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看学术
草根医学简介
草根和草根医学“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
有人认为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这层含义和意识形态联系紧密一些。
人们平常说到的一些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一般都可以看作是“草根阶层”。
有学者就把非政府组织(也称为非官方组织,即NGO)称作草根性人民组织;另一种含义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
比如一些不太受到重视的民间、小市民的文化、习俗或活动等等。
例如在台湾民进党的行动纲领中,有一条是这样表述的:“文化鼓励草根文化,维护文化财产及民间技艺,加强巡回展览演奏,平衡城乡文化发展。
”但从各种文章来看,实际应用中的“草根文化”的含义远比以上的解释来得丰富。
至少“无权”还是草根的特征之一吧。
草根和有权无权,地位高下没有关系。
它应该有两个特点:一,顽强。
应该是代表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二,广泛。
遍布每一个角落。
所以,我们每一个在自己键盘上坚持更新的Blogger都是草根。
网络业应该是一种草根文化(rass-rooted culture),他所能表述的是一种非主流、非正统、非专业或曰爱好者,甚至纯然出自民间草泽的人所构成的群体,他们使之区别于那种固步自封、惟我独尊的所谓正统的,主流的声音,有其独立存在的理由和独特优势。
也有另一种解释为出自民众的人,草根英雄,草根明星。
来源“草根”的说法产生于十九世纪美国寻金热流行期间,盛传有些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的地方就蕴藏黄金。
英文grass roots。
“草根”在网络和现实中的解释,可以说很全面的。
每一篇都谈到了“草根”,以及对其的来源,英语、汉语的解释,也都承认最早是流行于美国,而后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又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在各领域都有其对应的词语。
正如创建者刘韧在其博客《草根的感激》中说的一样:“草根是相对的”。
有一种说法叫“合群之草,才有力量。
”这句话有两种解释,第一就是不要孤芳自赏,要主动合作。
浅谈“草根专家大讲堂”模式下的教师成长
2014年第12期符号,使教师成了无思想、无感情、无能力的“牵线木偶”。
因此,只有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减轻科层制对教师的挤压,才能为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拓展出宽阔的空间。
毫无疑问,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过程不应该是一个强制性的、自我牺牲的、自我折磨的、不自由的过程,不应该是一个为了满足自上而下的外在要求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满足自我生命自由发展需要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和愉悦的过程,是一种审美的过程。
思考之四:加强教学反思,做“反思性实践家”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其目的在于改善教师的教学。
而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专业发展活动中不断对自己的专业行为和专业发展进行反思和检视。
教师是一个成年学习者,是一个“反思实践者”,是一个具有缄默性知识的人,能够对自己的价值和与他人的协调实践关系不断进行反思和再评价的人。
应该说,这种批判性的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关键。
多纳尔德·舍恩(Donald,Schon)基于对专家型教师———“技术熟练者”(technical ex-pert )定位的不满,提出了“反思性实践家”(reflectivepractitioner )这一新型教师的专业形象。
他强调指出:“我们要求于‘反思性实践家’的,不是特定的普遍的客观的理论与技术,而是能够应对复杂问题的‘洞察’‘省察’‘反思’的能力;是基于这些实践性思考的专家所应当具备的见识与判断力。
”当前多数教师正是由于缺乏这种批判性反思能力而无法成为对自己专业活动负责、主导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
因此,必须大力提倡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反思,做一个“反思性实践家”。
(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责任编辑廖林以往我们的教师往往缺乏问题意识,表现在有的教师“迟钝”———难以主动发现问题;有的教师“懒惰”———不愿深入分析问题;有的教师“保守”———不愿广泛探讨问题;有的教师“呆板”———不能灵活应对问题;有的教师“虚荣”———不愿自觉揭示问题。
我甘当这样一名草根研究者
我甘当这样一名草根研究者常听不少教师抱怨自己的社会地位不高,不受人尊重。
造成这样的困境有许多种原因,但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缺少学术研究意识,应是其中一大重要因素。
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社会一般人员相比并不显得更科学更专业时,那么社会怎么又会尊重教师呢?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家斯腾豪斯呼吁“教师成为研究者”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身份开始了重新思考,不再满足于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勇于向教育的研究者和理论家奋进。
“教师即研究者”日益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共识。
现阶段,关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正由“教师要不要做研究”向“教师研究什么、怎么研究”转变。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有权利也有责任去做研究,甘当一名草根研究者。
一、立足原点:草根研究的平台也许有教师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小学教师,做研究不是我分内的事,还是留给大学教师和专职教科研人员去做吧。
”其实,研究者也是教师的一种应然身份,教学与研究是教师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草根研究并不需要你去改变自己固有的身份,立足“一线教师”这一原点就可以大显身手。
草根研究的对象就是本乡本土本人。
我们时刻关注的应是扎根于常态的、与生活相链接的、充满无限生机的课程。
草根研究者没有必要去追赶教育中的时髦用语,而应坚守住自己的一方阵地,不做虚无缥缈、华而不实的伪研究。
作为一名草根研究者,课堂既是工作室,又是实验场,既能规划又能实施,我们应为之庆幸。
二、注重反思:草根研究的起点有句名言:“一个人从来没有迷惑过,他就从来没有思考过。
”初为人师时,我们往往过多地注重“怎样教学”,好多教学步骤、教学策略直接是从学生时代的教师或自己所拜的师傅那儿套用过来,一不小心就使教学陷入程式化。
而当有一天遭遇教学困境时,才突然想要追问:为什么要这么教学?能不能有更好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一种反思,其实就带有研究的味道了。
反思的可贵在于自我否定。
教育哲学告诉我们,这种否定不是外部否定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扬弃。
草根体育研究
地 点 的比例 仅 在
;
% 5
相 关 的统 计 调 查发 现
,
,
将 草根体 育的 职能 与 行政 体 系分 离
的 功能
。
强 化 宏观 调 控
:
草 根体 育
;
社 区体 育
;
全 民健 身
体育 组
我 国 城 市 社 区 公 共 活 动场 地 问题 严 重
有
3
嘶
左
,
右 的社 区 公共 活动 场 地 面积 没 有达 到 10 平方 米
,
行 政权 力和 民间 自发 的 草
一
、
群 使得 我 国 国
,
,
还 无法 有 效 的参 与到 草 根体 育 中
,
通 常是 依 靠
,
草 根体 育组 织这 种 非营 利 性
我 国 经 历 了几 千 年 的 封 建 统 治 家和 社 会 的关 系密 切 随 着现代 社 会 的发 展
了 传 统 政府 社 团
30
,
么 广 泛 吸纳 资源
多 年 改 革 开 放 的发 展
,
国 家和
在 一 项 关 于 社 区草 根 体 育 的 调 查 问 卷 中
,
有8 0
%
,
目前 我 国 政 府 部 门 对 于草 根体 育 的 支 持
,
主
公 民社 会 逐步 的 向 自我 管理 方 向
,
以 上的 人认 为 缺乏 公 共活 动 场所 和 工艺 活 动设 施 由于 我 国地 区 经济 发 展不 够 均衡 经济 水 平较 高
, ,
个人 的 兴趣
选择 后 没有 专 业 的技 术指 导
。
使 得体
一所中学的学术愿景与实践
一所中学的学术愿景与实践作者:高静波张磊来源:《今日教育》2014年第12期“科研立校”“科研兴校”业已成为教育界公认的口号。
然而由于价值导向不明、激励机制缺乏、评价机制不当等因素,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普遍存在“高大全、华而不实、只顾两头不顾过程”等问题,导致中小学教师存在“科研无用”的偏见和困惑。
这样的心境也困扰着巴蜀中学的领导和教育科研主管部门。
2007年,巴蜀中学开始兴起了一年一届的“学术活动周”,老师集中在一起,对一些科研课题、教学当中的一些重要课题进行探讨。
主题会提前拟定,但没有固定模式。
逐渐地学校开始想把外面的专家请进来,把一线教师的科研内驱力激活,把科研活动做得更加完整更加成体系,成为学校的传统长期保持下去。
一种渴望系统研究、理性探讨、不断超越的意识逐渐在巴蜀人心里萌芽。
2011年,学校提出了“学术年会”的概念。
2012年,首届巴蜀中学学术年会正式举行。
校长王国华说:“在推出之时,巴蜀人也在思考,命名为…学术年会‟是不是过于…高大上‟,为此还争议了很久,最后才确定下来,就是要把目标定得大些,宏伟些,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长远。
正如巴蜀中学的办学愿景,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受人尊敬的中华名校‟。
”有人注意到,巴蜀中学这种以“大”的理性话语概念统领具体的“小”的科研实践的思路,首先根植于基础教育的准确定位和一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领和激励。
“所谓学术,其实就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并不神秘。
学术不应该局限于大学、科研机构,中学作为专业化的教育教学机构,每天都在面对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每天都在思考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时刻都在进行着不同规模的学术性探讨与研究。
植根于中学一线的基础教育学术科研,会显得更有生命力,更鲜活。
”已从事10年教育科研工作的谭中胜主任这样阐释巴蜀中学的学术观。
巴蜀中学课改处主任、中学研究员级教师张学忠认为:“今天的课程改革已经发展到把中学从单纯的应试机构转型为人才培育基地,教师发展也面临着从教书匠走向学术型专家的转型,具备良好的学术能力则为更新专业知识、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必要条件。
草根谈
草根 谈
文 /李 光 军
七月 的魔都 , 阴闷着 ,天神偶 尔神 经 不好洒落 的 几点 现 那竟是 一种侥 幸 。草根 ?我竟 开始努 力 的与这个 词对 号 雨或 者更像 憋足 了劲 也屙 不 出来 的一 点尿 ,丝毫 不能 带来 入 座 ,然 而 ,就像大 便状 的巧克 力 ,却 怎么 也不是 味 。我 点点 的快 意 ,反而给 这个 浮躁 的城 市里郁 热 的人们 更添 忽 然 有 一些 落 寞 ,又 有 一些 仿 佛 偷 了 东西 未被 抓 到 的 庆 了一 点愤 恼 ,仿 佛麻 药效 果未全 的难 产孕妇 ,就 那么 不得 幸 , 是这 样 的 ,我 不 是 草根 , 不是 那 些 苛刻 人 眼 中的 流
一
不 的讨厌着 似有还 无 的妊 痛 ,空空荡 荡又嗡 嗡作 响。 氓( me n g ) ,这 真是值得 庆幸 呢 ! 可 是 内心 的落寞 却活生 生 窗 外树 上 的嘶 蝉 却 爱极 了这 略 显变 态 的阴 闷 ,享 受 踹 死 了这 份庆 幸 ,草 根 ,大概还 能吸 点养分 ,最不 济把 自 极 了这 带着 阴潮 的 辛辣味道 ,拼 命 的尖 鸣 。我在 略显 局促 己埋在地 下 ,即便 丑陋却 也不会 出声 不会不 矜的 露脸 ,他 的屋子 里,抽着 带着 霉味和 呛 昧的烟 草 ,心情 就像 《 滑板 鞋 》 的歌 声和 泡 沫摩 擦 玻 璃 的声 音 同 时冲 进 了耳 朵和 内 心 ,迫切 想要找 个人 打一 顿或者 骂一 顿, 而且一 定要 用脚 踹或 者指着 鼻子 的那种 。 忽 然 ,窗 外 响 了 一 阵铃 声,清 脆, 利 落 ,完 全 占用 了我 的 听觉 。就 像满 是嗡嗡 震动 声 的手 机堆 里传 来 的一阵 和弦 ,吃 完变态 辣 火锅 后 咬的 一 口只长到 手指长 的冰 镇黄 瓜 ,我趿 拉着拖 鞋冲 到 窗边 ,扒 拉开 窗帘 ,迫切 想要 知道 闷热 仲 夏里 的这 阵 凉风是从 何 而来 。然而 ,不是 穿着 水绿 衣衫 的少 女 ,也不 是有着无 邪 笑容 的孩子 ,那是 一个 披着 灰 色斗 篷坐在 堆满 垃圾袋 的破 旧三轮 车上 的老 头,恰 巧不 巧 ,他 看到 了我有 些急切 的张 望 ,就 挤 了挤他 布满干 瘪皱
草根“数学家”
草根“数学家”作者:刘认军肖湘娟来源:《教师·下》2010年第05期本刊记者:朱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请您先自我介绍一下。
朱昌海:我叫朱昌海,男,1957年生,现年53岁,海南琼海人。
1978年考进海南省琼台师范大专班就读数学专业,1981年毕业,分配在九曲江中学教数学,1984年调入琼海市华侨中学任教。
其后在一所小学担任民办教师,后因学校合并离开了心爱的教师岗位。
现在在家务农。
本刊记者:您什么时候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什么时候着手研究初等数学?为什么侧重同级项?朱昌海:我在读初中一年级时,我的数学老师教我们算平方时,提到凡是遇到末位是五的数的平方,如何计算,有什么快速方法。
那时,我们的数学老师都教我们学生速算。
自那时起,我对数学开始产生了兴趣,觉得数学殿堂里其乐无穷。
后来慢慢地我看到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和无师自通,使我意识到我有研究的能力,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研究”了。
不过那时主要任务是学习,以后就是工作,没有什么进展。
我真正着手研究初等数学,那是在1994年我失去教师工作以后,晚上时间无法消磨,就打发在这里,但我不知从何能够实现突破。
从2005年起,我开始研究同级项,我认为:同级项可以把算式简化。
我看到,国内著名的速算大师史丰收,他的《快速计算法》没有达到减少运算次数,我觉得可以完善,于是,我潜心研究同级项科学计算法,后来的研究结果证明我的方法可以达到这一点。
后来,我又把此方法发展到混数运算,因为混数能够互相抵消。
2007年,“涨缩中心对称积和法则”的发现,使我认识到梯阶值的计算就是同级项之和,同级项能够把算式简化,又能解决其他问题,所以我就更加侧重于同级项科学计算法的研究了。
本刊记者:作为一名基层教师,从事此类科研,您遇到了什么障碍,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您对一线教师从事学科研究有什么寄语和忠告?朱昌海: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觉得搞科研太离谱了。
因为搞科研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存在一个距离和时间的问题,我们不在科研部门,不可能全身心投入科研,我们还要做好本职工作,在目前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每位老师的教学任务是相当的重,工作压力非常大。
大学生对草根文化认识的调查报告
调查范围与对象
• 本次调查的范围为全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调查对象为在校本科生。通过随机抽样选取样本,确保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 可靠性。
02
调查方法与实施过程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通过在线和离线方式,向不同专业、年级的 大学生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草根文化的认 识和态度。
访谈法
选择不同背景和兴趣的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 解他们对草根文化的看法、态度和价值观。
06
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大学生对草根文化的 认识较为片面
许多大学生对草根文化的了解仅 限于一些流行的草根文化符号, 如草根明星、草根英雄等,而对 于草根文化的内涵、发展历程以 及多样性缺乏深入的了解。
大学生对于草根文化 的态度存在差异
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草根文化代表 了普通人的创造力和自由,具有 积极的意义;而另一些大学生则 认为草根文化缺乏专业性和深度 ,不值得推崇。
3
积极参与与实践
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各种草根活动,如草根艺 术、民间文化活动等,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 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大学生参与草根文化活动的多样化
大学生不仅限于观赏,还积极参与草根文化相关的活动,如独立音乐演出、民间艺术表演、草根体育比赛等。
大学生参与草根文化的方式灵活多样
除了现场参与,大学生还通过线上方式参与草根文化活动,如网络直播、线上投票等。
草根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要点一
草根文化强调的积极向上、自立 自强的价值观得到大学生的认同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草根文化的态度对比
人文类专业
人文类专业的学生对草根文化持较为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他们更 注重从文化和社会层面研究草根文化现象。
当代中国草根文化研究综述
晚 改 革 创 新 的信 心 和 决 心 。2 2年 春 晚 , 01 要 把 让 全 国 观 众 满 意 作 为 目标 , 到 快 乐 、 做 温 馨 、 喜 、 奇 ,内 容 上 要 坚 决 杜 绝 假 、 惊 新 大 、 , 格 上 要 平 平 实 实 呈 现 , 民 化 表 空 风 平
曲 、 秧歌 、 太极 、 电影等 等文娱 活动 。 扭 打 看
《从 新 型 农 村 金 融 组 织 看 “草 根 金 融 ”的 发
满 了 人 们 的 生 活 空 间 。 那 么 “草 根 文 化 ” 的代 表 人 物 究 竟 是 谁 , 《“草 根 ”是 பைடு நூலகம் ? 》(张 颐武 , 《中 关 村 》, 0 6 年 0 期 )以 自 己 的 20 9
达 。 ”…一 时 间 , “草 根 文 化 ”热 热 闹 闹 地 填
代 名 词 , 如 《“草 根 文 化 ”东 营 正 茂 》(赵 例 秋 丽 , 智 峰 , 宏 伟 《光 明 日 报 》2 0 年 刘 隋 01
1 月 1 日 )报 道 了 东 营 市 社 区 居 民 唱 小 0 8
少 太 浅 薄 了 。 甚 至 许 多 文 章 对 “草 根 文 化 ”错 误 的 理 解 和 使 用 了 。 例 如 , “草 根 将
文 化 ”等 同 于 传 统 民 间 文 4= 或 者 当 作 农 4,
起 强 势 亮 相 》一 文 看 到 了 “草 根 文 化 ”Nt , 起
云 涌 的 状 况 : 大 批 “草 根 选 秀 节 目 ”在 电 一
民 、 区居 民 的文 娱 活 动 等 , 实 际 上 是 对 社 这 “草 根 文 化 ”的 泛 化 的 用 法 。 《“ 根 ” 化 草 文 二 夹 弦 综 述 》( 源 , 廖 《河 南 科 技 》, 01 年 2 1
草根史学史论
草根史学史论作为一种既具有传承性又具有争议性的学科,历史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而草根史学,则是众多历史学派别中的一种特殊存在。
它是指由普通民众所撰写的、描述普通人生存状态以及社会变迁的历史作品。
本文将以草根史学为视角,探讨历史学的独特魅力和饱含深意的底层历史。
一、什么是草根史学?草根史学,又称为底层历史,是普通民众通过口述、文字等方式记录传承的历史。
这种历史观念与传统的历史学有所不同。
传统的历史学普遍是以统治阶层、重要事迹、经典事件等为主要研究对象,而草根史学则强调底层社会的历史经验和传统。
这些经验和传统是普通百姓通过生活、工作、交流等实际经历所获得的,记录下来的历史资料则被视为草根史学。
草根史学的优点在于从人民群众的视角出发,描述的是普通民众生活的真实状态,能够给历史研究带来不同的、新颖的视角。
同时,草根史学还能够记录下一些曾经被忽视的重要社会变迁,如一些文化、社会、政治领域的变化,以及历史英雄的不为人知的事迹等。
二、草根史学的价值草根史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研究人类历史的深刻性上,它还能够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对现实的思考。
在草根史学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历史的进程、事件的发生,更能够看到不同时代中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
草根史学能够直接展示普通人的生活经验,并从中读取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智慧,这是知道那些统治阶层、红领白袍所不能替代的。
草根史学还能够为我们重新评估社会现象提供了重要的补充。
在当代社会,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价值难以和现代社会挂钩或者难以理解。
如果我们通过草根史学的视角来观察这些社会现象,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这些历史事件所带来的意义和价值,这对我们重新认识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草根史学的不足之处草根史学从普通民众的视角出发,是草根学派重要的优点之一,然而,在现实中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们缺乏审查与检验草根资料的权威机构,这给假史情况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
对草根课题研究的几点认识201
对草根课题研究的几点认识201草根课题研究是指对普通人关心的、与他们直接相关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式。
与传统的学术研究相比,草根课题研究更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草根课题研究的几点认识。
一、草根课题研究的意义草根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深入调研和实践,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它是一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研方式,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
草根课题研究能够挖掘和发现普通人生活中的问题,并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草根课题研究的特点1. 面向群众:草根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普通人的关切和需求,研究内容与普通人生活密切相关。
2. 实践性强:草根课题研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追求实效和实用性。
3. 科学性:尽管草根课题研究与传统学术研究存在一定区别,但其仍然需要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三、草根课题研究的方法1. 社会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了解人们关心的问题和需求,掌握问题的实际情况。
2. 实验研究:设计实验或实地考察,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规律,验证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3. 实践总结:借鉴和总结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草根课题研究的挑战1. 关注度不足:草根课题往往没有传统学术研究那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容易被忽视或边缘化。
2. 资金与资源匮乏:相对于传统学术研究,草根课题研究往往缺乏资金和资源支持,制约了其深入开展和成果产出。
3. 研究方法欠缺创新:由于草根课题研究与传统学术研究存在差异,如何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是一个挑战。
五、草根课题研究的前景尽管草根课题研究存在一些挑战,但它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普通人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草根课题研究将更加受到重视。
“草根”教师如何成为“教育学术人”
35EDUCATOR“我做了9年教师、9年教研员,后来在教师进修学院从事教科研工作一直干到退休,现在还在做这件事情。
”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发展中心原副主任黄建初自认是个“草根”派,因为始终与教师同行,有更多机会看到真实的教育问题,也更容易发现散落于教师群体中的朴素经验。
黄建初希望尽可能帮助教师有意识地梳理关于课堂教学、教育科学的零散思考,看到日常教育生活中的“珍珠”,并将其串联成更有价值的项链。
2022年,《走向实证——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出版,这本落地的教科研指南受到教师的广泛欢迎。
2023年7月,黄建初的新著《校本研修的八条主张》公开发行。
他整理自己的过往思考,将校本研修作为主线,提出了八条主张,以表达自己在上一本著作中的未尽之意,为教师的研究与进修提供范例参考。
“空转”的教育车轮《教育家》:您认为当前的教育研究中存在哪些问题?让教师成为一个“教育学术人”可否作为《校本研修的八条主张》的核心主张?黄建初:在我看来,教育这辆车上有两类“车轮”,一类是理论研究、应然研究,需要研究者具有“飞鸟之眼”,另一类是实践研究、实然研究,需要研“草根”教师如何成为“教育学术人”文 | 王梓霖究者具有“蚂蚁之眼”。
前者往往高瞻远瞩,但难以关注到教育中的细节,要想通过研究反哺教育教学实践离不开后者的补充。
这两类“车轮”的直径必须同样大小,才能推动车子直线向前。
然而,很多一线教育者看到的是,许多教育领导和专业研究人员很少走进学校和课堂开展深入的调研,这些成果也好、项目也好,说的往往都是大道理,很难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大量的研究说的都是正确的空话。
”曾有一位校长这样说道。
我将此类现象称为“空转”,就好像车轮转速很高,但如果不着地,车子是不可能向前走的。
折腾来折腾去,做了很多无用功。
我们的教研体系越来越健全,这保证了教师教学不至于陷入太差的境地。
但不少教师比较保守,满足于执行教研员传达的规定动作,很少研究自己的班级和学生、很少进行教学改革。
草根课题研究
草根课题研究“草根”,其基本含义是“自下而上”,“土生土长”,具有乡土气息,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共识,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小课题研究”是一种重要而可行的校本研究方式,主要是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贴近教学,贴近现实,实实在在,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
草根化小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一般为:一、选题,建立“问题库”研究始于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反思梳理问题,可以通过教师座谈交流问题,也可以通过学生讨论反映问题,或者通过家长沟通发现问题,还可以通过个人听课提出问题,等等。
教师要建立自己的“问题库”,从“问题库”中筛选出个人研究的小问题,或者通过学科组教师座谈交流,一个学科组选择一个主课题,每个人再根据自己的实际从某一个微环节切入,确定一个子课题——一个自己研究的个人小课题。
需要说明的是,课题一定是问题,但问题未必都是课题。
课题一定要体现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如:今天有多少老师没参加教研活动?——这是问题,而非课题。
为什么有几位位教师没有参加教研活动呢?——此问题就可上升为课题,如“教研活动出勤情况给校本培训带来的思考”,就可以研究。
是活动通知没有到位,还是活动时间不太合适?是会议制度不够健全,还是会议内容不受欢迎?是教师学习意识淡薄,还是真有要事急事而不得不请假?等等,这都值得深入进行分析和思考。
还有,上面我们分析了课题与问题的关系,那么课题与小课题的关系如何把握呢?如果说课题源于问题,问题则源于教学困惑与烦恼,而小课题则要求我们研究教学中的小问题,无需太长时间,无需太深的理论功底,我们往往可以加上适当的限定词以缩小研究的范围来实现。
比如,很多老师反映: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太吵了!使人头疼!这是教学中的困惑与烦恼。
好,这时问题就来了:怎么办呢?怎样才能使学生上课不那么吵,让学生变得有序呢?于是我们就可以提出如下课题:《关于课堂调控策略的研究》。
民间学术头衔举例说明
民间学术头衔举例说明在我们这个五光十色的社会里,民间学术头衔可真是琳琅满目,简直像菜市场的摊位,什么都有,眼花缭乱。
这些头衔不仅能让人捧腹大笑,也能让人对某些领域刮目相看。
比如说,有人自称“草根哲学家”,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真的是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独到见解。
走在街上,他就能聊得热火朝天,讲讲如何用简单的道理解释复杂的世界,简直让人感叹“牛头不对马嘴”的事情也能说得那么清晰。
再说说“养生达人”,这可是个热门的称号。
别看他外表普普通通,随时可以跟你聊聊如何通过吃五谷杂粮、喝点花茶来延年益寿。
他可能会给你推荐一些自制的饮品,像“枸杞桂圆汤”这种,看似小儿科的东西,却让人觉得“哎呀,确实有道理啊”。
每次聚会,他就像是活招牌,人人争着请教,搞得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只会吃泡面。
真的,活得简简单单,心里却藏着一肚子学问,真是令人佩服。
说到“民间艺术家”,那更是了不得的存在。
他们的才华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江河,总是流淌不息。
有的人专门搞手工艺,什么编织、刺绣,样样都能做,手艺绝对是一绝。
你见过用废旧物品做成的艺术品吗?他能把破旧的木头、旧报纸,转变成一个个精美的工艺品,真的是“巧夺天工”。
他一边干活,一边跟你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时而幽默,时而感动,让你忍不住想为他鼓掌。
接下来得提提“民间科学家”,这可是一群有趣的灵魂。
他们可能没有正儿八经的学历,但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让人不禁拍案叫绝。
比如,有位老大爷,每天坚持在公园里观察鸟儿的飞行轨迹,甚至给鸟儿取名字,时不时给大家讲讲鸟儿的习性,讲得绘声绘色,仿佛鸟儿就是他的老朋友。
你说,这样的科学家,谁能不喜欢呢?他们的故事有时候比任何教科书都生动,简直就是活的百科全书。
还有“传统文化守护者”,这一类人常常让人敬佩。
他们像古树一般,扎根于传统,传承着古老的技艺和文化。
你想学书法吗?他们会耐心教你每一个笔画,纠正你的姿势,生怕你一笔不慎,偏离了经典。
他们的每一次挥毫泼墨,都是在跟历史对话。
草根研究
如何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反思过去,课题研究往往存在着“假、大、空”等不良现象,实效欠佳。
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必须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实际,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
为了真正尊重教师的优势,让教师的研究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自我发展,笔者倡导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
教师可以没有大课题,但应该有自己的小课题;可以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案,但应该有自己结合实践工作的反思和记录,这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需。
根据调研,笔者认为教师对如何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以及怎样进行小课题研究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认识,使得“草根式”小课题研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谈些思考。
一、什么是“草根式”小课题研究草根一词来源于英文的grassroots,被引入社会学领域之后,这个词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
我认为,“草根”的基本含义是“自下而上”、“土生土长”,具有乡土气息,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共识,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小课题研究是与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属于校本研究的范畴,是一种重要而可行的校本教研方式。
“草根式”小课题研究更强调教师的自觉行动。
所谓“小”是指:研究范围微观、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容易操作。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不以理论研究为主,是一种微观的应用性质的研究。
教师本人作为研究者,研究内容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章节或某个专题,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案例、问题等。
研究成果可以是总结报告、展示课、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研究周期长短咸宜,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学年、几学年等。
可以是一人或多人研究。
不刻意要求完整运用某种研究方法,阅读、记录、反思、行动可灵活运用。
总之,“草根式”小课题的特点可以用“小”、“近”、“实”、“真”来概括,“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类似于“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比如“数学应用题问题的研究”,“学困生转化研究”,“提高学生对数学错题进行自我分析诊断能力的研究”;“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类似于“怎样记住学生的名字”,“怎样排位”等;“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写真文章、真实践。
探索草根研究的实践途径,提升教师学术素养
术 素养 的途 径 。提 起 课 题 研 究 , 师 感 觉 遥 远 、 生 而 高 不 可 攀 。 教 陌 提倡 “ 根 化 ” 题 研 究 , 草 课 旨在 打 破 科 研 神 化 、 研 神秘 , 以让 更 科 可
培训活动 , 通过科研 提升教师 的学术素 养 , 引领教 师的专业化发
展。
的科 研 积 极 性 . 近教 育 教 学 实 际 , 低 学 术 研 究 门槛 , 持 教 师 贴 放 支
广 泛 开 展 切 口小 、 针对 性强 、 根 式 的 行 动研 究 , 导 研 究 方 式 的 草 倡 多样 化 为 了将 “ 教育 学术 ” 化 、 化 、 土 化 , 入 浅 出地 帮 助 泛 浅 本 深 教 师 领 悟 学 术 的 内 涵 , 们 积 极 探 索 开 展 草 根 研 究 , 升 教 师 学 我 提
多 的 一线 教 师 参 与 到 教 育 科 研 活 动 中 来 。鼓 励 教 师 树 立 科 研 信
心 ,让 教 师 感 受 到 我 们 平 常 的 很 多 教 育 教 学行 为 都 是 学 术 行 为 : 如课 题 研 究 是 学术 行 为 , 文 著 作 更 是 学 术 成 果 ; 流 讨 论 是 学 论 交
设 的客 观 需 要
1 草 根 研 究 的 内 涵 及 意 义
理 念 。 过 完 善 教 师 阅 览 室 , 断 添 置 各 类 书籍 , 极 向教 师 推 荐 通 不 积
有 益 书籍 , 力 营 造 浓 郁 的 书香 气 息 。通 过 读 书会 、 文 大 讲 堂 、 努 人
系 列 讲 座 等 主 杂粮 的 多元 培 训 ,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 师 广 泛 阅读 教 育 经 典 , 仔
百岁学人 草根情怀
薯 -
要 求 。在 同 事 眼里 , 他很抠 门 , 花 钱 很 吝啬 。“ 文 革 ” 中 在 干
校时他有个 “ 宝物 箱 ” ,大 家
赵 希 海 1 9 ; 5 7年
出生在 吉林 松 原 市一
4 " - 农 民 家 中。 1 9 5 8
老 人 。 在 他 的 人生 经 历 中 ,实 际 掌 管过 中 国 民 间文 艺 家 协 会
近 半 个 世 纪 ,在 这 个 领 域 里 他 是惟一 。 贾芝 是 李 大 钊 的女 婿 , 做 过 前 国 家 领 导 人 李 鹏 的 老
童 真 ,是 草 根 文 化 学 人 的 天 真 间 文 艺 的 知 音 , 也 是 最 懂 得
一 — _ _ 商 r j 7 e l _ s : l 6 3 . 一
百 岁 学人 草根 情 ・
口 罗 杨
贾 芝 是 一 位 跨 世 纪 百 岁
法 作 品 ,内 容都 是 李 大 钊 的名 者 。 其 实 , 他 就 是 一 位 民 间
言 。 贾老 并 不 是 那 种 老 顽 童 式 文 化 的 创 造 者 、 守 望 者 、 传 的 人 物 ,也 没 有 那 种 看 破 红 尘 承 者 。 他 喜 欢 田 野 实 践 , 不 的 玩 世 不 恭 。而 是 一 种 真 正 的 喜 欢 云 端 高 论 。 他 不 仅 是 民
他 反对坐 在 书斋里 面 壁苦 思 ,
着 儿 歌 ,那 种 天 真 烂 漫 的 样 提 倡 走 出 书 斋 , 回 归 田 野 。
他 认 为 , 一 切 艺 术 都 源 自 民 第 一 部 史 诗 出版 物 ( 《 洪古尔》 , 间 , 人 民 群 众 是 文 化 的 创 造 这 是 来 自一 位 名 叫 边 垣 的 作
浅谈三种文化现象
浅谈三种文化现象现象一:快餐文化尽管说经典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少数。
但如果不是从小就有读经典的习惯,而是到一定年龄了想读经典就不是容易的事了。
毕竟经典也有很多啊!于是市场为了迎合这一要求,出版了很多名著速读一类的书籍。
这类书往往只是概括了原作的故事内容,对于原作文字中的思想感情是不能很好的表达的。
因此有条件的人就不要读这样的书。
这有条件的人指的是学生。
学生就是要专业地学习,而所谓应试教育的压力不能成为不读经典的理由。
比起有工作有家庭的人们,学生还有寒暑假,所以不会连读书的时间都没有。
因此作为学生应当好好地看一些完整的名著,而不要贪图阅读速度和数量就读得没质量!而对于有工作有家庭的人来说,读完整的名著需要的时间显得太长了,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就可以看看速读名著。
这样比起因为没时间就完全不读要好很多。
现象二:草根文化现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个人博客、个人空间一类便是草根文化。
网络的特点是信息爆炸以及匿名,它最大限度地容纳了这种草根文化。
在网上散布草根文化的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因为青少年往往希望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形象能为人所知。
于是在网络上写日志贴照片。
然而网络本身没什么识别功能,它不是编辑部,不能做出筛选。
不能说网络上的全部是草根文化,但绝大多数是非学术性的。
这其中大量的多数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是无病呻吟的文字进入了年轻人的视线,导致了恶性循环。
年轻人中逐渐出现的浮躁风与这种草根文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网络是大众的,草根文化是不可能被摒除的,这就要求现在的青少年要能够适当的抵制草根文化,懂得取舍。
正确对待草根文化,可以进一步优化教育,这不仅仅是青少年的事,也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责任。
现象三:流行文化流行文化,顾名思义就是现在所流行的文化。
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形成具有这个时代特征的流行时尚,被当代人追捧和迷恋。
对于流行文化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确实,大多数的流行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它们仅仅是随波逐流,没多少值得品味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根”看学术
王少敏
像我这样的人,大概是不太适宜到光明日报高等教育版上来奢谈学术的,因为对于高居殿堂的学术来说,咱只是一草根。
只是因为平时爱读点孔孟,读点马列主义,所以读了近日《光明日报》上刊载的刘振天《我们怎么看待所谓的“垃圾学术”》、秦春华《到底是“学术”,还是“垃圾”——与刘振天先生商榷》、朱文通《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垃圾”》诸文,也禁不住动起笔来。
在学人的成长和学术的发展中,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是必然存在的。
但对整个学术界来说是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的学术,对学人个人来说却也标志着他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所达到的新境界,恩格斯说:“理论思维无非是才能方面的一种生来就有的素质。
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84页)这种对整个学术界来说是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的学术活动却正是个人发展他的学术能力所必须有的锻炼,如果学术界以万分不屑的态度对待处于成长阶段的学人的低水平的重复研究,而学人也因此自己惭愧起来,再不敢甚至也不屑去经历这种锻炼,那当真要“连学术垃圾恐怕都没有了”。
所以,学术界只应该深恶痛疾“垃圾学术”,在讨伐“垃圾学术”的时候,不应该把“低水平重复性学术研究”活动也一并讨伐进去。
相反,“低水平重复性学术研究”还应该作为一种活动得到应有的尊重,就像小学生写出来的字是歪歪斜斜的,这些字果然不能作为书法作品去卖钱,但他练习写字的活动还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他如果将来成了大书法家,难道不就是通过这样的起先必然是幼稚的活动培养出来的吗?
另一方面,丑媳妇也总是要见公婆的,就算是“低水平重复性学术研究”,但既然做了,也总要拿出来给人看,也需要获得学术共同体的评价,何况在做研究的人本人也未必清楚自己做的就是“低水平重复性学术研究”。
我们的学术刊物,现在也不完全只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场所,它同时还发挥着一种学术评价的作用,对于整个学术界来说,这种“低水平重复性学术研究”和“低水平学术投稿”在审稿的过程中理应被我们的学术刊物过滤、拦截住了,是没有机会成为可能漂浮在学术界的“垃圾学术”的。
如果说研究是一种个人性的学术行为,那么发表就是一种社会性的学术行为。
发表要占有公共资源,学术刊物有限的版面被“垃圾学术”鹊巢鸠占,甚至于“劣币驱逐良币”,终究也不是个事。
所以,清理“垃圾学术”,给真正的学术腾出版面,这是完全应该得到肯定和支持的。
何况在一些高端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能产生巨大的学术声誉,以低水平的成果投机高水平的声誉,那几乎就是欺诈了,也不应该是学术界能容忍的。
问题在于“垃圾学术”应该不应该用“低水平重复性学术研究”来界定?“抄袭”无疑是“低水平重复”,但“抄袭”还是一种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连“学术研究”也说不上了,所以“低水平重复性学术研究”也没有理由包括“抄袭”在内了。
那么“训诂”,把古人讲过的意思力求原原本本地用自己的语言再讲一遍,算不算“低水平重复性学术研究”?那么“传播”,写文章把别人的研究成果力求不背离他的原意地介绍给更多的人,算不算“低水平重复性学术研究”?甚而至于,收集和整理学术文献,算不算“低水平重复性学术研究”?收集和整理学术文献,这是一项繁琐、艰苦但极为基础的工作,整个学术的发展,如果不经历这么一个奠基阶段,是不可能发展到综合创新的更高阶段的。
但这种基础性的工作很难说是高水平的,创造性的。
总之,我想谈的尊重“低水平重复性学术研究”,当然不是歌颂“低水平重复性学术研究”,毕竟学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但我们还是要尊重“低水平重复性学术研究”,只是因为它是学术活动起始阶段的一种锻炼,发展和培养学术能力,除了这样的锻炼之外,直到现在也还没有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