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网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的利弊

合集下载

什么是中性点接地?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都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什么是中性点接地?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都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什么是中性点接地?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都有哪些优点和缺
点?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指的是变压器星型绕组中性点与大地的电气连接方式,我国的电力系统按照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两大类:大电流接地方式和小电流接地方式。

简单地说大电流接地方式就是指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包括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经低阻接地等。

小电流接地方式就是指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包括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高阻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等。

在大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存在短路回路,所以接地相电流很大,会启动保护装置动作跳闸。

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故障点不会产生大的短路电流,因此允许系统短时间带故障运行。

这对于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下面请看,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的优点与缺点,详细图解!。

配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

配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

编号:SM-ZD-71752配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配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配电网中性点与参考地的电气连接方式,按运行需要可将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高、中、低值)电阻器接地、经低值电抗器接地及直接接地等。

这些中性点接地方式各具独有的优缺点。

1 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的优缺点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是指中性点没有人为与大地连接。

事实上,这样的配电网是通过电网对地电容接地。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主要优点: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稳态工频电流小。

这样·如雷击绝缘闪络瞬时故障可自动清除,无需跳闸。

·如金属性接地故障,可单相接地运行,改善了电网不间断供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接地电流小,降低了地电位升高。

减小了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

减小了对信息系统的干扰。

减小了对低压网的反击等。

经济方面:节省了接地设备,接地系统投资少。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缺点:a与中性点电阻器接地系统相比,产生的过电压高(弧光过电压和铁磁谐振过电压等),对弱绝缘击穿概率大。

b在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时产生的高频振荡电流大,达数百安培,可能引发相间短路。

中性点接地方式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

中性点接地方式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

中性点接地方式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中性点接地方式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接地方式,它能够实现系统中的故障导线和接地之间的电势保持在安全水平,并且与其他接地方式相比,中性点接地方式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环境友好性等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基本原理出发,重点分析它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

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种将电力系统中所有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接地方式,在中性点接地方式中,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导线和设备外壳与地电位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可以有效地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中性点接地方式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能够快速地检测故障,在系统中出现故障时,中性点电流会急剧增加,这就可以通过检测中性点电流来判断系统中是否发生了故障。

1.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这主要是因为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以快速地检测到故障,使系统能够快速地运行到故障部位,保证了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地断开故障电路,并且保障了系统的长期运行。

2.减少了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在中性点接地方式下,系统的电位可以有效地控制在安全水平,使得人们在接触工作时不易触电,减少了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提高了人员安全性。

3.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主要是因为中性点接地可以减少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并减少设备的维护次数,这对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降低了运行成本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以降低电气设备的能耗,减少配电系统的维护成本,包括设备损坏和维护费用等,从而降低了电气设备配电系统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总之,中性点接地方式在配电系统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它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环保等特点,适用于大多数具有较高电气负荷的场合。

因此,在配电系统的运行中,选用中性点接地方式,不仅可以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运行。

配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

配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

配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配电网中性点与参考地的电气连接方式,按运行需要可将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高、中、低值)电阻器接地、经低值电抗器接地及直接接地等。

这些中性点接地方式各具独有的优缺点。

1 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的优缺点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是指中性点没有人为与大地连接。

事实上,这样的配电网是通过电网对地电容接地。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主要优点: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稳态工频电流小。

这样·如雷击绝缘闪络瞬时故障可自动清除,无需跳闸。

·如金属性接地故障,可单相接地运行,改善了电网不间断供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接地电流小,降低了地电位升高。

减小了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

减小了对信息系统的干扰。

减小了对低压网的反击等。

经济方面:节省了接地设备,接地系统投资少。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缺点:a与中性点电阻器接地系统相比,产生的过电压高(弧光过电压和铁磁谐振过电压等),对弱绝缘击穿概率大。

b在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时产生的高频振荡电流大,达数百安培,可能引发相间短路。

c至目前为止,故障定位难,不能正确迅速切除接地故障线路。

2 配电网中性点谐振(消弧线圈)接地的优缺点配电网中性点谐接地是指配电网一个或多个中性点经消弧线圈与大地连接,消弧线圈的稳态工频感性电流对电网稳态工频容性电流调谐,故称谐振接地,目的是使得接地故障残流小,接地故障就可能自清除。

因此,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优点,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全有并更好些。

同样地,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缺点,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亦全有仅是出现最大幅值弧光过电压概率小些。

这是因消弧线圈降低了单相接地时的建弧率。

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使用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消弧线圈,跟踪系统,选线装置本身的可靠性。

3 配电网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优缺点配电网中性点直接接地是指配电网中全部或部分变压器中性点没有人为阻抗加入的直接与大地(地网)充分连接。

使该电网处达到R0≤X1和X0/X1≤3。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的优缺点比较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的优缺点比较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的优缺点比较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的优缺点比较顾名思义:中性,不高也不低,为零。

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是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若速断跳闸了可靠性就保证不了。

中性点不接地,发生单相对地短路时,大地的电位与接地的相线相同,并且与中性点不能形成回路。

在三相三线制电路中,接地改接零,所有接零保护的电器外壳与地之间将变成相电压,使电路不能正常工作,而且所有碰上外壳的人都会触电。

一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的优缺点比较
1.1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优缺点:
(1)优点:对电源中性点接地系统,若发生某单相接地,另两相电压不升高,这样可使整个系统绝缘水平降低;另外,单相接地会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Is ,从而使保护装置(继电器、熔断器等)迅速准确地动作,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

(2)缺点:对电源中性点接地系统,由于单相短路电流Is 很大,开关及电气设备等要选择较大容量,并且还能造成系统不稳定和干扰通讯线路等;
1.2 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优、缺点:
(1)优点:对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由于限制了单相接地电流,对通讯的干扰较小;另外单相接地可以运行一段时间,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2)缺点:对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当一相接地时,另两相对地电压升高倍,易使绝缘薄弱地方击穿,从而造成两相接地短路。

1 / 11 / 1。

农村低压三相四线制中性点不接地好吗

农村低压三相四线制中性点不接地好吗

农村低压三相四线制中性点不接地好吗?黄景明福建省顺昌县水电局(353200)(一)中性点不接地优缺点分析比较1.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不构成短路回路,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会升高到相电压的倍。

因为低压设备绝缘裕量达500V,所以可不切断接地故障,在短时间内继续运行。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则要立即掉闸,也就是说,前者的供电可靠性较后者的供电可靠性高。

作为缺点之一,在中性点不接地低压电网中,发生一相接地,则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上升为线电压380V,且中性线对地电压有220V,所以这种触电时的危险性超过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同时,也不允许长期单相接地运行,因为长期运行,可能引起非故障相绝缘薄弱的地方损坏而造成相间短路。

2.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有时单相接地电流可能大于三相短路电流,因而可能影响到开关遮断容量的选择;同时由于发生单相接地要掉闸,动作比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频繁,故增加了检修次数。

3.从系统稳定性的要求来看,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短路电流较大,会引起电压剧烈下降,可能导致系统动态稳定的破坏;而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则不存在这问题。

4.对通讯与信号系统的干扰影响。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当发生单相接地时,由于存在接地电流,会使空间磁场不对称,或由于三相线路对地和对通讯、信号系统的电容不对称,因而当与通讯线同杆架设时,会对通讯和信号系统产生严重的干扰影响。

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干扰起主要作用的是静电感应;中性点直接接地起主要作用的则是电磁感应。

不接地系统的接地电容电流小,单相接地时,对电信线路几乎没有影响。

静电感应容易限制,而限制或消除电磁感应则比较困难。

因此,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解决干扰影响较为复杂。

5.从安全用电角度分析。

如图1所示,低压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时,电网对地是绝缘的,因此,当人体单相触电时,接触电压一般不超过10V,也无危险跨步电压,对人体没有危险。

这时通过人体的电流略小干线路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并可以按下式近似进行计算:有关资料表明,人体可极限忍耐的电流值是30mA,且电压为50V及以下。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优缺点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优缺点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优缺点1.缩小了系统的故障电压:中性点接地系统可以降低对地故障时的电压水平,从而减小对设备和人员的损害,提高电气安全性。

2.降低了短路电流:中性点接地系统通过接入合适的中性点接地电阻或感应电抗器,可以限制短路电流的大小,提高系统稳定性。

3.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中性点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将故障电流从系统中断开,减少故障引起的整个系统停电。

4.减小了电容电流:中性点接地系统可以将系统的电容电流与地结合,减少电容干扰和浪费。

5.降低了隔离性要求:中性点接地系统因为减小了故障电压水平,所以对设备的绝缘和隔离性要求相对较低。

然而,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1.系统故障点较多:中性点接地系统存在多个接地点,因此容易引发接地故障,并且需要较为复杂的保护装置来检测和隔离这些故障。

2.增加了对保护装置的要求:中性点接地系统需要配备更复杂的保护装置,以便及时检测和隔离故障,并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3.对人员的电击风险: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因为接地点多,导致地电流分布不均,可能存在电击风险,需要加强人员对电压和接地的安全培训。

4.增加了系统的谐波问题:中性点接地系统会引入一定的谐波电流,导致系统中谐波电压的增加,可能会影响到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

5.造成电力浪费: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因为将电容电流与地结合,可能会导致一部分无功功率在中性点和地之间流失,造成电力浪费。

综上所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优点包括缩小故障电压、降低短路电流、提高系统可靠性、减小电容电流和降低隔离性要求;而缺点主要体现在系统故障点多、要求更复杂的保护装置、增加对人员的电击风险、谐波问题和电力浪费等方面。

在设计和选择中,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变压器中心点接地优缺点

变压器中心点接地优缺点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系统1.1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优缺点:(1)优点:对电源中性点接地系统,若发生某单相接地,另两相电压不升高,这样可使整个系统绝缘水平降低;另外,单相接地会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Is,从而使保护装置(继电器、熔断器等)迅速准确地动作,提高了保护的可*性。

(2)缺点:对电源中性点接地系统,由于单相短路电流Is 很大,开关及电气设备等要选择较大容量,并且还能造成系统不稳定和干扰通讯线路等;1.2 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优、缺点:(1)优点:对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由于限制了单相接地电流,对通讯的干扰较小;另外单相接地可以运行一段时间,提高了供电的可*性。

(2)缺点:对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当一相接地时,另两相对地电压升高倍,易使绝缘薄弱地方击穿,从而造成两相接地短路。

2 各种电压等级供电线路的接地方式(1)在110kv及以上的高压或超高压系统中,一般采用中性点接地系统,其目的是为了降低电气设备绝缘水平,免除由于单相接地后继续运行而形成的不对称性。

(2)工厂供电系统采用电压在1kv~35kv,一般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因工厂供电距离短,对地电容小(Xc 大),单相接地电流小,这样可以运行一段时间,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供电可*性,对通讯干扰小等优点。

在煤矿井下,我国、西德等国禁止中性点接地,其主要目的是为安全,减小了单相接地电流,但即使小的单相接地电流,煤矿井下也不允许存在,因此在煤矿井下,安装有检漏继电器,就是当电网对地绝缘阻抗降低到危险值或人触及一相导体或电网一相接地时,能很快地切断电源,防止触电、漏电事故,提前切断故障设备。

(3)1kv以下的供电系统(380/220伏),除某些特殊情况下(井下、游泳池),绝大部分是中性点接地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的危险。

3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3.1 保护接地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接地线与接地体相接,其原理是分流原理(如图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压电网中性点接地与不
接地的利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低压电网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的利弊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电气化系罗光荣
为了低压用电的安全,尤其是农业电网用电的安全,我国普遍推广使用触电保安器。

保安器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大类,它们对电网我中点的接地有不同的要求,电压型保安器要求电网中点不直接接地(实际是经过保安器的内部阻抗接地),而安装电流型保安器,则要求中点直接接地,因此认真深入地研究低压电网中点接地方式的利弊,对于安全用电工作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并且它还关系到保安器研制工作的动向,为此我们对接地作一些分析。

一、国内外概况:
根据国外资料,电力网发展的初期,低压电网对地都是绝缘的,中点不接地,但是后来随着高压电网的发展,使了降压变压器,由于高低压线圈可能相互短路,低压线圈对地产生高压,对电气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出现了中点接地系统。

如今,低压电网中点接地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

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采用中性点接地系统,这个总的发展方向是肯定的。

由于中点对地绝缘,在某些场合有一定的优点,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还采用中点不接地,例如日本的医院及游泳池,使用隔离变压器,中点就不接地。

有些有易燃气体的化工厂、煤矿等也采用中点对地绝缘。

日本也还有一些大工厂采用不接地方式,捷克在矿井采用500伏中点不接地系统。

我国解放前,低压电网,有接地的,也有不接地的,解放之后逐步趋于统一,就是380/220伏中点接地的低压电网。

但1962年以后有些省和地区,采用中点不接地系统,例如江苏省推广使用电犁,为了人身安全,安装简易型保安器,采用了不接地系统。

当时广东、河南有些地区也采用不接地系统。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中点接地和不接地两种方式同时并用,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其优缺点作一些探讨。

二、中点接地与非接地系统的优点缺点比较:
1、不接地系统:
优点:能限制接地电流
当电网的容量较少时,对地的分布电容也小,如果绝缘电阻很高,则人触及带电体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仅为不大的电容电流(如图1),因此是安全的。

此外从漏电引起的火灾来说,不接地系统也比较理想,因漏电接地电源很小,不易产生大的火花而引起火灾。

缺点:
①不能抑制对地电压的异常升高:
不接地系统在运行中有各种原因会引起对地电压的异常升高,如变压器高低压绕组间击穿、高压线碰到低压线、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静电感应等,这种电压的异常升高可能损坏电器设备及危害人身安全。

②实际难于保持不接地状态
前面提到不接地系统可以限制接地电流的条件是电网容量比较小,因而分布电容也小,绝缘电阻比较高。

如果电网容量比较大,并且随着电网的陈旧,绝缘水平总是逐渐下降的,到后来就难以达到保证人身安全的程度。

现举例来说明:譬如人体电阻为1千欧,触及三相三线制非接地系统的相
,每根相线对地电容为C,在不同的线,设绝缘电阻最低的相线绝阻数值为r
JX
绝阻和电容情况下,通过人体可能的最大电流Ir,可根据克希荷夫定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得如图2所示的曲线。

低压架空线路每根相线的电容量可按每公里205微法计算,由图可见架空线路长度超过2公里,相线绝缘低于30千欧,人体触电电流就将超过25毫安,已经不能自主摆脱,如不立即断电即有生命危险。

农业电网绝阻一般较低,依靠不接地系统限制接地电流并不能完全保证人身安全。

③一相接地,其他两相对地电压为线电压:
如果有一相线发生接地故障,另外两相对地电压即升为线电压,即增加倍,这种电压的升高,对人身安全是不利的,并且也容易引起电器设备的绝缘击穿。

2、中点接地系统
优点:
①能够抑制异常的对地电压升高;
即使高低压绕组间发生击穿短路,由于中点直接接地,中点对地电压在220伏以下,对电器设备及操作比较安全。

②适用于大容量电力网;
③易于检测并及时排除接地故障;
如果相线发生接地故障,则将会产生很大的接地电流,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能及时排除。

缺点:
①不能抑制接地电流:
当人体触及带电导体时,就相当于相电压直接加在人身上,因此通过人体的电流比中点非接地系统为大,比较危险。

②接地系统可能相互干扰
由于接地系统的接地线有电流,使地表电位发生变化,因此会影响另外一个接地系统的工作,造成干扰,特别是对一些仪器设备造成干扰。

由于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在我国目前的农村,变压器容量比较小,中点接地系统对于设备安全比较优越,中点不接地系统对于人身安全比较优越。

三、今后的发展趋势:
既然中点接地系统对设备的安全较为优越,对人身安全比较欠缺。

那么应在中点接地的条件下,采取加强人身安全的措施,而安装触电保安器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对于中点接地系统,为了人身安全,只能安装高灵敏度的电流型触电保安器,其动作电流应该在30毫安以下,这种保安器是依靠零序电流进行工作的,它的零序电流不单纯是由于人体触电产生的,三相四线制各相的漏电及不对称也产生零序电流,漏电流使保安器工作不正常,有时使保安器失灵,应该动作而不动作;有时使保安器误动,为了使保安器可靠动作,就要求电网漏电尽可能小,也就是说要求绝阻较高,通常要求总绝阻达到10K以上。

对于装有照明线路的电网,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尤其雨季,一般只能达到1—2K。

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在分支线上加装保安器,因为整个电网的总绝阻虽然低,但分支线的绝阻有可能在10K以上,或者10多户人家就装一个保安器。

这种安装方法,保安器的动作是可靠的,可以保障人身安全。

但这样安装,每台变压器起码装四台保安器,甚至更多,才能满足要求。

电流型保安器电流互感器的制造工艺要求较高,成本较高,因此这是电流型保安器推广工作中比较困难的问题。

如前所述,中点不接地系统无法抑制对地电压的异常升高,例如在高压为两线一地制供电的系统中,低压侧中点对地可能出现很高的电压,实测可达数千伏,此外在预防雷害及高低压绕组击穿短路方面,不如中点接地系统,但它有限制接地电流的作用,特别是30千伏安以下专供小型排灌站的变压器,其电网绝阻较高,可以限制触电时的人体电流,并且可安装简易型单级跳的保安器,这种保安器原理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此外中点不接地系统可以安装脉冲式保安器。

这种保安器适应低绝阻,绝阻只要1K左右就可以安装。

带照明负载的变压器,只要装一个脉冲式保安器就可以了。

而电压的异常升高也可采取措施来加以减轻其危害。

(如中点经阻抗接地,加装避雷间隙或压敏电阻等)
因此在变压器容量小的情况下中点不接地系统对人身安全较为有利,目前仍有其存在的意义。

四、农村电网的接地保护问题:
为了防止电器设备金属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目前常用的办法有两种:即保护接地和接零,应当指出保护接地只有用在不接地系统才能引起防止触电的作用。

如果在中点接地系统,即使金属外壳已经接地,当发生相线碰壳事故时,金属外壳仍有很高的电压,仍然会危及生命。

因此这时保护接地是起不到防止触作用的。

其原理如图3所示。

设变压器中点接地电阻r
ɡ为4欧,电动机外壳保护接地电阻r
b
为12
欧,当发生相线碰壳时,则通过短路电流I其数值为:
安如果有人触及电机外壳,则人手和脚之间的接触电压为
U J =I×r
b
=13.75×12=165伏
人体受到165伏触电仍然是危险的,几乎起不到什么保护作用,因此对于中点接地系统,通常是用采用保护接零,其原理如图4所示:
在送电线路不很长的情况下,零线电阻一般小于1欧,如果发生相线碰壳的情况,则相线将通过很大的电流,可以把熔丝熔断,使电机外壳不再带电,从而保护人身安全。

保护搪零对于一般工厂是很适用的,但对于农村电网一时却难以采用,因为目前农业生产的主要电气设备是排灌站的电动机,为电动机供电的线路通常是三相三线制,并没有零线,如果专为接零而拉一根零线。

则要增加不少投资。

此外当送电距离比较远,而电机容量较大时,即使相线碰壳,也不足以使熔丝熔断,那就起不到保护人身安全的作用。

五、结语
1、中点接地系统是发展方向:因为农业电网使用的变压器越来越大,中点接地系统对保护设备安全比较优越,对于人身安全则可通过普遍安装电流型保安器而加以解决。

2、小变压器可以采用不接地系统:对于30千伏安以下的变压器,如果没有条件普遍安装电流型保安器,则可以采用不接地系统对人身安全比较有利。

动力线路的变压器,可装简易型保安器,照明线路可以安装适应低绝阻的冲型保安器。

3、农村电网的保护接地应与触电保安器结合使用,否则不能起到保护人身安全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