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章太炎简介

合集下载

“特立独行者”章太炎

“特立独行者”章太炎

“特立独行者”章太炎他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颗“为国家计,为百姓计”的民族心。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极有意思的人物。

作为革命者,清朝的覆灭与民国的建立有他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国学大师,他更被誉为“清代学术史的押阵大将”。

他曾经的学生鲁迅说:“考其生平,以大勋章做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

”而对于不了解他的人来说,章太炎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怪人,还有不少人认为他真有神经病。

甚至还有许多人认为章太炎在政治上时而鼓吹中央集权,时而赞同联省自治,时而支持国民党,时而反对国民党,时而反对吴佩孚,时而支持吴佩孚,是立场反复、缺乏原则的政治投机客。

事实上,章太炎是那个时代罕见的具有独立意志、独立思想的批判者,他的特立独行是对于有违民族大义和民主自由思想的政治阴谋和社会乱象的批判。

章太炎出身书香世家,老师又是清末有名的国学大师俞樾,而他本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不凡的国学天赋。

应该说以章太炎的学识,如果想考科举进入官场求一个荣华富贵真说得上易如反掌,可是章太炎偏不。

他不但不考科举,还创办了《苏报》,在报纸上鼓吹民主自由,公开提出推翻清朝腐朽的统治。

1903年,当清朝政府把章太炎以及《苏报》告上上海租界工部局,章太炎第一次让世人领教了他的“特立独行”。

尽管他事先知道消息,却出乎意外的不愿流亡避难,他从容地对邹容说:“吾已被清廷查拿六次,今七次矣,志在流血,焉用逃为?”1903年6月30日上午,章太炎闻工部局前来捕人,凛然应声:“余人俱不在,要拿章炳麟,就是我!”慨然就捕。

这样的特立独行,能说他是在搞政治投机吗?《苏报》案后,章太炎流亡日本,遂加入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此期间,尽管章太炎与有过一些误解和冲突,但在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建立民国的志向上两人却毫无区别。

而且章太炎对的敬重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

章太炎骂,别人只能听,不敢答,更不能附和。

辛亥革命时期蕈太炎对王船山的评述

辛亥革命时期蕈太炎对王船山的评述

辛亥革命时期蕈太炎對王船山的评述摘要:章太炎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也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激进分子。

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中,章太炎是對王船山评述最多,也最为推崇的学者之一。

在章太炎對王船山的评述中,主要集中在對王船山的民族思想、王船山的历史观,以及對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王船山、顾炎武、黄宗羲的比较等三个方面。

出于排满革命的需要,章太炎不但高度评价了王船山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气节,同时在民族思想、进步的历史观等方面继承和光大了王船山的思想。

关键词:辛亥革命;章太炎;王船山;评述章炳麟(1867-1936年),字枚叔,初名学乘。

后改名绛,自号“太炎”,世人称之为“太炎先生”。

浙江余姚人。

青年时为晚清著名汉学家俞樾的弟子。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朴学大师。

其研究范围涉及哲学、历史、文学、政治等诸多方面,一生著述甚丰,约400余万言。

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同时又受佛教唯识宗和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以及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和王船山的影响。

王夫之(1619-1692年),字而农,号薹斋,湖南衡阳人。

因晚年隐居于湘西石船山下,故世称“船山先生”。

王船山一生著述宏丰,留给后人的著作多达140多种,400多卷,近千万言。

其内容涉及到了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文学、伦理学、美学、教育学、军事学等多个学科。

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主义,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与顾炎武、黄宗羲并列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一、對王船山民族思想的评述王船山一生风骨嶙峋,誓不降清,他的人格和思想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象征。

在晚清,无论是维新先驱,还是辛亥志士,都在大力高扬船山民族思想的大旗。

从谭嗣同、杨度,到杨笃生、章士钊、陈独秀、孙中山,都是如此,章太炎也不例外。

不说谭嗣同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以续衡阳王子之绪脉”的志向,也不说杨度的“惟有船山一片心,哀号匍匐向空林”的感叹,在辛亥革命中,王船山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当时革命党人一时称颂的精神向导。

人物简介:章太炎简介

人物简介:章太炎简介

章太炎简介字号: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生卒: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年代:清末民初籍贯:浙江馀杭人评价: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一代儒宗生平简介章太炎于1869年1月12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县东乡仓前镇一个末落的书香门第。

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

幼受祖父及外祖的民族主义熏陶,通过阅读《东华录》、《扬州十日记》等书,不满于满清的异族统治,奠定了贯穿其一生的华夷观念,并在后来与《春秋》的夷狄观以及西方的现代民族主义观点相结合,形成具有其个人特色的民族主义观。

1891年(光绪十七年),章太炎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谭献等,关注经、子之学,初步确立对“今古文”界线的认识,此后几年陆续完成《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章太炎曾为强学会捐款,与康、梁通信。

1987年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

但终因不满康有为倡言建立孔教,自称“教主”,遭康氏门徒麦孟华等人的围攻殴打,愤而离泸返杭。

此后与较为稳健的“中体西用”派王文俊、宋恕、陈虬等人相往来,创办“兴浙会”,为《实学报》和《译书公会报》撰稿。

1898年春,章太炎受张之洞邀请,赴武昌筹办《正学报》,不到一月即离去。

七月,在沪任《昌言报》主笔,发表《商鞅》、《弭兵难》、《书汉以来革政之狱》等。

戊戌政变后,章太炎因参加维新运动被清廷通缉,遂携家避难台湾,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

1899年夏,东渡日本,与梁启超等人修好,并与孙中山相识。

不久返回上海参与《亚东时报》编务工作。

此时章太炎的排满观和古文经立场日益明确,在苏州出版了其著作《訄书》的第一版(木刻本),由梁启超题签。

1900年义和团事件发生后,晚清趋新的士大夫严复、汪康年、唐才常等在上海组织“中国议会”以挽救时局,章太炎应邀参加。

在会上,章太炎主张驱逐满、蒙代表,并割辫明志。

人物素材积累

人物素材积累

先哲精神,后生楷模------章太炎人物简介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

后易名为炳麟。

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朴学大师,国学大师,民族主义革命者。

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他认为共和政体不如专制政体。

共和政体只能是不得已之举,清朝推翻后,中国还是行专制政体为好。

他的主张影响深远。

[人物履历光绪十七年(1891年)章太炎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谭献等。

1898年春,曾应张之洞之邀赴武汉办报。

1899年夏,东渡日本,与梁启超等人修好,返回上海参与《亚东时报》编务工作。

1902年章太炎再次逃亡日本,寓梁启超《新民丛报》馆,并与孙中山结交。

1905年起,在《国粹学报》上发表若干学术文字,并在东京开设国学讲习班。

1911年10月发生辛亥革命后,章太炎于11月15日回到中国上海,向黄兴提出“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劝告。

1936年6月14日卒于苏州锦帆路寓所。

“三入牢狱”1.“苏报案”。

章太炎为驳斥康有为的保皇论,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作为革命的争辩家的太炎面目,最为轰动的是他在论战中,直呼当代皇帝的名字,骂以…载湉小丑,不辨菽麦‟。

这种言论不能不引起清廷的震动和愤怒。

2.“民报案”。

章太炎出狱后至日本,加入了同盟会,接任《民报》主编。

在章太炎的主持下,《民报》成为揭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抨击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阵地。

引起清廷的恐慌和仇视。

太炎先生二入牢狱。

3.1913年3月,宋教仁被袁世凯指使赵秉钧派人刺死于上海。

章太炎怒不可遏,先在上海发表反袁文章,后又只身赴京当面讨袁。

遂于八月冒险入京。

他曾摇着用勋章做扇坠的折扇,径闯总统府,以示对袁世凯的反对和蔑视,大有弥衡击鼓骂曹的气概。

又是三年牢狱之苦。

人物故事章太炎在世,常被戏称之为章疯子。

这疯没有任何贬的意思。

他被囚时,有人奉袁世凯的命令,送钱给他,他先是一言不发,随后突然站起来,抢过钱往来人的脸上便砸,瞪圆了眼睛大骂“袁奴滚走”。

PPT 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

PPT 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
章太炎逝世后,因对日战争爆发,暂厝于苏州锦帆路寓所水池中。解放后,浙江 省人民政府按其遗愿,葬于杭州西湖南屏山南明遗臣张苍水墓旁。“文革”初期遭暴 尸,后又重新安葬。汤国梨卒后,亦一并安葬于此。今设有章太炎纪念馆。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评法批儒”运动中,章太炎被当作法家体系在晚清的代表而 得到发掘,当时上海人民出版社组织并“解放”了一批学者,编辑了若干章太炎诗文、 著作的选本和注释本。这一系列工作,虽然受到政治风潮的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 奠定了八十年代以后编校《章太炎全集》和重建章学研究的人员基础。 苏州章太炎故居
与刘半农的轶事 “五四运动”时期兴起的白话文运动之中,有一位北大教授,名刘复,字半农,他发出一种 论调说“文言文是死的文字,什么人再写文言文,就是死人;白话文是活的文字,凡是写白话文 的,就是活人。”刘半农采访章太炎时,就问其对白话文的见解如何,章太炎说:“白话文不自 今日始,我国的《 毛诗》就是白话诗。历代以来,有白话性的小说,都是以当时的言语写出来 的,写得最好的是《水浒》、《老残游记》等,甚至有用苏州话写的《海上花列传》。但是你们 写的白话文,是根据什么言语做标准?”刘半农侃侃而谈说:“白话文是以国语为标准,国语即 是北京话。”章太炎听了哈哈大笑,问刘半农:“你知不知道北京话是什么话?”刘半农不假思 索答说:“是中国明清以来,京城里人所说的话。” 章太炎就以质问的口吻问刘半农:“明朝的话你有什么考据?”刘半农呆着无词以对。章师 就用明朝的音韵,背诵了十几句文天祥的正气歌,其发音与北京话完全不同,接着就说:“现在 的国语,严格地说来,含有十分之几是满洲人的音韵,好多字音都不是汉人所有。”这番话说出, 刘半农更呆住了好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应付。 章太炎又说:“如果汉人要用汉音,我也可以背诵一段汉代音韵的文字。”说完他就背了两 首汉诗,许多字的音韵都与现代不同。他又问:“你知不知道现在还有人用汉代音韵或唐代音韵 来讲话的?”这时,刘半农已听得呆若木鸡,这一问他倒振作起来,便说:“现在哪里有人用汉 音来说话?”他说得好像振振有词的模样。 章太炎说:“现在的高丽话,主要语是汉音,加上了唐朝的唐音、朝鲜的土话和外来话,即 是今日的高丽话。”接着他说:“还有日本话,主要的中国字,称为汉字,即是汉音,其余的联 缀词,日本各地的土音,又加上了近代各国外来语,就成为现在的日本。日本人的发音,各处不 同,以东京为正宗,汉音也最准。各道各县的发音,连东京人也听不懂,这是你刘半农先生不研 究‘小学’,不研究‘音训’,不曾研究过《说文》,所以你听了我的话,可能会觉得很奇怪。” 刘半农面有赧色,无词以对。 章太炎又说:“我知道你曾经在北方的报纸上,征求过‘国骂’的字句及各地方骂人的话, 第二天早上,就有人到你学校中,在课堂上讲出许多骂你老母的地方话。所以后来你就不敢再做 这件工作,现在我来骂几句给你听。”接着就说汉代的骂人话,是×××出于何书,唐朝骂人的 话,是×××出于何书,直说到上海人宁波人,以及广东人的三字经,完全骂出来。看起来好像 供给他资料,事实上把刘半农祖宗三代都骂到了。这时已超过午餐时间,刘半农同来的人就出来 向章师作揖说:“我们麻烦老师很久,现在我们要告辞了。”

章太炎

章太炎

人物简介:章太炎出生于书香门第,并且家庭富有,有藏书楼,家中还有医学家传。

幼年受祖父(章鉴)及外祖(朱有虔,是汉学家)的民族主义熏陶,通过阅读《东华录》、《扬州十日记》等书,不满于满清的外族统治,奠定了贯穿其一生的华夷观念,并在后来与《春秋》的夷狄观以及西方的现代民族主义观点相结合,形成具有其个人特色的民族主义观。

鲁迅在《章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中说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能得到鲁迅先生如此高的评介的人,应该是个不简单的人。

章太炎不仅学识渊博,其怪其趣其真性情,以及他矫矫不群的狂侠人格,都十分吸引众人的目光。

狂章太炎先生嗜烟,给学生讲课时,一手拿粉笔,另一只手必拿烟卷,有时讲到精彩处,拿着烟卷便往黑板上板书,常引得学生哄堂大笑。

更绝的是,太炎先生有次上课五六个弟子作陪,有专门板书的,有倒茶水的,太炎先生国语不太好,弟子刘半农便担任翻译,其情其景甚是壮观和有趣,更有意思的是太炎先生上课的开场白:“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

”贯常的狂,大有“平生不识章太炎,访尽名流亦枉然”之架势,却丝毫不影响他备受众人敬仰的状况。

可能是太炎先生狂得有资本的缘故。

章太炎的狂疾,十六岁就开始发作了。

当时他遵从父命参加“童子试”。

当时试题为:论灿烂之大清国。

章太炎不就题论题,却在试卷里疾呼:“吾国民众当务之急乃光复中华也”。

这在当时可是“反动之极”的话,弄不好是得丢性命的,幸好当时试官没与他深究,只是以他颠痫症发作为由,将他逐出考场了了事。

章太炎犯疯病的事例,到中年后数不胜数,但发作到颠峰的却是“大诟袁世凯”时。

那是“二次革命”失败后,“当局初以甘心相诱、爵禄为饵,先生均不之顾,继乃加以胁迫,先生愤甚,直诣总统府,欲与面质,袁氏拒不延见,警吏复词色傲慢,乃怒摔其座上茶具,遂被曳出”(《章太炎先生家书》叙言)当时,袁世凯要利用章太炎革命元勋兼经学大师的声望,把章太炎羁留在了北京。

章太炎与新文化运动

章太炎与新文化运动

章太炎与新文化运动在20世纪初期,中国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如何摆脱旧有的封建文化和传统观念,拥抱现代化。

这个问题也引发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而章太炎则是新文化运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章太炎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一个典型的士大夫家庭,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开始涉足政治和文化领域。

他曾替辛亥革命进行宣传工作,并成为了辛亥政府的一名部长。

不过,他最为人所知的,却是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新文化运动中,章太炎是一位极为活跃的人物。

他曾在《青年报》上发表过一系列的文章,批判了传统的封建观念和道德标准。

他呼吁年轻人要有勇气和智慧,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同时也应该保持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

他还通过翻译和编写多本著作,将西方思想和知识引进中国,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现代科技和文化。

然而,章太炎的一些言论和举动,却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比如,他批判了儒家思想中的一些传统观念,认为这些观念已经过时。

他还曾公开反对妇女缠足的习俗,主张增加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利。

但是这些言论和举动,却遭到了一些传统保守派和封建主义者的批判和攻击。

这也表明,新文化运动虽然在推动社会变革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阻力和挑战。

另外,章太炎的思想和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知识精英的成长和走向。

他鼓励年轻人开阔眼界,吸取外来知识,同时也不忘本土文化的传承。

他的这种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激励了许多年轻人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而对于当今的我们而言,也可以从章太炎的思想和精神中得到不少启发。

我们也应该保持开放和创新的态度,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文化认同和传承,不忘传统文化的精髓。

综上所述,新文化运动中的章太炎,是一位积极拥抱现代化和推动社会变革的人物。

他的思想和理念,对于当代的我们仍然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国学泰斗章太炎生平简介

国学泰斗章太炎生平简介

国学泰斗章太炎生平简介章太炎是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

下面是为你搜集国学大师章太炎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章太炎的一生比较坎坷,但是说起来那时候的作家但凡是有一点爱国情怀的写的文章都含有一点超前的意味,只是他的遭遇比别人都惨一点而已,章太炎简介大多是有关于他的主张和他的文学作品的。

他是一个非常有民族气概的作家,他所写的文章虽然屡次将他至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但是他依然坚持不放弃。

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当过很多报社的编辑,他的文章给当时的中国人带来不不一样的观念。

他的原名叫做张炳麟,是典型的浙江人,小的时候非常喜欢学习所以喜欢长大之后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教育家,他在年轻的时候受到西方思想比较严重,所以在革命时期他是倡导新思想的那一批人,在他的很多文章中都表现了他这一类的思想。

他不仅仅是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在天文学语言学等方面都非常的有看法,是个非常博学的人。

他称得上是一个非常高产的作家,有人曾经统计过在他的一生中把他所有的作品加起来,他大概写了有四百多万字。

可能有很多人觉得现在有电脑四百多万字不算什么,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是没有电脑这种高科技的产品的,所以这四百多万字都是章太炎一个一个写出来的,这样看来他确实是非常的不容易,章太炎的简介还有一些关于他的家庭的故事,还有他的女儿,都非常有趣。

章太炎夫人是谁章太炎夫人汤国棃从小就是一个很有进步思想的女性,也是一个非常有毅力的女性。

她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缠足导致她在上体育课的时候非常不方便,脚上时常感受到一阵剧痛,但是她没有放弃,依然坚持着上完了体育课跑完了步。

汤国棃和章太炎结婚之后章太炎经常在外面做学问很少回家,由此就可以推断两人的夫妻生活并不和谐了,还有就是章太炎身上有很多怪癖,他常常穿着不整齐,还喜欢吃极其臭的东西,特别是臭豆腐是他每顿饭都不能少的,这使从小就是大家闺秀的汤国棃感到非常的痛苦。

但是她依然坚持过着两个人的日子。

如果撇开章太炎不谈的话。

章太炎(近现代纲要史课前演讲)

章太炎(近现代纲要史课前演讲)

人际交往
• 与章门弟子
当时的北京大学,有名的教授,大多出之于 章太炎的门下,如: 黄侃、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鲁迅)、沈兼士等。
·章太炎为人戏谑, 以太平天国为例, 封黄侃为天王,汪 东为东王,朱先生 为西王,钱玄同为 南王,吴承仕为北 王。
太炎逸事
• “章疯子”的来历 • 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宝座后,曾聘章为总统府高等顾问。章 太炎看出袁有称帝野心,拟效方孝孺故事,执丧杖,穿麻 衣,痛哭于国门,以哀共和之将亡,为同人所劝阻。然而 “章疯子”的名声,由此传开。 · “大几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亦 不能说,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百 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 有神经病,才能做到。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 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神经病。近来传说某某 有神经病,某某也有神经病,兄弟看来,不怕有神经病, 只怕富贵利禄当面出现的时候,那神经病立刻好了,这才 是要不得呢!” ——章太炎
太炎逸事
太炎名言
• 中国本因旧之国,非新辟之国,其良法美俗,应保存者存 留之,不能事事更张也。 • 人人多道做官好,礼仪廉耻忘记了。 • 凡人总以立身为贵,学问尚是其次。不得因富贵而骄矜, 因贫困而屈节。 • 人须有自信之能力,当从自己良心上认定是非,不可以众 人之是非为
人际交往
• 与孙中山
• 孙中山与章太炎的相识,是由梁启超介绍的。戊戌变法失 败后,中国的许多维新政治人物都逃亡日本。 1899年6月 10日,为躲避清廷通缉而流亡台湾的章太炎,也应梁启超 的邀请来到日本。梁启超是个热心人,又将章太炎介绍与 孙中山相识。1906年7月。章太炎遂踏上第三次流亡日本 之路。到了东京,章太炎受到热情接待。稍后孙中山自南 洋返回日本,两人久别重逢,分外高兴;又都为革命形势 的迅速发展,备感振奋。这段时间两人天天见面,商讨革 命方略。其后由孙中山主盟,孙毓筠介绍,章太炎正式加 入了中国同盟会。不多时,同盟会又聘他主持机关刊物 《民报》。接手《民报》后的章太炎,与改良派战,与投 机分子战,与立宪党人战,文字锐利,针锋相对,“真是 所向披靡,令人神旺”(鲁迅语)。

章太炎剖析

章太炎剖析

章太炎剖析摘要:中国近代是大动荡的历史时期。

长江后浪推前浪,在时代激流中,一些本来站在前列的的代表人物,很快就退到侯冽,甚至似乎成为障碍,由人们所敬仰所追随,变成为被舍弃被批判的对象。

康有为、严复如此,章太炎也这样。

中国近代各个阶层、阶级、政治派别有各种复杂的变动,他们的代表人物的思想变化就更为错综复杂。

如何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正确分析和评价章太炎,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关键词:近代哲学;章太炎;《訄书》;革命一、问题的复杂性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

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

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

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1.历史地位中国近代是大动荡的历史时期,一开始是代表人物被人们所追随,后来退到后列,甚至成为障碍。

章太炎不同时期有不同作用。

有时候是好的,有时候是坏的。

章太炎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作用和他在当时社会上所占的地位,很明显是担任了一个思想家、宣传家的角色。

在思想领域内起了重要作用。

他的人生分为四个阶段:1894----1900年,1900----1908年,1908----1903年,1913----1936年。

章自称少年时期即有反满民族思想,但是1900年以前基本是追随康梁改良派的,具有由于接受思想自然科学影响而显示的机械唯物论色彩,这是第一时期。

1900年“解辫发”到1908年《民报》停刊,第二时期。

尽管思想中佛学唯心主义日占上风,发表了大量主观唯心主义的东西,但总的来说,章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作为是与改良派进行了尖锐的政治思想斗争。

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到《民报》上的许多文章,影响巨大,是章的“黄金时代”。

1908-1913年,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前后进行分裂,反对孙中山,黄兴,拥护黎元洪,袁世凯,起了很坏的作用。

章太炎的政治思想

章太炎的政治思想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学者,他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一生经历了剧烈动荡的社会变迁。

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直到“九·一八”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在每个历史时期,他的政治思想、政治主张都有其特色,且发生过许多变化,他的思想,就是每个历史时期的一面镜子。

(一)维新思想章太炎最初走出书斋投身到社会政治斗争,是始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卖国屈辱的《马关条约》,引起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愤慨。

在京应试的举人康有为等发起1300多人参加的“公车上书”,要求光绪帝变法图强。

随后,又组织了北京强学会、上海强学会等政治团体,出版《中外纪闻》、《强学报》等进步刊物,推动变法维新运动。

救亡图存与变法维新的声浪遍及全国,给章太炎很大震动。

1895年,上海强学会征求会友,他立即寄去会费银16元,报名入会。

1896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鼓吹变法图存。

1897年初,章太炎接受梁的邀请,担任《时务报》撰述,在报上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开始了的政治生涯。

章太炎上任伊始,就在《时务报》上连续发表《论亚洲宜自为唇齿》和《论学会大有益于黄人亟宜保护》①两文,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在前文里,他大声疾呼,中国要“生其霸心,发愤图自强”,主张“修内政”,反对“不新制度,随俗雅化,惟旧章之守”的保守政策。

在后一文中,他主张兴办学校、学会,“以教卫民,以民为国”。

他指出:“变郊号,柴社稷,谓之革命;礼秀民,聚俊才,谓之革政。

今之亟务,以革命挽革命。

”这是章太炎思想的主要方面,但同时他这时期思想中存在一些糊涂的认识和看法。

首先,他还认不清帝国主义的本质,把日本侵略朝鲜、辽东半岛看成是“非其黩武,冀自救也。

”章太炎从狭隘的地域观念出发,简单的把日本列为“同类”,把俄罗斯视为“异族”,因此提出“外昵日本以御俄罗斯”的外交政策。

[章太炎遗葬始末] 遗葬

[章太炎遗葬始末] 遗葬

[章太炎遗葬始末] 遗葬国学大师章太炎因鼻咽癌引起气喘等并发症,于1936年6月14日在苏州寓所溘然长逝,逝世后历时近二十年之久,至1955年4月3日,始得安葬于杭州南屏山下,其间之曲折鲜有记述,已出版的几部传记亦多缺载。

近读章太炎夫人汤国梨的《影观集》、宋云彬日记《红尘冷眼》等书,发现其中颇有些材料可补史籍之不足,略加钩稽公之于后。

一章太炎先生晚年定居苏州,其时正当“九一八”事变之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太炎先生病势危重时,已是“七七事变”前夕,中日战争正处于一触即发之势。

因而临终时其遗嘱只有两句话:“设有异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孙勿食其官禄。

”并无一语交代自己身后葬事。

逝世时,全国政界要人、门生故旧,函电交驰,备极哀悼。

夫人汤国梨坚决主张用五色共和国旗覆盖遗体,拒绝用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其特立独行,震撼时论。

逝世后,友人陶冷月为其出面斡旋,抑值购一“索值甚巨”的灵柩成其殓事。

国民政府亦仰顺民意,于7月9日发布了《国葬章炳麟令》,令曰:“宿儒章炳麟,性行耿介,学问淹通。

……岿然儒宗,士林推重。

兹闻溘逝,珍惜实深!应即依照国葬法,特予国葬”云云(1936年7月10日《中央日报》)。

一切均料理停当,就只待茔地选定即可择日下葬了。

章太炎先生在临终时对自己的葬地虽未作交代,但据夫人汤国梨记载,他生前曾表示希望死后葬在杭州西湖张苍水墓侧。

张苍水,即张煌言,明崇祯举人,清兵南下江南时,佐郑成功率师抗清。

郑成功兵败,张苍水散兵隐居海岛,为清兵所获,不屈而死。

他临刑由萧寺赴市时,望南屏说:“好山色也!”死后遂葬于西湖南屏山荔子峰下。

太炎先生因仰慕张苍水的民族气节,曾向夫人表示愿死后埋在张苍水墓侧。

汤国梨在《高阳台》词小序中说:“往者太炎反袁,被禁燕都三载,袁殁后,乡人迎之南归,偕余至湖上南屏山谒苍水公墓,太炎撰文悼之。

”其时即有埋骨于此之想,这是四十年前的遗愿。

故太炎先生殁于苏州后,汤夫人即为“觅茔地于南屏山荔子峰下,与苍水公墓为邻。

章太炎的民族思想和革命行动

章太炎的民族思想和革命行动

章太炎的民族思想和革命行动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了大的转变,民族主义思潮开始浮现。

其中,章太炎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他鼓吹了反对帝国主义和保护中国民族利益的思想,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提倡新文化运动。

在他推动下,中国知识分子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章太炎生于1867年,毕业于洋务运动创始人李鸿章的湘军讲武堂。

早年间,他在学习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并曾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的宣传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1911年,他参与了武昌起义,成立了湖北督军府,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人物之一。

章太炎提倡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主张恢复民族自尊心,强调“治乱中兴”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摆脱外来侵略,中国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强大的国家。

在他的支持下,中国的国民主义运动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导致了中国的反帝保国运动,为中国人民赢得了更多自由。

在西方文化和教育方面,章太炎积极引进,认为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其现代文化、科技和政治制度等。

他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旨在将西方知识融入中华文化之中,促进中国近代化。

他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不断推进西方思想和文化的传播,并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两种文化之冲突”的著名文章,引发民主思潮。

作为资深的思想家,章太炎呼吁中国学者推翻“科举制”,提倡对各种知识的独立探索和创新,从而挽救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

他主张“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积极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和发展。

总体来说,章太炎既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

他在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着中国历史的演进。

他的思想理念和革命行动,不仅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世界历史的演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

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

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作者:————————————————————————————————日期: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姓名:王丽琼(20111003833)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教师: 杜胜国2014 年 4 月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在辛亥革命诸多关键人物中,他颇受争议。

他是公认的大学问家、革命家,有人认为他在辛亥革命中功不可没,也有人认为他不懂军事,与孙中山闹矛盾,分裂革命力量。

究竟历史上的章太炎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从书斋里走出来,走上革命道路的?一、人物生平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

后易名为炳麟。

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

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

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朴学大师,国学大师,民族主义革命者。

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章太炎先生,一生有多重身份,于政治、学术、思想、实践等方面多有采撷。

我将根据时间列表,对他的生平进行梳理。

此部分将根据他一生(1868—1936)的阶段特点,分四部分介绍。

1、1868-1894 学术奠基阶段章氏出生于地主阶级家庭,从小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

但因受其外祖父影响,较早孕有民主主义思想。

同时,他的青年时代也正是近代中国面临尖锐阶级矛盾和严重民族危机的时代。

1869 1月12日生于浙江馀杭。

1876 始跟随外祖父朱有虔学习,在文字音韵方面打下良好基础1879 偶读蒋氏《东华录》,并受外祖父讲述明清遗事的影响,较早就孕有民主主义思想。

1884 中法战争爆发,章氏有《上李鸿章书》,陈述少年时事。

1890 章父去世。

章氏到杭州诂经舍跟随著名经学家俞樾学习“稽古之学”。

以文字学为基点,从训诂、音韵、典章制度等方面阐释儒家经典、先秦诸子,写了不少读书札记和“课艺”,为其深厚的国学功底打下了良好基础。

走近家乡名人章太炎——“我是章太炎故居讲解员”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走近家乡名人章太炎——“我是章太炎故居讲解员”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走近家乡名人章太炎——“我是章太炎故居讲解员”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庞仿英(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仓前实验中学,浙江杭州311121)一、实施背景在杭州余杭仓前的塘河畔,诞生过一位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和超一流的国学大师——章太炎。

他自幼就接受祖、父、兄辈极其严格的汉学熏陶,青少年时期就立下以天下为己任的鸿鹄之志。

23岁后离家赴杭求学,后投身于推翻清政府腐朽统治的运动,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和学术生涯,成为“一身而二任”的革命家和学问家。

他一生留下的400万字的学术著作,涉及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经学、诸子学、史学、文学、哲学、医学、佛学等,是中华文化宝库中弥足珍贵的财富;他一生弘扬国学,呕心沥血培养了一大批大师级的人才,在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一生性行耿介,爱国情深,晚年还抱着病弱之躯奔走在抗日救亡的第一线……鲁迅先生曾经高度评价这位对其影响最大的恩师:“太炎先生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的还要大,战斗的文章乃是先生一生中最大最久的业绩。

”太炎先生是从仓前走出去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但是世居于此的仓前人民对他却十分陌生。

笔者曾对任教班级的42名学生做过调查,结果显示:知道章太炎这个名字的学生有34人;知道章太炎是一位革命家兼国学大师,大致了解章太炎革命的一生、才学横溢的一生的学生却不足6人;至于章太炎对中华民族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全班更是没有一个学生知晓。

这就意味着,章太炎是仓前人民骄傲的一个符号,而这个符号背后的故事,这个符号的内涵以及精神品质,仓前人民却知之甚少。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的精神,笔者决定面向所任教的八年级学生,开展以“走近家乡名人章太炎先生”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以2021年1月12日太炎先生逝世84周年之际小镇上的章太炎故居正式开放即将迎来20周年为切入点,开展一次“我是章太炎故居讲解员”的活动。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闲话章太炎》课件1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闲话章太炎》课件1北师大版
章 太 炎 ( 1869— 1936 ) , 名炳麟,字枚叔, 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 太炎,浙江馀杭人。 清末 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 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 小学、历史、哲学、政治 等等,著述甚丰。
他批驳过康有为;大骂过光绪帝; 痛斥过日本政府;戏谑过袁世凯;反对 过孙中山;谴责过蒋介石。他“七被追 捕,三入牢狱” , 张之洞驱逐他,清政 府传讯他,袁世凯软禁他,众军阀排挤 他,却被鲁迅赞为“革命之志,终不屈 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今天我们就 来认识这位人物。
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 出能体现作者对章太炎情感 态度的词语。
2、作者写了哪些事来表现他的 名士气?把你认为最精彩的那件 事讲给同桌听一听。
自认为医学第一 拟披麻拄杖哭国门
扇柄坠大勋章见袁 醉骂袁贼焚烧“袁贼” 钱砸袁奴骂其滚走 纵酒骂袁以致误车 陪友聊天结束绝食
研读识人
1. 从这些小事中,可以看出章太炎 是怎样一个人? 2. 章太炎是大人物,革命家,学者, 但本文写的都是关于他的一些小节。你 觉得不写大事有什么好处?
【助读链接】
袁世凯——(1859年—1916 年),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 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 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 政坛。可惜镇压义和团,迫害革命 党,签订“二十一条”,复辟称帝 等事情将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品读学语
1、本文的语言雅俗共赏,试 从本文中找出书面语和通俗的现 代口语,说一说这样运用语言的 好处。
--
2.仿照课文的写法, 以《闲话XXX》写一个片段。 要求:从同班同学中选择一个, 写出他的特点个性。200字左右。
无公则无民国, 有史必有斯人。 ——章太炎
Hale Waihona Puke 【知识链接一】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 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 为她缓颊。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 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即在 猫身上原来的铁丝上系一只空罐头, 开启街门放她一条生路。

章太炎先生生平以及重要思想 作业

章太炎先生生平以及重要思想 作业

章太炎先生生平以及重要思想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一名绛,字枚叔,一作梅叔,浙江余杭人。

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

章太炎博大精深的学术功夫,不仅为他的门人后学所敬重,也为他同代同辈政治、文化、学术观念不同甚至截然对峙者不得不佩服,这在现代中国思想学术史上并不多见。

胡适也在为上海《申报》五十周年纪念专刊所撰长文《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称太炎先生是清代学术史的押阵大将。

本文将从章太炎先生生平、思想及其意义三方面,希望对这位文学、革命大家是怎么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给我们带来深刻影响的作一个简略概述。

生平:章太炎一生经历曲折复杂,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青年求学时期:章太炎出身于世代书香之家。

祖父章鉴为国子监生,是博览古今图书的饱学之士。

父亲章睿幼读家中藏书,取得廪生的资格,担任过余杭县训导。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章太炎秉承父辈遗训,“诵六经,训诂通”,“浏览周、秦、汉氏之书”。

他研读的书籍有:《说文解字》(许慎)、《说文解字注》(段玉裁)、《音学五书》(顾炎武)、《尔雅义书》(郝懿行)及各代书。

尤其在1886年后,他阅读了浩繁的治经著作丛书《学海堂经解》、《南菁书院经解》。

通过这些学习,章太炎登入了清代经学的殿堂,打下了治学的坚实基础。

在此期间,章太炎写下了《膏兰室札记》、《诂经札记》、《春秋左传读》等著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在学术上初露锋芒。

维新改良时期:章太炎还在诂经精舍苦读的时候,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就已拉开序幕。

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鼓吹维新变法。

如火如荼的维新运动终于使章太炎决定走出书斋,虽然此举遭到他的老师俞樾的坚决反对,但他去意已决。

1897年初春,章太炎从杭州来到上海,进了当时维新派的舆论阵地——《时务报》。

后张之洞招他入幕,他便来到武昌,任《正学报》编辑,但又因志趣不合而又回到上海。

章炳麟

章炳麟

章炳麟
章太炎(1869.1.12 -1936.6.14),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

后易名为炳麟。

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

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

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朴学大师,国学大师,民族主义革命者。

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
同治七年十一月三十日(1869年1月12日),章太炎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

章太炎起初跟从外祖父朱有虔(左卿)学习,自称:“余十一岁时,外祖朱左卿授余读经,偶读蒋氏《东华录》曾静案,外祖谓:‘夷夏之防,同于君臣之义。

’余问:‘前人有谈此语否?’外祖曰:‘王船山、顾亭林已言之,尤以王氏之言为甚。

谓‘历代亡国,无足轻重,惟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亦与之俱亡。

’余曰:‘明亡于清,反不如亡于李闯。

’外祖曰:‘今不必作此论,若果李闯得明天下,闯虽不善,其子孙未必皆不善,惟今不必作此论耳。

’余之革命思想伏根于此。


光绪十六年(1890年),章太炎到杭州诂经精舍学习,诂经精舍的主持人是俞樾,俞樾是从顾炎武、戴震、王念孙、王引之等一脉相承下来的清代著名朴学大师,撰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校正群经,诸子句读,审定文义,并分析其特殊文法与修辞,治学方法缜密,章太炎受其影响,埋头研究学问,前后一共有八年之久,期间章太炎收获颇大。

高中作文素材:伤不起的医生章太炎

高中作文素材:伤不起的医生章太炎

高中作文素材:伤不起的医生章太炎【人物名片】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字枚叔,浙江余杭人。

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

后易名为炳麟。

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

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

伤不起的医生章太炎章太炎,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国学大师。

年轻时,章太炎阅读过几大箱中医书,自认为医术高明,喜好替人医病。

一旦有朋友患病,他便非要替人诊断。

可是朋友照着方子去取药,通常会被告知这方子价格高且根本治不了病,因此很少有人吃他开的药。

朋友都知道章太炎狂傲自大的个性,再遇见他便有意奉承:“上次全亏了你那道妙方,服了后就神清气爽。

”章太炎十分得意,逢人就夸耀:“某某的病经我一看便药到病除。

”听的人明知道实情却假装糊涂,附和着夸赞他医术神奇。

到了中年,章太炎自诩医术更高。

孩子生了病,他不肯去请医生,非要自己看。

夫人知道章太炎的脾气,只好等他开完方子,再偷偷地另请医生开方抓药。

章太炎问起,夫人便说孩子一直吃着他开的药。

等到孩子痊愈,章太炎又向周围人吹嘘自己的方子灵验,孩子只吃了一剂药就恢复了健康。

章太炎确信自己妙手回春,已然成为中医大师。

一次,他不小心患上宿食(消化不良),依旧自开药方,起初以平胃散治疗,引起了发热,后又服下五剂小柴胡汤,仍不见好转。

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章太炎不得已去找当地的名医仲右长求治,结果仅服用了两剂中药便取得良效。

章太炎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医术并非高超,也了解到他人的夸赞是碍于面子,深有感触地说:“将奉承信以为真太可怕了。

它就像一把看不见的刀,消磨了求知的渴望,阻止住前进的步伐。

”此后,章太炎再也不把他人的评价放在心上,而是潜心于中医理论研究,注重实践经验积累,撰写了《霍乱论》等重要著作,也医治了不少疑难杂症。

晚年时,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理直气壮地答:“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简介章太炎简介
章太炎于1869年1月12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县东乡仓前镇一个末落的书香门第。

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

幼受祖父及外祖的民族主义熏陶,通过阅读《东华录》、《扬州十日记》等书,不满于满清的异族统治,奠定了贯穿其一生的华夷观念,并在后来与《春秋》的夷狄观以及西方的现代民族主义观点相结合,形成具有其个人特色的民族主义观。

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

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他曾"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

辛亥革命后,日渐脱离政治,专意治学。

在经学、史学、文字音韵和文学诸方面都有深湛造诣。

章炳麟一生著述甚丰,被尊为经学大师,著作版本繁多,后辑为《章太炎全集》。

1891年(光绪十七年),章太炎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谭献等,关注经、子之学,初步确立对“今古文”界线的认识,此后几年陆续完成《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章太炎曾为强学会捐款,与康有为、梁启超通信。

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

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

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

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

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
章太炎(7张)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

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

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

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

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

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

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

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主要表现在《訄书》中,认为“精气为物”“其智虑非气”;宣称“若夫天与上帝,则未尝有矣”,否定天命论说教。

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识宗和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影响。

随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思想上渐趋颓唐。

鲁迅笔下的章太炎先生,首先是一个革命者,其次才是一个大学问家。

他张扬国粹,却坚决而激烈地反抗权威和反抗一切束缚。

他的确是一个道德主义者,强调道德的力量,却反对社会对个人的压抑,主张个性的绝对自由。

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

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

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

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

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

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章太炎
章氏丛书
是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

他与孙文既有过并肩奋战的岁月,也有过激烈争辩乃至分道扬镳的日子。

孙文逝世,章太炎肯定“天生我公,为世铃铎……余岂好邮,好是谔谔。

”既承认孙文首倡革命之功,又坦言彼此的分歧,
是有话直说的诤友。

孙文生前,他笔下已一再出现如下的字眼:“中山计划短浅,往往自败”,“中山天性褊狭”,“中山为人卤莽轻听”,“中山名为首领,专忌人才,此仆辈所以事事与之相左也。


章太炎先生是二十世纪民主主义革命先锋,是著名的经学大师,同时他还是成就卓著的中医文献学家,尤其对《伤寒论》文献之研究,至今鲜有出其右者。

太炎先生于仲景里藉职官、《伤寒》版本流传、梁阮孝绪《七录》所载《辨伤寒》十卷与六朝本《伤寒论》、隋本《伤寒论》之传承关系、《张仲景方》十五卷与《金匮玉函经》八卷、《伤寒论》十卷之关系、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伤寒论》所据底本乃至《伤寒论》在临床辨证上之运用与药味加减与疗效之关系等等,皆有精湛论述。

先生辨证,每多精思妙见,著有《章太炎先生论伤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