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6优秀教案 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原因,能够了解并掌握当前中国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以及防治策略。

同时,加深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大气保护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探索。

二、作业内容1. 课前预习学生需在课前完成相关背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包括:大气污染的定义、我国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来源等。

同时,要求学生查阅并理解我国针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政策及措施。

2. 课堂互动课堂上,学生将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需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当地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会导致大气污染?- 针对本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结合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分析其实际效果及改进建议。

3. 作业实践学生需完成以下作业任务:- 撰写一篇关于“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短文,包括背景介绍、主要污染物、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等内容的阐述。

- 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个调查报告,内容为本地区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调查(包括时间、地点、污染类型、原因等)和改进建议。

- 制作一份宣传海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和图表,展示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用于校园或社区宣传。

三、作业要求1. 撰写短文要求:- 内容要充实、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 语言简练,表达准确。

- 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进行全面阐述。

2. 调查报告要求:- 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和资料。

- 数据分析要客观,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 小组内成员要合理分工,共同完成报告的编写和制作。

3. 宣传海报要求:- 突出重点,语言简练。

- 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 宣传内容需贴近大众生活,有较高的社会教育价值。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内容是否全面、准确反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知识点。

- 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流畅,逻辑是否严密。

- 实践环节的完成情况(如调查报告的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环境保护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环境保护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环境保护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
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雾霾产生的原因。

2、综合评价雾霾产生的危害。

3、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理解雾霾的治理措。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强化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课堂讨论发言,锻炼分析、表达、总结和归纳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2、通过对雾霾产生原因和治理措施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唯物辩证观
2、树立生态保护是基础,经济发展是条件,社会发展是目的,三者是有机统一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2学情分析
认知起点:学生虽为高三学生,有一定地理基础知识,但较为零散不能形成系统。

学习兴趣:本校学生大部分来自西藏农村,对环境污染较为陌生,需多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很容易调动其学习兴趣。

学习障碍:本校处在高原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良好,环境污染轻,对环境学生知污染较为陌生,识面较窄。

学习难度:少数民族学生普遍理解力较差,对专业性术语如: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的理解不够或不能理解,需要做详细的解释。

3重点难点
理解雾霾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4教学过程。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主要来源及危害,并掌握基本的防治措施。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掌握大气污染的定义、分类及形成原因。

2. 了解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3. 学会分析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并能够提出防治建议。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学习学生需完成以下内容的学习:(1)大气污染的定义及分类。

(2)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3)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2. 课堂互动与探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需参与以下活动:(1)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本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现状。

(2)案例分析:分析一例国内外典型的大气污染事件,探讨其成因和影响。

3. 实践活动学生需完成以下实践活动:(1)收集资料:收集本地区近几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并整理成表格。

(2)实地调查:到当地工厂或交通要道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

(3)撰写报告: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撰写一份关于本地区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的报告。

三、作业要求基础知识学习要求:(1)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学生需做好课堂笔记,记录重点内容及教师补充的知识点。

课堂互动与探讨要求:(1)分组讨论时,学生需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案例分析时,学生需认真分析案例,探讨其成因和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实践活动要求:(1)收集资料要真实可靠,数据要准确完整。

(2)实地调查时需注意安全,并做好记录和拍照留存。

(3)报告需条理清晰、观点明确,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课堂互动与探讨的参与度和见解的独到性。

(3)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和报告的质量。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第一章:大气污染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掌握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和特点。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酸雨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大气污染?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展示图片和数据: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典型的大气污染事件及其影响。

小组讨论: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具体影响是什么?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描述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填空题:学生能够填写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问题解答:学生能够解释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2.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途径。

掌握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

理解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

2.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如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活动等)。

大气污染物的传输途径(如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等)。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及其影响。

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和范围。

2.3 教学活动展示图片和数据: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量。

实验演示: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

小组讨论: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模拟游戏: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控制。

2.4 教学评估填空题:学生能够填写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

问题解答:学生能够解释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

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分析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第三章:大气污染的监测和评估3.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指标。

掌握大气污染评估的原理和技术。

理解大气污染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3.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如采样、分析、监测仪器等)。

大气污染指标(如PM2.5、NOx、SO2等)及其意义。

大气污染评估的原理和技术(如空气质量指数、污染等级划分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2. 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的定义与来源:讲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农业活动等。

2. 大气污染的危害:阐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3. 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4.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现状与挑战: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探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5. 学生实践活动: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大气污染,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大气污染案例,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大气污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教材,如《环境科学》、《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

2. 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3. 视频资料:收集与大气污染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环保宣传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大气污染防治的最新动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讲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第5-8课时: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和技术。

第9-12课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现状与挑战。

第13-16课时: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大气污染,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人教版选修六 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教案.doc

人教版选修六 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教案.doc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4.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难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等教学过程:导入:大气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虽然大气也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但若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超过大气环境容量(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多方面的。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1.大气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1.本案例讲述的是大气污染中的急性中毒事件。

(说明:大气污染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污染和影响的时空尺度不同:有急性中毒事件;有困扰某个局部地区的地方性大气污染问题;有的则是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关注。

)2.事件的污染源:联合碳化物工厂事件的污染物:45吨剧毒性甲基异氰酸盐气体事件造成的危害:1 750人当即丧生,2万人终生残废,受毒气影响的人数达50万,还有无数十、羊、家禽死去。

多年以来一直危害着博帕尔市民的健康,继续吞噬着人们的生命。

2.大气污染物(1)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TMl0)①“总悬浮颗粒物”:空气中悬浮着无数固体颗粒的统称。

②可吸入颗粒物:指总悬浮颗粒物中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原因:人的的鼻毛、分泌物和黏膜可以将大多数大于10微米的粉尘过滤掉,只有小于APl)?1.概念:空气污染指数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评估空气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种指标。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6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6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一.学情分析1、首先高二学生已具备大气运动、区域地理、环境污染的基础知识结构;能够说出大气污染的形成原因、分布。

2、学生对大气污染有一定的地理常识,对环境保护有强烈兴趣和学习动机。

3、部分学生基础偏差,对事物只具有表象的认识,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和地理思维,答题模板和答题技巧更是临场发挥,极不规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课下预习,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类型、危害及其污染防治的措施;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探究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条件、雾霾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危害,总结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形成基本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大气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学会用自己行为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2、雾霾的形成和防治;3. 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雾与霾的区别;雾霾、酸雨的危害、防治措施四.教学过程【导入】视频引入:生活中,面对高耸入云、浓烟滚滚的烟囱,你是否会为你的生存环境感到担忧?闻到骊骅淀粉厂散发的阵阵臭气,你是否会厌恶他的存在,心生不快?望望灰蒙蒙的天,化不开的霾,每年冬季里的第一场雪是否还如记忆里的那般洁白?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中选取案例,连串设问引发学生关于大气污染的思考,激起学生对大气污染防治紧迫性的关注。

【课前检测】大气污染关键词猜猜猜根据文字材料,猜猜“我”是哪一重要概念,并说出判断依据。

材料一:我出身名门,我的父亲是闻名于世的能源明星,我们用PH值来评价战斗力强弱。

我居住在人口稠密和工业发达的地方;我可以让美丽水域变得臭气熏天;我还可以让崭新的自行车锈迹斑斑,让绿荫的森林突然枯萎,让活泼的鱼儿成批死亡,让古文物伤痕累累,我还可以使儿童、老人免疫功能下降。

人类想通过改进能源消费结构、改进燃烧技术来阻截我,但是通过大气的运动, 我们终将占领全世界!材料二:我擅长改变温度,也会改变降水,图瓦卢人对我恨之入骨;企鹅、白极熊惧我三分;全世界号召为我改变生活方式。

学案6: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案6: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要点1 大气污染
►课前演练
1.大气污染。

(1)原因: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

(2)结果:大气质量恶化。

(3)危害: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

2.主要大气污染物。

(1)可吸入颗粒物:①指标:空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物。

②危害:免疫功能障碍、引发传染病、患“尘肺病”,引起肺部病变。

③成因:土地荒漠化加剧、建筑工地遍布、汽车尾气。

(2)酸雨:①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②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使土壤酸化、使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③中国的酸雨区分布:南方地区严重,现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3)其他污染物:氟利昂破坏大气臭氧层;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导致气候变暖。

要点2 大气污染防治
►课前演练
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能源生产和消费。

2.大气污染防治途径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资源、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方面。

3.我国治理酸雨的主要措施:建立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限制高硫煤的开采,积极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调整能源结构等。

►课堂探究
图解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主要来源和危害,掌握防治大气污染的基本方法与措施。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大气污染的章节,掌握大气污染的定义、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大气污染案例,如雾霾、酸雨等,分析其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和防治的紧迫性。

3. 实地观察与调研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学校周边或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记录相关数据,如PM2.5、PM10等污染物浓度。

同时,调研当地政府和企业为改善空气质量所采取的措施。

4. 防治措施设计根据所学知识和实地调研情况,学生需设计一套针对当地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政策建议、技术手段、公众教育等方面。

三、作业要求理论学习要求:- 仔细阅读教材,理解并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污染物。

- 主动查找并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扩展知识面。

案例分析要求:- 对每个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报告应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实地观察与调研要求:- 实地观察应详细记录数据,并拍摄照片或视频作为佐证。

- 调研应与当地居民、企业等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看法和做法。

防治措施设计要求:- 设计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 考虑政策、技术、公众教育等多个方面,提出综合性的防治方案。

- 设计完成后,需形成书面报告,报告应逻辑清晰、论据充分。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理论学习:学生对大气污染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 案例分析:报告的完整性、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 实地观察与调研:数据的准确性和调研的深入程度。

- 防治措施设计:方案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评阅,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

选修6学案 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选修6学案 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案(人教版选修)【学习目标】.理解大气污染的形成和主要表现。

.掌握酸雨的概念及危害。

.以某次大气污染事件为例,分析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由于自然或①的原因,大气圈中的②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③的物质,致使大气④,影响了原有的⑤,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⑥,并对⑦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的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空气中悬浮着无数⑧,统称“总悬浮颗粒物”。

去掉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剩下的就是⑨,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如果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⑩障碍,危害健康。

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则可能引发⑪;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⑫”;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我国北方⑬较少,植被⑭较低,有些地区土地⑮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猛增,⑯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酸雨.概念:人们一般把值小于⑰的降水称为酸雨(雪、雹、雾)。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⑱和⑲等。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使⑳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腐蚀树叶,使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二、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和。

.大气污染的防治: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能源、控制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方面。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年夏季,巴黎、洛杉矶等大城市相继发生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据此完成~题。

.污染发生的原因是( ).附近有火山爆发,喷出大量含二氧化硫的气体.一段时间内的大气降水量大大超出同期平均水平.城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大量排放,加上阳光的作用.导致大气污染事件发生的主要污染物是( ).水蒸气和硫化物.二氧化硫和氟氯烃.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考查点大气污染防治像粮食、石油等商品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

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3.导入目标: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1)大气污染的定义、成因及主要污染物;
(2)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特点及危害;
(3)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
(4)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和技术。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示、举例等多种方法,生动形象地呈现大气污染相关知识。
2.讨论过程: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讨论成果: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大气污染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练习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3.练习过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3.倡导绿色生活: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大气污染的产生;
4.培养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实地调查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内容,结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的学科特点,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环境污染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对学生而言仍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的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总结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选修6教案: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选修6教案: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习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地成因、对人体造成地危害,及其防治措施.2.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地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3.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地普遍意义.4.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地时空尺度差异.【课前预习】1、大气污染地定义:2.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3.为什么北方城市地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4.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地形成条件?危害和措施?我国酸雨地地区分布规律?【归纳总结】一.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地因素: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⑵气象条件:⑶地形:二.地方性大气污染事件——可吸入颗粒物污染1.可吸入颗粒物地利弊:利:刺激并锻炼人地免疫机能弊:<见课本)2.成因3.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地措施: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㈠酸雨1、酸雨――PH值小于________地降水;PH值小于___________地为重酸雨2、形成酸雨地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和,分别形成型酸雨和型酸雨3、污染源:自然污染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污染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危害:①②③④5、我国酸雨类型以为主,原因6、图2.18,南方比北方严重地原因:12、措施:【课堂反馈】1. 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地变动数,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读有效率地污染成本图,回答下列问题.(1>污染成本由_______与__________构成.(2>为达到最大地利润,企业往往会提高_____________ ,降低______________,此时会出现比较高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3>理想地排放水平和治理水平是在图中地_____点,此时_______ 成本与________成本相等,____________最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的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大气污染概念的理解,熟悉污染形成原因,并能掌握一些基础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通过此项作业,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知识点回顾学生需复习本课时所学的大气污染基本概念、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

完成一份关于大气污染知识点的笔记整理,要求内容详实、条理清晰。

2. 案例分析选取近两年内发生的重大大气污染事件(如雾霾天气),学生需查找相关资料,分析其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案例分析报告。

3. 模拟实践活动设计一个模拟的“大气污染防治小组”,小组内成员需共同制定一个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计划。

计划需包括但不限于污染源排查、治理措施制定和实施计划等,并以PPT形式呈现。

4. 调查研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地考察或网络调查的方式,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大气环境现状,并收集当地政府在防治大气污染方面的措施和成效。

三、作业要求1. 笔记整理笔记应包括大气污染的定义、主要污染物、污染源及危害等关键知识点,用色块或不同层次标记重点和难点。

2. 案例分析报告报告需包括事件概述、成因分析、影响评估和防治措施四部分内容。

分析要深入、客观,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

3. 模拟实践活动PPT制作要规范,内容要详实。

小组成员需明确分工,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4. 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或网络调查要真实有效,数据和事实要能反映当地大气环境现状及防治措施的实际情况。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度、准确性、逻辑性和创新性进行评价。

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和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教师将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通过课堂讲解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反馈。

对于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对个别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排放、生活排放等。

2. 大气污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影响。

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法律法规、技术改进、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

4.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成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教学难点: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理解和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大气污染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气污染防治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大气污染的关注。

2. 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来源、危害,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3. 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让学生了解国家面临的环保压力。

4. 讲解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让学生了解环保政策和行动。

5.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实践。

6. 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污染防治策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

六、大气污染监测与评估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大气污染监测的意义和方法。

掌握大气污染评估的基本原理和工具。

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监测的方法和设备。

大气污染物浓度的评估和解读。

大气污染指数(AQI)的计算和意义。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大气污染评估方法。

教学难点:大气污染指数的计算和应用。

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模拟大气污染监测活动。

5.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大气污染监测的重要性。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分类及其危害;2.让学生认识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的影响;3.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懂得爱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2.大气污染的控制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三、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污染是指在大气中有害气体、颗粒物质或其他污染物质的浓度超过了环境容许负荷,导致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2. 大气污染的分类及危害大气污染按污染物种类可分为气体污染和颗粒污染两类。

气体污染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一氧化碳等,它们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肺部、心血管系统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颗粒污染包括烟尘、粉尘、细菌、毒素等,由于其粒径细小,易渗透到人体内部,造成人体器官受损,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3. 大气污染的成因大气污染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工业生产:燃煤、冶炼、化工生产等工业活动排放的气体及颗粒物;2.交通运输:发动机的尾气排放;3.生活污染:如开车烧香、燃爆竹等行为。

4.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大气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具体如下:1.加强环保意识,培养环保习惯;2.科学化控制工业生产,采用清洁生产技术;3.限制机动车污染排放,推广公共交通工具;4.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在课堂上讲解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的相关知识点;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3.互动讨论法:通过互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大气污染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以课堂讨论、课后测试等方式为主,督促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相关知识点,为日后更好地参与环保活动打下基础。

六、课后作业1.思考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并在课后交作业;2.查找本地区大气污染状况,并进行分析;3.收集相关环保资料,并撰写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大气污染的含义及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2.可吸入颗粒物污染、酸雨的成因及其危害。

3.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大气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1.大气污染的概念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的现象。

2.可吸入颗粒物(1)指标:空气中直径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物。

(2)危害:免疫功能障碍,危害人体健康。

(3)成因:土地荒漠化加剧、建筑工地遍布、汽车尾气。

(4)我国的分布:主要在北方。

3.全球性大气污染(1)酸雨2(3)臭氧层破坏:氟利昂广泛用作制冷剂。

二、大气污染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生产和消费。

2.主要防治途径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

1.大气圈中原有成分被改变就是大气污染。

(×)2.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严加控制。

(×)3.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4.人们一般把pH值大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5.下列情况可造成酸雨的是( C )①森林遭到乱砍滥伐②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③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④汽车排放大量尾气A.①②B.③④C.②④ D.②③6.减少城市酸雨产生的最佳途径是( C )A.提倡使用无铅汽油B.工厂把烟囱建高C.工业上将生石灰与含硫煤混合使用D.大力推广使用煤气作生活燃料1.大气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其主要污染源及危害如下表所示:(1)调整能源战略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而大气污染解决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调整能源战略。

主要途径如下所示:(2)大气污染的其他防治措施植树造林、清洁生产、合理布局生产、调整产业结构。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成因和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掌握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2.难点: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大气污染的图片、视频或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大气污染的思考和讨论。

2.知识讲解(15分钟)a)讲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概念。

b)介绍大气污染的成因,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离子辐射等。

c)分析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3.防治措施讲解(20分钟)a)介绍大气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源头治理、监测监控、减排措施等。

b)分析国家和个人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角色和责任。

4.综合训练(20分钟)组织学生参与大气污染的综合训练,包括以下内容:a)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不同成因的大气污染,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b)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探讨如何减少机动车尾气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c)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环境保护计划,并向全班介绍。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a)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以及个人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重要性。

b)针对学生的综合训练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1.大气污染图片、视频或新闻报道。

2.大气污染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学生小组讨论和演示所需的纸、笔、PPT等。

五、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保设施或参与环保活动,加深学生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2.给学生布置相关的研究课题,让他们深入探讨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撰写报告。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大气污染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上是一份关于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学案-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学案-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三節大氣污染及其防治【學習目標】1.通過案例分析可吸入顆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通過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過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調整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對大氣污染治理的普遍意義。

4.分析大氣污染現象發生的時空尺度差異。

【課前預習】1、大氣污染的定義:2.大氣污染物及其來源與危害3.為什麼北方城市的大氣污染物以可吸入顆粒物為主(以北京為例)?怎樣治理可吸入顆粒物污染?4. 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的形成條件?危害和措施?我國酸雨的地區分佈規律?【歸納總結】一.影響大氣污染擴散和自淨的因素: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⑵氣象條件:⑶地形:二.地方性大氣污染事件——可吸入顆粒物污染1.可吸入顆粒物的利弊:利:刺激並鍛煉人的免疫機能弊:(見課本)2.成因3.治理可吸入顆粒物污染的措施:三.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㈠酸雨1、酸雨――PH值小於________的降水;PH值小於___________的為重酸雨2、形成酸雨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有和,分別形成型酸雨和型酸雨3、污染源:自然污染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為污染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危害:①②③④5、我國酸雨類型以為主,原因6、圖2.18,南方比北方嚴重的原因:12、措施:【課堂回饋】1. 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準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

讀有效率的污染成本圖,回答下列問題。

(1)污染成本由_______與__________構成。

(2)為達到最大的利潤,企業往往會提高_____________ ,降低______________,此時會出現比較高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主要来源及危害,并了解防治大气污染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成因及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危害。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不同地区大气污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 调查与研究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所在地区或感兴趣的大气污染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网络搜索等方式,收集有关大气污染的数据和资料,并分析其成因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一至两个典型的大气污染案例,如雾霾天气、工业排放等,探讨其防治措施和效果,并总结经验教训。

4. 制作PPT报告将上述调查和研究结果以及案例分析制作成PPT报告,要求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图文并茂。

三、作业要求1. 内容要求学生需确保所收集的数据和资料真实可靠,分析深入,讨论充分。

PPT报告应包括大气污染问题的现状、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等内容。

2. 格式要求PPT报告应遵循规范的格式,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和结语等部分。

正文中应合理使用图表、图片等辅助说明,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3. 时间安排学生应在课后一周内完成调查与研究、案例分析和PPT制作等任务,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与交流。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PPT报告进行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内容完整性:是否全面涵盖了大气污染问题的现状、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等内容。

2. 数据真实性:所收集的数据和资料是否真实可靠。

3. 分析深度: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是否深入。

4. 格式规范:PPT报告是否遵循规范的格式,图文并茂。

5. 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的汇报与交流能力。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评阅,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还将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案(人教版选修6)
【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污染地形成和主要表现.2.掌握酸雨地概念及危害.3.以某次大气污染事件为例,分析大气污染地防治措施.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
由于自然或①________地原因,大气圈中地②____________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③____________地物质,致使大气④____________,影响了原有地⑤____________,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地⑥__________,并对⑦__________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地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污染物
(1)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PM10)
a.空气中悬浮着无数⑧____________,统称“总悬浮颗粒物”.去掉10微米以上地那些大颗粒,剩下地就是⑨________________,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b.可吸入颗粒物地危害:如果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⑩________________障碍,危害健康.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则可能引发⑪__________;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⑫__________”;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c.我国北方⑬__________较少,植被⑭________较低,有些地区土地⑮__________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猛增,⑯________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成为不少城市地主要空气污染物.
(2)酸雨
a.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⑰______地降水称为酸雨(雪、雹、雾).形成酸雨地大气污染物主要有⑱__________和⑲____________等.
b.对环境造成地危害:使⑳________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21 ________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地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腐蚀树叶,使○22 __________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23____________和文物古迹地损坏.
二、大气污染防治
1.大气污染地主要来源:能源○24________和○25________.
2.大气污染地防治: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26________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27________能源、控制○28________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方面.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2009年夏季,巴黎、洛杉矶等大城市相继发生严重地大气污染事件.据此完成1~2题.
1.污染发生地原因是()
A.附近有火山爆发,喷出大量含二氧化硫地气体
B.一段时间内地大气降水量大大超出同期平均水平
C.城市绿色植物地呼吸作用放出大量地二氧化碳
D.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大量排放,加上阳光地作用
2.导致大气污染事件发生地主要污染物是()
A.水蒸气和硫化物
B.二氧化硫和氟氯烃
C.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D.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
考查点2大气污染防治
像粮食、石油等商品一样,二氧化硫地排放指标在我国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地商品.迄今为止已有250000吨二氧化硫地排放权在我国4省3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000万美元.专家评价,这一举措是“用最小地代价减少最多地污染物”有益探索.据此回答3~4题.
3.在上述4省3市中,目前处在重酸雨区地是()
A.山东、河南B.江苏、山东
C.江苏、天津D.上海、柳州
4.所谓“排放交易机制”是指在政府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限定地情况下,允许污染物排放量大地企业向污染物排放量小地企业购买排放指标.这种做法可以使() A.当地地环境质量保持不变
B.当地地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C.生产工艺环保地企业获得更大地效益
D.排污量大地企业获得更大收益
方法技巧练
图示法记忆酸雨地危害
读材料,回答(1)~(4)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
注:总悬浮颗粒物为TSP.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地加速,北京每年2000万吨煤地燃烧,200多万辆机动车地排气,5000多个建筑工地地扬尘,大大加剧了北京地大气污染.
贵阳曾经被联合国有关组织列为世界十大酸雨污染城市之一,是贵州省酸雨污染区地中心,也是全国酸雨最严重地城市.20世纪90年代,贵阳市空气中地二氧化硫含量超过国家2级标准两倍多,酸雨出现频率占全年降水地21%.
(1)北京和贵阳地首要污染物分别是()
A.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
B.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
C.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二氧化硫
(2)北京与贵阳主要大气污染物地不同,主要体现在()
A.北京大气污染物中汽车尾气含量小于贵阳
B.北京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含量大于贵阳
C.贵阳大气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最低
D.贵阳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含量大于北京
(3)北京与贵阳相比,酸雨危害状况()
A.都一样B.北京大于贵阳
C.贵阳大于北京D.无法确定
(4)贵阳酸雨危害严重,除因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大量使用高硫煤外,可能还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贵阳地处山间盆地,风小、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②贵阳大风天气多,比较干燥
③南方多为酸性土壤,加剧了酸雨危害④南方降水量大、大气中含有碱性沙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方法技巧
教材P30思考(上)
1.可吸入颗粒物是造成北京市大气污染地首要污染物.
2.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
3.在污染防治上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极大地改善了北京市近年来地空气质量.
教材P30思考(下)
贵阳市在治理酸雨地过程中,采取了推广家庭生活和企业生产使用清洁能源、搬迁污染大户、实施全市烟尘达标排放等措施.这些措施具有较强地针对性,这是标本兼治地措施,因此,贵阳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人为②原有成分③有毒有害④质量恶化⑤生态平衡⑥工农业生产⑦建筑物⑧固体颗粒⑨可吸入颗粒物⑩免疫功能⑪传染病⑫尘肺病⑬降水量⑭覆盖率⑮荒漠化⑯尾气⑰5.6⑱硫氧化物⑲氮氧化物⑳河湖水○21土壤○22光合作用○23建筑物○24生产○25消费○26洁净煤○27可再生○28机动车
基础达标练
1.D2.C[巴黎、洛杉矶夏季发生严重地大气污染事件地主要原因:一是工业、交通发达,人口集中,工业废气地大量排放,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排放地尾气多,污染物丰富;二是夏季光照强烈、气温高,加剧了大气污染.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及甲烷等碳氢化合物.]
3.D4.C[第3题,我国南方地区是酸雨地重灾区.第4题,在“排放交易机制”框架下,清洁生产地企业可以通过出售排放指标获得更大地效益.]
方法技巧练
(1)A(2)D(3)C(4)B[本题组考查学生从表中获取信息及综合分析能力.由材料一可知,北京和贵阳地首要污染物均为TSP(可吸入颗粒物).由材料二可知,贵州是我国重酸雨区之一,而贵阳为我国酸雨最严重城市,故可推知贵阳地大气中SO2含量大于北京.而贵阳酸雨严重地原因既与其地形条件有关又与其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