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1 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优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以及溶解的速率和条件。
教科书通过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溶解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溶解现象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溶解的速率和条件,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探究溶解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溶解的速率和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溶解的速率和条件。
2.难点:溶解速率和条件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溶解过程。
2.引导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科书、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滴管等)。
2.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盐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溶解的过程,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溶解的速率和条件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溶解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以及溶解的速率和条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验结果,得出溶解的速率和条件。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水,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作为溶剂?让学生举例说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 小结(5分钟)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溶解的速率和条件。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以及溶解的一些基本特性。
教科版四年级的科学教材,在设计上注重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在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在生活经验上,学生可能对一些物质溶解的现象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科学的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学生能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质溶解的一些基本特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质溶解的基本过程。
2.学生能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质溶解的一些基本特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质溶解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固体物质(如食盐、糖、面粉等),水,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科学知识,如:什么是溶解?物质是如何溶解的?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观察各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物质溶解的一些基本特性。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物质溶解的一些基本特性。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物质溶解的基本过程和特性。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2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科版(1)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2.能够列表比较几种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过程与方法: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的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养成乐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食盐、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三、教学准备:教师:烧杯、搅拌棒、药匙、白纸、高锰酸钾、水、面粉、沙、食盐、过滤纸;2份记录单;多媒体材料等。
学生:烧杯4个、搅拌棒4根、药匙4把、小张白纸4张、高锰酸钾(每小组6粒左右)、水、20克面粉、20克食盐、过滤纸一张;2份记录单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师:食盐溶解在水中后,溶液的特点是怎样的?生:食盐的水溶液为无色透明的,和清水的形态很相似。
师:食盐溶解在水中的过程,同学们能够看清食盐慢慢地溶解在水中的吗?生:不能。
师:为了清晰地观察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实验。
揭题《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授活动一:高锰酸钾的溶解1.教师向学生们展示高锰酸钾并简要介绍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是一种深紫色细长斜方柱状结晶,带蓝色的金属光泽,俗称灰锰氧,可用来消毒和漂白。
日常生活中,用来厨具和瓜果蔬菜的消毒。
由于皮肤接触后,会在皮肤上留下暗红色印痕。
在使用时要用干净的小勺取用,尽量不要与皮肤接触。
2.学生分组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1).用药匙取1~2粒高锰酸钾,轻轻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从烧杯侧面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刚进入水中的状态及变化,做好记录。
(2).保持烧杯静止,约半分钟左右,观察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搅拌至高锰酸钾颗粒消失,观察水和高锰酸钾混合后静止时的状态,并做好记录。
小学四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溶解”部分的第二课。
在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基础上,安排学习本课内容。
二、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
针对学生对于溶解司空见惯,在上一课对溶解有初步溶解认识基础上,学生很想知道“物质在水中到底是怎样溶解的?因此很容易激发这种不可视转变为可视的欲望。
但是在思维逻辑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周密;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加强指导。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五、教学准备【小组材料】4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搅拌棒、高锰酸钾、药匙、食盐、面粉、细沙。
【教师准备】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表,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微视频、多媒体课件。
六、教法学法主要教学方法:探究式实验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
主要学习方法: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七、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汇报交流前探究情况(课前利用微视频学习、实验的情况)。
1、创设情境:美味可口的饭菜、白糖水等离不开溶解,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通过自主观看微视频,并在其指导下进行了实验,下面我们一起交流我们的探究成果及探究中存在的问题。
2、学生汇报交流、补充。
(1)成果(预设:用有颜色高锰酸钾代替食盐,可以把溶解过程清晰的展现出来;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它是紫色的,小颗粒状的,对皮肤有刺激性,不要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药匙来取;它在水中先呈现一条条紫色的线,搅拌后变成均匀的紫色水溶液)(2)问题(预设:颗粒放的多了,成了接近黑红色了;放太少颜色很浅,手接触;用红糖代替,效果不如高锰酸钾那么明显)【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自己根据微视频探究的情况很期盼与大家分享交流,而且检查学生的前探究情况可以为课堂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汇报交流学生会更深刻记住实验注意的事项。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以及溶解速率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验操作步骤以及相关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溶解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溶解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溶解的微观过程、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等知识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溶解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掌握溶解速率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溶解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溶解速率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难点:溶解速率的计算,以及溶解速率与溶质、溶剂、温度等关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解过程。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深入理解溶解现象。
3.交流法: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溶质(如食盐、糖、味精等)、溶剂(水)、计时器、温度计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仪器、板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食盐溶解在水中,引起学生对溶解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溶解的概念,以及溶解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溶质、溶剂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溶解过程的特点。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物质溶解的初步知识,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一些溶解的基本概念,如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探究、现象观察、知识讲解和练习应用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过了一些关于物质的基本知识,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他们对实验和观察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但对于溶解的概念和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和观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溶解的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初步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溶解的过程,溶解度的概念。
2.难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理解,溶解度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搅拌棒等)、课件、实验材料(食盐、糖、水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溶解实验,如将食盐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溶解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讲解溶解的概念,介绍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和区别。
通过示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和总结,巩固学生对溶解概念和溶解度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讨论:为什么有些物质能溶解,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钥匙、食盐1、沙1、面粉1。
教学过程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
教师出示高锰酸钾。
(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
(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5.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变成的微粒大小在水中的分布是否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是溶解还是没溶解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
后序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怎样是溶解的》教案设计 教科版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理解的背景: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无法细致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
因此,对于物质究竟是怎样均匀地分散到水中去的缺乏感性认识。
这一课时选用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物质从溶液中别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通过进一步观察、比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发现溶解与不溶解的主要区别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的观察、比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食盐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的异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瓶高锰酸钾、一个小勺、4个烧杯、一个过滤漏斗、一根搅拌棒、一个装水的水槽学生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4个烧杯、一个装水的水槽、一根搅拌棒、一小包高锰酸钾、一小包食盐、一小包面粉、一小包沙、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熟悉食盐吗?生:熟悉师:当然熟悉了,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用它,在课堂上我们会用到食盐,在生活中也经常用着它,那么我们在生活中会用食盐做什么呢?生:炒菜、烧汤师:那在烧汤时,我们还看得见盐吗?生:看不见了师:食盐去哪儿了呢?生:溶解了师:那么食盐溶解的过程你看得见吗?为什么?生:看不见,因为水和食盐都是无色的。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食盐的溶解过程是怎样的?〔想象一分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板书课题〕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现象,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
〔二〕探索新知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讲解、观察高锰酸钾:师:〔拿出高锰酸钾〕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生:高锰酸钾。
师:〔是的,〕这是一种化学药品,叫做高锰酸钾。
人们常用它来给厨具消毒、实验室里用来作氧化剂和制取氧气,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教案1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教学目标1、进一步让学生观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通过实验学生能比较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相同与不同。
3、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4、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2、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
教学准备师:玻杯、高锰酸钾。
生:筷子、水、食盐、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过程,我们今天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基础来做实验。
二、探究活动1、高锰酸钾的溶解(1)老师讲解高锰酸钾的作用。
(2)学生观察高锰酸钾是什么样和什么颜色。
(3)学生实验活动。
实验前老师强调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匙来取,并且只能取一小粒。
实验时在盛水的杯子上方,轻轻地投入一粒高锰酸钾。
要求:投入后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
然后用筷子搅拌一下,再观察高锰酸钾的变化。
(4)交流实验情况: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学生实验活动学生再做面粉、食盐、沙在水中溶解实验。
要求学生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现不同。
将观察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
(1)交流实验结果。
第二课时一、整理我们的观察研究结果。
(1)比较各种物质在水中变化的异同。
样观察和区分的呢?(3)小结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
二、全课总结。
三、课外拓展:了解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或不能溶解在水里。
四、板书设计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
【精选】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溶解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参考教案.doc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钥匙、食盐1、沙1、面粉1。
教学过程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
教师出示高锰酸钾。
(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
(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5.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变成的微粒大小在水中的分布1是否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是溶解还是没溶解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
2。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优质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中的一课。
教材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溶解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以及溶解的一些基本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溶解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微观过程,以及溶解的一些基本规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自己去发现、总结这些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掌握溶解的一些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溶解的一些基本规律。
2.教学难点: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微观过程,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溶解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物质溶解的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溶解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是如何溶解的。
2.探究物质溶解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实验,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溶解的一些基本规律。
3.讨论溶解的规律: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溶解的一些基本规律。
4.巩固知识: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溶解的过程和规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物质溶解的过程:1.物质放入水中2.分子运动,物质分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3.物质分子在水中分散,形成溶液溶解的规律:1.溶解度与温度有关2.溶解度与压强有关3.相似相溶原理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操作、练习题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 教科版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内容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食盐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装水烧杯4个,空烧杯1个,高锰酸钾1小份,小药勺2个,面粉、沙、食盐各1份,三角形玻璃漏斗1个,铁架台1个,玻璃棒1根教师准备:滤纸若干张,盛水烧杯1个,高锰酸钾1小份教学过程:一、魔术表演,引入新课1、教师做水变色的魔术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由食盐的溶解引入课题《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并板书。
二、第一环节:科学观察园(观察高锰酸钾的特点)1、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观察高锰酸钾。
2、小组内观察,然后分小组汇报。
三、第二环节:溶解实验室(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1、出示实验方法,指名读,并想一想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2、交流:实验时最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然后教师加以强调。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小组实验,并认真填写记录表。
4、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四、第三环节:分离实验室(做高锰酸钾的分离实验)1、猜想:高锰酸钾能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2、对照实验装置,明确实验应注意的事项。
3、学生分组做高锰酸钾的过滤实验,教师在小组内指导。
4、交流过滤后的结果。
五、第四环节:科学操作站(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不同状态)1、材料员领面粉、沙、食盐2、出示记录表,讲解实验要求。
3、学生分小组做实验,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不同与相同,并填写记录表。
4、分小组汇报交流:请学生上台,展台出示记录表对照记录表说说实验的结果。
六、第五环节:收获交流台(能够溶解的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有哪些特点?)1、教师引导提出问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2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科版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溶解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本班学生虽然对溶解概念模糊不清,但是具备了基本实验操作的能力和科学素养,能够结合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记录,得出初步的结论。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食盐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建立物质溶解的概念。
2.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里变化的不同点,并得出溶解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每个小组准备4个烧杯、一根玻璃棒、一小包高锰酸钾、一小包食盐、面粉、沙、记录单、纸巾。
四、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在上节课食盐溶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来进一步感受溶解过程。
2.为了清晰地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高锰酸钾,代替食盐做溶解实验。
为了能够安全规范完成课时任务,向学生明确介绍高锰酸钾,并指出相关注意事项。
(二)观察活动活动一:观察固态高锰酸钾1.分小组观察记录固体高锰酸钾的样子。
2.交流汇报。
活动二:观察高锰酸钾溶解1.了解性质的基础上,介绍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2.示范溶解操作。
3.学生动手配置容易,并做好实验的观察记录。
①高锰酸钾在进入水中时有什么变化?做好记录并汇报。
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做好记录并汇报。
③观察水和高锰酸钾混合物静止时的变化,做好记录并汇报。
4.交流汇报。
(三)对比发现1.指导学生配置食盐溶液、面粉和水的混合物、沙和水的混合物。
注:为了利于学生理解接受,直接以“某溶液”来称呼。
2.观察比较这四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异同,完成实验记录。
3.师示范高锰酸钾的过滤实验,并点拨课堂中生成的疑问。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把水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二)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能通过比较、整理研究结果,从而概括出溶解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质能溶解和不溶解的深入探究。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核心价值观:溶解特征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过程的观察和描述,以及和食盐、沙子、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的对比,进一步认识并建立溶解的概念。
难点:归纳判断溶解和不溶解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学具说明与提醒演示材料:多媒体课件。
铁架台、玻璃棒、漏斗、滤纸、烧杯。
教学流程激趣引入→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总结拓展→巩固练习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激趣引入1.食盐和糖可能是怎样溶解到水中去的。
为什么会那么难观察清楚呢?2.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
引出高锰酸钾,并揭题。
二、实验展开活动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1.教师出示高锰酸钾,简要介绍。
(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因为高锰酸钾具有腐蚀性,对组织有刺激性易污染皮肤致黑色。
所以在取药品时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要用小药勺。
)2.学生领取观察高锰酸钾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外观呈黑紫色固体小颗粒。
)3.学生预测高锰酸钾是怎样溶解到水中去的?现在我们就要来研究高锰酸钾在水里的溶解过程了,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书上的实验要求和实验记录单,首先要观察和记录的是什么?然后呢?接着呢?最后呢?4.小组实验观察记录,师巡回指导。
见机将筷子分给小组。
5.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高锰酸钾在水里的溶解,是动态过程。
颗粒从看得见到看不见(肉眼),水从无色到紫色,且由浓变淡,扩散与散布均匀的过程。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优质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掌握溶解的概念及溶解的三个基本要素:溶剂、溶质、溶解度。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入概念,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溶解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溶解的科学概念和溶解度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的三个基本要素,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溶解的概念,溶解的三个基本要素。
2.难点:溶解度的理解,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量筒、搅拌棒等),教学课件。
2.学具:实验记录本,实验报告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如盐溶解在水中,糖溶解在咖啡中等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溶解的三个基本要素:溶剂、溶质、溶解度,并简要讲解。
然后,教师演示一个简单的溶解实验,如碘溶解在酒精中,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什么是溶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优质教案 教科版
一、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溶解”部分的第二课。
在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基础上,安排学习本课内容。
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无法细致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
因此,对于物质究竟是怎样均匀地分散到水中去的缺乏感性认识。
这一课选用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二、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
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不够细致周密;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的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五、教学准备【准备材料】4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1根搅拌棒、高锰酸钾、一个药匙、20克食盐、20克面粉、30克细沙。
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表,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
六、教法方法主要教学方法: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其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
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实验过程中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七、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猜一猜:三杯不同物质与水的混合物分别是什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杯沙和水的混合物、一杯面粉和水的混合物、一杯食盐溶液)?让学生猜测,并说出理由(是否有沉淀,能否看见颗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三)教学准备:各组装水烧杯2个,高锰酸钾1小份,搅拌棒1根,小药勺1根,滤纸1张,三角形玻璃漏斗1个,铁架台1个,实验记录表1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播放课件: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把一小勺食盐放入水里,食盐哪里去了?谁来用语言描述一下食盐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的实验。
教师出示高锰酸钾,(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3、学生分组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它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
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做好观察记录。
(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的描述)
4、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中的前后有何变化?并完成对书中表一的记录。
三、播放课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教师讲解:为了更加清楚地观察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状态,我们选择了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作进一步的观察实验。
2、教师以高锰酸钾为例进行观察示范,指导学生作好记录。
在做“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的实验时,要先讲清要求,再让学生实验。
3、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完成观察记录。
(本课表二)
4、学生汇报,并思考:物质在水里是否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了吗?是怎样观察和区别的?
5、小结: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溶解是指物质______ 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也不能用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四、拓展延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物质也能溶解到水中的?把它写在本子上。
板书设计:
1、高锰酸钾的溶解: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
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见表2
3、溶解是指物质______ 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也不能用
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表2: 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