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字学(050103)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字学(050103)专业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本学科具有丰厚的学术积淀,创立者是前辈学者、著名语言学家张涤华教授、龚千炎教授,他们为本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基本格局。
本学科自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点,2002年成为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
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获得博士学位的7人(另有2人在读),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储泰松、熊仲儒)。
本方向目前以梵汉对音研究、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为主要特色,注重中外兼修,学科交融;关注国内外语言学的研究动态,重视借鉴、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
本学科近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古委会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得安徽省社科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出版有《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汉族儿童实词习得研究》、《中古汉语位移动词研究》、《唐五代关中方音研究》、《<说文>与训诂语法论稿》、《汉语研究论集》等著作。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现代汉语和汉语史。
传统的研究强项是汉语语法研究,涉及语法研究领域较广,在汉语及其方言、民族语言及汉外对比方面都有重要成果。
主要学者有孔令达教授、周国光教授(已调出)、李向农教授(已调出)。
本学科其他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有中古音尤其是梵汉对音研究、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研究、江淮方言研究等。
本学科教风严谨,学风纯朴,学生质量上乘,在全国高校中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学术影响。
自1978年招生以来,已培养研究生300余人。
毕业生一部分考取著名高校的博士生继续深造;一部分走上社会直接就业,就业情况一直令人满意。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专业技能,能胜任各级教育教学机构、新闻出版、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等部门工作的高级人才,并为本专业博士授予单位提供优秀生源。
具体要求是: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才兼备。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文学人文科学,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快,也在招生和培养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和新的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一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扎实的语言基础: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同于其他文学类专业,其核心是语言,因此学生需要拥有扎实的汉语言学基础,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篇章、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丰富的文化素养: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文学人文科学,需要学生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广泛的文化知识,包括文学、历史、艺术、哲学、宗教、社会学、政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3.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读,更需要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意识,能够进行思维拓展,形成独特的文学品格。
4.专业技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阅读、翻译、写作等各种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汉语和外语,进一步掌握各种文体和修辞技巧,确保能够在实践中胜任相关的工作。
二、教学内容1.专业课程(1)语言基础: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篇章、文化。
(2)文学专业:中国文化、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学理论、文学史。
(3)翻译专业:基础翻译、译作训练、翻译理论、翻译史。
2.选修课程(1)文化类:历史、艺术、哲学、宗教、民俗等。
(2)实践类:写作、口才、演讲、新媒体等。
(3)外语课程:英语、日语、法语、德语等。
三、培养模式1.学科交叉: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因此可以与其他人文学科进行交叉。
例如,学生可以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时,选修历史、哲学、宗教等人文学科,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文化。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来说,必须在校内实际操作中经历长时间的文学实践和翻译实践,以提高其在工作岗位上的综合素质。
3.外语学习:因为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注重学生掌握一门外语。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501,授文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一)语言类1.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语言调查、分析、描写、比较及应用研究的能力,能运用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
2.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语文献资料,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
3.能独立从事语言文字研究,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关教学研究及新闻出版等部门的专门技术工作。
(二)文学类系统地掌握文学理论知识,能独立进行文学暨相关专业精深研究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一)语言类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A. 应用语言学;B. 语法理论;C. 比较语言学)2.汉语言文字学(A. 文字学;B. 汉语语法学;C. 历史语言学;D. 国学/唐宋文学)(二)文学类1.文艺学(A. 文学阐释学;B. 艺术与文化传播)2.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3.中国现当代文学(A. 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研究;B. 中国现代文学价值研究;C. 中国现代文学与都市审美;D. 中国现代文学文本类型与叙事研究;E. 中国现代诗歌研究;F. 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学批评;G.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4.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A. 欧美文学研究;B.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C. 比较诗学研究)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注: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直攻博贯通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汉语言文字学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字学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字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和分析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和国际化视野。
二、培养内容1.语言学基础课程•汉字学•语音学•语义学•语法学•语用学2.文字学基础课程•汉字书写与演变•字形结构与字体研究3.汉语方言研究•方言地理•方言音系与词汇4.汉语历史文化研究•古代汉语•古代文献研究5.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用•现代汉语词汇三、培养方法1.课堂教学•组织理论讲解,介绍基础知识和方法;•进行案例分析,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讨论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思考和合作。
2.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调研,了解汉语方言和文字的实际应用;•开展项目研究,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研究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学术研讨会和实践交流活动。
3.学术指导•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培养学术写作和学术报告能力;•提供学术资源和引导,帮助学生扩展研究视野;•定期组织学术报告会和学术讲座,促进学生学术交流。
四、培养成果•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字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分析和研究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汉语言文字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和国际化视野。
以上是关于“汉语言文字学培养方案”的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这一培养方案的实施,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人才,为汉字文化的传承与研究做出贡献。
五、招生要求•具有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对语言文字学有浓厚的兴趣和研究意愿;•本科期间有相关学术成果者优先录取。
六、课程设置1.语言学基础课程•汉字学:介绍汉字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
•语音学:探讨汉语音素和音变规律。
•语义学:研究汉语词义的构成和变化。
•语法学:研究汉语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语用学:关注汉语言的语用功能和交际效果。
2.文字学基础课程•汉字书写与演变:学习汉字的书写规范和演变历程。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了顺利开展我校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工作,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实现,以及在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环节的规范性和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参照汉语国际教育教指委指导性培养方案,特制定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设置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是适应新形势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较强对外从教教师的职业能力,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兼备,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复合型、国际型、专业化中外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科学素养和广阔国际视野,符合国际性汉语国际教育岗位职业要求,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适应国际汉语教育的理论水平,具有较强的汉语教学、跨文化交流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能力,具有熟练掌握使用一门以上外语的能力,能有效利用专业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实践中的复杂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胜任国内外汉语国际教育岗位工作。
三、招生对象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方向招收对象是具有硕士学位、有3年及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具有相当成就的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或其他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其中具有海外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经历者优先。
四、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
其中,脱产在校学习和实习实践时间累计不少2.5年。
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中期考核、开题报告、实习实践、论文写作、论文预答辩和论文答辩等环节。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生实行集体培养和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一、招生专业及学位授予单位为推动汉语言文字学领域的研究和学术发展,我校特开设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该专业由我校人文学院负责,并将授予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位。
二、研究方向1.汉语语音学与音系学2.汉语文字学与文字信息处理3.汉语语法学与句法学4.汉语词汇学与词法学5.汉语语义学与语用学6.汉语话语分析与语篇研究7.汉语历史语言学与方言学8.汉语会话分析与交际学9.汉语二语习得与教学10.汉语信息处理与语音合成三、招生对象及条件1.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从事相关研究的学术型和专业型人员;2.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3.具备扎实的中文学科理论基础,熟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4.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5.本科专业须为语言学、汉语言文学或相关专业。
四、招生计划和招生程序1.招生计划:每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30名,其中来自优秀相关专业的本科生5名,其他为已获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2.招生程序:a.报名阶段:申请者根据我校招生信息,下载并填写报名表,并缴纳报名费。
b.考试阶段:申请者参加汉语言文字学相关领域的笔试和面试。
笔试内容主要包括语音学、文字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考查。
面试主要考察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c.录取阶段:根据笔试和面试成绩综合评定,确定录取名单,并进行公示。
d.注册阶段:被录取者需按时缴纳学费,并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注册手续。
五、培养方案和学制根据我校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要求,我校人文学院将安排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撰写等环节。
学制为3年,其中前两年为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第三年主要用于撰写学位论文。
研究生需按照导师,完成相关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并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
六、奖助政策和学术交流我校提供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生活补助和研究经费。
在学习期间,表现优秀的研究生将有机会获得奖学金或博士助教岗位。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501,授文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一)语言类1.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语言调查、分析、描写、比较及应用研究的能力,能运用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
2.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语文献资料,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
3.能独立从事语言文字研究,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关教学研究及新闻出版等部门的专门技术工作。
(二)文学类系统地掌握文学理论知识,能独立进行文学暨相关专业精深研究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一)语言类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A. 应用语言学;B. 语法理论;C. 比较语言学)2.汉语言文字学(A. 文字学;B. 汉语语法学;C. 历史语言学;D. 国学/唐宋文学)(二)文学类1.文艺学(A. 文学阐释学;B. 艺术与文化传播)2.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3.中国现当代文学(A. 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研究;B. 中国现代文学价值研究;C. 中国现代文学与都市审美;D. 中国现代文学文本类型与叙事研究;E. 中国现代诗歌研究;F. 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学批评;G.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4.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A. 欧美文学研究;B.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C. 比较诗学研究)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注: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直攻博贯通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河北师大汉语言文字博士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3学科专业介绍: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是历史久远、专业基础雄厚的省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198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9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河北省政府批准为重点学科,2003年起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6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9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6人,其中博士后1人,中青年教师学术力量强,已形成了一个职称、年龄、学历与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本学科学术思想活跃,科研成果丰硕。
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0余部,发表专业论文180余篇,其中90余篇发表在《中国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辞书研究》《文献》《文史》等全国性学术刊物上。
承担各级科研课题21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国家语委、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6项。
获国家与省部级奖励17项,其中国家辞书奖一等奖1项,国家图书奖1项,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奖2项,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
目前学科设有汉语词汇学与辞书学、汉语文字学与训诂学、汉语音韵学与方言学、汉语句法语义研究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和稳定、鲜明的特色。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专业上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创新意识和较高实践能力的高层次语言专业人才。
要求博士生系统掌握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能够追踪学术前沿开展创新性研究。
具有严谨的学风、良好的理论素养、规范得体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毕业之后能在汉语言文字学领域独立从事高层次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同时要求博士生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语料库运用能力。
二、学习年限和时间全日制(脱产)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在职)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一级学科简介()学科简况“中国语言文学”即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学,指中国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学。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语言文学的研究和教育。
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科专业点,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多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学科内涵中国语言文学的教案和研究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学科以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注重从跨国、跨语言、跨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国的语言和文学现象。
既正确把握中国语言文学自身的发展脉络和主要规律,也通过中国语言文学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语言文学的联系和比较,加深对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学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学科范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现设置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研究方向。
这些学科相互联系和渗透,从不同角度考察、整理和研究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学现象,并同相关学科密切联系。
.学科方向简介对外汉语教案是指针对外国人的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案,涉及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文化学等学科。
该学科旨在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案的全过程,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案的本质特征及学习规律和教案规律,从而制订出对外汉语教案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并用来指导教案实践,以提高教案效率。
二、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仔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
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和严谨的科研作风,具有合作、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者,应是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或相近学科从事教案和科研工作的能力,也能适应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 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诚信严谨的学风,遵纪守法。
具有良好的审美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了解体育卫生的基本常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
劳动、卫生习惯,具有健全的体魄。 外语、体育、计算机能力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
必修 4
1 学期
必修 4 必修 2
2 学期 3 学期
限2
4 学期
外语学院 外语学院 外语学院 外语学院
8
职场英语 英语口语-交际与文化
选2
2 2
学
4 学期 4 学期
外语学院 外语学院
英语口语-思辨与学术
分2
4 学期
外语学院
体育 I
必修 1
1 学期
体育部
体
体育 II
必修 1
2 学期
体育部
育
体育 III
2
1.3 语言记录和分析的知识 通过语言学概论和语音学等课程学习,具备应用语言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进行语言记录和 分析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汉语以及其他民族语言的田野调查。 1.4 文献阅读和整理的知识 通过古代汉语和训诂学、古典文献学等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阅读文献典籍的能力,能 正确查找和使用常见文献典籍。 1.5 语言运用的知识 通过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交际语言学、修辞学等课程学习,能够熟练地借助语言学知 识进行汉语表达与汉语交际,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2. 文学基础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史三门专业必修课以及古希腊文 学导读、唐宋诗导读、中国古代小说史、中国文化元典导读、古典文献学、现当代诗歌研究、 现当代小说研究、叙事学研究、现当代作家专题研究、当代文学与文化评论等专业限选课, 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古今中外的主要文学作品和文学演变的规律与历史。学生一方面应大量阅 读文学作品,一方面应了解文学史上各种文体、流派、概念术语、重要作家以及文学史常识, 熟悉不同时代的文学风貌和特征,掌握鉴赏和研究文学作品以及文学史的基本方法,初步具 备对古今中外文学进行鉴赏、评论和研究的能力。 2.1.通过文学史的学习,了解古今中外文学演变的基本历史和脉络情况,熟悉中外文 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以及文学流派、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文学概念和术语等。 2.2.阅读较大数量的中外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2.3.养成解读文学作品和典籍的能力,并初步掌握文献学、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 等学科方法和理论资源,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评论和研究的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技能和方法,能够胜任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广泛的人文知识、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法规,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古今汉语和中外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新成就,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在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开创精神。
3.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较高的审美能力,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及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4.掌握教育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国家教育法规;具有熟练的教师基本技能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课程意识、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能独立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开展教学研究.5。
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能讲流利的普通话,达到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掌握1门外语,达到国家公共英语考试四级水平或其他语种相同水平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获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具有较强的三笔字书写能力和较高的简笔画绘画水平.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了解汉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7、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国防基本知识,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要求。
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Chinese Linguistics and Philology(050103)●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汉语言文字方面高层次的教学人才、研究人才,为其进入博士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而宽广的基础。
造就汉语言文字方面高级应用专门人才,为其从事与汉语言文字相关的实际工作培育基本而扎实的应用技能。
获得本专业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应当在普通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具备有关的汉语言文字现状、历史的系统知识,基本具备在汉语言文字学的某一或某些领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和能力,能够胜任对内对外较高层次的汉语汉字教学工作,能够承担与汉语言文字实际应用有关的各种社会工作、咨询工作,以及合作研究等工作等。
(二)研究方向1、现代汉语语法Grammar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2、对外汉语Teaching and Study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3、汉语史与方言学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Dialectology of Chinese4、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5、汉语语法与词汇Modern Chinese Grammar and lexicology6、汉语语音与音系Phonetics and Phonology of Chinese Language7、汉语文字学Philology of Chinese(三)学制三年(四)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1)学位公共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哲学Philosophy第一外国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2)学位基础课:语法学syntax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Pragmatics汉语语法学Chinese Grammar汉语音韵学Phonology of Chinese Language汉语方言学Dialectology of Chinese语音学Phonetics近代汉语Modern Chinese古文字学Philology of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3)学位专业课:语法理论Syntactic Theory语言类型学Typology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词汇史The History of Chinese V ocabulary现代汉语语法Grammar of mandarin Chinese近代汉语词汇学Lexicology of Modern Chinese近代汉语语法学The Syntactic of Modern Chinese Grammar文字学Philology训诂学Exegetics专业外语Specialized Foreign Language2、选修课程:语言类型学Linguistic Typology汉语方言学Dialectology of Chinese汉语语法史The History of Chinese Grammar近代汉语语法学Syntactic of Modern Chinese敦煌学The Study of DunHuang Documents训诂学Exegetics语音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Phonetic Signal Processing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Studies on the Valence Grammar of mandarin Chinese语法化理论与汉语虚词的语法化The Theory of Grammaticaliz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Function Words说文解字研究The Study of Shuo Wen Jie Zi文字学研究方法The Methodology of Philology Study3、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报考者补修课程:现代汉语语法Grammar of Modern现代语言学专题Modern Columns about Linguistics语言学理论Linguistic Theories4、实习5、社会实践活动(五)教学和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方面,本学科充分发挥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尽可能系统地开出一系列既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又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的语言学课程。
华南师范大学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院(系)名称 文学院 研究 ...
40
2
柯汉琳
√
2
中西文学艺术比较
40
2
柯汉琳
√
3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伦理学
40
2
陈少华
√
4
1990年代小说研究
40
2
陈少华
√
5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视像问题
40
2
袁国兴
√
6
中国现代文学的“命名”问题
40
2
袁国兴
√
7
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期研究
40
2
刘纳
√
8
学术训练与研究范式
40
2
刘纳
√
9
文学研究方法论
40
2
金岱
√
10
当代文化研究
40
2
金岱
√
11
中国当代诗歌研究
40
2
李金涛
√
12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知识分子问题
40
2
吴敏
√
13
海派文学研究
40
2
姚玳玫
√
文献综述、读书/学术报告
20
1
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
20
1
学位论文
2、培养方式与方法:
(1)在导师负责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指导组的集体优势;
(2)入学一月内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
3、毕业条件:按照学校研究生院的规定执行。
4、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在导师指导下拟定;
(2)开题报告争取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完成;
(3)导师组组织与答辩;
(4)对学位论文的要求严格执行学校研究生院的规定。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为中央民族大学重点培育学科之一,在汉语语法学、汉语方言学、汉语史、文字训诂学、汉语词汇学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本专业200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设有现代汉语、汉语史二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7人,博士生导师组成员有:卢小群教授、韩琳教授、杨吉春教授、翟燕教授。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字学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深入了解汉语言文字学各领域的学科前沿成果,密切关注世界语言学的发展动态,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之后能够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1、现代汉语2、汉语史四、培养方式本专业实行导师负责制。
采取导师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五、学习年限与学分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可延长至6年。
研究生实行学分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课程修习总学分不低于1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2门(7学分)、专业必修课程2门(6学分)、专业选修课程至少2门(4学分)、科研实践或学术交流活动计1学分。
(见课程设置)港澳台研究生、外国留学生之学分要求,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另:入学后独自承担或持续参与导师主持的校级以上正式立项的本专业科研项目不少于一年,有正式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署名的正式调研报告、著作、学术类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等),可充抵一门2学分的专业选修课。
七、必修环节科研实践:至少参与导师主持的校级以上正式立项的本专业科研项目1项;或至少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并提交学术论文(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或至少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或学院以上级别公开作学术报告2次。
计1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为中央民族大学重点培育学科之一,在汉语语法学、汉语方言学、汉语史、文字训诂学、汉语词汇学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本专业200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设有现代汉语、汉语史二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7人,博士生导师组成员有:卢小群教授、韩琳教授、杨吉春教授、翟燕教授。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字学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深入了解汉语言文字学各领域的学科前沿成果,密切关注世界语言学的发展动态,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之后能够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1、现代汉语
2、汉语史
四、培养方式
本专业实行导师负责制。
采取导师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五、学习年限与学分
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可延长至6年。
研究生实行学分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课程修习总学分不低于1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2门(7学分)、专业必修课程2门(6学分)、专业选修课程至少2门(4学分)、科研实践或学术交流活动计1学分。
(见课程设置)
港澳台研究生、外国留学生之学分要求,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
另:入学后独自承担或持续参与导师主持的校级以上正式立项的本专业科研项目不少于一年,有正式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署名的正式调研报告、著作、学术类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等),可充抵一门2学分的专业选修课。
七、必修环节
科研实践:至少参与导师主持的校级以上正式立项的本专业科研项目1项;或至少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并提交学术论文(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或至少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或学院以上级别公开作学术报告2次。
计1学分。
学术讲座:每年至少参加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组织的4次学术讲座,不计学分。
博士研究生应在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将学术讲座报告综述交导师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开题报告。
综合考试:在研读专业必读文献的基础上,由研究生独立撰写1篇本专业学术论文(不少于8千字),并提交导师审阅。
审阅通过后,进行面试,导师组成员根据专业必读书目和综合考试论文内容,提出问题,研究生现场回答。
综合考试合格方可开题。
综合考试安排在第二学期。
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阅读专业文献或进行田野调查,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不少于1万字),并在第三学期开题。
八、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博士生在读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和导师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应具有创新性,论文字数不少于10万字。
博士生全面完成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项目,提交学位论文,经导师推荐,研究生院审核批准,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九、专业必读文献。