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主题(题材)分类指导 八、人生际遇诗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主题题材分类指导 一、思乡怀人诗 精品
思乡怀人诗【特征】“思乡怀人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一、意象特征: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驿道、马、舟、杜鹃、客、浮萍、飞蓬等。
二、情感特征: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三、表达技巧: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鉴赏示例】[例1]蝶恋花(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试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2、历来的词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
2、(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2)从“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
[例2]蝶恋花·槛菊愁烟(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是一首闺怨词,是一支思妇怀远的情歌。
请问,作者是如何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参考答案:1、借景抒怀。
2、以月喻人。
3、行为描写。
4、心理描写。
(答三点即可)[例3] 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第一课时
【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诗歌中有关词语或句子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理解诗歌中关键词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分析诗歌整体的语言特色和风格,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的艺术效果。
鉴赏时首先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出词义或语义,其次要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表情达意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与用意。
要特别注意诗中有修辞格和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第一课时:鉴赏诗歌的语言技巧(一)【把握词的含义,体会诗人所炼之意】一、动词:重点关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当堂演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参考答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二、修饰语:主要为形容词,也是重点关注对象;也有一些副词,需要格外关注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郊兴》王勃)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词类活用第三课时(形容词活用)
第三课时【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例1:将军身披坚执锐。
(“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例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高处)2、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例1: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例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3、形容词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例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例2:富国强兵.(富、强:使……富、强)4、形容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例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认为……小)例2: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当堂演练]找出下列各句中形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1、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固:坚固的地势)2、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3、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
[穷:揭穿(被动语态)]4、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5、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6、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高:使……高,抬高。
附:居:积蓄,如“奇货可居”.“无售"即“不售”:卖不出去,如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货(卖)而不售”。
]7、予怪而问之.(怪:认为……怪)8、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险、远:险峻、距离远的地方)10、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高:升高)11、昂其直,居为奇货。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届高考教学语文专题总结复习计划知识点总结讲义主题题材分类指导九、生活杂感诗正式版
生活杂感诗【特征】一、情感特征:1、对青春易逝、时光不再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对仕途失意、知音难觅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
3、对告慰平生、欢愉人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
4、对忠贞爱情、诚挚友谊的赞美〔如:秦观的?鹊桥仙?〕。
二、表达技巧:借景抒情。
【鉴赏例如】[例1]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假设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后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秦观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超越常人的爱情观〞,该如何理解?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自汉代以来在诗歌中广为应用,但主题大多是对牛郎织女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制造这那么悲剧的天帝的谴责,而秦观这首词却对牛郎织女的爱情进行了热情的歌颂,从而表达了他超越常人的爱情观。
2、上片通过描写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情形,高度评价和颂扬他们爱情的圣洁永恒和坚贞不渝,认为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胜过人间凡俗无数的平庸之爱;下片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别离,既赞美了这温柔缠绵的挚爱,更申明了自己与俗不同的爱情观点:在作者看来,真挚高尚、美满幸福的爱情不是“朝朝暮暮〞的相处,而是心灵上的专一永久。
[例2]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chéng〕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不是为惜春伤怀。
从两方面可以看出:①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②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词类活用 第二课时动词活用、数词活用 精品
第二课时【动词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例1: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例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2、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1: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例2: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3、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例1:哀吾生之须臾。
(“哀”,就是“为……哀叹”之意。
)例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例1:六王毕,四海一。
(“一”,就是动词“统一”的意思。
)例2: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形容词“专一”)[当堂演练]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得:收获、心得)3、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4、以夭梅病梅为业。
(夭、病:使……弯曲,使……生病)5、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6、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形容词“全、满”)7、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后汉书》)(作、制:措施、制度)8、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声音)9、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1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动词,从属二主;对……有二心;背离)1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主题(题材)分类指导 六、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特征】一、意象特征:古迹、古人等。
二、情感特征:或借古讽(喻、伤)今,抨击社会时弊和统治者的昏庸;或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或感伤个人遭遇、壮志未酬等。
三、表达技巧: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以景衬情,或古今对比,或侧面烘托,或用典。
【鉴赏示例】[例1] 汴河曲(唐·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汴河:唐人习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即大运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巧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是咏史诗。
《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
《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
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例2] 念奴娇·登多景楼(南宋·陈亮)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宋孝宗15年春,作者到建康和镇江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策略,此词就作于这段时间。
这是一首政治色彩非常强烈的登临词。
词中的写景、怀古都是为议论作准备,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词作首句的“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是全词的总领句,统摄全文。
“此意”就是指作者意图北伐、收复失地的心意。
2、词作中描写长江天堑的奇险形势就是为自己的北伐主张作铺垫。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主题(题材)分类指导五、山水田园诗
山川田园(安逸隐逸)诗【特点】一、意象特点:山川草木、桃红柳绿、榆柳桑麻、田园风光、农家生活、清风明月、松竹梅兰、野老隐者等。
二、感情特点: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政界的憎恶,或表达对安静平易生活的神往甚至隐逸情怀,或表达自己冷静安逸的生活态度。
三、表达技巧:或融情于景;或比喻、拟人、夸张;或白描、衬托衬着、动静结合、远近联合、视听联合、虚实联合。
【鉴赏示例】[ 例 1][双调]水仙花·重观瀑布(元·乔吉)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
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 越调 ] 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微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重观瀑布》是如何描绘瀑布的?《春》又是如何描绘浓美的春光的?两首曲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共怜悯怀?参照答案:第一首能够从巧妙的比喻、惊人的夸张的修辞角度,也能够从动静联合、由远而近的描绘角度来剖析;第二首能够从列锦的修辞角度,也能够从动静联合、视听联合、由远而近、白描等的描绘角度来剖析。
两首曲子都是经过建立一幅完美的自然风光图景来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例 2]山居即事王维孤独掩柴扉,苍莽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到处采菱归。
1、简析“遍”“稀”二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成效。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如何的景与情?参照答案: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二者比较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斜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爽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情景。
表现出作者悠闲安逸的心情。
[ 例 3]新晴野望王维新晴旷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 注] 氛垢:灰尘。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剖析。
2、尾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利处?参照答案:1、分别是“明”和“出”。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主题(题材)分类指导 十、即景抒情诗
即景抒情诗【特征】一、“即景抒情诗”题材非常宽泛,可以说凡是写景抒情的诗歌都可以归于此类,不管是借景思乡、借景怀人,还是借景送别、借景厌战;无论是借景说遭遇、借景言国难,还是借景诉衷情、借景明志向,等等,只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某种情感的,都属于此类。
二、我们这里所强调的是那种语言明快清新、简洁质朴,内容纯粹于或壮丽山河,或繁华景象,或怡人风物,情感偏重于欢快、欣喜、热爱等简单的情感抒写。
三、表达技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其他或用比喻拟人,或用对比衬托;或是白描渲染,或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或是视听结合、抑扬互衬。
【鉴赏示例】[例1]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这首诗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2、写出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1、写出了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2、一二句视觉与嗅觉相结合。
三四句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例2]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是怎样着力描绘钱塘的繁华,从而展现出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的?参考答案:1、上片开头三句从地理形势和历史渊源方面总括钱塘的繁华,接着从居民区、钱塘潮、经济生活三方面极力描绘钱塘生态优美、财物丰盛。
下片先叙钱塘湖光山色的自然美景,再述官民悠闲自在的休闲生活,最后直接颂扬钱塘长官的政绩。
2、全词主要是通过铺陈叙事和点染技法(叙议结合)的方式,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对钱塘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展现了钱塘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
[例3]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词类活用第一课时(名词活用)
第一课时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而言,它包括:1.名词作状语.2.名词作动词。
3。
名词使动用法.4。
名词意动用法。
5.动词作名词。
6。
动词使动用法。
7。
动词为动用法。
8。
形容词作名词。
9。
形容词作动词。
10.形容词使动用法。
11.形容词意动用法.12.数词活用。
【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例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例2: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堂上)2、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例如:(1)后面带宾语(名词+名词):①今王鼓乐于此。
(鼓:弹奏)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2)后面带补语(名词+补语):①郑商人弦高市于周。
(市:做买卖)(3)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能愿动词+名词)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附:绝,横渡]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王:统治天下、称王)(4)前面有结构助词“所”(所+名词):①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用网捕捉)(5)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面有连词“而”或副词:①秦师遂东。
(东:向东进发)3、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例1: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就是名词使动用法,“使……臣服”的意思.)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4.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例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文言翻译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考点简说】“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指在理解文言短文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人选择文言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为此,考生必须将上述两大类八个方面列为复习重点,并加以重点地强化和灵活地把握.【命题规律】句子的翻译一般要达到这样几个目的:①考查对较难词语的理解;②对人称的把握;③对省略内容的把握;④对句式等特殊现象的把握;⑤对局部及全文意思的理解。
【知识归纳】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 译文要忠于原文,要做到“信"。
所谓“信”,也就是不能脱离原文语义,与原文语义要保持完全一样。
2. 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就是要做到“达”.所谓“达",也就是行文通顺,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3. 译文要体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风格,语言要“雅”。
所谓“雅",就是要注意语言的美化,尽量用最美的语言翻译原文。
“雅”的要求很高,考生在有限的答题时间内很难做到,故高考不做要求。
二、文言文翻译的具体要求:1.字字落实2.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用词的特点,主要是指活用的词类.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即译文要正确表述出活用的情况.如《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一句中,“外",名词作状语,应译为“对外”;“连衡”这里用作动词,应译为“用连衡的策略”;“斗”,用作使动词,应译为“使……争斗”。
全句译为:(秦国)对外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又如“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一句中,破,使动用法,降,也是使动用法,使……降。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一、诗歌语言特点1、形象生动.其特点是状物描形,使人读了富有实感,如入其境。
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用得特别好,表现了杏花的具体特征:鲜艳、热烈、红得像火,给人以闹哄哄的感觉,还表现了杏花枝头蜂飞蝶舞的热闹景象。
2、含蓄.其特点是把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做到“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很含蓄,是对当时求仙学道的否定.嫦娥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灵药,成了仙子,进入月宫,长生不老.但居住在碧海青天,孤身只影,非常寂寞.虽然长生不老,又有什么意义呢?3、精练(炼).其特点是用最少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字字珠玑.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全诗二十八个字,描写了五组画面,每个画面都有一个中心,整幅画的中心是“人(断肠人)”。
4、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山水田园诗人的诗中,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①王维: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这就使他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流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以及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澹宁和的无尽遐思。
②孟浩然: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5、平淡,也称质朴。
平淡首推陶渊明.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
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文言句式第一课时(判断句)高品质版
文言句式【考纲解读】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开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
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其中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考试说明?中要求我们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四种句式,但在实际考题中“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的翻译曾大量涉及。
高考对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并不是要求我们去死记硬背一些句式的具体格式,也很少要求我们在考题中去分析某个句子的特殊性。
它的考查主要着眼于运用,一是辨析文言句式的特殊性,二是要求在翻译文言句子时能准确地理解并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法1、文言特殊句式考查出现的频率远低于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尤其是单独设题考查。
2、文言特殊句式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很少〕和翻译题〔经常〕。
与翻译题结合考查时,特殊句式的把握往往是评卷的重要“采分点〞。
3、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是常考句式。
第一课时【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提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者,也〕。
例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③此三者,吾遗恨也。
2、主语后面没有“者〞,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也〕。
例如: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⑤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⑥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3、谓语后面连用“者〞、“也〞表示判断〔者也〕。
例如: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毛遂自荐?〕[你们碌碌无能,是人们所说的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的人啊。
]②是必射雕者也。
〔?李将军列传?〕4、主语后面用“者〞表示提顿,谓语直接由名词充当表示判断〔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际遇诗
【特征】
“人生际遇诗”主要是指那些遭遇仕途坎坷挫折的文人墨客对人生多艰、命途多舛、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作。
一、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
二、情感特征:表达的或是人生多艰、命途多舛的悲叹,或是怀才不遇、壮志未
酬的伤感,或是豁达大度、从容开阔的胸襟。
三、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虚实结合,或对比衬托。
【鉴赏示例】
[例1] 戏答元珍①(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②。
曾是洛阳花下客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元珍: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字元珍。
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②感物华:为物华所感染。
物华,美好的景物。
③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颔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2、“野芳虽晚不须嗟”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颔联描写了早春山城充满盎然生机之景(或:料峭春寒中现出的盎然春意),
颈联抒写了诗人远谪山城的乡思和寂寞苦闷之情。
橘的不惧雪压,笋的闻雷抽芽,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操守与气节(或:诗人以雪中之橘和土下之笋自喻,体现了遭贬而不屈的铮铮铁骨);也暗示正义的力量不但无法被摧垮,而且必将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
2、“野芳虽晚不须嗟”一句使用了比喻(或:暗喻、双关)的修辞手法。
表面
是劝慰“曾是洛阳花下客”的我不必为野花迟开而嗟叹,实际上是劝慰自己不必为皇恩迟到而伤怀。
尾联表面上是诗人自为宽解,抒发惯见世态炎凉,不为远离京都而憾,甘与野芳独伴,不为人生失意而屈服的乐观、豁达之情;
实际上洒脱的外表下是更深沉的痛苦,“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充满着一种无罪遭贬、展才无期的无奈和凄凉。
[例2]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①。
长记平山堂上②,欹枕③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④。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⑤。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⑥。
[注]①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②平山堂:公元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③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④一叶:指小舟。
白头翁:指老船夫。
⑤“堪笑”三句: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
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
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
《庄子·齐物论》说,“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
苏轼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风赋》“快哉此风”句。
但他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
⑥“一点”两句:谓胸中有“浩然之气”,就会感受“快哉此风”。
《孟子·公孙丑上》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指的是一种主观精神修养。
苏轼贬官黄州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打击,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面对政治祸患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并说说你对这种态度的看法。
参考答案:
1、这首词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却能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大胸襟。
2、上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快哉亭下以及远处的优美景象;下片先用特写
的笔法描写亭前江面的明净和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场景,借此表达自己面对政治祸患和人生风浪的坦然自若;然后在结束之际指出,只要心存浩然之气,自然就能够领略到生命的快乐和惬意,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虽遭遇打击,却仍然豪迈豁达、乐观面对的态度和胸襟。
3、面对人生挫折,不消极颓丧,不耿耿于怀,应坦然面对,应豁达从容。
[例3] 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
落日熔金①,暮云合璧②,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③,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④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⑤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⑥,铺翠冠儿⑦,捻金雪柳⑧,簇带⑨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
②合璧:像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子幽怨的声音。
④次第:接着,转眼。
⑤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⑥三五:指元宵节。
⑦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⑧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⑨簇带:妆扮之意。
这首词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今昔元宵佳节的不同境况,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隐含其中的心情。
参考答案:
这是一首描写元宵灯节的词。
但此词并非刻意描写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欢乐,而是通过眼下的元宵和过去的元宵的不同情境的对比,来抒发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词的上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香车宝马”等都是极力渲染今年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然而作者的心情却充满了迷茫和痛苦,国破家亡夫死,流离飘泊,潦倒落拓,寓居他乡,只得“谢他酒朋诗侣”;整个上片都是以乐景衬哀情。
下片着重回忆“中
州盛日”的元宵情境,“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生活安定,每到元宵,都是精心打扮,极态尽妍,游兴酣浓;而“如今憔悴,风鬟雪鬓”,又从忆昔,转为伤今,面对他人的快乐,自己黯然神伤,“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一种深沉的国破家亡的孤寂、哀痛之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