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精做15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含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必修下册第15课古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资料:【原文】【作者】【背景】【主题思想】习题及答案: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第15课目录:1、谏太宗十思疏/魏征2、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1、谏太宗十思疏/魏征【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作者】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
汉族,隋唐时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8单元 15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
15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课后训练·巩固提升会应用谏太宗十思疏必备知识基础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董.之以严刑董:督察B.谦冲而自牧.牧:养C.慎始而敬.终敬:敬重D.简.能而任之简:选拔解析:C项中“敬”,对应前面的“慎”,也是“慎”的意思。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居域中之.大B.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貌恭而.不心服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臣虽下愚,知其.不可D.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则智者.尽其谋解析:D项,两个“者”都是助词,……的人;A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标志;B项,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转折,却;C项,代词,它的/代词,那、那个。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B.则思知足..以自戒C.则思三驱以为..度D.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解析:B项,古今意义相同,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A项,古义,路人;今义,走路。
C项,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D项,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 。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先用树木、水流作比,接着得出“, ”的结论。
答案:(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2)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
参考答案:(1)(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一个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德行显著,大功告成之后却德行衰微的。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一、课内阅读(一)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略)完成1~4题。
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B.九德,指《尚书·皋陶谟》中所说的九种品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
”C.豫游,出游、游乐。
帝王春天出巡为“豫”,秋天出巡为“游”。
D.松、乔,指赤松子、王子乔,都是传说中的仙人。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以生动形象的比兴打开话题,“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
B.第2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C.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这“十思”就是十条劝诫,句句坦诚,字字惊心。
D.文章最后从反面论证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4.本文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答司马谏议书》,(原文略)完成5~8题。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议,官名,是负责给皇帝提意见的官。
当时司马光任朝廷的右谏议大夫。
B.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某人的名字。
古人在文稿、信稿上常以“某”字代替他人的姓名;在发出的正式信件中,则要换写成本名。
C.壬人,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
D.区区,小,用作自称的谦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给司马光的这封回信中,王安石主要辩明了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
B.本文对当时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示出了不满。
C.本文引用上古时期盘庚迁都而致怨的事例,说明社会改革古已有之。
15.1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习题)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必修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虽董之以严刑A.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B.震之以威怒C.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答案】B【详解】本题中,例句“虽董之以严刑”是状语后置句,“以严刑”状语后置。
译为: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
A项,省略句。
省略了主语。
译为:做国君的人,如果害怕自满自大,就要想想江海里的水都是居于下面,由成百上千的川流汇聚而成。
B项,状语后置句。
“以威怒”状语后置。
译为:用声威震慑他们。
C项,定语后置句。
“重、大”是“神器、域中”的定语后置了。
译为: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
D.判断句。
“……者也”表判断,译为:这也(就是通过)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
故选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必固其根本..根本:树根B.人君当.神器之重当:主持,掌管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大D.虽董.之以严刑董:懂得【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D项,“董”,应译作“监督”。
故选D。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本分,勤于政事,不要劳民伤财B.作为一名君主,奖赏和刑罚都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和怨怒出发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D.治理天下要任人唯贤,放手让百官自己去处理职责内的事务,不必干涉。
【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对课内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内容的理解能力。
平时学习文言文时一定要注重理解,结合文章写作背景,掌握答题的基本技巧。
第八单元15《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综合训练(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15《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综合训练(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综合训练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房玄龄,齐州临淄人也。
初仕隋,为隰城尉。
坐事,除名徙上郡。
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
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是时,贼寇每平,众人竞求金宝,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与之潜相申结,各致死力。
累授秦王府记室,兼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恒典管记。
隐太子以玄龄及杜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高祖,由是与如晦并遭驱斥。
及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召玄龄、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谋议。
及事平,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左庶子。
贞观元年,迁中书令。
三年,拜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封梁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
既总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已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疏贱。
论者称为良相焉。
十三年,加太子少师。
十六年,进拜司空,仍总朝政,依旧监修国史。
玄龄复以年老请致仕,太宗遣使谓曰:“国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自知衰谢当更奏闻。
”玄龄遂止。
太宗又尝追思王业之艰难,佐命之匡弼,乃作《威凤赋》以自喻,因赐玄龄,其见称类如此。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8单元15.1谏太宗十思疏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15 谏太宗十思疏一、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B.C.D.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D.役聪明之耳目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必固其根本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D.必先苦其心志5.下列对课文第1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出话题。
B.作者说理时,正反交叉结合,正面运用比喻说理,引出正题,反面申述,语气强烈。
C.“而况于明哲乎!”这句反问,差不多带有“挑衅”的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
D.这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魏征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疏”是给皇帝上的奏章。
这篇奏章提出十条建议,劝谏唐太宗。
C.全文在章节结构上形成正反对比,如“积德义”与“德不厚”的对比等。
D.第2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创业容易守业难”的道理。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1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
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
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
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
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课内外对比阅读专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二)《太宗答魏征》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
披览忘倦,每达宵分。
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
何曾退朝谓其子劭曰:“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厥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
”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
”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
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
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其罪大矣。
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现象、默写、翻译及答案【部编版必修15课文】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15课】班级:姓名:说明:最新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教材的两篇古文。
精心编辑了这两篇古文的文言现象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翻译、理解性默写习题,后附有答案。
一、《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魏徵,朝谏议大夫,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魏征卒后,唐太宗悲痛不已,说;“夫以铜为镜,可以,以古为镜,可以,以人为镜,可以。
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二)文言现象积累:1、重点字解释:1.臣闻求木.之长者:2.臣闻求木之长.者:3.必固.其根本:4.必固其根本.:5.欲流之远.者:6.必浚.其泉源:7.必浚其泉源..:8.根不固.而求..木之长:9.臣虽在下愚..:10.人君当.神器之重:11.居域中之大.:12.塞源而欲流长.也:13.承天景.命:14.善始者实繁.:15.克.终者盖寡:16.克终者盖.寡:17.克终者盖寡.:18.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19.则纵情以傲物..:20.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1.虽董.之以严刑:22.振.之以威怒:23.诚.能见可欲:24.将.有作:25.将有作.:26.则思谦冲.以自牧:27.则思谦冲以自牧.:28.惧满溢..:29.则思江海下.百川:30.乐.盘游:31.则思慎始而敬.终:32.虑壅蔽..:33.惧谗邪..:34.则思正.身以黜恶:35.则思正身以黜.恶:36.则思无因喜以谬赏..:37.宏兹.九德:38.宏.兹九德:39.简.能而任之:2、一词多义善:①择善.而从之:②善.始者实繁:则: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则.智者尽其谋:虽: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②虽.董之以严刑:长:①臣闻求木之长.者:②塞源而欲流长.也:下:①则思江海下.百川:②必竭诚以待下.:诚:①诚.能见可欲: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以:①纵情以.傲物:②戒奢以.俭: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④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⑤虽董之以.严刑:⑥振之以.威怒:⑦则思知足以.自戒:⑧则思知止以.安人:⑨则思谦冲以.自牧:能:①诚能.见可欲:②简能.而任之:3、分析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振.之以威怒: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③居安.思危:④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⑤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⑥则思正.身以黜恶:⑦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⑧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⑨则思正身以黜恶.:⑩慎谗邪..:⑪宏.兹九德:⑫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⑬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⑭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4、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而况于明哲乎: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④载舟覆舟,所宜深慎:⑤则思三驱以为度:⑥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⑦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⑧戒奢以俭:⑨诚能见可欲:⑩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三)理解性默写: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一、基础检测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休:喜庆,福禄B.虽董.之以严刑董:督察C.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非特:不仅D.以膏泽..斯民膏泽:恩惠1.D 膏泽:这里用作动词,施恩惠、造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冀君实或见.恕也②今君实所以见.教者B.①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②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C.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②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D.①今君实所以....见教者②故今具道所以2.C C项,因为;是。
A项,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见恕”与“见教”分别译为“谅解我”“指教我”。
B项,缘故,原因。
D项,……的原因。
3.下列各项,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B.简能.而任之C.以膏泽..斯民 D.江海下.百川3. B B项,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A项,名词用动词,办(事);C项,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D项,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必固其根本..以待下.. B.必竭诚C.故略上报..向往之至.. D.不任区区4.B B项,古今义都表示“竭尽忠诚,全心全意”。
A项,古义:根部;今义: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C项,古义:写回信;今义:向上级汇报。
D项,古义:小,用作自称的谦词;今义;指小或少。
5.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A.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B.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C.至于怨诽之多D.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5.A A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
B项为宾语前置句,应为“戒自”,C项为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至于多怨诽”,D项为省略句(省略主语)。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以生动形象的类比推理打开话题,然后引出正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妙地构成排比句,浅显易懂,不容置疑。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5.1《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A.敕,在古代一般与皇权相联系,文中三处“敕”意思相同,皆指皇帝下的命令。
B.让,文中指责备,与《谏逐客书》中“是以泰山不让土壤”的“让”意思不同。
C.宰有“主管、主持”意,文中“守宰”指宰相,是封建社会君主之下最高行政长官。
D.征役,常用来表示赋税、徭役、行役,文中的“征役”特指朝廷征发百姓服兵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励精图治,不仅将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常常思考为政之道,而且希望臣下也都能恪尽职守。
B.魏征认为,要无敌天下,就要“御之得其道”,不在于士兵人数的多少,不必征用壮实的“中男”入伍。
C.唐太宗并未立即执行免除租调和徭役的命令,魏征认为,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但也是君王失信的表现。
D.为政不能失信于民,既然许诺了百姓就当兑现,既然任用官员就应信任,太宗对魏征的这一说法表示赞同。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逋负官物,悉令蠲免。
(2)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5.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请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休,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024年高一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分层练习)解析版
15.1谏太宗十思疏分层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B.必浚.其泉源浚:疏通水道。
C.人君当.神器之重当:主持,掌握。
D.永保无疆之休.休:休息,安息。
A.则思无因怒而滥刑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D.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无”同“毋”。
句意: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愤怒而滥用刑罚。
B.“简”同“拣”。
句意: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C.无通假字。
句意:想要使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D.“振”同“震”。
句意: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
3.下列对《谏太宗十思疏》中文化知识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字玄成,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
曾任谏议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
以敢于直谏著称,史以“诤臣”称之。
B.唐太宗即李世民,太宗是李世民死后的庙号。
庙号常用“祖”或“宗”,如汉高祖、唐玄宗等。
C.垂拱,垂衣拱手,古时比喻统治者在治理天下时,什么事情都不愿做,多用作贬斥帝王庸碌无为。
D.豫游,出游,游乐。
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垂拱……什么事情都不愿做,多用作贬斥帝王庸碌无为”说法错误。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不用花什么气力,指不亲自处理政务,古时多指统治者以顺其自然的方式统治天下。
故选C。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竭诚则胡越为一体..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A.①臣闻求木之.长者②役聪明之.耳目B.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②必竭诚以.待下C.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②虽.董之以严刑D.①根不固而.求木之长②而.况于明哲乎【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知识归类整理)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自牧:自身的道德修养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
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C.亏无为之大道哉
大道:最高的境界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司职:司仪
【明确】D 【解析】司职:管理职事。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人君当神器之重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以膏泽斯民
C.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虽欲强聒
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而况于明哲乎
【明确】B 【解析】B项,均为连词,来,用来。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的。C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D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递进,更。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 一项是 ( )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②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 ④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2.状语后置句 (1)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于朝廷”作状语后置。 (2)受命于人主:“于人主”作状语后置。 3.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宾语前置句,何为应为“为何” 。 4.至于怨诽之多:定语后置句,“多”作定语后置。
【文化常识】
①域中:天地间。语出《老子》第二十五 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 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②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 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③胡越: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 个民族。 ④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 进呈给帝王的文书的统称,包括奏、议、疏、 表等。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精品习题【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15课】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15课】班级:姓名:说明:最新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教材的两篇古文。
精心编辑了这两篇古文的文言现象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翻译、理解性默写习题,选择题、阅读题、简答题,既夯实基础,又提升能力,后附有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魏徵,朝谏议大夫,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魏征卒后,唐太宗悲痛不已,说;“夫以铜为镜,可以,以古为镜,可以,以人为镜,可以。
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二)文言现象积累:1、重点字解释:1.臣闻求木.之长者:2.臣闻求木之长.者:3.必固.其根本:4.必固其根本.:5.欲流之远.者:6.必浚.其泉源:7.必浚其泉源..:8.根不固.而求..木之长:9.臣虽在下愚..:10.人君当.神器之重:11.居域中之大.:12.塞源而欲流长.也:13.承天景.命:14.善始者实繁.:15.克.终者盖寡:16.克终者盖.寡:17.克终者盖寡.:18.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19.则纵情以傲物..:20.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1.虽董.之以严刑:22.振.之以威怒:23.诚.能见可欲:24.将.有作:25.将有作.:26.则思谦冲.以自牧:27.则思谦冲以自牧.:28.惧满溢..:29.则思江海下.百川:30.乐.盘游:31.则思慎始而敬.终:32.虑壅蔽..:33.惧谗邪..:34.则思正.身以黜恶:35.则思正身以黜.恶:36.则思无因喜以谬赏..:37.宏兹.九德:38.宏.兹九德:39.简.能而任之:2、一词多义善:①择善.而从之:②善.始者实繁:则: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则.智者尽其谋:虽: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②虽.董之以严刑:长:①臣闻求木之长.者:②塞源而欲流长.也:下:①则思江海下.百川:②必竭诚以待下.:诚:①诚.能见可欲: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以:①纵情以.傲物:②戒奢以.俭: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④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⑤虽董之以.严刑:⑥振之以.威怒:⑦则思知足以.自戒:⑧则思知止以.安人:⑨则思谦冲以.自牧:能:①诚能.见可欲:②简能.而任之:3、分析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振.之以威怒: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③居安.思危:④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⑤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⑥则思正.身以黜恶:⑦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⑧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⑨则思正身以黜恶.:⑩慎谗邪..:⑪宏.兹九德:⑫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⑬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⑭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4、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而况于明哲乎: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④载舟覆舟,所宜深慎:⑤则思三驱以为度:⑥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⑦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⑧戒奢以俭:⑨诚能见可欲:⑩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三)理解性默写: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
《作业推荐》15.1谏太宗十思疏(解析版)——统编版(2019)下册语文同步练习
《作业推荐》——谏太宗十思疏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根深蒂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B. 渊远流长恃才傲物戒奢以俭C. 择善而从载舟履舟施惠于人D. 鸣琴垂拱文武争驰是可而止【答案】A【解析】B项,渊一源;C项,履一覆;D项,是一适。
2、下列句子与“以其无礼于晋”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A.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B.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C.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D.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例句是介词短语后置句,即“以其于晋无礼”,C项也是介词短语后置句,即“以严刑董之”“以威怒震之”。
A项,“……也”,表判断,是判断句。
B项,“岂……乎”,表反问。
D项,“何也”,表疑问。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B. 必固其根本C. 则思知止以安人D.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答案】A【解析】A项中“乐”为意动用法,其他三项中加点字均为使动用法。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闻求木之长者人君当神器之重B.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必竭诚以待下C.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董之以严刑D.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而况于明哲乎【答案】B【解析】B项,均为连词,来。
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
C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D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递进,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闻求木之长者长:高。
B. 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C. 虽在下愚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
D.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在路上行走。
【答案】D【解析】D项,行路:路人,彼此没有关系的人。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虾蟆,会州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十五)[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自牧:自身的道德修养B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 .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D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垂拱:拜谒D [D 项,“垂拱”,是指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度.义而后动 A .一夜飞度.镜湖月 B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C .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D .因自度.此曲 B [B 项与例句都是“估量、考虑”之意。
A 项,渡过、越过。
C 项,量长短。
D 项,写,创作。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臣闻求木之.长者役聪明之.耳目 B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必竭诚以.待下 C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董之以严刑D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而.况于明哲乎 B [B 项均为目的连词,来。
A 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C 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D 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递进,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B .籍.吏民,封府库 C .范增数目.项王 D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 [A 、B 、C 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D 项,名词作状语。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C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D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B [B 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6.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B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C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 .举先王之政D [A 、B 、C 三项为状语后置句。
D 项为陈述句。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木长”需“固本”,“流远”需“浚源”作类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的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奢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骄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点明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
(7)《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8)《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在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实行变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面攻击新法。
(9)《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指出决定进行变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出于皇帝的意旨;新法的制定是“__________________”,经过朝廷的认真讨论而订立;然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付具体主管部门去执行。
这一“受”、一“议”、一“授”,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
(10)《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
[答案](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3)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4)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5)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6)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7)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8)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9)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授之于有司(10)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与萧翰林俛书柳宗元思谦兄足下..:昨祁县王师范过永州,道思谦蹇然有当官之心,乃诚助太平者也。
仆闻之喜甚,然微王生之说,仆岂不素知耶?仆不幸,向者进当臲卼①不安之势,平居闭门,口舌无数,况又有久与游者,乃岌岌而操其间哉。
其求进而退者,皆聚为仇怨,造作粉饰,蔓延益肆。
非的然昭晰②,自断于内,则孰能了仆于冥冥之间哉?然仆当时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凡.........媢.嫉.,.其可得乎?....,.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超取显美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圣朝弘大,贬黜甚薄,不能塞众人之怒,谤语转侈,嚣嚣嗷嗷③,渐成怪民。
饰智求仕者,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日为新奇,务相喜可,自以速援引之路。
而仆辈坐益困辱,万罪横生,不知其端,悲夫!人生少得六七十者,今已三十七矣。
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
是非荣辱,又何足道!云云不已,祗益为罪。
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
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④,今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
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昼夜满耳,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
自料居此尚复几何,岂可更不知止,言说长短,重为一世非笑哉?读《周易》《困卦..》至“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往复益喜,曰:“嗟乎!余虽家置一喙以自称道,诟益甚耳。
”用是更乐喑默,思与木石为徒,不复致意。
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而仆与四五子者独沦陷如此,岂非命欤?命乃天也,非云云者所制,余又何恨?独喜思谦之徒,遭时言道。
道之行,物得其利。
倘因贼平庆赏之际,得以见白,买土一廛为耕甿⑤,朝夕歌谣,使成文章。
庶木铎者采取,献之法宫,增圣唐大雅之什,虽不得位,亦不虚为太平之人矣。
此在望外,然终欲为兄一言焉。
宗元再拜。
【注】①臲卼(nièwù):不安的样子。
②昭晰:清楚明白。
③嚣嚣:众口谗毁的样子。
嗷嗷:形容众声喧杂。
④鴂舌:比喻语言难懂。
啅噪:聒噪。
⑤耕甿:旧称农民。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B.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C.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D.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D[“仆”应为“先得显处”的主语,前面要断开,排除B项;“才不能逾同列”与“声不能压当世”是对偶句,中间应断开,排除C项;“十年”作“与罪人交”的补语,“官”是后一句的主语,“官”前面要断开,排除A项。
]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战国策·燕策一》苏代谓燕昭王:“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
”B.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
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C.《困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七卦,该卦主要谈的是君侯遭遇困境。
困,指陷在艰难痛苦或无法摆脱的环境中。
D.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
唐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
D[“唐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有误,应是“隋朝”,唐代继续沿用。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这封信中虽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但更多地是想表明自己希望贤人掌权的政治理想和欲做“太平之人”的志向。
B.作者在信中写一些认为他贬谪处罚太轻的人,对他诽谤越来越多,并以此来讨好他的仇敌,作为进身之阶,揭露了当时的官场丑态。
C.作者写自己在永州的贬谪生活时,运用了反衬法,“炎毒”“楚越之声”,不正常的视为平常,“北人言”,正常的视为不正常,有力地控诉了黑暗社会的罪行。
D.信中明言“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但像柳宗元这样有才华的人却受尽诽谤,被贬蛮夷之地久居,对比鲜明,辛讽蕴藉。
B[通过诽谤来讨好他的仇敌的是“饰智求仕者”,而不是认为对他的贬黜太轻,不足以平息愤怒的众人。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嗟乎!余虽家置一喙以自称道,诟益甚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