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李亚茹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三》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天地三》的学习中,我将采用情景创设法,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的语文世界。通过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为学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造一个真实、具体的语言环境。例如,在教授《小猪快跑》这篇课文时,我扮演成故事中的小猪,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故事情节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动画,增强学生的视觉、听觉体验,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去探索、发现语文的奥秘。
4.反思与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改进方法。这种关注学生成长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5.作业设计富有创意和实践性
在本案例中,我设计了富有创意和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例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美丽的荷塘月色,既锻炼了他们的绘画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外,家长协助孩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造句,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家校合作。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2.方法方面: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结合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意识。同时,注重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张潇洒语文A版
1.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和人物形象。例如,提出问题:“这个寓言故事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智慧和人生哲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和象征意义?”等,激发学生对故事的思考和探讨。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可以提问:“为什么故事中的主人公会遇到这样的困境?”、“故事中的角色有哪些选择和决策?”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4.反思与评价全面深入:在本案例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鼓励他们相互借鉴和学习;同时,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这种全面深入的反思与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
针对学情,我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我适当提高教学难度,引导他们深入挖掘故事内涵;对于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我则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把握故事大意。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让每个学生在寓言故事的世界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快乐。
为了巩固教学成果,我布置了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品味寓言故事的魅力。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扩大阅读面,提高语文素养。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张潇洒语文A版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六年级下语文教学为例,课文内容为张潇洒语文A版。本章节主要围绕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展开,通过分析寓意和人物形象,使学生领悟到寓言故事中的智慧和人生哲理。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道理,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案例《肯定孩子》
肯定孩子——教学案例分析华龙区实验中学李亚楠“肯定”这个词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平时肯定一个人看似简单,对孩子而言,老师的肯定对他们十分重要,我们的肯定不是一句话解决的,如果想达到想要的结果,必须跟踪肯定,肯定孩子是一种鼓舞,一种安慰,我和学生在这种交流中渐渐信任,渐渐彼此安慰,彼此成长。
一、案例背景程慧茹,家住范县,父母外出务工,属于留守学生。
在孩子眼中,她是不受父母喜欢的孩子,因为他们都喜欢男孩,父母的重男轻女是她不自信、不自律的理由之一,平时父母外出,小学上的是私立小学,对她疏于管教,她的自制力不好、缺乏自信。
二、案例描述在班里,程慧茹除了上课时不专注,小动作较多,我单独与她谈话并教导,改进几天,有打回原形,一天,听班里同学说她父母不喜欢她有点重男轻女。
我一听,很心疼这个女孩子,开学后的一天,我把她叫出来,给她讲我的例子,给她看我大学时的照片,鼓励她要出人头地,并且帮她分析原因,建议她改进的方法,我说的掷地有声,她哭的真切,通过这次谈话,我彻底分析- 1 -了她,学习劲头十足,她早读声音很大,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她缺乏自信但可以去帮助塑造,从那之后,无论是在班里、家长会上,我都会鼓励她,告诉所有认识她的人,只要她够努力、够坚持,她肯定能考上高中。
通过了解,和深入接触,她的父母也很爱她很关心她,就是不知道怎么教育她,我给她父母建议相信孩子,关爱孩子,从语言和行动上体现。
经过半年的跟踪,这个孩子现在很棒。
三、案例反思孩子总免不了犯错误,孩子又能犯多大、多不可饶恕的错误呢?每个孩子都有优点,我们要放大再放大他们的优点。
孩子是活生生的、成长中的人,是一群不成熟的人,就应该想到的是“人的不成熟”。
期望效应,这个期望不是给孩子,而是给了孩子之后要跟踪,指导达到效果为止。
肯定,看似简单的词语,能带给孩子无穷力量。
2020年1月3日- 2 -。
论高校开放式模拟法庭实践课程体系之建立——法学实践教学新路径探索
级设置上采用了控辩班级分开教学的方式,在评估制度上涵盖 了对学生、对教师和对课程本 身的三方评估。该体 系 吸取 了美国实践教 学的成功经验 ,并结合我 国的法学教育现状 ,兼顾开放性 、实践性和体 系性 ,旨在探 索一种最适 合 中国的法学实践教 学新路径,促进我国法学实践教育的发展 。
1 07
且水 平 不一 ,学 生被 分散 到 这 些场所 后 ,往 往 只能 从事 班级设置上 ,采用控辩班级分开教学模式 ,避免控辩方 些辅助类 ,甚至文字编辑类的工作 ,加之我国高校与 提前对词 ,从而使庭审真实性提高 ,更好地锻炼学生随
一
法院 、律师事务所的联系亦不像英美国家一般紧密 ,故 机应变和现场辩论的能力。 而高校本身对此无能为力 ,在有些学生眼中,所谓专业 ( 二 )体 系性 实习不过是走走过场 ,拿到实践学分而已。而模拟法庭 目前许多高校法学院相继开设了一些具有实践性 的
【 关奠调 】 法学实践教 学;模拟法庭;法律综合素质
建完整的体系 ,另一方面其本身的独立性也无需赘言, 中国法学实践教学现状 -I ' - J 独立 法学是一门极具应用性 的学科 ,纵观世界各 国的法 目前已经有不少高校开始尝试将模拟法庭作为- 学 教 育 ,无 论 是大 陆法 系 国家 还 是英 美法 系国家 ,无 一 的课 程 开设 。 ( 二) 相 比于 法 律援 助和 诊 所式 教学 ,模拟 法庭 的 不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摆在重要位置 ,前者如德国 ,
小学语文《爱如茉莉》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爱如茉莉》教学案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语文《爱如茉莉》的教学案例。
首先从教学背景分析入手,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为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然后设定了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在教学内容安排部分,详细介绍了如何有序地进行课文解读和相关活动设计。
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本文提出了互动式教学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介绍了教学评价方法,包括课堂表现评价和作业评价等。
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语文《爱如茉莉》的教学案例,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爱如茉莉》、教学案例、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总结。
1. 引言1.1 小学语文《爱如茉莉》教学案例《爱如茉莉》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温馨感人的故事。
这篇文章通过描述一位老师陪伴学生茶铺经营的故事,展现了爱的力量和友情的珍贵。
在教学中,通过这篇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爱、友情和人生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教学《爱如茉莉》,可以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修养。
通过讲解故事背后的含义和启示,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朗读、讨论、写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教学《爱如茉莉》,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智力和审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背景分析是指分析本次教学的背景信息,包括学生的年级、文化背景、语文水平等因素。
针对小学语文《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年级,是否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其次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是否能够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内涵;最后要考虑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否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传达。
宜州区2019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
宜州区2019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展示 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
序号
单位
1
宜州区第一中学
2
宜州区第三中学
3
宜州区第民族中学
4
宜州区西屏实验学校
5
宜州区实验小学
6
宜州区第一小学
7
宜州区第五小学
8
宜州区第六小学
宜州区2019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展示 评选活动优秀课题获奖名单
杨棉 蒙晓球 张武娟 尚博山 兰奕薇
指导老师 韦媛珍 韦秀华 程团美 韦艳益 覃俊额 王曾勇
奖次 一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执教者 刘丽娟
谭慧 廖谨媛 韦梦秋 覃晓丹 莫月月 何天来 莫京山 韦珊珊 唐业峰 覃桂姣
王娟
指导老师 韦耐娥 黎红学 韦承宏 莫覃玉 陆秀俐 吴卫华
(高中信息技术组 )
序号 1 2
序号 1 2
学校 宜州区第一中学 宜州区实验高中
学校 宜州区第一中学 宜州区高级中学
学科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
学科 高中政治 高中政治
课题 《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 》
《文本信息的结构化 》
(高中文综组)
课题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3
宜州区实验高中
宜州区高中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初中政治 初中政治 初中历史 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
(高中理综组)
课题 《波的形成和传播 》
《力的分解》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小学语文教师黄老师在教学《荷塘月色》,发现学生对爱情等概念仍然存在混淆和误解。
因此,黄老师决定通过教学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爱情。
案例设计
经过一番调查和研究,黄老师选取了一篇小说《爱如茉莉》作为教学案例。
该小说讲述了一个男子和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涉及到爱情的种种体验,例如恋爱贯穿一生、痴心妄想、爱情进退、爱情的牺牲等。
黄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将案例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步:阅读和理解
黄老师为每个学生分发小说《爱如茉莉》,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主题。
黄老师还引导学生根据情节和人物关系绘制思维导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二步:分析和讨论
黄老师邀请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爱情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并同步记录下学生的看法和思考结果,以备后用。
第三步:模拟和体验
黄老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分配角色,模拟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和情感交流。
黄老师会提供一些场景和问题,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爱情所涉及的情感和体验。
第四步:创作和分享
黄老师要求学生准备一篇小论文,探讨小说中的爱情主题和情感体验,或者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个人情感日记,以表达对爱情的理解和体验。
学生需要在小组内进行互相检查和修改,然后公开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教学收获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小说中爱情的各种形式和体验,还培养和提升了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创意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分享精神。
同时,学生也更加全面地理解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人际交往和生活。
小学语文《爱如茉莉》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爱如茉莉》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爱”的理解和体验。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诗歌《爱如茉莉》的含义。
2. 分析诗歌的词句、形式和韵律。
3. 进行诗歌朗读和表演。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表达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
2. 掌握诗歌的表演技巧。
教学准备:1. 课件和音频资源。
2. 诗歌《爱如茉莉》的复印件和挂图。
3. 词语卡片、图片和小道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5分钟)1. 创设情境:利用音频资源播放《爱如茉莉》的曲调和伴奏,同时播放图片背景,给学生营造一种浓郁的诗意氛围。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听音频,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想象力。
3. 提问引导:“你们对这首诗有什么感觉?”“如果把这首诗表演给别人看,你们会怎么表演?”让学生参与讨论,展示自己的想法。
Step 2 学习课文(25分钟)1. 教师朗读和解读《爱如茉莉》,突出诗歌中的重要词句和情感。
2. 分发词语卡片,让学生猜测卡片上的词语与《爱如茉莉》有关,提高学生对词语的注意力。
3. 让学生跟读诗歌,齐读、分组读、一人一句等不同形式的诗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Step 3 诗歌分析(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分析,利用挂图和复印件进行讨论。
2. 学生围绕诗歌的词句、形式和韵律展开讨论,探讨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提问引导:“诗中的‘茉莉’是什么意思?”“诗歌中的形容词有哪些?为什么用这些词?”等。
Step 4 诗歌表演(30分钟)1. 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表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进行创作和演绎。
2. 学生根据自己分组的情况,设计诗歌表演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是朗诵、舞蹈、音乐、戏剧等。
3. 学生展示表演成果,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提出建议。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第十一单元第3课我的老师长版
3.问题拓展:我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和探究。
(三)小组合作
1.小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例如比喻、拟人等,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了解课文作者的背景及写作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仿写或创作,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接着,我会对课文进行总结,强调其中的关键信息和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此外,我还会结合学生的讨论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为课后教学提供参考。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一道与课文相关的写作作业,如“写一写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创作。同时,我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最后,我会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小结,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努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同时,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组有关尊敬老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对老师的尊敬之情,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课文讲解环节,我重点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欣赏和运用类似手法。在课堂巩固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写一写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第十一单元第1课追随梦想长版
1.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和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
4.评价反馈: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反馈,进行总结和反思,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心情变化,理解梦想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正能量,树立远大的理想。
在课堂拓展环节,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梦想以及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实例中汲取启示,明确实现梦想的途径和方法。此外,我还邀请一位成功人士分享他的成长经历和追梦过程,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梦想的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前准备:搜集与梦想相关的歌曲、视频、图片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梦想的氛围。
2.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激昂的歌曲,激发学生的梦想情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3.情境模拟:设定一个特定的场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境模拟,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图片展示:在课堂上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中的描述。
在评价环节,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等方面的发展。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同时,注重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和田的维吾尔人教新课标
3.教师简要介绍维吾尔族人的生活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和田的维吾尔人》,边读边解析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维吾尔族人的生活环境、习俗风情以及他们与大自然的紧密相连。
2.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词汇,进行讲解和拓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我将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一段关于和田自然风光的视频,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的生活环境。
2.利用多媒体展示维吾尔族人的服饰、家居、美食等图片,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
3.设计情景模拟活动,如模拟维吾尔族人的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维吾尔族人的生活方式,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3.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维吾尔族人的生活场景进行讨论,如维吾尔族的饮食、服饰、居住环境等。
2.鼓励学生们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小组合作与互动式教学: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维吾尔族人的生活场景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们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种小组合作与互动式教学方法,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维吾尔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环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他们团结互助、乐观向上的品质。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第二课时)1.2《我的老师》语文A版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培养自己尊师重道的情感态度。
2.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认识到教师工作的艰辛和伟大,树立敬业乐业的价值观。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案例通过展示美丽的画图和播放相关的视频,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提问和解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第二课时)1.2《我的老师》语文A版
一、案例背景
在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以《我的老师》为题的文章,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同作者对老师的描述,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掌握写作技巧,并从中感悟教师的伟大和教育的真谛。该课文属于语文A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情感态度、写作技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作为特级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展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析课文内容,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反思与评价: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帮助他们发现和学习同伴的优点,同时也能够给予同伴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最后,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他们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指导他们进行改进和提高。
2课2课时
教 学 设 计 与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 2课,陶校长演讲的题目是什 么? 2. 他的第一问是什么? 3. 为什么要这样问? 4. 如何才能做到呢? 二、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 自学这段 要求:看看这一段问了什 么?为什么要这样问? 2. 学生自学本段。 3. 集体讨论: a.问了什么? b.为什么要这样问? c.朗读指导,突出“有了 ……才……”
逸夫分校18-19(上)
序讲
五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
授课人: 课型 新授
审核人: 李亚茹
教 学 目 标
1. 能说出陶校长的后几问分别包括那些意思? 2. 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
教学 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重点 教学 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过程 探究法、讨论法 优化补充
教 学 设 计 与 过 程
2课,陶校长演讲的题目是什 么? 2. 他的第一问是什么? 3. 为什么要这样问? 4. 如何才能做到呢? 二、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 自学这段 要求:看看这一段问了什 么?为什么要这样问? 2. 学生自学本段。 3. 集体讨论: a.问了什么? b.为什么要这样问? c.朗读指导,突出“有了 ……才……”
教学案例赏析作业--教学案例及评述
教学案例赏析作业--教学案例及评述教学案例及评述姓名:学号:专业:生物科学案例一:安娜·萨莫伊洛英娜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启蒙老师,她在教育工作中,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亲密的伙伴。
她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思考许多问题,学习了不少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有一天下午,安娜带学生们来到了森林,这对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他平时就到这里来玩。
但女教师的解说,让他接触了许多过去没有注意到的新事物和很多使他感到惊奇的东西;看这颗盛开的椴树在帮助蜜蜂酿蜜;瞧那个蚁穴——过去是苏霍姆林斯基出自恶作剧曾用棍子去桶它,而现在老师说这个蚁穴有回廊和广场,有幼儿园和粮仓……原来是一个童话般的城市。
他感到不和老师一起来,就不会发现世界上这么多美好的东西。
当孩子们领略了这大自然美好的风光,急冲冲准备回家的时候,她还有一新招:“孩子们,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采集些鲜花吧。
当孩子们关心长辈的时候,长辈会感到高兴,而鲜花——这是关怀和敬爱的标志。
……”苏霍姆林斯基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
这使幼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爱上了书本,爱上了同伴,爱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这位老师。
述评:1. 安娜的在她的教学中,不仅仅充当着一个教师的角色,她还是孩子们的好伙伴,她寓教于乐,使孩子们更加愿意去学习新的东西,并且学习效果非常好。
2.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应该学会引导学生积极的去思考问题,去发现问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3.教师在交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导学生怎样做人,如关心尊敬长辈等。
案例二: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意想不到的成功
意想不到的成功——我的一个教学案例李拴江语文课上,老师正在引导同学们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除了平时最爱举手的刘肖静、王彦军、李亚平等人之外,没有人肯再举手朗读了,课堂出现了冷场。
老师少试了大家一圈,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正占据着他们的心灵。
如何摆脱困境?办法只有两个;一是见好就收,立即进行下一项活动,但我不甘心这样;而是迎着困难上,打破僵局,使冷场热起来,这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于是,我深有感触地说:“是啊,学习是我们大家的事情,不是几个人的事情;课堂是我们所有人的课堂,不是少数人的课堂。
老师一向认为,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好样的,怎么会甘心放弃呢?接下来那位勇敢的同学朗读呢?”“唰”,武亚玲举手了。
老师微笑着向她点点头。
她大声地朗读起来。
这位同学虽然平时学习比较差,但却很勇敢。
他读得虽然不怎么好,但很认真。
老师说:“武亚玲同学今天表现得很出色,大家都要向她学习,为她高兴。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掌声。
沉寂打破了,气氛活跃了。
许多同学纷纷举手,要求朗读。
老师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并给他们的朗读以鼓励性的评价。
全班同学满脸兴奋之色,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在同学们的鼓动下,连成绩最差,从来不大声说话的韩丽丽也举手了,平时表现极差,经常不完成作业的董洋也举手了,老师愉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对他们迈出可喜的一步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当他俩读完一段课文时,同学们立即为他们的进步送上一阵热烈的掌声。
至此,这节课的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教学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在课堂小结时,老师满意地说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这节课为什么能够成功?我想:主要是老师能在困境中灵机一动,使用了鼓励性评价。
当优生们感情朗读时,许多同学在欣赏之余一定在想:“自己读不出人家的水平,还是算了出丑吧。
”所以情绪低落。
但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之后,他们觉得老师没有看不起他们,在期待着他们。
他们不应该让老师失望,应该为自己争光,为老师争气,应该用实际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启迪思维 传播文化——《八下Unit6SectionA 3a-3c》教学案例分析
2018年35期总第423期ENGLISH ON CAMPUS启迪思维传播文化——《八下Unit6 SectionA 3a-3c》教学案例分析文/吴小梅【摘要】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英语教师更是肩负着文化的传递者和中华文明的传播者的历史使命。
在此教学案例中,教师以“画面感知—信息收集—分析对比—形成评价观点”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视频感知—知识背景分享—原著分析讨论”为主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两条主线交替、螺旋并进提升,高效完成了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文化观;价值观【作者简介】吴小梅,东营市实验中学。
我们外语老师所应该持有的“文化自觉意识”就是:为了培养中华文化的建设者而向学生介绍外国文化,我们千万不要培养自己祖国文化的“掘墓人”。
——鲁子问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英语教师更是肩负着文化的传递者和中华文明的传播者的历史使命。
文化没有国家、地域界限,下面以阅读课八下Unit6 Section A Journey to the West 为例讲述一下如何文本内含的文明节点和文化元素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文明观。
教学片段一:Culture Express 文化列车。
1. Divide the class into groups of three.2. Get the students to close their eyes and listen to the “Culture Express” and feel the music, lines or introductions of the stories and try to tell what they are.设计意图:视频Culture Express导入本节课主题,带学生自然步入文化列车,享受不同古典故事带给他们的乐趣,触发本节课的敏感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高一语文《我有一个梦想》教学案例
高一语文《我有一个梦想》教学案例高一语文《我有一个梦想》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演讲词的特点结合背景资料理解演讲目的及意义2.能力目标理清演讲思路,体会其强大的逻辑性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教学重点:1.结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
2.感受排比句式的表达效果,学习并应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李乐薇的梦想是在喧闹的尘世中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空中楼阁”;海子在现实与理想的激烈冲突中痛苦煎熬,他的梦想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对秋水长空,万物勃发的壮丽江山,毛毛泽东的梦想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那么,你知道,上个世纪60年代,在美国,有一位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他的梦想是什么呢?(二)检查预习1.重点字词积累骇人听闻、义愤填膺、安之若素等词语2.请同学简介这篇演说辞的作者和时代背景(课前印发预习资料;教师作相应补充)——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检查,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三)、合作探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1)作者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直到17节作者才正面提出自己的梦想?放在后边起到的作用?——17-25节概括作者梦想的内容;探究文章结构,体会其强大的逻辑性。
(2)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梦想?入点。
在备课时,我发现这篇课文可讲的东西很多,而时间只有一节课,如果面面俱到,结果可能是浮光掠影。
所以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把切入点放在内容和句式上,以解读课文内容为主,结合朗读来赏析本课的语言特色。
口述史项目式学习的设计路径及意——_以“自我画像:5岁之前的我”口述史项目式学习为例
口述史项目式学习的设计路径及意——_以“自我画像:5岁之前的我”口述史项目式学习为例
李嘉雯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卷),期】2024()7
【摘要】"历史是人们学会思考和行动,提升人们的教养,特别是关怀人们的身心自由的学科"[1].换言之,历史学习的价值彰显于学生自发生成的思考与行动中,这两者又需通过建构知识与个人的意义关联才能实现.口述史和项目式学习对于知识建构和个人学习意义的共同追求使得两者的关联具有可能性和价值.
【总页数】9页(P39-47)
【作者】李嘉雯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核心素养时代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与建设策略--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地方文化口述史校本课程建设
2.口述史课程项目式学习探究--以“柳城云片糕传统制作技艺及其文化传承”为例
3.角色接纳、主体赋权与需求驱动:青年认同式社区参与的实现路径
——以黄浦区青年社区口述史项目为例4.原电池的“前世今生”:基于科学史的项
目式学习设计与分析5.语文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路径设计——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六单元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我们组加分,好吗?
李亚茹大班的孩子们喜欢户外活动,尤其是对跑步比赛格外喜爱。
照例,我们又来到了操场上。
分好组后跑步比赛即将开始。
“老师,谁赢了比赛就给自己的小组加分,好吗?”成成突然问我。
“你的意思是改变一下我们的游戏规则是吗?那,好吧,咱们试试!”我未曾这样考虑过,看着孩子期盼的目光,我还是接受了孩子的建议。
其他的小朋友一开始有点疑惑,因为之前我们的比赛是四人一组,每组谁获胜,谁就是小组冠军。
这样的比赛能很快就知道谁是冠军,而且秩序井然。
而现在我们要根据每组队员的比赛成绩累积评选出最终的冠军小组。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比赛结果都会与小组成绩息息相关。
由个人的比赛升级为了小组积分赛,由个体的竞争升级到了团队间的竞争。
随着比赛的进行,每当有一名小队员获胜,我就及时宣布为他们小组加上十分,孩子们的尽头更足了,因为我察觉到:之前每四名小朋友为一组,我宣布他们四个人谁是冠军时,只是获胜的小朋友特别开心,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而改变了游戏规则后,更多的孩子的喜悦和成就感都增强了,他们关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输赢,还有同伴的比赛,觉得自己的努力为他们的小团队争得了荣誉,收获的还有团队里小伙伴们的称赞,增强了团结合作的意识。
评析:一直以来,我认为老师都是集体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游戏的规则也应该是由老师来制定宣布,而通过这件事我才发现:老师的视角和心理不一定能完全符合孩子的成长需求,要尊重孩子的意愿,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
真实想法,敢于挑战老师,老师并不是权威。
大班的幼儿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都有了较大的自主性,生活学习行为上开始更加独立,在这样的情况下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团结和合作意识,播下一粒“合作双赢”意识的种子。
感谢孩子们给我启迪,让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