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制成功---1953年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考点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专题五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个收集卫星信号的喇叭式装置,称得上是目前世界上最金贵的接收器。 与之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相比,“中国天眼”的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 大约 10 倍,将在未来 10-20 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为我国天文学跻身 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材料二:“中国天眼”是我国科学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天 眼”的功能、探究成果打开了人类天文学的新征程。2021 年 3 月 31 日起, “中国天眼”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征集观测权利的申请,以全开放的方式 促进人类科学多维度研究,为人类文明做出包容性贡献。这标志着中国 智慧与世界全人类智慧融合汇聚,将在不久的未来打开一片探索宇宙奧 秘的新天地。
建成使用,将让我国天文学在未来 10-20 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B.“中国天眼”的启用是我国射电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C.“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脉冲星搜寻利器,截至 2021 年 5 月,
“中国天眼”已发现脉冲星超过 370 颗。
D.正因为卓越的综合性能,“中国天眼”对于天文观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各国政府应对模式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D.帕慕克认为笛福和加缪的作品还有着政治之外的有关人类文明的反
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新冠肺炎疫情带给我们许多反思,根据材料,梳理和概括对这场疫情 我们不应该忘记什么。 示例:客观冷静认识灾难,积极探索战胜灾难的方法,强化正确的舆论 导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B)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D )
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识
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识【导读】脊髓灰质炎疫苗剂型有糖丸、液体、糖浆和胶囊4种剂型。
常见的有糖丸和液体疫苗,但以糖丸疫苗应用最为广泛。
每剂疫苗中都含有脊髓灰质炎疫苗Ⅰ型、Ⅱ型、Ⅲ型减毒活病毒抗原。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是由人工进行组织培养而制成,它作为脊髓灰质炎的自动免疫剂,服后血液中产生抗体,在肠道组织也产生局部抵抗力。
第一个成功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出现在1953年。
在小儿麻痹症全国基金会的支持下,索尔克医生(Dr. Jonas Salk)在实验室里成功地培育出了全部三种脊髓灰质炎毒株。
索尔克把病毒杀死制成疫苗,并于1952年在患脊髓灰质炎康复的儿童身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被实验者血液中脊髓灰质炎抗体增加了。
接着,索尔克在自己、妻子和孩子身上进行了接种实验,结果他们体内出现了相应的抗体,并且没有患上脊髓灰质炎。
1954年,美国有200万儿童接受了索尔克的疫苗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疫苗保护儿童免受脊髓灰质炎侵害的有效率在80%到90%左右。
随后,这种所谓的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成为了对脊髓灰质炎标准的预防手段。
索尔克的疫苗效果很好,但还不是足够好,它还不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
1950年代,辛辛那提大学的萨宾(Albert Sabin)同样也在小儿麻痹症全国基金会的支持下进行疫苗的研究。
与索尔克的疫苗不同,萨宾把脊髓灰质炎病毒在猴子的肾脏细胞中一代又一代的培养,直到筛选出不能致病的毒株。
得到的疫苗称为口服(减毒)脊髓灰质炎疫苗(OPV)。
1960年代,萨宾的疫苗得到了许可证。
这种疫苗采用口服滴剂的形式,比索尔克的疫苗的针剂注射方式简单,并且能够有效阻断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它很快取代了索尔克的疫苗,成为了预防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手段。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剂型有哪些?脊髓灰质炎疫苗剂型有糖丸、液体、糖浆和胶囊4种剂型。
常见的有糖丸和液体疫苗,但以糖丸疫苗应用最为广泛。
每剂疫苗中都含有脊髓灰质炎疫苗Ⅰ型、Ⅱ型、Ⅲ型减毒活病毒抗原。
顾方舟事迹素材简介7篇
顾方舟事迹素材简介7篇顾方舟事迹素材(篇1)顾方舟是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
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这一可怕的儿童急性病毒传染病的战斗中,是我国组织培养口服灭活疫苗开拓者之一,被称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
2019年9月,他被追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顾方舟生于1926年,成长于民族危亡的战乱年代,目睹了老百姓因为环境恶劣、医疗条件差而遭受病痛的折磨甚至死亡的惨景。
194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医学院。
毕业前夕,他舍弃了待遇高、受尊重的外科医生职业,选择从事当时刚刚起步、基础差、价值低的苦差——公共卫生事业。
1955年,江苏南通大规模暴发脊髓灰质炎,也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症"。
当时,南通市有1680人突然发病瘫痪,病人大多是儿童,疫情导致466人死亡,且迅速蔓延至青岛、上海、济宁、南宁等地。
一时间,脊髓灰质炎如洪水猛兽,人人闻之色变。
那时,全国每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的儿童有几万名。
1957 年,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进行脊髓灰质炎研究工作。
不久,顾方舟研究小组首次用猴肾组织培养技术分离出病毒,为预防脊髓灰质炎的进一步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流行病学资料。
当时防治小儿麻痹症的唯一办法就是用疫苗预防。
1959年3月,卫生部决定派顾方舟等人到苏联考察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生产工艺。
经卫生部批准,顾方舟担任脊灰灭活疫苗研究协作组组长,进行疫苗的研制工作。
疫苗研制工作在1960 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临床试验时,为观察疫苗对人体的安全性,顾方舟冒着瘫痪的危险,自己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
一周过去后,他的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然而,如何证明这疫苗对小孩也是安全的?有谁愿意把孩子给顾方舟做试验呢?顾方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用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做试验!在顾方舟的感召下,同事们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了疫苗。
这些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用这种看似残酷的做法,表达着对国家、对人民、对科学的爱。
20世纪大事
1.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名侵略中国。
8月14日,联军2万余人攻陷北京。
次年,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
2.量子论创立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创立量子论,提出能量并非无限可分、能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新概念。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化概念引进原子结构,正式创立量子论。
这一理论对20世纪物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无线电通讯发明 1901年,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首先在大西洋两岸实现远距离无线电通讯。
之后,通讯技术迅速发展,1958年12月美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如今无线寻呼已普及世界各国。
4.首架引擎飞机试飞成功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驾驶世界首架引擎飞机试飞成功。
现在飞机已成为世界普通的交通工具。
5.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 1905年,美籍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表《论动的电动力学》一文,首次阐述狭义相对论原理。
在此基础上,他于1916年发表了“广义相对论”。
6.汽车装配线建立 1908年,享利·福特为第一辆T型轿车揭幕。
随后建立了第一条汽车装配线,使汽车各种系统完备起来。
汽车的普及,大大改善了人类的交通状况。
7.国际妇女节确立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罢工游行,要求增加工资和享有选举权,得到全国和世界上广大妇女的支持。
后来,这一天被确定为国际妇女节。
8.中国爆发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在中国武昌爆发了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9.巴拿马运河开通 1914年8月,巴拿马运河正式开通,它使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大大缩短。
10.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至1918年,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为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先后有33个国家卷入。
11.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1917年11月7日,俄国首都彼得堡工人、士兵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医学中的疫苗研发案例分析
医学中的疫苗研发案例分析在医学领域,疫苗的研发一直是重要的课题之一。
疫苗的研发不仅关乎大众的健康,也直接影响到全球疾病防控的进程。
本文将从历史疫苗研发案例和现代疫苗研发案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疫苗研发的重要性和挑战。
历史疫苗研发案例分析一.伦敦疫苗(1796年)伦敦疫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应用于人类的疫苗,由英国医生爱德华·詹娜于1796年发现。
他通过观察牛痘疹的特点,将牛痘病毒注射到人体中,成功预防了天花疾病。
这一发现开创了现代疫苗研发的先河,为后续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二.脊髓灰质炎疫苗(1955年)脊髓灰质炎疫苗是由美国医生阿尔伯特·萨宾和索尔·威尔基斯于1955年合作研发成功的。
该疫苗采用活体病毒疫苗技术,通过培养、分离和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最终形成注射疫苗。
这一疫苗的成功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脊髓灰质炎的传播,为疫苗研发提供了范例。
现代疫苗研发案例分析一.新冠病毒疫苗(2020年至今)新冠病毒疫苗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研发案例之一。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科学家们加紧了疫苗研发的步伐。
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以及美国辉瑞公司和德国BioNTech公司合作开发的mRNA技术,成功研发出了首款新冠病毒mRNA疫苗。
该疫苗通过模拟冠状病毒蛋白的合成,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提供对新冠病毒的免疫保护。
二.乙肝疫苗(1982年)乙肝疫苗的研发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该疫苗最早由美国科学家巴尔米洛·碧桂园与艾德博士于1982年研发成功。
他们通过从乙肝病人的血液中分离出乙肝病毒,制备灭活疫苗,成功地预防了乙肝疾病的传播。
乙肝疫苗的研发成功,为全球乙肝防控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疫苗研发面临的挑战疫苗的研发不仅需要科学家们的努力,也需要克服许多挑战。
一.安全性疫苗的研发过程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疫苗需要经过严格的体内外试验,确保其在免疫刺激和预防疾病的同时,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疫苗的发展历程
疫苗的发展历程疫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当时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首次成功使用牛痘病毒来预防天花。
这一重大发现开创了疫苗的先河,为后来的疫苗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以下是疫苗发展的主要里程碑:1. 19世纪:在詹纳之后,许多疫苗相继问世。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发现炭疽疫苗,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发现白喉疫苗,这些疫苗的问世使得人类能够有效预防这些传染病。
2. 20世纪:疫苗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1921年,加拿大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珀特发现了白喉疫苗的制备方法,这一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全球。
此后,破伤风、白喉、百日咳等疫苗相继问世。
3. 20世纪50年代:疫苗研究迎来了新的突破。
1954年,美国医生乔纳斯·索尔克发现了脊髓灰质炎疫苗,这是第一个使用灭活病毒制备的疫苗,为疫苗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4. 20世纪60年代:疫苗研究进入了黄金时期。
1963年,麻疹疫苗问世,随后又有风疹、腮腺炎等疫苗相继研制成功。
这些疫苗的问世大大减少了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5. 20世纪8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疫苗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
1986年,世界上第一种基因工程疫苗——乙肝疫苗被批准上市。
这一突破性的进展标志着疫苗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6. 21世纪: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疫苗研究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果。
2006年,人类乳头瘤病毒疫苗上市,有效预防宫颈癌。
随后,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水痘疫苗等相继问世,为人类健康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总结起来,疫苗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传统制备方法到基因工程技术的转变。
疫苗的问世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也为人类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疫苗问世,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顾方舟_: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文/37度顾方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自幼立志有雄心1926年6月,顾方舟出生于上海一个富裕家庭。
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不幸因传染病去世,此后母亲一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她把孩子们送到母亲家寄养后,考入杭州的产科专门学校学习助产技术,毕业后到天津开助产医院为业。
父母的经历对顾方舟的人生轨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很早就坚定了学医的念头。
1944年,顾方舟顺利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现北京大学)。
在那里,他深受知名公共卫生专家严镜清的影响,将自己的发展方向定为公共卫生领域。
严镜清最打动顾方舟的发问是:“一个外科医生一辈子能救几个人?人再多,你也能算得出来。
但公共卫生搞得好,救的是无数人的生命。
”临危受命做大事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
患病的儿童会发热、肢体疼痛,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瘫痪和死亡。
20世纪50年代,脊髓灰质炎在全世界突然大流行。
当时,国外已有两种疫苗研制成功,但按照当时的国际关系,我们只能选择自救。
在这样的背景下,顾方舟和同事们一起扎根昆明,开始了我国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制。
责任编校/吴飞燕“糖丸”是一批人的儿时记忆,甜甜的一颗小药丸包裹着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使中国进入无脊髓灰质炎时代,护佑了几代中国人的生命健康。
作为中国口服活疫苗的开拓者之一,顾方舟为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伟大工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被称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也被称为“糖丸爷爷”。
颗小进入顾方炎疫28(插画绘制/Wustar )1957年,顾方舟带领研究小组调查了部分地区脊髓灰质炎患者的粪便标本后,成功确定了“脊灰”病毒的类型,为后续攻克该疾病打下了坚实基础。
1959年,顾方舟带队前往苏联考察“脊灰”疫苗情况。
在面对“死”“活”两种“脊灰”疫苗的路线选择时,顾方舟在充分考虑国情国力的前提下做了大量科学调研,而后果断提出建议:我国要走活疫苗路线。
1960年,第一批减毒活疫苗研制出来后,由于没有经过人体试验,不能验证是否有风险。
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制与应用进展
从长期来看,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成本相对较低,而其所带 来的健康收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
06
未来挑战与展望
新型疫苗研发方向探讨
基因工程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能够表达脊髓灰质炎病毒抗原的基因工 程疫苗,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病毒样颗粒疫苗
构建仅包含脊髓灰质炎病毒外壳蛋白的病毒样颗粒,不含病毒遗 传物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Salk成功研制出 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使用。
随后,Sabin成功研制出口服减毒活疫苗,该 疫苗使用方便、免疫效果好,逐渐取代灭活 疫苗成为主流。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儿 童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使得该病发病率显 著下降。
新型疫苗研制进展
03
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种类及特点
减毒活疫苗种类及特点
Sabin株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
由三种不同血清型的减毒株组成,通过口服接种,能够在肠道内复制并产生免疫力。OPV具有成本低、易于接种 、免疫效果好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疫苗相关麻痹病例(VAPP)和疫苗衍生病毒(VDPV)的风险。
新型减毒活疫苗
免疫效果
减毒活疫苗能够产生较强的肠道免疫力,对预防脊髓灰质炎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相对较弱,需要 多次接种。
成本及可及性
减毒活疫苗成本低,易于生产和接种,适合在发展中国家广泛应用;灭活疫苗成本较高,不利于广泛应 用,但随着新型灭活疫苗的研制和应用,这一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04
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策略与实 践
不同疫苗株的免疫效果
03
针对不同疫苗株的免疫效果评价显示,各疫苗株均具有良好的
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的介绍
2. 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接种程
序
Hale Waihona Puke 011. Sabin株脊髓灰质 炎灭活疫苗的接种程序 通常从婴儿出生后2个 月开始,每间隔4周接 种一次,共3次。
02
2. 对于未按时完成基 础免疫的儿童,可以在 任何年龄进行补种,但 仍需按照规定的接种程 序进行。
02
01
1. 美国科学家阿尔伯特 ·萨宾在20世纪50年代发 现了Sabin株脊髓灰质炎 疫苗,这是全球首个有效 的脊髓灰质炎疫苗。
2. Sabin株脊髓灰质炎疫 苗的发现,为全球范围内的 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提供了 重要的科研基础和技术支持 。
03
3. Sabin株脊髓灰质炎疫 苗的发现,标志着人类对脊 髓灰质炎这一严重威胁儿童 健康的疾病有了更为有效的 防治手段。
1. 灭活疫苗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病毒的培养、收集、灭活和 纯化等步骤。
四、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 使用与效果
1. 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接种对
象
1. 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主要接种对象是2个月至60岁的 健康人群,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
2. 对于高风险群体,如医护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等,也建议 接种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三、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 制备过程
1. 病毒的培养与收集
1. 病毒的培养需要特定的细胞系,如人类胚肾细胞、猴肾细胞等, 这些细胞能够提供病毒复制所需的环境。
1
2. 在病毒培养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 光照等,以保证病毒的活性和纯度。
2
历史上的重大疫苗事故和灾难
历史上的重大疫苗事故和灾难由于疫苗的研究、开发和使用,极大地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率,拯救了无数儿童的生命。
然而,在疫苗的试制和生产过程中,因为污染、减毒不彻底、脱毒方法不正确、安全实验不健全、生产过程不严谨和无菌生产环境不合格等原因,在历史上曾发生多次疫苗事故和灾难。
尤其在疫苗的早期研制阶段,大小事故十分频繁。
血的教训使科学家和生产厂商认识到保证疫苗生产过程的净化环境和严谨操作程序的重要性,以及必须对疫苗产品的纯度、效力、无菌性和安全性作严格的监测以后才能上市。
结果促使世界各国都逐步建立了对疫苗和生物制品的专门监督机构。
1901年,在美国接连发生了13名儿童在注射了马血清白喉抗毒素以后,因为破伤风感染而相继死亡的严重事故。
事后找到的原因是这种抗毒素是用染了破伤风的马的血清制备的。
鉴于这个沉痛的教训,美国国会于1902年通过了第一个生物制品管制法规,也称病毒、血清和毒素管制法。
当今具有世界权威性的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署(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就是从此起步的。
下面就一些历史上重大的疫苗事故和灾难作简介。
1902年10月30日,在印度的Mulkowal小村庄中,共有谓107人接种了鼠疫死疫苗,其中有19人于11月 4-5日发生破伤风感染而相继死亡,其余88人却安然无恙。
事后发现这19个人接种的疫苗都是从编号为53N的同一个瓶子抽取的疫苗;而没有患破伤风的人接种的都是从其他瓶子抽取的疫苗。
事故调查结果表明在53N瓶子的鼠疫死疫苗中分离到破伤风杆菌。
由于破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因而可断定是在鼠疫死疫苗的生产过程中发生了破伤风杆菌的污染。
当时印度鼠疫大流行,疫苗供不应求。
为求疫苗产量而生产管理松懈、不严格遵照操作程序、疫苗中又没加防腐剂,结果造成了这一次19人死于非命的灾难。
卡介苗在早期是通过口服的途径给婴儿免疫预防肺结核病的。
20世纪30年代初,在德国的Lubeck,有251名婴儿误服了有致病性的结核杆菌,而不是减毒的卡介苗。
“人民科学家”顾方舟事迹(5篇)
“人民科学家”顾方舟事迹(5篇)“人民科学家”顾方舟事迹精选篇1也许,许多人并不了解什么是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但却对儿时吃过的白色小“糖丸”印象深刻。
正是这样一粒粒不起眼的小“糖丸”,帮助中国消灭了脊髓灰质炎病毒。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位老人为之奉献一生的传奇故事。
这位老人,就是“糖丸爷爷”,是病毒学家、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科技攻关的先驱者、“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顾方舟。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生病的对象主要是7岁以下的儿童,一旦得病就无法治愈,若病情严重,还会危及孩子生命。
时钟拨回到1955年,小儿麻痹症在青岛、上海、济宁、南宁等地蔓延。
疾病暴发之初,有家长背着孩子跑来找顾方舟,希望他能给孩子治病,顾方舟却束手无策……这件事一直影响着他。
我国当时每年有一两千万名新生儿,他知道早一天研发出疫苗,就能早一天挽救更多孩子的未来。
1957年,顾方舟正式开展脊髓灰质炎研究。
从此,与脊髓灰质炎打交道成了他毕生的事业。
当时,国际上存在两种疫苗技术路线。
一种是灭活疫苗,也称为死疫苗,可以直接投入生产使用,但要打三到四针,每针价格几十块钱;另一种是减毒活疫苗,成本是死疫苗的千分之一,但因刚刚发明,药效、不良反应等都是未知数。
深思熟虑后,顾方舟认为当时我国人口多、生产力欠发达,他认定,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只能走活疫苗路线。
就这样,顾方舟自己带人挖洞、建房,以他为组长的一支脊灰活疫苗研究协作组在昆明远郊的山洞搭起了疫苗实验室。
疫苗在动物试验通过后,进入了更为关键的临床试验阶段。
按照顾方舟设计的方案,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三期,其中,第一期需要在少数人身上检验效果。
面对未知风险,顾方舟义无反顾地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
在经历吉凶难料的一周后,他的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但是,成人本身大多就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有免疫力,必须证明疫苗对小孩也安全才行。
那么,找谁的孩子试验?顾方舟遇到了新的难题。
疫苗的发展历程
疫苗的发展历程疫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时人们开始采取一些原始的方法来预防疾病。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疫苗的发展始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
以下是疫苗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和关键进展。
1. 1796年:艾德华·詹纳发现牛痘疫苗艾德华·詹纳是疫苗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观察到农民患有牛痘的人不易感染天花,于是他收集了一些牛痘病毒样本,并将其接种给一个8岁的男孩。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疫苗接种,为后来的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2. 1885年:路易·巴斯德发现狂犬病疫苗路易·巴斯德是现代疫苗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成功地制备了狂犬病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狂犬病的传播。
这个发现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
3. 1921年:阿尔伯特·卡尔曼发现百日咳疫苗阿尔伯特·卡尔曼是百日咳疫苗的发现者。
他成功地分离出百日咳病菌,并制备了相应的疫苗。
这个发现对于儿童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4. 1954年:乌班·索尔克发现脊髓灰质炎疫苗乌班·索尔克是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发现者。
他成功地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并制备了相应的疫苗。
这个发现对于儿童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5. 1967年:塞缪尔·克雷格发现麻疹疫苗塞缪尔·克雷格是麻疹疫苗的发现者。
他成功地分离出麻疹病毒,并制备了相应的疫苗。
这个发现对于儿童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6. 1980年:天花疫苗的全球消灭经过长期的全球努力,天花疫苗的接种成功地消灭了天花病毒,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消灭的疾病,为疫苗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
7. 1995年:哈尔·穆斯林发现流感疫苗哈尔·穆斯林是流感疫苗的发现者。
他成功地分离出流感病毒,并制备了相应的疫苗。
这个发现对于全球流感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8. 2020年: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
疫苗的发展历程
疫苗的发展历程疫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当时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这一发现被认为是现代疫苗学的起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疫苗的研发和生产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以下是疫苗发展历程的一些里程碑:1. 1796年:爱德华·詹纳成功使用牛痘疫苗预防天花。
这一发现奠定了疫苗学的基础,并成为第一个成功的疫苗。
2. 1885年: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成功研制出狂犬病疫苗。
他使用了弱毒株病菌,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狂犬病。
3. 1921年:阿尔伯特·卡尔门(Albert Calmette)和卡米尔·居内(CamilleGuérin)合作研制了卡介苗,用于预防结核病。
这是第一个活疫苗,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疫苗之一。
4. 1952年:乌尔班·萨巴(Albert Sabin)开辟了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症。
这种疫苗取代了早期使用的注射疫苗,大大提高了疫苗的接种率。
5. 1963年:托马斯·弗朗西斯(Thomas Francis)和约翰·苏金德(John Salk)分别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糖丸状脊髓灰质炎疫苗。
这些疫苗的问世极大地减少了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
6. 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报告了最早的艾滋病病例。
自此以后,科学家们开始加紧研究艾滋病病毒,并在1987年研发出第一种艾滋病疫苗。
7. 1995年:预防肺炎球菌感染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获得批准,用于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疾病。
8. 2022年: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获得批准,用于预防宫颈癌和其他与HPV感染相关的疾病。
9. 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大流行,全球各国加快研发新冠疫苗。
经过紧急使用授权和临床试验,多个新冠疫苗获得批准并开始全球范围内的接种。
脊髓灰质炎历史
脊髓灰质炎历史一、脊髓灰质炎的概述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等途径感染人类,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患者多为1岁以下的儿童。
二、脊髓灰质炎的历史回顾1.早期发现与认识脊髓灰质炎最早于1916年在美国爆发,此后,世界各地陆续出现了类似的疫情。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脊髓灰质炎的严重性,并开始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2.疫苗研究的突破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乔纳斯·索尔克成功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为预防和控制脊髓灰质炎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后,安德烈·普莱西德和阿尔伯特·沙宾分别研制出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进一步提高了疫苗的预防效果。
3.我国脊髓灰质炎防治工作我国在1950年代开始进行脊髓灰质炎的防治工作,逐步推广疫苗接种,加强疫情监测,减少病毒传播途径。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于1994年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
4.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努力为了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全球各国于1988年开始实施“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
通过广泛开展疫苗接种、强化疫情监测、提高公众认识等措施,全球脊髓灰质炎病例数量逐年下降。
截至2023,全球范围内脊髓灰质炎病例已显著减少,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疫情风险。
三、脊髓灰质炎的预防与未来展望1.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方法。
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纷纷推广疫苗接种,提高接种率,从而降低脊髓灰质炎的发病风险。
2.疫情监测与防控各国政府应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同时,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提高公众对脊髓灰质炎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3.科研创新继续开展脊髓灰质炎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究,优化疫苗制备技术,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国际合作加强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脊髓灰质炎疫情,确保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的实现。
疫苗的发展历程
疫苗的发展历程疫苗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通过注射或口服等方式,引起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从而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疫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以下将详细介绍疫苗的发展过程。
1. 疫苗的起源疫苗的发展起源于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他从一个牛牧场工人身上采集到牛痘样本,将其接种到一个8岁男孩的手臂上,这个男孩随后暴露于天花患者,但并未感染天花。
这一发现被称为疫苗(vaccine)的起源。
2. 疫苗的早期发展在19世纪初,疫苗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在1885年成功研制出狂犬病疫苗,拯救了一名被狂犬咬伤的男孩。
此后,疫苗的研究逐渐扩展到其他传染病,如破伤风、百日咳等。
3. 疫苗的工业化生产20世纪初,疫苗的工业化生产开始兴起。
1914年,美国制药公司埃利·杜邦(Eli Lilly)成为首家大规模生产白喉疫苗的公司。
此后,疫苗的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制造过程更加标准化和规模化,使得疫苗的供应量大幅增加。
4. 疫苗的新突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20世纪中叶,疫苗的研究重点转向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等疾病。
1954年,美国医学家乔纳斯·索尔克成功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为儿童麻痹症的预防做出了贡献。
5. 基因工程疫苗的诞生20世纪末,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基因工程疫苗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将病原体的基因片段插入载体中,通过表达这些基因来诱导免疫反应。
这种疫苗具有高效、安全、规模化生产等优势。
1996年,世界上首个基因工程疫苗——乙肝疫苗上市,对乙肝的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
6. 新一代疫苗的研究近年来,新一代疫苗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
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的疫苗研究日益深入,如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流感疫苗、HPV疫苗等。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新型疫苗的途径,如纳米颗粒疫苗、DNA疫苗等,这些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效果和更高的安全性。
儿童疫苗接种记录
儿童疫苗接种记录儿童疫苗接种记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学措施,旨在保护儿童免受各种疾病的侵害。
以下是历史上的几个关键时期和事件,与儿童疫苗接种记录相关。
一、1796年:牛痘接种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他将牛痘接种给一个8岁的男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疫苗接种。
这一发现开创了疫苗接种的先河,也为后来的疫苗接种奠定了基础。
二、1885年:狂犬病疫苗1885年,法国医生路易·巴斯德成功研制出狂犬病疫苗。
这种疫苗的研制对于预防狂犬病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狂犬病疫苗的成功研制,也为后来其他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借鉴。
三、20世纪50年代:脊髓灰质炎疫苗20世纪50年代,脊髓灰质炎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
195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
这种疫苗的推广和普及,大大降低了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
四、20世纪60年代: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20世纪60年代,麻疹、腮腺炎、风疹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
1963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研制出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
这些疫苗的推广和普及,大大降低了这些疾病的发病率。
五、1978年:小儿麻痹症疫苗1978年,中国研制出小儿麻痹症疫苗。
这种疫苗的推广和普及,大大降低了小儿麻痹症的发病率。
中国的小儿麻痹症疫苗研制和推广,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六、21世纪:新型冠状病毒疫苗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不到一年时间,多个国家和地区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并开始推广和接种。
这些疫苗的推广和普及,对于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儿童疫苗接种记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疫苗接种成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
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也在不断推广和普及疫苗接种,以保护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发与预防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发与预防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见于儿童。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通过口腔、鼻腔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严重情况下可导致肢体瘫痪、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目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手段之一。
研发出脊髓灰质炎疫苗,是科学家们长期努力的成果。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的历程。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最早于1909年被奥地利医生Landsteiner和Popper在进口的一批西印度猴子的脊髓中发现。
随后,Sabin、Robbins和Enders等人逐渐开展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研究工作,并最终证实了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
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发脊髓灰质炎疫苗最初是采用活病毒制备的,主要有Sabin和Lederle两种制备方法。
Sabin疫苗是由Sabin于1950年代研制的,采用弱毒株,口服即可接种,具有易接种、高免疫效力等优点,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脊髓灰质炎疫苗;Lederle疫苗则是Lederle公司于1955年制备的,采用有毒株,需注射使用,现已不再生产。
由于Sabin疫苗接种方便、效果显著,于1988年被列为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基础疫苗之一。
此后,在国内外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下,也研发出了各种基于中和抗体和B-细胞表位的新型脊髓灰质炎疫苗,如Salk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等。
这些新型疫苗的研发不仅加强了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效力和安全性,也使得人们更加了解脊髓灰质炎和疫苗研发的过程。
三、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预防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关键。
常见接种策略有按照3-dose或2-dose方案进行接种。
根据行政规划,我国所属区域对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策略、接种时间等有所差异。
此外,提高个人和公众的卫生健康意识也非常重要,避免吃未经煮熟的食品、不注意卫生等,都是预防脊髓灰质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疫苗的发展历史
疫苗的发展历史
疫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时的中国人利用牛痘的免疫原理制成了牛痘痘苗。
以下是疫苗的发展历程:
1.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斯成功制备了天花疫苗,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疫苗,为疫苗科学奠定了基础。
2.1881年,路易·巴斯德成功研制出狂犬病疫苗,并在一名被狂犬病病人体内使用成功,为人类对待疫苗疾病的防治打开了新篇章。
3.1890年,德国病理学家罗伯特·科赫发现了白喉疫苗,进一步提高了疫苗的质量和疗效。
4.1952年,美国疫苗研究人员尤贝尔和萨尔科发现了小儿麻痹症疫苗,大力推动了疫苗制备技术的发展。
5.1967年,人类首次成功制备了脊髓灰质炎疫苗。
6.1974年,英国病理学家道格拉斯·巴恩斯成功研制出乙型肝炎疫苗。
7.1980年,克里斯蒂安·贝尔金成功制备了乙型肝炎疫苗。
8.1984年,法国病理学家雅克·莫星研制成功了莫星氏疫苗。
9.2006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赛蒂瑞和克雷格·芬克成功研制出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持续深入,疫苗的质量和种类不断提高和丰富,不断地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中国糖丸之父简介和事迹作文
中国糖丸之父简介和事迹作文顾方舟:造福亿万国人的“糖丸”之父小儿麻痹症,学名叫“脊髓灰质炎”,1955年曾在江苏南通爆发,全市1680名天真可爱的幼儿因感染脊灰病毒而终身残疾,甚至失去性命。
随后迅速蔓延,青岛、上海、济宁、南宁……一时间,全国人心惶惶。
千钧一发之际,北大医学院毕业,刚从苏联留学归来的顾方舟临危受命,负责带队研发“脊灰”疫苗。
当时的研发基地位于昆明西郊的花红洞。
顾方舟等科学家们最初都住在山洞里,环境潮湿阴暗,每天只能吃到几两粮食,还得自己拿铁锹建设实验室,靠人力背疫苗下山去冷藏……就在这种极其恶劣的科研条件下,顾方舟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瓶脊髓灰质炎疫苗!接下来就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这时候最大的问题来了,谁愿意冒着终身瘫痪的风险喝下第一瓶疫苗?美国教授sabin的同一研究就是卡在了这一步。
顾方舟毫不犹豫地决定以身试药,所有参与科研的人员都被他震撼,在他的带领下全部喝下了第一批疫苗。
10天后,所有人员安然无恙。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因为成人对脊灰病毒本身就有一定的抵抗力,必须在儿童身上再次进行确认才算过关。
可是,谁家的孩子愿意被拿来做药物试验?看着一筹莫展的科研团队,顾方舟咬了咬牙,毅然决定拿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做试验,他瞒着妻子偷偷给儿子服用了疫苗……在顾方舟的感召下,同事们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了疫苗。
这些初为父母的年轻人,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表达了对国家、对人民、对科学的爱。
测试期慢慢过去了,看到孩子们活蹦乱跳的身影,顾方舟和同事们相拥而泣:成功了,疫苗是安全的!疫苗研制成功,但是要想大范围推广使用还面临一个难题——它是液体,需要冷冻保存。
这在当时的中国,尤其是偏远地区很难实现。
而且疫苗的味道很怪,孩子们对它很抗拒。
于是,顾方舟突发奇想,他创造性地将脊灰疫苗融人到糖丸当中,这样不仅便于保存,而且孩子们对它不再抗拒,反而还想多吃几颗。
推广疫苗的道路终于被铺平。
1978年,国家正式把糖丸列入计划免疫,每个适龄儿童必须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制成功---1953年
小儿麻痹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Polionyelitis)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V)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是人类消灭天花后,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二个被消灭的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3700年医书上就有此病的记载。
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常有流行。
1953年3月26日,美国匹兹堡大学索尔克博士宣布脊髓灰质炎疫苗已在90人身上试验成
功,可以杀死3种引发小儿麻痹的病毒。
1955年注射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人类战胜脊髓灰质炎的开始,1961年口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问世。
此病症的典型临床经过六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残留麻痹)。
感染期间患者表现为低热及咽痛、咳嗽、腹泻、不安、嗜睡、多汗、脑膜刺激症、肌肉疼痛、皮肤感觉过敏,突发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症状,最后多遗留下终生残疾。
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患者的粪便或口腔分泌物传染。
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长期携带病毒的情况(例如无症状,但仍持续排出病毒长达6个月以上)很罕见。
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现在我国使用I、II、III型混合糖丸疫苗,是由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
消灭脊髓灰质炎最根本的手段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断绝脊髓灰质炎野毒株在人群中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