杆绿头,在野生菌中很容易辨识。

青头菌无毒,做法也非常多样。

小时候对其印象最深的是用炭火烤了吃,香味很特别。

2、白牛肝菌牛肝菌的种类非常多,其中以白牛肝菌最为好看,褐色菌帽,白色菌杆上有网状花纹,因其味道相比其它种类牛肝菌要淡,所以价格也相对便宜,无毒!3、红牛肝菌红牛肝菌在云南有个更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字--红见手青,顾名思义,也就是被手捏过的地方就会变青,这个是因为其体内含有毒性,舌尖上的中国2里面就曾有介绍过。

虽然有毒,但是因为其香味在牛肝菌中最为浓烈,因此云南人也最为喜欢食用,其价格也适中。

当然,炒熟的见手青毒性也随之消失。

4、黑牛肝菌与红牛肝菌味道差不多,有毒,也叫黑见手青。

5、黄牛肝菌也叫黄老人,因其全身土黄色而得名,无毒,黄牛肝菌最突出的特点是吃起来比较脆,味道较红、黑牛肝菌稍淡。

6、紫牛肝菌这个品种非常少见,昆明的各大市场上基本不见出售,但这种牛肝菌的味道也最为独特,是其他任何食用菌没有的苦味。

烹饪时一般先用水煮熟,然后凉拌了吃,或者过油后用干辣椒、大蒜炒,味道和苦瓜有点相似。

7、松塔牛肝菌牛肝菌群里面的屌丝,长得实在磕碜,卖相太差,基本也就是捡到了自己吃,但味道还可以,有毒,手捏过后会变黑。

8、奶浆菌其受创后,创口出会流出乳白色的液体,形似牛奶,因此而得名。

我国批准的益生菌菌种名单

我国批准的益生菌菌种名单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subsp.Bulgaricus(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5
德氏乳杆菌乳亚种
Lactobacillus ctis
6
发酵乳杆菌
Lactobacillus fermentium
7
格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gasseri
鼠李糖乳杆菌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14
唾液乳杆菌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15
清酒乳杆菌【1】
Lactobacillus sakei
16
弯曲乳杆菌【2】
Lactobacillus curvatus
第三类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
1
嗜热链球菌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
第二类
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subsp.bulgaricus
2
嗜酸乳杆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3
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
Lactobacillus caseisubsp.casei
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
*嗜酸乳杆菌NCFM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NCFM
鼠李糖乳杆菌LGG或HN001
Lactobacillus rhamnosusLGG or HN001
发酵乳杆菌CECT5716【1】

经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绍(值得收藏一生)20多种食用菌吃

经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绍(值得收藏一生)20多种食用菌吃

经典!史上最全野生菌介绍(值得收藏一生)20多种食用菌吃野生菌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香味和鲜味,且营养价值又很高,所以越来越受到食客的青睐。

但是对很多云南以外省份的厨师来说,它们还带着神秘的“面纱”。

所以,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云南野生菌家族的成员们,让大家可以迅速了解这些野生菌的个性特点、适用烹调方法以及经典菜式。

纯野生菌类松茸、干巴菌、虎掌菌、鸡菌、牛肝菌、冷菌、羊肚菌、青头菌、松露、老人头菌、珊瑚菌纯养殖菌类姬松茸、北风菌、黑皮鸡、金耳、鸡腿菇、茶树菇、平菇、杏鲍菇、花菇、白灵菇、侧耳、金针菇、珍珠菇、草菇、银耳、口蘑、蟹味菇1松茸别名松口蘑、松蕈、合菌、台菌。

外形特色鲜松茸形若伞状,菌盖呈褐色,菌柄为白色,均有纤维状茸毛鳞片,菌肉白嫩肥厚,质地细密,有浓郁的特殊香气。

性格烹调市面常见的松茸分为三种形态:1.鲜品。

每年7-9月中旬是鲜松茸上市的季节。

鲜松茸最适合用来烤和炖汤,其次是炒、爆、煎,除此之外生吃、凉拌、制作刺身、“冲浪”都是目前最时髦的烹调方法。

2.冻品。

在众多冻品中,急冻的品质最佳,最能完好地保存松茸本身的香味和质感。

急冻松茸的用途相对较少,只能用来炖汤、炒制,或制作“冲浪”菜。

3.干品。

干松茸用途更窄,只适合用来炖汤。

经典菜例松茸汽锅鸡、高汤松茸鸡豆花、锡纸烤松茸、炭烧松茸、生煎松茸、芫爆松茸。

特别提示姬松茸≠松茸姬松茸是一种纯人工养殖的菌类,原产于巴西,正式名称是巴西蘑菇,属于伞菌科,由于外形跟松茸有些相似,所以一些不法供货商用姬松茸来冒充松茸。

鉴别的方法很简单:1.松茸由于是野生的,所以个头都比较小,长度一般都在10厘米以下,而姬松茸明显要大很多。

2.松茸表面附着这一层黑色的膜,姬松茸是没有的。

3.松茸的鲜味是非常足的,而姬松茸的鲜味就非常弱,两种菌类一闻便知。

2虎掌菌别名黑直觉虎掌菌、翘鳞肉齿菌、老鹰菌、獐子菌。

外形特色无盖无柄,在菌体上长满一层纤细的茸毛,呈黄褐色,并有明显的黑色花纹,形如虎爪。

中国食用菌菌种

中国食用菌菌种

中国食用菌菌种食用菌是指可以作为食品或药材的真菌类植物。

在中国,食用菌的种类繁多,其中一些菌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中国常见的食用菌菌种。

1. 香菇:香菇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食用菌,也是中国最常见的食用菌之一。

它的菌盖呈扁平状,颜色呈棕褐色,带有香气。

香菇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癌等保健作用。

2. 松茸:松茸是一种高档食用菌,也是中国著名的菌种之一。

它的菌盖呈圆锥状,颜色呈浅黄色,带有特殊的松树香气。

松茸肉质鲜嫩,口感丰满,被誉为“菌中之王”。

松茸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具有滋补养颜、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3. 平菇:平菇也是中国常见的食用菌之一,它的菌盖呈圆形或扁圆形,颜色呈白色或浅黄色。

平菇肉质鲜嫩,口感脆嫩,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平菇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抗肿瘤等药用价值。

4. 金针菇:金针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也是中国传统的名菜之一。

它的菌柄细长,菌盖呈管状,颜色呈金黄色。

金针菇肉质鲜嫩,口感爽脆,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金针菇具有抗癌、降血脂、保护肝脏等保健作用。

5. 鸡腿菇:鸡腿菇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食用菌,它的菌盖呈鸡腿状,颜色呈棕褐色。

鸡腿菇肉质鲜嫩,口感酥脆,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鸡腿菇具有抗肿瘤、延缓衰老、降血糖等药用价值。

以上所述只是中国食用菌菌种中的一小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食用菌,如牛肝菌、竹荪等。

这些食用菌菌种不仅具有美味的风味,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食用菌菌种,享受其独特的风味和健康的益处。

菌种介绍

菌种介绍

各菌种介绍草菇子实体较大,菌盖直径5-19cm,近钟形,后伸展,中部稍凸起,干燥,灰色至灰褐色。

中部色深,具辐射的纤毛状线条。

菌肉白色,松软,中部梢厚。

菌褶白色,后粉红色梢密,宽,离生,不等长。

菌柄圆柱形,长5-18cm,粗0.8-1.5cm,白色或带黄色,光滑,内实。

菌托较大,杯状,厚,白色至灰黑色。

秋季在草堆上群生。

我国南方多用稻草进行人工栽培。

分布于我国河北、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四川、西藏等地。

可食用,肉脆嫩,味鲜美。

可药用,其性寒、味甘,能消食去热,增进身体健康。

银耳又称白木耳、银耳子。

子实体纸白至乳白色,胶质,半透明,柔软有弹性,由数片至10余片瓣片组成,形似菊花形、牡丹形或绣球形,直径3-15cm干后收缩,角质,硬而脆,白色或米黄色。

子实层生瓣片表面。

担子近球形或近卵圆形,纵分隔,10-12?-10μm。

夏秋季生于阔叶树腐木上。

目前国内人工栽培使用的树木为椴木、栓皮栎、麻栎、青刚栎、米槠等一百多种。

分布于我国浙江、福建、江苏、江西、安徽、台湾、湖北、海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西藏等地区。

可食用和药用。

传统认为银耳具有“补肾、润肺、生津、止咳”之功效,可以治疗肺热咳嗽、肺燥干咳、久咳喉痒,咳痰带血等疾病。

简介:又名白木耳,质量上乘者称作雪耳。

它被人们誉为“菌中之冠”,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之补药。

历代皇家贵族将银耳看作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

”功效:银耳能提高肝脏解毒能力,保护肝脏功能,它不但能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能力,还能增强肿瘤患者对放疗、化疗的耐受力。

它也是一味滋补良药,特点是滋润而不腻滞,具有补脾开胃、益气清肠、安眠健胃、补脑、养阴清热、润燥之功,对阴虚火旺不受参茸等温热滋补的病人是一种良好的补品。

银耳富有天然特性胶质,加上它的滋阴作用,长期服用可以润肤,并有祛除脸部黄褐斑、雀斑的功效。

银耳是和种含膳食纤维的减肥食品,它的膳食纤维可助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吸收。

食用菌菌种目录大全

食用菌菌种目录大全

食用菌菌种目录大全
本目录共收录了尽百种食用菌,药用菌的出菇温度,生物学转化率,子实体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供大家学习参考鉴别。

珍稀菌种
药用菌种
菇友菌种价格:
母种
1、纯一代母种(可扩繁一次管):(快递发货5支以上任选50元一支;10支以上30元一支外加20元快递费;上述菌种价格不包括:猪苓、牛肝菌、羊肚菌、松茸、松露、桑黄、松杉灵芝、榛蘑等珍贵稀有菌种)。

2、二代母种(直接转接原种用母种。

一次购买100支以上需要提前10-20天预订,每支8元。

原种菌种瓶容积为850毫升,需提前30-40天预订,培养基主料为小麦、高粱等粮食加木屑。

1、发货价格:除上述珍贵稀有菌种外,统一销售价10元一瓶,20瓶起订。

2、自取价格:8元一瓶。

发货方式:
1、快递适合母种及少量货物,约2-4天到货(根据距离远近而定);
2、物流发货适于数量较大的货物,费用较低、华北地区2-4天到货,具体到货时间由货运公司电话通知客户到指定的地点取货。

食药用菌概述

食药用菌概述

食药用菌概述一、食药用菌种类生物分为三界—动物、植物、菌物。

人们把菇、霉、酵母及细菌总称为菌物。

我国国土辽阔,地跨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及热带的气候带,东西南北中自然条件十分复杂,菌物种类极为丰富,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1992年6月在巴西由150多个国家首脑签字的《生物多样性公约》认定,我国是世界上12个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按生物丰富度排在前列。

据报道(卯晓岚,2000年),全世界约有菌物150万种,被研究和描述过的约7万多种。

根据我国所处地理位置及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专家们估算菌物荷有量为20-25万种,但我国目前知道的仅约1万种。

菌物当中那些“肉眼可见,徒手可采”的大型真菌(Macrofungi),我国已知约3800-4000种,其中伞菌类约1600种,多孔菌类1300种,腹菌类300种,子囊菌类400多种,胶质菌类100多种。

国际著名蕈菌学家、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张树庭博士精辟概括了食药用菌的定义∶无叶无芽无花,自身结果;可食可补可药,周身是宝。

由此而论,可将大型真菌中“肉质、无毒、可食、可药”的统称为食药用菌,但不包括毒菇(Poisonous mushrooms),也不包括诸如面包酵母之类的可食真菌。

世界上约有食药用菌2000种,有的学者认为多达5000种(黄年来,1998)。

我国至少可达1500种或接近2000种,其中研究报道过的已达1100种(表1-1),隶属于166属,54科,14目。

在这些食药用菌当中,有 100种(表1-2)已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培养出子实体,其中20-30种可大量生产,具商业价值。

还有10来种不能形成子实体,可供菌丝体发酵培养。

表1-1 中国食药用菌种类统计中文名拉丁学名种数中文名拉丁学名种数伞菌目 Agaricales 木耳目 Auriculariales蜡伞科 Hygrophoraceae 35 木耳科 Auriculariaceae 14侧耳科 Pleurotaceae 42 银耳目 Tremellales裂褶菌科 Schizophyllaceae 163 银耳科 Tremellaceae 15口蘑科 Tricholomataceae 163 花耳目 Dacrymycetales鹅膏菌科 Amanitaceae 23 花耳科 Dacrymycetaceae 5光柄菇科 Pluteaceae 14 黑粉菌目 Ustilaginales蘑菇科 Agaricaceae 54 黑粉菌科 Ustilagoaceae 3鬼伞科 Copricaceae 20 鬼笔目 Phallales粪锈伞科 Bolbitiaceae 8 鬼笔科 Phallaceae 8球盖菇科 Strophariaceae 23 笼头菌科 Clathraceae 2丝膜菌科 Cortinariaceae 45 腹菌目 Hymenogastrales锈耳科 Creoidotaceae 3 须腹菌科 Rhizopogollaceae 4网褶菌科 Paxillaceae 2 灰色菇科 Secotiaceae 2粉褶菌科 Rhodophyllaceae 6 马勃目 Lycoperdales铆钉菇科 Gomphidiaceae 6 马勃科 Lycoperdaceae 25松塔牛肝菌科 Strobilomyceaceae 13 硬皮马勃目 Sclerodematales 牛肝菌科 Boletaceae 110 豆包菌科 Pisolithaceae 2红菇科 Russulaceae 85 硬皮马勃科 Sclerodermataceae 8非褶菌目 Aphyllophorales 块菌目 Tuberales鸡油菌科 Cantharellacceae 21 块菌科 Tuberaceae 6陀螺菌科 Gophaceae 3 腔地菇科 Hydnotraceae 1珊瑚菌科 Clavariaceae 18 麦角菌目 Clavicipitales杯瑚菌科 Clavicoronaceae 1 麦角菌科 Clavicipitaceae 5枝瑚菌科 Ramariaceae 26 肉座菌目 Hypocreales韧革菌科 Stereaceae 6 肉座菌科 Hypocreaceae 1绣球菌科 Sparassidaceae 2 蜡钉菌目 Helotiales革菌科 Thelephoraceae 4 地舌菌科 Geoglossaceae 4皱孔菌科 Meruliaceae 1 核盘菌科 Sclerotiniaceae 1牛舌菌科 Fistuliaceae 1 胶陀螺菌科 Bulgariaceae 2齿菌科 Hydnaceae 11 盘菌目 Pezizales猴头菌科 Hericiaceae 7 盘菌科 Pezizaceae 15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 24 肉盘菌科 Sarcosomataceae 5灵芝菌科 Ganodermataceae 6 羊肚菌科 Morchellaceae 15马鞍菌科 Helvellaceae 11共计:1100种,166属,54科,14目。

中草药菌藻类

中草药菌藻类

中草药菌藻类
中草药菌藻类包括许多种类,以下列举其中一些品种的菌藻类:
1.江蓠:属于红藻门,是一种常见的食用红藻,富含胶质。

2.苦楝菌:一种生长在苦楝树上的真菌,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3.尖顶地星:属于担子菌门,是一种药用真菌,具有消炎、解毒、止血等功
效。

4.软丝藻:属于绿藻门,富含碘元素,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5.粗灰钉:属于真菌门,是一种药用真菌,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6.革质红菇:属于担子菌门,是一种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7.珊瑚藻:属于红藻门,是一种食用红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8.灵芝:属于担子菌门,是一种药用真菌,具有滋补强身、益气安神等功效。

9.龙须菜:属于红藻门,是一种食用红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10.海萝:属于红藻门,是一种食用红藻,富含胶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药用菌物种名称及主要特征我国食药用菌已知多达1,000种以上。

能够人工培养子实体的近80种。

食用菌能商品化生产的接近50种。

药用和加工生产保健食品的接近30种。

本文就部分食药用菌的物种名称及主要特征仅作介绍,以便有益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加工生产,促进食药用菌产业发展。

1、猴头菌,别名:猴头菇、刺猬菌、猴头。

英文名:Bearded Tooth,拉丁学名:Hericium erinaceus (Bull. : Fr.) Pers.。

是我国著名食药用菌,生阔叶树杆或树桩上。

子实体白色,长满下垂肉刺。

目前已大量人工培养。

2、茯苓,别名:茯兔、松茯苓、茯灵。

英文名:Tuekahoe,拉丁学名(以下拉丁学名,简写学名):Wolfiporia cocos (Schw.) Ryv. & Cilbn.=Poria cocos (Schw.) Wolf.。

茯苓药用其菌核,呈球形或块状,生地下松根上,直径大者达50cm左右,是我国著名食药用菌,曾以“闽苓”、“安苓”、“云苓”著名。

南方许多省区人工培养。

3、灵芝,别名:赤芝、红芝,古称仙草、瑞草、丹芝、灵芝草。

英文名:Ling Chih,学名:Ganoderma lucidum (Leyss. : Fr.) Karst.。

表面具漆样光泽。

此种多生阔叶树桩旁,已人工培养。

灵芝药用及文化历史悠久。

4、松杉灵芝,别名:铁杉树芝,赤芝,红芝。

英文名:Hemlock Varnish Shelf,学名:Ganoderma tsugae Murr.。

多分布北温带松、杉等针叶林区。

生树木基部或根部。

人工培养。

与普通灵芝形色非常接近,多呈红色、赤红色、暗红褐色。

菌管面多呈姜黄色,孢子刺点显著。

而灵芝菌管面淡黄白色,后期带褐色。

5、紫芝,别名:紫灵芝、中国灵芝。

英文名:China Ganoderma,学名:Ganoderma sinense Zho,Hsu et Zhang=Ganoderma japonicum(Fr.) Lloyd。

自古药用历史悠久。

表面漆样光亮,菌管面呈褐色。

上述灵芝、松杉灵芝、紫芝已列入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6、树舌灵芝,别名:树舌、树舌扁灵芝、平盖灵芝、柏树菌。

英文名:Artist誷Conk,学名:Ganoderma applanatum (Pers.)Pat.=Elfringia applanata (Pars.)Karst.。

子实体巨大,无柄或几无柄。

生阔叶树桩或倒木上。

多年生,盖多具明显环棱,无光泽。

民间药用。

可菌丝体发酵培养。

7、密纹薄芝,英文名:Tender Ganoderma,学名Ganoderma tenus Zhao, Hsu et Zhang。

药用,人工培养。

菌盖小而薄,具密环纹,暗紫红色,具光泽,有短柄。

此种曾误定名薄树芝Ganoderma capense (Lloyd)Teng,目前所报告的药理药化研究,均属于密纹薄芝,包括学名均应更正。

8、樟薄孔菌,别名:樟芝、牛樟芝。

学名:Antrodia cinnamoma T.T.Chang & W.N.Chou。

生巨大的牛樟树木树桩腐朽洞内,多年生,平伏,子实体形状半圆,长形至不规则,边缘反卷后部分呈蹄形,木栓质或木质,硬,具强的苦味。

初期褐红色、淡肉红色,后变褐色至黑色,平滑。

菌管面新鲜时橘红色,淡肉桂色至赭褐色,单层。

目前仅发现台湾。

民间药用,有研究应用前景。

9、灰树花,别名:贝叶多孔菌、栗蘑、栗子蘑、舞茸(日本)。

英文名:Hen of the woods,学名:Grifola frondosa (Fr.) S. F. Gray = Polyporus frondosus Dicks.:Fr.。

食药用菌,子实体多分枝,重叠丛生,枝端菌盖扇形、匙形或叶片状,肉质,灰褐色,多生栎、青冈等阔叶树桩基部。

已人工培养生产。

10、猪苓,别名:猪苓芝、猪粪菌。

英文名:Umbrella Polypore,学名:Grifola umbellate(Pers. :Fr) Pilat.=Polyprus umbellatus Pers. :Fr.。

生阔叶树下土中,形成不规则的块状菌核,表面呈褐色,里面白色。

夏秋季向地上生长出子实体,呈肉质,多分枝,枝端形成圆形似漏斗状菌盖,幼嫩时味道十分鲜美。

猪苓是食药用菌。

传统药用菌核。

11、裂蹄木层孔菌,别名:桑黄、裂蹄针层孔菌、针层孔菌。

学名:Phellinus linteus (Berk. et Curt.) Teng = Pllellinus ucatensis (Murr.)Imaz.。

子实体多年生,硬木栓质,无柄,近蹄形,直径6-15cm,灰褐色到褐黑色,具放射状及环状沟,多形成明显的深裂纹。

菌管层及菌肉多呈黄褐色。

日本、韩国视为汉药桑黄,而用于抗癌等。

有认为鲍姆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 Pil噒也是桑黄之一。

12、火木层孔菌,别名:针层孔菌,桑黄。

英文名:Flecked-flesh polypore,学名:Phellinus igniarius (L. : Fr.) Qu巐.=Fomes igniarius (L. : Fr.) Kichx.。

形色近似前种。

菌肉、菌管层深咖啡色。

菌盖蹄形,从上向下切开后可见多年生成层的菌管中有明显的白色菌丝添充物。

有认为松木层孔菌Phellinus pini (Fr.) Qu巐.= Porodaedalea pini (Fr.) Marr.为桑黄。

此种菌肉、菌管层黄褐色。

记载可药用。

13、桦褐孔菌,别名:桦核孔菌。

英文名:Clinker Polypore,学名:Fuscopora oblique (Pers. : Fr.) Aoshi = Inonotus oblique (Fr.) Pilat.。

北方桦木林区多有分布。

子实体生于树木受伤害树杆部位,呈瘤状,似不育菌核,表面深裂纹,褐黑色,干而硬脆,菌肉木栓质。

淡黄褐色。

在俄罗斯等国为民间抗癌药物。

可试验人工培养或用菌丝体发酵培养,提取多糖等有效物。

14、云芝,别名:彩色云芝、杂色云芝,彩绒革盖菌。

英文名:Turkey-tail,学名:Coriolus versicolor (L. : Fr.) Qu巐.=Trametes versicolor (L. : Fr.)Pil噒。

菌盖薄,革质,近扇形,半圆形,表面具绒毛,呈褐、灰、兰黑、污白等彩色环带,往往有丝绢光彩。

生倒木、树桩等腐木上,复瓦状成群生长。

为药用菌。

伞菌(蘑菇)类(Agaricales)食药用菌。

15、金针菇,别名:冬菇、朴菇、构菌、毛柄金钱菌。

英文名:Velvet Foot,学名:Flammulina velutipes (Fr.) Sing.=Collybia velutipes(Crut. : Fr.)Qu巐.。

子实体小。

柄细长丛生,有短绒毛,纤维质。

可人工培养,亦有纯白色品种。

食药用菌。

16、香菇,别名:香蕈、香信、花菇等。

英文名:Shiitake,学名:Lentinula edodes (Berk.) Pegler=Lentinus edodes (Berk.) Sing.。

我国著名食药用菌。

人工培养生产历史久,其品种多。

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西藏察隅和墨脱等均有野生香菇分布。

英国Pegler研究其菌丝体类型之后,将香菇另立为一新属Lentinula。

17、安络小皮伞,别名:鬼毛针。

英文名:Alpine Scotch Bonnet,学名:Marasmius androsaceus (L. : Fr.)Fr.。

菌盖小,菌柄细长呈黑色似钢丝或马鬃,分枝叉,弯曲。

生林中腐木、枯枝上。

药用菌,其菌丝体可发酵培养。

18、蜜环菌,别名:榛蘑、榛子蘑、小蜜环菌。

英文名:Honey Mushroom,学名:Armillariella mellea (Vahl. : Fr.) Karst. = Armillaria mellea (Vahl. : Fr.) Qu巐.。

蜜环菌是重要的野生食用菌之一,亦可药用。

形成黑色菌丝索,细长呈绳索状,在暗处可发萤光。

利用与中药天麻植物形成共生关系而人工栽培,可提高天麻的质量和产量。

19、柱状田头菇,别名:茶树菇、杨树菇、柳松菇等。

英文名:Columnar Agroc,学名:Agrocybe cylindracea (DC. : Fr.) R. Maire = Agrocybe aegerita (Brig.) Fayod。

食药用菌,野生于杨、柳、茶、槐等阔叶树腐木上,丛生。

菌盖污白黄色或浅黄褐色,边缘色淡且中部皱而色暗。

菌环膜质,其上面暗褐色。

食用风味好,可药用。

现人工大量培养。

20、侧耳,别名:平菇、北风菌。

英文名:Oyster Mushroom,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 (Jacq. : Fr.) Kummer。

此种是我国人工培养生产最普通的食用菌之一。

在全国各地几乎均有生产。

泡囊侧耳(台湾侧耳)P. cystidiosus O. K. Mill.,鲍鱼侧耳P. abalonus Han,K. M. Chen et S.Cheng,金顶侧耳(榆黄蘑)P. citrinipileatus Sing.,黄白侧耳(美味侧耳)P. cornucopiae (Paul. : Pers.) Rolland商品名均统称平菇。

21、肺形侧耳,学名:Pleurotus pulmonarius (Fr.) Qu巐.。

此种我国已有记载,可食用。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香港引入大陆后广泛培养生产的凤尾菇或凤尾侧耳,学名误定为Pleurotus sajor-cdju (Fr.) Sing.=Lentinus sajor-caju Fr.,此学名直至现在还有人撰写论文时误用。

就学名本身无错,但用于这种质味比较好的“凤尾菇”食用菌则有错。

按凤尾菇使用的拉丁学名含义,则是一种幼时近革质,具有明显菌环,其后硬革质无法食用。

按学名种加词“Sajor-Caju”,来自马来西亚语和印尼语“Sajor”和“Kaju”两词,前为蔬菜之意,后为木头之意,合起来就是像木头样的菜,实际凤尾菇子实体并非如此。

后经有关专家研究,凤尾菇正式名称应更为肺形侧耳,无菌环。

请注意更正原凤尾菇的拉丁学名。

22、白灵侧耳,别名:白灵菇。

英文名:White Sanctity Mushroom学名:Pleurotus nebrodensis Inzenga=Pleurotus eryngi var. nebrodensis,子实体纯白色,菌肉厚,菌柄较短粗。

23、刺芹侧耳,别名:杏鲍菇,学名:Pleurotus eryngi (DC. : Fr) Qu巐.=Pleurorus eryngi var. eryngi,子实体肉质,菌盖较小,灰白至灰褐色,菌柄粗壮较长,白色,似亚铃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