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及趋势分析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一、引言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通过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等环节的协同作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循环经济模式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积极推动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概况1.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
2019年7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对全国31个省份开展了督察,并针对循环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
2.产业规划中国制定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同时,国家还发布了多个行业领域的循环经济规划,如钢铁、建材、汽车等。
3.发展现状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废物利用率达到了79.9%,比2015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
同时,各地区也在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如江苏省南京市推行“垃圾分类+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模式等。
三、循环经济的优势1.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再生资源和废弃物,减少对原始资源的依赖和开采。
2.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可以减少废弃物排放和污染物排放,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经济增长循环经济可以促进新产业的发展和旧产业的更新换代,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4.社会效益循环经济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四、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政策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尚缺乏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和政策,导致循环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保障。
2.技术水平不高循环经济需要依赖高端技术和设备,而我国在这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3.投入成本较高循环经济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对企业而言是一项重大的财务压力。
4.社会认知度不足循环经济理念还未深入人心,部分企业和个人仍然存在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等不良行为。
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能源、水资源等日益紧缺的情况也日益严重。
在资源短缺的今天,资源循环利用成为人们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来分析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困境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资源循环利用是指通过再生或重新利用废弃资源来生产新的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节省原材料的用量。
当前,我国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面临着一些困境。
1、成果我国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环保产业快速增长我国环保产业在过去几年中快速发展,主要包括污染治理、清洁能源、再生资源等领域。
其中,再生资源利用行业年增长率超过20%。
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进展顺利目前,在我国一些城市开展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例如,上海市推行的“四分类”已经成效显著,分类处理率达到60%以上。
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也都推出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③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政府连续出台一系列鼓励再生资源利用的政策。
如《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建立以资源勒索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经济格局。
2、困境我国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境:①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再生资源利用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仍存在浪费和资源的过度使用问题。
②技术不够成熟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相对较为落后,特别是在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深度利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攻关;此外,在一些高技术产品领域,我国依然依赖进口。
③存在利益矛盾不同产业之间的利益,以及废旧物资的收集、运输、加工等产业链中的利益关系,也将成为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的阻力,需要更好地协调。
二、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趋势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升级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再生资源利用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2024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政策措施研究》范文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政策措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其高效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等优势,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政策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概述循环经济,又称为循环型经济或生态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原则,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行动准则,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其核心在于将传统经济模式中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动,以此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三、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缺乏全面、科学的评估体系,无法对各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和监督。
二是缺乏关键技术支撑,一些关键的回收技术和再利用技术尚待突破。
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四是公众参与度不高,缺乏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意识。
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政策措施:(一)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建立全面、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估体系,包括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再生资源利用等方面,以此为依据对各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
同时,通过定期发布评估报告,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意识。
(二)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突破回收技术和再利用技术的瓶颈。
同时,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政策工具,以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活动。
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机制。
(四)提高公众参与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意识。
循环经济产业园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产业园调研报告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消耗已经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
为此,循环经济产业园应运而生。
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指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再生产和再利用来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资源回收再生的经济目标。
为探究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我们进行了相关调研。
一、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定义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指带有明确“循环经济”元素的园区,即通过“资源回收:废旧物资回收分类、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循环:废旧物资再进一步加工制成重点产品,进入市场流通;循环农业等领域的再生利用”;“经济循环:基于市场流通的物流、信息流等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的园区。
二、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当前,全球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设了2000多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其中欧洲和美国地区占据了大部分份额。
近年来,中国也在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如山东省宁阳县循环经济产业园、湖南栗雨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先进产业园区在国内面世。
三、循环经济产业园的优点循环经济产业园有以下优点:首先,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资源的消耗;其次,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生态经济建设;再者,加快园区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趋势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将深入实施国家的战略要求,以“绿色低碳”为主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其次,加大循环资源回收利用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高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技术水平和效益;再者,优化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环境,加强产业集聚,创新模式,提高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核心竞争力。
五、循环经济产业园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循环经济产业园具备较高的发展潜力,但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其中,人才缺乏、技术变革和融资难等问题是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六、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未来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将更加显著。
2023年循环经济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循环经济行业市场环境分析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创新技术和有效管理模式,将已经使用过的产品或物料进行再处理和再利用,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经济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结构调整,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在循环经济行业市场环境中,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一、政策扶持的力度加大当前,我国对于循环经济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这也是循环经济市场环境中的重要特点。
政府对于循环经济行业给予了一系列的税费优惠政策,如循环经济企业所缴纳的各项税费可以享受到优惠,用于循环经济行业投资的企业可以获得政府的支持和补贴等。
政策扶持的力度加大有助于提高循环经济行业的投资回报率和市场竞争力。
二、潜在市场需求增加循环经济作为新的经济模式,包含了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新型技术的开发等多方面,同样也为市场供给提供了更多样化和多元化的选择。
随着垃圾分类制度的推进和环保意识的日益普及,人们对于社会和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循环经济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三、行业创新水平突出在循环经济行业市场环境中,行业创新水平得以突出是不容忽视的一点。
技术创新能够带来优势,企业能够更好的应对市场动态变化,并抢占市场先机。
举个例子,如钢铁行业通过使用再生钢材和高温酸洗技术等新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也为行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四、行业布局与合作不断优化在循环经济行业市场环境中,与之相伴的还有行业内企业布局与合作的不断优化。
随着循环经济行业市场的发展,企业在布局上逐渐拓展到各个领域,而在循环经济领域内的开展也需与其它领域展开合作,形成产业链条,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进行业的发展。
总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市场环境的特点与传统产业的市场环境存在区别,其中政策扶持的力度加大、潜在市场需求增加、行业创新水平突出和行业布局与合作不断优化等因素均对循环经济行业市场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及相关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及相关措施循环经济是指通过有效管理资源和减少废物的产生量的经济模式,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
这种经济模式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且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推动其发展。
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如下:1. 资源保护:循环经济可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通过推动产品和材料的再制造、再利用和回收,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 经济增长:循环经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循环利用废弃物和再利用资源,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3. 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对新资源的需求,减缓资源枯竭的速度。
同时,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相关措施:1. 法律和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采购政策、税收政策等手段,鼓励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奖励。
2. 产业链和价值链重构:建立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资源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
可以通过组织资源回收、废物处理和再生产等环节的合作与协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技术创新和研发: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资源回收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引进和转化的力度,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4. 意识培养和教育:加强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和了解,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资源利用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等方式,推动循环经济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可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方法及我国双循环格局演变趋势分析
参考内容
引言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备受。近年来,国内国际 双循环的发展模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这种模式旨在促进国内循环为 主体,国际循环为辅助,实现国内外市场的有机衔接,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本次演示将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政策建议等方面就中国经 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及增长动力进行深入探讨。
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 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和技术。
2、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 提升产业链水平,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性发展。
3、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 与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更加广阔的 空间。
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方法
测度方法是评价经济现象的重要手段,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方法主要包括 以下两个方面:
1、定量指标法
定量指标法是指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数值指标来衡量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质量和 水平。例如,可以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GDP、进出口贸易额、直接投 资额等指标来衡量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效益。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方法及 我国双循环格局演变趋势分析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国内国际双循环 的测度方法
03
三、我国双循环格局 演变趋势分析
04 四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 是在21世纪全球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中国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形成了以国 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循环为辅助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本次演示将从测度方法、 评价指标和趋势分析三个方面,探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方法及我国双循环格 局演变趋势。
人口负增长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人口负增长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二、人口负增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5)2.1 劳动力市场变化 (6)2.2 消费需求变化 (7)2.3 社会保障压力 (9)2.4 资源配置与利用 (10)三、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 (11)3.1 经济增速放缓 (12)3.2 结构调整压力 (13)3.3 创新驱动发展 (14)3.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6)四、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 (16)4.1 新兴产业的发展 (18)4.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19)4.3 扩大内需与消费升级 (20)4.4 国际化与“一带一路”倡议 (22)五、应对策略与建议 (22)5.1 优化劳动力市场 (23)5.2 提高劳动生产率 (25)5.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6)5.4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7)六、结论与展望 (28)6.1 主要结论 (30)6.2 未来展望 (31)一、内容综述在人口负增长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尤为引人关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多重影响,不仅在经济领域,也在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挑战与机遇并存,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和应对。
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动力产生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紧缩,进而影响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步伐。
人口结构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对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财政压力随之增大。
人口负增长也可能影响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对产业结构和市场布局带来挑战。
挑战与机遇往往并存,在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可能会推动产业向更高效、创新的方向转型升级,促进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这也将促使中国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和教育投入,推动人力资本的提升。
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将催生新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分析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分析一、循环经济发展的意义与目标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利用中,尽可能地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并在废弃物的利用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发展能够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多重效益,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家制定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循环经济系统建设基本完善、初步形成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重点行业和地区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资源环境约束能力显著增强,循环经济体系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
二、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和法规保障为了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法规保障。
例如,循环经济促进法、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等法律法规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财政投入,出台了有关税收和金融服务的政策,对循环经济领域的企业进行了资金的扶持和鼓励。
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重点行业包括能源、建筑、交通、钢铁、电子、纺织等领域。
这些行业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量较大,也是能否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
以钢铁行业为例,在钢铁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炼钢需要高温,导致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较大。
而且钢铁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大量的废渣、废渣等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程度仍然不足。
因此,对于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政策支持,实现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区域循环经济是以地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由多个企业和产业链组成的循环经济体系。
在我国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一些地方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废弃物管理比较混乱、循环经济产业链不够完善等。
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地方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和管理,鼓励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着重解决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再利用问题。
五、循环经济创新实践与经验分享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多方面。
中国环保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环保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同时,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话题,中国也在倡导环保的方向上迈进。
产业环保作为环保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二、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一)总体介绍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二00五年至今,中国环保产业飞速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中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了5.6万亿元人民币。
但对比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环保产业的规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主要产业规模和布局中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了水处理、空气污染防治、噪音治理、废弃物处理与回收等多个子行业。
这些子行业的发展都得到了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领域。
水处理产业是中国环保产业重要的一个方向,由于我国水资源的短缺,水处理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空气污染防治产业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产业,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保意识的提升,空气污染治理行业将会得到更高的重视。
(三)环保政策政府环保政策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制定政策时,政府应根据国情及市场需求,注重环保产业发展的整体效益和长远利益。
政策的引导对于企业投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推动的效果。
因此,环保产业发展政策是政府工作的重要方向。
(四)发展困境当前中国环保产业仍面临一些问题。
应用新技术的缺失、产业结构单一、环保物资需求大、文化传统影响等问题仍然妨碍着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三、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一)政策导向随着环保意识逐渐得到认同,政策导向将会更加注重环保工作的长远性。
政府将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与管控力度,督促企业树立环保意识并实行环保措施。
有利长远制度的推行,实现切实可行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升级目前绿色环保技术为基础的环保产业在不断发展与更新技术,未来环保产业需要加快创新步伐。
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资源循环利用可有效减少碳排放,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2021年7月,国家正式提出《“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文件中强调了资源循环和高效利用。
随着国家积极推进双循环生态经济发展,再生资源产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生资源行业新业态逐步涌现,行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与此同时,受经济、技术、市场等因素限制,产业发展尚存精细化分拣水平低、行业管理不规范、小厂散乱污回收、缺乏标准化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人难招难管难留等行业瓶颈,这也导致国内再生资源的回收率、再生率对比欧美发达国家依然普遍偏低。
我国将从引领产业集聚发展、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完善相关标准体系等方面,加快推进再生资源行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1、再生资源行业取得初步发展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科教、交通、国防等各项活动中被开发利用一次并报废后,还可反复回收加工再利用的物质资源,以矿物为原料生产并报废的钢铁、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合金、无机非金属、塑料、橡胶、纤维、纸张等都称为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主要包括三大类:金属类再生资源、非金属类再生资源和废旧电子电气机械设备。
目前国内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约10万家,从业人员约1500万人,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逐步攀升。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回收网络,集回收、分拣、集散为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渐完善。
截至2021年底,我国废钢铁、废塑料、废纸、废橡胶等在内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4亿吨,回收资源总额超过1万亿元。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对农作物秸秆、大宗固废、建筑垃圾、废纸、废钢、有色金属的利用率或使用量作出规划,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无废城市”是我国首先在世界范围内提出的概念。
作为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循环经济是指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的经济模式。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循环经济产业正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第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国际社会积极制定和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推动企业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
因此,循环经济产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科技创新驱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循环经济产业也面临着技术革新的机遇。
例如,新一代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资源消耗,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同时,智能科技的应用也能够促进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废物管理的精细化,进一步提升循环经济产业的效益。
第三,政府政策的支持是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石。
各国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积极支持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例如,一些国家出台法律法规对资源利用和废物管理进行监管,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的再生利用和废物的减量化处理。
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奖励补贴等措施,提供经济支持,鼓励企业从传统经济模式转向循环经济模式。
第四,市场需求的变化催生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环境友好型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循环经济产业以其低碳、低能耗的特点,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
因此,市场需求的变化将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第五,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循环经济产业的兴起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和技术人才的支持,因此,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
例如,废物回收处理行业、再生资源利用行业、环保科技研发行业等都将成为未来就业市场的新热点。
同时,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链条扩展,进一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循环经济: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新趋势和新实践
循环经济: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新趋势和新实践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加剧,循环经济已成为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新趋势和新实践。
循环经济指的是通过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分别从循环经济的意义、实践案例、政策支持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循环经济的意义循环经济以“减少”和“循环”为核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和排放物的产生来减少环境负担,二是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改善环境。
循环经济的意义在于,它可以降低环境负担,减少资源浪费,发展经济新动能和就业机会。
循环经济可以通过资源再生利用和循环利用,将废弃物变废为宝,最大限度地延长资源使用寿命,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促进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的形成和推广。
二、循环经济的实践案例循环经济已经在一些地区和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推广,例如新加坡、荷兰、德国等国家和深圳、上海等城市。
下面列举一些循环经济的实践案例:1.新加坡——垃圾转能新加坡由于土地有限,无法采用填埋处理垃圾的传统方式,因此采用了垃圾转能的方式,将垃圾变废为宝,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利用和能源循环利用。
新加坡所产生的垃圾,通过先进行燃烧,然后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用于自身供电和出售给其他地方。
2.荷兰——无废城市荷兰的乌特勒支市是全球最著名的“无废城市”,这里的垃圾几乎没有填埋处理,而是经过分类、压缩、焚烧等多种方式加以处理和利用,实现了循环利用和废物减量。
此外,荷兰还通过环境倾斜税等政策,鼓励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3.深圳——生活垃圾分类深圳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深圳通过设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和建设垃圾分类处理中心等方式,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分类收运和处理,并延长了垃圾的使用寿命。
三、政策支持为了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各国和地区都加强了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
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建议
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建议
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连续多年出台政策文件,拉动市场发展;在大量投资的基础上,循环经济产业规模逐年扩大,有色金属、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成为发展重点;同时,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中国循环经济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1.重点仍停留于废旧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增加缓慢。
2.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重泥土等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远落后于科技等产业,需要加强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和创新。
3.资金缺口,部分地区和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缺乏资金支持,制约了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为此,为促进循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
建立全方位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
体系,加强监管、激励、引导等多方面工作。
2.推动技术创新。
改进废旧物资收集回收、加工、利用等环节的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广技术进步。
3.完善市场机制。
建立更加开放、透明、稳定的市场机制,强化市场与国家政策的协同作用,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4.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产学研及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加强跨部门合作,整合国内和国际资源,形成产业链全球互联。
总的来说,应加大政策、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建立全方位的支持体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循环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循环经济的内涵所谓循环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
它不仅要求经济活动遵循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且要求遵循生态规律,把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运行轨道,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
因此,循环经济也称为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包括三方面(即3r):reduce(减量),要求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reuse (再利用),要求尽可能多次利用或以多种方式利用资源和物品;recycle(循环往复),要求尽可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
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概念不同,循环经济这一概念主要是根据资源利用方式的特征来划分经济形态,强调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循环理念认识不到位。
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形势理解不深刻,缺乏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在发展思路上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习惯于传统的粗放经营,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作重点。
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循环经济规划建设工作滞后,破坏资源、浪费资源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大量存在。
2、产业结构不合理。
优化的产业结构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却制约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急速变动中,虽然经济起飞时期重化工业比重超过轻工业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比例失调的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的重化工行业会对循环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正面临工业化快速推进时期,重化工业比重在不断提高,象交通、冶金、能源、建材等产业均处于大发展阶段。
中国的工业用能占到能源总消耗的很大比例,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电力蒸汽热水供应这四大重工行业能源消耗之和占工业能源总消费的一半以上。
又如,建材行业,也是一个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行业,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和加重了环境负担,阻碍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策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面临着极大的资源压力和环境问题。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已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探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自2005年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以来,我国循环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通过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各地区推行了一系列循环经济的示范项目和企业,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循环经济产业也逐渐成为我国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
然而,我国循环经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循环经济产业链不完整。
目前,我国循环经济主要集中在废弃物资源利用和再生利用领域,而在废弃物的减量、分类、处置等环节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其次,循环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还不够完善,有些政策实施效果不佳,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另外,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参与度有限。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的废弃物减量、分类、处置体系,提高废弃物资源利用和再生利用水平,实现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闭合循环。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订和修订。
完善相关政策,提高政策的可执行性和针对性,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扶持力度。
同时,加强对循环经济产业的监管,确保循环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参与度。
通过开展循环经济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支持。
总之,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循环经济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完善政策法规和加强宣传教育,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将迈上新的台阶,为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积极贡献。
双循环经济体系形势分析(内循环的机遇与挑战)
15% 17% 8%
服务贸易:逆差的持续收窄或是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趋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国,2019年逆差高达近1.8万亿元,主要来源于旅行、运输、知识产权使用费等 服务贸易逆差从扩大到收窄是后发工业化国家的普遍规律:
1990年,德国和日本的服务贸易逆差占总服务贸易比重分别达25%和34%,我国2019年为27.7% 德国凭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降低了逆差。德国凭借其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带动生产性服务业高速发展,通过德国工 业4.0 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成功降低了服务贸易逆差 日本通过金融服务和知识产权使用费大幅缩减逆差。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后推进金融自由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知 识产权使用费方面,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设
及其制品;杂项制品
2017年对美出口金额
53.1
未来五年对美货物出口总金额或有在2017年金额基础上下降40%的可能
应性对
转移为内需
5%
1,801.9 15%
2,428.9 15%
4,283.9
转移至“一带一路”和欧日韩
15%
20%
15%
措施 假设
净损失 假设逻辑
转移为内需
结果 测算
2021/12/2转1移至“一带一路” 和欧日韩
与日德等制造业大国相比,我国对美出口集中度更高(%)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韩国
第一出口对象
中国大陆
法国
第二出口对象
差额
印度
英国
日本
德国
注:求各20国2/1地/区122/02115-2018年第一和第二出口对象金额占比的均值
循环经济实践进展及推进建议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在不影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实现资源节约、生态环境改善,使人类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循环经济的产生顺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它是一种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流动过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
2020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了责任延伸制度,促进了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建设,助推了循环经济和“无废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
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经济走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这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首要途径。
循环经济实践的国际经验循环生产和消费是美国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是循环经济理论思想萌芽的发源地,20世纪70年代以前其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
20世纪70年代后期垃圾处理成为美国亟须解决的棘手问题,作为一个生产和消费大国,美国开始着手生态工业园区的探索。
美国1976年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后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通过了《综合废弃物管理法令》,对再循环、再制造的要求进行严格细化。
法令要求在2000年以前,实现50%废弃物可通过源削减和再循环的方式进行处理,未达到要求的城市将被处以每天1万美元的行政罚款。
在经过多年探索后,20世纪90年代生态工业园区开始投入建设和推广。
在消费方面,美国的循环经济侧重于循环消费模式,线下线上众多渠道支持旧货买卖,如家庭地摊式甩卖、旧货交易网站等。
同时,遍布全国的节俭商店和教会义卖有相同的性质,都接受居民捐赠的旧物品,将其进行加工再次售卖[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及趋势分析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一)循环经济契合“一带一路”科学建设要求“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其自然环境、产业基础等千差万别,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始终保持绿色低碳,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是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当前,我们应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着力,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建设中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辅相成、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科学路径。
1、建设生态廊道,实现协调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创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创新。
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在传统区域增长极的基础上,依托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城市群和城市带,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比如,就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而言,已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以兰州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城市带和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麓城市带。
这些城市群和城市带成为所在区域协调发展的龙头。
当前,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正呈现多点带状延伸、区域连绵发展的态势。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无疑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区域发展的整体布局应坚持生态导向和环境保护原则,做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使“一带一路”成为生态廊道。
立体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绿色低碳运营管理,充分考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
交易市场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城镇规划选址等都要综合考虑地理、地形、气候与环境等条件,力求科学合理,坚守生态底线。
比如,在位于“胡焕庸线”以西的我国西部地区,年降雨量大都在400毫米以下,多为草原、荒漠和雪域高原之地。
其间也有少数地段形成绿洲,适合进行城镇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承载地、人口的集聚地,但多为孤岛式发展。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些区域也有了较快发展。
但根据近70年的人口调查,“胡焕庸线”以西人口的增长仍然非常有限。
总体看,受生态条件限制,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较低,聚集大规模产业、大规模人口的能力较弱。
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主的功能区大多位于西部地区。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环境条件的制约,研究产业和城镇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特点和规律,依据各地区具体的自然、经济、历史、空间等条件,以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承载能力为考量重点,规划发展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城镇。
应促使区位条件好且具有潜力的城市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或城市带,推动区域均衡增长和协调发展。
2、培育生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协调统一,主要取决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取决于产业布局是否合理。
优化产业结构,对产业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一带一路”建设就能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古丝绸之路开发利用的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启发和思考。
据史书记载,从先秦至汉唐,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良好、草原辽阔、森林覆盖率高,农耕发达但多集中于河谷平原。
古丝绸之路进入河西走廊后,年降雨量从400毫米逐渐减少,但有祁连山冰雪融水补充,经汉代开发形成了有名的“河西四郡”。
再往西进入西域后,年降雨量大多在50至200毫米之间,这里主要靠高山冰川融水形成规模不等的绿洲,居民多为游牧民族。
但随着屯军、屯田等活动的加剧,西部人口大量增加,毁林开荒、变草原为农田导致土地大面积沙化,农耕漫灌又导致水资源枯竭。
资源的减少加剧了部族之间、上下游之间、地区之间争夺资源的战争,最终导致绿洲消失、湖泊干涸、城镇湮灭。
事实上,即使生态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发利用也不能逾越生态红线,否则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这也是被历史一再证明了的事实。
从历史上看,在生态脆弱的干旱区,产业发展、城镇布局都存在明显的“向水趋势”。
从一定意义上说,水决定绿洲规模,决定产业发展,决定城镇兴衰。
当今时代,虽然科学技术已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们可以比前人在更大区域内调配资源、发展经济,创新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但我们依然要坚守生态底线,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大力培育生态产业,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产业是基于生态承载力和资源禀赋,运用生态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建立的具有高效生态过程、和谐生态功能的产业。
生态产业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等纵向结合,将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横向耦合,将生产基地与周边环境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统一管理,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废弃物向系统外的零排放。
比如,生态农业是运用系统工程及现代科技方法组建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它运用高新技术,将废弃物处理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生物农药研制与应用技术、配方施肥技术、良种选育繁殖技术等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减少污染,降低化学能使用,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稳定,实现农业生产系统良性循环。
再如,生态工业是运用高新技术建立和发展的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综合工业生产体系。
它将废物资源化产品化、废热废气能源化,实现循环生产、集约经营管理。
当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建设生态产业园。
我们可取各家之长,加强研究,综合运用,积极建设生态产业园,培育绿色产业结构。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空间战略规划,以生态产业为主导,统筹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要素优化组合,培育耦合共生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生物质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兴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生态产业。
在生态产业园的规划和建设中,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绿色发展中长期行动规划。
明确园区发展的目标、重点和步骤,着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促进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实现污染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是建立绿色创新体系。
积极实施园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形成充满活力的绿色科技工作机制,积极构建科研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扩大科技成果应用范围。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绿色技术、参与绿色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业体系。
三是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和法规政策体系。
尤其应在现代企业制度、绿色金融体制、人才引进和培育制度等方面形成系统完整、综合配套的制度体系,促进生态产业发展。
3、加强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在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工业文明时代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但是,当人类树立了绿色发展理念,科学技术就能使资源能源得到合理利用,有效消除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平衡,成为绿色发展的关键支撑。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实现绿色发展。
比如,开发和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建设生态宜居城镇。
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生态脆弱地区,产业和城镇的不当发展可能导致环境危机。
因此,这些地区的城镇建设应鼓励节能环保等新技术的应用,按照生态宜居的标准规划和建设城镇。
应大力推广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的节水技术和节水措施,同时提高污水再生利用能力,多渠道开发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实行分质供水,将再生水就近用于农田灌溉、生态绿地维护和河流补给,最大限度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大力贯彻节能理念,在建筑中推广应用生态节能技术和产品,使用节能材料,实行建筑保温隔热、自然通风与采光等节能措施。
又如,积极推广能源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使用效率,鼓励发展新型能源。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储藏丰富,是传统能源的重要生产基地。
应研发和推广能源新技术,提高煤炭开发效率和油气资源采收率,避免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的老路子。
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风能、太阳能丰富的优势,开发和应用相关先进技术,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的商业化运作。
再如,应用生态治理与修复技术,保护生态系统。
“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地区降雨稀少,有些地区荒漠遍布,生态系统脆弱,对生态治理和修复有着强烈需求。
可全面推广水土保持治理、防沙治沙、盐碱地治理、生态应急补水等自然环境修复技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
开展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开展生物安全支撑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生态系统监测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保护沿线地区生物多样性。
(二)沿线国家应用循环发展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要积极推广“四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区域人口密集,产业发展和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不能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通过全面确立和推广企业循环、产业循环、区域循环、社会循环的四层大循环经济建设系统工程,才能实现绿色发展。
企业循环层面,要积极推广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绿色营销等主要循环途径,建立循环链条、共生群落,物质、能量、信息、价值流动遵循生态经济规律,某一环节排放的废物变为另一环节的资源,污染趋零,推进企业循环体系建设,使产品生产过程生态化、绿色化。
产业循环层面,核心在于打造高科技为支撑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要通过循环产业链接,联通一、二、三次产业,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和生态效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为目标,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培育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区域循环层面,即通过物质链、能量链、价值链、市场网络、信息网络实现循环经济在城乡、海陆、中心—边缘等空间高效循环,形成城乡一体,海陆和谐,中心—边缘互促的资源在空间优化配置格局和高效利用。
社会循环层面,即通过绿色消费,建设生态社区,全面实行垃圾分类和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等循环社会系统工程,在包括生产者、消费者的全社会生产——生活领域建设全面循环的循环型社会,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
通过全面推动四层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将极大地提升“一带一路”区域绿色发展水平。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趋势(一)循环经济新模式近来,国家有关部委已经将“两网融合”发展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正在大力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创新工作体制机制,试点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分类清运体系的协同发展,鼓励在重点环节加强对接,在收集、回收、转运与分拣、处理环节融合发展。
但截止到目前,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限制,在垃圾分类与低值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处置方面,能够形成较成熟的、有中国特色的、可复制和可借鉴的模式还不多,更多的政府部门和企业还处于探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