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与西方的火炮射程差距分析
鸦片战争中英武器装备比较(三):火药
![鸦片战争中英武器装备比较(三):火药](https://img.taocdn.com/s3/m/cd562e1a3c1ec5da50e270ad.png)
火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起源于炼丹术。
鲁迅先生曾感慨: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然而,与鲁迅先生的“想象”不同,古人发明火药后,首先就是应用于打仗,其次才是烟花鞭炮表演。
唐朝末年,火药已运用于军事方面,这比欧洲早了大概300多年,“鞭炮”是宋朝才出现。
很多人相信,蒙古西征将火药传入阿拉伯世界以及欧洲,并在以后的岁月里,轰碎了欧洲封建城堡和风光无限的骑士阶层。
近代以来,欧洲科技跨跃式发展,在火药和枪炮制造方面远远甩开了我们。
但直到鸦片战争开打,英国人枪炮里面装的仍是黑火药,与清军没有本质差异。
NO.1 科学的胜利黑火药(硝、硫、炭三元体系火药),也就是我们先人发明的火药。
这是一种有烟火药,历史上长期霸居火药制造类型榜首,直到18世纪被打破。
黑火药在制造过程中,硝、硫、炭的含量比对火药的爆炸效果有直接影响。
唐代时,硝、硫含量相同,为1:1。
到了宋朝,硝、硫的含量比为2:1甚至是3:1。
这与后世黑火药最佳配方很接近了。
1825年,英国化学家歇夫列里提出黑火药的最佳化学反应方程式:2K N O3+S+3C=K2S+N2↑+3C O2↑据此,在理论上,硝、硫、炭的配组比率为74.84%、11.84%、11.32%是制造黑火药的最佳配方。
英国按照这一方程式,配制了枪用发射火药(硝75%、硫10%、炭15%)和炮用发射火药(硝78%、硫8%、炭14%)。
这两种配方被西方各国确定为标准的火药配方。
反观清军,其火药配制仍是按照明末的配方。
战前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所采用的火药配方是硝80%,硫10%,炭10%(关天培《筹海初集》卷3)。
可以看出,该配方含硝量过高。
造成的后果就是火药容易吸潮,不便长久保存,爆炸效率低。
前面我们提到,早在宋朝时,人们就已经摸索出了火药中含硝量与含硫量的较佳比例了。
但我们需明白,古人发明制造的很多东西都是经验上的积累,鲜有理论上的层层揭示。
火药亦是如此。
没有基于现象上的科学分析,火药不可能得到跨跃式发展,何况还有阴阳五行这种玄学纠缠着火药。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武器装备比较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武器装备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f07abf658f5f61fb636661b.png)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武器装备比较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一次战争,那么你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武器装备比较,希望能帮到你。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的兵力是英法联军的数倍,但是战争却一败再拜,究其主要原因,则是武器装备差距太大。
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装备是什么呢?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装备要从战争双方对比来看。
虽说火药是中国发明并且传到西方的,但是真正将其用在武器上的是西方国家。
在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争中,他们用到的侵略武器就是利用火药制造的洋枪洋炮。
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军队中也配备了枪炮弹药,但是这些武器装备砸英法军队的武器面前完全不够看,何况更多的清军士兵手里拿的还是大刀长矛。
据史料记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清政府士兵手里拿的是大刀长矛以及弓弩,剩余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虽然用的是火器,但是也仅仅是射程不足已一二百米的鸟枪,抬枪,子弹的射出时间是一分钟左右一发;另外拥有的大炮其射程也就只有一千米左右,并且使用的是实心弹,杀伤力非常的小。
在说英国军队手中的武器,所有的士兵手中全部是步枪,最低射程是两百米,一分钟可以发射三枚子弹,另外英国军队手中的大炮射程在两千到三千米之间,配备的弹药除了少量的实心弹之外,还有杀伤力非常大的开花弹和霰弹。
当然英国还有军舰,这些军舰中最大的长有三十多丈,分为上中下三层,可以安装七十多尊大炮,中号的也有两层,能够配备三十到四十尊大炮,除了军舰上配备大炮之外,轮船上也装有十尊大炮,以上便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英双方的武器装备。
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装备双方相差过多,所以即使清军数量庞大也无济于事。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的战争,那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哪些呢?首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英国和法国,但是英法联军敢于再次发动战争,是因为背后有美国和俄国作为支持者,并且在随后的战争中俄国和美国也加入了,而且还在中国战败后同中国签订了很多对中国来说并不平等的条约,所以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参战的国家应该有是四个,分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和俄国。
明清两朝红夷大炮的射程问题再析 刘鸿亮 宋琳
![明清两朝红夷大炮的射程问题再析 刘鸿亮 宋琳](https://img.taocdn.com/s3/m/eeefacd18bd63186bcebbc3a.png)
23
10 ∶5
50
25
60
30
虎唬铳 铁弹 60~100 斤 70
35
10 ∶5
100
50
90 0
1. 12 4622 5. 75
95 0
1. 18 4728 5. 88
1000 1. 244 4655 5. 79
1060
1. 32
460 0
5. 72
2000 2. 488 8900 11. 1
4000 4. 976 16000 19. 9
4. 从明末一些具体战役来看, 重型红夷大炮最大射程应在5、6 华里之内。如崇祯四年至
中国火器落后于西方的时间节点及原因初探
![中国火器落后于西方的时间节点及原因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36e30c0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a.png)
第三十一卷总180期自然辩证法通讯V01.31,S u m No180 2009亮2强JOURNAL OFD I A LE C Tl C S OFNATURE No2,2009中国火器落后于西方的时间节点及原因初探李婷婷朱亚宗(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3)摘要:作为火器发明的故乡,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具有无可争议的先导优势。
自13世纪始,火器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并逐渐后来居上,比中国火器为优。
然而,这一优势的逆转具体发生在何时,学术界意见并不一致。
本文比较了中西火器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指出19世纪中期为二者形成实质性技术差距的时间节点,并从技术及社会两个层面分析了优势逆转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火器比较技术差距时间节点 [中图分类号]/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0—0763(2009)D2一∞70一仍火器首先由中国发明,正如李约瑟所说,“从最早发现火药配方到射出与内膛口径吻合的弹丸的金属管状枪的完善,这整个过程在中国演进时,其他民族对此还一无所知。
”【1】唐哀帝天佑元年(904年)火药已经被应用于军事,出现了最早的火药兵器,E2J300多年后,火器才在13世纪末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此后火器在亚欧大陆都取得了不同的进展,直至16世纪,两者的发展是相对独立的。
16世纪后,中西交流渐次频繁,火器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被置于比较的背景之上。
人们在交流中(多以并不和平的形式)发现,融入欧洲的技术传统和设计风格后,火器再返中国时和明初的中国火器相比已具有明显优势。
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个问题,即中西火器何时呈现出实质性的技术差距?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给出的答案并不一致。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火器史专家王兆春认为,16世纪后期是中西火器技术发生转折的时间节点,并在其多本著作中有所体现,如《中国火器史》中写道:“在16世纪以前,我国火器的研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6世纪末叶,我国古代火器创造性研究的势头已经减弱,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也逐渐减少,即使能在一些单项上有所进展和成就,也不足以推动我国火器研制进入新的创造性的发展阶段。
鸦片战争中的中英对比
![鸦片战争中的中英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eba8e1aa02d276a200292ec3.png)
中英海军舰船对比
清 朝 北 洋 水 师 船 只
中英海军火炮对比
01 02 03 04 05
目录
catalog
中英火炮对比
01 02
03
04
05
目录
catalog
中英海军火炮武器差距
清军大炮虽然在技术原理上与西方处于同一水平线,但 在铸造工艺和射速、射程等方面则处于明显劣势。
中英步兵武器对比
01 02
硬实力不足
清军败于技不如人,鸟枪钢刀不是 “船坚炮利”的英军的对手
一
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无方
清军与英军在军事科技上并无太大差 距,清军是败于政府腐败无能、指挥 无方
2012
失 败 原 因
以上皆有
清军不仅武器装备落后,在管理指挥 上更是迂腐落后
2013
中英海军舰船对比
01 02 03 04 05
目录
catalog
1840-1842
历 史 上 的 鸦 片 战 争
01
02
03
04
05
目录
catalog
鸦片战争简介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满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 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 但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 对华战争的拨款案。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 海口,鸦片战争就此拉开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火炮的技术比较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火炮的技术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776540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c.png)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火炮的技术比较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英两军的火炮主要都是17世纪以来欧洲普遍采用的前装滑膛炮,其内装火药都是黑火药,这种基本的技术原理决定了中英火炮从质的意义上讲,还属于同一技术时代的产品。
但是,因工业革M发生与否的影响,此时的英军火炮从数量意义上讲,在其设计思想、炮身材质、铸造工艺、彈藥质量、火炮射程、舰炮品质、火炮机动性、射击精度和射速等技术关键之处优于清军火炮。
这些技术关键之处,显现了中英双方火炮技术的巨大差距。
【正文】发生在1840年7月~1842年8月期间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和近代史的开端,而在英国史书里边,除非比较详细或专门性的著作,是很少提及的。
可以认为,此时期的中英双方船炮性能的问题是谈论其它一切问题不可回避的前提。
时人在奏章或私家著述中,谈到英军“船坚炮利”的共计66人。
有学者认为:当时清军所使用的主要武器是冷兵器或早期时代的弓、火绳枪、剑和矛,根本无法与西方侵略军相抗衡。
也有学者认为:“清朝的大炮虽不及西方68磅级炮之威力,但对于彼之中小型火炮至少可以不相上下。
”③ 笔者认为,中国在战争前后,一则因是封建的生产方式,二则在本应达到的制作工艺水平上,由于受落后的社会制度内部种种因素的制约,存在着一些问题。
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使清军自铸的火炮在炮身设计、铸造材质、工艺、彈藥、炮架等技术关键之处普遍存在着加工粗糙、费工费时、质量粗劣的问题,这些技术关键之处,显现了中英双方火炮技术与性能的巨大差距。
一、中英双方火炮的设计思想及种类方面鸦片战争前后,清军火炮大多是以重量作为衡量其性能优劣的依据,这远远没有以炮身与口径比例搭配为主要性能参数科学合理。
当然,“模数”的设计思想,部分火器制.造者也将之视为标准来对待。
即以口径的尺寸为基数,按一定比例倍数设计火炮的各个部分。
此时,除中央统一制.造以红夷炮型为主导的前装滑膛、以火绳点火的火炮外,沿海各省制.造了大批火炮。
试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试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43955e6c011ca300a6c390ae.png)
战争的原因同:两起战争皆因鸦片而起,都以清政府丧权辱国为结局。
同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和掠夺中华民族罪行史的一部分。
异: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夺取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决议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入侵中国,但是,他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对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
希望通过战争加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赖神父事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发展。
过程同:两次战争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赔款,割地。
异: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从英军封锁珠江口到《穿鼻草约》的签订(1840)第二阶段:从清政府对英宣战到《广州和约》的签订。
第三阶段:英军的扩大侵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战争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1:额尔金率领的英军和葛罗率领的法军组成联军,1857年2月攻陷广州。
2:在广州成立占领委员会,卖国贼柏贵任广东巡抚,为外国侵略在维护殖民秩序。
3:英法舰队北上占领天津。
俄美公使随同前往进行“调停”,伪装“中立”。
4: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
5: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6: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7:英法两国侵略目的达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总而言之A,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B,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C,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D,订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了七个条约.结果同: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异:A,开辟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只开5口,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11处,英增割九龙司,沙俄割去我国东北,西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B,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影响同:锁国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百年史是贫穷落后屈辱挨打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方实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方实力](https://img.taocdn.com/s3/m/c6ca7dd6b52acfc789ebc9e1.png)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方实力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一个阶段,英法联军一共投入了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有法军一
千人,但是中国方面战败,这其中有武器装备落后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因为清政府内部
的腐朽所导致的,军队战略落后,同时士兵素质差,内部不团结等。
第一阶段中国战败后,双方签订了《天津条约》。
在战争进入第二阶段,英国投入的军队人数在一万八千人左右,法国有七千人,同时还有战舰越两百多艘,这次战役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最终占据
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并且烧毁了圆明园,中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就总体而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一共投入的兵力在两万五千人以内,其中
主要是英国军队,占侵略军总人数的一半多,在说中国方面的兵力,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
记载,但是就伤亡人数方面则记载为与英法联军的投入兵力相差不远,由此可以得出,在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投入的兵力是非常大的。
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方面中国是
具有压倒性的胜利的。
101人伤亡联军
215000人伤亡清军参战20万,伤亡却21.5万。
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和天津战役中,并没有双方明确的伤亡记录,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城时,清政府已经卷轴铺盖逃跑了,所以双方也没有进行交火,但是英法联军对华夏人民采
取的侵略方式是烧杀抢掠的,由此可以推断出,华夏人民伤亡惨重。
另外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华夏内部的农民起义运动也进入到了高潮,所以当时
的清政府对侵略者采取了放任,转而镇压起义军,甚至在起义难以镇压下去后,联合侵略
者一起镇压起义,这样的行为,无形中更是加大了华夏人民的伤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清朝时期与明代火炮技术的比较
![清朝时期与明代火炮技术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a96497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1.png)
清朝时期与明代火炮技术的比较在承德、故宫收藏着不少满清文物,其中有从多尔衮到顺治时代的留下的御用武器、亲军武器,不过是弓箭、刀矛,甚至有狼牙棒。
这些武器都十分沉重粗大,一个现代的健壮男子多半别想使动,挨一下更不得了。
比如箭簇有小孩的手掌那么大,铁剑则根本是一根大铁棒,看起来象杨过那把剑……这是什么样的人才可使用的装备啊?在《东北亚的兴起》中介绍的沈阳故宫博物馆里,收藏的努尔哈赤的兵器:“半寸多厚的背,超过一米六长的刃,再加一尺半长、粗得吓人的刀柄,这么沉重、这么长的刀,文字注解居然是‘努尔哈赤用过的单刀’!还有他那一人多高、直径超过八公分的弓…宽大得像把小扇子的“枪头”,巴掌那么宽、十几公分长的“箭头”……而“展出的明军箭头重量为努尔哈赤的御用箭头九分之一”……可见当时明朝军队在冷兵器上的劣势十分明显。
JARED DIAMOND在《第三种猩猩》和《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指出,“农业的产生使得社会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增加,但人们的体质却下降,这在古人的遗骨上可以发现证据。
(土耳其在冰期结束前的狩猎采集族群的男子平均身高是177.8厘米,到农业兴起后的6000年前身高降到160厘米,即使现在也还没恢复到古代的水平)这是因为狩猎采集族群的食物种类繁多,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适当。
而农人的食物大部分是富含淀粉的农作物,因此得到的是廉价的热量,付出的代价是营养不良。
”文物收藏和生理分析均显示,狩猎状态的游牧部落与已经进入农耕文化的中原民族相比,在冷兵器方面确实具备先天的优势。
所以农耕文明对抗游牧部落必须使用火器,不过明朝的火器还不够成熟,后金军冲锋是用死兵战术,火器齐射后死兵倒下了,后面还有轻骑,在阵前500米只有一分钟不到的时间进行射击,就算有轮换射击也不能保证不短兵相接,那时候单单只凭借火器——枪械(铳)或短炮(佛郎机),是不能达到完全压制骑兵的作用,这两个兵种不能独立作战。
西方对于这个问题只有等到机枪出现以后才完全解决,之前的拿破仑时代轻骑兵也是重要的机动力量。
鸦片战争中清军武器不比英军差
![鸦片战争中清军武器不比英军差](https://img.taocdn.com/s3/m/6caabb6bcaaedd3383c4d333.png)
来 。 更 麻 烦 的 是 ,火枪 是 队 列 齐发
的 , 那 么 多枪 一 齐发 射 ,许 多士 兵 根
本 不知道 自己有没有 开枪 ,有没有哑 火,往往 多次装 弹,把枪 管塞得 满满
的
清 军 火 炮颇 为畏 惧 ,屡 屡 惊呼 “ 猛
烈 ” 、 “ 害” 。 厉
程近 、射速低 的 武器 ,战 斗 中,白刃 战 常常 是 不 可 避 免 的 。 在 刺 刀 发 明
前 ,滑 膛 枪 兵 必 须 有 长 矛兵 保 护 。 刺
刺刀改变战术
清军 火枪 火炮跟 英国相 差不 多 , 弓箭还 要厉 害一 些 ,但怎 么还是输得
那 么惨 呢 ? 首 先 说 说 英 军 装 备 的 一 样 不 太起
眼 的 武 器一 一 刺 刀 。 滑 膛 枪 是 一 种 射
达 3 至5 的大 口径 火炮 ,要在 英 军 吨 吨
度 减 低 。 可 是 , 火 枪 连 续 发 射 后 ,一
来 ,来 不及 用在 这 种 枪 上 。 带有 膛 线、射程 远 、准确率 高的线膛枪 ,就
我 们 可 以 得 出 一 个 结 论 , 英 军 燧
发 滑 膛 枪 每 分 钟 发 射 3 ,命 中 率 发
样 会 因枪 管 发 热 ,造 成 炸 膛 ,或 者 子
9 %;清军鸟枪 每分钟发射2 , 中 0 发 命
率7 %。假 设 两军 士兵各 1 名 ,射 击 0 0
弹威 力减 弱的情 况。 弓 的 穿 透 力 甚 至 比 火枪 子 弹 更 强 ,神臂 弓的箭可 以穿透两层铁 甲, 而普通 火枪 子 弹做 不到 。不过 ,箭的
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华英法联军的线膛火炮及其在华的传播
![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华英法联军的线膛火炮及其在华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352480e752ea551811a68721.png)
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华英法联军的线膛火炮及其在华的传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西主导型火炮尽管都是前装滑膛炮,但侵华英法联军的火炮技术却正处于从前装滑膛向后装线膛的方向发展。
英军在陆海战中部分地使用了刚发明的后装线膛、发射锥头柱体炮弹的阿摩士壮火炮,法军使用的拿破仑前装线膛铜炮为其特色。
线膛炮的性能比滑膛炮要大得多,致使侵略军在与清军对垒时,其炮力发挥充分。
欧洲炮制的完善有一个过程。
阿炮在欧洲的竞争对手是德国的克虏伯炮,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式前装线膛阿炮和德式后装线膛克虏伯炮一直是清人最倾向购买的种类,但由于清人对德国军事的仿效,“炮用克虏伯”的原则逐渐成为其共识。
阿炮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加速了清军近代化的历程。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西火炮是最为得用的武器。
侵华英法联军在1860年7月以来的第三次大沽口中西之战中,“共*****人;携炮1095门,火炮比例占5%;1~6级各类木质或铁壳战船共144艘,其中蒸汽船119艘(风帆和螺旋桨驱动的木质炮艇占主导),占82.6%的比例(铁壳船共15艘,占10.4的比例),此外还有215艘木质商船辅助之”。
①炮艇载炮数虽少,但因解决了火炮机动性的问题,可以越造越大(最大炮重达112英担/5689千克,最大炮弹达110磅/49.94千克),自然性能增强。
英军主导性火炮仍为传统的前装滑膛炮,但已部分地使用了刚发明的后装线膛、发射锥头柱体炮弹的阿摩士壮火炮(以下简称“阿炮”)。
法军火炮大致和英军相同,但以使用了拿破仑12磅弹前装线膛铜炮为其特色,但实质上是对英国弃而不用的轻型12磅弹炮的仿造而已。
线膛炮的使用对于海战的影响,比装甲舰要大得多。
如此在陆海战场上,英法侵略者可以凭借军器的优势而致清军于被动地位。
至于英军使用的包括阿炮在内的火炮分类的史料如下,如1860年8月21日的大沽口石头缝炮台中西之战,英陆军司令格兰特爵士(Grant,1808-1875年)称:联军共有3500人,英军的重炮包括4门8英寸(20.3厘米)口径的大炮,2门20.3厘米口径的榴弹炮,2门发射32磅弹的大炮,3门20.3厘米口径的臼炮;轻型炮为2个阿炮兵连,2个发射9磅弹的炮连,1个发射康格里夫火箭的火箭连。
鸦片战争中英军事力量对比ppt课件
![鸦片战争中英军事力量对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f3252db0717fd5360cdc9c.png)
清军水师主要有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船有数百艘 但船小、炮少,在航率低。
3
5、防御工事
(1)城:包括城墙、城门、护城河等
(2)炮台
清朝武器装备落后西方的原因:
自康熙朝后,中国战争规模缩小;清朝武器装备管理体制,规定兵器的型制、 工艺、工价、料价等,限制了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 而西方进入殖民时代,各国始终把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放到最优先发展地位。
比较而言,清军鸟枪缺陷: 枪身太长(装药、填弹和射击均为不便); 点火装置落后(风雨天效能极差);性能上射速慢、射程近; 制造工艺落后,影响射击精度。
另外,清军鸟枪太长无法再装枪刺;清军尚未全数配备鸟枪,鸟枪手与刀矛弓箭手 比例约为5:5;无定期修造更换制度。
1
2.火炮
与英军相比,清军火炮在样式及机制原理上大体相同,两者差别主要在于制造工艺 引起的质量问题上,主要表现在:
二、兵力与编制
(一)中英兵力对比
清朝:总兵力约80万,其中八旗兵约20万,绿营兵约60万 英国:总兵力20万,正规军约14万,国民军约6万 鸦片战争中,英国远征军动用军舰28艘,(装备火炮约800门),各种船只 约80艘,兵力最多时约为2万。与清军总兵力相比约是1:40。
4
清朝实际动用兵力约10万人,与英国远征军相比约是5: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清军绿营
总督 ( 督标 约2—5营)
巡抚 ( 抚标
2—3营)
提督 (提标
3—5营)
镇 总兵 (镇标
2—5营)
协 副将
营 参将、游击、都司、守备
汛 千总、把总、外委
5
特点:营的编制人数不固定,从200至1000人不等;驻防分散;须承担各 种差使。
鸦片战争时中英双方武器装备之比较
![鸦片战争时中英双方武器装备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5ade4918762caaedd33d438.png)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不是偶然的,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是一个重要原因。
英军已进入初步发展的火器时代,而清军仍是冷热兵器混用,可作一番比较。
1.兵器清军使用的冷兵器主要有刀矛弓箭等,热兵器(即火器)并不是中国发明研制的,而是仿造明代从西方引进的“鸟铳”、“佛郎机”、“红夷炮”等,其形制功能比英军落后了200多年。
例如,清军使用的鸟枪,枪长2.01米,射程约100米,射速为l—2发/分钟,且质量低劣,严重老化,有的使用了166年尚未更新换代。
而英军则配备了在当时世界上相当先进的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和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
前者枪长1.16米,射程约200米,射速为2—3发/分钟;后者枪长1.42米,射程约300米,射速为3—4发/分钟。
这样的射速、射程都是清军的鸟枪所无法企及的。
编辑。
2.火炮清军火炮与英军火炮在式样和机制原理上大体相同,主要差别在于制造工艺和质量。
①在铁质方面,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冶铁技术进步显著,为铸造高质量的火炮提供了高纯度的优质铁;当时中国的冶铁技术落后,炉温低,铁的杂质多,使造出的火炮十分粗糙,气孔气泡多,放炮时很容易炸裂,伤及炮手,且填充的火药量少,威力不大。
②在铸炮工艺上,英国已使用了铁模等工艺,火炮的各种尺寸比例和火门的设计较合理,射击精确度高;当时中国还沿用落后的泥模工艺,铸件毛糙,不懂各种尺寸比例和火门的设计,射击精确度低。
③在炮弹种类及质量上,英军装备的有实心弹、霰弹、爆破弹等性能不同的炮弹;而清军使用的只有一种效能最差的实心弹,且有弹体粗糙和弹径偏小的缺陷,影响了射程和射击精确度。
清军在火炮管理上也很落后,没有建立定期造换制度,任凭风吹雨淋,炮身锈蚀,有的火炮竟是明代铸造的,严重老化,几乎不能用。
3.火药由于科学的发展,英国已掌握了火药爆炸的化学原理,自然也掌握了火药的最佳配方,即枪用发射火药为硝75%、硫10%、炭15%,炮用发射火药为硝78%、硫8%、炭14%。
两次鸦片战争的对比介绍
![两次鸦片战争的对比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fcd0a3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1.png)
两次鸦片战争的对比介绍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那么你了解两次鸦片战争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两次鸦片战争的对比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两次鸦片战争的对比介绍在近代史上的一些中西方战争中,两次鸦片战争比较广为人们所知。
通过这两次鸦片战争比较,历史学者发现两次鸦片战争之间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是,两次鸦片战争的主要策划者都有英国,英国是这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负责人。
通过战争,受益最大的就是英国。
两次鸦片战争的性质也都是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性战争,并且在这两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都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每份条约都毫无例外地伤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都使得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
通过两次鸦片战争比较,也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是两次战争发生的背景不同,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在虎门销烟之后英国人恼羞成怒下发动的侵华战争。
第二次是西方列强普遍完成工业革命之后,趁着我国国内发生太平天国运动而趁火打劫。
并且第二次鸦片战争相比于第一次,侵略的国家除了原有的英国之外,法国也派出了侵华军队。
美国和沙俄也趁机大发战争财,成为了英法联军的帮凶。
第一次侵华并未造成我国文化上的损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焚毁了我国建筑史上的最高杰作--圆明园,这是一笔无可估量的损失。
并且第二次战争已经深入我国包括京畿在内的内陆地区,对我国的危害相比于有过之而无不及。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损失情况中国就鸦片战争损失严重,当然这种损失不是简单的数字用来衡量的,它包括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
关于鸦片战争损失具体如下:政治上,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同英法俄等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丧辱国权的不公平条约,损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
其中领土接近200万平方米,包括香港等地,主权包括关税权、领海权等权利,由此中国半殖半封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对一个国家的意义重大,中国每一代领导人都在为此做最大努力,一直到现在2016年中国的一些领土都没有收回。
14-17世纪中西火炮对比 二战吧
![14-17世纪中西火炮对比 二战吧](https://img.taocdn.com/s3/m/b86f211ecc7931b765ce1520.png)
1.火炮的萌芽-14世纪朱元璋时期,明代火炮以碗口炮和短炮为主洪武十年铁炮,是较为人所知的明初大炮,但其实很多人是只闻其名不识其身明代的碗口炮记载当然,明初还有使用的号炮总之,明代初期的火炮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以铸造为主收起回复∙3楼∙2014-08-31 19:09time习惯沉默: 你不是说汉字只能用来造谣么?你这伪大神怎么又出来造谣了?有本事别JB用汉字发帖啊。
用洋大人的字多好,又省时又高贵。
2014-8-31 20:32回复lzs201522: 回复 time习惯沉默 :脑残赶快滚,连我说什么都不知道,恶心2014-8-31 20:33回复time习惯沉默: 回复 lzs201522 :看吧,又在造谣了。
你不是说汉字都只能用来造谣么?你不是说中国网络就是造谣网络么?你不是说汉文化就是造谣文化么?怎么还在这儿造谣呢?快滚去你洋大人的脚跟前趴着,洋大人才能让你免受造谣的苦难。
洋大人就是高贵。
2014-8-31 20:36回复lzs201522: 回复 time习惯沉默 :脑残赶快滚,要我翻出原帖么,拿出证据啊,屁股决定脑袋的渣渣2014-8-31 20:38回复time习惯沉默: 回复 lzs201522 :要决定也是我的屁股决定你的脑袋,要不然你怎么说出“汉字只能用来造谣”这种神论?快去跪舔洋大人,让洋大人这个史学界良心来拯救你。
洋大人就是高贵。
2014-8-31 20:41回复我也说一句还有9条回复,点击查看lzs201522大校13而西方的火炮呢以简陋的火炮为主回复∙4楼∙2014-08-31 19:13∙lzs201522大校13当然,西方火炮也有大型火炮,但是非常不成熟收起回复∙5楼∙2014-08-31 19:14强相对作用力: 卧槽,打脱穿!2014-8-31 20:20回复水柜突击: 回复强相对作用力 :笑尿2014-8-31 21:00回复低标号水泥: 回复强相对作用力 :2014-8-31 21:16回复艾辛格城管队长: 这个时候土鸡的炮才是最好的2014-8-31 21:18回复lzs201522: 回复艾辛格城管队长 :土鸡的炮也是西方铸炮专家造的2014-8-31 21:19回复我也说一句还有1条回复,点击查看lzs201522大校13总而言之,在火炮方面,洪武时期的火炮和西方火炮基本没有差距,甚至领先,洪武短炮一样的千磅火炮,在西方算的上非常先进的武器回复∙6楼∙2014-08-31 19:18∙贴吧游戏即使战斗到只剩最后一颗子弹,我也要送给我的敌人!生死狙击,等你来战!∙推荐来自贴吧游戏∙2014-08-31 19:23∙lzs201522大校132.西方的大发展-15世纪在西方火药价格降低和锻造技术上升后,西方出现了许多现在来看也算巨兽级别的火炮mons meg口径:510mm射程:2.1英里石弹重量 175 kg自重 6.6 t炮长 406 cm制造年份:1446年Bombard-Mortar Of The Knights Of Saint John Of Jerusalem藏于巴黎军事博物馆炮弹重量:260千克1480年生产重3446千克图片来自:lzs201522的百度相册百年战争遗留在 Mont-Saint-Michel.的大炮遗弃时间1434年Ghent cannon口径 660 mm现处于Ghent市造于十五世纪早期自重8 t长度259 cm炮管长度 144 cm炮弹口径76–88 cm (conical muzzle) 弹重 690 kg口径 80 cm (ball diameter)最远射程 600 m收起回复∙7楼∙2014-08-31 19:23扎波罗热哥萨克: 这算是皮里尔也叫射石炮炮弹很给力可惜打不远2014-8-31 21:10回复lzs201522: 回复扎波罗热哥萨克 :bombard吧,砸墙专用2014-8-31 21:11回复人生难寻一赫本: lzs201522: 这货一炮打出去的都是哗啦啦的钱啊2014-8-31 21:19回复M2014GAUSSGUN: 回复人生难寻一赫本 :威力,有没有现在一发RPG那么大2014-8-31 21:32回复人生难寻一赫本: M2014GAUSSGUN: 射石炮一开始专精攻城,你说有木有rpg强?2014-8-31 21:37回复我也说一句还有1条回复,点击查看lzs201522大校13而炮兵阵地的引进,使火炮的威力大大加强当时几乎无敌的瑞士方阵,则败在火炮+骑兵的复合使用上收起回复∙8楼∙2014-08-31 19:25猪湾的spy: 勃艮第大炮吗2014-8-31 20:50回复lzs201522: 回复猪湾的spy :对,勃艮第的炮兵部队2014-8-31 20:51回复杨1993: 大胆查理还真是一个大胆的军事改革家,就是死的太2014-8-31 21:13回复我也说一句∙大海里的海贼中尉7好贴顶回复∙9楼∙2014-08-31 19:30∙来自Android客户端lzs201522大校13而明代这一时期的炮就明显开始落后于西方明代这一时期威力最大的大将军炮,也仅仅只有千斤重七磅炮的水平回复∙10楼∙2014-08-31 19:34∙lzs201522大校13回复∙11楼∙2014-08-31 19:41∙lzs201522大校13而明军当时的“大将军炮”明军早期的“铜将军”炮正德六年铜炮徐州卫出土铜炮回复∙12楼∙2014-08-31 19:43lzs201522大校13三将军、四将军铜炮宣化常峪口出土之轰雷将军炮1990年,辽宁省盘锦市沙岭镇出土"大明弘治年制,飞电肆佰玖拾号"铜炮回复∙13楼∙2014-08-31 19:43∙lzs201522大校1314世纪的野战炮十五世纪野战炮,文物回复∙14楼∙2014-08-31 19:46∙棘背龙大帝上校12一开始看到中国火器领先觉得这不应该是冷吧众发的帖收起回复∙15楼∙2014-08-31 19:47∙来自Android客户端lzs201522: 我是兔小将,怕不怕2014-8-31 20:28回复我也说一句∙任vincent上尉8可以插一下嘛回复∙16楼∙2014-08-31 19:48∙巴拉巴拉烦人精少校10我这个明黑瞬间高潮了收起回复∙17楼∙2014-08-31 19:51M2014GAUSSGUN: @大明工业化 @大清用的全是大明造火器2014-8-31 21:32回复lzs201522: 回复 M2014GAUSSGUN :@天启核弹头@红衣电浆炮@三眼加特林@劈山虎蹲炮@金属风暴迅雷铳2014-8-31 21:34回复M2014GAUSSGUN: 回复 lzs201522 :@大秦机器部队 @大秦变形金刚@大秦歼星弩 @大秦装甲战车2014-8-31 21:36回复大秦歼星弩: 回复 M2014GAUSSGUN :2014-8-31 23:15回复我也说一句大校133.发展与停滞-16世纪十六世纪时西方火炮继续发展,野战炮向轻型和远程发展,舰炮向大威力和远程发展同时出现了后装炮收起回复∙18楼∙2014-08-31 19:51西瓜H盖饭: 最后一个我喜欢2014-8-31 22:10回复我也说一句lzs201522大校13加工大炮的方式也出现了革命性的进步高炉炼铁,钻炮都出现了,而这样的生铁炮成为了海军的制式武器一百到两百门炮,记住啊,看看郑氏海盗多少门炮。
鸦片战争17:敌我双方武力对比
![鸦片战争17:敌我双方武力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01eaa9d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a.png)
鸦片战争17:敌我双方武力对比下面具体看看中英双方武力存在怎样差距,这个差距不是一般的数量或质量差距,而是两种物质和精神状态间的差距:一个是资本主义生机勃勃时代的军队,一个是封建社会腐朽没落时代的军队。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差距。
一、数量对比先看一下数量对比,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全国有80多万正规军,其中八旗20万,绿营60多万,而敌人将要入侵的粤闽浙苏四省具体情况如下:广东6.8万余绿营部队,其中水师2万余人,有战船400余艘,其中外海水师1.4万多人,内河水师不到6000人。
福建6.3万多绿营部队,其中水师约2.6万人,战船300多艘,全部为外海水师。
而台湾水师就有1.3万多人,占水师总兵力的一半。
浙江4万余绿营部队,其中水师1.6万多人,战船300余艘,外海水师1.1万多人,战船100多艘。
江苏5万余绿营部队,其中归江南提督节制的是2.3万多部队,其余归南河总督和漕运总督节制。
水师1.4万人,战船275艘。
粤闽浙苏四省绿营20多万,水师7万多万人,战船一千多艘。
另外,四省各有几千到上万的驻防八旗。
当时四省水师囊括了全国水师兵力的绝大部分,山东、直隶、奉天也有少量外海水师,但规模不超过两千人,聊胜于无。
清朝沿海各省水师战力从南到北依次减弱,北方是政治中心,但海防极弱。
另外,根据不完全统计,鸦片战争前,清朝全国旧存红衣火炮7100多门,战区四省旧存3560余门,战争期间全国新造火炮4000余门,战区四省新造2800余门。
鸦片战争前,英国有军队20万人(内有6万国内警卫部队),侵华军队是7000多人,其中海军3000人,陆军4000人。
参战的16艘战舰中,3艘是载炮74门的三级战列舰,其余为载炮10-44门的中小舰艇。
32艘其他舰船中,27艘为运输船,4艘蒸汽船(载有少量火炮),1艘部队运输船(载炮)。
48艘舰船合计载炮540门。
二、枪炮技术从数量看,清军占绝对优势,战区任何一个省的兵力都数倍于敌人,总兵力就更不用说了。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755ab65c77232f60ddcca145.png)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讨论课作业材料1201学号:1231 1117姓名:王浩两次鸦片战争到抗战胜利的中外对比摘要:1840年到1945年,中国经历数次侵略战争,为什么之前一直失败,直到抗日战争才第一次取得抵御外敌的胜利?本文将从军事、经济、思想文化、政治、外交等角度做对比分析。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中日战争;政治;军事1840年到1945年,近百年来,在反抗东西方列强的侵略中,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胜利就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大英帝国凭借25条军规﹑1万余步兵就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开始了近代中国割地赔款的耻辱历史。
20年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1.8万人﹑法军7200人,如此兵力就长驱直入中国首都杀人放火,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34年后,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一纸《马关条约》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日本,还赔偿日军费白银2亿两。
仅仅过了6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不但获得4.55亿两白银被款,更让已经陷入苦难的中华民族到了绝望的境地。
一部中国近代史,耻辱连着耻辱,灾难连着灾难。
不但自己落为“东亚病夫”般的羸弱,而且骄纵出别人“华人与狗不许入内”的癫狂。
危机就这样日积月累的堆积起来。
以至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1.9万兵力就敢对19万东北军发动军事政变,两天占领沈阳,一周占领辽宁,3个月占领东三省。
1937年7月7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又以不到8000的兵力,对佣兵10万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发动卢沟桥事变,1个月使华北沦陷。
当时日本统治集团认为中国已经不堪一击,以6师团3个月之内可以征服中国。
侵略者的骄横狂妄,与旧中国的积贫积弱,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但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是宣布投降,抗战持续14年之久,我们最终胜利了,为什么?国内各种力量的团结一致、武装力量的英勇奋战、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援等等,都是重要原因。
但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是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两次鸦 片战 争》 学习任务单
![《两次鸦 片战 争》 学习任务单](https://img.taocdn.com/s3/m/846192a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f.png)
《两次鸦片战争》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3、探讨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二、学习重难点(一)重点1、两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史实,包括战争的起因、时间、交战双方、主要战役和条约内容。
2、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难点1、理解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与西方列强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差距。
2、分析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三、学习方法1、文献阅读: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深入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细节。
2、影视资料观看:观看与两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纪录片、电影和电视剧,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3、小组讨论:与同学组成小组,就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观点和见解,拓展思维。
四、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 年 1842 年)(1)背景①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开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严重危害了中国的社会和人民健康。
(2)经过① 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②英军沿海北上,攻占定海,直逼天津。
③ 1841 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④ 1842 年 8 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结果①签订《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② 1843 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与西方的火炮射程差距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其在世界海战史中不占重要地位,然而却成为欧洲人使用新式武器的一个试验厂。
在这些战争中,火炮射程是制约东西方陆海炮战胜负的重要因素。
此时期的清朝船炮技术处于“木质风帆时代”的水平。
清军作战的主力绿营水师兵器是冷热并用,火器配置约占70%,冷兵器占30%,其中火炮配置达5%,比陆军火炮1%的比例高些。
船小且易腐朽。
船炮绝大多数由各省自制,形制大小不一,主导型火炮-红夷炮技术处于欧洲17世纪加农炮系列的水平上。
我们今天按照其弹药装填方式的不同,对其划分6种类型:重型红夷炮、铁模炮、冲天臼炮、抬炮、子母炮以及纸质基体的火箭等。
此时期的欧洲船炮技术正处于由“木质风帆时代”向“蒸汽铁甲舰时代”的过渡期。
此始于19世纪30年代,于60年代基本完成,其船舶从17世纪中叶已经摒弃了人力手划桨,完全凭借风帆借助风力驱动,乃至在19世纪30年代以来又开始使用蒸汽动力运行。
发生在1856—1860年间清军与英法联军之役,英法战船是以螺旋桨推进器为武装的大轮船为主,其舰队是以四至六等级舰为作战主力。
铁壳战船虽不大,但动力足,载舷炮数少,但炮身巨大,多是重炮或巨炮。
这与中英鸦片战争相比,有明显的不同。
在第三次大沽口中西具体的陆海战中,2.1412万人的英法侵略军配炮1095门,炮兵比例达到了10%,火炮比例达到了5%。
以英法为代表的主要欧洲国家在17世纪中叶已全部淘汰冷兵器而进入火器时代,火炮技术正处于从前装滑膛向后装线膛的过渡期。
英海陆军使用的主导火炮也仍为流行370多年的前装滑膛炮———加农炮、17世纪末期以来创制的榴弹炮、陆海兼用的臼炮、1778年英国人发明的海上用卡龙炮、1805年英人康格里夫发明的直杆式火箭炮等,少部分1854年由英人阿摩士壮设计、1859年载于舰船、1860年8月12日在塘沽新河炮台首次实战的后装弹药和发射锥头柱体炮弹的线膛炮。
侵华法军使用的火炮也是以前装滑膛炮为主,但以使用了12磅弹拿破仑青铜前装线膛炮为其特色。
射程可分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两种,二者都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标志。
最大射程是指发射角为45°命中目标的距离;有效射程是指某距离上弹头的动能大于杀伤目标所需要的动能、弹头就能杀伤目标的距离。
此时期的中西火炮射程主要指的是有效射程。
因为最大射程通常对目标不构成伤害。
一、清军火炮射程的探讨红夷炮原只是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之间,欧洲殖民者在侵略中国东南沿海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火器实物。
中国政府在1600—1860年的260多年间掀起了4次仿制红夷炮的高潮。
在此期间的中国火炮多属于欧洲重型加农炮型,主要使用斤两偏小的球形实心铁弹,其他形制如链弹、霰弹、爆炸弹等极少。
球形弹常用“打水漂”方法以达到多次杀伤的目的,有效射程可以翻倍。
中国工程家丁拱辰在1843年编撰了火器著作《演炮图说辑要》,是他游历海外多方留心咨访的记录。
该书对“打水漂”的发射方法有说明。
17世纪末期以来清朝红夷炮的射程数据在许多史料里有记载。
中国明末火器家何汝宾在其著作《兵录》中列举有东西方战铳、攻铳和守铳的射程数据。
长管加农炮的有效射程在0.15—1.5千米之间,最大射程在0.5—6.4千米间浮动;短管加农炮的有效射程在0.35—0.69千米之间,最大射程在1.83—3.7千米间浮动。
臼炮的有效射程在0.275—0.914千米之间,最大射程在0.5—1.83千米间浮动。
在此期间,中国红夷炮的射程应与同时期的西洋加农炮等同,而欧洲同期火炮的射程是有据可查的。
如迟至1860年,实际服役的舰炮与3个世纪前使用的大炮在主要方面并无区别。
如16世纪以来欧洲3178千克重的加农炮有效射程是1.82千米,最大射程6.39千米。
中英鸦片战争时期清军火炮的射程。
清军最大三桅双层甲板帆船的大小还赶不上此时期英国六级战船(载炮28门),长仅9.5—13丈,重量平均在250—300吨之间,载百人左右。
其配置有数百斤至二三千斤重的舰炮,最多不超过20门,少的只有二三门,射程自然更近。
除此之外,清军火药性能又逊于英军,此会让火炮射程打些折扣。
今西洋史料说,1840年8月5日,中英之间在广东澳门的海域交战,英国战船向清军船只开火,清朝战船试图反击,但是他们落后的枪炮射不到英国船上。
今中人研究认为:“中国战船因为质量低劣,几百斤至千斤重的铸铁舰炮,其射程一般只有三四百米,最多不超过千米。
”战争前后,清军在沿海各省造了许多红夷炮型的岸炮,其中不少是超过7000斤以上的巨炮。
岸炮最大射程可及4千米。
如1841年10月19日,钦差御前大臣僧格林沁奏:天津大沽海口试演炮位,两丈余废船于海河距炮台六七里外上流安放,装载柴草,当将炮座对准船只,逐加演试。
其过火出炮均及灵捷,远可抵船,甚或过之。
计共试过大炮32位,演放52出,内共正中船身者18出,其未中各炮飞越过船者,要亦不离船身左右,船上柴苇半击无存,船亦损坏灌水,船身倾侧。
这里的六七里的射程数据,应为该炮位的最大射程。
然而重型岸炮所占比例毕竟很少,用途有限,大多数岸炮的最大射程必在4千米之内。
清军与英法联军之役前后,清军重型岸炮仍然架在海防炮台上,轻型火炮大多装备于兵船或陆上机动作战。
其要塞和城防使用的重型火炮,在吸收丁拱辰、龚振麟等人研制的旋转炮架后,在调整射角、提高射程和加强机动性等方面有一定改进,但在构造和发射方式上变化甚少,实际威力的增强极其有限。
如1850年9月,两江总督陆建瀛奏:江苏江阴“鹅鼻嘴由海入江之处,冬春小水,江面稍窄,现设炮堤炮位,尚堪得力;若夏秋盛涨之际,江宽约在十里内外,炮力仅可三里,恐难远及中流。
”再如1860年8月12日联军攻打新河炮台,英军司令格兰特讲:“在离炮台1.7—1.8千米处联军把大炮挪至前边开炮,清军马上加以反击,幸亏他们的大炮射程不足效果不佳,否则法军将损失惨重。
”此时期,清朝樟木做的陆海用炮架技术尚未规范化、标准化,机动性不强,主要起防御作用,此自然影响到火炮射程的调整。
清军大多通过加减火药量来完成,虽可改变射程,同时会影响到火炮射击精度。
如1860年8月21日中西大沽口石头缝炮战中,“面对清军炮击,英军阿摩士壮重炮的威力使清军大炮还击无力。
联军进至距离清军营垒1.5千米处,法军的四磅弹膛线大炮开始在英军炮兵左侧展开队形。
联军炮兵几乎同时开炮轰击清军,清军立刻予以猛烈还击,只可惜它们射击精度太差。
法军炮队向前推进,以缩小和清营的距离。
在距离清军0.4千米左右时,清军炮兵的射击强度逐渐变弱,大部分炮火弹片从联军士兵头上飞过,纷纷落在步兵队伍前方的空地上。
”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联军炮兵与步兵之间的这一地带刚好位于清军大炮最大的有效射程之内,因其一旦确定了以最大射程射击,在战斗中其射程就再也无法得到及时调整。
而此战中,联军却趁清军“射击开始减慢”,将火炮向“前移动了0.4千米和0.3千米,并加倍猛烈射击”,终于使清军火炮“完全沉寂下来”。
二、两次鸦片战争前后西洋火炮射程的探讨从武器发展的水平来看,中西主导型火炮都为欧洲15世纪末以来创制的前装滑膛加农炮,内装火药都为黑色有烟火药,与19世纪70年代以后内装无烟火药的后装线膛炮相比,威力上差距悬殊。
因此,中西加农炮的射程都不可能很远。
西洋火炮除了还在使用老式的球形实心生铁或熟铁弹之外,已大量地使用链弹、杠弹、霰弹、葡萄弹、榴霰弹、新式爆炸弹和燃烧弹等。
攻击远目标时用球形实心弹,稍近目标时用葡萄弹(国人称之为菠萝弹),最近时用霰弹(国人称之为铁盒弹)。
前装滑膛的炮膛和炮弹内径之间存在着游隙,它意味着炮手无法以直线射出。
此外,目标船和攻击船都会随着海面起伏而移动。
总之,要想得到决定性的结果,近距离射击是最佳选择,即不超过0.45千米的距离。
在野战中,野战炮的有效最大射程不应超过2千米,榴霰弹大约为0.6千米。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西方野战火炮之最大射程只有1.19千米,而且命中率极低。
如1792年9月26日,法国与普鲁士的军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瓦尔密炮战,双方都动用了百余门火炮,“都消耗了两万发以上的炮弹”,但双方死伤极为轻微,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火炮射程太有限,只有1300码(1.188千米)”。
在1805年,英军有13种加农炮在6°仰角时的射程记载。
该年10月21日的英国和法国间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是19世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
此战中的英国舰炮的射程代表了皇家海军在19世纪中叶的最高水平。
其有效射程极其有限,可达0.366千米,最大射程可达2.468千米。
西洋史料中有英国1750—1860年间的滑膛铜铁加农炮的射程数据,射程从1千米至2.85千米之间不等,同等重量的铁炮射程比铜炮要远一些。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