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唱为中心,巧妙设计课堂
音乐课程大单元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唱得幸福落满坡》的教学为例
[摘要]大单元教学关注教学的整体性,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音乐课程中进行大单元教学,教师要在单元任务的统领下制订课时内容和目标,巧妙进行教学结构化设计,于新旧内容交接处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大情境中感知与表现,通过对“问题链”的探究,深化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音乐课程;南北民歌[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3)36-0047-03随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大单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成为音乐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大单元教学主张大视野、大主题、大目标、大情境。
在音乐课程中引入大单元教学,如果为了大主题、大目标,而牺牲了对经典作品的独特审美和艺术表现,显然背离了音乐课程的意义。
所以,在音乐课程中引入大单元教学,关键在于要将确立的大主题、大目标有机地转化为一个个小主题、小目标,其落脚点是一首首经典的音乐作品和一节节四十分钟的课堂。
当然,这些课时之间必须充分体现大单元教学应有的整体性、关联性、递进性和生成性,这样才能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下面,以《唱得幸福落满坡》这首民歌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开展音乐课程大单元教学。
一、系统设计,单元任务统领课时内容与目标大单元教学中的单元,可以是教材中呈现的单元,也可以是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重组而形成的新单元。
《唱得幸福落满坡》是苏少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北国豪情”中的一首民歌,本单元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教材对这一单元的安排巧妙得当,以“北国豪情”为题,通过欣赏与学唱一组具有北方音乐特点的作品,并与本册教材第二单元“丝竹流韵”中富有江南音乐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来丰富学生对南北地区音乐风格的感受与体验。
除了陕西商县民歌《唱得幸福落满坡》,本单元还编排了陕西民歌《跑旱船》、山西民歌《掏洋芋》,以及采用北方民间音调创作的唢呐独奏《山村来了售货员》,旨在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感受北方音乐的风格,深化学生对北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唱歌教学活动方案
唱歌教学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音乐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唱歌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音乐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因此,本文针对唱歌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设计,旨在通过专业的引导和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表演能力。
二、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音乐感受能力;2.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内容1.基础唱歌技巧教学:–声音发声和控制技巧;–呼吸与节奏掌握;–节拍感和音准训练。
2.音乐知识普及:–歌唱的基本元素:旋律、节奏、韵律等;–唱歌的表情演绎与情感表达。
3.歌曲排练:–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音域的歌曲进行排练;–分组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4.表演与展示:–在学校或社区举办音乐会,让学生展示所学歌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能力。
四、活动时间安排1.每周一次课程,每次2小时,持续10周;2.周末进行合唱排练,每次4小时,共4次。
五、活动实施步骤1.招募学生:发布活动通知,吸引有音乐兴趣的学生报名参加。
2.选拔歌曲:根据学生年龄和音域特点,选择适合的歌曲进行排练。
3.教学课程:按照活动内容安排进行唱歌技巧教学和音乐知识普及。
4.排练练习:每周进行歌曲排练和团队合作训练。
5.音乐会表演:在活动结束时举办音乐会,展示学生的成果并提升表演技巧。
六、活动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评分: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进步情况进行评分。
2.音乐会评价:邀请专业音乐人评审,对学生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
3.学生反馈调查:收集学生对活动的感受和建议,为后续活动改进提供依据。
七、活动师资需求1.音乐老师:具有专业音乐教育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2.辅导员:负责组织和管理学生日常活动。
八、活动预算1.人员费用:音乐老师、辅导员工资;2.材料费用:音乐教材及器材费用;3.活动场地租赁费:音乐教室和表演场地的租赁费用。
九、活动效果1.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表现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3.提高学校音乐教育水平,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初中音乐唱歌教学教案
初中音乐唱歌教学教案1. 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能够流畅地演唱《歌唱祖国》。
2.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素养。
3.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4.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演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歌唱祖国》的基本旋律和歌词。
2. 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的正确运用。
3. 合唱技巧的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歌唱祖国》的旋律、歌词及其意义,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的掌握,合唱技巧的训练。
2. 教学难点:歌曲中个别节奏的准确演唱,合唱部分的协调配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唱祖国》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基本旋律,注意指导学生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唱,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教师讲解歌曲的歌词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3. 歌唱技巧训练:(1)教师讲解歌唱姿势的重要性,并示范正确的歌唱姿势。
(2)教师教授呼吸方法,让学生进行呼吸练习,提高歌唱时的气息控制能力。
4. 合唱训练:(1)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教唱合唱部分的音乐。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声部间的协调配合,注意合唱时的音量、音色和节奏的和谐。
5. 课堂实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演唱中感受歌曲的魅力。
(2)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信心。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歌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歌曲的复习,提高歌唱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歌唱祖国》。
2.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 学生能够在合唱中做到音准、节奏准确,音色和谐。
4.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爱国主义意义,培养爱国主义素养。
欢乐颂唱歌教学教案设计
欢乐颂唱歌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欣赏和理解《欢乐颂》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3. 通过唱歌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唱准《欢乐颂》的音高。
2. 学会正确的发声和气息控制。
3. 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团队配合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段《欢乐颂》的音频或视频示范。
2. 教师准备《欢乐颂》的歌词和乐谱。
3. 教师准备录音设备和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欢乐颂》的音频或视频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单介绍《欢乐颂》这首歌的背景和意义,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第二步:歌曲分析和练习(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欢乐颂》的歌词和音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表达方式。
2. 教师分段教唱《欢乐颂》的主旋律部分,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
3.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个组派出一位学生代表进行演唱。
第三步:发声和气息控制(15分钟)1. 教师讲解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气息控制技巧,鼓励学生放松身体,用腹式呼吸去产生声音。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声音发出的练习,注重声音的准确性和韵律感。
第四步:团队合作(20分钟)1. 学生按照自愿原则分组,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声部。
2.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各声部之间配合演唱,加强整体效果。
3. 各小组进行排练,互相帮助和改进。
第五步: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展示,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唱歌的重要性和乐团合作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欢乐颂》的文化内涵,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在唱歌练习中,学生也得到了歌唱技巧的训练,增强了音乐表现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配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声乐练习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发声和气息控制技巧。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用歌曲唤起孩子的情感共鸣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用歌曲唤起孩子的情感共鸣音乐在人类的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其效应不仅仅是带来愉悦和娱乐。
它还有助于孩子发展情感、感知和认知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促进社交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时期的孩子正是合适接受音乐教育的时期之一,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诸多认知和发展的能力不同于成年人,他们对音乐的反应有其特殊的个性。
本篇论文将结合实验的方式,分析探讨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用歌曲唤起孩子的情感共鸣的效果。
一、教学方法1、教学任务设计本教学任务要求大班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唤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就像提示宝宝们学习诵读一样。
在能够感受音乐的同时,让孩子们能够体会每个音符、每个节拍、每个旋律所具有的情感意义。
2、资源调配本教学任务所需的工具和资源有:(1)音乐器材:钢琴、小提琴、吉他、鼓、电子琴、口琴等。
(2)音乐媒体:音乐光碟、音乐软件、卡拉OK,这些媒体可以较好地诠释音符的意义。
(3)其他资源:配合唱、拍手、鼓掌、跳舞等能够增强参与度和互动性的工具、画板和绘画工具、学习笔记本,以及一些家长和志愿者。
二、实验过程1、教师讲解在进入音乐课堂之前,教师需要对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例如:本次课要讲唱“小燕子”,并请孩子们一起参与。
在具体讲解时,教师需要传递音乐的感性信息,孩子们的理性思考仍未发展完全,讲解需要以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展开,如唱歌、示范、制作幻灯片等方式。
在讲解的同时,配合一些肢体动作或示范学习,帮助孩子们容易掌握音乐的情感意义和技能。
2、音乐欣赏根据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大纲,音乐教师需要选择多种风格的音乐,既有传统的儿歌,也有现代的流行歌曲、电影配乐等。
每次听音乐时,请孩子们静静地听,在不同的音乐中体会情感的传递,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尝试用别具心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如:与画图结合,创作故事,配上唱歌等。
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孩子们的音乐感性体验,激发孩子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
3、唱歌练习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唱歌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点,通过对歌曲多次的练习,孩子们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方法有哪些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营造小学语文课堂氛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方法1、教师的良好教态促成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
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
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
当教师走进教师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精神面貌。
具体来说,要做到:1. 用微笑面对学生。
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
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2. 给予学生鼓励。
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教学亦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放下严厉的批评、呵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3. 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目光。
多夸奖孩子们“好极了”“你真棒”等,教师还可奖励学生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这样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学生才能不断进取,具有旺盛的学习兴趣。
2、重点、难点处设疑,突破认知结构矛盾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平铺直叙的讲解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但设疑过多又会使学生过分紧张。
《如何巧妙设计英语课堂》读后感何凡
初中英语课堂活动的巧妙设计与有效落实---《如何巧妙设计英语课堂》读后感江岸区堤角中学何凡实践性强是英语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
英语课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只有通过大量的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和交际用法。
设计好课堂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对于英语学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认真阅读《如何巧妙设计英语课堂》这本书,并结合自己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设计必须激发并吸引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透彻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因此,激发兴趣是促使学生乐于表达的有效手段,所以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引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唤起学生对学习的自觉追求,从爱学、会学最终到乐学。
因此,平时上课我会以多种教学活动相结合,如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励他们,培养他们的小组协作及团体精神,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接龙故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以组为单位,每人说一个句子,后面的同学要在复述前面同学所说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句子,让整个小组所说的句子可以组成一个意思连贯的故事。
如,第一个学生说,I’m a student . 那第二就说,I’m a student . I get up at six o’clock every day. 第三个就会说,I’m a student . I get up at six o’clock every day. First I have my breakfast. 第四个学生就可以这样说,I’m a student . I get up at six o’clock every day. First I have my breakfast. Next I read my book .第五个就说,I’m a student . I get up at six o’clock every day. First I have my breakfast. Next I read my book. Then I go to school .第六个会说,I’m a student . I get up at six o’clock every day. First I have my breakfast. Next I read my book. Then I go to school. At school, I study hard. 最后的学生就会说,I’m a student . I get up at six o’clock every day. First I have my breakfast. Next I read my book. Then I go to school. At school, I study hard. So I get good grades. 因为是小组活动,那么组员的先后顺序让学生自己决定,这样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基础进行安排和调整,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在其他组员的协作和帮助下顺利完成任务,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初中歌唱课程教案
初中歌唱课程教案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感等。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歌唱祖国》2. 唱歌技巧: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感3. 音乐知识:二段体歌曲结构、旋律进行、和声配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歌唱祖国》,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
2. 教学难点: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感。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课件、音响设备、乐谱等。
2. 课堂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唱一首简单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新课学习:(1)教师播放歌曲《歌唱祖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
(3)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进行、和声配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唱歌技巧训练:(1)呼吸控制:教师讲解呼吸的方法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
(2)音准把握:教师教授音准的概念和判断方法,让学生进行音准练习。
(3)节奏感:教师教授节奏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进行节奏练习。
5. 学唱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
(2)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3)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集体荣誉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唱歌技巧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歌唱祖国》,加强唱歌技巧的掌握。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歌唱祖国》。
2.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感。
3. 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初中音乐课演唱课教案
初中音乐课演唱课教案一、教材分析《青春舞曲》是一首富有激情和活力的歌曲,由著名作曲家聂耳创作。
歌曲以轻松欢快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展现了青春的活力和美好。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善于模仿和表现。
通过观察和了解,我发现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个性活泼,具有较强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欲望。
在课堂上,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与老师配合良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演唱《青春舞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了解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感受歌曲所展现的青春的活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珍惜青春时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青春舞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青春活力的歌曲《青春舞曲》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教学:(1)讲解歌曲背景和创作意图,让学生了解歌曲所展现的青春的活力。
(2)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美。
(3)分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一些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4)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音乐活动:(1)学生自主创编舞蹈动作,展示青春的活力。
(2)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展现自己的才华。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珍惜青春时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较强,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在合唱练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总结
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总结戏剧与民间艺术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总结,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总结1今年9月7日,我州召开戏曲进校园工作推进会,传达贯彻落实全省“戏曲进校园”工作鄂西片区推进会精神,总结交流前阶段工作,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借开学之际,掀起全州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新高潮。
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各县市根据自身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推进会上,恩施市教育局、咸丰县委宣传部、鹤峰县教育局、恩施市非遗中心作为基层单位代表,作交流发言。
--市文联、市非遗中心整合资源,将一批老专家、老艺人纳入戏曲教学库,积极开展戏曲讲座和培训,为各中小学校派去戏曲辅导员,充实专业教学力量。
--市在中小学校秋季学期课程中开设戏曲课,并将戏曲进校园工作纳入全市“农村学校艺术实验县”工作评价体系、“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评价内容,积极开展“戏曲工作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县结合实际,制定了戏曲进校园工作方案,明确“既普及戏曲知识,又培养后继人才”的工作目标,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小组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等多种工作手段相结合,实现县域全覆盖,乡镇有示范,县里有样板,剧目有特色。
--县选取京剧、豫剧、黄梅戏、咸丰南戏等经典剧目名家唱段,制作成光盘光碟,供学校在大课间、主题班会及课余时间播放。
利用音乐课、选修课开设戏曲课程。
县南剧团结合送戏下乡,将《女儿寨》《土司夫人》等南剧剧目送进中小学校。
7月15日至8月13日,--县举办了一次戏曲夏令营活动,向学生普及南剧的唱腔特色、起源发展、戏曲音乐、表演等基础知识。
如今,--县实小、二实小、县民中、县一中、中等职校等已建立--个戏曲社团组织,为校园戏曲群体和个人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
--县还在中小学校开展戏曲表演,将优秀人才纳入“艺术小人才”“艺术特长生”选拔范围,长期跟踪培养。
助力学生形成爱国情怀——初一音乐《祖国颂》教案课堂互动
助力学生形成爱国情怀——初一音乐《祖国颂》教案课堂互动。
一、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演化,积极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2)培养学生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
(3)提高学生爱国思想意识,增强自身的爱国心理。
2、教学准备在进行教学前,我认真准备了教案,包括歌曲《祖国颂》的相关背景知识、歌词,以及教学步骤和课堂互动内容等。
3、教学过程(1)歌曲演唱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跟唱《祖国颂》。
因为歌曲旋律优美、高亢激昂,唱起来非常容易上瘾。
我引导学生用学习音乐的态度来认真演唱歌曲,让学生领略到歌曲含义的深刻之处,引发学生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2)重要词汇表达在歌曲演唱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歌词,感悟歌曲的真正含义。
我对歌曲中出现的一些重要词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如“黄河滔滔”,“万里长城”,“丝绸之路”等,让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加深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3)文化深度研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我设计了一些文化深度研究的活动。
我分组让学生团队合作,通过查阅书籍和互联网,收集有关祖国文化方面的文章、图片和视频等资料。
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共同学习和探讨,让学生领略到文化传承和演化的重要性。
(4)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我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我设计了一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如进行文化拼图游戏,巧妙地融入了祖国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游戏中深入学习了解中国文化。
我还组织了学生团队进行歌曲翻译、演绎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容和内涵。
二、教学效果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和课堂互动,学生们对祖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学生们通过参与课堂互动,加强了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更好地理解自身的身份和使命,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怀和良好的民族精神。
他们不仅唱出了歌曲的旋律,“祖国妈妈我爱您”,更深刻地体验到了自己与祖国的共生共荣,也更自觉地肩负起了弘扬祖国文化的重大使命。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摇船调》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摇船调》教学反思下面是作者为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摇船调》教学反思(共含14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摇船调》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摇船调》教学反思壵馐乔岸问奔溲校课改展评月时我讲授的一节课,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谜语带给我们的快乐,希望能通过聆听和演唱等形式体会到谜语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以让学生从听觉入手,通过师生、生生等互动的形式进行有效的音乐活动,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学习歌曲,通过让学生感受摇船的韵律感,准确的把握歌曲的音乐形象。
环节一:本堂课中采用了学生喜欢的猜谜活动作为导入,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谜语的歌曲,触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因为歌曲《摇船调》中一共问了四个问题,我先范唱了歌曲中的第一段歌词,先让学生自己在画面中找出答案,接着学生聆听歌曲的第二段歌词,和自己的答案做一下比较。
为了让学生记住歌词,我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我来问,学生按节奏进行回答,很快就掌握住了歌曲中的难点节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反复跳越记号,为了让学生掌握它的用法,我采取的方法是利用身边上体育课立定跳远的踏板进行模拟讲解,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反复跳越记号的用法。
环节三:通过欣赏《摇船调》动画,运用律动让学生体会“摇船”的动作,感受其音乐形象,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船歌的特点。
通过介绍美丽的台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能够融入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好的表现歌曲。
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简单,在学唱歌曲环节中对于演唱技巧上与表达音乐上应更好,更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能。
篇2: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学反思我把自己这几个星期的教学心得做了一个总结和反思。
小学三年级的音乐课即唱歌课为主,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
我觉得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特别是课的后半部分)唱歌都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
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范文篇一:“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结题报告“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结题报告1课题研究综述1.1课题研究的缘起及相关背景唱歌是一门艺术,是人们用歌声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它最能直接抒发感情、愉悦身心,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器乐毕竟只是少数人能够接近的,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美妙的歌声既陶冶人的情操又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因此,唱歌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并热烈追寻、悉心研究的一门学问。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唱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歌词美、旋律美、音质美和意境美,还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完美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并在歌唱中受到歌曲的感染与启迪。
《音乐课程标准》对学生演唱的标准要求是:“能够用标准的音凋、节奏和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初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这里提到的自然声,本人认为其实是我们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对学生的首要要求。
然而,在生活中、学校的歌唱活动中以及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在唱歌时,唱着唱着就越唱越兴奋,越唱越大声,特别是唱高音时,简直是用全身力气扯着嗓子大喊大叫,轻不了低不下,高音喊唱,一片噪音,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喊唱”。
这种“喊唱”现象在小学低年级比较突出,中高年级也会有。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哈蒂警告说:“这种儿童自然的、带劲的、有生气的歌唱,特别是把全部声音都放出来甚至喊叫的歌唱,如果不加以正确指导,就会将许多孩子的良好嗓音一辈子给毁掉了。
”由此可见,“喊唱”会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发展,除了容易损伤学生稚嫩的声带使童声失去了原有的音色,还会影响乐感的培养不利于学生音高概念的形成;既破坏了声音的美感,还破坏了歌曲的艺术形象,更谈不上美的熏陶、美的享受,音乐教学就无法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表现力的目标。
“沉浸”体验,赴音乐的深度学习—以人音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上册《云》歌唱教学为例
“沉浸”体验,赴音乐的深度学习—以人音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上册《云》歌唱教学为例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堂转型迎来了新的挑战,核心素养成为了最关键的问题。
而核心素养需要深度教学的支撑。
“沉浸式”教学是实现音乐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人音版二年级上《云》歌唱教学为例,对“沉浸式” 教学的内涵、特征与实施策略展开阐述,提出音乐课堂教学要以“趣学” “深思” 和“践行” 为方向,通过思维浸润、情绪浸润和行动浸润,促进音乐课堂教学优化,让音乐学习走向深度。
关键词:沉浸式教学;深度学习;小学音乐深度学习是以学习过程的深入性和学习效果的深刻性为课堂教学实施的核心追求,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情感投入度、思维活跃度和行为专注度的交融统一”[1]。
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关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和意识的调动;二是关注以问题解决为基础的高阶思维的培养;三是关注学生在新情境条件下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前提下,沉浸式教学脱颖而出。
“沉浸式”教学是教师将教学目标润物无声地渗透在特定的实践活动或实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在课堂的沉浸状态下进行渐悟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实现音乐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
音乐学习需要以沉浸式的深度学习状态为追求,研究“沉浸式” 教学的内涵特征与实施策略,对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走向深度具有现实意义。
一、“沉浸式”教学的内涵与特征“沉浸”是内心的敏感体验和外界的环境熏陶,即主体和客体共鸣产生的一种认同感。
沉浸式教学以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审美价值,将原本抽象的平面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真实情境,融作品鉴赏审美于审美化的活动中,让学生完全浸入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自主体验、相互触动等形式,深度感知音乐的情感内容与艺术特点,形成相应的学习思维,使其“被动式”学习习惯转变为“生成性”学习能力。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为本体,以素养为导向,以体验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的新课堂样态。
从而多维度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育人的目的。
关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关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篇1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我对近几年的音乐欣赏的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
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
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
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
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初中英语教学应注重“三个因素”
初中英语教学应注重“三个因素”【摘要】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
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
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姻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
【关键词】主体作用合作课堂用语学生评语课堂初中英语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巧妙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教学技巧与技能和教学的创造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具体体现。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英语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
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厚与否和主动性与积极性的高低。
我们可以使用比较夸张的评价,如:“你有学习英语的天赋,以后你会是个翻译家,你是学习英语的天才,”等等。
这些较暖学生心窝的语言来评价他们。
2.巧妙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因此,课堂提问设计要优化。
设计不但要研究问题的类型、表达和提出的策略、技巧等,还要优化问题的标准和原则。
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师所提问题的质量及其所采取的提问策略直接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并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环境,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
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各种提问策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正确率,使提问能真正起到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高中教案音乐设计意图教唱
高中教案音乐设计意图教唱
教案的核心在于确保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实用的歌唱技巧。
为此,本次教案设计意图如下:
1. 歌曲选择:挑选适合高中生年龄段和声音特点的歌曲,既要注重歌曲的艺术性,也要考虑到它的普及度和传唱性。
例如,可以选择经典的民歌或是当代流行的优秀歌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热身活动:在正式教学之前,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和发声练习,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调整呼吸,为接下来的教唱做好准备。
3. 歌曲解析:对选定的歌曲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以及歌词的内涵等,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4. 分段教学:将歌曲分成若干段落,逐段进行教学。
针对每一段落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重复练习、模仿示范、情感表达等。
5. 合唱练习:在分段教学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强调声音的和谐与统一,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集体协作意识。
6. 表演展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表演,展示学习成果,同时增强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7. 反馈与总结:在教唱活动结束后,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案进行总结和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教学进度。
通过以上设计,我们旨在打造一个高效、互动性强的音乐教唱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歌唱技巧,还能够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地探索和表达,从而培养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初中教唱教案设计
初中教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青春舞曲》的旋律和歌词。
2. 培养学生对新疆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 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青春舞曲》的旋律和歌词。
2. 新疆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青春舞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 新疆音乐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新疆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学:教师讲解歌曲《青春舞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新疆音乐的历史和文化。
教师教唱歌曲,学生跟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学生跟随伴奏练习。
3. 练习与展示:学生分组练习,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展示。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新疆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青春舞曲》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新疆音乐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3.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六、教学延伸1. 邀请新疆音乐艺术家进行课堂表演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新疆音乐。
2. 组织学生参加新疆音乐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歌曲《青春舞曲》的曲谱。
2. 新疆音乐的伴奏音乐。
3. 相关新疆音乐的视频和资料。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背景、作者和新疆音乐特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展示。
4. 互动法: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
初中歌唱综合课教案
初中歌唱综合课教案课程内容:学唱歌曲《歌唱祖国》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歌曲《歌唱祖国》,并能够熟练地演唱。
2. 让学生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歌曲《歌唱祖国》的歌词和旋律。
2. 歌曲背景和意义。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高音部分和节奏。
2. 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教材。
3. 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歌唱祖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氛围。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歌词的节奏和韵律。
2. 教师教授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
3. 教师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和指正。
三、歌曲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意义和背景,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歌曲展示(10分钟)1. 教师让学生分组展示演唱歌曲,注意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2.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歌唱祖国》的意义和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乐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歌唱祖国》,让学生了解了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还能够理解歌曲的深层含义,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唱为中心,巧妙设计课堂
音乐课堂上,很多教师设计了各种教学手段来开展歌曲教学,但往往歌曲只唱了两三遍,在学生还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又开始了其他环节的教学,如加入器乐伴奏,歌表演、创编歌曲等,而对歌曲本身的内涵却完全没有体会和表现。
一堂课下来,有的学生完全不会唱本课学的歌曲,有的学生开始唱错的地方到下课还是唱错。
就歌曲教学而言,学生连基本的演唱歌曲都没有掌握,又怎么能开展好后面的音乐活动呢?因此,在以歌曲教学为中心的音乐课堂中,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以唱为中心,围绕唱来巧妙设计课堂教学,让音乐课堂飞扬出学生优美的歌声。
下面,结合歌曲《八只小鹅》,来谈谈音乐课堂的“唱的设计”:
一、教师示范唱——激发学生歌唱兴趣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范唱起着示范、点化作用,范唱与新歌的教学是否成功有很大的关系。
在新歌教学以前教师进行范唱,目的是运用歌声直接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新歌的内容、思想感情、风格等有一个完整、直观的印象,从而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喜爱,激发学习新歌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歌曲《八只小鹅》的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在多媒体画面的衬托下,我就设计了一段导语:我们来到小河边,瞧!这里不仅是小鱼小虾的天堂,猜猜看,还有谁也喜欢到这里来玩耍?边讲解边播放小鹅“呷呷”的叫声,在学生听出了是小鹅叫声的兴奋劲中,我趁热打铁抛出了这样一句话:听,它们一边玩,一边还在唱歌呢!说完,跟着伴奏音乐声情并茂地对歌曲
进行了范唱。
学生一下子就被老师近距离的歌声吸引住了,在老师清晰的歌声和形象的表情动作示范下,学生很快就了解了歌曲的内容和情绪,激发起了对学唱新歌的浓厚兴趣,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二、带着要求唱——提升学生演唱能力
带着要求唱就是在歌唱中提出演唱要求,比如在情绪上、强弱变化上、演唱方法等。
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比较、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来感悟和掌握,可以说“带着要求唱”是整首歌曲教学的关键所在。
对歌曲的演唱有了要求,才能赋予歌曲以生命力,否则就会变成“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别用这四种力度来演唱表现小鹅叫声的歌曲第一乐句,让学生在边唱边体会的过程中,感受不同力度的歌声所表达的歌曲的不同意境。
这种看似简单的练习丰富了学生对歌曲的认知,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技能,同时也为学生表现歌曲奠定了基础。
又如:当唱到“八只小鹅快快活活在玩耍”这句歌词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用歌声更好地表现小鹅的“快活”,教师分别用“连贯”和“跳跃”两种不同的歌声来演唱“快快活活”这个词,让学生体会、辨别哪种声音更恰当,学生一下子就从老师直观的歌声中找到了答案,并能用跳跃欢快的歌声把这句歌词唱好听了。
从学生前后不同的歌声对比中,能够感觉到“带着要求唱”对表现歌曲的重要性。
三、动作辅助唱——化解学生演唱难点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对歌曲的难点之
处,任凭教师怎样示范或者讲解,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一张嘴,不是旋律混淆了,就是音高唱错了,致使本来一节完整的课就在这些地方“卡了壳”,带来教学的遗憾。
针对歌唱中的一些难点,如果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动作加以辅助,就能巧妙地把难点化解掉。
在《八只小鹅》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八”字的音高是全曲的最高音,又在歌曲的开头,学生一下子找不到“高音do”,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就体现不出来。
我急中生智,让学生在“八”字这个节奏上用手做小鹅张嘴的动作。
随着小鹅张嘴歌唱的有力动作,学生一下子就把“高音do”的音高和强拍上的力度感觉找到了,教学的一个难点迎刃而解。
在歌曲的第四、五乐句“它们态度优雅,看来架子很大”歌词相同,旋律相似,学生一张嘴,就把相似的地方唱成了相同的旋律。
任凭老师怎样分析歌谱,还是有不少学生改不过来。
于是,我启发学生想象:在低音的旋律部分,仿佛是小鹅在躬身行礼;在高音的旋律部分,仿佛是小鹅在展翅高歌。
在练唱这两个乐句时,指导学生配以“躬身行礼”“展翅高歌”这两个动作。
有了形象的动作辅助,全体学生一下子就把正确的旋律找到了,并且把小鹅优雅的姿态用歌声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这个“用动作辅助唱”的教学环节还成了课堂上的一个亮点。
四、歌曲创作唱——开启学生音乐想象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
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
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启
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
而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
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开启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进行创作。
在学会了歌曲《八只小鹅》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话题:歌曲中的小鹅是那样地快乐,那能不能在歌曲中你认为恰当的地方加进“呷呷呷”小鹅的歌声,来更好地唱出小鹅的快乐心情呢?在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得出方案。
并且和学生一起投入地进行演唱练习。
经过学生创作后的歌曲,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歌唱欲望,学生显得格外地投入,歌声也更加欢快了。
接着,我又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河对岸的小鹅听到你们这么快乐的歌声,也想加入你们的歌唱中来,请同学们给它们来设计一下演唱形式,好吗?一下子,学生的创作热情给激发出来了,有的说用“对唱”的形式,有的说用“轮唱”的方法,还有的说把歌曲的合唱部分再进行反复演唱,以达到更加热闹、欢快的效果。
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用他们设计的唱法进行了演唱。
课堂里歌声飞扬,可以感受到这悦耳的歌声是从学生的心里流淌出来的。
正是对歌曲的合理创作演唱,开启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演唱歌曲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
悦,受到美的熏陶。
”这是新课程标准赋予我们的责任。
只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探究,体验挖掘歌曲中美的内涵,就能带领学生在歌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让音乐课堂歌声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