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
《诗经二首》习题

《诗经二首》习题《诗经》二首习题同步测控一、语段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静女给情人赠物为何分成两章来写?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诗人把赠物分成两章来写,固然因物分两件,有先有后,但更重要是通过这种形式,把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推向高潮。
2.简要分析“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这两句诗用了双关的手法,一是表达了女子所赠之物美好,二是赞美女子之美。
显示了男子一片爱人及物的诚挚、痴迷之心。
采薇(节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3.诗歌从“采薇”写起,这跟“曰归曰归”的思乡情有何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这里采用的是《诗经》惯用的起兴手法,“薇”是故乡田野里常见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浓浓乡愁。
于是,深切的乡情融入熟悉的“采薇”活动之中。
4.前三章所写的“薇”有无变化?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有变化。
《诗经》两首练习题(答案)

《诗经》两首习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3、阅读《邶风;静女》,完成(1)~(5)题。
(1)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3)、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诗经二首赏析练习题(含答案)

诗经二首赏析练习题(含答案)
一、《关雎》
1.诗歌开头运用什么手法?作用如何?
运用“兴”的手法,诗歌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鸠鸟雌雄匹配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听到雎鸠鸟清新婉转的歌唱而春心荡漾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情。
2.说说下列诗句的作用。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既写出了姑娘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2)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思念情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逼真形象。
“悠哉”连用,深刻地表达了这个男子长夜不寐,绵绵不断的难耐的相思之苦。
(3)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既描写了君子和淑女结为伉俪之好时那种载歌载舞,尽兴狂欢的场面,又把青年人愿望实现后相处和谐,相亲相爱的欢乐感情深刻地表现出来。
但这并非是已然的事实,而是“君子”由“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而生的幻想。
描绘这一美满结合,突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思念之深。
也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3.“诗无邪”,你是怎样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综观全诗,充满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歌颂了“乐而不淫”的
纯真爱情。
二、《蒹葭》
1.诗歌如何抒发对伊人的怀念之情的?
作者是借景抒情。
作者以蒹葭起兴,先描绘出一幅清秋河边肃杀凄清的图画,来衬托自己追寻意中人未得,迷茫失落的惆怅之情。
2.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综观全诗,它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不仅使诗歌内容层递,逐步展示主人公急切寻找意中人而不得见的惆怅之情,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诗经两首练习册及答案

诗经两首练习册及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内容涵盖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宫廷乐歌,“颂”则是祭祀用的歌。
以下是两首《诗经》中的诗歌练习册及答案。
《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练习题:1. 请解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和“洲”的含义。
2. 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逑”是什么意思?4. 请描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所描绘的画面。
答案:1. “关关”是指雎鸠鸣叫的声音,而“洲”是指河流中的小岛或沙洲。
2. 这首诗歌表达了对理想伴侣的渴望和赞美之情。
3. “逑”在这里指的是配偶,意为君子所追求的理想伴侣。
4. 描述了荇菜在水中摇曳,随着水流左右摆动的景象,象征着淑女的温婉和君子的爱慕。
《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练习题:1.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中的“呦呦”和“苹”分别指什么?2. 这首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3.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中的“嘉宾”和“鼓瑟吹笙”分别是什么意思?4.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中的“不恌”和“是则是效”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答案:1. “呦呦”是指鹿的鸣叫声,“苹”是一种水生植物,这里指鹿所食的植物。
2. 这首诗歌主要表达了主人对嘉宾的欢迎和尊敬之情,以及对君子德行的赞美。
3. “嘉宾”指的是尊贵的客人,“鼓瑟吹笙”则是指弹奏乐器,吹奏笙乐,以示欢迎。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唐朝诗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B.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C.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D.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3.名句默写。
(1)《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中开头“, ”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2分)(2)蒹葭苍苍, 。
(《诗经·蒹葭》)(1分)(3)《关雎》中用来表达诗人对文静美好的女子日夜思念的句子是“, 。
, ”。
(4)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1分)二、综合性学习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档中国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曾经流行于古代的诗词歌赋在现代又“火”了一把。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经典咏流传》所选每首诗词,都有强烈的现实观照:《墨梅》里“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中国风骨,《明日歌》里的惜时如金,《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历史激情……无论曲风,也无论题材,不变的情怀链接了经典与时代。
【材料二】好风凭借力,送“诗”上青云。
《经典咏流传》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和诗以歌”的形式,把古诗词原创改编成歌曲,以经典为船,以流行为帆,把经典的诗歌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古人的思想、智慧和情怀与今人产生强烈的文化共鸣。
(1)根据上述材料,探究该节目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练习与比较阅读汇编(附答案)

《诗经二首》一、关雎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 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 “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4、对诗中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中的“淑女”是说这个女子很有道德。
B、“君子好逑”中的“君子”在当时是对贵族的泛称,可见“君子”的社会地位不低。
C、“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睡着和醒来,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D、“参差荇菜”中的“参差”,形容荇菜不仅长得茂盛,而且长得十分整齐。
5、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二、蒹葭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12《诗经》二首 同步精练(含解析)

12《诗经》二首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蒹葭..(jiān jiā)窈窕..(yǎo tiǎo)B.好逑(hǎo qiú)寤寐..(wù mèi)C.雎鸠..(jū jiū)伊.人(yī)D.溯洄..(sù huí)荇.菜(xīng)赏析《关雎》这首诗,回答问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赞美一个文静、美丽、热爱劳动的姑娘,歌颂一个贞洁、有德行的姑娘。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青年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是他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4.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C.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译文:姑娘美丽又善良,日日夜夜追求她。
B.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好像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C.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译文:河中芦苇茂盛,露水珠儿有点稀。
D.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译文:思念之情绵绵不尽,翻来覆去,不能安睡。
《《诗经》二首》练习(含答案)

12《《诗经》二首》练习(含答案)《诗经》二首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 。
(柳宗元《小石潭记》)(2)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关雎》)(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子衿》)(5)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默写完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关关jūjiū(),在河之洲。
(2)悠哉悠哉,zhǎn zhuǎn()反侧。
(3)窈窕淑女,qín sè()友之。
(4)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小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将给我们奠定坚实深厚的文化基础。
B.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C.这位多年从事教育事业的老教师,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十分热心,一贯好为人师,给了青年教师很多的帮助。
D.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中国疾病防控中心的相关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迷恋上含有致癌物的电子烟,成为潜在的烟民。
(删去“根据”)B.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进入快速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把“方式”改为“途径”)C.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宏大而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改革与开放之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将“之路”换成“进程”)D.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做出”前加“是否”)5.下列的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小伟爱讲脏话,小明批评道:“脏话既脏人耳,又伤人心,文明用语才让人舒心啊!”B.体育课上,小平不小心撞到小明,他连忙扶起小明并道歉,小明说:“没关系,我‘大人不记小人过’。
(完整word版)《诗经》两首练习题(答案).docx

《诗经》两首习题: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 国风,160 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 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 篇。
C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 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 / 山河 / 在,城春 / 草木 / 深B. 静女 / 其姝,俟我 / 于城隅;C 、七八个 / 星/ 天外,两三点 / 雨 / 山前 D、岂曰 / 无衣?与子 / 同袍3 、阅读《邶风;静女》,完成(1)~( 5)题。
(1)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3)、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完整版)《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又叫“十五国风”或“国风”,它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3、《诗经》题材广泛,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赋,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是起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语言朴实优美,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音律和谐悦耳,其中不少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4、后人常把“离骚”和《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5、《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6、《五经》包括:《易经》、《诗经》、《尚书》、《礼仪》、《春秋》。
7、《六经》是春秋时期孔子教授和编译的六类科目的教科书,这六本教科书在孔子晚年成型,在弟子的不断传播中被强化,最后在汉代被称为汉代“六艺”,包括《诗经》、《尚书》、《礼仪》、《乐经》、《易经》、《春秋》。
孔子所教授的“六艺”与周朝教授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比,其文化课内容和外延显然丰富多了,应该算是一种创新。
从此,这“六经”就成为儒家的必读书目。
8、《诗经》的“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
二、《氓》的知识点积累(一)、通假字1、匪(fēi)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12 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12 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选出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A.关雎(guán jū)窈窕(yáo tiǎo)荇菜(xíng cài)B.派遣(pài qiǎn)酣畅(gān chàng)貂裘(diāo qiú)C.寂寞(jì mò)蒹葭(jiān jiā)溯洄(sù huí)D.辗转(zhǎn zhuǎn)好逑(hào qiú)费祎(fèi wěi)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针对各种交通乱象,滨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水平,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配合意识。
D.在诗歌中,借松、竹常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诗经》是“世界最美的书”。
《关雎》传唱着君子对淑女的热切追求;《七月》记叙了人们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蒹葭》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淡淡的凄婉之意……B.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醉酒驾车要被刑拘的规定在现实执法中能否真正落实?C.2011年上半年,全国质监系统对乳制品,粮油,酒类,饮料等重点食品,不断加大执法打假工作力度。
D.他对杜小康说:“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4.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例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A.一片白苍苍的芦花,清早露水变成霜。
所说的心上人儿,她正在水那方。
B.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那,人儿正在水那方。
C.一片白苍苍的芦花,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那,人儿正在水那方。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共收录从到的诗歌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
其中“”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又叫“”或“”,它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3、《诗经》题材广泛,普遍运用、、的表现手法,所谓,就是直陈其事;就是比喻,打比方;是起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语言朴实优美,以为主,兼有杂言,音律和谐悦耳,其中不少篇章采用“”的艺术形式。
4、后人常把“”和《》的“”并称为“风骚”。
5、《四书》包括:《》、《》、《》、《》。
6、《五经》包括:《》、《》、《》、《》、《》。
7、《六经》是春秋时期孔子教授和编译的六类科目的教科书,这六本教科书在孔子晚年成型,在弟子的不断传播中被强化,最后在汉代被称为汉代“六艺”,包括《》、《》、《》、《》、《》、《》。
孔子所教授的“六艺”与周朝教授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比,其文化课内容和外延显然丰富多了,应该算是一种创新。
从此,这“六经”就成为儒家的必读书目。
8、《诗经》的“六义”包括:、、、、、。
《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共收录从到的诗歌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诗经》两首练习及答案详解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二首练习及答案详解(时间:40分钟 分值:55分)一、基础巩固(20分,1~5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氓之蚩.蚩(chī) 乘彼垝垣.(huán) 载.饥载渴(zài) 小人所腓.(féi) B . 尔卜尔筮.(shì) 靡有朝.矣(zhāo) 其水汤.汤(tāng) 四牡.(mǔ)业业 C . 匪我愆.期(qiān) 于嗟.女兮(jiē) 渐车帷裳.(cháng) 不遑.(huáng)启居 D . 将.子无怒(jiāng) 体无咎.言(jiù) 犹可说.也(yuè) 四牡骙骙..(kuí) 解析:A 项,“垣”应读yuán ;B 项,“汤”应读shāng ;D 项,“将”应读qiāng ,“说”应读tuō。
答案:C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载.笑载言 载:动词词头,无义 B .以我贿.迁 贿:财物 C .女也不爽.爽:直爽、爽快 D .静言.思之 言:助词,无实义解析:C 项,爽:过错。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 .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 .匪来贸丝/于嗟鸠兮D .象弭鱼服/小人所腓解析:A 项,莫—暮;C 项,匪—非,于—吁;B 项、D 项无通假字。
答案:C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 ①不遑启居,狁之.故②彼路斯何?君子之.车C.⎩⎪⎨⎪⎧ 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解析:A 项,①介词,把,②目的连词,来;B 项,①②都是助词“的”;C 项,①动词,到达,②副词,就;D 项,①不定指代词,没有人,②同“暮”。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册含答案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册含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包含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有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以下是《诗经》两首诗的同步练习册内容及答案。
# 《诗经》同步练习册一、填空题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____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风”是指____地区的民歌,其中《关雎》是“风”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
答案:1. 3052. 周二、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不是《诗经》中的篇章?A. 《关雎》B. 《蒹葭》C. 《离骚》D. 《鹿鸣》2. “雅”是指____。
A. 周代的宫廷乐歌B. 周代的民歌C. 周代的祭祀歌曲D. 周代的颂歌答案:1. C2. A三、简答题1. 请简述《诗经》的“风”、“雅”、“颂”三部分各自的特点。
答案:“风”是周代各地的民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
“雅”是周代的宫廷乐歌,多用于宴会和祭祀,内容较为庄重。
“颂”是周代的祭祀歌曲,用以歌颂祖先和神灵的功德。
四、阅读理解阅读以下《诗经》中的两首诗,回答问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 《关雎》中的“窈窕淑女”指的是什么?2. 《蒹葭》中的“所谓伊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1. “窈窕淑女”指的是美丽而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理想的配偶。
2. “所谓伊人”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爱之人的深切思念和渴望。
结束语:通过本次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诗经》的基本知识,还深入理解了其中两首著名诗歌的内涵。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探索《诗经》的丰富内容,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结束语已如上所示,希望本次练习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经》。
《诗经两首》练习与答案

《诗经两首》练习与答案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好逑..()()窈窕寤寐..()()溯洄..()()坻.()荇.菜()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用法。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用法。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二、课时达标(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6、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7—9 题。
《诗经》两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诗经》两首练习题及答案《诗经》两首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氓之蚩蚩( )2. 匪来贸丝( )3. 于嗟女兮( )4. 犹可说也( )5. 隰则有泮( )6. 岁亦莫止( )7. 彼尔维何( ) 8.狁孔棘(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氓之蚩蚩今义:流氓古义:______________2. 泣涕涟涟今义:鼻涕古义:______________3. 总角之宴今义:宴会古义:______________4. 三岁食贫今义:确数,三古义:______________5. 薇亦作止今义:停止古义:______________6.狁孔棘今义:洞;窟窿;眼儿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2. 言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夙兴夜寐(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2.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参考答案一、1. “蚩蚩”通“嗤嗤”;2. “匪”通“非”;3. “于”通“吁”;4. “说”通“脱”;5. “泮”通“畔”;6. “莫”同“暮”;7. “尔”通“ ”;8. “棘”通“急”。
二、1. 民;2. 泪;3. 快乐;4. 约数,多;5. 句尾语气词;6. 副词,甚,很。
三、1. 愿,请/率领/扶,持/将领;2. 说/助词,无实义/预兆。
四、夙、夜,名词做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五、1. 判断句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的媒人。
2. 宾语前置句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订为我们的婚期吧。
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同步习题解析版)

12 <《诗经》二首>(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样子)左右芼.之(挑选)B.君子好逑.(配偶)寤寐..求之(日日夜夜)C.白露未晞.(干)在水之涘.(水边)D.蒹葭采采..(采摘)道阻且跻.(高)【答案】D【解析】ABC.准确,D.有误,句意:芦苇初生鲜艳。
采采:鲜艳;道路险阻,难以攀登。
跻:登高故选:D。
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窈窕/淑女,君子/好逑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A、正确;B、正确;C、改为:溯洄/从之,道阻/且长;D、正确;故选:C。
3.诗的下句与上句衔接,顺序完全正确的是()上句:落红不是无情物我寄愁心与明月商女不知亡国恨不畏浮云遮望眼下句:①随君直到夜郎西②休将白发唱黄鸡③千树万树梨花开④隔江犹唱后庭花⑤尚思为国戍轮台⑥化作春泥更护花⑦却话巴山夜雨时⑧自缘身在最高层A.⑥⑦⑧②B.⑥①④⑧C.③①⑤⑦D.③②④⑤【答案】B【解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故填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故填①.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故填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北宋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故填⑧。
故选:B。
4.下列对诗句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又叫“十五国风”或“国风”,它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3、《诗经》题材广泛,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赋,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是起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语言朴实优美,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音律和谐悦耳,其中不少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4、后人常把“离骚”和《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5、《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6、《五经》包括:《易经》、《诗经》、《尚书》、《礼仪》、《春秋》。
7、《六经》是春秋时期孔子教授和编译的六类科目的教科书,这六本教科书在孔子晚年成型,在弟子的不断传播中被强化,最后在汉代被称为汉代“六艺”,包括《诗经》、《尚书》、《礼仪》、《乐经》、《易经》、《春秋》。
孔子所教授的“六艺”与周朝教授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比,其文化课内容和外延显然丰富多了,应该算是一种创新。
从此,这“六经”就成为儒家的必读书目。
8、《诗经》的“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
二、《氓》的知识点积累(一)、通假字1、匪(fēi)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2、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通“吁”,感叹词。
3、士之耽兮,犹可脱(tuō)也。
“说”通“脱”,脱身。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界。
(二)、字音氓(mãng)之蚩蚩(c hī),抱布贸丝。
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chãng)彼垝(guǐ)垣(yuán),以望复关。
既见复关,载(zài)笑载言。
尔卜(bǔ)尔筮(shì),体无咎(jiù)言。
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
淇(qí)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帷(wãi)裳(cháng)。
夙(sù)兴夜寐(mâi),靡(mǐ)有朝矣。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
(三)、古今异义词: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今指儿子。
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2、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3、秋以为期以为——古义:两个词,把……当作今义:一个词,认为。
4、总角之宴宴——古义:快乐;今义:宴会。
(四)、一词多义1、以A、秋以为期(以:介词,把。
以为:把...当做。
B、乘彼垝垣,以(连词,表示目的,来)望复关C、以(介词,用)尔车来,以(介词,把)我贿迁2、言A、助词言既遂矣言:句首助词。
静言思之言:句中助词。
B、名词,言辞,说法。
体无咎言C、动词,说。
言笑宴宴载笑载言3、之A、之:主谓间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氓之蚩蚩 \\②桑之未落\\③士之耽兮④女之耽兮⑤桑之落矣B、助词,的。
⑥总角之宴C、代词,代那件事,指自己不幸的遭遇。
(或释为:助词,无义。
)⑦静言思之4、其A、其:它的。
其叶沃若B、助词,无义。
咥其笑矣C、代词,你。
不思其反三、《采薇》知识点积累(一)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岁亦莫(mù)止猃狁(xiǎn yǔn)之故载(zài)饥载渴王事靡盬(gǔ)我行不来(lài)四牡騤騤(kuí)雨(yù)雪霏霏小人所腓(fãi)象弭(mǐ)鱼服靡室靡(mǐ)家不遑(huáng)启居(二) 掌握以下重点词语1、通假字(1)岁亦莫止( )(2)彼尔维何( )(3)维常之华( )(4)猃狁孔棘( )2、词类活用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
)象弭鱼服( 象,用象骨装饰。
鱼,用鲨鱼皮制作。
名词作状语)3、重点词语,注意其中古今异义的词(1)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3)彼路斯何( 路,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
今指道路。
)(4)薇亦作止(作,指薇菜冒出地面)(5)岁亦莫止(止,句尾语气词)(6)靡使归聘(使,指使,委托。
聘,问)(7)载饥载渴(载,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8)岁亦阳止(阳,指阴历十月)(9)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
疚,痛苦。
来,回家。
)(10)彼路斯何(斯,语气词,无实义)四、练习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愆期(qiān)垝垣(huán)孔疚(jiù)尔卜尔筮(shì)熏陶渐染(jiān)B、涉淇(qí)夙兴夜寐(sù)咎言(jiū)自我徂尔(cù)匪夷所思(fěi)C、不遑(huánɡ) 象弭(mǐ)归聘(pìn)雨雪霏霏(yù)风靡一时(mí)D、桑葚(shân)棠棣(dì)嗟叹(jiē)咥其笑矣(diē)载歌载舞(zài)【解析】A项“垣”应读yuán;B项“咎”应读jiù,“徂”应读cú;D项“咥”应读xì。
【答案】 C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解析】①“莫”通“暮”;③“泮”通“畔”;④“尔”通“”;⑤“匪”通“非”;⑦“于”通“吁”;⑧“说”通“脱”。
【答案】 B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解析】A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
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D项今义:名词,雨和雪。
古义:下雪,“雨”为动词。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何以知之B.何陋之有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解析】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
【答案】 C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解析】“孔”意为“很”。
【答案】 A6.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解析】A项“二三”数词活用为动词;B项“雨”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日”名词作状语。
【答案】 C7.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竭我盈,故克之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解析】两个“尔”都是代词,代指“你”。
第一个“彼”,代词,指“那”;第二个“彼”,代词,指“对方、他们”。
【答案】 C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解析】①句的“三”是虚指,“三岁”是多年;②句的“三”是实指,“二三”意为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③④两句的“靡”意思都是“无,没有”。
【答案】 C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解析】《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答案】 D10.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D.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解析】A项信誓旦旦:指誓言说得极为真诚可信,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B项不绝如缕:比喻声音细微或形势危急,这与句中写熙熙攘攘的游玩、购物的人不一致。
D项二三其德:指三心二意。
二、填空题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运用比兴手法,用动物比喻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4.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5.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6.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7.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8.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