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理念的内涵解读

合集下载

我国精准扶贫的三种方式:内涵、手段与政策措施

我国精准扶贫的三种方式:内涵、手段与政策措施

我国精准扶贫的三种方式:内涵、手段与政策措施作者:陈明生来源:《北方经济》2018年第11期摘 ;要:精准扶贫是包含“目标——对象(含致贫原因)——手段——措施”在内的精准扶贫脱贫的完整体系,精准扶贫方式是以扶贫手段及措施为内容的精准扶贫实现形式的特定模式。

不同类型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并不相同,需要实行政府扶持力度有差异的不同的精准扶贫方式,包括政府分配型精准扶贫方式、政府主导型精准扶贫方式和市场主导型精准扶贫方式,分别采用“授之以鱼” “授之以渔”和“授以可捕之鱼”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精准扶贫方式 ;政府分配型精准扶贫方式 ;政府主导型精准扶贫方式 ;市场主导型精准扶贫方式贫困问题的解决对于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精准扶贫”理论和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扶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扶贫政策的出发点和原则是覆盖所有贫困人口的,我国城市地区也存在大量贫困人口。

在精准扶贫已经成为我国扶贫工作基本方略的背景下,针对扶贫任务艰巨、扶贫资金有限而贫困人口规模庞大等具体情况,对于致贫原因不同、自有能力及其它条件不同的贫困人口理应实行扶持力度不同、脱贫标准不同、扶助方式不同的分类管理的精准扶贫方式。

一、精准扶贫的内涵和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到湘西考察扶贫工作时提出的。

关于精准扶贫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和我国的政策文件有许多定义式的阐述或界定,如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扶贫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围绕着上述论述,易棉阳(2016)、陈健、龚晓莺(2017)、刘铮、浦仕勋(2018)等学者对于精准扶贫提出了更加抽象化和学术化的定义。

精准扶贫是系统的政策体系,我们将精准扶贫的内涵理解为包含“目标——对象(含致贫原因)——手段——措施”在内的精准扶贫脱贫的完整体系。

精准扶贫的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精准扶贫的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精准扶贫的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分析摘要: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工作不断反思、贫困出现新特点时提出的新的扶贫方式,是现阶段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机制。

精准扶贫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四个方面。

从精准扶贫的地方实践来看,其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如:贫困户参与度不高,帮扶政策灵活性不够和差异性不明显,扶贫资金有限且来源单一,驻村干部的主客观原因导致的驻村工作效果不理想等等重重困难。

造成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有:农民的流动性过大、农民的自利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精准扶贫的内在矛盾、驻村干部工作的双重性和资金来源的单一性等。

本文通过走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当地贫困户、驻村干部以及扶贫干部等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来论述精准扶贫的内涵、实践困境和困境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通过各个阶层的不断努力,扶贫工作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扶贫人口不断减少,贫困率不断降低。

但贫困问题也出现了新的特点,贫困人数情况模糊、扶贫措施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收效甚微和扶贫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突出。

过去“漫灌式”的扶贫方式不适应新时期的特点。

因此,国家领导层提出了“滴灌式”的精准扶贫方式来解决新时期的贫困问题,精准扶贫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目前多数已有的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主要是各个地方行政官员领导的工作措施的介绍以及一些领导的讲话和媒体的采访,学术界人士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是笔者通过走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贫困户和一部分驻村干部谈话聊天得来的结果。

通过走访发现精准扶贫现在成了当地扶贫工作的束缚,扶贫工作的政策不详尽、资金来源单一、群众参与度不高、信息的闭塞等导致精准扶贫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精准扶贫内涵目前关于精准扶贫的内涵各界人士还没有统一定义,但多数文章都认为精准扶贫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四个方面的内容。

1、精准识别我国的扶贫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出现了贫困人口识别不清、扶假贫等现象,精准扶贫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精准扶贫的逻辑内涵探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精准扶贫的逻辑内涵探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精准扶贫的逻辑内涵探讨【摘要】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精准扶贫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

首先阐述了精准扶贫的定义与内涵,然后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精准扶贫的指导意义,以及实施精准扶贫需要符合核心价值观的原则。

接着探讨了核心价值观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倡导,以及在精准扶贫中的具体实践。

结论部分总结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精准扶贫的意义和作用,强调了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更大成效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意义,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扶贫、逻辑内涵、重要性、定义与内涵、指导意义、原则、倡导、实践、作用、成效。

1. 引言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精准扶贫作为我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引领全社会认同共同价值追求的精神旗帜。

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精准扶贫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贫困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团结互助、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这与精准扶贫的宗旨相契合,可以有效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扶贫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勤劳致富、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这些价值观念对于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救助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精准扶贫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精准扶贫的各个环节,才能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让每一个贫困群众都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新时代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哲学蕴含

新时代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哲学蕴含

新时代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哲学蕴含新时代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是贫困人口与脱贫攻坚的关系逐渐从政府的救助模式转变为贫困人口自身发展的模式。

这一论述的哲学蕴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尊重人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新时代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基于对贫困人口的尊重,强调贫困人口是社会的主体,他们拥有自己的意愿、理想、能力和创造力。

这一论述的哲学蕴含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力量和资源,只有充分发展和利用这些力量和资源,才能真正摆脱贫困。

在精准扶贫中,要尊重贫困人口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

二、立足全面发展的理念新时代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强调要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将脱贫视为贫困人口全面发展的一部分,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教育、医疗、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这一论述的哲学蕴含是,贫困人口不仅要解决温饱问题,还要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有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有丰富的文化生活。

只有全面发展,才能真正改变贫困现状。

三、推动社会公正和人的平等新时代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强调要推动社会的公正和人的平等,破除贫困人口面临的各种不公平现象。

这一论述的哲学蕴含是,贫困人口是社会公正的受益者,只有社会公正才能确保贫困人口享有基本权益。

要坚持人的平等原则,不论贫富、地域、性别、民族等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

四、强化制度保障和能力提升新时代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强调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和提升贫困人口能力,抓住发展机遇和资源禀赋,实现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和长久脱贫。

这一论述的哲学蕴含是,制度是促进发展和改变贫困状况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才能确保扶贫工作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要提升贫困人口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技能和创业意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新时代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的哲学蕴含主要包括尊重人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立足全面发展的理念、推动社会公正和人的平等以及强化制度保障和能力提升等方面。

这些蕴含体现了对贫困人口的关爱和尊重,同时也体现了实现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公正和提升人的能力的思想理念。

精准扶贫相关名词解释

精准扶贫相关名词解释

精准扶贫相关名词解释精准扶贫相关名词解释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治贫方式。

精准扶贫四个工作重点:精准识别、精准辩症、精准施治、精准减贫。

“四个一批”: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和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

“四个一”:一个领导指导一个贫困村,一个部门联系一个贫困村,一个驻村工作组帮扶一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选派一个第一书记。

“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六化”:推动扶贫开发政策化、推动扶贫开发制度化、推动扶贫开发可操作化、推动扶贫开发可监评化、推动扶贫开发成效化、推动扶贫开发理论化。

“六个深化”:深化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深化干部驻村帮扶、深化精准扶贫措施、深化资金项目管理、深化扶贫脱贫实效、深化社会参与扶贫。

精准扶贫名词解释2017-04-09 17:22 | #2楼1、贵州省“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33”是“从2017年到2017年,用3年时间减少300万贫困人口”;“66”是“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完成“小康建设六项行动计划”;“8”是到2020年,实现贫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以上。

2、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

3、小康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小康路建设;小康水建设;小康房建造;小康电建设;小康讯建设;小康寨建设。

4、精准扶贫“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

以“四看识真贫”工作法在全镇对扶贫户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保不漏一个贫困户,找准了贫困对象。

5、精准扶贫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安排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六个精准扶贫的概念

六个精准扶贫的概念

六个精准扶贫的概念六个精准是: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六个精准扶贫的概念吧。

六个精准扶贫的概念一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五个一批: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六个精准扶贫的概念二总书记2015年6月在贵州考察时,提出了扶贫开发工作“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六个精准”的提出,为精准扶贫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在这一基本要求指引下,国家扶贫治理能力大为提高,农村脱贫成效十分显著。

但是,截至2015年,全国仍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形势依然严峻。

要在2020年前如期消灭绝对贫困,需要我们切实贯彻落实六个精准的扶贫工作基本要求,进一步提高脱贫成效。

扶持对象精准。

精准识别扶持对象,是精准扶贫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

当前,在贫困识别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贫困户识别不精准现象,表现为建档立卡名额在分配和使用上的“两层皮”。

一方面,建档立卡名额的分配方法是国家统计局依据2855元的收入标准,估计出各省和县的贫困发生率,按10%的上浮比例逐级向下分配的。

另一方面,名额分配到村后,由于村级行政单位缺乏农户收入数据,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建档立卡名额只能采用民主评议的方法配置使用。

建档立卡名额分配的收入标准与建档立卡名额使用的民主评议存在“两层皮”现象,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贫困识别偏误。

对此,应尽快探索科学的建档立卡方式,如采用多维贫困标准取代收入标准来分配建档立卡名额,或采用自下而上的“参与式”识别方法确定扶持对象,切实提高贫困识别的精准度。

精准扶贫所蕴含的哲学

精准扶贫所蕴含的哲学

精准扶贫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精准扶贫,作为一种解决贫困问题的政策,出现在21世纪以后,它具有一种基于理性的扶贫方式,被赋予了不同的哲学思想,它充满着朴素的感悟与理论的力量。

首先,精准扶贫致力于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它让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支持,从而缓解悪困境。

在此原则下,人们不仅可以帮助贫困人口解决他们的困境,还可以找到更好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精准扶贫也强调了人人平等的理念,它不仅是为了弥补社会上的不公现象,还是希望贫困人口通过发展、改善其状况,而不是在政府的安排下一味依赖援助。

如此,从一定角度上看,精准扶贫对于人人平等的理念是一种宣言,也是一种哲学思想的渗透。

其次,精准扶贫也在表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

建立此制度的思想内核,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既敦促扶贫单位能够考虑贫困人口所在的实际环境,又能够让贫困人口学习与自然相处,从而获得自然资源的支持,这样不仅能够让贫困人口获得更多的帮助,也能够保护环境,圆满实现人
自然协调的统一思想。

最后,精准扶贫还能体现出多元化的思想,它既以人为本,考虑贫困者���实际状况,又改变了穷人一般只能从官方获得援助的陈规,使贫困人口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实现自主发展。

例如,在村庄开展小额信贷,让贫困人口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申请贷款,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中的资源,从而提高生活水平,而这充分体现了多元化的理念。

综上所述,“精准扶贫”不仅作为一种解决贫困问题的政策,而且更具有推进社会正义的动力,其中哲学思想的渗透体现出的是“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及“多元化”的方略思想,旨在彰显“关爱贫困”和“助人自助”的原则,以此推进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共融。

精准扶贫是什么意思

精准扶贫是什么意思

精准扶贫是什么意思
1、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2、“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2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的重要指示。

扩展阅读
1、扶贫济困的济是指:救济。

2、[jì]:(1)过河;渡。

(2)救;救济。

(3)(对事情)有益;成。

3、[jǐ]:(1)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

现在黄河下游的
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

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

(2)姓.
1、易地搬迁其本意是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尽快的脱贫致富。

2、易地扶贫搬迁是属于公益性质的项目,更多的是为了帮助生活居住落后的地区,改善贫困地区人口的生活水平。

而征地拆迁则是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再开发再利用。

1、消费扶贫专柜是以销售扶贫产品为主的专柜。

2、2023年3月,北京市扶贫支援办等八部门印发《北京市2023年消费扶贫行动方案》,根据该方案,北京市将在全市开展消费扶贫专柜和消费扶贫生活馆创新试点,在北京市布设约1万台消费扶贫专柜。

精准扶贫所蕴含的哲学方法论

精准扶贫所蕴含的哲学方法论

精准扶贫是一种新的扶贫模式,它是在传统的扶贫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精准扶贫所蕴含的哲学方法论,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首先,精准扶贫所蕴含的哲学方法论主要体现在“精准”这一概念上。

“精准”这一概念源于哲学,它是哲学中精度的一种概念。

在精准扶贫中,我们要精确的了解贫困群众的情况,并且精确的找出解决贫困的途径。

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精准扶贫所蕴含的哲学方法论还体现在“扶贫”这一概念上。

“扶贫”这一概念源于道德哲学,它是道德哲学中帮助他人的一种概念。

在精准扶贫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尽我们所能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

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较强的道德规范和人文关怀。

此外,精准扶贫所蕴含的哲学方法论还体现在“方法论”这一概念上。

“方法论”是哲学中研究科学方法的一种学科。

在精准扶贫中,我们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贫困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较强的科学精神和实证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精准扶贫所蕴含的哲学方法论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话题。

它不仅体现了哲学的理论价值,而且也体现了哲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精准扶贫所蕴含的哲学方法论,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而且也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证思维能力。

在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精准扶贫所蕴含的哲学方法论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话题。

它不仅体现了哲学的理论价值,而且也体现了哲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精准扶贫所蕴含的哲学方法论,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而且也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证思维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精准扶贫所蕴含的哲学方法论的研究,以期能够真正的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对精准扶贫的几点认识

对精准扶贫的几点认识

对精准扶贫的几点认识作者:史岩松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7期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

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获得了很多宝贵经验。

关键词:精准扶贫;整体脱贫;全面小康一、精准扶贫的含义精准扶贫最基本的定义是扶贫政策和措施要针对真正的贫困家庭和人口,通过对贫困人口有针对性的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和障碍,达到可持续脱贫的目标。

精准扶贫的主要内容包括: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和扶贫效果的精准考核。

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低于贫困线的家庭和人口识别出来,同时找准导致这些家庭或人口贫困的关键性因素。

然后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因户和因人制宜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消除致贫的关键因素和脱贫的关键障碍。

同时根据贫困状况的实际变化,及时识别出新的贫困家庭和人口,将已经脱贫的家庭和人口调整出去,保持精准扶贫的有效性。

二、精准扶贫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世界反贫困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以前的扶贫工作,大多存在粗放漫灌、对象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具体、方法不够准确和针对性不强等现象,影响了扶贫工作成效。

所以,精准扶贫,一般是相对于过去的扶贫工作特点和不足而言的,现阶段的精准扶贫,就是一直以来的扶贫开发事业的继续与深化,体现了对扶贫工作的全面理解与精准把握,更体现了对扶贫规律或脱贫规律的深刻认识与科学运用。

由此可见,精准扶贫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扶贫,更是过去扶贫工作的总结、提升与创新,既揭示了摆脱贫困的规律性,更体现了将摆脱贫困的规律性体现于具体的方法与途径之中。

精准扶贫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的进一步丰富与提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的发展阶段目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目标都已经实现,也就是说,经济目标已经提前实现,可全面目标还有距离。

精准扶贫政策解读

精准扶贫政策解读

精准扶贫政策解读相关概念(一)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二)精准扶贫工作的对象精准扶贫工作的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

(三)精准扶贫工作目标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到2020 年,贫困户稳定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四)精准扶贫的工作原则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

(五)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是指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是指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六)精准扶贫“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即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七)脱贫攻坚“五个一批”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八)十大脱贫工程产业扶贫工程、就业扶贫工程、生态补偿扶贫工程、易地搬迁扶贫工程、村庄整治扶贫工程、危旧房改造扶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最低生活保障扶贫工程、教育扶贫工程和健康扶贫工程。

(九)精准扶贫“两率一度”识别精准率、退出准确率、群众满意度。

(十)贫困线标准国家现行贫困标准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具体分年度标准:2014年为2800元/年;2015年为2968元/年;2016年为3146元/年;2017年为3335元/年;2018年为3535元/年;2019年为3747元/年;2020年为4000元/年。

「精准扶贫」这些扶贫知识你一定要懂!精准管理(十一)贫困户识别依据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为识别标准,以户为单位,家庭总收入减去生产经营费用总支出除以家庭人口,在此标准下的农村家庭,识别为贫困户。

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内涵

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内涵

优品课件
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内涵
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内涵
精准扶贫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当今社会,因病因残致贫返贫,因缺技术、劳力和资金致贫返贫……必须牢固树立“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理念。

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原则,全国扶贫系统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对全国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准确识别并逐一建档立卡,建立了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使得扶持对象一目了然。

不仅如此,精准扶贫要求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不仅实现了扶持对象查询追踪的“可视化”、具体化,而且实现了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检查考评的明确化、具体化,真正实现了工作对象的“真扶贫”。

同时精准施策,花大力气解决贫困人口增收难、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等系列民生难题,让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能够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教育、住房和康复等服务,早日走出贫困深渊,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精准扶贫基本知识

精准扶贫基本知识

精准扶贫基本知识精准扶贫,听起来就像一场伟大的革命。

它不仅仅是一个,更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说到这,咱们得先弄明白,什么是精准扶贫。

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细致的调查,把贫困家庭的真实情况搞清楚,再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帮助。

可别小看这一步,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希望的大门。

一、精准扶贫的内涵1.1 准确识别。

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相关部门会对每个贫困地区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水平、收入来源、教育程度等。

这就像摸清了敌人的底细,才能制定出好的对策。

想象一下,一个家庭因为缺乏信息和资源而陷入困境,但通过精准扶贫,他们得到了必要的支持,生活逐渐好转。

1.2 发展产业。

扶贫不是简单的施舍,而是要让贫困地区自给自足。

相关部门会帮助他们发展适合的产业,比如种植、养殖或者手工艺。

这样一来,大家不仅有了收入,还能提升自身的能力。

说到底,产业发展就像一棵树,扎根在贫困的土壤里,慢慢长大,结果子。

二、精准扶贫的实践2.1 社区参与。

精准扶贫不仅是相关部门的事,社区的参与至关重要。

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才能找到最适合本地的解决方案。

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互相帮助,互相扶持,让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大家庭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2.2 教育扶贫。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金钥匙。

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有机会走出大山,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贫困地区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就能带着新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3 健康扶贫。

贫困家庭往往面临健康问题。

相关部门通过医疗保障、健康教育等方式,帮助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

想想那些因病致贫的家庭,通过精准扶贫,能够获得及时的医疗救助,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三、精准扶贫的成效3.1 贫困人口减少。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的实施,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有人通过学习掌握了技能,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有人通过相关部门的支持,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条件。

这些都是精准扶贫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精准扶贫的理解

精准扶贫的理解

精准扶贫的理解
《精准扶贫的理解》
一、精准扶贫的概念
精准扶贫是指以贫困人口作为目标,为贫困户提供针对性的帮扶形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与贫困人口,分析贫困原因,再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贫困。

二、精准扶贫的特点
(1)针对性强。

精准扶贫把贫困人口作为最重要的重点,分析其贫困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贫困问题。

(2)精细化管理。

精准扶贫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精细化地管理贫困人口,实现贫困信息的实时更新,以便随时及时地为贫困人口提供帮助。

(3)社会化管理。

精准扶贫不仅仅是政府对贫困人口的直接帮助,而是把政府、企业和社会结合起来,努力让贫困人口能够通过劳动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三、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1)精准扶贫能够有效地解决贫困问题。

精准扶贫能够有效地识别贫困户与贫困人口,分析其贫困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贫困。

(2)精准扶贫能够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精准扶贫把政府、企业和社会结合起来,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培训、资金扶持等帮助,使贫困人口能够从劳动中脱贫,提高生活水平。

四、精准扶贫的做法
(1)建立贫困信息系统。

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贫困信息系统,实现贫困信息的实时更新,有效地管理贫困户与贫困人口。

(2)推进贫困人口就业培训。

政府可以积极支持贫困人口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为其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3)加强资金扶持。

政府可以设立贫困人口资金扶持工程,给予贫困人口特定的资金支持,为其脱贫增收提供有力支持。

新时代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哲学蕴含

新时代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哲学蕴含

新时代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哲学蕴含一、人的理性和尊严:精准扶贫理论强调人的理性和尊严,即贫困人口也是具有理性和尊严的人,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人格上的尊重。

扶贫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贫困人口的意愿和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推动贫困人口由被动接受帮助转变为能够自主脱贫。

二、社会公平和正义:新时代精准扶贫的目标是推动贫困人口实现全面发展、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这体现了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要求。

扶贫工作要注重资源的公平分配,扶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精准扶贫也要注重公正原则,确保扶贫政策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避免滥用职权等不正之风。

三、可持续发展:精准扶贫理论要求通过帮助贫困人口解决当前的生活困境,实现持久脱贫。

这要求扶贫工作既要满足贫困人口的迫切需求,又要注重培养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提供可持续的扶贫模式。

扶贫工作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贫困地区的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全民参与和共同发展:精准扶贫的理念强调全民参与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扶贫工作不是政府单打独斗的事情,而需要广大社会成员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社会力量应当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共同为贫困人口提供帮助和支持。

精准扶贫要加强不同地区、部门、层级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

五、打造和谐社会:精准扶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精准扶贫,可以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扶贫工作要注重促进贫困人口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扶贫工作也需要注重和谐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贫困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新时代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的哲学蕴含体现了人的理性和尊严、社会公平和正义、可持续发展、全民参与和共同发展以及打造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

这不仅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要求。

精确理解“精准扶贫”

精确理解“精准扶贫”

精确理解“精准扶贫”作者:刘洪波(媒体评论员)来源:《民生周刊》 2016年第23期绝大多数的人脱贫了、小康了,但只要有一个人还在贫困中,这也是不行的。

这样讲“全面小康”,“全面”的要求就非常高了,也只有这样,才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特征。

“精准扶贫”迅速推进。

扶贫何谓精准?似乎容易回答:精准到每一个贫困人员,精准到每一种致贫原因、贫困类型和地区性贫困差异。

针对这些原因、类型、地区分别施以对策,或扶持生产,或易地搬迁,或政策兜底,或通过生态保护、教育扶贫等等,走上脱贫道路。

扶贫为何要精准?回答也容易:因为精准才有作用,不精准容易所扶非人、施策非宜。

扶贫扶到不需要扶的人身上,不是使贫困人员受益,解决不了问题。

不掌握贫困发生的具体原因,对策缺乏针对性,不仅解决不了贫困问题,而且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精准扶贫跟过去的扶贫有何不同?似乎还是好回答:一个不精准,一个精准。

如果全面一点,可以说现在精准扶贫是在过去的扶贫取得了很大成就、使大量贫困人员脱贫的基础上推出的,适合这个阶段的扶贫需要。

然而,倘若只是如此,对精准扶贫的理解还是过于表面化了。

精准扶贫往往跟着“不落一人”。

这就是说在全面小康社会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被落下。

从基本小康、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不只是小康水平要提升,更重要的惠及面覆盖到每一个人。

过去我们讲不能用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现在搞扶贫,还要不让大多数掩盖极个别。

绝大多数的人脱贫了、小康了,但只要有一个人还在贫困中,这也是不行的。

这样讲“全面小康”,“全面”的要求就非常高了,也只有这样,才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特征。

精准扶贫需要更微观。

扶贫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但方方面面的力量投放要精确。

施策要精确到人,而不是简单地“因地制宜”。

某个地方因交通不便而贫困,那就发展交通;某个地方地方病严重,那就治理地方病;某个地方开发不足,那就进行开发式扶贫……这些过去发挥过大作用,因为这可以解决一些地方普遍性的贫困问题。

但现在,面上的、点上的扶贫策略,有效的仍要坚持,尤要提醒的是,要关注到每一个人的状况,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人员,都要有脱贫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扶贫理念的内涵解读作者:公丕宏来源:《求知》 2017年第6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对扶贫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强调要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好高骛远。

这是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精准扶贫”一词。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山区”。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六个精准”,阐释了精准扶贫的内涵特征及努力方向,把精准扶贫确定为新时期中国扶贫开发战略。

2015年11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2016年12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遵循原则与指导思想写入《“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从时间维度上看,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进程的纵深延续;从空间维度上看,标志着我国扶贫路径从大规模宏观减贫向集中针对贫困人口脱贫的转变,更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与贫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论述形成了一个成熟的战略体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刻揭示出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特征和科学规律,精辟阐述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举措和有效路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指引。

一、精准扶贫理念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坚持与发展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问题为导向推进脱贫攻坚。

首先,要从贫困地区的实际出发,从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入手,准确把握不同贫困地区的新变化新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勉强搞一些东西,一定从实际出发,真正使老百姓得到实惠。

在符合实事求是精神的前提下,贫困地区要优先安排,各级政府都要给予支持”。

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主动作为。

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工作,以解决问题为抓手推进脱贫攻坚,是精准扶贫理念的重要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入手,见物见人,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最后,立足现实,尊重事实,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任何超越现实情况、脱离实际阶段而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倾向都要尽量避免,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

脱贫攻坚既要反保守裹足不前,又要防冒进脱离实际,须在综合平衡中精准扶贫,稳扎稳打力求脱贫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既不能脱离实际、提过高的目标和要求,也不能囿于一时困难和问题而缩手缩脚”“扶贫不是一句空口号,得有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才行”。

2.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找到扶贫的点,拔除贫困的根。

精准扶贫理念的形成是党的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

精准扶贫是随着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新时期、基于现阶段提出的,是扶贫模式的重大转变,是由宏观向微观的转变,由整体向个体的转变,强调的是精准精准再精准,要变以前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以前的“统一治疗”为“靶向治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关键问题,与时俱进创新扶贫方式,真正围绕群众脱贫出实招。

要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贯穿精准扶贫的全过程,落实到各方面,明确任务责任,积极探索,大胆试验,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精准扶贫要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精准扶贫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盆景,多干实事。

二、精准扶贫理念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精准扶贫理念,作为统领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总纲要和大逻辑,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共同构筑了脱贫攻坚决胜阶段的扶贫顶层设计。

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扶贫理念,不是随意提出来的说法,也不是囿于一时一地的提法,而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长期以来的扶贫开发经验、不断总结各地扶贫做法、充分调研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具体情况,从影响脱贫攻坚的诸多因素中,经过科学比较选择、精心总结提炼,抓住最为紧要、最具决定性的六大要素,逐渐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前后衔接、极具操作性的系统。

在精准扶贫系统的启动阶段要解决“扶持谁”的问题。

扶持对象精准是精准扶贫的前提条件,是精准扶贫工作推进的起点,只有选准扶贫对象才能保证接下来所有工作的精准。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为靶向治疗、精准滴灌树起了目标。

精准扶贫有机系统运行的下一个环节就是“怎么扶”。

“五个一批”工程是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要以项目为依托、资金为支撑、措施为手段。

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三者相互联系、互为支撑,形成一个稳定完整的小系统,是精准扶贫系统运行的关键环节。

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使用扶贫资金、精准采取扶贫措施都需要人,都需要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完成。

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各不相同、贫困情况也因村而异,如何因村派人精准是有效启动精准扶贫系统、使之高效运转的内在要求,是完成前四个精准的保障,因村派人精准就是要做到扶贫干部的业务技能、科技水平、特长优势与贫困村的贫困问题、资源特点、扶贫举措等高度契合。

脱贫成效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

脱贫攻坚开展的所有千头万绪的工作、处理的所有纷繁复杂的事务,归结到一点就是要精准脱贫,精准脱贫的衡量标准就是成效,应通过脱贫人口的实时检测、脱贫成效的动态考核,让脱贫人口销号不销措施、摘帽不摘政策,把返贫人口再次及时纳入精准扶贫系统,夯实脱贫成效。

总之,精准扶贫理念作为一个运转顺畅的系统,从系统的关联性来看,既不可分割,又一个都不能少;从主要内容看,“六个精准”各有明确指向,又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逻辑关系看,前提条件、关键环节、内在要求、本质要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顺理成章;从整体效能看,精准扶贫理念不仅对传统扶贫理念进行革新升级,而且对扶贫内涵进行全方位拓展,增强扶贫的统一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从操作层面看,精准扶贫需要统一贯彻、统一落实,一体推进、一起发力,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精准扶贫理念是相互贯通、高度耦合、协同支撑的系统体系,把握好精准扶贫理念的系统性、整体性,就要树立全面系统的科学思维、掌握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增强贯彻落实的整体协同,才能不断取得脱贫攻坚的新胜利。

三、精准扶贫思想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精准扶贫理念特别强调干部的使命担当精神,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每一名干部都要有履行使命、敢于担当的崇高境界。

一是矢志不渝的政治使命担当。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保持高度政治定力,是党员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第一要求,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在新时期精准扶贫的理论、路线、经验、要求,坚定不移贯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

二是攻坚克难的改革使命担当。

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精准扶贫在往纵深发展,扶贫、脱贫、返贫现象交织叠加,问题错综复杂。

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攻坚拔寨的历史重任,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勇涉险滩、打破藩篱,探索盲区、辨别误区、穿越难区。

勇于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正确处理脱贫攻坚中整体和局部、长远和当前、集体与个体的关系,以改革创新的使命担当动真格、用实功,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精准扶贫,使脱贫攻坚稳中求进、蹄疾步稳、取得实效。

三是恪尽职守的职责使命担当。

脱贫攻坚面对的大都是攻坚克难的问题,要切实做到担责不误、临难不怯、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面对精准扶贫中的急难险重任务,必须敢于挺身而出,靠前指挥,有胆有识,果断决策,真正成为带领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战风险、渡难关、脱贫致富的主心骨;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用舍我其谁的气概、敢做敢当的精神、善做善成的本领,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上,真正做到为官一任、脱贫致富一方。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一系列论述遵循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是以我们正在全力推进的扶贫脱贫为中心、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为逻辑起点、系统总结现阶段我国扶贫实践规律,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十三五”脱贫攻坚决胜阶段,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这一理论,把精准扶贫作为有机整体系统实施,把共产党人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使命担当自觉地统一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更加完善的制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一系列论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博士研究生责任编辑:双艳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