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知识点整理
月亮和太阳知识点总结
月亮和太阳知识点总结一、月亮知识点总结1. 月亮的成因:月亮是在地球形成之后不久形成的,它是由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后产生的碎片形成的。
这些碎片最终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月亮。
2. 月亮的表面特征:月亮有很多的陨石坑,这些陨石坑是由陨石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的。
除了陨石坑外,月亮的表面还有一些山脉、峡谷、平原等地貌特征。
3. 月相:月亮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因此我们能够看到月亮不断改变形状的现象,这就是月相。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的不同部分受到太阳光照的程度不同而产生的。
4. 月球的周期运动:月球运转周期为27.322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内,月亮会完成一次围绕地球的运转。
5. 月球的引力影响:月球的引力对地球也有重要的影响,它是引起潮汐现象的主要原因。
6. 月球的勘测与探测:人类对月球进行了多次探测,最著名的当属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通过这些探测,我们对月球的了解更加深入,也为日后的登月计划打下了基础。
二、太阳知识点总结1. 太阳的构成:太阳主要由氢气和少量的氦气组成,大部分的能量都来自于核聚变反应。
2. 太阳的结构:太阳分为核心、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和日冕等组成部分。
这些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太阳的结构。
3. 太阳的能量产生:太阳能量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核聚变反应,而核聚变反应则是通过氢气转变为氦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4. 太阳运动:太阳是我们所知的最大的天体,它围绕银河系的中心运转。
在对地球的影响中,太阳以日、月和星的方式对地球和其他天体进行支配。
5. 太阳的光谱分析:太阳的光谱可以告诉我们太阳的组成和温度等信息,通过光谱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太阳。
6. 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一种特殊结构,它是太阳活动的指标之一,通过观察太阳黑子可以了解太阳的活跃程度。
7. 太阳的日食和月食:日食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光照到地球上,而月食则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照到月球上。
这两种天文现象是由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造成的。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教材分析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教材分析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单元设计意图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本单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地球、月球、太阳及其运动规律,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是物质的,组成世界的物质是变化的”这一科学思想。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月球和太阳属于太阳系中三类主要天体:行星、卫星和恒星。
这三类天体占太阳系全部质量的99%以上。
它们有规律的运动是太阳系天体运行的主要方式,也是地球上很多自然现象的根源,如日影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昼夜交替现象、四季轮回现象以及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等。
对这三类天体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贯穿了整个人类自然探索史。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形状、关注月相变化规律、观察并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发现并应用阳光下影长的变化规律,使学生意识到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逐步的、渐进的,对这些天体的认识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而趋于全面。
学生通过观察太阳的运动及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总结出规律,结合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日晷和圭表等计时工具,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互动。
这些活动将进一步结构化学生对地球、月球、太阳的认知,拓展学生对地球形状探索史的认知、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知,同时将我国古代计时工具——日晷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推荐给学生。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读图、观察、讨论、建模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特征,知道与它们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初步了解地球上大气、水、土壤、岩石的基本状况;初步认识大自然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以及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
知道野生世界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意想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新教材】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期末复习【知识归纳总结】
5.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新教材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全册5单元知识点整理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1.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2.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3.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如右图)
冰、水、水蒸气的相同之处:无色、无味、透明 ……
冰、水、水蒸气的不同之处: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水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液体;水蒸气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气体。
2.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3.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当温度达到0°C时,冰开始融化,并且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直是0°C。
露水大多出现在温差较大的凌晨时分,这时候的气温在一天中比较低。
2.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
3.凝结的条件是遇冷。
4.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摄氏度。
5.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先是下降,然后不变,再下降。因为水的温度降到零摄氏度时开始结冰,结冰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一直保持在零摄氏度,一直到水完全结冰后,温度就会又开始下降。
屋檐下挂满冰凌。
屋檐下挂满冰凌,是因为融化的雪水在往下流的过程中遇冷凝固成冰凌。
太阳地球月球知识点总结
太阳地球月球知识点总结一、太阳的知识点总结1. 太阳是我们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其直径约为1.39亿公里,是地球的约109倍,约为地球半径的109倍,体积约为地球的130万倍。
2. 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约为1500万摄氏度。
它主要是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将氢原子聚变成氦原子,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3. 太阳的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有太阳黑子等活动现象。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暗区,与传统的太阳斑相比,太阳黑子的能量较强,是太阳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4. 太阳还有日冕和耀斑等现象。
日冕是太阳表面的一种辐射,是由太阳球层向外延伸的一种辐射,它是太阳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地球的知识点总结1.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是一个自转和公转的行星,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极半径约为6400公里。
2. 地球是一个生命丰富的星球,它的自然环境非常复杂,地球的自然环境主要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等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的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
3.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丰富,人类可以从地球上获得各种资源,如水、矿物、植被和动物等,这些资源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生存非常重要。
4.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正在遭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森林火灾、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三、月球的知识点总结1. 月球是我们夜晚可以看到的一个天体,它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为38.4万公里,月球的直径约为3485公里,它是太阳系中第五大卫星。
2. 月球的表面有许多裂缝、山脉、撞击坑等地貌特征,月球上有很多的撞击坑,这些撞击坑是由宇宙中的小行星和彗星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
3. 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个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它为“月球”的原因。
4. 月球对地球的潮汐现象有重要影响,由于月球的引力作用,地球表面的水产生周期性的上升和下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潮汐现象。
(最新修订)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汇总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汇总(含重点实验设计)目录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2.热胀冷缩3.水受热以后4.水遇冷以后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地球6.月球7.太阳8.太阳钟第三单元昆虫9.庞大的“家族”10.养昆虫11.探究昆虫的奥秘第四单元繁殖12.用种子繁殖13.用根、茎、叶繁殖14.动物的繁殖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生物与非生物16.动物的庇护所17.环境变化以后第一单元冷和热弟1课冷热与温度1.怎样可以准确地知道水的温度?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 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实验设计与记录: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实验结论: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一致吗?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继续观测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温度(该温度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时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4.在生活中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①探针式电子温度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
②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③温湿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④红外线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第2课热胀冷缩1.两支温度计,一个在热水中,液柱上升,上升的原因是液体受热时体积会增大;一个在冷水中,液柱下降,下降的原因是液体遇冷时体积会缩小。
实验1: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期末复习【知识归纳总结】百度文库
新教材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全册5单元知识点整理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2.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3.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
(如右图)4.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5.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7.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
8.正确的读取温度计示数的姿势:9.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10.在实验中,如果发现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也不要紧。
因为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的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
1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12.在“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怎样变化的”实验中,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1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报告记录。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设计: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知识点复习整理归纳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知识点复习整理归纳在平直海面状态下,人们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在弯曲海面状态下,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15.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什么区别?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天完成一周,是地球形成昼夜交替的基础;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年完成一周,是地球形成四季变化的基础。
16.什么是行星?地球为什么被称为行星?行星是指质量足够大、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
地球被称为行星,是因为它符合行星的定义,同时也是太阳系中最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之一。
17.什么是地球板块?地球板块有哪些?地球板块是指地球表面的大陆和海洋分别分布在若干个大块状的板块上,并在板块边界处发生相互碰撞、分离或滑动的现象。
地球板块包括亚欧大陆板块、非洲大陆板块、北美洲大陆板块、南美洲大陆板块、大洋洲大陆板块和南极洲大陆板块。
其中,亚欧大陆板块的面积最大,大洋洲大陆板块的面积最小。
1.地球与月球的差异地球表面有大气、土壤、岩石和自然水体,如海洋、河流、湖泊等;而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没有液态水,只有岩石和月壤。
月壤因热胀冷缩呈粉末状。
此外,地球表面有地壳结构和地质作用,因此有山地、平原、盆地等地形;而月球表面没有地质作用,大部分地形是由陨星撞击形成的。
2.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实验器材包括托盘、细沙、石子、泡沫球、手电筒等。
实验方法是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结论是月球上的环形山主要由陨石撞击形成的。
3.模拟月球公转观察“月相”的变化实验步骤是拉上窗帘,关上顶灯,打开台灯并放在教室中央。
手臂伸直,双手托住一只排球,球的位置比头稍高。
原地转动身体,让球一直保持在身体的前方。
观察球面受光的情形。
实验结论是月相之所以会产生,是由于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
月球本身不透明,其一半的面积总会处于被太阳照亮的状态。
2021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期末复习【知识归纳总结】doc模板
新教材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全册5单元知识点整理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2.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3.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
(如右图)4.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5.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7.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
8.正确的读取温度计示数的姿势:9.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10.在实验中,如果发现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也不要紧。
因为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的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
1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12.在“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怎样变化的”实验中,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1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报告记录。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设计: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2021】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一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5、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电子水温计)、(电子体温计)、(干湿温度计)、(红外线感应温度)等。
第二课热胀冷缩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有:①圈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②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③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
第三课水受热以后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3、在一般情况下,水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温度将(不再升高)。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第四课水遇冷以后1、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2、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3、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第五课地球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形状变化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复习课件)-四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核心考点集训(苏教版)
探究新知
0031 重难点实验题
2、影子变化实验实验方法:①用手电筒照射一支竖立的铅笔,观察它的影 子。②改变照射的方向和高度,观察铅笔的影子有什么变化。③试试在什 么情况下,影子会不见。
实验现象:改变照射的方向,铅笔的影子的方向也会随之变化。改变照射 的高度,手电筒越高,影子越短;手电筒越低,影子越长。在什么情况下, 影子会不见呢?当手电筒垂直于铅笔照射的时候,桌子上就不会出现铅笔 的影子。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影子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光源、不 透明物体和承接影子的屏。
期中集训
第二课 月球1、月球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高
地和“月海”。2、这些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3、
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
也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它还是至今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月球上
没有空气,没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
谢谢观看
太阳光。
第三课 太阳1、太阳是一个自身能发
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天文学家把太阳这样的星球称为恒星。太阳是银河系中
一颗普通的恒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2、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作
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3、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
阳高度角。用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期中集训
1、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实验方法:①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②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 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③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实 验现象: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高度越高,沙 坑越大,高度越低,沙坑越小。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石子 越大,沙坑越大,石子越小,沙坑越小。手电筒代表太阳,当阳光从不同角度照 射月球上的环形山时,形成的阴影不同,太阳光斜射月面,环形山最为明显,而 直射时环形山不太明显。实验结论:月球上的环形山主要由陨石撞击形成。
2021年春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教案
2021年春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地球、月球与太阳5地球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球形天体上,知道地球大小、海陆分布等基本信息。
2.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资料,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从简单直观的想 象到根据经验、事实进行推测,最后通过实践证实的过程,体会随着经验和实践的深入,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教学难点 将“地球是球形”的常识回溯到历史情境,让学生重新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各种关于地球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地球形状模拟器、模型小船、充气地球仪、气球、气筒、陆地板块贴纸、 记录用的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13页的小诗:2.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里面提到了哪些事物?太阳 用灿烂的阳光, 描绘白天的画卷。
月亮 用柔和的月光, 讲述夜晚的故事。
仰望苍穹的人啊, 从未停止过 对它们的 探寻与思索。
3.教师引导:大家知道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吗?学生答:地球。
教师问:大家知道,白天照亮地球,给地球送来光明和温暖的是什么吗?学生答:是太阳。
教师问:那同学们知道每天晚上给地球送来月光的是什么吗?学生答:是月亮。
4.教师引导:大家对我们生活的地球以及与地球密切相关的月球和太阳了解吗?又了解多少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讨地球、月球和太阳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
5.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的地球。
板书课题:5地球二、探索活动一:阅读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同学们现在都知道,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球体。
不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家知道古人是怎么认识你做的吗?2.出示课本第14页的几幅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了解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观察图片,研读相关的文字,进一步体会古人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
太阳月球地球知识点总结
太阳月球地球知识点总结一、太阳的特点和成分1. 太阳是我们太阳系的中心星体,是一个巨大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气和少量的氦气。
2. 太阳的直径约为139万公里,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09倍,质量约为地球的333,000倍。
3. 太阳的温度非常高,核心温度可以达到约1500万摄氏度,表面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
4. 太阳的光和热是地球上生命能够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没有太阳的光和热,地球上的生物将无法生存。
二、月球的特点和运动1. 月球是绕着地球运动的天体,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38.4万公里。
2.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4公里,表面积约为地球的1/4,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3.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没有水和大气,所以月球表面没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4. 月球的运动有两种:绕着地球运动和自转运动,它的自转周期和绕地球运动周期是一样的,都是27.3天。
5. 月球的表面有很多坑洞和山脉,还有些地方有暗淡的平原,这些地形是由撞击陨石所形成的。
三、地球的特点和结构1. 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它的直径约为12756公里,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行星。
2. 地球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是我们居住的表面,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下面是地核。
3. 地球上70%的表面被海水所覆盖,30%的表面是陆地,地球上的陆地分布在不同的大陆上,比如亚洲大陆、非洲大陆等。
4. 地球上有生命存在,这是因为地球拥有大气层和水资源,这些是生物生存必需的条件。
5. 地球上有四季交替的现象,这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而且地球自转的轴倾斜了23.5度。
四、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1. 太阳是地球的光和热的来源,没有太阳,地球上的生物将无法生存。
2.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它对地球的潮汐、气候变化和生物活动都有一定的影响。
3. 太阳和月球对地球有着共同的影响力,它们引起了日食和月食两种现象,这些现象证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咱们来聊聊太阳、地球和月球这三个家伙吧。
太阳啊,那可是个超级大火球。
你看那大夏天的,太阳一出来,就跟个热情过头的主人似的,拼命给大地散发着热量。
它大得很呢,大到什么程度?要是把地球比作一个小弹珠,那太阳就是个超级大的篮球,两者大小差别巨大。
这太阳的光芒啊,那是生命的源泉。
要是没有它,地球上就黑灯瞎火的,啥也长不出来,咱们也都得冻成冰棍儿。
这就好比一个大暖炉,暖炉要是灭了,屋子里就冷得没法待了。
地球呢,这可是咱们的家。
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游乐场,什么都有。
有高山,那高山就像大地长出来的脊梁,挺拔又壮观;有大海,大海就像一块巨大无比的蓝色绸缎,在风的吹拂下还会起褶皱。
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为啥呢?因为水多呗。
这水可重要了,就像地球的血液一样,在地球上到处流淌,滋养着万物。
地球还会自己转呢,这一转就有了白天和黑夜。
你说神奇不神奇?要是地球不会转了,那一面就一直是白天,热得要命,另一面就一直是黑夜,冷得要死。
这就好比一个人,要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路都走不稳。
再来说说月球。
月球就像地球的小跟班,一直绕着地球转。
它在夜空中就像一盏明灯,虽然没有太阳那么亮,但也给夜晚带来了不少光亮。
月球上有很多环形山,那环形山就像月球脸上的小酒窝,不过这些“小酒窝”可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你说月球这小家伙得多坚强,被陨石砸了那么多下,还好好地待在那儿。
月球对地球也很重要呢,它影响着地球的潮汐。
这潮汐就像地球的呼吸一样,有规律地涨涨落落。
要是没有月球,这潮汐可就乱套了,就像一个人呼吸乱了节奏,肯定会生病的。
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当奇妙的。
太阳的引力拉着地球,让地球绕着它转,就像大人拉着小孩在操场上转圈一样。
地球又拉着月球,月球就乖乖地跟着地球转。
这三者之间的距离也很有讲究。
要是地球离太阳再近一点,那地球就会变成一个大火炉,所有东西都会被烤焦;要是离得再远一点,又会冷得像个冰窖。
这就像咱们烤火一样,离火太近会被烫伤,离得太远又感觉不到暖和。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2021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2、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3、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
(如右图)4、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5、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7、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
8、正确的读取温度计示数的姿势:9、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10、在实验中,如果发现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也不要紧。
因为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的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
1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12、在“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怎样变化的”实验中,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1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报告记录。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设计: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实验记录:绘制水温变化曲线图。
实验结论: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太阳、月球和地球知识点
太阳、月球和地球知识点(共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太阳、月球和地球知识点一.太阳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亿千米。
太阳是一颗气体星球。
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和太阳风(日冕层)太阳黑子:(1)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2)周期约为11年,发生在光球层。
(3)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不能直接观察太阳二.月球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山脉和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没有空气和水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三.地球(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太阳东升西落: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太阳相对于地球自东向西运动,所以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太阳、月球和地球知识点
太阳、月球和地球知识点一.太阳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亿千米。
太阳是一颗气体星球。
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和太阳风(日冕层)太阳黑子:(1)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2)周期约为11年,发生在光球层。
(3)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不能直接观察太阳二.月球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山脉和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没有空气和水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三.地球(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太阳东升西落: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太阳相对于地球自东向西运动,所以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月球地球太阳的知识点总结
月球地球太阳的知识点总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人类曾经到达并且能看到其表面的天体。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4公里,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天体,只比地球的半径小约1/4。
月球的表面被月海、月海撞击坑、高地等地形特征所覆盖,表面呈现出的灰色是由于月球表面的岩石和土壤所致。
月球的地质构造复杂,有许多的山脉、裂谷、环形山和火山等特征,这些地质现象都与月球的历史和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除了地表特征之外,月球还有大量的轨道、重力、温度、磁场等天体物理特征,这些特征为了解月球内部结构和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也是太阳系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天体。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公里,是太阳系中第三大的天体,表面由陆地和海洋所覆盖,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蓝色星球。
地球上有大气层、地壳、地幔和外核等各种地质构造,这些构造形成了地球的环境和生命的基础。
地球上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也是人类生活的家园。
地球的地球物理特征包括重力、地磁场、温度等,这些特征对地球的构造和内部状况都有很大的影响。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的主要光和热源。
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000公里,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表面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
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了巨大的热量和能量,这些能量通过光和热传播到太阳系中的其他星体。
太阳的物理特征包括光谱、辐射、磁场等,这些特征对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太阳还有许多的活动现象,如太阳黑子、耀斑、日冕等,这些活动都会对地球和其他天体产生影响。
月球、地球和太阳是太阳系中至关重要的天体,在地球科学和天文学中都有着广泛的研究。
月球的地质构造和形成过程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太阳系的演化,地球的环境特征和生命现象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太阳的物理特征和活动现象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太阳系的演化。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太阳系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为人类认识宇宙和地球提供更多的线索和信息。
太阳、月球和地球知识点
太阳、月球和地球知识点一.太阳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
太阳是一颗气体星球。
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和太阳风(日冕层)太阳黑子:(1)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2)周期约为11年,发生在光球层。
(3)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不能直接观察太阳二.月球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山脉和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没有空气和水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三.地球(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太阳东升西落: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太阳相对于地球自东向西运动,所以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知识点整理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知识点整理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地球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盖天说是中国古代人的一种直观感受;海面弯曲是古希腊人根据船只进出港时的现象作出的猜测;浑天说是张衡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提出的一种抽象模型;而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变化提出的观点则是一个推论。
2.海边看到帆船回港,人们总是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而船离开岸边时,都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3.历史上第一位进行环球航行的是航海家麦哲伦。
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后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西边航行,最终又回到了起点。
4.1961年,人类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航天员从太空看到了地球——一颗蓝色的星球。
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行星。
地球表面有液态的水,温度适宜,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特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自身也在自转。
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5.这是一幅地球的图片,是从太空拍摄的。
照片上白色部分多是甚么?蓝色部分多是甚么?咖啡色和绿色部分又多是甚么?请大家比较一下蓝色、咖啡色、绿色部分的面积哪一个更大?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层或冰川;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荒漠;绿色部分能是森林或草原。
其中,蓝色部分面积最大,因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6.地球陆地分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大洋洲大陆、南极洲大陆等板块,亚欧板块的面积是最大的,最小的是大洋洲板块的大陆面积。
7.模拟帆船进港和出港的实验:实验方法:第1步,将实验演示仪的“海面”调整为平直状态,在桅杆顶部、桅杆中部和船身分别做上记号。
负责操作的学生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移动模型小船,负责观察的学生记录三个记号出现的先后顺序。
第2步,将实验演示仪的“海面”调整为弯曲状态,重复第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地球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盖天说是中国古代人的一种直观感受;海面弯曲是古希腊人根据船只进出港时的现象作出的猜测;浑天说是张衡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提出的一种抽象模型;而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变化提出的观点则是一个推论。
2.海边看到帆船回港,人们总是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而船离开岸边时,都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3.历史上第一位进行环球航行的是航海家麦哲伦。
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后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西边航行,最终又回到了起点。
4.1961年,人类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航天员从太空看到了地球——一颗蓝色的星球。
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行星。
地球表面有液态的水,温度适宜,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特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自身也在自转。
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5.这是一幅地球的图片,是从太空拍摄的。
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什么?蓝色部分可能是什么?咖啡色和绿色部分又可能是什么?请大家比较一下蓝色、咖啡色、绿色部分的面积哪个更大?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层或冰川;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荒漠;绿色部分能是森林或草原。
其中,蓝色部分面积最大,因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6.地球陆地分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大洋洲大陆、南极洲大陆等板块,亚欧板块的面积是最大的,最小的是大洋洲板块的大陆面积。
7.模拟帆船进港和出港的实验:实验方法:第1步,将实验演示仪的“海面”调整为平直状态,在桅杆顶部、桅杆中部和船身分别做上记号。
负责操作的学生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移动模型小船,负责观察的学生记录三个记号出现的先后顺序。
第2步,将实验演示仪的“海面”调整为弯曲状态,重复第一步。
实验现象:模型小船在平面上航行,无论是进港还是离港,都是同时看见帆船的全身,而模型小船在曲面上航行时,离港时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返港时,是先看见桅杆,后看见船身。
实验结论:由此可以证明,地球不是平面的,而是球形的。
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在下图标注出麦哲伦环球航行的主要停靠点。
6.月球1.人类对月球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神话阶段、观测阶段和登陆阶段。
从最初先民用神话故事描述对月球的美好想象,到后来人类用望远镜观察月球,猜测环形山的成因,再到1969年“阿波罗计划”登月,采集月球岩石和土壤,在月球表面进行科学实验。
2.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许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直到大约50年前,科学家又得出了新的结论:这些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
3.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
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
它还是至今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
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
4.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是27.3天,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自转周期也是27.3天。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而看不见月球的背面。
5.认识月相示意图6.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7.月亮升起的位置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每天固定时间观察,6点或者9点都可以,这样可以观察到月亮出现在天空的不同位置。
总体是上半夜上弦月出现在西部天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圆,下弦月出现在东部天空或者看不见(一天比一天出现得晚);下半夜则相反,上弦月基本上看不见,下弦月出现在东部天空。
8.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有什么不同?①地球表面有大气、土壤、岩石,还有液态水形成的海洋、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因而没有风),没有液态水,有岩石,月壤因热胀冷缩而呈粉末状。
②地球表面有地壳结构和地质作用,所以有山地、平原、盆地等地形;月球表面没有地质作用,月表虽也有高低不同的地形,但大部分是由陨星撞击形成的。
二者有完全不同的成因。
③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表面的1/6,人受到的重力要比在地球上小得多,走起来很容易,但容易摔跤。
9.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实验器材:托盘、细沙、石子、泡沫球、手电筒等等。
实验原理:细沙模拟的是月球表面,大小不同的石子模拟的是大小不同的陨星。
陨星落在月球上会形成凹坑,这就是环形山。
石子从不同高度落下,表示陨星撞击月面的速度不同。
较大的陨星撞击形成较大的环形山,较小的陨星撞击形成较小的环形山。
实验方法:①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②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
③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现象: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高度越高,沙坑越大,高度越低,沙坑越小。
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石子越大,沙坑越大,石子越小,沙坑越小。
手电筒代表太阳,当阳光从不同角度照射月球上的环形山时,形成的阴影不同,太阳光斜射月面,环形山最为明显,而直射时环形山不太明显。
实验结论:月球上的环形山主要由陨石撞击形成。
10.模拟月球的公转,观察“月相”的变化实验材料:台灯、排球等。
实验步骤:①拉上窗帘,关上顶灯,打开台灯并放在教室中央。
②手臂伸直,双手托住一只排球,球的位置比头稍高。
③原地转动身体,让球一直保持在身体的前方。
④观察球面受光的情形。
实验原理:在这个实验中,落地台灯相当于太阳,排球相当于月球,人的头部相当于地球。
地球转动一周,相当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上的人就可以看到台灯的光照在排球上的反光,由于照射角度的不同,可以看到月相的变化。
实验结论:月相之所以会产生,是由于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由于月球本身不透明,其一半的面积总会处于被太阳照亮的状态。
随着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变化,我们从地球上会看到月球明亮的区域大小发生改变。
实际上我们目睹的就是一个月时间里,月球不同地区经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过程。
7.太阳1.太阳是一个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5500°C,内部温度可达1500万°C。
它的体积相当于130万个地球那么大。
天文学家把太阳这样的星球称为恒星。
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发光发热,太阳是一个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温度,太阳表面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内部温度可达1500万摄氏度。
体积,它的体积相当于130万个地球那么大。
恒星,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2.太阳离地球约有1.5亿千米,光每秒的传播距离约为30万千米,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8分多钟,也就是说,此刻照在我们身上的太阳光,是太阳8分20秒之前发出来的。
3.1.5亿千米究竟有多远?光每秒的传播距离约为30万千米,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8分20秒。
假如乘坐速度为1000千米/每小时的飞机,要连续飞行17年;假如乘坐速度为4万千米/每小时的火箭,要连续飞行5个多月。
4.与太阳运动有关的成语:东升西落日上三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落西山5.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太阳在一天中运动变化的最直观的描述。
清楚地表述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需要用到一个量: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不是描述长度,而是描述角度,因而不能用尺子去量。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6.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
用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通过用量角器测量太阳高度角来描述太阳的位置。
7.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角是不一样的。
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的任何物体,他们的太阳高度角是相同的。
8.测量太阳高度角的方法①一名同学背对太阳站定。
②在人影前端与头顶之间拉直一根线,测出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角度。
9.上午9:00和下午3:00的太阳高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一日内,太阳位于上中天时,其高度达到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以正午太阳高度为对称点,上午和下午的太阳高度呈轴对称。
如上午9点和下午3点的太阳高度相同,只是方向不同。
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10.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正午为界,呈现出轴对称性。
上下午的太阳高度相等,只是方向不同。
11.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小?什么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呢?一天当中,正午12:00太阳直射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接近于90度,而太阳升起和太阳落下的那一瞬间,太阳高度角最小,接近于0度。
12.测量并画出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角。
8.太阳钟1.太阳的位置变化对物体影子有什么影响?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位置相反;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2.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形。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4.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有规律地改变着:(1)影子的长短有规律地变化。
早晨的影子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正午它又重新变长。
(2)影子的方向有规律地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正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5.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
这一类计时工具晷面在西方被称为“太阳钟”,在中国被称为“日晷”。
6.日晷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阳光”下,晷针影子投于晷盘,影子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而移动,古人根据晷针的影子落在晷盘上的刻度确定当时的时间——×时×刻。
7.日晷日晷是有晷盘和晷针两部分组成,赤道日晷的晷盘平行于赤道面,晷针指向北极星。
牛顿钟属于地平日晷,根据竖立在平坦地面的竿子在不同时刻的影子和线条的相对位置,直接读取时刻,是最原始的地平日晷。
地平日晷的晷针始终指向北极星,也就是晷针与晷盘的夹角是当地的纬度。
立式日晷的晷盘垂直于地平面,晷针的反向延长线指向北极星。
8.记录一天中阳光下小棒影子的长短。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晨影子较长,然后逐渐变短,正午最短,然后逐渐变长,直至日落影子消失。
9.做物体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实验方法:①用手电筒照射一支竖立的铅笔,观察它的影子。
②改变照射的方向和高度,观察铅笔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③试试在什么情况下,影子会不见。
画出手电筒从不同方向和角度照射时小棒的影子。
实验现象:改变照射的方向,铅笔的影子的方向也会随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