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18.《吆喝》教学设计(202006070647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吆喝》教学设计

毕节八中:薛朝怀

教学课时: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吆喝》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民俗文化”中的第三篇文章。“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显然,学《吆喝》不是学“吆喝”,而是要让深受现代文化熏陶的学生了解民风民俗,关注民间文化,体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吆喝是一种民俗艺术。这种民俗艺术,不仅反映了老北京人的生存状态,而且折射出了老北京人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境界。萧乾写吆喝,绝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北京的吆喝场景,他更是在吆喝人们去抢救、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我们读《吆喝》,不仅要读出了原汁原味的北京味儿;读出了民俗形式的外衣下值得我们去传承的文化精髓——底层人对待生活、质朴、热情、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和人生境界;更要读出作者向我们表达的内心呼唤——抢救、保护、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此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一种抢救、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的意识。

鉴于这样的文本定位,我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字、词、句文章结构等的教学。吆喝表面看起来似乎散漫无序,只是从一个吆喝到另一个吆喝的记录,一个句子到一个句子的滑行,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个别角度的切入,从文本的地表到地幔,从地幔到地核,搅动思情,甚至是引发潜在意识的江流奔涌,在学生有了表达欲望之时,再由老师将思想的交流引向地表,直至形成火山的喷发,及走“感悟——赏析——创作” 之路,我们就会发现,在这条协同促进的探寻之路上,我们正打开心扉与文本,进行一次深入对话,最终敞亮的心灵。因此,我将整个课堂设计为七大板块组成:贴近生活,激趣导入——整体感知,感受特色——精读课文,品读吆喝——内化理解,升华主题——拓展延伸,回归生活——作业布置,巩固提升,增强意识——总结课堂。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积累,字、词、句及文章结构的理解已经基本没什么大碍。再加上这篇文章没有什么深奥难懂的字词句,所以这块直接放手学生课前预习完成。而民风民俗却是现代学生很少关注的,所以得给他们较多的听说读写的机会,通过视频欣赏、竞读、学生表演、创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他们的抢救、保护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将课本与生活紧密

相连,建立起一种大的语文观。

教学目标:

1、品读吆喝,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2、体味吆喝,领略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抢救、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3、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增强学生抢救、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2、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领略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教学难点:

从老北京的吆喝声中体验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教学媒体:幻灯片视频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景体验实践活动教学过程:

一、贴近生活,激趣导入。

樱桃哥视频播放:樱桃哥创作的这首樱桃吆喝小调,使他一举成为2015 年贵州小商贩中的超级红人。这种吆喝其实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招揽着顾客,质朴简单,却又趣味良多,如果时间倒流几十年,在老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们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吆喝声大都已经淹没在了城市的喧嚣声中难寻其迹了,还好萧乾老先生用他朴实却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记录下了那往昔的北京的生活片段,让我们一起走进萧乾,走进吆喝,去北京的胡同,听一听吆喝声,看一看吆喝人,品一品北京味儿吧!(主板书:18 吆喝萧乾)

二、整体感知,感受特色。

1、学生竞读模拟吆喝,展现老北京热闹的吆喝情景。(展示老北京吆喝

图片)。

师:文中写到了许多吆喝声,请选取你最喜欢的吆喝声来给大家诵读一下,尽量读出你的领悟,最好能够展现吆喝人当时吆喝的情景。

学生选读竞赛表演。(情景体验,及时简单评价)

2、师:同学们,一种物品一声吆喝,这一声声吆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北京城呢?能不能用一两个词语或者是一两句话来描述一下?

学生描述: .....

师主板书:读吆喝读市井风情

三、精读课文,品读吆喝。

一读吆喝,体会吆喝的声乐艺术。

师:民以食为天,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一看,文中哪一句吆喝词让你一听就口水直流,找出并读一读说明理由,你可以从修辞情感,画面哲理等方面进行赏析,比如:〞喝了蜜的大柿子〞一个〞喝〞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柿子的甜,汁水多,一个〞大〞字突出了它的个头大,我还似乎看到了柿子火红火红的颜色,忍不住要咽口水了。大家一起来读品味一下〞喝了蜜的大柿子〞。(副板书:抓特征)生1:第十一段〞蒸儿又炸,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这段要喝介绍了制作的过程和方法,让我觉得很好吃,蒸了又胀,放的油又多,肯定很香。

生2:第六段中混沌开锅这句最吸引我,我仿佛看到那冒着热气的锅里馄饨薄薄的片儿,厚厚的馅儿,在深夜里吃上一碗,很舒服。(我也想去吃一碗了,热气腾腾。儿化音,北京语言特色,抓特征)

生3:第十段中〞葫芦儿一一刚蘸的〞。让人想到这葫芦新鲜一定很甜,很好吃。

生4:第十段中〞烤白薯啊一一真热乎。北京的冬天很冷,你想一大早卖烤白薯的喊一声热乎又能吃又能暖手,真是让人不能不去买上一个。

生5:第十一段中:“小玩意儿,赛活的!”夸张的说明玩具活灵活现,极具有吸引力。

生6:〝葫芦一一冰塔〞,用了一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葫芦晶莹剔透,咬上去一定很脆很好吃,还写出了它的形状一层一层的,由大到小师:这些诱人的吆喝,老北京人可不是读出来的。文中作者用一个词来评价吆喝人的吆喝表现方式。这个词是?

生:唱出——

师:可不,除了在语言上下功夫,他们还在声调上花了不少心思,文章多次提到唱出吆喝,那么他们是怎么唱的呢?作者是如何评价的?请大家迅速阅读十一到十四自然段。画出关键的语句或词语后抢答。

生:十一段〞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有的〞靠戏剧性吸引人〞,十二段〞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十三段中〞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

师:大家想不想听一下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

生:想!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感受一下京腔京韵的魅力。(播放视频)

师:诱人的吆喝词,动听的吆喝声,让我们惊叹。在作者眼里,这些吆喝人俨然就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民间艺术家,他们的吆喝不只是简单的叫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